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时看的电影,平平淡淡,呵呵,一部看完很舒服的电影,只能用不错啦形容。
不过最后的结局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啊呵呵,虽然前面埋了伏笔,可还是完全没想到。。
又是王晶制造。
王晶近年来重量不重质,用电视剧式的轰炸手法来吸引眼球。
香港电影已经整垮了,幸好内地市场够大,自然会优胜劣汰。
王晶编剧,一个非常非常非常老套的故事。
还故意把故事放到了9年前?
王胖子倒挺会顺应和谐的潮流。
之所以觉得片子还可以,完全是因为结局的花头稍稍显示了王胖子当年的功力。
影片推新人的痕迹很重,甚至用了80年代港片才有的很老土的“特别介绍”之类的字幕。
唐嫣和刘洋绝对是片子的红花,两个花瓶角色,要戏分有戏分,要特写有特写。
至于一众男演员——就算是扮演片名角色的两位影帝,则完全是绿叶角色,表现的再好,也没有美女们的大腿抢眼,而且这片子也确实没他们发挥演技的地方。
一个中心:娱乐,两个基本点:唐刘。
短裙,热裤,大腿,美女,娱乐至上。
这个。。。
题目容易歧义。
其实意思是我喜欢爱情,而不是这个电影里的那类爱情attracts今天很开心,和寝室另2妹们去看电影15元的学生票,5号厅,看它。
人也不多,之前买了好多东西,糖葫芦/栗子/香香的鱿鱼丝/爆米花2袋(只吃了一袋)/之前的软香肠(我请的),还有我的奶茶,哈哈哈!
真的满喜欢的,我喜欢在电影院里看,很早以前家那里的电影院全关门,;我喜欢在影院里的氛围。
吴镇宇好帅最后我发现,他是因为喜欢她才去救她的,原来他不是神枪手,他是智多星,这和秋天一点关系也没有,哦也,好幸福诶。
不过之前他是为什么关注她,只是因为她的舞姿和身材或气质,这我不知道,但是,爱情是说不清楚的,不是吗?
呵呵傻就傻好了我喜欢就好了。
这是个美好的夜晚哦。
1个半小时不到,7点到8点26左右,出来了。
肚子好饱诶……- -||。。。
西西,回去咯!
王胖子让我好失望黄秋生,吴镇宇,曾志伟怎么也是三影帝怎么会接这样的戏啊另外这几个新人也太差了那个孙女会不会演戏啊整本片子只记住了一句话曾志伟说的,等你的腿给砍断时你就比我矮了
穿蓝短衣白短裤的姑娘清清纯纯地靠近黄秋生要献身,黄秋生很柳下惠地摆摆手说,算了。
像《玉女心经》一样低级的意淫,典型的王晶思路。
留下印象的是两句台词。
曾志伟跟酒吧老板说:每个人的头上都有个价的,我要你死在这里也有个价。
黄秋生说:你开枪吧。
警察说:我是不会随便开枪的。
黄秋生说:你不随便开枪,我何必要怕你?
我是强忍着看完这个片子的 里面那几个大牌是支撑我看下去的动力 剩下的那些人的演技也太假了 尤其那个小雨 她爷爷死了 你看那表情看不出一点悲伤 在放信的时候居然还有一调皮的表情 这似乎不太合乎逻辑 不过故事的结尾倒是有点精彩 一群大牌引领一群小弟的表演 只是这小弟的演技似乎太差了点。。。。。。。
看过垃圾的,没有看过这么垃圾的。
实在是有够烂的一部影片,情节无聊,剧情拖沓,总之,一句话,没意思,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几个大佬的演出,演技确实不俗,却不足以支撑这部影片,在家看看也就罢了,去影院看则还是免了吧,有那么几十元不如大吃一顿。
《神枪手和智多星》简单的来说就是神智不清的故事,如果是想去电影院追求视听享受的人千万不要进去,绝对是负感官。
王晶、曾志伟、吴镇宇、黄秋生足够骗我进电影院,当然是完全没有任何的期待,只是希望看看王晶又有什么新的搞怪玩意,然后那三个演员会不会把一台戏撑起来。
如此没有期待的进入,结果还是失望到极点,把它从头看到尾简直是一种折磨,那些狂踩铁三角的人应该事前看看这个片子,就会发现铁三角是如何的生动有趣了。
这么一个神智不清的故事里面没有任何人物是生动的,只有烂片,没有烂演员,或许是正确的,可是却还是不免迁怒于三演员无法化腐朽为神奇。
不过,电影烂才能让我们惊诧,让我们根本不用把注意力集中到电影的优劣的判断,直指电影的商业运作的范畴。
王晶是一个奇特的电影工作者,他好像不把电影获奖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总是把自己扮演成俗又如何只要有票房的样子。
所以《神枪手和智多星》的存在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看看电影宣传怎么说:“王晶表示《神枪手与智多星》是自己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自己已经摸到内地做商业片的脉门,‘肯定了我从之前的片子中探索到的一些东西。
这部影片的定位完全颠覆传统的黑帮片类型概念,进化成了‘奇谋动作片’。
强调江湖,却不强调黑道;突出布局,却隐去了赌局。
另一方面,启用清纯的美腿少女唐嫣和脱衣舞娘扮相的刘洋,养眼不输分地替代了露骨色情的内容。
自此,传统招牌式的王晶商业片中‘黑’、‘赌’、‘色’三大法宝各安其位。
”已经摸到内地做商业片的脉门自然是无法苟同,就这种水准如果可以叫做摸到了脉门简直是对内地的观影者的侮辱,等他作出冯小刚那种效果再说也不迟。
但是王晶比之其他香港导演现实却是事实,他知道内地的审片人从骨子里面把香港电影作为恶俗的代表,那么他就索性甩开了膀子俗,俗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虽然王晶在香港以俗著名,但是以他在香港的俗路线走进内地就一定水土不服,所以他也在找寻适应的途径,从他上面那些话可以看到他那种自以为看破了内地审片人的洋洋得意和暗自偷笑。
其他地方我没有调查过,但是就我观影那天已经上映一段时间了,但是到场的人数和我看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差不多,这就是王晶的胜利,他用低成本的制作在内地市场扎下根,虽然大部分的影评人对他的作品嗤之以鼻,他无需理会,只要做到收支平衡即可,何况内地市场可以分到一杯羹就绝对不会是收支平衡这么简单。
王晶在香港市场也是在一堆烂片的基础上生出了不少奇葩,当他真的摸到了内地商业片的脉门,会不会是他的第二春?
其实很想很想给一星的,尤其在看这片之前看了《童年往事》,我想说为毛我的口味这么跳跃。
但又觉得给一星对吴黄二人组不住,所以给了两星。
其实我觉得这个故事的诞生应该是这样的:王胖子看过了《放·逐》,觉得吴黄二人组的风衣look不错,决定也拍一部时装片。
曾志伟听说有时装片拍,决定自己一定要插一脚。
吴:我要当主角;黄:我也要当主角;王:行,你们都是主角;曾:主角不主角无所谓,妞要够多,够年轻;吴:妞多不多无所谓,这次我一定要分到一个;黄:有没有妞无所谓,这次我要JQ大白于天下;吴/曾/王:。。。。
吴:既然他都这么说了。。
大白就大白吧,还有,这次我不能再死了。
王:就这么说定了。
导演找谁?
黄/吴/曾:随便啦,反正也没人记得住。
王:。。。
一部一星片就此在一个好朋友游乐园里热热闹闹的诞生了。
(以上纯属虚构)。
我更想问的是,吴/黄欠王晶钱么?
为毛总是浪费演技(其实也没有浪费多少演技,这种只要他们摆摆pose耍耍帅的要个虾米演技啊)演这种囧片。。。
客串一下就算了,还主演。
还有一种可能他们本来就是客串来的,拍着拍着发现其他的人都像来过家家的,索性撇了他们自己当主演。
《神枪手与智多星》:大爷爱捧谁就是谁文/scarlett吐血三升,写完走人,有生之年,我不会再看这部影片。
---题记八九十年代的港片,经常汇聚现在听来很实力的明星,大家聚集一堂,三天两头一部片子,并不是新闻。
可是现在,看看《神枪手与智多星》的宣传,继《无间道》之后,三大影帝首次联手,多么耀眼的字眼,你看出了什么?
对了《天堂口》的架势。
这几年,到底是谁在浮躁?
宣传的形式大过影片实质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诸如我般痛苦承受着对吴镇宇、黄秋生、曾志伟的热爱与对烂片的痛恨之间的矛盾的观众,也一定大有人在。
好吧,我承认我吃饱了撑着,居然还对港片如此执着。
方力申长得还算不太离谱,虽然距离帅还有一定的距离。
他的表演很容易让人想到TVB 的连续剧。
忽然想起来,某个导演曾经说,香港电影的发展,与TVB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难怪最近的港产电影,频频向TVB的连续剧“致敬”(注解: copy不叫copy,行话叫致敬)。
至于里面出现的众多女生,一个都没让我记住模样。
自己长得没有特点,就不要怪别人没有记住模样。
这是不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女生,在精不在多?
至于表演,对不起,她们是在表演么?
我以为她们类似拳击赛中场出来举牌子啊,或者跳个运动操什么的啦啦队呢。
对了,我记住了一点,貌似她们,都没有比曾志伟矮。
刻薄的发泄完了,终究还是要说到三位影帝的表现。
当然很好,三个人都一把年纪了。
就算让他们对着空气和木头,估计也一样瞬间入戏。
所以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是秀一秀他们的样子,提醒他们的影迷,恩,廉颇未老,暂能饭啊。
也许现在娱乐的概念大于专业,虽然片名叫《神枪手与智多星》,但是傻瓜也能看出来,拉出三位影帝,也都是为了给里面众多小女生一个存在的理由。
什么才是硬道理?
不是剧本,不是导演,不是演技,是谁想捧谁,才是硬道理。
那些实力与努力并重的年代已经过去,如今都是靠捧。
大爷高兴,大爷有钱,管你什么货色,管你会不会演戏、会不会唱歌,有曝光就有希望,有红包就有奖项,爱潜规则就能出名。
陈冠西、钟欣桐之流,从精致的顶端到被唾弃的底端,其实上位的时候,也花了很多金钱的,背后的手也是很辛苦的。
就算他们不辛苦,印钞票的工人总辛苦吧,印钞机总是在工作吧,他们的辛苦是绝对不容抹煞的。
当然了,我不是鄙视陈、钟的私生活。
只是难免联想到这一波的娱乐圈多栖青年们。
很多人都在感叹香港娱乐圈青黄不接,是真的青黄不接么?
是真的没有人么?
不是,香港纵然弹丸之地,娱乐圈的门却一直是车水马龙的,不是没人,是没人能静下来心来面对专业二字。
都梦想如超女般忽悠群众,忘记了一句朴实的真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008-2-21 11时0分22秒(Scarlett原创影评,转载和约稿请联络 QQ;7463246 ;MSN:[email protected] ;Mail:[email protected])附:影片信息片名:神枪手与智多星导演:姜国华主演:吴镇宇、黄秋生、曾志伟、唐嫣国家:香港上映:2007年10月19日 中国类型:动作
影像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价值判断太多,相比起对面虚拟的人声,我更想暴打眼前这个拿着手机的活人。
原本定义是网络大电影,确实很有网络电影的影子,在院线看还蛮过瘾的。独角戏还不错,原本以为会看到媒介与人关系的反思,但作者选择了温情路线,关注了大数据下和人与人的信任危机。
太窒息了…… 一个老男人自嗨出来的脑洞,全部都是刻板印象,唯一能吸引观众的就是不用密码暴露所有私人信息。如坐针毡。感觉又浪费了自己的几十分钟人生。ps. 我真的再也不想看到那只摇头晃脑的狗。
#2022 First# 笑死。导演说自己本来就想拍个网大圆自己四十岁的电影梦,早知道能进电影节就好好拍了。影片实在是很糙,但禁不住选题在同行衬托下很突出。影展看了一圈长片,有我们当下生活痕迹的片子(疫情、社交媒体)还是很少。加一星鼓励所有wannabe创作者:想拍就拍。
有点讽刺,很荒诞,其实很值得鼓励。就是如果是一个60分钟以下的短片可能会妙的多。及格的作品,在极地的成本和条件限制下,已经不错了。
大哥 可以的
于first,如果以艺术审美来考量,那么这部片子对想要表达的东西呈现方式确实比较拙劣,台词、配音,没有感受到某种极致的实验性,那就觉得是不是可以重新写过……不过其实这部片子还是有完整结构的。
【FIRST青年影展展映】在大银幕放映的超低成本制作网大电影,编导演摄影剪辑都由导演一人完成。创意很好,用一个网约车司机角色和两部手机就组成了一个不断反转的悬疑故事。深刻表现了当下个人信息安全性的脆弱。一部手机,一个验证码,一个Siri,就能让隐私暴露无遗。批判手机应用对个人隐私和生活的侵犯,更讽刺了国人的冷漠、急躁与朋友圈的虚伪。近乎一半的对白由“人工智能合成声音”,也就是日常常见的Siri和导航语音、机器人客服念出,非常生动,点子很棒。煽情的音乐频繁使用反而严重降低了影片现实质感,不如全部删掉。反复出现的狗头玩偶用到泛滥。最要命的是,女主的念白声音状态过于稳定平静,导致质感太像广播剧了。台词文本和叙事推进也太戏剧性,显得生硬刻意。总之作为“一个人电影”的个人制作,还是值得鼓励的。
又名这位司机你可以不要那么多事吗。
能知道first最想捧什么方向了吧至少
去年的《太阳雨事件》到今年这部,first一些导演对滴滴司机是有什么样的误会?不是有超人的膀胱就是闲的没事干的推理…
两星给导演的幽默感。但是剧本内容完全撑不起一部长片。
本来以为只是刻意和紧绷,结果后来又开始说教和鸡汤。
16thFIRST…看完后立刻给日子改成两星
典型talkies
#16th FIRST# 这不是一部电影,顶多算是广播剧吧。以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为主题,一边批判人工智能及其装载设备,一边赞颂传统伦理观念对个人生活无限度的“介入”——“它们”看是侵犯你的隐私,我看就不是,我是光明与正义的化身。Excuse me?这不是对的观众冒犯,这是对现代社会的反写。
Idea是不错的,一个极省钱的创意。对于把自己两部苹果手机永久锁住的我来说,真希望能这样打开锁屏啊。打车、飞猪、淘宝等软件的使用应该都是实拍,代入感强,主题也非常明确:大数据面前每个人都如同裸奔,没有秘密。导演说这片成本一共300块!其中150给了女主配音,跟《钓鱼》一样也是导演一人包揽主演+绝大部分幕后;两天时间写好大纲,本来是想拍给女儿的,没想到还能送电影节;曾经是横漂,研究过一些好莱坞独角戏商业片;已有续集想法,且计划是院线片。遗憾是这个创意其实可以包进更合理的犯罪类型片框架内,而不是中年人无聊的感情问题,网约车司机的侦查理由有点牵强、镜头太单一,几乎从头到尾都是对着司机拍,然后就是手机和狗摆件空镜,看久了就疲了,完全可以闭眼当有声小说听。结尾导演解释是代表AI越来越向自然人进化了。
剧本没问题,台词还需要打磨,主题表达有点散,人物动机不够充足。
导演向我们展示了在得到一部手机的情况下如何获取手机主人的信息。没有什么镜头语言,但剧本很有意思。
一个人做出来不容易,剧本不错,导演认真自学过剧作,比好多想拍电影却不学无术的文艺青年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