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后,同学们再聚首。
路人丁不改初衷还在追求着吴婷婷。
吴婷婷在梦中顿悟要珍惜眼前人,于是决定接受路人丁。
学成归来的艾拉,难以割舍当初的爱恋,决定为爱,去找寻还在沙滩上渔网小学支教的康林。
康林与艾拉的爱恋,不管能否经得起岁月的打磨,他们都将难以忘记。
难以忘记毕业那年那些人那些甜蜜到忧伤的故事
电影《毕业那年》秒杀《普罗米修斯》“有《异形》前传之称的《普罗米修斯》,试图探讨人类起源这个宏大主题,但最终主题还是让位于画面与视觉。
《普罗米修斯》是一部视觉效果大于故事内涵的电影。
实验失败,病毒感染,异形出击,整个银幕上被黏糊糊的大虫子充斥,科幻惊悚电影用它的公式化情节吸引了一群又一群观众。
而这种电影似乎充斥着每个娱乐时代,有网友吐槽,此类片子显然已经不再是受影迷宠爱的大片,题材好、内容清新,贴切生活,能引起情感共鸣的电影更容易得到认可,就如《毕业那年》这样的电影,看看驻足在《毕业那年》海报前,而忽略《普罗米修斯》的影迷,便可得知网友的吐槽不无道理。
据悉《毕业那年》9月21日上映。
这是一部让人可以看得到大海美丽,听得到海浪声音,感受得到海风轻抚肌肤的国内首部校园音乐剧。
”===============================================告诉我哪点超了?
看完毕业那年之后我除了想喷之外还是想喷,那美图秀秀都能PS成的封面和那蛋疼到不行的俗套爱情桥段哪点能引起共鸣了?
看这片的估计都是他们学校怀怀旧才有共鸣的吧?
毕业那年是一部让人可以看得到大海美丽,听得到海浪声音,感受得到海风轻抚的作品。
电影画面优美,人物灵动。
是一部不容错过的清新剧
第一次写豆瓣影评,剧情一般,但是风景和音乐都很完美,特别是儋州海滩和盐田那段,画面很唯美,惊讶原来儋州的海这么美,如果说这么电影是儋州旅游局宣传儋州风景的软广告片,我更能接受,虽然很多瓣友对这部电影不认可,但我觉得比起很多做作无痛呻吟的电影优秀多了,至少看后让我记得儋州的美
让我感动了 !!!
不知道为什么 会有那么多喷屎的 。
不知道说什么 但是它要我说50个 字 不是我喜欢在这里写 我第一次 来豆瓣 所以不知道怎么 短品里找不到 我的 评语 所以 来这里发表下 看看能不能 看到我的 评语 我 想说的 我不知道 烂片 和好片 的标准 看 前面的评语说什么 人家服装单一 说什么导演 穷 至少比你富 喜欢看 华丽 的影片 你就不要看中国片了 去看美国大片 为什么要来看中国片 有钱去影院看 就别嫌烂片 我看 的 都是免费的 免费看别人拍的片 又有什么资格 口出狂言 不是有钱 人 都是好人 不是穷人都是坏人
这是一部挺不错的电影!
刚开始看的时候确实有一点失望,但慢慢看下来又给人一种难以释怀的感受。
当主角两人分开之后,艾拉在操场上伤怀的画面,应人,应时,应景,一首(舍不得他)把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校园爱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现在已经很少能够看到这种比较(纯洁,干净)的青春校园题材类型电影了,值得一看......
//////怎么大家就觉得我是在喷你们的学校呢,我在喷电影////////我不知道是什么学校,我随便喷可以了吧//////////我整篇文章哪儿有提到海南大学,我说的是南方学校,仔细看好么,一楼的人评论后我有修改,措词已经很严谨了,我觉得没有必要在说什么了,就这样了,完结////////你们没看到我写了一个大大的“被”字嘛!!!!!!
///////你们该去骂导演在我这儿叫嚣神马啊!!!!
/////////你们看文章还自己带入啊,真是谢谢你们的投入了,你就当一乐好么/////我对烂片有天生的屏蔽,原因有二。
其一,我很少去电影院看电影,所以能集中注意力看的电影也就那些;其二,身边有一群看大片、拍大片、写大片的朋友,所以在他们的推荐之下电影也看得比较精,或者说有档次。
但是这次,却意外中招,败在了暑期大烂片《毕业那年》上面。
朋友约去看电影,本来是准备看黑衣女人,结果另外一朋友有些事情耽搁不能赴约所以晚了一个小时,到达电影院的时候发现只有这部电影可选。
当时手贱没有去豆瓣查查评分就想着自己刚刚毕业,那么就看看关于“青春”、关于“热血”的电影好了。
因为下午场只有我们几个人,所以员工对我们说,你们可以早点进场,我先给你们放上。
当时我们的表情就是,哇,这么好啊!!!
太感谢了,结果进去就发现后悔了。
先说海报,观影前没有看海报,这会儿写影评的时候才看了眼海报,才知道,这部片子,男主角放正中,露了上身,肌肉横飞,完全卖肉。
然后海报上赫然几个大字,“清新上映”。
我想说你是有多清新啊,你有乐事黄瓜味的薯片清新嘛?
然后背景是碧蓝的天空,先不说神马神马好多评论说抄袭《毕业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完全没有抄袭好么,还没我毕业照拍的好,行不!!
进入正题。
先说影片地点设置。
应该是在一所南方的学校拍的,但是呢,我觉得这所学校|被(麻烦睁开你的眼,看这个“被”字,我去你们足主观臆断然后说我没素质,我还说你们没文化呢!!!!
)他们拍得像是|“三本”或者是“专科”,那个破啊,完全没有一种高富帅的赶脚。
如果你要文艺清新我觉得导演可以去毛泽东的母校湖南师范拍拍多么有赶脚,要不川外也可以,人家还有那长长的不知多少乘客拉屎抹过的巨清新铁轨,比柠檬味的雪碧还清新。
但是最神奇的是,所有员工都说的是一口不地道的南方口音普通话,结果几个配角都是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啊,太神奇了,太有多样化元素了,你要清新上映,导演你至少得是一口标准得台南腔普通话啊,好㕹。
再扯几个奇特得吐槽点,校长在楼底下扫操场。
我日啊,你见过中国哪个学校的校长没事扫操场啊,你把校长想得太纯洁了吧,我家乡小学的校长还包二奶呢。
总觉得这个剧组应该是巨没有钱,要不然男主角20场戏都是同一件t恤啊,难道你们剧组买了20件一样的换着拍啊。
更受不了的是,女二号收藏的男主角的照片也是穿的那件t恤。
亲,你们是拍着拍着觉得可以有这个看照片的情节就直接拉过去拍了一张吧。
女主角,先不说长得如何,但是演技就只有那样了。
我觉得她比较适合演佟展柜,笑的时候把牙龈再露多点,动作在做作点,哭得在闹腾一点,说话在风骚一点,绝对可以,再配上她不标准的普通话就可以出一个海南的掌柜了。
我朋友看着她的表演,觉得胃痛,我觉得胆酸。
电影制作方面,我希望后期你们能不能用点心啊!!!
声音背景音都还有,现场录的和后期配的不用狗耳,用猪耳都能听出来。
我靠,没钱不要拍啊,你这水准还没我毕业dv拍的好!!
片中有一句,什么什么个“芝麻”,比如说“芝麻个大头鬼啊”,我芝麻你妈啊,我芝麻芝麻你妈开搞啊,你是哪条筋想到了这句话啊,当地方言?
芝麻你妹。
然后,片中还有一艘豪华油轮哦,叫芝麻号。
那艘游船上还可以吃烤鱼,吃烤鱼啊亲,然后大小跟江湖里面的轻飘船一样。
哦,怪不得叫芝麻号。
这是看完后几个小时缓过神来能记住的吐槽点,朋友说你必须要写篇影评让他笑笑,不然他请我看电影的30块钱可真不划算!
由姚宇担任导演,顾莉雅、朱文超、叶新晨、丁汀、王仲欣、1983组合(龙飞、龙泽)等主演的电影《毕业那年》,2012年9月21日在全国上映。
有的人把《毕业那年》比作大陆版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其实无论类型还是剧情,《毕业那年》和《那些年》有所不同——讲述三女四男在毕业那年,携手面对团队的作战、爱情的考验、现实的磨练,书写灿烂青春的故事。
对于某高校(电影拍摄地是海南大学儋州学院)的音乐系的男生来说,美术系的女生令他们感到恐惧,因为每次辩论赛,美术系的女生,特别是“系花”艾拉,带领着她的姐妹们,侃侃而谈、妙语连珠,谁也招架不住,可谓无懈可击。
男生们害怕了,恳请他们的“老大”——有“钢琴王子”之称的康林出手,为音乐系挽回一丝颜面。
可是,一心投入与音乐学习中的康林,把他们都轰了出去。
可是康林没想到,他还是在最后时刻代表音乐系出战,战胜了艾拉率领的美术系辩论队,而康林和艾拉的故事、他们毕业那年的故事,刚刚开始......说到《毕业那年》,让我想起今年上映的两部电影,一是《狂奔蚂蚁》,讲述以大学毕业生为主题的“蚁族”,面对现实打击和就业压力,一度彷徨和放弃,而最终选择坚持梦想、寻找梦想的故事,那句“世界这么大,我这么渺小”足以引起所有“蚁族”的共鸣。
《毕业那年》和《狂奔蚂蚁》类似的地方,就是影片中的演员我一个都不认识;一是杨颖和赵又廷主演的《第一次》,号称“大学生的恋爱教科书”,既让我们看到了青春不屈的光芒、爱情温暖的力量和人性善良的美好,又让我们看到了命运的残酷。
但是,《毕业那年》,既不同于《狂奔蚂蚁》,又不同于《第一次》——美好与残酷都不回避,却不把过多的笔墨集中于残酷,而是带我们尽情感受、尽情体验、尽情品味,青春带给我们的美好。
《毕业那年》给我印象深刻的,有那些同学们做过的趣事、囧事——看到苏露露裸露全身画自己,引来一群男生偷窥,苏露露一开门,结果路过的康林成了“替罪羊”;辩论赛前,三强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为音乐系出口气,结果要比赛了,大气都不敢出,而其他男生更是紧张得要命,上场时连续出丑;大龙和二龙,一对热爱音乐的青年,在寝室里录着歌,沉醉之余,却忘了自己没按录音键;还有大家一起去KTV唱歌,“芝麻女”吴婷婷给康林开的玩笑,虽然确实有些过分,如果我是康林,估计这辈子都不愿意见吴婷婷了。
但是细细一想,大学里能有人跟你玩这种恶作剧,说明有些人还是在乎你的。
学生时代的玩笑,终归微微一笑,虽一时生气,却一生难忘。
《毕业那年》给我印象深刻的,有爱情和友情,那所学校的温情,还有蔚蓝纯净的大海、如诗如画的南国风光。
爱情,自然指的是艾拉和康林之间、吴婷婷和路人丁之间;友情,指的是这七个好朋友,在打打闹闹中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深厚友谊;那所高校堪称是中国最有人情味的大学了,校长能够放下架子,与同学们“称兄道弟”、劝服康林参加辩论赛、甚至在艾拉和康林面前淡定扫地;假期了,伙伴们经常结伴旅游,可是这一次却略有不同,因为这是毕业前属于他们的最后一次假期。
他们去了康林的家乡,一个有着辽阔大海的地方,有美丽的景色,有淳朴的居民,也有很多小小的,却不可磨灭的梦想——从东北来的王老师,在海边组织起简易的小学,教海边的孩子们学画画,一教就是几十年。
王老师何尝不想回到家乡,可是他留在这里,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梦想、就是希望、就是幸福。
《毕业那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毕业那年里和那年后,同学们学会了选择、珍惜和担当:面对“小仙女”(吴婷婷)表现出对康林的喜欢,路人丁并没有选择吃醋,而是大方地接受这一现实,并带着她去找康林和艾拉;当知道与康林不可能后,“小仙女”伤心地哭泣,而此时路人丁给了“小仙女”一个温暖、结实的肩膀;四年后,拒绝了路人丁200多次的吴婷婷,梦见自己被坏人抓走、危在旦夕,醒来后感受到了路人丁对她的重要,终于接受了路人丁的感情。
而艾拉和康林,虽然毕业前因为性格原因而选择分手,但是双方并没有相忘于江湖。
特别是康林,放弃了未来向国际音乐大师求教的梦想,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回到那所海边的小学,在渔船上延续着王老师的事业,将王老师的爱与希望,传递下去。
与四年前当人体模特、酒吧卖唱、执意分手的他相比,此时的康林,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乐观,多了一份担当。
简单说说影片中的人物和演员。
艾拉,虽然出生、成长在一个条件不错的家庭,但是她的身上并没有小公主的飞扬跋扈、刁蛮任性,而是处处体现着知性美,落落大方、善解人意,没什么坏心眼儿,有着温暖的微笑和善良的心灵。
虽然她画画功底了得,但是她对音乐、对生活有着对画画同样的感知力和热爱;她看到康林自甘堕落,去酒吧卖唱,本可以坐视不管,但是她没有这么做,不只是因为爱情,更是因为她对康林的惺惺相惜;还有在KTV唱歌时,她悄悄去付钱;在与寝室姐妹的相处中,她是可以依靠的大姐姐;在山海之间,她与康林相视,聆听着大海的呼唤,感受着梦想、青春和爱情交织时的美妙。
还有,就是毕业典礼前,艾拉呈现观众面前那张美丽的脸,一滴泪珠流下......可以说,顾莉雅真挚、出色的表演,是打动人心的源泉,也是《毕业那年》最大的成功与收获。
对于顾莉雅,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的一名歌唱演员,虽然阔别学校多年,但是岁月的流淌并没有改变她的性格和品质,她用善良、感恩和美好,与人相处、热爱生活,用辛勤的付出和严谨的态度,演绎她的作品,用最初的心,一步比一步坚定,实现她对美好的梦想与追求。
艾拉,其实就是顾莉雅,而她在电影中演唱的多首歌曲,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在演唱方面的魅力,动听、动容。
而康林,与艾拉不同。
他出生于一个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家庭,从而养成了他孤僻、冷酷和自负的性格,一心扎在学习当中。
当然,康林也不是个木头——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努力挣钱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关键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同情弱者。
随着对艾拉的相处,他觉得艾拉是个好女孩,他喜欢上了艾拉。
但是,他选择与艾拉分手,不是因为艾拉不好,而是因为艾拉太好了,他把艾拉对他的好当成是一种施舍,而他在艾拉面前表现出的自负,在我看来完全就是自卑,因为我能感受得到,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他不想让别人成为自己的依赖。
没有人会否认康林是个好男孩,却实实在在地伤了艾拉的心。
这并不怪谁,这只是因为家庭和心理的阴影在作怪,却在体现着青春的任性所带来的痛苦与残酷。
对于扮演者朱文超,长得有点像周渝民。
作为一名影视新人,希望《毕业那年》会成为他影视事业的新台阶。
还要说一下“芝麻女”、“小仙女”吴婷婷,虽然她与艾拉的家庭条件都很优越,但在婷婷身上,体现的则是机灵和可爱,外加一点大小姐般的娇气与傲慢(在路人丁追她的经历里就可以看出)。
不过,虽然婷婷有心计,并且喜欢康林,但是平心而论,她并没有阻止艾拉和康林在一起,甚至都没有向康林表白,四年后艾拉的老同学相聚时,婷婷和路人丁还撮合艾拉和康林重归于好。
在此,我还真得感谢一下编剧和导演,没让艾拉和婷婷彼此成了情敌,保持这部电影所展现的美好。
要不然,成了“回村的诱惑”,就真的不好收拾了。
对于扮演者叶新晨,在表演上来说,跟顾莉雅和朱文超相比可以算得上是资深了。
作为胡歌和韩雪在大学的同班同学,叶新晨在电视剧《爱上日月潭》中扮演高山族姑娘爱丽,广受好评。
而这次扮演“大芝麻”,她的“芝麻语录”颇具特色,对于叶新晨本人来说,也是她个人演技的一次突破。
吴婷婷和苏露露在寝室,抱着艾拉痛哭,而艾拉心里也很难受,一直在说:“我们怎么就毕业了呢,我们怎么就毕业了呢?
”是啊,我们怎么就毕业了呢?
我们在大一的时候,可能会想大四会是什么样子。
可是,当我们真的大四了,真的要面临毕业了,我们可能惊呼:哇,真的要毕业了,怎么办?
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实现!
我不想离开这个该死的学校,我不想与大家分开呀!
诸如此类的话语,并非毕业季要“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是说我们没有准备好迎接未来,而是意味着,大学里的美好青春,我们舍不得。
但是,我们并不后悔。
我们因为不同的梦想和目标来到了大学。
这大学四年,无论大学给予了我们什么,无论我们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无论我们当初定下的梦想和目标到底实现了多少,无论我们对大学是恨还是爱,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没有白白浪费四年的青春年华,我们为最初的梦想和目标而付出过、努力过,我们确实在大学里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收获,提升了个人的能力,获得了实质上的成长,感觉大学四年没白过,就足够了。
顾莉雅演唱的《这片海》,作为《毕业那年》的主题曲,将海南民谣和自己对大海和生活的热爱完美融合,非常好听。
说到大海,我想起了大连的那片海——暑假期间,我曾多次去星海广场,去看看那里的大海,去摸摸海滩上的贝壳和鹅卵石,甚至想过像艾拉和康林那样,跳进大海,尽情、畅快、自在地遨游,亲吻海水的味道。
因为,我在这里度过了将近四年的时光,我把最美好的那部分青春留在了这里,我的生命已经与这里紧紧相连,切切相依。
总有一天,要说再见。
任何事情也不可能没有遗憾。
但我最爱的,还是这片海。
因为在这片海,我留下了我最美好的青春,放飞了我最初的梦想。
《毕业那年》选择在这个时候上映,就跟《那些年》在贺岁档上映一样,日子挑得不是特别好,更何况《毕业那年》还要面对《敢死队2》、《普罗米修斯》、《蝙蝠侠》等进口大片以及前有《白鹿原》后有《危险关系》、《二次曝光》等国产电影的冲击。
换句话说,这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但是,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我们愿意掏钱去看那种气势恢宏却怎么看不懂的片子,也不愿意静下心来去看一部我们看得懂还能真正打动心灵的电影呢。
看了豆瓣上关于《毕业那年》的诸多评论,我想问你们真的看了整部电影了吗?
纠结在一幅海报是否为抄袭的问题上,你们觉得这么做是对一部电影的尊重吗?
其实《毕业那年》本身的缺点不少,但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我们用心去看这部电影,我们才有资格、有证据去说,这不仅是对影片和主创人员、对中国电影负责,更是对我们自己负责。
不要总说这年头烂片太多,因为我们的灵魂,早已经卖给了浮躁和冲动的魔鬼。
文/清水浅井升入大学两年了,原本以为是有关高考的,哪里知道是关于大学毕业的。
这样也行,反正过两年,我也会毕业的,还是可以看看。
但这部电影着实难以让人满意,不是一个差可以形容的。
总体感觉《毕业那年》只有两个点相对值得称道。
第一个就是这个电影的名字,另一个便是结尾采访剪辑。
作为一部青春片,演员不一定要漂亮,但一定要年轻,这是基础。
若是找一批大叔阿姨级的人物,怎能让观众找到青春感觉。
不论是《宝米恰恰》中的女主黄姵嘉(1988),还是《大叔,我爱你》中的女主付梦妮(1989),稚嫩的面孔才能增加电影的代入感,从而感动观众,博得好评。
也许导演的重点在于8年后的相逢,那个年龄还是挺符合这些演员的实际年龄滴。
演员的选角问题就更严重了。
你年龄大也行,长得漂亮还是可以掩饰年龄的问题,可选了这样难上台面的女主女配连拯救电影最后一点的机会也失去了。
就这样的女主哪里能够担当青春片的主演啊,还是去演中年危机的电影吧。
男主的演技值得怀疑。
他出场的情景就略现做作,后来让保安在教室旁听的那一段“慷慨陈词”,真心恶心到家,背台词就这么辛苦?
演电影又不是装B,一点真实的感觉都木有。
演员年龄有问题,女主长相有问题,监制导演没毕业。
男主演技太差,台词生硬,表情做作。
一群插科打诨的配角更是让电影走向恶俗,演员没毕业。
剧情一点意思没有,毫无亮点,编剧没毕业。
整个电影就是一部烂片,导演没毕业。
这样的电影一直存在,中国电影永远不可能毕业。
之前不知道这部电影的,今天上午进我学校的贴吧,看到有人说看这片子看哭了,还专门发个帖子。
我就和好奇,毕竟我高中也毕业两年了,就去看看这感人的电影回味回味下。
下午我把这电影看完了,看完后,你会联想起来另一部也是2012年的烂片,而且相当养眼的《青春期3》,青春期3中完全是美女们胸臀等一些人体部位给撑起来,虽然这部电影没有什么像青春期3那样的意淫方式去吸引观众,但这不电影完全是山寨版的青春期3,而且模仿的很是可以。
电影中感觉这个学校只有几个主角似的,全校其他人到那里去了,就是辩论时毕业时出来一会,而且主角们都是穿得鲜艳的衣服,其他一些没镜头都穿的死板死眼的,怪不得主角们是那么的美 帅。
还有那架钢琴是怎么搬上去的呀,不是说这地方很穷吗,那来的钢琴,有没随身带,随身带又带不了。
学校校长真是闲,这学校就只有美术系和音乐系吗,其他系呢,提都没提。
去一次KTV花三千六,你真阔气,有钱的孩子,但你住的寝室起码也对的你出的三千六把,怎么看的和我这穷地方的高中寝室一样,你这也太有点不配套了吧。
还有那电影海报是搞的和那些年一样,难道是那些年票房好,就跟着他的脚步走混票房。。。。。。。
还有很多,不想说了我打两星是因为豆瓣最低只能打一星(排除不打),电影的音乐对于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来说还是蛮好听的,所以加了一星。
我不知道贴吧的那位老兄是怎么样哭出来的,这个我很好奇,这么烂的电影居然能哭出来,是因为音乐吗?
很少写影评,而且本人语文也很不好,所以写的很不好,很多地方都表许不清,不洗勿喷吧,多给点意见吧
如果你遇到了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那就跳海吧。~
两个女主都似曾相识呢怎么干嚼?男主太挫!电影本身真心烂,不过,嗯,很喜欢那些歌
简单,单纯,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还是很美好的哦!
松涛水库、千年古盐田、东坡书院、万年溶洞、龙门激浪、光村银滩等具有代表性的儋州景点,实在是太美太美了
有人说自己手贱点开了看到了《毕业那年》,于是想贱货一样当街叫骂!把一个月甚至一年甚至一生吃的脏东西都吐槽出来了,好吧你们等病好了,静静的再看看《毕业那年》!听听里面顾莉雅好听的歌!看看里面美丽的景色!祝吐槽者余生快乐!健康!。。。。。。。
高二的时候,在同学的手机上看的。现在想起来,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感觉,一半是歌曲,一半是电影吧。现在对这部电影还有些印象,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劲吧。我觉得题材和表达的主题都很好啊!
很搞笑 不知道场景在哪里拍的 好漂亮 不过剧情不这么理想 里面的几首歌也不错
画面,景色都不错。情节就是:矛盾-解决矛盾-恋爱。。。没有毕业那年的感觉。其中的插曲不错,挺喜欢。
虽然是无聊的狗血剧,但素,,没准让我明白了些东西!
除了海报还有点感觉!
补
好故事没说好,不是每个片儿都可以叫电影。
手贱,看了半小时弃。
天雷滚滚 天雷滚滚 天雷滚滚 老师 你给我们看片前也看看是什么样的片啊 简直是看过最烂的片 比青春期还烂 没有之一
去你妈的!
。。。。。。。。。。。。
看完简介,,有种不祥的预感。。。]]]请告诉我这是一群大学生拍的。。。。只有最后两分钟可看,谁让咱是应届毕业生呢。。。
那天有点喝多看了这片不知在讲啥,现在看来这么低的评分我也没必要弄清楚它在讲啥
宝丰影城 2012.9.23 17:55 12.5*1
连狗血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