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看过日本电影,上一部,《恋空》,是很久前的事了,纵使是一部剧情俗到极致的电影,并且自己在整个过程中还不断的引发笑料,还是依旧被感动了,也许,正是早已经知道结局才变得悲伤,人总是会遇到无可奈何的绝望,却还是傻兮兮的按照早已安排好的路去走。
喜欢上崛北,也是很早很早之前的事了,一直不觉得是很漂亮的女孩子,很喜欢她的笑,是像桂纶美那样纯净的女孩子,虽然是不同的调调。
看电影之前早已知道剧情,没有多余的惊喜,甚至还有些小小失望,比如那个不知能不能算男主角的人。
惊喜的是崛北真希的男装扮相,比《花样少男少女》中多了分帅气和决绝的眼神。
剧情平淡,没有什么起伏,一切按照理所当然的线路进行,奈特的离开似乎显得轻松,人格分裂应该是种精神病,不明所以,电影中也没有解释,想起《安娜与安娜》,多了份奇幻的荒谬。
心里住了另一个自己,而且会失去记忆。
爱着的人,是心里的那个,永远最近的人,也是永远都不能相见的人。
想起《剪刀手爱德华》,永远无法拥抱自己爱的人。
都是悲哀,这部却更显得绝望。
一起看的模拟破坏王说:日本电影中总有喜欢摄影的男主角。
苹果的主线,似乎有些悬疑。
她说:原来他们习惯只买一个苹果。
我喜欢他拍的照片,除了苹果,人物都是笑得很灿烂。
而奈特,直到最后一张留影都是些许忧郁的表情。
我们感叹崛北的演技,想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看看,世上还有什么东西不能产生爱?
隔着镜子的那个吻,破碎的镜子中破碎的幻象。
一直爱着你,一直保护你,却不能继续一直陪着你,本是同根生,却不能继续相守,不是不允许,是我不愿意。
早就知道是一部人格分裂的片子可是为了可爱的小崛还是忍了下来,认真的看完。
只打到3星的分数,实在是因为影片太过简单,看到头就猜到尾,甚至到最后小崛拥抱自己那段也挺没新意的,这是实话。
我想导演想告诉我们的不过就是我们心底的某处可能都会存在着另一个性格的自己,并且深爱着我们。
一个甜美,一个冷酷,这两种人格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
我承认崛北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尤其那个冷冽的眼神,拿捏得真是不错。
可是架不住太多虚晃的情景,两种人格准备融合的时候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快进了,虽然画面是那麽的美妙。
最后男性人格的那张照片真是不错。
我自始至终都觉得主人格其实潜意识里根本就知道那个night就是自己的这个事实,只是装作不知道而已。
讲故事的手法也需要再探究一下,虽然是从三个人不同的角度来叙述,不过,最后那块night和修的记忆有点混杂,修的记忆讲了一半就转到冷酷的night了。。
总有些混乱的感觉
豆瓣推荐了很多天才下载到电脑里,如果不是这几天没事可做,这个电影大概还要在硬盘里沉睡半年以上。
晚上用了一个半小时看完电影,中间洗了双运动鞋,吃了根雪糕还喝了一袋酸奶。
边看边感慨,我真的是老了。
电影里,崛北真希眼神清澈皮肤柔嫩,我80%的精力都在研究,包子脸怎么能拍的可爱又不显胖。
说实话,我对这电影而言,有点老了……故事是个好故事,女孩因为寂寞,衍生出另一个男孩的人格,由最初的安慰和保护,到后来的爱慕,很……童话的故事。
只是,我老了,不肯相信了,就像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不再相信皮特潘一样,就像我们长大之后,知道狼怎么伪装也变不成外婆,毒苹果吃到肚子里不会因为水晶棺材磕一下就会起死回生,世界上没有会变魔法的巫女教母给我们南瓜马车华丽舞裙和水晶鞋子,我们的爱,变得越来越现实和理智,此时,我更在乎将来会不会有安稳的生活舒适的房子帅气的老公只爱我一个人,看,尚未居家,就已经开始打算,这是27岁的女人和17岁的女孩的区别。
只是,最后night离开前,和小凑隔着镜子对视和轻吻,着实赚了我两行清泪——骨子里,我还是愿意相信爱情的吧,愿意相信撇去一切外物单纯的相爱,愿意相信爱情可以伟大到这样的地步。
呵……实话实说,电影真是垃圾呢,故事老套,镜头也不如其他日本电影来的干净,两个年轻孩子的表演虽然努力,可是终究还是有些空洞。
打动我的,是电影的一句台词“以为已经习惯不能喝喜欢的人见面了,但是却不能习惯寂寞”。
night是因为小凑的寂寞被臆想出来的人,night因为寂寞而爱慕小凑,寂寞……自从过了25岁,我就不再嚷嚷着寂寞了,觉得矫情,每天那么多事要做,那么多人要见,走在路上车水马龙,坐在家里电视网络,我的眼睛每天都是五光十色,我的耳朵每时都是熙熙攘攘,就连嗅觉味觉和触觉都忙的不得了,怎么还会寂寞?
人啊……不要总将自己当成琼瑶剧里的苦情女主角,特别是奔三的人了,“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才有资格做的事,我们太忙,没时间自怨自艾,所以,还是好好生活吧。
……貌似有点儿跑题,要不怎么说我要是再回去高考肯定哪也考不上,作文一写就跑偏,问啥啥不会,做啥啥不行……我还是鸟悄的洗洗睡了吧……
平心而论,这部片子,最多给三星,但冲着maki,必须五星给满。
这是属于堀北真希一个人的电影,完完全全的个人表演,这部片子更加能够为她的演技正名,男女通吃,的确是新一代的小天后,实力和偶像的完美结合。
我就是喜欢她,虽然人格分裂的题材不算新颖,但总体来讲这部片子节奏感把握的还算说得过去,最让人不能接受的可能就是男主角太丑外加情节反复过多,但只要有了maki,谁还在乎那么多呢?
喜欢堀北真希,所以看了这部电影。
最初只是看了有关于电影的几张海报几幅图片,但是夜的造型,尤其是最后的那张照片,真的帅气又冷峻。
我爱你,我一直在你身边,但是我们永远不能见面。
这样的情感,这样的守护,是第二人格对主人格无条件的爱与守护。
小的时候也看过一些双重人格的电影电视剧,第二人格往往都是主人格受压抑的产物,有好有坏,但是看了之后,不禁羡慕,自己孤独的时候、受伤的时候,总是也希望能分裂出第二人格来陪伴自己,守护自己,不过, 一直没成功而已。
作为家庭里的唯一的孩子,有的时候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一个能陪伴自己的人,不要每次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玩游戏,不是每次害怕都是自己一个人硬撑,有一个看不见的只属于自己的人格,陪伴自己,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吧。
奈特(日语发音)等于Knight,在英语中是骑士的意思,骑士,守护自己的公主,那样的坚持和认真,最后同样愿意为了这份守护而牺牲自己,那是怎样一种爱,我爱你,一直都爱你。
李斯特的《叹息》贯穿电影,悠扬的音乐,舒缓的剧情,简单的人物,勾勒出一个舞台,只属于三个人的舞台,那里有爱情,有守护,有牺牲,有坚持,即普通又伟大,爱自己,爱他人。
奈特是帅气的,她孤独,冷酷,港是平凡的,她单纯,简单,软弱又坚强,修是诚恳地。
无论怎样的情感,在这现实中,始终都要面对生活中总总的不尽人意,种种的挫折和压力,港在奈特的守护下慢慢成长,但是她种有一天会离开这种呵护,自己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奈特面对的是一样的情况,港总有一天要走自己的生活,而奈特存在的意义就是守护港,没有了这份守护,他存在的意义又在何方,而自己如果一味的去阻挠港获得幸福,又同样失去了自己是为了港获得幸福而存在的意义,所以奈特选择的牺牲。
修的复读以及家人的压力,使他的生活阴云密布,但是他对港的感情是真实的,即使面对港的人格分裂问题,很多人不喜欢修,因为他看起来呆板又木讷,不过换个角度看看,也是个帅气的男孩,看到他对港的坚持,对自己爱好的坚持,对奈特的承诺,就知道他也不是一个坏男孩。
平平淡淡的节奏,平平淡淡的日子,在平凡中坚持自己的坚持,最后总是会有阳光灿烂。
奈特离开了,夜已经过去了,剩下的,就是白天,希望刚和修能够幸福的在一起,为了奈特的牺牲,为了奈特的心愿。
不能在一起的恋人,逝去的最爱自己的自己,曾经的过往,在成长之后,都必须选择继续前进。
在东京少年里看了少年崛北真希,要是自己爱上自己可真方便啊。
最理解自己的人,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人,永远见不到面的人, 纯粹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完全不会涉及到肉体,因为和爱人共用一个肉体啊。
这样不是很好吗?
又一个苹果情节日本的苹果怎么都这么红吗?
带着伊甸园的邪恶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夜保护容易受伤的自己。
保护那个貌似坚强的自己。
就如同那句不知道谁讲过的话:人群中笑得最灿烂,看似最坚强的那个,往往是人后最脆弱,最敏感的那一个。
在父母双亡后只哭过一次的美奈都便是这样吧。
只有自己看到自己的难过与脆弱。
甚至需要幻化出一个强大的男性精神来保护自己。
这是不幸?
这是疾患?
我想,。
这是悲哀。
人与人之间无法安慰。
竟要靠一个虚幻的人来保护自己。
整部电影还是延续了日本电影一贯的唯美。
夕阳丘上的取景非常漂亮,作为邮箱背景的小城风光。
又或者是作为小城前缀的邮箱,都显得那么静谧而美好。
不论是崛北真希完美的侧脸,又或者是夜故作冷酷的眼神,都是那样引人入胜。
整个世界时分明的。
闭眼前纯洁的美奈都,闭眼后冷酷的夜。。
白天的蓝天白云。
夜晚的一身漆黑。
即使是作为复读生的唐泽秀也没有背负着复读的压力。。
而是自在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摄取着与苹果相关的一切一切。
没有前途,没有学业,没有现实的压力。。
相当相当光明的电影啊。。
“我以为我已经能够接受我喜欢的人离开我了,没想到还是接受不了”多少人在故作坚强,自我欺骗。
我以为我可以不怕寂寞我以为我习惯孤单了没想到还是做不到 啊。。
最后。。
阳光明媚。
日光倾城。
谈一场苹果之恋
本人一向不喜欢这样冗长沉闷的片子,尤其是日系中比较抑郁的。
但是今天突然看了,看完了之后还有点感慨,所以上来酸一下。
堀北真希演技太强大了,第一次在野猪里看到她,发现这个女孩子其实蛮漂亮的为什么要演成那样奇怪的个性呢?
看完东京后,我才知道她其实是一个演技很高超的演员,她彻底地把主角的心理阴暗面表现出来,每个眼神都那么到位。
因为前些日子拍了写真,我发现其实演员或者模特他们的表现力都是一般人所没有的,要好好学习,因为我很喜欢拍照片。
然后我想起这些年我们越发自恋的倾向,身边的人也开始释放自我,喜欢自我表现,自拍就是经典的例子,有些人据说特别喜欢照镜子,我就特别喜欢把自己的日志或者照片一看再看,有点像老人了。
但是还是百看不厌,甚至越来越喜欢。
我在想为什么日剧中好多都有这样的阴暗表现呢?
看了还蛮怪异的那种片子也特别多,是因为日本国家的特征吗?
看到许多阴暗一面,人性的压抑面和特殊的发泄方式,有时会怀疑看这些会不会心理障碍,所以每每都要深呼吸,然后作好心理准备再看,你们会这样吗?
感同身受。
相信曾经孤独过、痛苦过的人不少都会有相似的体验,只是这样的“另一个我”在大多数人身体里并没有人格化甚至侵蚀本我。
在没有人能够依靠的黑夜,没有人可以倾听的沉默中,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己,唯一可以倾听的也是自己,于是,就慢慢地爱上,与被爱了。
除了感情上的依赖,还有审美意义上的顾影自怜,而这样的感情是纯粹而精神性的,与世俗人心中所想的男女之情无关——正如同水中的narcissus水仙花一样,在自我投射中完成了一次次灵魂的抚慰,只不过这个故事体现得更激烈,更极端,因为女主角毕竟是一个经历了巨大心理创痛的女孩。
也许在常人看来,这样的行为只是一种精神病,一个错乱病人自我欺骗的小花样,可是我们不得不去感叹人类心灵世界的奇妙。
曾经,它保护了你,它安抚了你,然而即使这样的情绪再美好,始终是给予自己一种负相的能量,因为你自己无法为自己创造一个完全不同色彩的能量出来,这就更加证明了人虽然是孤独的,却仍然需要与外界的适当交互,不同的色彩交融才会有阳光的灿烂。
也许,这另一个你后来曾阻断了你萌芽的初恋,也许在经历了一次次内心的挣扎后,它最终为了你的幸福选择消失,或者隐藏,但是如果在你的记忆中,还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另一个我”,也请你去感激它,因为正是它伴你度过了那最为苦闷难熬的青涩岁月
night亲吻着镜中的minato,轻轻的。
破碎的镜面让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不真实,他只有这种方式去碰触他爱的人。
9岁时,他爱着她,保护着她。
现在,长大的night依然爱着minato,依然守护着她,可是,她却不记得他,没关系,只要他能继续在她身边陪伴她就已足够。
仿佛在梦境中般,他见到了她,看着她温柔的面孔,熟悉的笑容,还有那句“谢谢你,night”,最爱的人终于出现在了面前,终于在虚幻中得到了她的拥抱,他流下了眼泪,是痛苦的,还是幸福的?
为了minato,night选择了消失,他知道那个男生可以真正的去亲吻minato,可以真实的感觉到人的温度,他会很爱minato,会带给她快乐。
可是,night知道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会像他一样那样的爱着她,即使他消失不见,即使minato永远都不知道他曾经的存在。
night最后的表情那样平静,他要留给minato一个最好的瞬间,而她看着照片觉得既像自己又有些不一样,她能够感觉到那个他的点点滴滴,即使记忆被抹去,即使永远不知道night是谁,她也会感受得到。
是的,他们是一个人,又是不同的两个人。
那首绝美的love song响起时,她,终于见到了他。
还是觉得她演男人很灵~
真希演技飙升
画面不错,结尾的《love song》(浜田真理子)好听。
没看进去
失望
独特的纯爱
MAKI 你真是好帥!
人格分裂的题材海了去了为什么对它情有独钟。因为医科专业的复读男因为喜欢一个人反复查看电话簿因为镜子里看到的世界和你因为给自己给你写信的习惯因为幻想又真实的保护自己的骑士精神。三位视角和两性同体。“真想有个男人的身体啊!”
双面少女,开头的假发有点明显,这大概是唯一的缺点。
maki的男性人格大爱
看颜就可以了
2.0 虧我衝動買了盤,傻逼了不是...
扯到不行
反正没看完
差劲
导演自己肯定觉得相当有意思- -
越来越讨厌日剧的无病呻吟 毫无章法 和无聊透顶
花样少男少女里的感觉好些。东京少年演得不怎么样。
剧情太老套
跟【东京少女】比差远了,不过画面真的好美,片尾曲也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