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相当不错。
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感觉有点短。
不过看完有一点失望,并不是不好,而是以为与PTU系列和《跟踪》是一类,对警局某个部门较为深入的描写。
PTU系列和《跟踪》描写细致入微,反映了警察的严谨和敬业,本片没有达到,只是借用一个案件写的车手抓凶。
和《神枪手》可以归为一类,但情节深度要好些。
说点不好的吧,安排黄秋生死亡不好,一是奥迪A4侧撞一下,就死人了,有点牵强。
二是以黄秋生死来煽情,处理的又不强,没什么感觉。
好象只是为了那一句“人没了什么都没了”。
所以我说有点短,要是再长一点,对人物刻划细一点,凭黄秋生的演技定能更出彩。
最后要说,好多电影尤其是警匪片中,一个上年纪的搭档,如果与世无争又经常一语中的,就要当心了,一定是身怀绝技又历经沧桑,绝对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而电影情节的安排一般此类人还都和某个高级领导有较深的私人关系。
所以职场新人一定要注意了,如果单位内有一宠辱不惊而又世事洞明的老人,千万要对他好,说不定他都能在你的成长中起到醍醐灌顶作用。
哈哈!
近期,或者说近几年,好看的香港电影早已不多,《车手》无疑算一部好看的香港电影。
风格特立的郑宝瑞搭配杜琪峰、司徒锦源为首的银河映像制作班底,香港电影最惯用的双雄对决,标榜的飞车大战以及情义写照,成就了这部精彩的娱乐电影。
个人感觉,郑宝瑞的风格跟银河很搭调,早年间无论是恐怖片《热血青年》系列还是暴力色彩浓重的《狗咬狗》、《爱·作战》等片无不肃杀冷峻,气氛漠然,靠层层剧情的解扣直击观众内心。
而入籍银河之后的作品《意外》则是在自身固有的偏执与悬念风格下又融入了银河映像常见的宿命与心魔,可称惊艳,郑宝瑞完成了一份真正令观众“意外”的答卷。
作为香港新生代导演,如今40岁的郑宝瑞早已不算新人了,与银河映像的合作,在前者集体创作主导风格的情况下,老郑自己固有的套路更能为电影增光加色,乃是双赢的结果,这也就是杜琪峰当年为什么要主动找到郑宝瑞拍《意外》了。
而这部《车手》虽为银河映像制作,但总体不算银河电影,但就因为有了银河的协助,加上自己对剧情张力的驾驭,也使得这部娱乐片变得十分有“料”。
故事方面,本片编剧栏中看到了老熟人司徒锦源与《全职杀手》的编剧祖尔·奥拜恩,而本片的故事却没有大费周折,一个简单的双雄对决、老江湖提携新人的故事,平缓的叙事,毫无存在感的酱油角色,有些多余的大S与李光洁,完全淹没在几位主要人物的特写与炫目的车技中。
严格来说,本片的故事像极了香港90年代警匪片的风格,比较粗枝大叶,重心都放在了电影的片名二字上面,这一点也从侧面点出了香港电影的常态。
作为本片的最大的卖点,飙车场面,《车手》可谓做到了极致,郑宝瑞非常喜欢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飞车电影,而电影也用了大部分篇幅来描写赛车与车技部分。
包括大量车体的特写与远近切换的镜头,车技的炫耀,还有无处不在的马达轰鸣声,如果看过约翰·弗兰克海默1966年那部《霹雳神风》,就会发现郑宝瑞真的受此片影响很大。
另一个相似的地方就是有人说本片很像《头文字D》,不单单是余文乐与黄秋生等人物的设置方面,更多的还在于对于车技的展现。
一般来说,车技对于动作片电影中追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侧重点却不同,比如几乎任何追车场面都会出现漂移,但大多数电影将漂移作为一种烘托气氛的手段,本身则强调了飙车时的速度感与撞击带来的视觉感受,比如《速度与激情5》。
而另一部分电影则非常强调技术,将车技作为突破口,用技术带动整体的速度感与追车时的激烈和紧张,比如《头文字D》与《车手》。
本片与《头文字D》异曲同工,不同之处在于后者重点写人,人驾驭车,才能突出技术;而本片重点不在于人或者车上,而是车技驾驭人与车。
这似乎就让片中的交通工具都活了起来,不难发现本片对于车技的展示达到了奢侈的地步,空挡过弯、刮破油箱的拖刀计、小空间漂移都相当吸引眼球。
大量的车技的展示似乎让本片人与车达到浑然一体的地步,双雄对决不再是人与人,而是将人与车作为一个整体,不在乎车里坐着谁或者开的什么车。
本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带有了武侠片的味道,传统的双雄故事融入了侠义的氛围,新手的初入江湖,老将的指点江山,车技的对决好比武功的PK,大量细致的描写,汽车的轰鸣,车手对于汽车的油门、转速与刹车的细微掌握,尤其是空挡过弯那段,就像是高手之间的过招,拍出了十足的张力。
而在黑暗停车场熄灭车灯的那段对抗,好似京剧《三岔口》一般,见招拆招你来我往,气氛也是咄咄逼人。
因此片中大量的追逐场面就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风格,车与车之间不再是硬碰硬的较量,而是像持久战一般的纠缠、撕咬。
另一方面,黄秋生与余文乐的师徒情感也是武侠电影常用的手法,老道的黄秋生与稚嫩的余文乐,一个隐忍,一个张扬,非常经典的老少搭配,笔墨不多但依然熠熠生辉。
反派方面笔墨更少,但郭晓冬始终漠然的表情,对于车技的掌握也成为一个特点,那句“上了你的车就不会死”力道十足。
总的来说,《车手》是很好看的一部香港电影,无论对于爱车族还是普通观众,炫酷的车技与风驰电掣的速度感,那种武侠片似的对决更让人看到了老港片的风采,值得一看。
一个喜爱飙车、初生牛犊的年轻警察。
一个曾经的警察车王,因为事故,看透人命,静等退休的老警察。
一个堪称绝技的抢劫惯犯车手。
这一切完全符合类型片的要求。
我甚至知道老警察一定会重出江湖,并且非死即残。
我也猜到了,年轻人肯定会悟出一个人生的大道理,并且超越对手取得胜利。
我也明白,罪犯一定会以失败告终。
但是,即使是在全都周知的情况下,我还是认为这个影片是个中规中矩的影片。
因为它将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别样的飙车画面。
那段直角弯的通过,和最后在停车场的角逐,应该说是相当精彩的。
让我们看到了“原来车还可以这样开”!
比起成龙《霹雳火》和《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大场面来说,《车手》的确场面够小气的。
但是,仅仅将一个狭窄的胡同小巷就拍得如此精彩,还是值得肯定的。
我毫不怀疑,这个警察进入“香港警察隐形战车队”完全是因为个人喜好,或者像黄秋生的台词说的那样“就是为了合法飙车”。
所以影片的名字也很贴切,上述三个主要人物,其实他们的第一身份就是“车手”,而后才是警察和劫匪。
香港的新生代導演中有幾個人值得關注,我認為鄭保瑞就是其中之一。
90年代初期進入電影圈的鄭保瑞曾擔任過許多大導演的副導,被視作大器晚成的他,直到1999年才執導第一部電影作品,隨後以多部驚悚電影為人所認識,並順利打開知名度。
個人風格強烈的鄭保瑞,稱得上是香港的「Cult片」導演,正因為如此,《車手》讓我大感意外,鄭保瑞怎麼會拍一部如此溫馨且具正面意義的電影呢?
固然,看似以飛車高速追逐為號召的《車手》在鄭保瑞的破格打造下,不再著重於我們所熟悉,在公路上高速馳騁的特技場面,反而以鬥智為主,尤其是90度直角的窄巷過彎讓人嘆為觀止。
不過,一如鄭保瑞所言:「電影最想說的,是你如何『Drive Your Life』,從駕駛中學習到如何成長。
」飛車動作只不過是一層華麗的商業包裝,而人才是故事的重點,顯然鄭保瑞不願拍攝一部只有視覺衝擊而劇情空洞的飛車電影,然而這正是《車手》的問題癥結所在。
如同多數的香港電影,《車手》有警察(交通警察)也有匪徒,基本上仍是一部警匪對決的電影,只不過換了個形式,以「隱形車隊」警員阿翔(余文樂飾)和蔣新(郭曉冬飾)之間的飛車鬥智來呈現。
除此之外,《車手》的劇情還有另一個重點,那就是盧峰(黃秋生飾)和阿翔師徒之間的兩代傳承。
即將退休的盧峰好比師父,而滿腔熱血、衝勁十足的阿翔則是徒弟,兩人的個性截然不同,前者穩重,後者浮躁,這簡直是師徒關係的典型。
片中,盧峰不僅傳授功夫,教導阿翔直角過彎的技巧,更藉機提點人生哲理:「學會控制自己的車,別讓人牽著走。
走自己要走的路,要衝的時候就全力去衝。
」讓開車一事昇華為做人處事的道理,完全呼應鄭保瑞所謂的「Drive Your Life」。
說穿了,《車手》在本質上根本是一部充滿夢想(阿翔對車的執著)、極富教化意義(惡有惡報)的成長電影,尤其是阿翔幫嘉怡(徐熙媛飾)開路,要她跟在自己後面走的橋段,更加證明了阿翔的蛻變:他不再是那個只會跟在前車後頭追的年輕小伙子,而是有擔當、知道人生方向的成熟男人。
不過,這也正是令人意外的地方,《車手》幾乎不見鄭保瑞偏鋒的創作口味,反而轉以保守且無新意,甚至帶點勵志味道的劇情走向,這是鄭保瑞的「成長」呢?
抑或只是拐了一個彎,選擇向商業靠攏?
不過,姑且撇開「鄭氏風格」不談,《車手》還是有很多難以忽視的紕漏。
首先是人物刻畫過於扁平,幾個重要角色多依照典型去塑造,特別是主角阿翔的性格和心理堆砌得不夠細膩,徒具表面,煞是可惜。
再來是劇情的漏洞:當盧峰和阿翔等人在停車場搜索藏匿其中的蔣新時,為什麼沒有派警員將出入口封鎖?
難道是為了阿翔個人的炫技?
除此之外,部分的劇情支線少了來龍去脈,處理得虎頭蛇尾,讓人摸不著頭緒,例如:鏡頭何以不時地聚焦於蔣新的皮製鑰匙圈,上頭的數字又有何意涵?
另外,徐熙媛在片中的扮相雖然頗令人驚豔,但她飾演的嘉怡一角實在可有可無,和阿翔的感情戲猶如隔靴搔癢,顯得多餘。
無庸置疑,由動作導演錢嘉樂發想的窄巷直角過彎確實是《車手》的最大特色與記憶點,「鬥慢」更是有別於其他的飛車電影,是十分獨特的可觀之處。
可惜的是,劇情的單薄與缺陷讓整部電影略嫌粗糙,委實枉費了鄭保瑞想說好一個故事的企圖。
追车电影会看得人满腔热血,跃跃欲试想模仿,但《车手》只会叫想飙车装酷的青少年们脊背发凉,握上方向盘时神经加倍紧张。
人的脆弱性在这里被还原到近似真实世界,一记迎击就把人撞得脑门生疼,几个擦撞会叫人晕头转向,飞驰中不幸撞上路障的话,昔日车神也得送命。
用这般生物和物理逻辑来衡量,警察绝无法从《速度与激情》里被砸烂的警车中完好无损的爬出来,伯恩在纽约大街上跑不过一条街就要血肉模糊,黄渤和赵又廷这两位《痞子英雄》更不可能被枪击火箭射高空坠落后还能毫发无伤的驾车离开。
有人说《车手》像《亡命驾驶》,笔者不以为然,《亡》的动作编排朴实无华,但镜头调度凌厉非凡,让你在看惯了人仰马翻的杂耍后尝尝古龙式的一招夺命。
真要类比,《车手》更像是《倭寇的踪迹》之于传统武侠片,消解了一切神乎其神的传奇成分,脚踏实地,平心静气的展示技术(武术),穿引全片的过弯技巧自然而然的存在着,极少渲染和花哨,余文乐学艺毫无同类片《东京漂移》中的大张旗鼓,平平淡淡中透着低调的华丽。
由于所有商业元素都用的很克制,《车手》会让很多观众不习惯,甚至过目即往,但在那风驰电掣的一刻,它有足够的力量让你心潮澎湃。
文/方聿南
当时看到这句话时,想到的是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
电影讲的是公安隐秘部门的两个警察的一段生活,体现了不同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也体现了老一代人物对新一代人物的爱护和新一代对老一代的尊重依赖的情感延续。
年轻人,为了做好工作,维护绝对秩序,维护自己的工作尊严,拼命的维护路上的秩序,可是工作总归使工作,生活中有它的复杂性,所以,做的总是有冲突。
但是,对于车的喜爱与工作(开车)的热情却不曾减少,为了能赚回面子,他做了很多地努力。
有这样的劲,将来肯定会在某一方面特长。
老警察,经历过风雨,年轻时候也是对于车着迷,经历过死亡,接近于退休了。
所以,对于工作他更看重的整体方面的,做事稳重,配合好年轻人。
但是,对于年轻人,他说了这一行的真谛,越是危险的工作越要稳住心态。
人生是万米赛跑,总归只有站在赛道上才能赢。
所以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只有活着才能为未来努力。
后来遇到了大是大非的面前,他挺身而出。
为了抓捕导致丧失了生命。
但是这个选择,体现了人的尊严,工作的态度。
对于那个逃了几十年的潜逃罪犯,他拼了最大努力想拘捕他们。
这是对人性的最好诠释,也是很多警察工作人员的态度。
自头文字D后,秋生老大哥又带着余文乐演飙车片了,这片叫车手,又名超音速刑警。
讲得还是飙车的故事,只不过从飙车比拼变成了飙车抓贼。
本片的重难点,那自然就是在一个窄巷子里,有一个90度的直角弯道,怎样让车子开过去而不卡住。
从电影里我也学到了关键点“转速8000转,时速两公里”说白了就是轰着油门,又踩住刹车,然后轻轻放,然车身平移着磨过去,我只想说,真的是公家车不心疼啊,自己车子这么搞,玩一次就得去换轮胎了。
作为“银河映像”一脉相承传送下来的电影导演郑保瑞,事实上有一个相当高的起点,作为中生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当年在就已经凭借《热血青年》以及《狗咬狗》等影片树立起自己的风格特征。
他的风格事实上与银河映像创作小组的风格接近,都是靠以暗、黑、狠为主要风姿。
而之前的《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更让许多人为其标榜起“郑氏恐怖”的标签。
在看到这部电影后,从开篇阶段,还是可以找得到郑保瑞风格的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也正是去年一年银河映像所欠缺的。
去年被人们期待许久的《夺命金》,观众本以为是一部类似《黑社会》、甚至最不济也是跟《窃听风云》相近的片子,但是最终还是令观众失望,缺乏了真正银河映像的标签,也使得故事变得乏善可陈,没有观众愿意去听导演分析的“股票和人生意义”的高谈阔论。
反倒是这年这部《车手》,又开始了原本风格的回归。
早在之前,刘伟强就已经拍摄了一部纯炫车技的电影《头文字D》,虽然骂声一片,但由于漫画的分镜画得相当到位,导演统统借鉴取景,到也让其画面上面富有了美感。
但是,若抛弃几大主演的票房价值来看,这部片应该是一部亏钱的大戏。
刘伟强擅长车戏,这一点在香港电影界众人皆知,所以在车技方面毋庸置疑。
事实上,回顾香港电影的时候,早有陈木胜、罗礼贤和林岭东这样擅长车戏的导演了。
陈木胜的车戏场面以抒情为主,其代表作就有《天若有情》。
而罗礼贤车技场面,大气十足,主要代表作就有《重案组》、《霹雳火》、《烈火战车》等大批量的飞车电影,“武术看程小东,动作看罗礼贤”,这几乎是亚洲影坛公认的评价。
至于林岭东,更是响当当的飞车导演,当年他的飞车场面也是被所有人称道的。
就拿当年杜琪峰拍摄《开心鬼撞鬼》为例,当时接下这活儿的时候,杜Sir.心里其实也是没有底的,但是后来被黄百鸣告知,其幕后有徐克做特技,程小东做动作指导,而林岭东做飞车场面,这下才让杜琪峰的心放下来,同时也让这一部《开心鬼》电影的水准高过了前两部。
再话回《车手》这部电影,从画面镜头来看,很多都是与《头文字D》几乎如出一辙的,故事模版大有拼贴画的感觉,也让这部本可以飚戏的电影亏欠在了剧情薄弱方面。
场面够酷够炫,其漂移场面,均均源自《头文字D》,也让其沦为了一部警匪版的《头文字D》。
近两年,银河映像创作小组明显步入了瓶颈期,剧本虽然依然由司徒锦源主导创作,但是,很明显的是,最近几年出品的电影,故事的不足都成了影片的败笔之处。
《车手》依然秉持了老套的警匪剧情,横纵来讲,都是在浪费黄秋生的演技。
虽然《车手》所跑的路线已经由赛道换成了市井小路,但是还是换汤不换药的剧情模版。
最值得称道的一点,就是这部戏中抛弃了很多电脑特技、但场面又相当爆棚,急速竞技的飙车戏,稍微也能掩盖一些剧情空洞,只是这样的话,乐趣就变得单纯了。
《车手》是我近期看过的最好看的国产电影,这个褒奖的背后其实有点心酸。
在推荐这部电影之前先说点题外话,最近跟朋友讨论的最多就是一部电影,到底是找到了卖点才拍,还是拍完了找卖点,一部电影的失败是制片方方向性的错误?
导演没拍好?
还是归咎于宣传营销团队的无能?
当然这个命题思考有点复杂,而《车手》这一部电影现阶段也还不能作为一个好的案例来解答这一问题,我的褒奖也不是说它足够优秀,而是在目前国产片面对好莱坞大片的冲击集体溃败,国产片信用缺失的当下,这部电影相比较而言无疑是当中的佼佼者,它拯救不了国产电影,但却让我这个从小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姑娘看完之后莞尔一笑,是啦,那种熟悉的很正的港味扑鼻而来。
飙车电影一向不只属于男性观众,现在很多女性开车都比男生猛,我坐上驾驶座的时候,血液里那种想飙起来的因子也会跳出来,但在拥堵的北京,亦或者是香港,想飚起来谈何容易,而这种刺激感只能在这类飙车电影里去满足。
最有名的飙车电影当然是欧美的系列电影《速度与激情》,警匪赛车电影,它的票房成绩也证明了这类电影的市场价值。
另外一部就是我此前很喜欢的有点台湾小清新的《头文字D》,(小清新之感来缘于周董演绎的拓海的初恋故事),那辆传奇赛车AE86,在秋名山上的完美漂移,看得人心痒痒的。
如果一句话概括,《车手》就是国产的《速度与激情》,警匪版的《头文字D》。
《车手》主要讲述一个警匪追车故事。
香港交通部设有一个组织“隐形战车”,主要的职能是驾驶伪装的警车,隐没在路上追缉目标。
而在《头文字D》里面有过演出的余文乐这次挑起了大梁饰演主角阿翔,他将与郭晓冬饰演的专帮劫匪驾车逃亡的“车手”蒋新来场紧张刺激的赛车较量。
新意是在于这次的较量并不是设置在较为广阔的空间,而是将赛车玩进了香港狭窄的小巷,甚至是大厦的地下停车场。
警察想追缉罪犯,但以实力而言,经常帮助劫匪逃逸的蒋新车技更纯熟,而阿翔有穷追不舍的斗志,但却要面对失去队友的阴影,找回冷静超常发挥才能截停对手,整个电影一直冲刺着引擎的声音,咬着观众的耳朵神经,电影里面余文乐和郭晓冬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较量,警察与匪徒之间对峙的紧张感,加上飙车本身带来的刺激,在这一个多小时的电影时间里,心一直是揪着的,给油,松离合,过弯,追上了,快追上了,一直被这个电影的节奏拉着走,根本无暇去想其他的。
黄秋生大哥这次的角色没什么突破,不同于《头文字D》里,《车手》里的他更是一个精神的存在,精神存在通常要通过牺牲才能最大发挥。
而余文乐脱掉了他一向有点奶油的范儿,这次演一个车手,相当酷,对于花痴级的女观众来说,任何电影有个帅哥都是一种基本福利。
大S、叶璇在这类警匪动作赛车电影里面,如果不给她们能进入赛程的座驾,那么真的就只是绿叶,点缀而已。
香车配美女,现实生活中男性飙车一半是为了满足爱刺激的男性荷尔蒙,而另一半,则是为了坐在身边的美女或者看着车子飞驰而过的路边美女的掌声或者尖叫声:“哇哦!
帅呆了!
”就如《头文字D》里面周杰伦饰演的拓海,有点呆,有点懵,不重要,车上的他帅呆了,女生都爱他。
而《车手》里面余文乐与大S的情感伏笔,严格说来则与飙车没啥关系,这个电影里的飙车真不是为了泡妞,而是实打实将故事重点放在用超炫的车技抓匪徒的主轴上,危险的黑夜山路、狭窄的香港巷子,普通的公路、复杂的地下停车场,不同场景的轮换也有不同车技的转换,漂移、过弯、极速飞车,过瘾死了,导演郑保瑞不愧是我比较期待的香港新生代导演。
现有豆瓣五星评分制对国片是一种“伤害”。
因为时下国片的的水准以十分记大致都在四五之间晃荡。
观众在豆瓣上打分,你说处于护短心理四舍五入给个三星吧,差距有时过于明显,心有不甘,同时又自觉对不起那些真正中规中矩没有亮点也无过错的成熟作品。
往下打呢,虽然稍显委屈,却好歹与内心真实感受更为接近。
所以最后一咬牙一跺脚就给了个二星。
可国片总是显得很二,到底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好的打分系统本应善于扬长避短才对。
作品整体水准普遍较高时,就采用容易造成四舍五入变大四喜的五分制;水准如时下国片总在低位徘徊,就该采用更为细化的十分制,力求做到寸土必争。
本片就讲了一个寸土必争的故事:新警余文乐需在短时间内练就一手能在香港窄巷中转弯的绝活才有可能将飞车大盗绳之于法……个人对于这一创作思路的观点与对于导演之前作品《意外》有些相似:乍看上去较有新意,稍加琢磨缺乏道理。
旧作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两点:1、你怎么确定意外事件必然致死?
比如片头下落的玻璃刚好就能切断大动脉。
2,如果一个烟头的纰漏都能对犯罪团伙产生威胁,那平时替你联系生意的介绍人变脸的风险岂不是更加难以承受?
换言之,观众是在对“意外杀人能够成为一种赚钱营生”高度存疑的心理基础上去勉强理解片中故事的起承转合。
新片的问题只在一处:观众真的很喜欢看窄巷转弯吗?
任你驾驶室内离合刹车八千转术语横飞,煞有介事地好像是在研修武功绝学之内功心法,可实际上观众的兴趣重点还是集中在速度与激情!
很多时候,表现形式之所以反复呈现,并不是创作者自甘墨守成规,而是那看似老套的表现形式很可能正是此种类型的存在基础。
车戏的基础是什么?
当然就是高速飞驰,以及追逐超越中的险象环生。
因此方寸之地闪展腾挪的引入,虽然也无不可,但必须要以速度为尊。
不能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更何况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你是在本末双修之下,偏重挖掘末之美感;还是仅仅由于财力技术所限,不善为本而去求末?
从结尾两车杀出窄巷后大对决的草草收场来看,个人严重趋向于后者。
但仅此一点,尚不足以对本片做出负面评价。
毕竟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所以上面的问题,姑且可理解为是“发展中所遭遇的问题”。
真正让本片没能脱离时下国产烂片泥沼(或是勉强爬出半个身子?
)的是它的角色塑造。
个人对此的感受是:导演试图处处使力个个丰满,最终却好像适得其反。
黄秋生的临近退休却不幸殉职,原本只是一部警匪片引子部分常见的龙套戏,不应再付于更多的叙事功能。
可老黄是绝对大牌,导演自觉有义务积极挖潜。
于是就在殉职前又塞进了一大块类似金盆洗手隐匿江湖机缘巧合被主人公拜师学艺的东东。
可角色功能复杂之后随即带来两个疑点:1、苏花子只是因为没喝酒才打不过严铁森,而老黄当年对郭失手是因为什么?
技不如人吗?
既然打根上就技不如人,你又凭什么保证徒弟能够战而胜之?
2、郭晓冬“诈降”时,黄认出他就是十年前的死敌没有?
郭晓冬的角色填塞感更为明显。
他的车手传奇身份与诈降救友的侠义行为,放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都可以男一号的身份各自演绎出一出大戏。
前者是美国的瑞安·奥尼尔的《虎口拔牙》;后者反复出现于包括贝尔蒙多主演的某部作品在内的很多西方电影之中。
但本片中他却注定只能成为余文乐的陪衬。
以小马哥的高度入戏,却以大傻成奎安的方式收场?
这落差玩的有点狠!
与想法太多虎头蛇尾的两位敌、友相比,余文乐的角色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深“V”轨迹。
大部分时段都在一路走衰。
从开始车子速度不行丢一月工资买设备;到刚好盯上一个飞车党却不幸中了对方的圈套,害的同事生死未卜;再到最终山路围堵郭晓冬,间接搭上了老黄的性命……一直衰到接近收官,突然脑海中的导师语录助其打通其任督二脉瞬间成为绝世高手?!
这弯儿转得比他的汽车还要离奇。
造成这一突兀观感的原因有二。
其一,角色本身不给力。
在本该自行主导的情节中始终被配角牵了着鼻子走。
要么被嚣张的郭晓冬利用戏耍,要么被神秘的黄秋生抢去了风头。
加之余文乐自身魅力不够,镇不住场子。
其二、就是上面提到的,动作电影一定要有真有动作,不能拿灵光一现那种虚头八脑的东西应付观众。
《醉拳》里,如果黄飞鸿仅凭苏花子的一句话转脸就成了严铁森的克星,没有知耻后勇勤奋苦练的大段镜头,影片看点至少要减去一半。
一部男性主导的类型片中,女人很容易成为打酱油的。
只是这次酱油兑水兑得更严重。
徐熙媛习惯性收获了最大败笔的头衔。
此女很是有趣,明知(或是真的不知?
)表演风格与银河系统大相径庭还要反复合作自揭其短?
这算是一种马国贤式逆向操作的走红模式?
有点高深!
叶璇沉静内敛的港式专业表演本可以给大S开班授课。
奈何本场老公的戏就有些牵强,她自己更是出场寥寥近于点缀。
其中余文乐点烟后的台词格外好笑。
“你也别太内疚了!
”憋了半天就憋出这么一句大水词。
何超仪是否又是投资方的缘故才混得警司一角?
出钱挑角也该有点职业道德。
像不像好歹要有三分样。
本片有没有三分样?
勉强,但是给了。
有基本盘, 可看. 只是国语版大S那配音, 也太出戏了吧
我觉得片子看的人惊心动魄…一气呵成的………
无间道三主角没撑起这部戏,港片果断不能有期望!
看看飙车还是蛮激动的,余文乐一如既往的帅啊!
大S的角色是番外篇吗?斯坦森演出的话,直接会在郭晓冬表演原地漂移时,把他从车子里直接拖出来的吧!
故事单薄老套,人物僵硬苍白,叙事动力不足,只能强行推进,一脚油门一脚刹车一路磕磕绊绊频频熄火。
超喜欢拐弯那段儿!纯技术流啊!志明悟性有点微高了!还有大s这是要闹哪样啊?一副白富美形象就罢了!酒吧医院开大奔各种吊啊!
可以, 我喜欢, 老黄表现很好啊!
镜头剪辑简直是灾难
這兩個元素糅合的比較奇特。或者說奇怪。
還是張志明最有韻味
以大量的赛车戏撑起全片还真是不容易,故事相对还是单薄了些,大S那个角色完全可以砍掉,黄秋生的悲剧结尾也显得老套。
甩尾镜头太厲害了
大S为什么演花瓶都会被人嫌?因为导演不是杜琪峰。
蛮好看的 就是有些心疼车胎
请问故事在哪里?。观众其实对专业的 开车技术看不懂的。而且大部分是晚上,看的头晕晕的。。。比起头文字D,还是刘伟强讲故事明白些。
我觉得好好睇喔。全场很紧凑。点解咁低分?
点错了 我以为是头文字D呢
打台球的大S真心很美!
普通的香港警匪片,气氛不错,有点杜琪峰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