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齐很爱陈颜会跨越千里站在绿皮火车四十小时不坐下去找她;陈颜在小镇很怕能压死人的闲言碎语冯齐就故意在她工作的地方帮忙。
但是陈颜打开心扉的时候在他家被非议的时候他要升职的时候他动摇了如果这时候领证过几年有个孩子什么流言蜚语自动没有。
后来听父母安排结婚娶了不爱的时候妻子经常忽略,果然得不到的就更加爱。
最让我遗憾的是两人性格非常互补可是那个年代小地方很出息的长子很难总是先考虑大家在顾忌自己小家,两人要是同龄遇到时机对就好了。
罗翔曾说:“你终会明白前途比爱情重要,你还会明白爱情比前途更难得,但最后你会明白,对的人,会站在你的前途里。
”
题材固然是很好的,林申的演技成全了这个电影。
他把无言和悔恨展示的太好了。
他本人气质是有一些些阴翳的。
但愿有来生,一魂飞闵北。
(我似乎理解了, 人是不一样的,企业家写不出但愿有来生,一魂飞闵北。
“我一直想的是,生命(时间精力)当浪费在高贵的地方,在彰显人类高贵灵魂的地方。
而非工作的琐事,生活的琐事,那些在规定的框架内要去做的事情。
”决定了我没有办法 100%efforts 去投入到琐事。
)冯齐,是没办法违背他的心的。
即使他曾经一时妥协了。
只是姐姐在哪呢,希望你幸福姐姐。
林申的演技好炸裂,2005 年左右的电影。
一张内心挣扎,极度痛苦的脸,占满了一半的镜头。
冯齐,一开始觉得自己配不上漂亮的姐姐,自卑害羞,所以躲在帽檐后面;考虑父母/前途后,冯齐已经动摇了,心虚,所以躲在帽檐后面,不直视姐姐;看不到帽檐后面看不到他脸上隐忍的表情。
冯齐的忏悔无疑来源于他对姐姐的,但对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同样也是应该忏悔的,作为军人担当是第一要务,但在和姐姐交往时他该争取的时候退缩了,导致后面悲剧发生,作为军人他是不合格的。
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更是失败的,当孩子奔向他对他叫爸爸的时候,他连抱都没抱一下,在他这里孩子可能只是个传宗接代的证明,并没有投入太多的感情,对自己的孩子如此,对妻子更亦如此。
整个故事最悲惨的是姐姐这个人物,从之前的相识到动摇到信任到深爱再到伤害,感情里受过一次伤的姐姐很难接受一段新的感情,难以想象姐姐后面是否能遇到真正的良人,是否还会把真心付给别人,我相信姐姐的结局是好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最难得的就是真心,而更难得的是你经历过荆棘后仍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仍然相信爱情,有无畏付出爱的勇气。
冯齐对姐姐的爱是真挚的,但拿得起放得下更是一个军人最应该拥有的品德。
他可能是委屈的,会觉得自己的老婆是家里包办的,但当他妥协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失去了拥有真爱的资格,有的说在感情方面前途一文不值,但真情才是这世间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冯齐凭一己之力伤了两个女人的心,我不知道他的这段采访姐姐看后有何感想,但对他的老婆却是致命打击,自己的枕边人心里一直想着别的女人,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对于故事里的两位女性我想说,女性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一个男人的手里,哪怕这个男人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因为人生走到最后能陪伴的只有自己,好好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
你可以相信一个男人,但同时你也要时刻保持清醒,保持随时抽身的姿态,与自己独处,更不惧怕独处。
对于冯齐我想说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你可能只是怀念那种爱而不得的感觉。
一位军人身上背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但如果连自己的小家都保护不了,这不是太讽刺了吗。
学会与自己和解,人要往前看,有的人仅仅放在心里就好,姐姐已经是过去式,而你有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世上哪有那么多圆满呢,有的时候遗憾更是一种美。
前段时间,《冯齐的忏悔》突然又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火了,打开抖音、小红书,几乎全是与之相关的视频和帖子。
有人大骂冯齐渣男,说他“既然做不到坚定的选择,就不该有当初的执着与纠缠”;有人对他功成名就后的忏悔嗤之以鼻,说他从头到尾都是自私的最爱的是他自己;但也有人对他无力反抗世俗偏见、权衡利弊放弃爱情表示理解……几年前我就看过这个片子,依稀记得那时看完感受最深的是冯齐和陈妍最终没有走到一起的遗憾。
如今再看,却已明白,无论怎么选都会有遗憾。
白月光和朱砂痣之所以刻骨铭心让人念念不忘,就是因为得不到,而得到的都变成了白饭粒和蚊子血。
人要是不知足,无论怎么选都会后悔。
冯齐功成名就后的忏悔确实一文不值,我们无法简单粗暴地用“渣男”将他概括,但也从他的自私懦弱、勇敢痴情中窥见了人性的复杂。
时隔19年,这个故事如此击中人心,大概是因为无数人从冯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鲜少有人能将心底的忏悔说出口。
而那些像陈妍一样被辜负与被伤害的人,或许永远也等不到一句忏悔。
关于《冯齐的忏悔》《冯齐的忏悔》是2005年上映的一部电影,改编自作家安顿的系列丛书《绝对隐私——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一书,由曾念平执导,林申、朱俐颖、安顿等合作主演,是系列电视电影作品《绝对隐私》中的第九和第十集。
影片以纪实口吻讲述了一个军人深藏在内心的情感经历,真人真事改编,男主冯齐还是真名。
故事发生在1992年,当时刚满20岁的冯齐已经入伍当兵两年,一次在去北京出差的火车上,冯齐遇到了比自己大8岁的陈妍,并对她一见倾心。
之后,冯齐边出差开会,边在休息时和陈妍及其好友结伴游玩。
在北京的短短几天里,冯齐和陈妍相见甚欢。
他们去动物园看长颈鹿,一起逛街,还在天安门广场拍下了第一张合影。
分别之后,二人更是开启了书信往来,谈理想、谈家庭,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笔友。
信中,冯齐亲切地称呼陈妍为姐姐,姐姐向冯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离过婚,有一个女儿,前夫赌博和家暴,让她对婚姻恐惧和失去信心。
第二年,冯齐考上了陆军学院,正式向陈妍提出当他女友的请求。
而陈妍,虽然也喜欢冯齐,但基于自己过去的经历以及两人的年龄差距还是坚决拒绝了他。
那年寒假,冯齐搭上绿皮火车,站了40多个小时,从山东赶到福建去看陈妍,不顾一切对她展开了追求。
最终,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在陈妍老家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冯齐向陈妍承诺自己一定会给她幸福,还计划一毕业就和她结婚,两人一起憧憬着婚后的生活。
三年后,冯齐从军校毕业将陈妍带回了山东老家,然而他们的关系却遭到了冯齐父母极力的反对,父母甚至找到领导来和他谈话。
面对世俗的压力和周围人的反对,最终冯齐在权衡利弊后放弃了陈妍,娶了领导介绍的一个女生,生下了一个儿子。
同时,他的事业也平步青云,但他始终忘不了陈妍,忘不了自己带给她的伤害。
2000年,冯齐已经结婚四年,儿子也已经三岁了。
他找到记者安顿,记录下了自己这段经历,还要求记者用真名发表,表示:“我要让她明白,我要用一辈子向她道歉。
”于是才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这个关于忏悔的故事。
承诺不攻自破,忏悔一文不值影片从记者安顿的旁白开篇,以冯齐的自述为主,回忆录式的语言,配上情景再现,让观众身临其中。
安顿说她尤其记得,访谈时,男人的眼泪,是一把一把从脸上抓下来的,那情景想来真是触目惊心。
林申在这里面的演技确实是很好,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被冯齐那张写满破碎感的脸所惊到,他将内心压抑多年的愧疚感悉数展现,忏悔得是那样真诚。
然而,冯齐的忏悔与其说是为了弥补对姐姐的伤害,倒不如说只是为了让他自己心里好过。
多年以后,他什么都拥有了,却唯独失去了那份美好的爱情。
可是即使重来一遍,冯齐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人终将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其一生,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不仅如此,他的忏悔还伤害了他的妻子。
冯齐这么大张旗鼓地向全世界宣告自己对另一个女人的爱意和悔恨,他妻子该作何感想?
他是真的不爱他的妻子啊,因为不爱所以一点也不在乎她的感受。
冯齐这碗夹生的饭,他的妻子终究是得吃一辈子了。
为了让自己心里好过,不惜伤害新的人,用豆瓣一句热评来说,“还以为耗尽一个女人的爱情就可以让一个男人长大,没想到他只是换了种方式,开始消耗另一个女人的一生。
”这个男人,最爱的还是他自己。
不得不说,整部影片,男女主的演绎都非常得真实细腻。
冯齐对陈妍,曾经的喜欢是真的,为看心爱的人千里奔波站40多个小时却一点也不觉得累,这种青春里特有的热烈与真挚让人动容。
可是,后来的退缩也是真的。
还记得陈妍一次又一次对他说自己的担忧、劝他考虑周围人考虑家里人的压力时,冯齐信誓旦旦说出的那句“我就喜欢你,这些算什么,我都不在乎”,那时少年天真地以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的爱情。
但当冯齐从团长家谈话出来,表现、提干、前途……曾经的信誓旦旦在这些现实的东西面前一下就变得不堪一击。
冯齐从农村出来,家里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他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军校,作为家里唯一有出息的孩子,他没有勇气背叛与挑战那个生他养他的家,更没有勇气去堵上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前途。
可是,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的阻力,当初又何必去招惹与纠缠。
做不到就不要轻易承诺,负不起责任就不要有最开始的执着。
冯齐早就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早就觉察到父母不会允许他娶一个离异带娃且比自己大8岁的女人,就应该明白自己的婚姻没办法随心所欲。
基于他的现实情况,很多人对他权衡利弊放弃爱情的选择表示理解,大家都说这样的事情在今天也在频繁上演,这世上有千千万万个冯齐。
可不一样的是,现实中的冯齐们对于自己心底的愧疚大多都会选择隐藏、选择沉默吧。
最终他们会成为别人眼里的“好丈夫”“好父亲”,又有谁会记得他们曾经伤害过谁辜负过谁呢?
原来真诚和勇敢不是爱情的“通行证”影片中,听完冯齐的讲述后,一旁的安顿忍不住落了泪。
她说:“一个对别人没有任何要求的女人,太让人心疼了。
”我想,每一个看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和安顿有同样的感受吧。
陈妍爱得勇敢,爱得包容。
从始至终,她没有要求过冯齐任何东西,没有给过他任何压力。
她是那样的懂人情、明事理。
小心翼翼地接受着冯齐的爱意,又毫无怨言地被冯齐抛弃。
陈妍从一开始就清楚自己和冯齐没有可能,所以即使心里也喜欢他,但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
直到冯齐站了40多个小时从遥远的山东赶来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不停向她表达着爱意,她再也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心。
毕竟,人一生又能心动几回,怎么忍心错过?
尽管那个时候她已经经历过一段感情的伤害,尽管她早就看到了她和冯齐在一起后要面临的重重阻力。
但她还是勇敢地选择相信冯齐。
记得冯齐斩钉截铁地说:“我认准的事是不会变的。
”陈妍低头笑了笑说:“过两年你就不这么想了,到那时你会怪我的。
”从后面的故事来看,陈妍的话是对的。
如果冯齐最后和陈妍在一起了,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他肯定会怪她的。
只是,看得再清也还是感情战胜了理智。
印象特别深的是,影片中有一段,在福建老家,当时因为陈妍一直不接受冯齐的表白,冯齐万分不解甚至有些生气地问她为什么。
陈妍靠着门框将自己内心的顾虑与害怕和盘托出,她说:“我不是不同意,我是怕再受到伤害,承受不了。
我宁愿一个人孤独地生活,没有幸福,至少也不用有伤心。
”一边说一边不停地流泪。
冯齐的爱让陈妍重新看到了希望,所以尽管早已隐隐觉得两个人没可能,尽管内心那么害怕受伤害,但她还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真心交了出去。
当她从冯齐微妙的态度变化中感受到他的退缩时,她什么都明白,但她什么都没说。
到最后离开,明明自己难过得心都要碎了,还在为冯齐考虑,不想影响他的前程,不想让他和家人背叛亲离,更不想他生活在感情的内疚里……“你终会明白,前途比爱情重要,你还会明白爱情比前途更难得,但最后你会明白对的人会站在你的前途里。
”在与《冯齐的忏悔》相关的短视频下面,许多网友将这段话打在评论区。
可什么又算是对的人?
这段话的意思,难道不是“好的爱情是可以两个人一起创造前途”吗?
没有坚定选择本质就是不够爱,权衡利弊的人总是喜欢拿这段话当做借口。
陈妍曾经已经勇敢地站在了冯齐的前途里,没想到最终冯齐还是和其他很多人一样,把她当成了前途的“绊脚石”。
我们无从得知这段感情给陈妍带来的伤害究竟有多大,只记得影片中她和冯齐最后一次见面结束,在归程的火车上,她哭着拉着冯齐的手真诚地对他说:“冯齐,你千万不要为难……”影片结尾处,安顿的书出版了,新书签售会的海报就贴在陈妍生活的那个小镇上。
陈妍并不知晓这一切的存在,她漠不关心地走过那些海报,仿佛一切与她无关,但仔细想来,一切确实和她无关。
2024年,冯齐已经53岁,陈妍61岁,他们都已经步入了人生的后半程。
不知道年过半百的“冯局”在今天看到自己的故事突然爆火是什么感受。
不知道陈妍后来过得怎么样,她会刷抖音吗?
她的女儿应该会刷吧。
我先是在小视频上刷到了讲解,再找到了原来视频重新看了一遍,还顺便把拍摄地的那个南方小城找到了
黔阳古城中正门这个视频的开头,感觉回到了我小时候,九十年代末的宿舍,厨房的瓷砖,绿色门漆,那个年代原来南北方都差不多。
爱情开始的时候总是那么美好。
姐姐经历过,所以她并没有被冲昏头脑。
而冯齐,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第一次经历爱情,只有满眼的幸福。
冯齐脱口而出的“不可能......”,“相信我,我发誓......”这些句式信誓旦旦,一看就是小年轻才会说出来的话。
姐姐应该经历过很多,知道后面会有怎样的可能性,所以宁愿平淡,止步于现状,也不想再起波澜,受伤。
但是和互相喜欢的人在一起的感觉,真的真的很美好,从失望的离开等到火车站得到的拥抱,就在此时此刻还有比这个更幸福的事吗。
只是这份美好通常情况下并不能维持很久,就是这短暂的美好,我也想过,就算是换来以后的伤心痛苦也都是值得的。
不要因为害怕以后而放弃感受现在的幸福。
最后还是不得已。
火车站挥泪的告别,那样的撕心裂肺。
两颗心碎了,也是从那时起,两段人生也从此变得灰暗了。
为了迎合父母和社会,结果是三个人的心都变得麻木不仁,没有了快乐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个代价是可以承受的吗,还有一个人从此生活在了无尽的悔恨和罪恶感之中。
选择,其实是给人心中事情的重要性排序,冯齐父母的心中,自己的面子比儿子的幸福重要。
冯齐的心中,自己的前途和父母比爱情重要。
姐姐的心中,平淡的生活比轰轰烈烈的爱情重要。
换个角度讲,冯齐的选择也是被恐惧支配的,其实他可以离开部队做其他的事,也可以离开父母自己生活,但是他害怕未知和生活的不确定性,害怕背负不孝之名,不敢选择,或者说怕没有能力离开目前的道路。
这样因为害怕而做出的决定,又背负了无尽的罪恶感,他是活的最累的,所以他希望自己出什么事情早点死去更好,他写的小说才会都是那样的结局,每天泡在罪恶感里,等待解脱。
我以前也相信誓言,现在经历过才觉得,有个屁用。
我想姐姐应该也知道这个道理。
冯齐如果知道姐姐知道这个道理,他可能也不会这么自责了。
承认当前的现实比坚持誓言更实际也更重要。
冯齐的老婆,我觉得安顿说的有点过,”她把今后一辈子的梦都交给了他“,她好像是很无辜的受害者,她和冯齐只见过三次面,每次不超过三十分钟,第四次就定下结婚了。
这样的婚姻没有爱情不是大概率的事情吗,而且自古以来,没有爱情的婚姻实在是太多了。
冯齐除了对她没有爱情,其他作为丈夫的责任应该都是尽到了的。
安顿说可以看看冯齐写的东西,她说她不懂,她没有冯齐文化程度高。
从她教育小孩的方式也能看出来,孩子哭着要爸爸,说明冯齐对孩子也是不错的。
冯齐只剩下没有感情的机器,完成他人生应尽的义务。
婚姻是两个人的决定,她下的结婚这个决定,不能责任都放在冯齐那里,除了没有得到爱情,我想大部分人在婚姻里想得到的都得到了吧,或许已经比绝大多数人都好了。
.看完之后,天已经黑了,我在没开灯的房间又放了一遍《后来》,边唱边哭。
我走出来了吗,应该是吧我的那位和我相差13岁,最后也没在一起。
所以人世间,究竟什么是遗憾呢?
是爱而不可得?
或是得而不可留?
终究,遗憾会变得深刻,让情感升华,成为无数人祭奠过去的的一炷香,余烟袅袅,不绝如缕。
而关于这一点,冯齐深有体会。
“我......我对不起她,她比我大,我叫她姐姐。
”这是冯齐对于这段故事的开场白。
故事发生在1995年10月,从潍坊开往北京的火车上,身为军人的冯齐要去北京参加会议。
姐姐是从济南站上车的,当时的火车上正是人挤人的时刻,不过冯齐还是第一眼就看到了姐姐。
姐姐长得很漂亮,朴素的衣服都掩盖不了她的魅力。
作为一名闷骚型的文艺青年,冯齐明明很想看,却还要装作随意的样子低下了头。
火车的晃动让姐姐不小心碰着了冯齐,冯齐有些腼腆地说着没事没事。
文艺青年都有着丰富的情节创造力,他猛然间站起身,让姐姐坐自己的位子。
四目相对,冯齐有些羞涩与尴尬,好在姐姐的闺蜜小毛拉着姐姐坐了下来。
相聊间,三人得知彼此都是第一次来北京,姐姐询问冯齐有没有可靠的旅馆,冯齐急忙推荐了自己所住的招待所。
那是个还存在信任感的时代,大家的防范意识没那么强,也让很多故事的男女主角有了遇见的机会。
在北京,开会之余,冯齐会跟姐姐他们一起游玩,在天安门前,三人留下了一张合影。
那是一段快乐的日子,但是快乐的日子却总是短暂的。
离别时,姐姐主动来招待所找到了冯齐表示感谢。
有美女来找,这让农村出来的冯齐充满了自豪,更重要的一点,姐姐确实是真得漂亮。
96年,冯齐考上了陆军学院,而他与姐姐频繁的书信来往,让彼此成为了对方的精神支柱。
冯齐得知,姐姐名叫陈颜,比他大八岁,因为丈夫家暴而离婚,她的女儿也判给了前夫。
那时书信很慢,但寄托地却都是真情。
冯齐爱上了姐姐,但他的表白却被姐姐果断拒绝,被感情伤过的人,总是害怕再被伤害。
但是年轻气盛的冯齐自然不愿意轻易放弃,这年春节,他站了40多小时的火车来到姐姐的老家。
看到冯齐的出现,姐姐有些心疼又有些感动的落下了泪。
冯齐美美的睡了一觉后,姐姐一家给他准备了可口的早餐。
姐姐带他坐船来到了自己工作的电影院,然后又带他转遍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
但是对于两人之间的感情,她让冯齐什么也不要说。
被伤害过的人,就容易变成对别人没有要求的人。
没有期望,就不会有失望。
一次次的落泪,一次次的拒绝,姐姐不是不喜欢冯齐,只是两人之间有太大的隔阂。
如果注定得不到,那不如就不要开始。
被拒绝的冯齐,终于赌气要离开。
凄冷的清晨,他悄悄拿起背包离开。
火车站,他一个人孤零零的等待着火车的到来。
不过,姐姐的理智终于还是感性冲倒了,她来到了火车站。
在大爷大妈的注视下,两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第二年的春节,冯齐还是来到了姐姐的家里。
陷入爱情的两人,都将未来寄托在了对方身上。
冯齐表示自己毕业后就会娶姐姐,到时候将把姐姐的女儿接回来一起住。
听着冯齐的承诺,姐姐开心的点着头。
此时,她已经完全信任了冯齐,并坚信对方会给自己带来幸福。
这年春节,冯齐将姐姐带回了老家。
那个年代村里的大学生,都是全村的骄傲,得知冯齐带回了女朋友,全村人把冯齐家围得水泄不通。
全家人对姐姐地到来十分欢迎,但这些都是基于她们不知道姐姐情况之下的。
姐姐会主动帮着干活,甚至冷水冻得她眼里泛起了泪水,但是她没有一句抱怨。
只不过,当她将自己的情况告诉给了冯齐的妹妹后,冯齐的家人开始变得拘束起来。
临走时,冯齐家人给了她很多家乡特产,她也开开心心的离开了。
但是冯齐却看出了端倪,正常儿子的女朋友第一次登门,家长都会给红包的,而姐姐没有收到红包。
回到家后,冯齐的母亲坚决反对两人的婚事,甚至为此,冯齐的父母来到他的单位,希望领导能够劝解冯齐分手。
农村出来的孩子都很要强,冯齐自然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难堪,所以他假装同意了父母的要求。
但其实,此时在他的内心里,对这段感情已经动摇了。
因为见义勇为,冯齐的手受伤了,姐姐带着好多特产来看望他。
领导表示会给他三等功,并表示市里会进行宣传这个事迹,冯齐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
但是领导暗示,要做正派的人,不要让被人说三道四。
冯齐自然明白领导的意思,而姐姐也理解冯齐的处境,于是她主动提出了分手。
一个不愿意被伤害的人,总是会想尽办法不对别人造成伤害。
但是总是为别人考虑的人,却总是会被各种伤害。
姐姐懂事的让人心疼,而冯齐,也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前途。
两人在天安门前拍了一张两人唯一的合影,之后火车站离别时,姐姐还在劝解冯齐不要为难。
而这,也是两人的最后一面。
之后的冯齐工作有了起色,而他也如父母之愿娶了一个农村姑娘,并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但是在他的内心里,总是充满了对姐姐的愧疚,所以他对妻子也一直是不温不火的。
他找到了女作家安顿,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为了忏悔,他表示可以用自己的真实名字。
人,终究是自私的。
冯齐的忏悔,无非寻求自身的精神解脱,就如女作家所说,他的这个行为,会对两个女人造成伤害。
不过好在,女作家的书发表后,姐姐并没有看到,而是继续过着自己的平淡日子。
不打扰,才是对彼此最后的尊重。
《冯齐的忏悔》之所以会在多年后火起来,或许是因为如今的这个时代,缺少了真情的支撑,太多人需要忏悔。
这个一切都可以营销的社会,你能看到几分真实的东西呢?
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都身不由己。
为了利益,为了名利,我们放弃了那些真正让我们快乐的东西。
现实太沉重,击碎了所有人对爱情的幻想。
而对于那些逝去的真情,我们只能用忏悔来怀念。
一年了,至今意难平。
一年半前,我认识了她,我们似乎是一见钟情。
那时我刚研究生毕业,刚参加工作。
我离她应该有一个小时车程,在北京不算远,所以经常下班去找她。
想起来,那是我最开心的日子了。
但是,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招架不住。
我爸的了癌症,我每天穿梭在公司和医院之间。
好像,确实对她有所疏忽。
我感觉精力有限,没有及时跟她视频打电话。
那段时间十分煎熬,刚参加工作请假较多,压力也比较大,可能情绪也不是特别好。
她提出了分手。
短短不到半年的经历,我历经一年还意难平。
我不知道我在想什么?
或许是因为对她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提分手的伤心,或许是爱而不得的遗憾,又或许是没有对她太好的忏悔。
为什么有忏悔这一层的感情呢,我后来想了想,我确实忏悔,因为这段感情前期我可能没有太认真,但是后来我深深陷进去,但是当我陷进去最深的时候,命运确给了我深深一记耳光。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跟她说,我爱她,我希望她幸福。
男人给女人承诺,不代表承诺是永恒不变的,而改变的原因又有很多。
什么海誓山盟,根本用不着等到山无棱天地合就敢与君绝。
冯齐在忏悔的时候,镜头很夸张的对准他的脸,于是他的脸显得很扭曲,扭曲的并不只是他的脸,谁都看得出来还有他的心。
故事跳出了北京,来到南方的小镇,很复古的感觉,湿漉漉。
于是故事也就不会干涩。
男人热情如火,发誓一定要娶那个离过婚生过子的女人。
谁都知道故事必定不会朝着男人和女人愿意的方向发展。
当然不会。
冯齐是军人,他的压力不光来自自己的家人,还有上级领导,于是他的无奈多少让我觉得可以原谅,而女人也是那么体贴,很懂事的离开,根本无所求。
所以男人忏悔的时候眼睛一直是红的,甚至没有一刻不在流泪。
我并不能真正理解他的无奈,但是可以感觉。
看片子的时候竟然睡着了,大概是因为中间的部分有些冗长拖沓。
结尾的部分,冯齐和安顿在火车站分别的时候我竟然莫名其妙的哭了。
眼前的这个男人,有点让人心碎。
演员出来的时候我有点儿傻,前几天看《麻辣婆媳》,里面的吴英为和何凝聚在了一起,这俩人早就合过伙啊
我总是喜欢真实事件呈现在大荧幕上粗制滥造的背后去探求他们之中存在的那丝真情,这让我动容并且坚信世间仍然美好值得热爱。
有人说电影里冯齐稚嫩青涩的帅脸庞以及痞痞的坏让人着迷。
第一点我无比认同但打动我们的根本不是冯齐的那股痞。
如果让我来说,冯齐根本没有“坏坏的”这种味道,他是截然相反的是面对心上人手足无措的青涩与局促,偷偷瞥上一眼讲上了一句就会满脸涨红心花怒放的纯情。
打动我们的从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帅脸蛋,而是真情在影片里的流露与呈现。
没有人能够拒绝直勾勾盯着你的眼睛说:姐姐做我的女朋友吧。
他渣吗?
说不清。
只是当冯齐站在交叉路口时他选择了一条更为平坦稳妥没了一些所谓爱情的滋养自己也能同样茁壮成长的自信桀骜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自以为是的认定了自己必须担负起一些东西。
他自己往肩上放了太多,原以为卸下一些能更轻松却发现失去的是帮他一起扛起扁担的支撑。
每一个人都是冯齐。
谁能在漫长的一生之中不曾也不会做过错误的决定?
哪一个人的心头没有过日思夜想的人?
只不过冯齐的更深厚浓烈伴随了他别离之后的余生。
追求爱好像在这个世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想起老舍说“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谈爱好像总会不可得。
他忏悔?
忏悔什么呢?
用真实姓名出版,不也是一场无尽的伤害和自我感动吗?
那个很小的镇子,小到他上午来……中午全镇人就知道有一个当兵的来找她。
继续生活的姐姐会因为这些书籍,再次带来困扰吗?
他还是那个执着孩子气的冯齐,他的梦那么珍贵无法忘记。
结婚三年的妻子,两岁的儿子以后会面对什么样的人生呢?
——初见火车上炽热赤诚的眼神是真的,千里迢迢表达心意是真的,被拥抱转圈开心的小玲笑成铃铛一样也是真的,带回家的决定也是真的,火车站的一直呢喃的姐姐也是真的……什么都是真的,最后的决绝也是真的。
少年人爱意真诚孤勇是会灼伤人的,钻心的痛会留疤会变成一直长不好的肉。
可那爱抵挡不住任何东西——整个影片太真实了,真实到冯齐陈妍好像就是我身边的人。
同山东潍坊人对影片里口音、村庄的景象、习俗、思想、社会风气了解的很透彻……的确那一些永远不会改变打不破的枷锁。
冯齐的家庭也如我见识的普通家庭一样……陈妍的处境也如我身为女性能了解的一样。
所以我大概不会怪任何人……冯齐背信弃义了,可他会忏悔比起。
那些抛之脑后快意人生的人,好多了不是吗?
他的现任妻子很像我老家的那些姐姐小姨或者同村的其他姑娘……贤惠持家识大体,可终究得不到爱。
这个世界上遗憾事太多了,错过的人太多了。
如果都要分对错,会分到什么时候呢?
就都怪他们倒霉罢了少年赤诚的爱最能打动人,哪怕你有一颗千疮百孔的心。
少年的孤勇最能蛊惑人,哪怕你早知结局。
少年的爱会灼伤人,变成永远好不了的肉。
少年的爱珍贵又稀有,可它不牢固抵挡不住任何东西。
女的:你千万不要为难!男的:千万别让我为难。我要让她知道,我用一辈子对她忏悔,为她祝福。?你想让她知道了再怎么办?。我可去你的吧!还坚持用真名接受采访,同时伤害了两个女人。他把梦留在过去,妻子却把未来的梦都交给他。
滞后的勇敢只会令当事人更受伤,滞后的绝不能称之为勇敢。若果不能放下念想就不应勉强自己去伤害更多人。(46min)
我一直在想姐弟恋的偶像剧应该拍,我没见过姐弟恋,不清楚什么样的姐弟恋好看。看了这个古早的剧,再也不会有这么含蓄和让人动容的剧或电影了。演的太真实细腻了。姐弟恋大概是涉世未深的弟弟遇到漂亮温柔知性的姐姐,一时冲动上头,执着真挚地喜欢,弟弟愣头青但明媚真诚且充满力量,但姐姐肯定知道这不过是孩子气的胡闹,但是因为喜欢,经过了反复的思想挣扎,不顾世俗,不顾偏见,不计后果地任由弟弟胡闹。然而她清楚的很,所有的承诺不过是当时当下氛围下的一时冲动,就像一盘沙不用吹就散了。尽管如此却依然深信他,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愿意等他。然而结果是非常明了的,连最简单的家人那一关都没过,弟弟就直接在挣扎中放弃了。姐姐不愿看他为难,自己主动放手了。这符合我对姐弟恋的认知,像烟花一样绚烂绽放后的凄美孤寂。
真爱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亲身经历。
最无辜的是冯奇的妻子,是冯齐的自私坑了两个女人,演员都演的很好,尤其是男女主。
原来编剧是廖一梅
太现实了 哭了
馮齊長得好像張一山
emmm,很难评。男人只是为了自己好过点。
差8岁不是问题,对爱情上头,没有明确而坚定的规划才是问题,这样终究还是会让女生受到二次伤害。最可惜也是最可恨的是,男孩没有因为她的离开而成长起来,反而继续把这份错误蔓延到另一个女人身上。
不如不遇见,两个人都从鲜活变得枯萎如行尸走肉般
惊艳
我会对她好一辈子=见色起意、选择前途发展放弃爱情;我忘不了她、我对不起她=和别人结婚生孩子;人好、责任道德、孝顺父母=跟无爱的女人结婚。随便许下的承诺和悔恨的眼泪比狗屎还不值,自私自利的狗男人辜负了两个女人。男演员演得不错
时代,时代的产物
这个故事还得女导演来,男导演的视角,让冯齐的忏悔越发自恋造作。
自私的人不配拥有爱情
看了之后,我更坚定的选择了前途
爱情就是虚幻又转瞬即逝的
忏愧之后,即使时间倒流,冯齐的选择肯定还是一样的,因为他从始至终只是一个自私的人:一见钟情时,追了;威胁到事业和原生家庭时,放弃了;遇到一个可以照顾自己和工作的妻子时,即使不爱,也让她去照顾自己和家庭了;婚姻事业两不误了,完事了,心情不好,后悔了,又再去找作家倾诉了。这些行动,为了什么?都只是为了“自己”而已。“惭愧”有用吗?所谓“忏愧”,也只是为了他高高在上的自私可以被“姐姐”原谅罢了。再浓的情情爱爱,终是一阵穿堂风。亘古不变的真理:爱自己,为自己考虑,才永远不会输。
看完只觉得男主老婆很可怜😂😂只不过这片很真实 军装的林雨申还挺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