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变得没有色彩,美丽在刹那间惨白,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
没有波澜的水面也不会有自由穿梭的鱼,没有轻拂的风也不会有花的香气。
就运动和静止来说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运动的静止,每日的忙忙碌碌,终日的西西索索,到最后发现自己在一个完美的场所里停滞,天堂还是地狱,不需要什么答案,过的真实才是自我。
永远挂在嘴角的微笑、高收入低压力、让人踏实的社保、宽敞的住宅空间、永远对你表示理解的妻子……当这一切不止属于一个群体,而属于全体居民时,我们是否就到了和谐社会?
到了和谐社会我们又有什么新的期待?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三个全球最发达国家是高福利社会的最佳代表,就差实现按需分配了,然而那里却也是全球自杀率最高的地区,除了让人压抑的天气氛围原因外,挪威人杨斯·连恩更想把这一切归为这个和谐社会,在他看来,那是一个“超完美地狱”。
微笑只是给人看的,背后却是如蒙克画作般永远愁苦的脸、悲伤而恐惧的大眼睛。
主人公安德里亚斯是这样的,挪威民族也是这样的,孤独而敏感,甚至因为那愚不可及的骄傲,找不到地方释放蒙克画里的“吼叫”。
看着地铁里情侣那模式化般接吻时木楞的眼睛,安德里亚斯恶心不堪,跳下铁轨,去找寻地狱。
那里和人间隔了一个荒漠,即便只有你一个乘客,大巴都负责把你送到荒漠的尽头,一个简易的加油站、两架刻有标准车用汽油的油泵和迎风颤抖的横幅“Welcome”,接着就有小车来把你接到地狱。
然而,地狱竟和想象中的天堂外观一模一样,干净而高效的城市、科学的行政管理、漂亮端庄的女士、温文儒雅的绅士,等等,这里怎么没有孩子?
厕所为什么不臭?
食物为什么没有味道?
断了的手指装上后为何没有任何疼痛?
熙来攘往的路人为何对那高空坠落后肠子都留出来的可怜家伙没有丝毫恐惧?
地下深处为什么传来悠扬的大提琴?
安德里亚斯永远充满着欲望和好奇心,是这个和谐社会的不安定分子。
他一方面按这个社会的完美步调,去上班、恋爱、买楼装修、结婚、外遇,另一方面去寻找这个世界之外的空间,荒漠尽头的回程车他上不去、再跳地铁被碾成薄饼也似不掉,洗个澡又精神了,他去寻找那地下的声音从何而来,日以继夜地挖掘墙土,最终在刚听到孩子的笑声、抓到一块可口的比萨后,被完美世界的管理者扯了出来。
市长说:“我们这里的人都活得很高兴,你也应该高兴啊!
”这是命令式的,斯大林也曾这样要求过肖斯塔科维奇。
最后,他被塞进车厢,回到荒漠,行驶中跳了出来,那是更北边的冰岛,感到了寒风的刺骨和冰雪的味道。
在这样一个奇异的故事里,镜头的功能和表达竟然奇妙的相反过来。
荒漠、城市、家庭派对等大中景别让人感到窒息,反倒在泥墙里挖掘和在车厢里挣扎的小景别时,给人以期望。
越来越急促的大提琴进行也让观众跟着主人公一道期待脱离这个超完美地狱。
导演实现了自己的政治观念诉求。
“我在外面有了新恋情,我准备离开你。
”“但我们周六约了朋友吃饭。
”“那我等到周日再走吧。
”“很好。
”片中这个对白也许就是相互谅解的超完美爱情吧。
你期待吗?
《超完美地狱》是一部反乌托邦精神之作。
男主为了寻死决定卧轨,于是来到地狱,地狱的生活刚开始让他以为很美好,无偿提供的工作、住宿;同事们的友好;开放而有钱,又不麻烦的暧昧对象...但不久他就发现所有人物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虚假中,公司同事每日摆着同一张脸,干同一件事。
女人看起来开放、性感、独立自主,但实际上却无趣枯燥、只知日夜研究装修,滥交,穿白色制度的社会工作人员不是来给社会送温暖的,而是冷漠、如机器一般无言的。
感受到危机的男主人公不禁去寻找“出口”,他先是再次寻死,却变成僵尸,不果后于是转而去挖一个秘密的地洞。
最后敲砸发现的一个透着光的洞象征着他们的出路,临门一脚却被警察抓走,最后带到一个冰天雪地中。
受他们的民族文化影响,北欧电影是冰冷、荒诞、后现代的。
此片从结构和剧情上来说非常完整成熟,具备了反乌托邦拥有的符号,对立元素,一些黑色幽默(舌吻)也蛮有意思,充斥着对现代精神文明的嘲弄。
但我最为看重的超现实和荒诞元素又不像罗伊安德森那么大胆,没有什么新意,对乌托邦主题的探讨又没有更进一步,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作品。
另外说实话,不论是中产阶级的困惑(如《第七大陆》)还是反乌托邦,我都难以产生同理心。
毕竟你们嫌弃的那个地狱,正是底层人梦想的天堂。
在人死之后,会被送到一个世界。
这里的人不老不死,被地铁来回碾过也不会受伤。
他们的生活和生前的世界一样——上班工作,和同事聚会,去夜店寻找艳遇,和小女友同居……只是,在这里你闻不到烤甜饼的香味,品尝不出咖啡的苦涩,喝一晚上威士忌都不会醉,也听不到孩子的哭声。
如果送你去,你愿意么?
很多人求之不得的要去那里,可住在那里的一些人却宁愿牺牲一切,去听一声孩子的啼哭,闻一缕面包的香气。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Andreas在很早之前就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世界的不同寻常——听到酒吧男人的抱怨,尝试自残证明自己不老不死不受伤,追到生死交替的边缘…在一切都指向“地狱”这个方向之后,Andreas却大跌观众的眼睛,他没做出什么反抗和挣扎,反而开始积极的融入到这个世界中——他主动加入同事的饭桌,参加聚餐,找美女搭讪,开始脚踏两只船的繁忙生活,生活一度变得很滋润。
真正开始反抗的时候,是被自己的爱人抛弃之后,心情灰暗到极点,活着已经了无趣味,可是去求死死,又死不了。
好像失意的人总要找一些事情做去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然就会被自己折磨死一样,这样游荡到那个酒吧男人的窗前,Andreas终于能找到事儿干了——这个世界太过痛苦,要寻找过去的世界。
所以想到,这样的人,其实都是软弱和想逃避的人。
自己被女友甩了,是谁的错呢,反正不是自己的,女友的? 好像也不是,毕竟是自己很傻很天真的以为这是一段两厢情愿的感情。
那这满腔的郁闷到底要归咎在谁身上呢?
然后才想到:原来这一切都是社会的错啊!
被这样的人反,社会也挺悲哀的。
电影的开头,Andreas自杀了。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烦恼了吧。
于是,地狱的市长一脸迷惑:我们这里没有烦恼啊,人们在这里都很快乐——为什么你不?
是啊,这里的人有工作,有娱乐,有爱情,有性生活。
但是没有烦恼,可我们偏偏是喜欢自寻烦恼的人。
电影的最后,Andreas被带到不知道是什么的地方。
其实巴士也很为难,到底哪儿能容的下他呢?
他用自杀的方式逃离了人间,以极度反叛的精神逃离了地狱。
我想等待他的,一定是天堂。
其他的关于这部电影的闲言碎语:* 这是一部属于北欧的电影,不光是因为两个主要的外景地选在了北欧——挪威的奥斯陆和冰岛的雷克雅未克。
还有整部电影的基调:奥斯陆的冷漠,冰岛的荒凉,地狱里人的沉着冷静不为所动,都带着北欧人的气息。
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 电影里,地狱与现实的转换地带是在冰岛拍的——这个真正的生与死的交叉地。
站在雷克雅未克的郊外,望不尽的荒芜土地,阴沉沉的天空,远处连绵的黑色群山,没有一丝生的气息,那是一种关于死亡和绝望的美感。
* 虽然奥斯陆的阴沉天气,和奥斯陆人的清冷都和电影中的人很像。
但得知地狱外景地是奥斯陆的时候我还是大吃一惊,因为——奥斯陆真没这么干净!
还记得中央火车站的一坨屎么?
http://www.zhangxiaoxi.net/
一如画面的冷色调,那是个没有爱的世界。
一个充斥礼节,礼貌,性,审美趣味和格式化的生活节律和一切人类该有的文明及这种文明下感官世界。
似乎人类文明的越来越完善的同时,却淡漠了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世界。
诸多细节,像对小孩的怀念,不败的躯体,母语般哼吟,生殖器般的洞口及阴道般的内壁,冲破母体的欲望,对美味的诱惑,洞口外的暖色调世界和这边冷色调的对比,以及车厢中如婴儿般的蜷缩,强烈诠释对最本源的生命气息的向往。
人类在进化的同时,真的过的比以往更幸福吗?
现实和虚幻之间其实并无界限。
如果一切只是看起来很美,那人间与地狱就没有分别。
《完美地狱》看起来很昏暗,其实它是黑色幽默,以为它有喜感,其实它让你脊背发凉。
是个相当有思想的好片。
“我爱上了别人,我正要离开你”“我以为我们在一起很开心?
”“可是周六我们约了朋友吃饭”“那好,我周日再离开”。
《超完美地狱》的开头是一场索然无味的吻戏,如果影史上有关于吻的比赛的话,《天堂电影院》里曾经惊世骇俗的禁忌剪辑怕也不能坐上第一把交椅,毕竟一般人很难想到,亲吻这样美好的东西,原来除了美好、温馨、亦或者强迫、暴力之外,还有无趣的恶心。
男与女大口大口的交换着彼此的唾液,两双眼睛分别看向不同的方向,甚至为了张更大口的索取和吞噬而显得凸出且狰狞。
肉体因为过分接近却不含丝毫感情而野蛮,你甚至会觉得动物纯粹为了繁殖的交媾都比这有韵味。
潮水的声音是有进有退抑扬顿挫的,他们的体液声因抢夺和黏连而分外扰民。
一个孤独的、始终感到不满意的男人,在经历过一次自杀后,来到了一个奇怪的天堂:这里没有道德负担、没有内卷压力,你的同事真心相待、你的领导对你的舒适尽量满足、你的爱人不给你压力、你的情人唾手可得。
可是当一切近乎天堂的呈现在男人面前时,他又开始怀念起曾经生活的社会:人们会抱怨、会期待、会有热巧克力、会有孩子的吵闹。
当他因为发现了地下室的秘密而不顾一切的砸开通往曾经社会的石墙后,这个世界将他放逐到了一片冰天雪地。
他曾孤独迷茫的来到了近乎天堂的地狱,现在他惶恐彷徨的被放逐到彻底的地狱。
或许这种风格才更接近我们认知中的北欧生活:抑郁症高发的地区,极夜与寒冷并存的国度,平静而冷漠的社交,只有这种幸福在痛苦中野蛮开化的世界,才会诞生出火柴光里冻死小女孩、心碎的鸟死在破碎的快乐王子身边这种悲伤的童话。
古怪的温暖一如片中专门负责迎接自杀灵魂的老头,为每个灵魂都准备了迎新条幅,而他永远在重复着上梯子、挂同一条条幅、拆条幅、下梯子的举动。
明明欢迎着每个飘零无措的灵魂,却在笑容里的每个褶皱中看到不屑一顾。
在永远是灰蒙蒙的世界里,你看不到一点多巴胺色彩。
人们被掩藏在灰暗的色调里,可是它以杰出的物质满足着大多数人的需求。
如果你不要求味觉、不要求音乐、不要求真诚、不要求争执,那么你会一直是快乐的。
人们随性的聚散,自己不会是谁的唯一,也没有人对自己重要。
人们礼貌而疏离,当你有任何怀疑、奇怪、乃至是执念,身边人会立刻友好散去。
也许一个纯粹的社恐到了那都会感到绝望,因为i人仅仅是不愿意将时间和情感浪费在无用社交上,而非是对人类社会的情感维系失去兴趣。
影片的画面和构图很有《德州巴黎》里的美感,只不过《地狱》里的孤独是被抛弃在风中的刺骨,《德州巴黎》里的孤独是行走在文明边缘的较真。
对于人类来说最美好的是希望,因为它的存在使得人们愿意放弃一切去尝试;而最可怕的也是希望,因为背负着它才会令人逐渐万劫不复。
打羽毛球的人在刚入境的灵魂眼里只是在一片荒郊野外之中,而在他们自己眼里却是在别墅房的院子里。
地狱犹如潦草永远写不清凶手名字的笔迹,暴风雨悬在你的半睡半醒中。
夜晚承接同學的戲飛, 去了看超完美地獄THE BOTHERSOME MAN, 的確不俗, 可以拍出人在現今社會異化的情境. 有一天你突然發覺自己來到一個完美的社會, 差不多樣樣事都會得心應手, 好工作, 好居所, 要美女一泡就上, 切斷手指可駁回, 跳進路軌也不會絡火車輾斃. 但就是差了一點點, 你只可以談一些商品世界的東西, 談傢俱catalog, 談室內設計, 但一說起奇怪的夢境, 即使天使美麗溫柔可愛的女人會立令你收聲. 於是主角開始不滿足了, 在club的toilet聽到奇怪男人的談話, 他開始尋找那個缺口, 那個完美世界的漏洞. 在地底不斷的挖掘, 就差一點可以成功之際卻被人捉回流放. 與matrix不同的是, matrix還可以有一個真實的世界可以讓你去找回, 但在超完美地嶽裡, 這就是真實, 或許根本沒有真實, 只有比超真實更夢幻的城市, 大家都很快樂, 你也應該很快樂. 那個洞穴的意象我參不透, 可能是plato的著名寓言吧. 不過電影卻是好電影, 深刻問了一個問題, 你不覺得現在的生活有問題嗎? 在這個商品充斥, 人際關係都是倚靠商品維持的生活方式, 你不曾有一刻想過逃走, 跳軌嗎? 電影令人聯想起卡夫卡, 冷酷異境, 是否因為北歐人才可以拍得這麼深刻和有味道?
最喜欢的是一个细节,男主发现传来悠悠提琴声的那个石墙上的裂缝,那个裂缝的特写尤其像一个女人的阴道口。
在渐渐拉近特写的镜头下,里面传来丝丝光亮,充满了未知的美好。
男主开凿墙壁,慢慢深入,像回到母亲的子宫里,无忧的婴孩时期,传来的另一边孩童的笑声,飘香的味道,都是小时候美好事物的回忆堆砌。
而墙的那一边,是他急切等待的另一场新生。
被执法人拽出来的男主手里拿着一块美好世界的面包,贪婪愉悦的表情,和周遭灰色的混乱都隔绝了。
想想你自己的人生!这是这部电影给你的启示吗?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是没有了所有的烦恼,忘记了所有的忧愁,但,任何事情都没有的感觉.还是要一个有着苦涩和快乐的现实!这部电影可以绝对的称的上是一部非常牛x的佳作!编剧的功力和导演的手法都让你始终感觉到一丝丝的悲凉和感叹!缓缓的叙事,讽刺的对话.呈现着最悲惨的生活!牛x的电影,牛x的的故事!
我想要这种生活,谢谢。
抖音一直推奇奇怪怪的荒谬片...西方永生文化..哈哈
我只想说,要啥自行车... ...哈哈哈
从头到位,冷漠收场
解说,仿佛自杀后的世界
任何环境人一但生活的时间长了就会厌倦,从而渴望进入一个新的状态,上学的时候在家躺了一个月,非常想开学,但是开学了,我又想回家一样
這是我看北歐電影最多的一年,還有好幾部是在放映廳工作時看的,根本記不起片名。特別是冰島片,冷冽、寫實、黑色幽默。
灵魂放逐重新人生,一份新的工作和新的伴侣,一切如此理想化又无感,几欲求死却不得,如此的精神空虚麻木不仁。偶然街头某处听到屋内传来动人乐章,发现生存的意义,掘墙三尺被带走,最终决定追求活着的感觉。原来北欧生活已经要到这样的程度,我们中国人民忙着生计,真是没空精神空虚。
一座围城。
没想象中的表现力,克制制造出虚伪的社会本质是冷漠和无聊。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天堂和地狱又该是什么样子。这真是人类细思极恐却又不得不无限迷思的永恒话题。挪威的天堂是衣食无忧却食之寡味,中国的天堂是飘入仙境却高处不胜寒,什么样的文化背景造就什么样的天堂,普世价值做的极乐梦,痛并不快乐。
生存容易,死了太难。这样的价值观第三世界人民还是有点难以接受的。影片有多冷淡超现实,高福利国家社畜的内心就有多空虚。
- -北欧高福利不想过欢迎来亚洲副本
总算找到了!法文译名就是misleading啊
北欧拍的,就不奇怪了,风格就是冷。另外,说高福利社会不好的,其实我倒愿意试试,精神空虚就空虚吧,物质满足就行
oh dear
和割腕者天堂同年的电影,明显没美国人会玩,把超烦的人翻成超完美地狱肯定是为了找对仗。
让生活在1984里的情何以堪
很好,看完会喜欢这世界
高端文艺片必备场景:地铁站台,酒吧,男厕所,玻璃墙办公室,两人餐厅红酒,整洁客厅沙发俩人背后看电视,夜晚街头,房屋正面带门,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