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川军团血战到底

川军团血战到底,血战到底,Fight Till The End

主演:陶泽如,贾一平,崔波,胡可,王迅,江水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1

《川军团血战到底》剧照

川军团血战到底 剧照 NO.1川军团血战到底 剧照 NO.2川军团血战到底 剧照 NO.3川军团血战到底 剧照 NO.4川军团血战到底 剧照 NO.5川军团血战到底 剧照 NO.6川军团血战到底 剧照 NO.13川军团血战到底 剧照 NO.14川军团血战到底 剧照 NO.15川军团血战到底 剧照 NO.16川军团血战到底 剧照 NO.17川军团血战到底 剧照 NO.18川军团血战到底 剧照 NO.19川军团血战到底 剧照 NO.20

《川军团血战到底》剧情介绍

川军团血战到底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共同抗战。李德明(贾一平 饰)因未婚妻共党身份受牵连,被川军列为共党嫌疑犯,团长林修然(周明汕 饰)为让外甥李德明参加抗战,用尽了无所不及的手段。靠上峰关系插进部队的李德眀引起众怒,他只好用行动证明自己不是孬种,抯任了全师的敢死队长,不料首战遭日军炮兵猛烈轰击,损失惨重。带队归建的李德明路遇化装成日军的八路军团长,得知川军早已撤离,他毅然加入了八路军的临时阻击部队。伏击战打完后,他仍然要率川军归建,最终返回川军总部。洪湖整编后,李德明升仼独立营长,随后川军北上山东抗日。在滕县保卫战中,他们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了数日搏死拼杀,直致流尽最后一滴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速成梦想屋潜艇总动员:环游地球80天午夜心跳向阳素描SP黑钱飞机排球少年第四季向山进发回忆的礼物你的男友是我的问天波尼龙的异想世界女警出更棋魂脚下的土地寻爹奇遇吸血粘土艾米丽恶魔的艺术那年1987嗜血袋鼠这不是我黑战人鱼公主绅士杰克第二季返城年代我与机器妹人生切割术第一季疯狂的旅行箱赴汤蹈火鸡皮疙瘩NO.5尼帕病毒

《川军团血战到底》长篇影评

 1 ) 青山为证,川军雄起!

这几年发现国共合作抗日的题材电视剧是越来越多了,其实在刚开始看《血战到底》的时候,我很是期待这部电视剧可不可以不要再有X路军掺和,失望!

还是看到了。

《血战到底》在黑龙江打的广告词说比《永不磨灭的番号》更震撼,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去做对比,《血战到底》虽然我现在只看到12集,但是我已经觉得和《番号》是不太一样,一个打游击战,一个打正面战场,场面不可比,当然都是抗日,能站上战场的都是爷们!

不过这两部电视剧已经比起《亮剑》,《雪豹》更真实,真震撼!

小日本也并非是一击即溃,要不我们干嘛还打了个8年?

看了百度一些剧透,和电视播放的不太一样,编剧做了一些改动,就是李德明的身世交代,可能编剧想体现是整个团体而非个人英雄主义,那我就不明白了,李德明还没有出征之前,杀猪不成被猪追着跑,后面是他舅舅还是他老豆的(反正也不要紧)开枪杀了那头可怜的猪。

可是后面李德明单刀入敌营杀了五个小日本,这么大的改变也那个了吧?

难道被炸弹一炸炸通了任督二脉么?

按照这个夜袭,李德明应该是身怀武艺啊,所以这个杀猪的情节是最大的硬伤!

导演想搞笑,搞过头了还!

赶在12点前匆匆写了这个帖子,纪念南京大屠杀74周年!!!

纪念在南京大屠杀逝去的34万同胞!

纪念我们英勇无畏的抗日先烈!

勿忘国耻!!!

 2 ) 终于看完了

每次我看战争片,都会想到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至少再怎么辛苦都没有当年抗日为保卫祖国的人们那么辛苦。

我们的祖国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人用血肉之躯换取的。

而今天在和平的年代,再去回顾历史,看到曾为我们打江山的老一辈们,有很多人现在的日子过的都很不好。

历史是永远不会暗淡的,它会像光照耀着我们前进。

感谢那些为新中国付出生命的人们,他们很伟大!

 3 ) 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因为一些视频剪辑,这幾天抽空刷完了一部13年前的老剧《川军团血战到底》,总体来说观感不错。

十四年抗战期间,作为大後方的四川共有350万健儿出川抗日,伤亡64万人,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均居全国之首。

一路上,川军因杂牌军的身份受尽白眼,单衣草鞋,补给全无,但硬是啃下了大大小小众多战役,彻底洗刷了此前军阀内战的耻辱。

特别是1938年3月的滕县保卫战,陆军第41军122师自师长王铭章以下全部牺牲,为台儿庄大捷做出了重大贡献,“川人永不负国”,绝非空话。

而这部剧正是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展现了川军的这段血泪史。

个人觉得,相比起其他的抗日剧,这部剧有以下四个优点:第一,为川军乃至国军正名。

在这部作品之前,能以比较正面的态度反映正面战场的剧作是很少的,而这部剧直接将川军当作了叙述的主体,浓墨重彩地肯定了他们及其他国军付出的贡献,同时也没有回避川军与中央军、晋绥军、八路军之间既摩擦不断又通力合作的关系。

第二,呈现川军的丰满形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军gong军化,gong军江湖化”成为了不少抗战剧的通病,很多人对“客观评价”、“有血有肉”的创作追求产生了误解。

事实上,只有川军能很大程度上满足这种创作心理,毕竟川军本来就以军纪涣散的“双枪兵”(步枪+烟枪)形象闻名,这部剧中对此也有所反映,譬如在战场上唱川剧打麻将、拉帮结派排挤新长官、行事风格保留袍哥习惯等等。

但正是这样一支军队最终在外敌面前宁折不挠、视死如归,这反而更能凸显川军男儿的血性。

第三,悲剧性的总基调。

对于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中日兵力间的悬殊,很多影视作品是揭露不足的,而在这部剧中,主角团除了男一号以外幾乎全部阵亡(原著中男一号也是死了的),真正体现了什么叫作“血战到底”。

也难怪该剧当年上映时会有观众抗议说结局太过悲惨。

第四,群像式的人物塑造。

如果说前三项优点多少还有点时代加成,那我觉得这一点时至今日依然值得称道和借鉴。

在塑造人物上,这部剧摒弃了“众星拱月”式的结构,而是给了主角团中的每个人轻重均衡的笔墨,让我们看到这些抗日英雄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有七情六欲、沾人间烟火的普通人。

李德明是盐商家的公子哥,受过大学教育,满怀报国热情,却不免纸上谈兵,有时还会倚仗团长舅舅的特权;孙和是川军老排长,关爱士卒,但染有作威作福、结党营私、克扣军饷等旧军人的种种不良作风;骚鸡公好色成性,曾因骚扰民女自断一指,肩负侦察任务时仍想着逛窑子,因伪军要对他施加宫刑一度沦为叛徒;孟光德本已退伍,重新参军是为了多挣十个大洋迎娶心爱的田寡妇,驻扎太原时仍不忘给心上人买银簪子;蒋胖娃原是个报童,参军的初衷只是想领白米、穿军装给乡里显摆,连日本在哪里都不知道……他们虽然出身各异、性格不同,却都走上了抗敌报国的道路,并最终杀身成仁,这正应验了当年的那句“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当然,这部剧的缺点还是很明显的,抛开某些神剧情节以外(严格意义上讲国内应该没有毫无神剧情节的抗日剧),它的结尾过分仓促,一些设定也存在着漏洞。

不过,鉴于川军题材作品的严重短缺以及上文提到的种种优点,它整体还是值得一看的。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希望川军的荣光能永远被後人铭记。

PS:1.女二号方琴(按地位是女二号,按戏份是女一号)的人设颇不讨喜,我很能理解添加感情戏的行为,但这个角色前期实在是可信度、说服力不足,无怪乎有人指责她是全剧“败笔”。

不过她牺牲那段还是哭得我稀里哗啦的。

2.这部剧是用普通话拍的,中间穿插一些川普,我看的则是面向川渝地区发行的川话配音版。

这两种做法都无可厚非,但我总感觉重新配音的版本带着点翻译腔。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古人诚不我欺。

 4 ) 啥子都要扯点GONGCHAN党进去

是川话版就好了王讯骚鸡公太喜剧了,确实比较贴近四川人。

感觉亲切。

就是那女的太烦了简直是拖油瓶,嗯是每个电视剧必须有个女主角所?还有就是管共X产X当 啥子事 尽要编进去,不然通不过广电局的审核所。

就是这亮点看起烦。

但其他的还不错 川军那一拨人的耿直感情还是有触动人 剧情确实一般 不说那个看出来川军300多万的牺牲 哎 有点失望

 5 ) 我是川人

出来走南闯北,难免会被人问及自己是哪里人,对此我从来都是毫不思索的回答:“四川人。

”我一直觉得作为四川人是一种自豪,我从不想当什么北京人、上海人、深圳人…甚至父母想让我将户口落到我的工作所在地或者成都的时候,我执着的将户口迁回了我的家乡。

我出生在什么地方,我就是什么地方的人,我的后代也是如此,我不希望改变。

每当我幻想一下我的儿子或者女儿说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上海话的时候,我就浑身不自在…虽然有一句话叫做“故乡仅仅是我们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

但是,什么地方的水土孕育了我们,这个地方的精神就会深埋进我们的骨髓、滲入我们的血液,一辈子不能改变。

但是,我在外地遇到不少四川人却常常羞于承认自己是四川人,甚至从骨子里讨厌自己是四川人的身份。

曾经在杭州舅舅家遇到一个少年时期就离开四川,现今也算事业有成的阿姨向我言辞愤慨的列数四川人的“十大缺点”,例如“没文化”、“没礼貌”、“不守时”、“不重诺”等等,俨然一副自己身为杭州人数落四川人的态度。

我当时迫于对长辈的尊敬,一直只是默默的听着,没有争辩,但是我非常想告诉她:“阿姨,你那是几十年前对四川人的旧观点了,现在你可以回家乡去看看,已经大不一样了。

如果你没时间回去看看,那就看看我啊!

我就完全没有你说的这些缺点…”当然,笑谈而已。

不过从这件事的背后,我就在想,是什么让四川人在外地人眼中没有好印象,是什么让四川人自己都不愿承认自己是四川人呢?

我认为四川人大多缺少一种自豪感,就如同中国人普遍缺少民族自豪感一样。

我觉得作为四川人是很光荣的,虽然四川很多人很穷,很多民工走出四川四海为家,常常处于被当地人鄙夷之地,但他们大多都是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来换取应得的报酬。

我从来没有见过以乞讨为生的四川人,甚至在四川,乞讨的也都是外乡人,这是四川人的骨气!

四川人性格坚毅、义气很胜、又很团结,并且常凭一腔热血而不畏生死,作战勇敢顽强,所以川军是历来带兵将领都青睐的军队。

明朝抗清大将刘挺在萨尔浒大战之前曾经说过“要俺出关,必须等待川兵,若是有川兵二三万人,俺可以独挡努尔哈赤的军队,不用其他路军助战。

”,可见其对川军战斗力的信心。

而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八旗军以六万人就全部歼灭了明军的二十万部队,当时刘挺如何认为两三万川军步兵就可独挡以一当十的六万八旗骑兵,至今我仍觉得匪夷所思。

四川自古以来即是征兵重地,所以常常连年战乱导致川中皆为妇孺,当年安史之乱时杜甫幽居夔州的时候,就写到“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说当时夔州一带女人到了中年都没有夫家,因为基本上所有的男人都上了前线,所以后来夔州这个地方很多家庭都是女主外男主内,女人要负责农活、砍柴并冒着生命危险贩私盐,我想这也可能是现在重庆女性泼辣性格形成的原因。

虽说川人好战,但在内战中常常怯与私斗,而只要遇到外族侵略,不论敌军多么强大,川人也毫无畏惧,抵抗至死。

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外族对汉族的大规模侵略,分别是蒙古侵宋,满清南下和中日战争,而四川在这三场战争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七百多年前的蒙古入侵南宋最早是从四川开始,当时南宋军民在重庆合川依山筑钓鱼城,以弹丸之地,区区之众,抵抗蒙古铁骑三十六年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而城终不破,南宋皇帝在广东南海跳海自尽之时,钓鱼城仍在继续抵抗。

当时宋朝三分之一的财政来自于四川,唐宋之时更是产生了李白、苏轼、陈子昂等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文化地位仅次于中原。

而蒙古人的入侵基本上毁灭了四川的经济和文化,四川人口从近两千万骤减为八十万,这可能也是直到近代四川甚少产生文化巨匠的原因。

江南为什么多出文人骚客?

因为江南地区虽说也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南京大屠杀等争对当地人的屠杀,但都是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在大范围的文化上没有形成断层。

而这次战争最重要的是,以近两万铁骑就能扫平整个欧洲的蒙古人,虽以几十万之众却在四川屡攻不下长达三十六年之久,年年损兵折将,直至蒙古大汗蒙哥战死。

而后因为争夺汗位,旭烈兀从西亚撤军,进攻鄂州的忽必烈和进攻潭州的塔察儿也停止了对南宋的战争,率军北迫大草原。

随即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内战,导致当初横跨欧亚大陆的统一大帝国土崩瓦解,也再不可能组织全体宗王的联军出征。

及此忽必烈也无力采取大规模的屠汉战略,开始接受耶律楚材对汉人的招安思想,所以元军也没有按照蒙哥遗诏在钓鱼城招降后进行屠城。

蒙哥之死,是蒙古全面扩张和大规模征战走向结束的转折点,也是蒙古帝国由统一走向分裂的开始。

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蒙古帝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它在世界历史上的关键性不容小视。

三百多年前的满清入关在四川先后打了几十年,事实上到康熙年间四川才真正平定,所以一直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后定”的说法。

由于清初全力抵抗清军及随后的多次屠杀(我不赞同张献忠屠四川一说),再加上顺治年间三年饥荒,使整个四川仅有九万人口,当初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竟然成为一座荒芜的死城,省会迁到阆中。

所以清初四川巡抚张德地忧心忡忡的向康熙上了一道奏折说:“我被皇上荣幸地任命为四川的最高地方官员,来到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地方一展宏图。

但现在当我站在满目疮痍的昔日天府,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使我感到局促不安、寝食俱废。

我等下官受皇上差遣,惟有精忠报国效忠朝廷。

经过几日思索,我觉得要重振四川天府之美名,惟有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除此似无别的良方上策。

”之后朝廷采纳张德地的建议,颁布了《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这才有了之后长达一百多年从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移民百万的湖广填四川。

翻阅史料一直让我匪夷所思,四川人虽然在晋朝、元朝、清朝历经多次灭绝似的大屠杀,并历经多次战乱和饥荒,人口剧减,光1960年的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就死了1000万人以上。

尽管如此四川仍旧是人口第一大省,我猜想这很有可能是四川人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这种精神融入到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缘故。

再说几十年前的抗日战争之初,川军战士纷纷请缨抗日杀敌,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刘湘是第一个通电蒋介石要出兵抗日的地方军阀,强调“和平已经绝望,抵抗刻不容缓,战则犹有生机,不战亡可立待。

”并表示四川可出兵五十万,征兵五百万,并尽一切可能提供粮食及其他军需物资。

随即在一个月后的“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上,刘湘即说:“御侮救国,是军人应尽的天职,川军今日能为民族存亡而战,献身疆场,洗掉过去私斗的耻辱,是很光荣的。

”同时他号召出川的全体川军将士,奋不顾身,与敌作殊死战,为民族争生存,为四川争光荣。

时任川军军长的邓锡候代表出川川军向四川父老表示:“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

……”以此决心,四川军阀先后出兵三百万,伤亡达六十万之众,以低劣之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日寇鏖战于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战役,纷纷慷慨赴死,前仆后继,牺牲巨大居全国之冠。

李宗仁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抗日八年,川军的牺牲相当大,抗日卫国之功,殊不可没。

” 不仅如此,四川作为大后方负担了八年抗战时期国家财政总支出30%以上,当时的普通民众为了支援抗战献金5亿多元。

所以蒋介石后来说道:“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

”“四川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实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

”这些都是四川在抵御外族侵略的历史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可以说每当在民族危亡之时,四川人总是用他们瘦削的身体拖起中华民族倾倒的残躯,且不论成功与否,单就川人抵抗至死、以身殉国的精神就可写成一篇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

在共和国建立的几十年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四川人以同样的精神在外邦的战场上获得了他们无尚的功勋。

1951年的朝鲜战争,四川牺牲六万人,又居全国之首,相当于东北三省牺牲人数的总和。

参战的两百万志愿军中仅仅有12名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其中竟然有四位都是四川人,他们分别是舍身忘死用身躯堵枪眼的黄继光、大火焚身而坚守命令的邱少云、抱着炸药包与4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的伍先华、一人一天歼敌280人的胡修道。

川籍烈士和英雄在志愿军中如此高的比例,不能不说这正是四川军人在战争中表现出四川人那种顽强坚毅、热血无畏性格的最好体现。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东线是成都军区,自是多为川中子弟,而西线的西藏军区,四川人也不占少数。

而这场战争又出现了一个全军闻名的川籍战斗英雄,为了战友不顾生死用身体滚雷直至牺牲的“滚雷英雄”罗光燮。

我想这不是巧合,四川军人正是以这种无私无畏的行为,赢得了“无川不成军”的美名。

1978年的中越战争,由于是全国各大军区轮战,所以在解放军中占很大比例的四川人当然不少,而者阴山战斗更是由廖锡龙率领的川军14军以伤亡百人的代价赢得胜利,堪称经典之役!

也正是这场战争,让时任武汉军区作战部副部长的四川三台人梁光烈一战成名,凭着在西线指挥的卓越战功步步高升至现在的国防部长,成为让美日台都极为重视的解放军鹰派领袖。

而这次战争由中央军委授予的5名战斗英雄中,又有一名川籍士兵,那就是靠三十一发子弹击毙三十人击伤一人的神枪手向小平。

也许这五人中还有四川人,但是网络史料不全,其他四名英雄之籍贯无从考证。

以上举了诸多例子,无非想说明四川人不像很多人认为的懦弱和贪图享乐的生活,而是富有强烈的爱国心和凝聚力的。

四川人从不屑内战,历史上秦取蜀用十月,后唐灭前蜀用75天,北宋灭后蜀用66天,而蒙古取蜀却用了52年,清朝平蜀用了13年,日本终未打入四川。

我始终觉得四川人的性格是永远不会变的,也许现在四川生活很安逸舒适,遇到内战也许很多四川人不会支持,但是如果再遇到外族侵略,四川人还是会像以前一样为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

就像如果发生台海战争,要我应征入伍,我当然会怕,会考虑会不会死在战场。

但是如果是其他国家入侵,我定会抱以必死之心捍卫国之尊严,家之安全!

我一直认为如果遇到侵略战争,为国出战赴死乃天经地义之事,而死可谓之泰然,活则为大幸。

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爷爷说当年有些战士都是哭着跨过鸭绿江的,而他是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的。

我想爷爷当初肯定也是拥有这样的想法才显得无所畏惧,而这也应该也是很多四川人对于战争的态度,不然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川籍烈士和英雄供我们凭吊和敬仰。

我认为四川人在战争中为捍卫祖国统一、抵御外族侵略所做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根本不容辩驳!

单就这一点就值得所有的四川人为之自豪。

我永远是四川人,我热爱这片土地。

 6 ) 除掉中国抗战片都无法避免的缺点,这还是一部十分值得看的电视剧,尤其前面和结局

近些天看完了《血战到底》,和其他抗战电视剧来相比,这还是进步很大的,当然有些缺点是不可避免的,连《中国远征军》都要扯上某组织的事情,片子的主角的媳妇是个地下党总说些大话空话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片子还有个女主角,应该说是本剧极大败笔,作用只是为了拖沓剧情。

现在版本的《血战到底》有33集,中国电视的想赚钱必须长的现状是完全无法缩短的,不过本剧如果有15集的,将会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如果是一部电影,则完全可以拍成德国版《斯大林格勒》似的经典。

即便有拖沓的剧情,无所不能的某组织,即便高级军官依旧没有军事常识,低级军官和士兵不懂战术队形,营长都是机枪兵,即便敌人来之前还要有十分钟对话,这仍然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每个主角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而且片子基本像《兄弟连》一样对很多配角进行了主角化处理,是片子最为成功的部分了。

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子弹也不再长眼睛了,主角也可以是一枪打死的,而正因为这样,才让人为角色的离去而印象深刻。

片子不再像其他电视剧一样是一部英雄主义传记,而基本仅仅是小兵之间的故事,在主角当排长的时候是本剧最精彩的部分,因为几乎每个人都不再是只会去死的配角了,到后来当了营长基本还都是排长作风就显得大煞风景了,还不如一直拍一个拍的故事——事实上很多优秀的战争片都将人物塑造在排以下。

只有拍个人的故事,才能打动观众。

而且因为敌人不再是纯傻逼,所以也不像其他一些抗战电视剧洋溢着喜悦和胜利的欢欣,全剧的主气氛并不乐观甚至是相当悲观的,武器不如人,装备不如人,确实打不过,靠得只是官兵们英勇无畏的勇气——即使这样,也一直在失败。

他们全部牺牲换来的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他们自己也没能看到。

很多人打仗是为了赶走小鬼子回家做自己想做的各种事情,对于从1931年就开始抗战的中国来说,这种想法是如此的漫长,8年或许不是很久,但是就是很多人的一生。

电视剧只讲了八个月的故事,就寄托着普通官兵们这么多天真美好的想法,试想八年,不知道这些人能不能有一个人获取实现自己的夙愿。

这是漫长无止境的战争,是无论《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等等片子的作者们永远所不能理解的,他们是有希望的作战,中国这些连国家地图都不知道的兵痞们也永远不能体会到有希望的作战是什么,他们在各方面劣势中勇敢地战斗,甚至不问结果。

据说八年抗战四川官兵有67万人伤亡,据说曾经成都有过一个川军士兵的雕像,背着草帽,穿着短裤草鞋,穿着单衣,带着一杆步枪,据说这就是当年四川军人的真实写照。

这个雕像在解放后被捣毁,这却是真的。

有人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只是被拍毁了。

其实若论抗日战争,中国有惨烈的消耗战,荡气回肠的歼灭战,有代价高昂的胜利,也有溃不成军的失败,什么题材都可以拍成经典,但是现在这种形式,能拍成本片这样,也是值得赞扬了。

 7 ) 为抗战中四川的贡献正名

长久以来,抗战的历史已经被我们人为的蒙蔽了许久,我们以为我们就是那么轻松的把日本人赶出去了,我们以为国民党没有抗战,我们以为什么事情都是现在的执政党做的,抗战中,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被日本上踩在脚底下的富庶之地,四川为中国的抗战的重生作出了很过贡献。

云南、贵州、广西这些西南省份日本人都打过,也攻占了部分城市,湖南、湖北以东的所有省份都被日本人占领了,四川作为领导中国抗战的大本营,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无可磨灭的贡献。

长久以来,我们都遗忘了这么一个现实,在抗击元蒙、满清、日本都战斗中,四川可以说都是全国这么多的省份中,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省份,他们好吃、喜欢安逸、喜欢过自己的小日子,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关键的时刻血性,豁得出去!

想在抗战中,远离自己家乡,参与抗战,死的时候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留下的所有四川同胞致敬。

同时推荐一下,这是一部比较好的电视剧,剧情不拖沓,也没有把日本人描写的想《不可磨灭的番号》里面那样的愚蠢。

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片子,没有看过的推荐看一下,你不会后悔的。

 8 ) 历史应该纪念那些真正在抵御外族入侵中逝去的英灵

我并没有看完这部电视,但我会看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山河失色,尽弃家仇赴国难。

这是川军的真实写照,远在大后方成天只顾窝里斗的一群各色人物,在国难当头时并肩卫国,一手土枪,一手烟枪,身著短裤,脚踏草鞋,他们可能是当时中国地方武装中最烂的一支,他们中有小偷、强盗、土匪、流氓等各类人物,他们并不是某类文件中那些高大全的形象,他们当兵甚至不是自愿,但无论北疆还是南国,处处都洒着他们的热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赴国难,他们仍然义无反顾,这就是川军。

他们死后可能尸骨无存,家人永远都不知道他们埋骨何处,多少年后,他们和其他一起抗战的兄弟们身负骂名,所有事迹一并被抹黑,大多数至今未得正名,这仍然是川军,同时也是那些真正在抗战中流血流汗的兄弟的境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军人,也许他们写不进那些所谓的史书,但华夏大地上他们流过的血不会干涸,他们也许不会像荧幕上抗日的那些人那么“英名长存”,但他们早已溶入华夏的土地,与天地长存,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抗日英雄,就算某些书记不起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但有良知的人总会记得他们。

我是川人,也是川军的后人,谨以此纪念抗战中逝去的川军暨与川军一起共赴国难的其他英灵,以及我们家族中不知魂归何处的先辈们和至今不能回家流浪异乡的先辈们,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9 ) 致敬,英雄。

老家滕州一直就说抗战时川军死守全军覆没,虽然电视剧有缺点,但是对比前两年的雷剧好了很多很多,最后一集很有泪点,看哭了有可能是因为我是滕州人在那片土地上。

很有感触,对那群为了民族为了国家的军人致敬,不管是哪里人什么军共产党,国民党为国家牺牲的人都应该被尊敬。

是他们为现在的生活守住了这一片天地。

现在很多人对传统历史文化和牺牲的民族英雄都缺少敬畏。

 10 ) 向所有为了中华民族之解放,而不怕牺牲的先烈先贤致敬!

向所有为了中华民族之解放,而不怕牺牲的先烈先贤致敬!

发展到今天,说实话,既然人类文明进步了,国人思想进步了!

就应该给历史一种客观、真实的记录,不论在当时,其是军阀、土匪、山贼还是共产党,只要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血牺牲了,这段功绩就是值得人们铭记和歌颂的!

这种功绩是先人用鲜血所书写的,不分地域,不论是四川人、东北人、北方人、南方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中国人”,那些在各种网站评论里胡乱叫嚣的人,先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不对得起先烈先贤们流血牺牲打下的江山,再来乱说吧!

就现在很多人的所作所为实在对不起先烈们的牺牲,包括有时候的我自己!

落后就要挨打,它不只发生在历史上,也可能发生在以后,都自己好好想想吧!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74周年,像先人致敬,默哀!

《川军团血战到底》短评

这种抗日剧一点也不尊重历史,听听台词就够狗血了

7分钟前
  • I need healing
  • 很差

从小的时候就不喜欢看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关键是它们太套路了,我军士兵怎么都打不死,鬼子基本笨的要日自己。比起《永不磨灭的番号》这部剧更真实,人物刻画更细腻,也让了解了抗日时期国军特别是川军的伟大牺牲。历史会见证那些勇于付出的壮举,被平静海面掩盖之下的暗涌总会惊涛拍岸而起。

11分钟前
  • oxolin
  • 推荐

虽然有些桥段有点雷,但是我还是追完了。

15分钟前
  • 花儿朵朵
  • 还行

我妈看哭了,虽然有些剧情很有bug。

16分钟前
  • 伊心
  • 还行

有个爱看电视剧且品味很大叔的男盆友真是伤不起啊…………好在这部还不错,演得很好,剧本也比较靠谱。

18分钟前
  • 没有眉毛的我
  • 推荐

叙述政治理念冲突的部分有点多,更重要的是感觉加入这些内容是为了完成任务。和《团长》比相差不少。

22分钟前
  • 说的对啊
  • 还行

剧情真的好扯,好多都是说不通的,硬生生加进去的女性角色对剧情和人物塑造一点帮助都没有!除了北路川军行军路线及部分战役符合历史加一点分外,我想说这跟抗日神剧有什么区别

26分钟前
  • liebeirene
  • 较差

真的就…挺不好看的,抗日的时候还总是吵架,妈的,看了特别不舒服

31分钟前
  • 很差

啥玩意,什么烂剧情,把观众当傻子么…第七集,看不下去了……这分数哪儿来的

32分钟前
  • DearDQ
  • 很差

为川军正名

35分钟前
  • 我爱沙尘暴
  • 推荐

亮仔看,我偷瞄了几眼,还不错

39分钟前
  • 7yue
  • 推荐

我认认真真看过,很好看

44分钟前
  • 执笔梦一场
  • 推荐

我服了,为什么加一个方琴,一个女的怎么可能跟着国军啊?真是看不下去了

45分钟前
  • 豆友195018326
  • 还行

剧情什么的就不吐槽了,结尾尚可。

47分钟前
  • 巴巴罗莎蠢猫脸
  • 还行

一句台词能说清的非得说四五句废话,冷不丁给你整出抗日神剧,弄个叫什么琴的女性角色往死坏事,戏里没个烦人精不会写了?最多7分的戏能到8分多,打四星五星的去看看团长怎么拍的吧。

52分钟前
  • 黑悟空爱取经
  • 还行

两年来的第一部

56分钟前
  • soothe
  • 力荐

窝在被纸里,陪父亲看的战争题材电视剧。

59分钟前
  • 心玦
  • 推荐

8.3分着实虚高,7.5左右差不多。整个抬杠剧,孙和从头杠到尾。把女的剧情去掉或者换掉挺好,普通话版川普挺好,川话版配音听着反而别扭。

60分钟前
  • 千万分之一
  • 还行

方琴,女主真恶心

1小时前
  • 迪迪迪仔
  • 很差

跟着爸妈看电视剧系列~就还行~为川军正名~

1小时前
  • 郭米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