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集结号

集结号,Assembly

主演:张涵予,邓超,袁文康,汤嬿,廖凡,王宝强,胡军,任泉,李晨,李乃文,胡明,罗海琼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07

《集结号》剧照

集结号 剧照 NO.1集结号 剧照 NO.2集结号 剧照 NO.3集结号 剧照 NO.4集结号 剧照 NO.5集结号 剧照 NO.6集结号 剧照 NO.13集结号 剧照 NO.14集结号 剧照 NO.15集结号 剧照 NO.16集结号 剧照 NO.17集结号 剧照 NO.18集结号 剧照 NO.19集结号 剧照 NO.20

《集结号》剧情介绍

集结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张涵予 饰)率领九连47名战士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团长刘泽水(胡军 饰)下令,以集结号为令,听见号响就撤退。 惨烈的战争在炮弹的轰鸣中开始,九连的战士死伤惨重,排长焦大鹏(廖凡 饰),牺牲前说自己听见了集结号,谷子地自己没有听见,他决定死守阵地。九连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炸毁二辆坦克,歼敌无数,全连除连长谷子地,47人全部阵亡。 这场战争改变了谷子地的人生。由于部队改了编号,谷子地找不到组织,九连牺牲的烈士们也被认定为失踪。谷子地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为九连的兄弟们讨个说法,也为了探明当年集结号的真相。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杨光的快乐生活2偶像星愿第三季潜伏5:红门江南1970竞选伙伴福秀回来了香草美人爱情开始的地方之遇见产前阵痛我的白头爱人:六个真爱故事大明奇将之荆楚剑义回归大坂直美博斯第六季名侦探柯南:水平线上的阴谋伊斯坦堡奇迹夜神探阿蒙第四季新不了情拯救女兵司徒慧平凡之路孤独摇滚(下)三天一生捍战东游传林投记扈三娘与矮脚虎王英超能使者我们恋爱吧妈妈,让我再爱你一次夏至

《集结号》长篇影评

 1 ) 吹响生命的号角

《集结号》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中国战争片,冯小刚这次并非是再去塑造视死如归传统的英雄人物,而是以深刻的人文关怀,将个体在战争与政治面前的渺小无奈用谷子地的人生吹响了生命的号角,让人真正铭记住了那逝去的英灵。

不算纯战争片,因为一个小时时长在找番号,那才是重点。

不喜欢一次找到政委,二次找到师团,三次找到残骸,最终受勋的光明结局,这tm太不生活化了,假。

那把集结号,终于吹响,让四十七名三营九连的战士终于找到回家的路!

他们也终于不再是失踪而是名正言顺,却又姗姗来迟的英雄烈士。

连长谷子地也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也终于完成了找回九连战士的愿望。

 2 ) 集结号

电影根据杨金远的小说《官司》改编,故事背景发生在1948年到1956年间,一个连队的战士全部阵亡却无人知晓,全片通过寻找追溯的过程展现了这几个战士的英勇和感人的事迹。

影片开始就是个满目废墟的战场,没有任何累赘的前戏和交代,将观众置入硝烟、枪炮和血肉模糊中,开门见山,直插人心,战争场面十分最逼真。

冯导说这部影片并非为了探讨牺牲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形而上的主题,在他的心目中,这就是一个在漫长的岁月中不被人理解的“英雄受了委屈的故事”。

提及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冯导表示可能是因为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但是这并非廉价的英雄主义,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3 ) 期望太高,所以容易失望

早就听说《集结号》多牛,早就被冯小刚说的“不赌票房,只赌男人的眼泪”给震住,于是下定了决心要去看。

圣诞节,没啥娱乐活动的人们纷纷来到了电影院,上座率极高,几乎满座。

回想《投名状》首映时,电影院里也只是稀稀拉拉不到半数。

说重点。

或许真的是期望太高了,所以看到最后影片结束了出字幕了,还觉得怎么就完了?

没完吧?

故事的结构有问题。

前面的战争篇幅太长了,全是场面,虽然好看,但我没看出来谷子地和兄弟们到底有多深的情谊。

那些人死了就死了,生前他们怎么可爱怎么有情有意也都没怎么描写。

导致后来谷子地为了他们那么激动,感觉有点莫名其妙。

要不是影片一再的宣传“集结号”的概念,我想我都不会留意到这么一件事。

前面都没感觉到集结号多重要,忽然就把一切都归咎到上面,有点太突兀……我原来一直以为,本片的重点是在谷子地怎么为兄弟平反,怎么遭遇了一系列不公平的令人发指的待遇。

结果打仗占了重头,剩下的分量轻了很多,觉得不够,感情还是没有发泄出来,没有这个点,没激发好。

坏话就说这么多。

总的说来,《集结号》的战争场面是非常好看的,也是必须去电影院看的。

影片对白继续发挥了冯氏幽默,挺有意思。

他敢于把“他妈的”挂在嘴边,敢于骂领导“操你妈”,冷静的描述了战争和现实的残酷,从这些意义上,真的可以说,这是中国最好的一部战争片了。

 4 ) 集结号给国产战争片推开一条门缝

我是一个军事迷,从小到大都喜欢军事书籍、军事题材的电视电影。

从很小时候经常看的董存瑞、黄继光、英雄儿女,到后来的大决战、大转折之流,再到最近的很多长征题材的电视剧,一路看下来,《集结号》算是为走投无路的中国战争片打开了一道门缝。

所以,集结号之于我国战争片的地位,与士兵突击之于我国军营片的地位基本相当。

首先,集结号几乎是第一次从卑微的小人物的视角,去感受和审视我军参加战争。

以往的电影,不是领袖和大将在地图前指点江山,就是俯拍大队解放军蚂蚁般地发起冲锋对敌人摧枯拉朽,再不然就是英雄或英雄化的人物,譬如黄继光董存瑞,或者杨子荣王成之类。

即便有小人物,基本上都是作为点缀,一般来说,典型的我军小人物是警卫员、某个班排的几名战士、新兵小鬼、炊事员,典型的敌军小人物是误当了国民党士兵的普通农民等。

集结号却从一个普通的连长、一个个普通的战士的角度,去体验了战争的残酷而非恢宏,痛苦而非胜利第二,没有说教,不灌输正义与邪恶。

一部影片从头到尾,没有讲过任何大道理,没有任何革命、主义的宣传。

这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战争电影,倒是有点像《士兵突击》。

相反,冯小刚企图表现的是一次次生死历练过的兄弟情谊。

想想看,以前电影里我军军人互相称”同志“,国民党才叫“弟兄”,这几乎已经成了敌我的标志之一。

但我倒相信这不是事实。

是男人都知道,一群一起出生入死的男人之间,私下里会用”同志们“这么个冠冕堂皇的称呼吗?

不是不可能,但是很少。

所以谷子地一口一个”弟兄们“倒是很可能反映了战壕里面的实际情况。

集结号想体现的另一种东西,可能是军人的天职,还有职业化精神。

这一点在片子里有两次体现。

一次是奉命死守阵地,明知道大家都会死,剩下的几个人也没有多少实际战斗力,但命令是听到号声才能撤退,作为一个军人,其实是只有一条路————坚守下去!

另一次是在朝鲜,敌后,任务是炮击大桥,但观测员踩到地雷,任务就要失败,怎么办?

谷子地做出了一个唯一可能完成任务的选择。

注意,这不同于董存瑞黄继光电影里千钧一发之际仍然回荡于心的革命口号、胜利感召,相反,谷子地只有一个念头:这是任务,必须完成。

这就是职业化精神。

实际上,董存瑞黄继光当时心中的念头也未必有多么高远,他们心里最多也就那么两个念头,一个是完成任务,另一个就是下面要讨论的,人类的本能。

集结号比以往更多地表现了人类的本能和天性。

人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人比任何其他动物都更理解生命的价值,更能体会死亡的痛苦,都更具备自我意识,但人也是少数几种明知要死还能前进的动物之一。

这与其说是因为信仰、主义、品德等等,不如说是因为人类具有帮助同伴的本能。

看到自己的同伴在冲锋、搏斗时,一个人很难袖手旁观,所以士兵才能冒着枪林弹雨和密集的炮火冲锋,才能明知一死而坚守阵地,胆小鬼和逃兵才感到羞愧不堪。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经常出现这种全体阵亡,幸存一人的情况,因为在所有同伴死亡之后,就没有任何同伴可以帮助,也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压力强迫我们去死,所以躲藏起来,或者逃跑,常常成为一个合理选择。

所以,从大道理的角度来看,怀疑谷子地完全是有道理的。

电影里面没有说,但是我们想想,外面数百敌军,谷子地一个人出去拼,怎么可能幸存呢?

唯一的理由是,这时候指导员死了,没有了互助的本能,反而是求生的本能驱动了他活下去。

谷子地不会直接承认自己逃跑了,也没人会承认,因为他确实战斗到最后,他随时可能死,他不是胆小鬼,他非常勇敢,他也不是“逃”,不过他是一个“人”。

另外,集结号还脱离了以往脸谱式的刻画,没有把我军塑造成战无不胜、光辉正义的典范。

在片子里可以看到我军士兵枪杀俘虏、谎称听到号声、胆小几近崩溃、团长为完成任务而骗自己的下属去拼命等等,这些从大道理去看,是不可能的,但是从常理去推断,不但可能,而且非常可能,简直就是必然发生的。

这个片子还反映出了和平到来后军人的困惑,时光的无情,和历史的遗忘。

谷子地拼命找部队,他不是争夺自己的名誉。

他可以不要恢复连长的职位而甘心从小兵做起,说明他不在乎官职和地位,也不在意自己的荣誉,而他在乎的是死去的弟兄们的荣誉。

弟兄们死了,只剩下他,为弟兄们争夺荣誉,这是他重如泰山的责任。

实际上,看着集结号的故事,就和从爷爷嘴里听到的故事几乎一样。

我爷爷抗日时做敌后工作,不幸被鬼子发现,所有人被捕了,大家策划途中逃跑,所有人逃跑时都死了或失踪了,无法查证,即使活着互相也不可能再见到,他孤身一人逃出来,找到八路军,但是没人能证明他在敌后的工作,他只能重新参军,像一个新兵一样战斗。

巧的是他能够背诵三角函数表,所以当了炮兵观测员。

他和我讲过解放军新兵听到几里以外的炮声就魂飞魄散四散逃跑的事情,也讲过望远镜里看到国军大刀队英勇死战白刃格斗攻克我军阵地的事情。

他抗美援朝2次负伤3次入朝,腿上还有弹片留下的伤疤。

他在解放后一次又一次无奈地接受了裁军、转业、地方建设、离休等等各种安排,他还4次把自己涨工资的机会让给同志。

面对战争和历史,人们是无奈的。

一个个渺小的人物们,恐惧过、欺骗过、勇敢过、战斗过、为荣誉争取过、为理想奋斗过、为失去兄弟和爱人而悲痛过……但是在历史面前,人终究是渺小而无奈的。

生者所能做的,只是在死者坟头洒一抔土,然后继续好好走自己的路。

BTW,集结号并不完美,列举一些缺点如下:1.敌人也是人,缺乏对敌人的描写,便不是完整的战争2.军事细节有纰漏。

开始6人搜索时,手语、队形等战术动作超越时代。

当时不要说解放军没有这种手语,美军的手语也尚未成形。

几人的搜索队形和持枪动作不像野战军,更像特种部队,不说当时有没有这种队形,即便有,如果不能手持高射速自动武器形成优势压制火力,用这种队形纯粹就是送死,而且在开放空间战斗,对方一梭子扫过来,一队人都要报销。

而且片子为了摆酷而故意设计情节,让解放军穿美式军装和头盔,有点太矫情。

3.细节上略有抄袭近期外国战争电影的嫌疑

 5 ) 小刚,你的牛皮我相信

在《集结号》上映之前,不少人等着看小刚的笑话,甚至已经开始骂开,谁让小刚电影还没上映就一副牛皮哄哄的样子。

中国人,特别是当下的年轻人就是这个样子,来个四平八稳的觉得没个性,真来个个性派又都吓得受不了。

不管怎么说,小刚有牛的底气,自从他开始“贺岁”以来,基本就没失手过,所以,当他说这部电影怎么怎么牛时,别人相不相信我不管,我信!

结果《集结号》上映,为小刚吹响了票房和口碑的集结号,你再个人在“微观”上怎么骂也得承认,在“宏观”上,小刚成功了。

当初看好集结号的一个重大原因是,剧本的故事很好,这一直是小刚一个非常值得提倡的优点。

张艺谋如今已经让自己的电影故事上越来越没逻辑,越来越可以忽略不计,而是靠什么大场面,大明星,和他哥们儿的大宣传,但我个人认为他继续这样下去只能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当然,也正是他如今的这个特点,我倒认为他搞奥运会开闭幕式应该没问题。

小刚不同,他的片子总是在讲好故事上下足了功夫,力求圆满,哪怕在《夜宴》中,也以莎翁的剧本为底子。

毕竟,小刚以贺岁片起家,片子绝少大明星,甚至葛优你都很难说是跟着小刚“贺岁”名气大涨的,还是本来是啥很了不起的腕儿。

在《集结号》中,首先战场的故事就很撩拨人心,何况还要兄弟情深,讨回名誉的煽情,有这样的故事,又是由小刚来讲,足以让人放心。

片子的一大亮点是战争场面,这真的是我看到的国内拍的最好的战争场面,如我意料的一般,又有一群人跳出来说啥这类场面《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都看过了之类。

兄弟们,拍文艺片,欧洲已经很成熟;拍商业片,好莱坞已经成熟的冒泡;中国理当吸收他们的成功经验,包括战场的处理,如果你非要中国导演拍出横空出世的东西,那我们干脆一天到晚拍京剧,昆曲算了,问题是你看吗?

我的理解不同,当看到本片我脑子里想起《兄弟连》时,正说明了本片在战争场面处理上的成功,因为这个场面已经让你想起了经典的战争场面,因为以前的国内战争片我绝对看时不会想起《拯救大兵瑞恩》之类,只会感到有些荒唐,士兵被机枪扫射了还身上没多少血,一片平原上士兵仿佛金刚不坏之身一样茆足劲儿只管埋头往前冲,士兵们一个二个都不怕死不怕苦对战争毫不抱怨,士兵死后总是身体完整还面容干净。

而《集结号》中我看到了血腥的场面,看到了士兵中弹时那飞溅的血,看到了有人被炸成两截,看到了被烧的血肉模糊的尸体。

不是我是个嗜血的人,而是这样的战争片才真正的有震撼力,才让你体会到战争的可怕,才让人体会和平的美好,当我看到一群人一天感觉战争像玩儿似的在论坛叫嚣要跟这个打,又要跟那个打时,会更有这样的感觉。

对《集结号》的评论还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打中国人”的问题,这样的说法真的极端无聊,而对小刚指责什么美化了这个,丑化了那个之类更是无趣。

我们常常抱怨生活中有些东西太政治化了,太无趣了,可是自己似乎也习惯性的政治化起来,啥东西都往政治上套。

那些说《集结号》多么政治的人,自己本身是不是太政治了,太敏感了?

我没看出《集结号》有什么明显的偏向性,片子颂扬的是一种战场的兄弟情深,当然要集中于一个集体,表现他们的英勇,表现他们的牺牲,难道非要导演去四平八稳的把这个集体的对立方再相应的集中展现一番?

这样拍出的电影你肯定没法看,像《兄弟连》这样的片子对德军也有所正面涉及,但是主题也依然放在E连上,为了突出主旨当然要有所偏向,更别说作为一部打算赚钱的商业片也当然要考虑更稳妥的方式。

像那部我打趣说布什肯定会非常喜欢的《300勇士》其实主旨上也是部很美国主旋律的片子,尽管是针对非本国人,但是那片把波斯人丑化的已经令人发指了,比起它来说,小刚已经处理的相当得当了。

本来,小刚可以选择更稳妥的方式,干脆将背景放在抗日战争,痛击日本人估计大家都会很舒服。

还是让我们抛开那些争论,来到那片47个血肉之躯对抗大军的战场,47个兄弟坚守着阵地,他们对死亡也有着恐惧,他们对生存也有着渴望,他们也渴望能早一些听到集结号。

但是,他们是军人,他们坚守着阵地,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坚守着自己的兄弟。

常听人说,战斗打响前,大家都很恐惧,都很紧张,但是一旦打响,特别看到自己的兄弟倒在血泊中时,一种仇恨与热血便会让人无比勇敢。

再谈论他们这样值不值,固执不固执,军令残酷不残酷都是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的事后诸葛。

我相信刘泽水对谷子地和那些兄弟的愧疚是真诚的,作为一个指挥官,他时刻要做出权衡,作出让一些人活着,一些人死去的权衡,同样的他也被类似的权衡决定了生和死。

正是一种残酷的背景下,兄弟间的情谊更显的真挚动人。

当然,我猛赞了一番本片,也要说说个人感觉本片不足的地方,感觉片子最出彩的地方还是在战场上,不光是很有战争现场感的特效,更是对兄弟情谊的充满张力的表现。

而战后的部分显得弱了些,感觉谷子地复员后到为兄弟们争回名誉的过程有些急促,特别因为有个团长战友给“罩着”,使得谷子地的这个过程显得有些焦灼但是没有起伏感,几个地方,如谷子地冲县里的人发飙、固执的在煤堆里找战友遗骸的点都刚刚展开,马上又收了回去,本来小刚可以让这些部分更出彩些。

我个人的看法是,战后部分的急促与片子的时间长度有关,本片片长不过两个小时左右,留给战后的时间太少,也让导演来不及展开更多的故事,或许再延长半个小时会让小刚更加游刃有余。

在2007年的末尾,小刚没有给我们带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多年的“贺岁”欢笑,却带个了我们充满震撼力和感动的兄弟情深。

小刚这次的“贺岁”依然精彩,让人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47个男人的热血,看到了一个叫谷子地的战士是多么男人的担当,多么男人的执着,足够了,给了我这么多的电影足够了,我期待着小刚的下一个故事,我期待着小刚下一次的牛皮哄哄,他的牛皮,我信!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292bdeca80672942f31fe7ed.html

 6 ) 为张涵予爆灯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张涵予 饰)率领九连47名战士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团长刘泽水(胡军 饰)下令,以集结号为令,听见号响就撤退。

  惨烈的战争在炮弹的轰鸣中开始,九连的战士死伤惨重,排长焦大鹏(廖凡 饰),牺牲前说自己听见了集结号,谷子地自己没有听见,他决定死守阵地。

九连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炸毁二辆坦克,歼敌无数,全连除连长谷子地,47人全部阵亡。

  这场战争改变了谷子地的人生。

由于部队改了编号,谷子地找不到组织,九连牺牲的烈士们也被认定为失踪。

谷子地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为九连的兄弟们讨个说法,也为了探明当年集结号的真相。

 7 ) 战争——人性

07年的片子了,今天一看,感动到了我,中国的这部严肃而感人的战争题材的影片,不错。

就来说说我所认为的影片在主题及其表达方式上的亮点吧。

首先,在叙事上,该片讲述了在淮海战役中,连长谷子地在汶河岸旧窑场坚守阵地阻击敌人以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但在阻击中,全连除连长谷子地,其余47人全部牺牲,但却被认定为“失踪”,谷子地为证明死去的47个兄弟是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安定而“战死”,开始了艰难的寻求真相之旅,夜以继日地挖战友的尸体,最后为九连的兄弟们恢复了名誉。

这部影片,虽说是战争题材,但并没有讲述战争的残酷性,而是在讲述一个普通军人为受委屈的牺牲了的战士“正名”。

所以这是一部讲述战争中的人的电影,而非故事本身。

影片从战争场面开始,到后半部分谷子地为战士正名的过程,很好的诠释了影片的主题,过程再艰辛,也要坚守信念,寻找理想,我们应尊重生命。

而影片在叙事结构上,分为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两部分,每部分也都是围绕着人来展开,体现对人生命的尊重和生命价值的追寻,很好的把握了影片的主题。

其次,在人物方面,影片中的英雄都是普通士兵,并且通过一次次战争场面的描写用镜头展现了一个个鲜明真实的平民化英雄,镜头里的士兵并不是高大上的形象,而是在战争面前也会紧张恐惧,受伤时惨叫,战友死去时落泪,人物表现真实,有血有肉,很有感触。

再次,在镜头手法上,导演给予了战争中人物大量的特写镜头,将普通士兵们的恐惧紧张等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对于战争场面的拍摄镜头,也很真实。

总之,这一部中国的战争题材的影片是不错的,主题从战争本身转为人性,在特写镜头和运动镜头下,让我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士兵的形象,也能体会到影片所要表达的尊重生命,追寻生命价值的主题。

 8 ) “每一个牺牲,都永垂不朽”,包括敌人

冯小刚的野心终于暴露了。

一个习惯用“喜剧”来对付电影审查的大院子弟,终于在解放战争中找到了自己的话语。

“每一个牺牲,都永垂不朽。

”冯小刚自己对《集结号》的总结。

每一次战斗,每一场战争,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所锻造的。

凭什么四十七个生命不该与四十七万条性命相提并论,获得价值的等同?

为了一个听起来挺美好的未来,为了一个虚无的盛世美景,这些生命就该无怨无悔、悄无声息地永远留在矿山之下?

战争最大的魔力在于会让本来很怕死亡的人,能主动地心甘地选择死亡,这其实是另一种自杀。

这源于一种信仰,为了更多的人拥有更多美好明天的信仰。

恐怖的“更多的人”,虚伪的“更多的人”,残暴的“更多的人”。

就是这个只停留在印象中的飘渺的群体,让战争有了“正义”的感召,让敌人有了“十恶不赦”的标签,让那四十七个人有了“牺牲”的冲动。

“英雄”诞生了。

“更多的人”为那些甘愿牺牲的信仰信徒们戴上了“烈士”的光环,信仰的传说,仍然在牺牲者的后人中间流传。

“烈士”的名号下,已没有人再记得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为了信仰而死的“人”了。

团长自然是有资格躺在烈士陵园里的,可那个团其他几百号人呢?

被遗忘了,爹妈给取的名字死后倒成了“无名氏”。

“不公平”啊,谷子地是无法看懂这一切的,为什么用一条硬汉的血换来的“烈士” 的称号在“更多的人”看来,只是700斤的粮食?

为什么“更多的人”在拥有了“美好明天”的时候,却让那些信仰的牺牲者们失去了名号与尊重?

值得铭记与尊重的,不是“英雄”、“烈士”的称谓,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因为他们曾经活过,所以我们需要祭奠与怀念。

“英雄”的光环不过是“更多的人”为了信仰的延续而制造的美丽的幻景。

“英雄”的群体下,我们疑惑:人去哪儿了?

在破窑洞里,在冰河中,在矿山上。

有人在哭泣,“疯子”为死人而哭,死人为正常的活人在哭。

一场伤亡数百万的战争,一场敌对双方可能是幼年好友的战争,一场为了权力政治争夺天下的战争。

“英雄”的对面,是同样数量早已化归尘土的尸体,甚至无人愿为其寻找奔走的“无名氏”。

敌人是没有生命的,他们不是人,只是一群机器,没有痛楚与感觉,与“烈士”是两种生物,杀了他们,士兵可以成为“英雄”,信仰可以变成现实,地狱可以成为天堂。

失去的,不过是数百万永远不复存在的生灵与代号而已。

现在的《集结号》只属于血性的男人。

可惜了,为什么要有完美的结局?

如果有残缺,《集结号》将属于全体中国人。

也许这样会有些残忍,却足够真实。

冯小刚,一个自称永远不能成为大师的人,因为《集结号》注定要在中国战争片中留下自己的印迹。

可这个大院的孩子,也许因为无法走出“大院”而真的无法成为大师。

谁的悲哀?

 9 ) 那些无数无名的牺牲——《集结号》

其实谷子地已经被炸死了,谷子地本来就是无父无母无名无姓,现在他也是那些无数无名死者中的一个,过去的,和现在的。

最近关于南京大屠杀遇害人数的争论闹得沸沸扬扬,1937年的屠杀,七十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我们对于自己死去同胞的人数也无法搞清楚,仍然是那个非常模糊的 300000。

日本人的质疑态度的确可憎,可对于我们来讲,3后面的五个零也的确很空洞,因为我们已经不可能了解到死去的每一个人的样貌,年龄,脾性。

这对于历史和战争来讲的确无奈,而对于今天作为回顾者的我们,这种无奈背后透着悲凉。

电影的宣传词:“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那么什么是永垂不朽,百度百科解释: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永垂不朽的是精神和事迹,而不是牺牲的个人。

而电影的主控思想在于说明每一个“牺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

这是个浪漫主义的说法,一个人永垂不朽的方式无非是名留史册、永垂青史。

电影的主线就是一个立了功的英雄连长不断的遭受委屈和误解,并想方设法为死去的战士“正名”的过程。

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证明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烈士还是没有名字,无边的墓地,墓碑林立,同样高度的木桩用同样的字体印着“无名烈士”,他们无法彼此互相区分出来,但他们不是克隆出来的。

墓地里,眼睛已经被炸得半瞎的谷子地(九连47名战士的连长)趴在墓碑上想找到自己的兵的名字。

战争打胜了,死去的战士那么多,他们就像“河里的一滴水,谁知道他是从哪个泉眼里面冒出来的”。

这个话说得很残忍——谁知道还是谁在乎——但是如果从一个高度崇尚集体价值,个人价值被基本忽略的时代说出来,就不显得奇怪。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个体价值已经得到充分的张显,无处不在的媒体每天都在创造着一个个“永垂不朽”。

孟氏兄弟井下逃生之后,媒体给他们二人拍的照片像是两位英雄。

《南方周末》正在评选的2007年度人物孟氏兄弟就是候选人,并且现在排在第八名,人家在井下喝尿挖石头逃生的时候我们没有帮上一点忙,为什么他们逃出来之后又把他们当作奇人逸事来报导?

倘若他们死了呢?

死了也就是死了,和那些所有葬身于黑窑黑井的矿工们一起。

孟氏兄弟是一个令喧哗的我们非常尴尬的角色。

所以今年,冯小刚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视角选择了一个很好的题目,单就电影的社会意义这一点,《集结号》就是很成功的。

最真实的中国士兵形象前四十分钟,一次围攻,一次阻击战,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终于有了像模像样的战争场面,《拯救大兵》里的子弹音效我们也有了,《太极旗》冷灰色的高级质感的画面我们也有了(虽然这些都是冯导请韩国人做的特效吧),并且最重要的是银幕上的演员不说鸟语都说人话。

银幕上终于有了真实的中国士兵的形象,并且一点也不比那些呆头呆脑的美国大兵差。

冯小刚在前四十分钟塑造的九连士兵形象真实、亲切、可爱,他们个个都是真爷们儿,个个都是真英雄。

他们是一排长焦大鹏、教导员王金存、狙击手姜茂财、爆破手吕宽沟,他们都是普通而真实的中国战士,他们是好兄弟。

所有的演员都很出色。

40分钟打雷80分钟下雨我想刘恒蹲在华谊的马场里还是很痛苦。

接触过一点编剧理论的人都知道,正名、寻找的行为就得做阻力的文章,一个冲突一个鸿沟,如此反复一波一波的往上走,直到最后主人公冒着最大的风险完成自己的行动。

那么除了实在是很难找之外,到底是什么在阻止谷子地寻找那个塌了的窖,这个实在不能明说,不能明说,说了就无法与观众见面。

所以刘恒只能做感情文章,所以我们只能看到委屈的谷子地、哭哭啼啼的谷子地,本来是战斗英雄却被当成了国民党俘虏。

我们之所以能接受后面那八十分钟的委屈,是因为电影前四十分钟已经把这个连长塑造的非常成功,非常可爱,所以后面的八十分钟唤起的是我们的同情,我们在电影院里流的眼泪都是同情的眼泪。

冯小刚在电影的宣传上也一直强调这是一部真诚、感人的电影,他也重复说他和演员们看剧本的时候哭了很多次,只可惜我被尿憋得无法入戏,只哭了一次,出了电影院之后我一直很自责。

《集结号》是一部悲剧,看到最后谷子地为全连争回来的荣誉——那些解放奖章被装在小纸袋子里整整齐齐的叠放在一起,就像无法孵出生命的卵。

荣誉无法呆在胸前,就是空洞的安慰。

这就是谷子地这个半瞎的老连长拼了命争取回来的东西。

前面四十分钟雷打得响,后面八十分钟雨淋的湿。

这就是《集结号》的结构。

有人抱怨前后两部分一刀切,差别太大。

先打雷后下雨,还是边打雷边下雨,我想观众最希望看到的效果是雷雨交加。

但是说到这儿,这是没有办法的。

倘若采用倒叙和插叙的办法,老兵谷子地的回忆,那么连贯的战争场面就会打乱,丧失应该有的能量,还不如一口气给你把过瘾的都看完。

如果你看到后面很难产生同情,就可以简单的离场。

六十块钱,光看前面四十分钟就已经值了。

打雷的时候你可以震撼、刺激,下雨的时候你可以伤感、思考。

电影就是这样,各取所需。

//微信公众号:柴林

 10 ) 《集结号》是一个完全经不起推敲的胡编乱造的故事

随便说几点:一支成建制的连队,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经历了一场恶战,以自己的牺牲,掩护了全团撤退以后,竟然销声匿迹,被彻底抹煞的踪迹全无了??

这在部队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一支为了大部队的安全转移,而作掩护的成建制的独立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消失了,上级居然连过问都不过问一下吗?

《集结号》中以整编为借口,也难以自圆其说。

军人最重视的就是经历和出身,任何一个老兵,对自己战斗过的部队是绝对不会忘记的,无论怎么整编,都知根知脉。

这不仅仅是谷子地想不通,但凡对解放军部队建制有点了解的,都会想不通的!!

其次,一个师,有着连级单位无法能与之相比的人数+重火力,指望担负阻击的一个连,在宽阔的地形下,拖延以小时计的时间,这种仗,要不是指挥脑子秀逗了,要么就靠幻想来打。

当然,以一个现代导演对于战争无知的认知,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还有,《集结号》中,连队的指导员,竟然可以是从禁闭室临时拉来的一个胆小的文化教员。

这在党指挥枪的军队中,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

在阻击战中,阻击部队的任务就是为大部队的行动争取时间,坚守、或是完成任务后撤退即可,在以团级单位的行动中,以集结号声撤退,本身就是十分扯淡的设想,除非是附近几百米的距离!

《集结号》是一个经不起任何推敲的故事(虽然演员不错),离开了历史的真实性,以胡编乱造的故事,来谈启发,完全就是瞎扯蛋!

《集结号》短评

看得我快睡着了,真没意思,就王宝强还行

8分钟前
  • 姑苏2018
  • 较差

不论大片不大片,电影对于打仗的血腥到真实做的不错,唱片效果很优秀,值得一看,至于内容的确没有什么创意,看到了一点点的小讽刺,快餐片,吃多了不好。

10分钟前
  • 润物
  • 还行

基本是私人冯小刚最佳导演作品了。战争只是个引子,并没有悲天悯人的贩卖苦情,讲的还是小人物的挣扎与创伤。剧本扎实,回到人物本身,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谷子地这个角色十足饱满劲道),一根筋的想要的只是给兄弟们寻求一个真相,给个名分,哪怕只是一个交代,都该是被历史铭记的烈士,哪能屈做孤魂野鬼。那曲未曾等来的集结号,或许失望,但永远不忘初心,坚守信念,正所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5分钟前
  • 发条橙
  • 推荐

不知为何 没那么感动 或者...基本不感动

18分钟前
  • 颜颜
  • 还行

以后的主旋律电影可以找冯导拍!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

20分钟前
  • 蓝色的30道阴影
  • 推荐

很开心见到国产主流电影能拍出这种对牺牲精神的反思电影。

21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钱堆起来的大片

26分钟前
  • pksky
  • 还行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有些头重脚轻,只能算一般

31分钟前
  • Woo
  • 还行

看过很多抗战片,这部让我泪目

33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力荐

冯大导演混了这么多年,终于凭借这部电影拿了个百花奖最佳影片。究其原因并非是冯导这次电影的质量比其他的好上许多,而是这电影题材符合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不是让人感动的流眼泪的电影就一定好电影...三星半。

34分钟前
  • Sunman
  • 还行

中国战争片的里程碑

39分钟前
  • 木偶
  • 推荐

大陆战争片十佳

4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上映代表了广电总局的进步。但就电影本身而言,编剧根本就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无所知~~

41分钟前
  • 耶律子
  • 较差

这是一场壮烈的自我救赎

4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有些虚假有些做作,原本没有这么反感,冯小刚能做出来也挺不容易,可大众舆论一致这么叫好,让我很是不爽

49分钟前
  • 粟熙
  • 较差

很主流很强大

54分钟前
  • Wrendir
  • 还行

7/10。如果说冯小刚想表现小人物被战争伤害的情感,那为战友正名的部分显得残缺不全,最终圆梦不是个人的努力,而是依靠组织的力量,尽管他闯入了中国战争片的一条禁区:直观展示牺牲,无论凶暴对杀的两军巷战、血与泥飞溅的雪地防御,和不惜性命为连长抢手表的下士,这是禁锢体制下所能做的大胆抉择。 @2015-08-17 12:46:51

56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如果非要比的话,这片所带来的感动和共鸣远胜于《战狼2》、《红海行动》等。战争场面拍得相当真实,直入心喉,冯小刚人品不说,他导的电影还是有点东西的。只能说感恩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另外参照谷子地,我觉得人的一生有个挚友、有个可以帮助也愿意帮助你的人,真的很重要。

58分钟前
  • WW-Dolores
  • 力荐

军人的执着,男人的执着是最大的亮点

60分钟前
  • flyingzorro
  • 还行

纠结号

1小时前
  • 湛湛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