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讨论稿,No.4!
) ===================== 题材不错,可惜编导演都不成。
唯一惊悚的是老男人那半张脸。
不知道怎么做的,和背景透视关系处理得很好。
好奇 还有Cameron Diaz的脚,她老公怎么一弄就修好了?
没看懂。
老Diaz那一脸褶子,怎么配小白脸——小白脸演过什么性喜剧的吧,看着有点假深沉。
(原帖日期) 2010-01-07 14:27:02=============================来自: Danys ┇┇ 蓄须专用 (华文语系可简分五大类干操日塞丢)
一,走进电影院后,环顾四周,星期四下午的观众稀稀疏疏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跟我一样是冲着Richard Kelly来看这部电影的,不知道又有哪些人跟我一样是《死亡幻觉》的忠实FANS。
记得中学时,会把《死亡幻觉》翻来覆去看无数遍,买了导演剪辑版会把新增场景和评论音轨进行反复研究,会去国外FANS的网站抄写片中Donnie Darko写的诗,会去电影官方网站玩解密游戏,抄写片中那本【The Philosophy of Time Travel】上的文字,会把《看电影》为这片作的详细解密剪下收藏,甚至把自己的网名也变成一个Darko。
那么多年后回想起这些,我的确是怀念那个时候的自己,单纯简单的执着甚至有点无知和幼稚,但这些却因为被迫的成长一去不回而显得可贵,因此到今天,经常有人问起我为什么要取这个网名而自己也会有点尴尬的说,“以前取的,不想改了”,而我是真的不想改。
现在回忆《死亡幻觉》,在脑中就像昨天看的一样清晰。
整部电影犹如一个迷幻诡异的科幻谜题,而内里却像主题曲【MAD WORLD】那样,如一首忧郁梦幻的诗,后来有人说是一首关于青春的诗,有人说是一首关于生命的诗,当然也有无数人说是关于装13文艺小青年和SB的。
至今似乎也没定论,但是至今我仍然很爱《死亡幻觉》,片中Donnie Darko在电影院与大兔子Frank对话的那场戏仍是我最爱的电影场景之一。
那是Richard Kelly的处女作,由当时还不是断背和波斯王子的Jake Gyllenhaal主演,还没当导演的Drew Barrymore客串兼制片,结果一炮而红,虽然未被主流接受,但是在独立电影界和部分影迷中获赞无数,如今成为优秀CULT电影名单中的一员。
5年之后Richard Kelly才“出山”指导了一部毫无个人风格的《南方传奇》,引来骂声一片。
2009年已经是《死亡幻觉》上映后的第八个年头了,当THE BOX的剧情简介泄露后,相信FANS们一定如我一样期待,因为Richard Kelly又回到神秘诡异的故事中了。
二,今天巴黎阴雨绵绵,冷风阵阵,实在不想出门。
但是THE BOX却始终在脑中盘旋,终没抵住诱惑,奔去了电影院。
从电影开始的第一秒钟,我就尝试找出Richard Kelly,或者《死亡幻觉》的印记。
THE BOX主角比起《死亡幻觉》可以说是星光璀璨了,虽然Cameron Diaz已算过气,不过至少还有名气,男主角James Marsden来自X战警里面的帅气独眼龙队长,而片中的神秘人更是大名鼎鼎的Frank Langella,年初才凭借《对话尼克松》中精湛精彩的演技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扮演警长,同时是女主角父亲的Holmes Osborne曾在《死亡幻觉》中扮演Donnie Darko的父亲,再次见到有些亲切感。
电影的迷幻惊悚气氛当然继承了《死亡幻觉》,时而忧伤时而诡异的配乐也在《死亡幻觉》中有所领教。
像这样让我想起《死亡幻觉》的元素充斥了全片,相信对《死亡幻觉》的FANS来说找出这些元素应该算是一件趣事。
例如《死亡幻觉》中多次出现的,犹如隔着两个世界的诡异液体,也有在THE BOX中多次出现。
从故事方面来看,两部片中的主角都面临选择,Donnie Darko的选择是在片尾,他要不要拯救世界,然而这个选择与其说是自主的,其实更多的是无奈;THE BOX男女主角在片头面临按不按钮的选择,片尾面临要不要救赎的选择,这是完全自主性和考验性质的选择题。
另外,两部片的主角都被更强大的力量操控,Donnie Darko被大兔子Frank一步一步引向最终自我牺牲的结局,而他周围的所有人都是Frank的棋子;THE BOX的男女主角则总是在神秘人的监视控制之中,神秘人甚至可以决定他们是生是死,而他们周围的任何人都可能被神秘人操控。
那么THE BOX到底讲述的是个什么故事呢?
大概内容相信已成噱头:两夫妻收到一个盒子,一个神秘老头出现告诉他们,如果按下盒子中的按钮,这个世界上一个他们不认识的人将会失去,而作为交换,他们将得到1 million美元。
但是我想没几个人能在看完全片后,自信满满的说“我看懂了”。
所以THE BOX是Richard Kelly的又一个科幻谜题。
电影想要讲述的主旨其实就是通过“剧情简介”都能看出来的,“人性”的贪婪和救赎,但阐述这个主旨的整个过程却远比“简介”复杂,这就造成了THE BOX和《死亡幻觉》最大的一个不同,或者说是“差距”:《死亡幻觉》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谜题”中包裹着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观众只有在费劲脑力解开谜题后才能洞悉藏在背后的那个故事并且被打动,这是相当有趣迷人的;然而THE BOX却本末倒置,用人性的故事包装了一个难解的谜题。
试问:如果已经知道电影主旨,大概剧情走向,谁还有那个闲心去解开片中那些“莫名其妙”的谜题?
这个不同可以说是THE BOX的死穴,就像男人面对女人时会选择穿着性感若隐若现的女子一样,观众在看完《死亡幻觉》后或许一头雾水,但是整部电影流露出的忧郁情调却相当迷人,吸引人去解开谜题一探究竟,但是THE BOX却将故事主旨摆在观众面前一览无遗,那些谜题对观众来说突然可有可无了。
当然,如果有个足够好的主旨,或许观众会想要研究研究电影是如果表达这个主题的,THE BOX的另一个问题就在于,这个主旨早在“剧情简介”中就曝光了,一个老生常谈的人性问题贯穿全片,细腻是有了,但更多的是拖沓和故弄玄虚。
于是观众会很郁闷,看了近两个小时,还被剧情搅的一头雾水又晕又闷,结果发现电影讲述的还是那个看电影之前就猜到了的,毫无营养的主题,会感觉两个小时彻底被浪费了。
所以当片尾出现原著名字《Button,Button》时,一个帅哥在旁边小声咒骂“putain,putain”。
另外,个人很不喜欢结局,过于老套的“未结局”式结局,不如《死亡幻觉》那样回味无穷。
《死亡幻觉》不是完美的,但是因为它谜题和故事相互辉映让人爱不释手,缺点可以被忽略掉;THE BOX的众多缺点却无法被忽视,但是Richard Kelly终究还是Richard Kelly,片中仍有很多讨人喜欢的亮点。
故事发生在70年代中期,因此整部电影从配乐到摄影都有点复古的调调,有时会突然恍惚觉得在看一部老片;那些诡异戏的效果有好有坏,好的话会造成惊悚感,坏的当然就变成冷笑话了,例如图书馆和MOTEL几场戏都还不错,Frank Langella扮演的神秘人造型也让人想起《黑暗骑士》里面的双面人哈维,还有女主角接到神秘人电话的一场戏,女主角问神秘人在哪儿,神秘人说在正看着她,然后女主角发现一个陌生男人在她后院,一直看着她围着房子走,感觉因诡异而有些惊悚。
如果你问我这部电影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我想我是知道的。
但是你问我看懂没有,问我为什么那些人要流鼻血,为什么男主角出车祸没死还出现在另一个地方,为什么男主角进入图书馆中三个“水柱”之一后随即出现在他家床上,又为什么在悬浮的水中,为什么那些流鼻血的人最后要排队走,神秘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如果是外星人他为何这样做,如果最后拿到盒子的夫妻不按下按钮女主角还会不会死,图书馆有何神秘,为什么神秘人让女主角握住他的手女主角便失去知觉如同梦游,保姆晚上在窗外看到谁为什么突然对主角家的地下室感兴趣,MOTEL游泳池边那场仪式是什么意思,为何游泳池里面的水那么怪异,为什么他们抱着主角的儿子进入神秘液体,他们去到什么地方了....我想我能够针对其中几个问题给出模糊不确定的答案,而其它的我则完全摸不着头脑。
三,我没有完全看懂,但是我不会如同看《死亡幻觉》时那样去研究THE BOX,一是因为THE BOX并没有那样让我感兴趣甚至是让我失望的,二是因为我已经不是那个执迷的少年了。
PS:期待一篇强悍的分析文章解开片中那些隐晦的谜题,我就偷个懒不想去费这个劲了。
晚上看看到一半睡着醒来看完好的故事 好的寓意总是对没有看过原著的改编片心存善意至于看过原著的那些。。。
就常常刻薄地贬损。。。
所以之前电影老师才说:[评论一部改编自小说的电影,一定不要先看小说]至于。
觉得donnie darko比此片盛一筹的[个人]原因如下:1。
那是richard kelly 25岁时的处女作2。
因此那时此导演还保留着文艺青年的感伤3。
因此donnie darko,身为一部科幻片,却弥漫着一种青春逝去的怀旧意味 4。
看donnie darko的时候我14岁 看the box的时候我20岁5。
看donnie darko的时候我在喜欢 jake gyllenhaal6。
我不太喜欢cameron diaz7。
the box更像一个大制作 有大场景和大明星 8。
此时的richard kelly已经学会玩深沉+故弄玄虚9。
因为故弄玄虚 导演没有给观众足够的visual hint让观众明白是怎么回事10。
为了弥补信息不足 导演没质量地让角色直接把关键信息说了出来。。。
暂时就这样吧。
一百万美元换一个从未谋面的人的生命,影片给了这样一个交易来让人选择,似乎是想说明人类有多么自私。
可看看影片里选的这个家庭,一个失业的残疾人等钱手术,一个踌躇满志的年轻科学家在事业上遭受打击,把人都逼成这样了,还去问人家要不要一百万美元呀,只要按个钮就行了,千里之外会死个人,不过你不认识。
要知道1976年的一百万美元是什么概念啊,何况还是这么个家庭。
要换成我,我肯定当着人面就按了,然后直接把装钱的箱子抱走。
要做到众生平等,那是上帝的事,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是分亲疏远近的。
即使文明发展到影片里的火星人那一辈,人类也不可能摆脱私心,不完全是为自己,也为自己的至亲。
何况,为了自己的孩子牺牲,你还能说他自私吗?
完全没有私心的人类,跟机器人又有什么不同。
在我看来,影片的批判很虚弱,根本站不住脚,所以才会挑了个外星人来扮上帝,走了悬疑路线。
影片有些宗教上的意义看不太懂,比如图书馆那段,也许本片更符合西方人的哲学观吧。
看完电影已经好多天了,因为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在游戏的副本,所以一直没有精力来写这个东西,今天趁着白天休息的时候上来涂抹几下。
【杀人宝盒】是一个半惊悚半科幻的类型片,虽然还是有很多场景没有搞明白,不过根据原著小说的味道,其实还是关于人性的话题,为了1 million dollar,你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貌似以前也听闻过有个类似的片子,一对新婚夫妻在拉斯维加斯赌场遇到了富人,愿意拿百万美元去换取新娘的一夜洞房,结果经过了无数剧烈的思想斗争,夫妻做出了选择。
古人早就劝解我们,【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世间没有免费的午餐】之类的话早就在世间流传不绝,可是真当我们遇到诱惑的时候,谁又能抵制住呢,不然就没有所谓的道德谴责或者犯罪了,乌托邦或者桃花源的世界在物质社会是无法存在的。
杂谈: 片尾的时候当男人遇到抉择的时候,在孩子和妻子二选一的时候,貌似片中父母都很伟大,都选择了孩子。
似乎中国特色在国外也得到了发扬光大,因为在国内的影视作品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产妇在手术室里,而医生出来告知病人家属,是要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或许是还没有为人父母的缘故吧,还体会不到那么无私的爱,所以假如我来做片中的选择题的话,我会让孩子生活在黑暗世界里,虽然那很痛苦,但是生命至少存在,因为是没有鱼和熊掌兼得的选择项的。
看过电影的人们,假如让你们来选择,问问自己的内心世界,你会做出那个选择呢?
影片推荐指数:三星,有胆子来拷问自己内心的人可以做上面的选择题。
如电影所演,想象你结婚并有孩子,家庭基本幸福,但就是有时候手头比较紧张。
某一天,来了一个面容非常奇怪的人,你怀疑他根本不属于这个世界。
他拿出一箱100万美元的现金,再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按钮,说:“只要你按一下这个按钮,你就能得到这一百万,但这世界上会有一个你完全不知道的陌生人死去。
这件事没有人会知道。
你有24小时考虑,明天这时候我会回来。
你按了我就知道,明天我会把现金给你;你不按我也知道,明天我会来拿走这个盒子给下一个我挑选的人。
你知道,你不按总会有人按的。
”接下来的故事不难猜到,一向善良的主人公挣扎很久之后还是按了,然后就是一连串命运的连锁反应。
这是个很精妙的道德故事,如果那怪人直接拖来一个陌生人,递给主人公一把枪,说:“干掉他立刻给你一百万。
”这故事的戏剧性就要大打折扣,主人公得具备杀人狂的素质才能接下这活,我们普通老百姓观众没有共鸣。
所以精妙就精妙在一边是在你需要钱的时候绿花花的一百万美元,另一边是神不知鬼不觉眼不见心不烦地让一个不痛不痒完全无关的陌生人死掉。
同去看电影的朋友认为这是个困难的问题,她问要是换成我的话会怎么做,我说:“那还用问?!
立刻啪地按下去,然后问怪人‘还有么?
再来几个’。
”她大笑。
这当然是个玩笑。
但我认真考虑过这问题,答案是我绝不会按。
别误会,我并不认为一条陌生人的人命比一百万对我而言更有价值,那要是一千万呢?
一亿呢?
十亿呢?
如果我这么思考的话,总有一个很大的数字让我按下去。
但我不会按,因为我思考的起点并不是这人命是否值一百万还是一千万,而是:一条陌生人的人命对我来说根本不值什么钱。
而且我相信,一条陌生人的人命对我的读者也不值什么钱。
为什么?
修改一下上面的故事就知道。
某一天,家里来了个面容非常奇怪的人,你怀疑他根本不属于这个世界。
他没有钱,只拿出一个空盒子,说:“你要往里面放一百万美元,否则我就去干掉一个你完全不知道的陌生人。
”你相信他一定说到做到,但你没有一百万,他还很慷慨的表示可以借给你,以后慢慢还,不算利息。
你不用考虑24小时,二话不说就可以请他走人。
好吧,一百万太多了;50万?
赶紧滚蛋;一万?
谢谢您我没空。。。
反正你可以试着往这故事里填个数,你就知道自己对一条陌生人命的估价了。
对我而言,这数字在0和500美元之间,具体取决于我当时的心情。
正因为一条陌生人命对我而言不值什么钱,所以我绝不会按那个按钮,凭什么用一百万美元来换不值500块的东西?
一定有诈,一定会以某种方式让我支付相应的代价,我既然穷得没有一百万,那我也肯定付不起值一百万的代价,所以拜拜。
上天下地上帝撒旦外星人,他们生活的世界可能遵循和我们的世界不一样的物理规律,但做为经济学家,我坚信他们一定遵循和我们一样的经济规律:没有白吃的午餐。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IwNTk1MTE2/v.swf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wNTk1MTE2.html
剧情构思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就在《故事会》这本杂志上看到过,几乎有50%的重合率甚至更高,而且那个故事还比这个更有逻辑更精彩。
不过鉴于《故事会》回晃的抄袭史,谁借鉴谁这个就不一定了。
单就电影来说,这部片子情节怪异,画面既像科幻又像奇幻,内容不断为肆意玩弄践踏无辜者的人生和生命这种残酷变态的行为找各种匪夷所思的借口,但这似乎也是不少国外片子都有的BT思想。
总而言之很令人失望。
在启蒙时代的时候,法国有一位大思想家狄德罗,他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百科全书》的发明人之一,他主持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
他其实也写过很多别的文学作品,思想讨论的文章、艺术评论等等。
他曾经写过这么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面就出现有两个角色的对话。
他们对话的内容就是说,你想象一下,有这么一个很可怕的杀手,在我们法国这里穷凶极恶,现在跑掉了,跑哪儿去了呢?
跑到遥远的中国的海岸上面,您会不会为了那边的中国人担心呢?
角色之间彼此的对话,那个人就说好像不大会担心吧。
然后他说为什么呢?
他说因为如果是跑到巴黎塞纳河旁边,那当然很担心,但是跑到中国,那儿离法国很远。
接着这个角色又问回他,就说,那你不担心他在中国那边也会像在我们法国这边这样子到处杀人放火吗?
这个问题就有意思了。
就是说对于一个欧洲人来讲,当年的中国是个很遥远的国度,所以狄德罗特别用中国来当成想象中很遥远的地方。
就是说你想想看,在欧洲有一个杀人凶手,跑到中国去,欧洲人好像就不再害怕、不再忧虑,因为他不会害的是别人,害的是那些陌生的、不熟悉的、遥远的中国人了。
这个故事后来又经过好几次的变形,一个有名的作家夏多布里埃,他就把这个故事变得更复杂一点。
他讨论到这么一种假设,就是如果一个欧洲人,他今天不知道为什么拥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拥有一种很玄妙的超能力之类的东西,使得他可以利用这种力量去害死一个在中国的百万富翁。
然后他在欧洲这边的户口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多了一大笔钱,他把那个死在中国的百万富翁的所有的财产就继承过来了。
但是这中间完全不会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那个中国的百万富翁怎么死的,他那边的乡亲父老不知道。
而这边的欧洲人也不知道他突然多了这笔天降之财,原来是透过那么卑鄙的杀人手段获得的。
然后夏多布里埃就问,假如你有这个能力,你愿不愿意这么使用?
这个问题问的是什么呢?
就是一个很敏感的道德问题,就是说我们能不能够做一些坏事是神不知鬼不觉使自己获利的,而且保证没有惩罚的话,又保证没人发现的话,你做不做得出来呢?
你愿不愿意做呢?
原来那个故事问的是,你对遥远的地方的人有没有一份同情心、有没有一份身同感受的能力?
这个故事跟上一个故事之间变化的地方,就是多了这么一重问题。
影片从头至尾上演了一个循环,讲述了人出于现实的、眼前的利益而牺牲他人生命,最终使自己受到惩罚的故事。
对人性进行了探讨,加入了科幻以及神秘色彩,但我对影片的时间设定与实际细节之间的差别比较疑惑,各角色的服装实在是有点fashion,一点不像70年代的风格,其余的倒感觉还好,不过可能是自己此前比较少看这一类型的影片吧,在观看过程中总觉得这是一个利用心理战术的杀人阴谋,什么超能力之类的都是骗人的,没想到看到最后还真是超能力……笑,总体感觉只能说是一般吧,总觉得导演把影片想要传达到的信息摆在了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不深不浅,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内心比较阴暗,巴不得各角色受折磨吧……不过可以感觉到导演的努力,给个三星吧。
此片初看很唬人,回想才知道什么叫装逼
不好看
什么破逼玩意,我坚持下去看结局,妈的你跟我玩文艺片结尾是不?
给及格分是因为俩主演...
导演,你到底玩的哪出儿啊?
不知所云~~不知道cia做这个实验是干毛用的~为什么每家拍下按钮的都是妻子....
看了一个多小时时还没看懂!结局也不懂!有木有啊。。2星只为james
呃。故弄玄虚的因果。
傻逼电影
前75分钟就是凯利最好的状态,没有一个词语被发声,没有一个人物不悬空于虚无,没有一处家宅不通向幽冥。迷宫总是比出口更为迷人,但却太少有人知道这个:电影不通向任何地方,它只是让我们心甘情愿地相信,自己可以身在任何地方。
用新包装讲一个老套的故事。卡梅伦迪亚兹老得也太快了~
怎么能拍的这么闷呢~~画面很复古~~
这部去年被错过,今年找了好多资源才下下来看,终于明白那么多骂声是为何了,不过是个火星人附体拿地球人做测试,然后恶性循环的剧情,能被导演讲得如此隔骚曲折也实在不容易了,盒子按钮完全是狗屁,死亡幻想这么看来完全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之作,还有CD真不适合演这种题材片!也不算白期待吧!
4.5 《南方传奇》“被五分”可以理解,某种意义上是他自己作。可这部为什么啊?神棍题材都通俗、流畅成这样了也能“被五分”???那我只能怀疑我自己了。一部不断变换悬念主体而产生脆弱而又致命吸引力的神作。我只能说这是个人观影史上“豆瓣五分五星片”里,观影门槛最低、通道最清晰、类型完成度最高的几部之一。
木有看懂,灰常科幻
Richard Kelly第三部电影,改编自《我是传奇》作者Richard Matheson 的短篇小说《Button, Button》,故事背景设置在1970年代中期,09年度又一部复古电影。影片的味道多少有点与《南方传奇》一脉相承,不过看起来很像《Dark City》的续集。
故弄玄虚呀~
杰作。献祭式感召,导演枪杀自己。
那个怪人的话很发人深省
不用看都知道imdb和douban的评分一定很低。。。不过我完完全全被那诡异的氛围吸进去了。。。看恐怖片惊悚片鬼片都不怕的我,看这个被吓得够呛。。。所以给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