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档的剧集市场,虽然一众S+偶像剧纷纷抬了出来,但鲜有全民爆款和口碑佳作(参见此前笔者撰写的评论)。
反而是B站上播出的一部小成本的《古相思曲》,在豆瓣上斩获8.5分的高分。
跟那些S+剧集相比,《古相思曲》没有大投入,没有狂轰滥炸的宣发,更没有什么所谓的“顶流”,但它却是真正的口碑之作。
归根结底,《古相思曲》以剧本的创新和鲜明的女性表达,一扫偶像剧千篇一律、中规中矩的萎靡之势,也为古偶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5%的创新如今的偶像剧市场之所以让人提不起劲来,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平庸。
它们大抵是数据主导下的产物,平台根据后台的数据情况总结出一套偶像剧生产模式:什么样的人设更讨喜,什么样的主题最保险,什么样的情节讨论度高。
缺乏话语权的编剧团队,只能依照资方的指令去编写一部又一部的“配方剧”。
所以,很多S+偶像剧虽不至于烂,却让人感到乏味、无趣、单调、重复。
可见,剧本上的创新非常关键。
创作过《太阳的后裔》《黑暗荣耀》等多部爆款剧的金恩淑编剧有个“5%的创新”理论。
她说一般的类型剧,观众只能接受“5%的创新”,如果剧情太具颠覆性,就会失去大众性;但如果剧本连“5%的创新”都没有,它同样很容易就“泯然众剧”,观众缺乏非看不可的理由。
《古相思曲》从一众偶像剧脱颖而出,首先就是它的“5%的创新”。
剧情讲述的是,来自现代的历史畅销书作家沈不言(郭迦南饰),穿越邂逅一代“妖后”陆鸢(张雅钦饰),一场双向奔赴的千年爱恋由此发生。
单看这个梗概确实不新奇,穿越剧十余年前也曾泛滥成灾。
可《古相思曲》在穿越模式上就做了“5%的创新”:沈不言的六次穿越,是逆向时间穿越。
这也就意味着,他每一次穿越后遇到的陆鸢,年纪是越来越小;他每一次穿越后,对陆鸢的爱意都越来越深。
然而,陆鸢的时间是正向流动的,她不断成长,对沈不言的爱意也越来越深。
这时,他们对彼此的爱意,就形成了巨大的、难以逾越的错位:沈不言第一次穿越时,正是陆鸢从城楼上跃下的时刻,也是陆鸢苦苦等待二十年,再次见到她此生最爱的男人;然而,第一次穿越的沈不言却对这陌生的一切一脸茫然,他自然也无法辨识出陆鸢望向他的双眼里那炽烈的爱意……与之相对,第六次穿越的沈不言早已洞悉了他与陆鸢的结局,在他对陆鸢怀有最深切爱意的时候,陆鸢却只是一个懵懂的六岁女孩,对眼前这个陌生的成年男子一无所知……沈不言的逆向时间穿越,让他与陆鸢的爱情从一开始就陷入宿命的怪圈:他们双向奔赴,却始终在背道而驰;他们竭力想要改写历史的方向,让幸福停留在他们知道彼此也深爱彼此的某时某刻,然而历史的洪流还是不由分说地裹挟了他们,浩浩荡荡走向它原本要去的方向……这让《古相思曲》不仅在一众偶像剧中显得耳目一新,它浓烈而澎湃的BE美学也给人一种“崇高”的审美感受。
沈不言与陆鸢虽然无法抵抗宿命,但宿命不曾有一刻让他们停止相爱。
爱始终是抵抗虚无的关键词,也是人生珍贵的主观能动性。
女性叙事单单“爱情”又不足以概括《古相思曲》。
在早前的一众穿越剧中,几乎都是现代女性穿越到古代去,见证和参与了男性创造历史的过程。
女主角哪怕已经清楚地知道历史的走向,往往也只是历史的“局外人”。
《古相思曲》则是男性历史研究者,穿越到他所研究的历史年代中去,在历史潮流中乘风破浪的是女主角。
这样的视点转换,也是一种创新,拓展了女性在历史中不同面向的书写空间。
千百年来,陆鸢一直被后人称为“妖后”。
甚至作为历史研究者的沈不言,也一度认定了这一结论。
然而,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穿越,随着对陆鸢了解的加深,沈不言才看清了被历史遮蔽的真相,看清了所谓的“一代妖后”的真实面孔。
原来,陆鸢所谓的“嗜权如命”,是她一次又一次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搁置了儿女情长,勇敢决绝地投身于家国大义;原来,陆鸢所谓的“谋权篡位”,是彼时的王朝遭遇外军入侵,城楼里的百姓认为自己被抛弃,决定弃城而逃,陆鸢只能拿出皇上曾赐予的凤牌自称为“皇后”,以稳定慌乱的民心;原来,陆鸢所谓的“铲除异己”,是皇帝被毒“傻”,皇储尚年幼,权臣一直伺机谋反,陆鸢不得不步步经营、深谋远虑,并在关键的宫变中一举消灭野心家;原来,所谓的“除掉妖后”,陆鸢众叛亲离、凄惨地从城楼跳下自杀,是她为家国、为天下的主动选择……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吗?
不,如果胜利者是个女性的话。
准确地说,历史是由男性书写的,是由胜利的男性书写的。
在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格局之下,女性是不被允许参与社会生活的,遑论男性念兹在兹、疯狂追逐的政治和权力。
所以,时人恐惧于陆鸢的能力,更恐惧于她对政治的参与。
因为,这威胁了男性在政治中的垄断地位,也威胁了男权社会的根基。
把陆鸢“污名化”是最直接的选择,让她成为时人和后人唾骂的“一代妖后”,以此警示所有试图参与政治的女性,或者有野心的女性——女性不安分守己,下场就是遭人唾弃。
如果说爱情是《古相思曲》的主线,那么为“妖后”立传则是它最重要的副线——它经由“妖后”的制造,让观众窥见历史的真面目,由此看清“红颜祸水”的虚妄,也看清女性在历史中被压抑、被否定、被湮没的不平与痛楚。
这是鲜明的女性叙事。
《古相思曲》呈现不平,却也没有任何的怨天尤人,因为“鸢”就是“鹰”。
固然历史的绳索一直试图牵绊女性的步伐,但鹰终究要自主地翱翔于广阔天地。
古偶方法论《古相思曲》是一部成本非常低的古偶,它的瑕疵也主要是制作层面上的“捉襟见肘”造成的。
有意思的是,它的整体观感却好于一些S+制作的古偶剧。
S+制作将成本的大头用来支付顶流演员的片酬,片场也需要一堆人为顶流服务,给到后期制作的费用不会太高。
可剧集又要显示出S+的“格调”,需要各种大场面、大特效撑腰,却因为经费的不足,反而显露出“五毛特效”的质感,令观众嗤之以鼻。
反观《古相思曲》,成本虽然不高,却激发了主创者“变通”的创造性——做不出大场面,就通过视听语言上的精心布局来彰显效果;没有钱“写实”,就通过视听语言来“写意”。
很难想象,剧中的不少重要场景是用微单拍出来的,但不说的话,观众确实也看不出它们与S+古偶同类场面的差别。
这是《古相思曲》给古偶的一个新的方法论:更多的投资当然是好事,但也别一味拿“穷”为自己的粗制滥造找借口;小成本有小成本的拍法,S+就得有S+的气度。
如果请来了顶流却是粗制滥造的观感,那比小成本还不如。
还值得一提的是,《古相思曲》的剧本创意,来自B站UP主的脑洞混剪。
之后B站购买了创意,编剧团队再花费将近一年的时间做剧本的筹备和打磨。
如今一些S+古偶难看,有时也是IP的先天不足——网文本身就单调、套路、乏味,编剧团队也只是走流程把它改编成“配方剧”。
可很多时候,创意在民间,网友的某个脑洞有可能就是绝妙的idea,可以用来做剧本开发。
从这个角度,《古相思曲》为古偶剧本创作提供了方法论:不要再一窝蜂地去网文里找一些二三流的IP了,不妨认真去考虑一些网友的原创脑洞。
今年暑期档S+偶像剧的纷纷哑火,甚至出现“特别出演”的热度碾压主演和其他S+偶像剧主要角色的“奇观”,都足以看出观众苦无聊的偶像剧久矣。
《古相思曲》收获的好口碑给偶像剧创作提供了方法论——闭目塞听只会遭遇群嘲,兼听则明或有新出路。
——首发北京青年报·北青艺评——
他穿越回去的第一眼,看到的是她苍老伛偻地站在城墙上,任由百姓辱骂。
他看见了她,却不认识她。
而她瞥见了他,数十年的等待,在人生最后一刻,仅化作一滴宽恕的泪。
而在穿越后的初见,他对她一无所知,只当她是妖后,不以为意。
可在她眼里,这却是他们最后一次能在一起的时光——十年的等待,换来的不过是一夜的相识。
第二次穿越,他问她:“今夕是何年?
”可她在回答之前,先反问他同样的问题。
她只是想知道,下一次重逢的时间。
比起漫无目的的等待,有一个确切的日子,哪怕是十年,也多了一分盼头。
然而,他的穿越是逆向的。
他的时间向前,她的时间却向后。
他对她越来越熟悉,越来越深情,而她对他却越来越陌生,直至遗忘……他们一同经历了弟弟的死别,他教会年轻的她如何反抗,让她在身处奴籍的岁月里燃起希望。
她则用一生的等待,换来与他短暂的四次相聚。
他眼中的她,渐行渐远;她眼中的他,又何尝不是?
他可以用穿越逃避等待的煎熬,而她却只能忍受时间的磨砺,唯有期盼下一次相遇不会太久。
上天或许怜悯他们的苦楚,又给了他一次穿越的机会。
只是这一次,他鬓间生了白发,而她却成了懵懂无知的孩童。
他能做的,唯有牵着她的手,陪她走一程,看着她的背影渐行渐远……这一次,终于换我等你了。
b站是会给人小惊喜点的,不仅是故事用了男女主首尾命运的安排,而且剧情安排也把第1集改成了14集,要不是结尾升华了,甚至可以从后往前看都不违和!
虽然小制作成本低,男主假头套太明显,男主演技也稍逊色一些,但整体还行,剧组是会取景的,很多山水镜头真美!
一代妖后的设定以及一代妖后的背后故事也是有故事升华,家国大义!
BE美学巅峰,这时间线感觉就像两只鱼儿,一个溯游而下,一个溯洄而上,错位穿越时空,因果循环无解。
上帝视角看宿命,总是悲怆的。
镜头也太美了吧,导演好会拍啊,氛围感好棒,服化道也恰到好处。
隐藏细节超多,一翻细节就是一把刀,剧组真的太用心了。
女主演技嘎嘎好,细节还有眼神都超顶,演一个人不同年龄段的神态体态完全不一样但又有共通之处,仿佛是真的看见了一个少女的成长,真是神了。
人设又美又酷,这才是大女主,打戏讲究连贯,颜也灵动清秀,造型越草率老娘越美,甚至还有清冷感,小演员很有灵气,就男主差点意思,而且咱就是说就配音有点出戏,因为太熟悉老cv的音色了。
内娱,小成本网剧都卷成这样了,睁开你的狗眼看看,能不能像这剧一样,把请流量演员的巨资用在打磨剧本和提高质量上啊!
其实这剧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内娱需要这样的剧本还有导演和演员站出来,所以!
五星鼓励!
剧情虽然有bug,但是最后基本圆回来了,看着有点意思,瑕不掩瑜,人物插画也很有感觉。
有点像历史活起来了,从前的人们其实也和我们一样经历着人生,嬉笑怒骂,鲜活无比,史书工笔写的都是传记,这才是故事。
从古至今,上千年的历史,那么多人,我一直相信,总会真实发生过一件类似的故事。
前面的「会有意义的」「初见,即诀别」「她情深时他不知,他深情时她不识」「你第一次见我,却是我最后一次见你」「她的过去,是他的未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鱼在水中游,是尾也是头」「不知未来,才能过好当下吧」第一集的「你衣领歪了」和最后的「你头上有叶子」伴着两双伸出又悬停的手,我看懂的那一刻,已经被刀死了,到最后一集再回头真的会泪崩。
副CP傻瓜倚华和陆小花也很好嗑,超可爱又有宿命感的一对,日常暗戳戳的糖真的超甜,但是救命啊,最后依然是刀,倚华头戴白花绢衣素缟,就这么过了十几年。
后面越甜,就越刀,两对都是。
那日河边无风,他朝她跑去,相拥,裙摆飘起,是心动。
「再见,陆鸢」
女主视角:我在湖边拾到一块玉佩,遇到了一个人,他看向我时,有我不懂的深情和隐忍。
他教我学识,教我思考,给予我全然的信任,他对我严厉又温柔。
但在我想要表白心意时,他却后退了一步笑着说他教我的最后一课是他要离开了,但我还是能感觉到他落在我身上的目光,我故意摔倒,看着他急匆匆的过来查看,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有些事不能强求然后晕过去了。
我带他回家,听他在睡梦中呢喃:鱼在水中游,是尾也是头。
我想起他问我如果知道一个人十日后就要去世,是否会告诉他,我以为这个十日是指他,多年后才发现原来是我。
他消失了三年,回来就要杀我的同盟,我不理解为什么,相处中我意识到这不是我认识的他,但这确实是爱我的他,这次他在承诺我永远的时候消失了,我下定决心若命运如此,我不要再与他相认。
多年后他再次出现在我的视线中,我能感受到他爱意消减,我以为自己可以将他当作陌生人,但他却一次次的靠近我,想要试图改变我既定的命运,可一切都是徒劳,我还是失去了最后的至亲,这一次他没有消失,他死在了我的面前,他告诉我还有下一次,此刻,我无比感谢他不属于我的世界,十年后,他身着一身奇怪的服饰和陌生的眼神再次出现,我终于等到了他,哪怕他已经完全不记得我了,这一次我挡在了他的身前,这一刻我突然理解他对我说还有下一次的心情,看着他错愕和震惊的眼神,我握着他的手安慰他,他还会遇到我。
和传统穿越的时间线不一样,《古相思曲》是逆向穿越。
男主沈不言每一次穿越都会回到女主陆鸢更小的时候。
从第一集跟随沈不言的视角往后,和从最后一集跟随陆鸢的视角往前溯洄,是两条完整的叙事线。
第一次穿越,沈不言初见陆鸢即诀别,此后,每一次试图与命运的抗争,都以惨败告终。
历史像带有自动纠错功能的程序,将所有沈不言为改变陆鸢命运做出的努力,都化作了历史的一部分。
预知结局是最大的残忍,一集一集,越往后我越不敢看,就像明知大雨总会落下来,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明朗晴空布满阴云。
鱼在水中游,是尾也是头。
我顺流而下,你逆流而上,每一次相遇,都是擦肩而过。
最后一集里,年暮的妖后站在高高的阁楼上,复杂的眼神穿透了阵阵咒骂声中一抹白色的影子。
“原来在你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才是我第一次见到你,而你,原谅了我陌生的目光。
”这句真的太虐了,可这一幕原来我早在第一集就见过,只是当时的我和沈不言一样,未解其中意。
沈不言曾驾着逃离皇宫的马车问陆鸢:一个国家的命运,为什么非要由你来背负?
我们远离朝堂,到世外桃源共度一生不好吗?
往往面对这种问题的都是男人,提出这种问题的都是女人,影响了他们拔刀的速度。
但《古相思曲》里角色对调,换一名女子因缘际会,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面对“大义”和“私欲”,她的选择一如她数年来做的每一次选择。
不只是因为她“该”这么做,还因为她清楚她“能”这么做。
文能谋略纵横,武能上阵杀敌,她从来是翱翔天际的鹰,不是养在家中的雀。
每一次,沈不言试图改变她的命运,她都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坚定走完脚下的路。
这样拥有完整独立人格的女性角色在内娱越多越好,会拍这样女性角色的导演越多越好,即使是草根出身的也无所谓,技术可以磨,珍贵的是态度和视角。
陆鸢顶着“妖后”之名,多次为大晟力挽狂澜。
但不管是当时的百姓还是后人,总爱盯着女性执政者的品德和私生活不放,祸国殃民纷纷清算到“妖女”“妖后”头上,却对男性执政者的道德普遍低下视若无睹,不然,怎么没人叫他们“妖王”呢?
张雅钦有大花风采,扮相古意盎然沈不言一生致力于研究和还原那段历史,为一代妖后正名,陆鸢用计免死于元启之变,得到了她想要的国泰民安。
在漫长的思念之外,他们的生命也在独自盛放着。
一头一尾,即使没有玉佩,穿越千年的思念也将他们再次带到了彼此面前。
《古相思曲》的情感表达非常克制,主CP连一个货真价实的亲亲都没有,我倒是很喜欢副CP的一场戏。
战事既平,陆时和倚华在故居畅想未来,四周宁静,眼前只有自己的爱人。
陆时伸出手,倚华把脸轻轻地贴上来,慢慢摩挲,足尖不自觉轻轻勾起,尽显小儿女情态。
这一看就是女导演拍的,细腻轻巧,不像男导演,只会刻板印象里的平地摔,公主抱和转圈圈。
这么短的篇幅里,《古相思曲》也给了副CP完整的悲剧性的表达,它当然有缺点,经费不足,部分镜头粗糙得可笑,大场面几乎没有,但诚意和巧思大家都看得见,比如每一集片头的玉佩动画会随剧情的发展而变化,文字都是沈不言写的《南晟遗事》节选。
片尾的字幕表用倒影穿插的方式呈现,充分表达了“溯洄”的主题。
编剧发长文说,原本设想的是,将女主前两次穿越时的异常表现设置为悬疑点,等到第三次穿越时,让观众和沈不言一起领悟逆向穿越的事实,而不是通过女主的信直白揭露,但是怕前几集观众看不懂,留不住,所以把这个梗抛在了前面。
我理解商业上的无奈与考量,但是作为自来水观众的一员,还是想说,再相信我们一点吧,再大胆一点吧,慢热的好剧不会被埋没,我们想要的,只是好故事而已啊。
一开始是被设定吸引的,跳出了模式话的古偶设定,人设和故事线都给了我惊喜,砸钱做大制作算写实,创作写意的情怀却难,当然权谋的设定略显儿戏、男主入局搅动历史的天真,推动性场景的存在,但瑕不掩瑜。
来自现代的历史畅销书作家沈不言,穿越邂逅一代“妖后”陆鸢(张雅钦真的很有古典美),一场双向奔赴的千年爱恋这算很大众的梗了,可新颖的点在于男主是逆向穿越的,双向奔赴,却无法同步同时。
这也就意味着,他每一次穿越后遇到的陆鸢,年纪越来越小,他对陆鸢的爱意却越来越深。
然而,陆鸢的时间是正向流动的,她不断成长,对沈不言的爱意越来越深,他们对彼此的爱意,就形成了天然巨大的错位。
真妙啊,这也算是暗合一部分男女对待爱情的节奏,男生可能最初爱意最浓,孩子在哪里上学都想好了。
沈不言第一次穿越时,是陆鸢从城楼上跃下的时刻,也是陆鸢苦苦等待二十年,匆匆一瞥的时候,然而,第一次穿越的沈不言却对这陌生的一切一脸茫然,他自然也无法辨识出陆鸢望向他的双眼里那炽烈的爱意,与之对应,最后一次穿越的沈不言,在对陆鸢怀有最深切爱意的时候,陆鸢却只是一个懵懂的六岁女孩,对眼前这个陌生的成年男子一无所知。
双向奔赴,却背道而驰,这要命的BE美感,浓烈而澎湃,他曾竭力想要改写历史的方向,让幸福停留在他们知道彼此也深爱彼此的某时某刻,然而历史的洪流还是不由分说地裹挟了他们,走向它原本要去的方向。
虽然无法抵抗宿命,但宿命却无法让他们停止相爱,爱始终是抵抗虚无的关键词。
陆鸢少时家贫受人欺凌,但也靠自己转圜,没有沈不言,她过的也不会差,只是更广阔的世界和可能性是相遇带来的。
年少遇到世间最好的人,却转瞬诀别,为了抗衡李拥孤身进宫,只身犯险,身边只有倚华,26岁失去唯一的亲人,此后入宫做皇后,只有无尽的孤独、艰险,生活处处波诡云谲。
但她说这样的生活也是一种幸运,因为有希望,无论是对太平盛世的期许,还是对再见男主一面的守望,她不轻言放弃,敢与命运搏上一搏。
这是一个有勇有谋,光风霁月的女孩。
寂寞如雪,高洁如松,敢当大任,也不失细腻,保持初心,对身后之名毫不在意,“你一人懂,便足矣。
”她始终是搏击长空的鹰,注定要为这个国家献出她的年华,她当然想结庐南梦湖,又怎么会没有一刻自私地想逃避,但她又无法狠心放下肩上的责任。
在去往皇宫的那个雨夜,陆鸢在马车里调侃,沈公子,不如做一个起居郎怎么样?
沈不言祷告也没有办法拉开车帘,所谓妖后所有的私心和爱都留给了只有寥寥数面的沈不言,可能,有些人,见一面就是终身,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他亦把所有的岁月都用来为她正名,她暮年的最后一面,和幼时的初见,是他们彼此在跨越千年时空中,每一日,每一刻,每一分的虔诚祈祷。
两人本质是同一类人,有着相似的热血和赤诚。
在最爱的时刻,都原谅了彼此陌生的目光。
她的弦外之音,是我想你了。
爱情不是古相思曲的全部,陆鸢所谓的“嗜权如命”,是她一次又一次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搁置了儿女情长,勇敢决绝地投身于家国大义,所谓的“除掉妖后”,众叛亲离,是她为家国、为天下的主动选择。
历史似乎都是由胜利的男性书写的,在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格局之下,女性是不被允许参与社会生活的,所以,时人恐惧于陆鸢的能力,更恐惧于她对政治的参与。
因为,这威胁了男性在政治中的垄断地位,也威胁了男权社会的根基。
把陆鸢“污名化”是最直接的选择,让她成为时人和后人唾骂的“一代妖后”,以此警示所有试图参与政治的女性,或者有野心的女性,必须不安分守己,否则下场就是遭人唾弃。
如果说爱情是《古相思曲》的主线,那么为“妖后”立传则是它最重要的副线——它经由“妖后”的制造,让观众窥见历史的真面目,由此看清“红颜祸水”的虚妄,也看清女性在历史中被压抑、被否定、被湮没的不平与痛楚。
这是引发思考的女性叙事。
故事里讲了不平,却也没有任何的怨怼,“鸢”就是“鹰”,历史的绳索是无法一直牵绊女性步伐的,鹰终究要自主地翱翔天地的。
三月三,上巳节。
柳枝沾露,祓禊去灾 。
仅以此文献给与我共同看剧,无论精神还是物质都牢牢绑在一起的汪子和越越。
「箜篌•空候」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的见面才有意义。
——波伏娃41岁的陆鸢在树下许了与沈不言再见一面的愿,沈不言在老奶奶摊位上留下了5元,沈不言与陆鸢各自视角真正意义上的初见,其实都是对方求来的。
但我一直认为,触发这个机制除了许愿树外还有两个关键要素。
一个是箜篌,另一个则是收到了错位时空下对方同等的思念,这两者同时在场,[古相思曲]才形神具备,才得以完成两次初见/终见的命运闭环。
陆鸢是从什么时候意识到6岁时遇见的那个满头银丝的人是沈不言呢?
之前看过一个up主解说应该是在她26岁-36岁这段时间,因为36岁相见那次,陆鸢为现代装扮的沈不言准备了衣服和假发套。
但若是如此,陆鸢在36岁前就能确信沈不言也对她心心念念了一辈子,为何还会在41岁挂许愿牌后问倚华,“你说他……还会念着我吗?
”。
结合女主视角特别篇里“那些被遗忘的岁月里,早已埋藏好了因果”,我更倾向于陆鸢是在跃下城楼前,一遍一遍演奏箜篌经历人生走马灯时,才回忆起6岁时的初遇,而这份回应与确信带来了沈不言,成全了她的最后一面,即他的初见,她的诀别。
不过这样头套就成了一个bug,衣服倒可以解释为陆鸢原只是想趁着最后一次见面送出自己18岁时亲手为他缝制的衣服而误打误撞正好解了困。
(但这部剧留白本来就多,一些小设定上难以周全很正常,不纠结,自己嗑得开心就好!
)而沈不言的最后一面,是在博物馆看到出土的箜篌,并从断弦中读出了“我,想你了”后,才穿越回到了陆鸢6岁时。
博物馆那段意念中的合奏,看得我泪流满面,至此也理解了为什么叔本华认为音乐是最高的艺术形式。
它并不依赖于对现象世界的描绘或再现,超越了具体和象征性的表达,直接与人类的情感和存在的本质相联系,直指一种非理性、无目的且永恒的力量。
所以箜篌是陆鸢与沈不言相知相恋的信物,也是传递思念的载体,了却了遗憾,也开启了缘分。
如果你看到一个远道而来的少年,请转告他,我爱过他。
——陆鸢小丫头,请帮我个忙,如果你见到那个等待我的姑娘,请帮我转告她,我爱她。
——沈不言空候是日复一日的等待,也是天人永隔的枯守。
陆鸢终其一生,都在等待那个只相遇过6次的人。
18岁那年对她喊完那声“再见”后就销声匿迹遍寻不获的人,还会重逢吗?
21岁委屈地问“你知道我等了你多久”时,她还不知道,这3年将是她此生等的最短的一次。
26岁虽不与他相认,但仍忍不住通过“公子以为今为何年”来试探下一次相见的日子。
36岁,终于等来了一个陌生的爱人,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出“会有意义的”呢。
“爱过”仅仅是因为陆鸢将死,人死灯灭的俱往矣吗?
18岁时他没有等她回来,21岁的雨夜在她艰难抉择时他又消失了,26岁陆时刚死他便浑身是血地倒在她怀里,留她一人在这似海深宫中。
沈不言掌握着穿越的主动权,他的情感体验是连续的,前后跨度不过月余的几次“梦境”,对应的却是陆鸢的一生,是一次比一次更长的等待。
比起彻底死心的寂灭,抱着一丝微弱的希冀在绝望中的坚守更为煎熬。
一辈子能有多少个3年、5年、10年,“爱过”,是否是褪去的记忆与不减的思念的和解,是时间洗涤岁月沉淀后的一种释然。
「BE•HE」BE是陆鸢选择进宫时沈不言带着哭腔的“不要走”;BE是历史上寥寥几笔的陌生人,是相隔千年的黄土一抔;BE是没有跟一个人,好好一起过上巳节;BE是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不甘心与不舍得。
为南晟操劳一生的陆鸢不得不背负“红颜祸水”的骂名以死谢罪;执着于改写陆鸢命运的沈不言最终也未能与她长相厮守;以安邦定国为己任的少年将军没有死于沙场,而是沦为政治阴谋的牺牲品;年少得志的丞相迷失在权力的漩涡里,与虎谋皮投敌叛国;锐意进取任贤革新的元启皇帝还没来得及一展宏图,便当了一辈子傀儡。
这么看,好像每个人都BE了。
但我认为对于陆鸢和沈不言来说,不是只有“有情人终成眷属”才算HE。
他们怀有不同的使命注定走向不同的方向——陆鸢于乱世中扶大厦之将倾,为大晟培育了能开创太平盛世的接班人;沈不言揭开了南晟的神秘面纱,还原了真实历史并为陆鸢正名。
他们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样的结局何尝不是一种成全,一种HE。
任何一种触及灵魂的深刻感情,都是从理解对方的痛苦开始的。
陆鸢与沈不言第一次发生较大分歧是在元启元年沈不言开着上帝视角要杀李拥时,彼时还没有证据显示李拥不忠。
面对陆鸢的反对与不解,沈不言不再执着于将李拥置于死地,而是通过助力说服皇帝放弃穷兵黩武,以曲线救国的方式阻止陆鸢进宫。
皇帝痴傻沈不言原想带着陆鸢私奔,但在听完陆鸢的选择后毅然决定陪她一起入宫。
18岁时陆鸢两次回答了那个“若是知道一个人十日后会死”的问题,第一次沈不言听后便真的没有再试图给她剧透未来,第二次听后他终止了他的最后一课“断舍离”,转而珍惜每一个彼此陪伴的当下。
陆鸢在沈不言要杀李拥时,一边说着如果执意如此那就此别过,一边却也在推测他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她体谅了沈不言每次的不告而别,甚至在21岁后做出了和沈不言一样的决定,不想对方将来承受失去的痛苦而选择不开始这段感情。
没有猜忌没有试探,始终如一地保持尊重、理解与相信,最后,他们都原谅了彼此当初陌生的目光,晚安是晚来思君,唯盼君安。
所以,HE是沈不言夜夜不落的“晚安”,是陆鸢每次勇敢坦率的表白,是他俩默契并长久地在心中保持毫无希望的爱情的信念,矢志不渝。
「宿命•抗争」我其实挺喜欢剧里历史宿命论的设定,承认个人的局限。
沈不言作为穿越者,也只是偶开天眼觑红尘,以至在经历元启之变后,会坚信陆鸢死于那一晚,而陷于[事实]与[叙事]的混乱中。
我更倾向于在这个故事里,历史是不可更改的,无论有没有沈不言,陆鸢都会走向她抗衡权相、救国兴邦的一生。
沈不言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推动者,但却无法摆脱历史的自我修正机制。
正如沈不言的介入无法改变陆时的死,兜兜转转下甚至未能改变史书对此的记载。
所以我反对将沈不言看作陆鸢命运的塑造者,也不认同关于本剧穿越设置的性别权力不平等的批评。
沈不言从未来穿越回历史,必须承认信息不对等下他拥有的天然优势,也无法抹杀他的行为对历史的干扰,但其影响极为有限。
即便没有沈不言,在剑拔弩张的君臣关系下李拥仍然会反,陆鸢仍然会通过其他途径习得所需的一切只是可能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陆鸢的局限在于无法突破个人认知行事。
18岁与21岁时都拒绝知晓未来;元启元年反对刺杀李拥;36岁时什么都不告诉沈不言,一个又一个在当下看来的正解又何尝不是构成宿命的一环。
而随着各自时间线的经历,两人即便意识到命运的不可更改,却从未停止过与宿命的抗争。
在他们的[认知]中,陆鸢必会死于元启之变,从这个维度看,结局也算是成功逆天改命了吧……但换个视角,拼尽全力与命运搏杀,最终换来的其实才是真正的宿命,何其讽刺……「碎碎念」这篇影评其实写得很卡,行文至此,依旧非常不满意。
感觉文字与情绪十分割裂。
可能我确实有什么情感表达障碍吧,即便心中百转千回,语言却仍刻板疏离。
这也是为什么拖了很久都没发出来的原因吧,一直想修改,但每每又无从下笔,算了就这样,我就烂!
我是真的真的真的还蛮喜欢陆鸢的。
颖悟圆觉,总是能根据有限的信息迅速推断出局势——“第二次”见沈不言就意识到他作为逆穿者的身份;第一时间觉察到陆时的死并未真正得以改变;26岁通过沈不言的反应便知晓下次见面的境况。
克制深沉,面对魂牵梦绕的人也不曾让渡自我的原则与立场——听闻“如果我非要杀他呢”后的果断,第一次在许愿树下挂牌时的迟疑,以及于马车上对于归隐田园的拒绝。
“我非常、非常地想,但我不能。
”影评里有提到感觉男女主爱得莫名奇妙,我也曾想过为什么自己看剧时代入得非常丝滑。
这样的陆鸢谁不爱呢!
换我的话,大概在她将抚上我衣襟的那一刻便会爱上她吧!
至于陆鸢对沈不言的爱更好理解,年少时惊艳自己的人啊(虽说确实也算是叠了Buff的降维打击)!
而溯洄的设定导致男女主只有极少的情感对等的交错期,所以一定程度上情感共鸣的违和感反而是合乎逻辑的。
另外,剧确实有些粗糙的地方,尤其前半段,部分桥段甚至有点儿戏。
大部分确实是囿于经费预算篇幅限制等因素,其他像元启之变开启嘴遁之术、出入皇宫如临无人之境、琉璃谷战役堪比无线电通讯的实况转播等,我相信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给主创团队打磨的话,应该能处理得更好。
毕竟是古装言情剧而非权谋正剧,这些并没有影响核心内容的表达,主线故事持续又强烈的情感冲击掩盖掉了零碎的违和感。
最后,附上剧里我最喜欢的意象——玉兰树,以及我最喜欢的男女主的一次相遇。
最喜欢的空镜
最喜欢的一套女主妆造
最喜欢的相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祝大家尽拂灾厄去,觅得良人归。
甲辰年春三月上巳夜
演员们表演都在线,逆向穿越设置新颖,但剧本的底层逻辑和价值观deeply problematic且父权:男主作为一个反复从天而降又凭空消失、不断干预历史却完全无需对历史负责的男性,只花几天就完成了跨朝代穿越,成为了女主史诗般人生的塑造者,并且让她付出了一生空等一人的巨大代价。
反观这个男性角色却基本没有付出什么时间精力成本,女性也依旧被放在“包容者”、“等待者”、“隐忍者”的永恒客体位置上。
表面上她强大又坚韧,是情报员、谋士、女将军,也是一国之母,但越往后看越像在说:是逐渐成熟的男主,一步步将女主推向了这传奇、伟大而苦难的一生。
逆向穿越叙事的设置,让两个角色的相遇总处于权力不对等的关系,而弱势的总是女性一方。
在男主故事的开端,他以无知无罪的姿态出现在早已默默承受了几十年的女主面前;故事的最后,又以无所不知的强者姿态降临在年幼懵懂的她面前。
她不是在包容他,就是在仰望他。
这样不对的的关系,不仅抹杀了女主角色本身的强大和主体性,背后还隐藏了一个狗屁逻辑——若没遇见这个来路不明的男人,原为奴籍的“她”永远成不了能担天下大任的护国英雄。
He made her, and therefore she lived and waited for him. 反思剧情中的穿越设置,为什么一定要把男主放在历史的塑造者,而非见证者的位置上?
两情相悦也不该赋予任何一个人这样大的权力。
为什么不能是女主坚定选择了一条为家为国之路,无论男主尝试如何干预历史,都无法改变她的命运走向?
为什么不能是他通过一次次徒劳的穿越,逐步看清她是谁、尊重她所选的命运,并见证她成为她自己,而不是亲自用一系列mindless的行为无意识塑造了一位女英雄?
到底要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以浪漫爱为主线推动的故事里,把人生和命运决策权还给女性?
到底要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女性强大只是因为她坚定地选择和成为了她自己,而不是受到某个男人的引领?
虽然这部剧本质上是一部言情剧,但个人层面的情爱不应该被刻画成女性命运的塑造者。
无论是爱一人或爱世人,都是她自己主宰活出的人生。
一部很明显小成本制作但十分用心的好剧。
无论是从演员本身,演技,服化道,再到剧情,都非常令人喜爱。
时间线交汇的故事也不算是新鲜了,可在其中穿插了俩人的家国大义,对彼此从懵懂好奇到刻骨铭心,以及并不是强行要大团圆的结局,都可以说是很特别很精细了。
两个交错的时间线里到底如何相爱。
我还不识得你,你却对我满怀爱意。
当我一步步被你吸引,敬你爱你,我却只能退回到陌生人的位置里。
可是啊,在陆鸢的最后一刻,她见到的是你,已经够了。
若干年后,他们也仿佛在时空交汇中再次重逢,琴瑟和谐,彼此知心意,已然是美好。
除了感情线以外,还穿插了宿命论的成分。
到底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还是命中注定无需强求?
对陆鸢来说,难,也不难。
只要做她自己就好。
她本来就是如此,善良果断,心怀天下,那么她必然要去为国奋不顾身,必然走上一条孤独的道理,牺牲一人保全天下,她含笑而去。
她不悔,做了想做的事,还有一人懂她。
最后真的要夸夸女主张雅钦,有少女的灵动,有皇后的大气决然,充满灵气不做作。
希望之后能多多看到她的表演,加油!
如果说爱情是《古相思曲》的主线,那么为“妖后”立传则是它最重要的副线——它经由“妖后”的制造,让观众窥见历史的真面目,由此看清“红颜祸水”的虚妄,也看清女性在历史中被压抑、被否定、被湮没的不平与痛楚。
虽然制作很不精良,但男女主招人喜欢,逆向时空概念有点意思
看着还不错 有点懵逼 这俩人咋就这么深的感情呢 女主弟弟演技比男一好啊 两星半 实在是有点入不了戏 每次剧情一上来就开始谈恋爱 实在是影响观看 代入感不强的剧也没办法追下去了 6集弃 但是拍的还不错 男主古装扮相一般 女主看多了也没感觉了
穿越剧中的一股清流~阿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女主~
有缺点,但是太真诚了。女主美丽大方,年少时聪明可爱,长大后温婉端庄,志向远大,心怀天下,意志坚定:真的令人无法不喜欢!男主一开始怀着对女主的误会,但仍然可以看出他的善良正直,后来他有了牵挂与深情,他的追求光明、温柔耐心、博学善辩都令人“心生欢喜”。一辈子爱一个人,等一个人,救一个人,包容一个人,为一个人辗转反侧、皓首穷经……爱到极致,却是一声“晚安。”太好哭了。
除了逆穿的噱头其他毫无亮点。三流网文水平的剧情,幼稚肤浅的权谋,俗套尴尬的人物塑造,生硬强行的感情戏。适合没见过世面的古偶粉观看。
看完以后,总觉得故事里少了什么想了很久,发现这就像一个九连环游戏,精巧,却从头到尾也不能明白他们为什么相爱,所以也做不到什么感同身受的悲伤欢喜……
鱼在水中游,是尾也是头。循环、闭环、莫比乌斯环,我为何如此爱这样的故事?是看见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一遍又一遍被内心召唤,命运的注定也好、命运的揭示也好。他们因为心意坚定而注定修得圆满,成为闭环。历史多么坚毅,无人可撼动;神佛多么温柔,念愿皆达成。多遗憾,我最爱你时,迎来的是你陌生的目光;多圆满,我们的故事永远有希望。
第一集很有感觉,多看几集就感觉越来越不行了,妆造和布景着实用心,但浓浓的短剧味道还是无法去除,意味不明的慢动作镜头特别多,主角们的人设也越看越单薄,配音听着特别不舒服。满屏写满了家国大义,却仍然空洞无物。他俩到底是怎么爱上的?
1.有一说一这样预算女导演和年轻团队整体效果已经很厉害,不是黑是理智耿直表达。作为一普通小老百姓真的本来就难和这类家国天下的主人公产生共鸣。也不是从来没有和历史大格局共鸣过,比如[走向共和]等2.8.5分不至于吧太离谱了吧?是难得古偶去掉了油腻,但是我们现在对国产剧要如此放低要求容易欢呼吗?问题还是很多的,BUG很多,衔接有问题,演员的演技真的没有达到可以掌控历史沧桑感,甚至年龄感的都未曾觉得有凸显。当然,老年化妆也太弱。逆向时空这么冲突性的设计也是有硬套感过渡不丝滑,缺乏太多细节🤏精妙和转折。还有,编剧们写对白的能力真的有巨大提升空间!这么大反转!一句拎得出来金句都没3.主角设定是矛盾的。最后压轴还在宣导女性自由,那个年代的女性自由和剧情设定,本来就是自由选择的悖论!
反复观看,反复落泪,三千鱼大大的二创已经足够动人,电视剧版本更加饱满完整,许多二创剪辑不能达到的效果被呈现了出来,我心甘情愿喂我自己吃刀子系列
“爱你所爱之人,做你想做之事,终有一天你想要的都会实现,要知道,鸢的本意,是鹰。”反向的时间线里,爱上逐渐陌生的爱人,初见,即诀别。终其一生的等待,家国大义的背负,穿越千年的思恋。
摄制比不上大平台,但双逆向穿越的设定、角色人设的网感都很出彩。这些在古装剧里还是有稀缺性的。看好后期会悄悄小爆一下(低热度高口碑)。
见你第一面,是你最爱我的时候。见你最后一面,是我最爱你的时候。长相思、长相守,岁月悠悠。
鱼在水里游,是尾也是头。因是果的果,果是因的因。逆向穿越的设定很奇特,有看点,故事本身也讲的挺好,让人想一口气看下去。遗憾的是,演员的演技,尤其是台词的读法,让人全程出戏,感觉就像是在听广播剧,拿腔作调地让人不适。
拍摄还行,但剧本真不行,强行扯什么宿命论,其实就是把连续的时间线颠倒了一下,要营造宿命感起码得反复试错之后再讨论改得改不得、宿命不宿命,主角压根没到那步,只是反向回顾自己参与过(或者叫改变过)的故事而已。人物也有点问题,男主角的小聪明钓妹子好使,干别的样样不好使,完美地展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想一出是一出、走一步看一步不思全局是怎么让全盘崩了的(虽然女主角自己又盘活了)。女主角形象不错,也很有家国情怀,不计身后名是可以的,但让死敌享美名、还自己主动找死是什么神操作,完美地展示了韬光养晦是怎么把自己给掏光了的。女主儿子也有点毛病,九五之尊还不能自个做决策、改历史么,而且子孙明明没断代,翻案却要等考古学家偶然发现,看来对母后的感情也就那样啊。本想四星鼓励,但8.5分已经够高了,不凑热闹了。
还有两集,大会员过期 ,算了不看了剧情也早知道了,就酱~
豆瓣八分以上的剧至少剧情是丰满的,这么高的分,确实没感到有多出彩的剧情
小成本,大审美,更大演技,巨大立意,用豆瓣友友的这句话概括此剧最为贴切不过。不管是剧本、选角、妆造布景、演员演技、配乐,哪怕只是一个片头,都做到了超出成本的出色优秀,是如今古装剧难得的诚意之作,也是be美学的极致之作。鱼在水中游,是尾也是头,独特的逆向穿越题材,在如今各种S+大制作剧里的富贵男女主们还在为了情爱动辄毁天下灭苍生又几生几世纠缠的时候,《古相思曲》的女主一生都在用自己血肉之躯肩负着家国重任。玲珑心、淡然气、智勇双全,鸢就该是天上飞的鹰。用言语无法表达看完此剧内心的震撼和悲伤,也许我的眼泪可以。此剧极美,每一帧、每一句台词、角色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美的具象化,没有人应该错过美。
打五星你们认真的吗?故事漏洞很多,很多地方设定经不起推敲,主要是静态画面比动态画面好很多,女主确实美,但是演技没有吹上天。武戏和配角戏一律不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