≪金刚王:死亡救赎≫,讲述金刚王为拯救国人被日军打压的意志而与哈迪斯三大坛展开生死决斗的故事。
这是一部纯动作电影,一招一式从头打到尾都是真功夫,真是紧张激烈又刺激,但就是太暴力少儿不宜。
释延能真不愧出身少林,终于翻身做男主,他成为新一代的功夫皇帝之路也近在咫尺了。
总之,值得一看。
《金刚王》,这部电影怎么说呢,影院观影的过程还算刺激,三段武打设计都很精美,尤其是第二段对决疯猿更是让人热血沸腾,但是到了结尾终极BOSS时怎么看怎么像斯巴达勇士,尤其是最后一起喊出的“金刚王,自由”时,如果换成“斯巴达,freedom”也毫无维和感。
看得出主角释延能的功夫底子非常不错,但是文戏表演痕迹着实重了些。。
3星推荐有些勉强了。。。
昨天不知道看什么节目,有看到这部电影的介绍,当时看电影预告片的时候,真心是让我热血沸腾,于是今天就赶紧整来看,结果有点小失望。
原本就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简单的剧情,无需太多感情戏,中间就啪啪啪过去,扛着一桶爆米花到结束就是了。
但结果爆米花没做好,逼也装得太深,又死命欺负鬼子。
作为一部动作片,首先还是要肯定里面的动作设计,混合格斗加拳拳到肉看起来还是很爽的。
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加入了一些少林武术的动作在里面,这使得当下卖艺又卖肉横行的动作片市场加入了一些生机,不然我真不懂“功夫”和顶着各种“侠”头衔的老外打戏有什么区别。
不过接下来我就要讲讲各种装逼装深沉的事了。
1.我不懂是谁扯的“哈迪斯”这词,真心是够土的,这不是80年代《圣斗士》在用的东西吗?
扯出来就算了,关键是为什么“哈迪斯”是一尊怒目金刚?
“哈迪斯”不是冥王吗?
2.剧情能不能紧凑一些,比如多设计一些营救计划的桥段,编剧你就是再不技,打完一个就不能再生一个“金刚”给主角打,非得镜头一转,给几句让人听了都想吐的台词?
还有金刚就那么两三个?
3.最后一段决斗不是应该要重点描写的吗,模仿痕迹明显就算了,动作的设计上反倒没有前面怒打两位“金刚”的帅,为什么?
为什么?
我说编剧你是不是有玩撸喔撸,非得整出一个17秒真男人?
我哥又回来了?
你搞一个这个绝技你让导演怎么拍?
他17秒有办法拍成10分钟吗?
至于最后反派半天没倒地,冲着群众的那一声怒吼本来还让我满心欢喜,我以为反派还能打,结果。。。
算了,就是木有结果而已,不想多说了。
总之,如果这是个文字作品,我绝对有理由说编剧在灌水,凑字数。
总的来说,做好爆米花,莫装逼,不要欺负鬼子。
1.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又优秀又纯粹的动作闯关电影了,拳拳到肉。
2.刚在看的时候突发奇想,要是这部片放在《死亡游戏》那个年代,那今天的华语动作影片又是怎样一个地位怎样一个天下。
3.按照影片的年代设定,原来那时候的福建还有这样一个土楼,呵呵。
4.铁幕雷的对战,就像李小龙《死亡游戏》第一关,或者像吴京《狼牙》第一战,都是一个巨人的设定,打出了影片的第一个高潮。
5.三关战,感觉还是吴京的《黑拳》中的街霸例爽。
6.最后的台词太文艺了:生命无须向死而生,爱才是进入天堂的通行证。
只是我很喜欢,专程抄了下来。
其实这是点题之笔,不过看爽的人谁又会回过头来思考这句话和影片的关系呢。
向死而生,本质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拯救,所以影片名为《死亡救赎》。
只是这太哲学,动作片嘛,差不多就好,再讨论这个思想轴心,那又要长篇大论了。
文/时漆《金刚王:死亡救赎》的创作出发点同《太极》如出一辙,都是以现实中的武学精英来独挑大梁,加之罗永昌与冯德伦又都是香港人,更让这两部影片神似一筹。
不过,虽同为武术奇才,袁晓超跟释行宇相比,还是有着一定差距的。
这里不讨论他俩若是过招,孰赢孰负,抑或难分伯仲,而是单单来看演艺生涯的履历。
释行宇俗名张淑武,又名释延能,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第32代弟子,12岁时就皈依了少林,拜少林寺武僧队总教头德扬禅师习武参禅,整整十一年。
恰巧在影片中,苍生大介为了同金刚王一决高下,苦练了十二年的武功,难得一见电影的台词不是随便打诳语的。
在少林习武期间,释行宇曾代表少林寺武僧队出访欧美、东南亚等数十国家进行功夫表演及友好访问,可见他在功夫领域的确是可圈可点的。
他的荧幕处女作应追溯到周星驰导演的《功夫》,饰演的是“十二路谭腿”苦力强,话虽不多,但功夫劲道,于其说是来演戏的,不如说就是来秀真功夫的,压根儿就不用将他当演员来看。
尔后又在《叶问》中同甄子丹搭戏饰演武痴林,在《新少林寺》中搭档谢霆锋、刘德华饰演武僧净空。
以上这些履历,见证了释行宇从武学巨匠到专业演员的艰辛历程,这十年间一路走来,也演过不少只会打打杀杀,台词聊胜于无的二愣子,但最终在这部《金刚王:死亡救赎》拿下了主角,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顶峰,非常不容易。
而年轻有为的袁晓超,初露稍惊艳,但仍处于摆架势,耍花枪的阶段,两部《太极》下来,出场时间足够,台词却寥寥无几。
《金刚王:死亡救赎》兜售的内核其实很单纯,那就是“真功夫”。
借用抗战当时代背景,拿西方的死神哈迪斯来让日本做教义,硬是创出个“哈迪斯教”来,本质上就是让人来看打架的,同古罗马的角斗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影片的故事走向犹如闯关的格斗游戏,没有小兵,只有BOSS,重点展示的三场比武,占据了大部分的片长,除此之外的剧情简洁明了,几乎用不着伏笔,更不用到叙事的技巧。
这让影片所打出的“第四代功夫电影“的旗号尤为鲜明。
四十年前中国出了李小龙,光靠一路双截棍就打出了一片天地,更不用提及MMA之父、截拳道之父、双节棍之父这些亮瞎人眼球的头衔了,“中国功夫”也一时成了在西方文化里最能代表中国人文底蕴的词汇。
之后出现了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这三大功夫电影巨头,又构成了两代功夫电影,直到如今国内功夫电影江河日下、日暮穷途,其一是因为拍摄技术的革新,特效的大量运用直接导致传统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在表面上看起来单薄无力,反倒是经过艺术二次加工过的拳脚显得讨人欢心。
其二,也是最最关键的原因是武打演员的严重缺失,找不到一个“真功夫”与“演技”的结合点,往往是会功夫的演不来戏,会演戏的只会耍花枪。
为此,在四十年后的今天,着力培养“真功夫”的演员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绝不能因为人与技术的因素,丧失掉了中华武术的魂魄,而释行宇用实力证明他就是绝佳的人选。
释行宇在片中打得非常卖力,也非常给力,尤其是首场挑战暴坛坛主铁穆雷的桥段。
功夫片中最惯用的伎俩就是比武双方身形的差距,不但能够加强对比,而且能使功夫的力道全方位的体现出来。
身形上的视觉差,让释行宇的每一次出拳都显得浑厚有力,画面上好看,心理上更是感觉痛快无比。
《画皮》的金牌制作团队到了《金刚王:死亡救赎》这里,对画面的雕饰是相当靠谱的,还特意将终极一战的布景拉进了雨中,比之王家卫《一代宗师》的开场秀更贴近大众的审美级别。
至少个人是没水平欣赏出王家卫的这场戏拍了N遍,直到把每一滴雨水都修饰了好几回才肯罢休。
不过考虑到档期,马上就要直面徐克老怪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就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去临幸《金刚王:死亡救赎》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凡事看过的观众,一定会惊叹于影片的诚意。
如此,对释行宇来说,真金白银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故事梗概:小和尚打dota,清小兵,抡肉盾,单杀carry,遇到大后果断BKB摇大,thribble kill!
同时小兵推塔,果断GG!
只想感叹一句,很久没有看到打得这么爽的功夫电影了,不是吗?
当然,除此之外,影片也就没有什么亮点,甚至没有什么“点”可言了。
想担起“第四代功夫电影”的名头,恐怕不容易。
准备专题的时候,普及了一下何谓“第四代功夫电影”。
第一代功夫电影,代表人物李小龙,他是一位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著名的华人武打电影演员和功夫巨星、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UFC开创者,MMA之父,截拳道之父,双节棍之父,亦是“功夫片”电影始祖,李小龙的出现打破了之前功夫动作片的虚假以及香港明星气质的萎靡,开创了华人进军好莱坞的先河,更创立了截拳道,让西方人认识和学习功夫,同时令动作片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片种之一(这段是抄的),代表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门》等。
热血程度★★★★★ 第二代功夫电影,代表人物李连杰、成龙。
李连杰在75年后连续五年获全国武术全能冠军,82年主演电影《少林寺》轰动全球,91年后的《黄飞鸿系列》开创了武侠电影风潮,同时塑造出方世玉、张三丰、霍元甲、陈真等经典角色,被国内外媒体誉为功夫皇帝(这段也是抄的)。
这一代功夫电影热血程度有所降低,但却加入一些活泼精灵的元素,如成龙的影片《醉拳》系列、《龙少爷》等影片中,打得过瘾,笑得开心。
热血程度★★,搞笑程度★★★ 第三代功夫电影,代表人物甄子丹。
甄子丹成名源于《精武门》陈真,基本为李小龙风格的继承,《叶问》系列将其演绎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时再度扬起了功夫电影热潮,在第一代功夫电影的基础上融合了第二代功夫电影的搞笑元素,热血风格不变,搞笑的部分由其他演员配合演绎,既没有破坏英雄形象,又让人觉得妙趣横生,时而捧腹大笑,时而血脉贲张。
热血程度★★★,搞笑程度★★★终于进入正题了。
第四代功夫电影,代表人物释延能(号称)。
原来他曾经出演过《叶问》的,确实记不太起来了,觉得眼熟倒是真的。
全场男主角一脸严肃,让我想到了初期的李连杰。
紧接着是魂斗罗一般的过五关斩六将PK各路奇葩,最后一场硬仗,然后赢,然后群众相应。
深有继承第一代功夫电影的诚意,却略显得有些邯郸学步。
退一万步讲,就算它学第一代功夫电影学得奇像,这种“一仗回到解放前”的影片,又会否像当年那样激起千层浪?
热血程度★★★★ 真心想为功夫电影点赞,尤其是真功夫,给了现在充斥荧幕的自以为美的花拳绣腿当头棒喝,这样题材的影片,是现在电影市场稀缺的。
但当它出现了,看起来却又是退步。
我想了很久,为什么?
因为诚意。
首先,《金刚王》这名称实在是太过山寨,我要跟朋友说,记得是金刚王不是金刚狼,尴尬,真的制作精良,就不能用心取一个好点的名字吗?
然后,剧情陈旧,是的,太陈旧了。
现今电影市场,抗日题材、谍战题材的电影本不多,得到好评的更是少之又少,毕竟电影受众不同于电视剧。
武打是影片最精彩的部分没错,但铺陈剧情必不可少,你没有前戏直接高潮,谁受得了?
再有,拍摄手法。
导演真是聪明,升格演绎打斗场面,赞就一个字,但通篇升格未免有些不厚道。
豆瓣显示影片时间115分钟(应该没有这么久啦,七点半场九点一刻左右就散了),去掉升格,啧啧,微电影的节奏。
咦?
我了个去,别告诉别人我为这片子写了过千字的影评(还没算这句),就这么草草结束吧。
如有下集,还会再看,权当换换口味了。
《金刚王·死亡救赎》精彩看点:1.集合武术精华 2.“亚洲舞王”南贤俊演绎“魔尸销魂” 3.震撼“水中功夫”呈现全新“金刚Style” 4.巅峰对决 于无声处听惊雷 5.多国型男 迸发男性荷尔蒙 6.地狱天使 男人心跳女人尖叫。
地址:http://www.2amov.com/vod-play-id-15569-sid-0-pid-1.html
对于娘泡久了的华语功夫影坛来说,《金刚王》以第四代功夫片的旗号出现,目的单纯、行为简单,以阳刚的、复古的功夫片形式,重新提起了人们对于硬派功夫片的兴趣。
可以说,从《英雄》等片开始,中国的功夫片或曰武侠片就变得越来越视觉化,以一种更为外在的表现形式去征得观众的喜爱。
但是,过多强调表现力却忽略了功夫本身的意义,所以多年后《叶问》中甄子丹以一套凌厉的咏春拳才能博得喝彩。
所以尽管如《太极》等片探索了功夫片的多种表现形式,但如《金刚王》这样真正以功夫为本体表现的硬派影片,在市场中应当占据一定的位置。
《金刚王》通篇观下,会发现剧情直白、无过多的叙事技巧,通关式的情节设置让影片结局似乎也不再成为悬疑。
在这一点上,影片会被一些观众诟病,毕竟抛去华丽的武打,影片留给观众可以回味的似乎不多。
但显而易见的是,《金刚王》是一次精准的市场投放行为,对创作方来说,故事讲圆满就是合格,真正体现影片本质和核心内容的,是影片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的“真功夫”。
影片的功夫,基本从头到尾贯穿而下,丝毫没有泄气之感,拳拳到肉的痛感想必也是可以为很多观众所能够感受到的,尤其在大荧幕的刺激之下,血肉横飞的刺激,就不是如《太极》这样的影片可以比拟得了。
主角金刚王的饰演者释延能,经历过一番配角的磨练,终于得以在影片中担当重任。
但实际上,他的本事、或者说武打本事,早就值得这样一个角色。
好功夫加上具有表现力的形象,影片中金刚王的形象充满了男性荷尔蒙,而与刘承俊的终极对决,就更是让人看得血脉喷张,真正诠释了力量和功夫之美,所以说《金刚王》是一部男人戏,挑起的是男性作为男性的本真,是一部用肌肉写就的功夫盛宴。
功夫片最怕纯粹为功夫而功夫,那就成了一场武术比赛。
《金刚王》讨巧的是,将南少林与抗倭等历史事迹进行了有效的关联,继而将整个故事放置在了抗日的大环境下,给英雄的所有行为都披上了爱国主义的外衣,显得正义又家国大业,同时给其在影片中的暂时性挫败披上了悲情的色彩,征得观众的认同感。
这样的技巧并不新鲜,在功夫片如黄飞鸿系列、叶问系列中经常被运用,也证明了这种情节设置的有效性。
《金刚王》讨巧的引入这样的历史背景,则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功夫的空洞感。
从视觉效果来说,看得出制作方用心雕琢了场景,用心的体现就是影片中各种武打场景的冲击力上,从对决的中景到恢弘的全景,也许算不上十全十美的精致,但看上去很美。
《金刚王》拉开的是国庆档的国产片竞争序幕,影片本身存在着瑕疵,但对于一部回归传统功夫片的制作来说,有漂亮的打斗,就够了。
其实这个故事是很简单的。
说,金刚王小时候被掳到日本,接受一个叫哈迪斯组织的洗脑和训练。
这个哈迪斯,大概相当于《火影忍者》里面的一个比较邪恶的忍村,需要不停的争斗甚至杀害同伴来证明自己的强大。
听起来是不是很拉轰?
其实一点都不拉轰。
影片只是给了几个金刚王回忆的镜头来交待这一背景,并没有强化这种环境下生存的残酷。
换言之,有多残酷请你自个儿脑补啦可是我都脑补了我进电影院看什么啊?
你先不要急。
金刚王长大后被组织派往中国传播哈迪斯思想,不料金刚王在中国遇到了大乘佛学,哈迪斯思想与之相比实在是幼稚的不能直视,粗糙到不值一驳。
小混混遇上了大宗师,结果哈迪斯洗脑不彻底又被大乘佛学洗了回去,金刚王从此皈依佛教成了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咦,技能树是不是点歪了?)哈迪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来到金刚王所在的南少林的隔壁建了一座哈迪斯神社。
这意图,摆明就是砸场子嘛接着哈迪斯广发英雄帖,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就是:王,来战。
金刚王应声出战。
总的来说金刚王一共经历了三场战斗。
第一场,金刚王vs某MMA选手,只见这位选手身长八尺,身宽也是八尺。
面像恶鬼,双拳似鼓,体壮如牛,力大无比……然后金刚王用了五分钟KO了他。。
第二场,金刚王VS男版贞子。
男版贞子是一个跑酷爱好者,在城楼上和金刚王玩了一会儿跑酷以后,由于常年幽居暗室,视力受损,被突如其来的亮光刺激致眼疾发作不慎跌倒。
金刚王见有机可乘,才不想跟你玩君子相让这一套,摁住贞子一顿猛K,地上K完又扔进水里K。
好一个贞子,足足抗了两分钟打才领了便当。
第三场,金刚王VS昔日基友。
基友先是和金刚王共同缅怀了一遍早年的革命友谊,然后幽幽地说:真的希望以后都能够跟你在一起把哈迪斯思想传播出去所以说真的要远离邪教啊。。。
然后金刚王和基友又互相向对方秀了一遍肌肉,电影此时的尿性已迅速向腐而生。
好在接下来打戏拳拳到肉,用激情灭掉了基情。
激战正酣时镜头又给到了被绑在一边做人质酷似孔庆东的收尸男,此时只见孔庆东激动地说:王,我是你哥。
尼玛好在孔庆东没说王我喜欢你。
金刚王听了以后万般心事涌上心头,又似打了鸡血一般,决定对基友运用17秒必杀技。
基友中招后一阵恍惚,一不小心从楼顶摔下倒地身亡,死于一起高空失足事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打架时不要爬太高。
总的来说,以下是电影评分:武戏:★★★★☆文戏:★☆☆☆☆配乐:★★★★☆故事:★☆☆☆☆总分:★★★☆☆
功夫片一直是华语电影的热门的类型。
当我们的功夫电影产量越来越多,细微的区别也越来越大时我们不得不梳理一下这个类型的来龙去脉。
从最初的“硬打”到后来戏份中越来越多的“文戏”,中国的功夫电影其实也一直奔走在寻找国际化的路上。
从胡金铨开始,人们似乎不再热衷于纯粹的“打”,而要总结出“打”的哲学意义。
在《侠女》里,武打甚至成了一种修饰,更多地在讲人们心中就纠结和自我救赎。
而《英雄》这样的电影,更多是在寻找“打”的意义。
在这部电影中,“打”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个人的爱恨情仇,开始与“天下”有关。
而李安的《一代宗师》,是在寻找“打”的诗意。
在他的审美中,打不是徐克式的飞檐走壁、腾空驾雾,是一个人心中的诗意,甚至是一群人心中的诗意和通向彼此的有效语言。
功夫电影,也从硬功夫的视觉效果,开始转向心灵,转向天下,转向更广阔的未知领地。
现代化的电脑特技给功夫片插上翅膀,让那些习武之人有了更为逼真的,上天入地的本领。
但它也像一个双刃剑,让人们在满足视觉的同时忽略了电影其他的养分。
相对来说,《金刚王•死亡救赎》(以下简称《金刚王》)是一部纯粹展示“功夫”本身的电影。
这部电影从开始到结束,几乎只用“武”来说话。
为了那个关乎民族荣誉的“金刚王”,更多人选择了硬打硬拼,甚至选择牺牲。
而那个曾经修身少林的年轻人却懂得武强身,禅修心的道理。
在整个民族的危机之时他遵从师命选择挺身而出,并连续战胜金刚神社的三员大将,保留住了民族尊严。
如果换一种角度看,这也是少林与金刚神社的对战,是两种不同信仰之间的对战。
对于两个阵营内的人来说,“强者”都是他们的目标,而达到目的的方式却截然不同。
金刚神社用大量的杀戮来体现强者精神,而少林精神更主张在平时修身养性,在大难来临之时做到绝不退缩。
在一次次硬对硬的对决中,“金刚王”内心的禅意最终给他挽回了胜者的身份。
在单线故事下讲述一个简单的道理,用更多的时间来修饰片中的武戏是《金刚王》的特点,也是这部电影的亮点。
对战两队的阵容各不相同,心中的理想各异,他们却用一个交汇点展现自我。
占据绝大篇幅的武戏勾起我们儿时的回忆,让我们想起香港功夫片盛行时那些为民族荣耀而战的英雄。
但《金刚王》不是简单的怀旧,是要给人们展示真理存在的途经和普世价值观的潜在的力量。
作为影片中的唯一女主角,枝子在《金刚王》中具有柔化电影线条的作用。
她与片中的孩子们构成弱势群体,让金刚王的存在更具有意义。
作为这部电影最弱小的角色,她让这部看似冷冰冰的电影变得温润。
虽没有缠绵的女儿情长,但她为真理和真相挺身而出的勇气也一点不逊色于电影中的男人们。
曾看过一部叫《勇士》的美国电影。
影片讲述了兄弟二人在拳台上的相见。
在生死关头,天生的亲情让他们成了亲密的敌人,一场激战最后让他们原有的裂缝弥合,身体上的伤痛过后他们的内心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曾经的隔膜早已不在,变得亲似一人。
《金刚王》也讲述了这样的兄弟情。
曾经对哥哥的愧疚在获得哥哥原谅之后被转化成了无穷的力量,最终让“金刚王”赢了这场战斗。
如果说金刚王救赎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我们不得不说,是亲情救赎了功夫,救赎了金刚王。
第一部当群众演员的电影,略有私心……
虽然剧情很渣,但是动作真心牛逼,四星,妥妥的
动作无可挑剔;故事嘛,呵呵。
第一次看提前试映会,看邪教是如何炼成并走向毁灭的,有点抗日神剧的感觉。和魔尸疯猿的跑酷打斗还算精彩 20130921保利DMC 14:30 room1
#金刚王之死亡救赎#个人简评:中为洋用,中洋融合恰当的新一代硬派功夫电影!拳拳到肉,步步偶尔小惊心!抱着看B级动作片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或许你会有意外的小惊喜吧,然而或许是剧本本身的硬伤,试图用一个远得我们太遥远的故事(虽然并不是难懂),或者说是其他民族的故事,实难让人产生共鸣,再加
还能一看,,,,,,
桥上那战很不错啊
剧情太弱
完全偶然的在央视六套看到这部片子,已放了一半。超酷的打斗让我惊呼“小日本的功夫片超过香港了!”然后发现原来是国产片,兴奋!!!难以想象这么好的一部格斗片,竟然在院线里没有声息。。。都被甄子丹之流垄断了吗?
肌肉肌肉肌肉 刘承俊挺帅,咋又是韩国人呢
赶紧打就行了 ,两个人矫情了两个小时。。。
早上看片会之前心里直犯嘀咕 但是本着对宁夏电影的支持还是准时坐在了电影院 说实话我是抱着看烂片的心态来观赏这部电影的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电影整体还算不错 打斗场面虽然似曾相识 可是看的依旧是酣畅淋漓 金刚王不是金刚狼....大家看清楚咯。
总觉得像漫画书改编的电影,各种妖魔鬼怪的cult造型
半价票睡了两个小时。
当成动作片看没问题,剧情可以基本忽略。
可惜了释延能的武戏...渣剧情完全不能忍...本来还期待是另一部力王的...
额😓
有缺点,但不错!
设定挺雷人,但是打斗场景不错,节奏紧凑
像拍给基佬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