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的妈呀

大手牽小手,Show Me Your Love

主演:鲍起静,黄浩然,王菀之,叶良财,尹汇雰,高志森,李枫,陈安莹,蔡子洋,卫诗雅,黄侯升,陈美娥,伍昭斌,张咏华,傅志坚,陈川珲,陈泽耀,周蕊丽,张文盈,谭育怜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马来西亚语言:粤语年份:2016

《我的妈呀》剧照

我的妈呀 剧照 NO.1我的妈呀 剧照 NO.2我的妈呀 剧照 NO.3我的妈呀 剧照 NO.4我的妈呀 剧照 NO.5我的妈呀 剧照 NO.6我的妈呀 剧照 NO.13我的妈呀 剧照 NO.14我的妈呀 剧照 NO.15我的妈呀 剧照 NO.16我的妈呀 剧照 NO.17我的妈呀 剧照 NO.18我的妈呀 剧照 NO.19我的妈呀 剧照 NO.20

《我的妈呀》剧情介绍

我的妈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我的妈呀》讲述了因姨妈过世,时隔20多年回到故土的姜思年,在丧礼上见到了感情疏离的亲生母亲李好。短暂相处,得知母亲患病已时日无多。于是放下过往心结,协助母亲完成年轻时许下的“愿望清单”的笑泪暖心喜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终极列车修女有枪飞驰人生热爱篇奇人奇案工作与时日足不出户47号物品黑白魔女英迪拉暗里着迷有母亲等待的故乡完美家庭即兴爵士仁光受难记太空部队第一季基地第二季偶像集结!凭物语枭雄讨厌你的方法生死竞赛2八重之樱白人男孩瑞克某种女人神秘来访者受伤的天使川西大决战圣女魔咒第五季战心时刻向前看圣诞之魂

《我的妈呀》长篇影评

 1 ) 我的媽啊

時間距離怎麼都斬不斷的親情,即使媽媽曾經不得已“拋棄”你,多年之後,孩子還是會想念媽媽的溫存,母愛便具備這麼神奇的力量。

被誤解也從來不解釋,那雙小時候隨口說出的要一輩子牽著媽媽的手的誓言終究是實現了還是帶有缺憾?

最後媽媽在馬來西亞的醫院裡去世,而媽媽最終的願望竟然是讓兒子扭轉頭去,因為不想讓他看到自己死亡的樣子,竟是這樣的願望,我的眼淚不止。

兒子覺得世界上沒有鬼,媽媽卻一直疑神疑鬼的時候,他還是穿上道士的衣服去驅鬼降魔,想必親情就是這樣的吧?

你明明不喜對方的想法,卻還是會以她喜歡的方式去回應對方。

由此,想起《請回答1988》裡面,狗煥的爸爸總有些奇奇怪怪的動作,全家人都不睬,冷漠置之,只有德善以他的方式回應還覺得有意思,爸爸覺得在家裡受到冷落不被重視,狗煥問過娃娃魚才知癥結所在,便也以爸爸喜歡的方式做出回應,爸爸心裡應樂開了花,想必這就是家人吧?

百般“嫌棄”,卻還是捨不得你受傷捨不得你不開心…雖然沒有陪媽媽去長城,心有遺憾,可是最後一程,兒子兒媳還有小女孩的陪伴,人生也便少了一些後悔吧?

就像姨媽說的,在還能珍惜的時候,為什麼要變成想念呢?

這應是導演給我們所有人上的一課。

我哭的稀里嘩啦,和我一起看劇的姑娘也止不住的擰鼻涕,也許是我們心裡都有不能好好陪陪家人愛人的遺憾吧?

龍應台的《目送》那句話真的是深刻:我慢慢地、慢慢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另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離家的時候,父母總是站在路口目送你走,他們的眼神不好,卻一直望著你知道再也望不見,卻還想再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走遠了,會不會回頭看看呢,很多時候我們也不敢回頭,害怕眼淚真的掉下來…

 2 ) 感人

影片中最搞笑、却也最感人的就是当小年他们得知母亲患病,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帮母亲完成“愿望清单”的片段了。

母亲很迷信,老看到有牛头马面来抓她。

小年就化身“小道士”,身穿道士服,手里拿个葫芦来“降魔”。

这时,他的女儿扮成一名仙童,他的妻子扮作观音,脚踩纸制的“莲花宝座”,前来保佑母亲。

这滑稽的一幕让所有人都笑了,笑声过后,随着剧情的变化,影院内淡淡的抽泣声响起。

 3 ) 写给人世间必然的爱和分离

人生和生人的意义,大概是世间最难琢磨的两个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妈妈的依赖性越来越少,对妈妈的耐心也越来越少。

很多时候内心纠结而又矛盾,有时候觉得很爱妈妈,有时候又觉得妈妈是个偏心的人。

感觉童年很缺爱,求而不得,心里会十分荒凉。

今年自己刚做了妈妈,希望自己是个好妈妈,能够陪伴儿子长大,希望他是个活泼乐观的孩子,希望时间慢慢走,让妈妈陪我的时间长一些,也让我陪儿子的时间长一些。

 4 ) 可以珍惜的时候,为什么要变成想念呢?

01当听闻姨妈过世时,他没有哭;当得知母亲得病时,他没有哭;但当她听到女儿,一本正经地对着他说,“我要一辈子都牵着爸爸的手”时,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放声大哭起来了。

年少时,他被母亲从香港带到陌生的马来西亚,和外公一起住。

那时的母亲整日在外工作,没有时间陪他,他只能待在家里和不苟言笑的外公在一起。

后来外公去世,母亲要去文莱打工,只能让他寄住在姨妈家。

说好的会很快回来接他回家,可母亲这一走就是好多年,而他还偷偷地看着日历数日子,日日盼,夜夜想,等着母亲来接他回家。

直到有一天,姨妈对他说,“年仔,你妈妈来接你回去了”。

看着眼前这位熟悉的陌生人,他沉默了。

在他的记忆中,除了母亲忙碌的身影外,就是小时候陪母亲去拜观音,而每次母亲都会让他去把风,然后母亲把写好的愿望装在红包里放在高处,据说这样观音菩萨第一个就会看到她们的愿望了。

“这一次不知道又要写多少个号码了?

”年少的他总觉得母亲每次来拜观音都是为了祈求买的号码能中头奖。

在他的心里,母亲是一个爱发脾气、一声不响就丢下他走掉的母亲,他心里多少有些埋怨母亲的。

所以他没有事先和母亲商量,就自己决定去香港读书。

说好只是在香港读书四年,可他这一去也是很多年。

母子一场,怎知也是聚少离多。

02再次回到马来西亚时,他已经在香港毕业工作,结婚生女了。

此时的母亲已经年老,但他并不是为了母亲回来的,他是来参加姨妈的葬礼。

他本打算葬礼一结束就离开,岂知一个来自医院的电话改变了他的计划。

医生告知他,母亲体检时被发现已经是癌症末期,时日无多了。

而在陪伴母亲的日子里,他才发现母亲一直珍藏着他年轻时许下的“My Mother Wish List”,也是在帮助母亲实现愿望的过程中,他才得知母亲以前每次来拜观音时放在红包里的愿望都是为他许的,比如“请观音菩萨保佑远在香港的年仔,人缘好,人见人爱,能得到贵人的帮助,三餐温饱,事业有成。

我李好将会每年来这里添香油,上香来报答菩萨”、“年仔今年犯太岁,请观音菩萨保佑年仔逢凶化吉,出入平安。

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减寿十年。

故事的结局,他还没有来得及帮母亲实现“My Mother Wish List”上的所有愿望,母亲就走了,这一次是永远地走了。

留下他和那句他对母亲曾经说的话,“我要牵着你的手,永远都不让你走。

下次是哪次?

永远有多远?

人生有时真是讽刺,大家都身体健康时,不好好在一起,等到年老体衰时才若即若离。

可以珍惜的时候,为什么要变成想念呢?

03观看影片“我的妈呀”时,几次被戳中心窝,想起小时候自己和父母的一些事;我从高中开始住宿,每周回家一次;接着上大学,每半年回家一次;如今工作多年,常年在外,但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回家一次。

从高中到现在,我每次回家,父母都会额外加菜,生怕我在外面过于节省,不舍得花钱买好吃的。

此外,我每次离开家,我的包包都会装满各种父母准备好的好吃的。

我身在哪里,父母的挂念就在哪里。

记得读大学时,有一次西安发生地震,父亲看到新闻后立马一个电话过来,问我所处位置是否波及?

还有一次深圳坪山发生山体滑坡,而我在宝安,但父亲电话中还是要询问一下,确保我是安全的。

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

在父母心里,子女之事无小事。

人生在世,常回家看看。

 5 ) 亲情的缺失绝不是一代人的责任

本文作者:杉姐 联系作者请豆邮从来不敢小看无票房无排片的电影。

最近一部马来西亚小成本电影居然让杉姐在电影院哭成了泪人儿。

《我的妈呀》去年11月在香港上映时,连续两周登上香港十大电影排行榜。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颜值小花,当然也没票房,却硬生生的拍出了《岁月神偷》的质感、《桃姐》的深刻、以及杉姐小学时看《妈妈再爱我一次》时的影院失控场面(全班小朋友一起抱头痛哭的场面真心难忘)。

豆瓣网友@阿暖的评价极为到位: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大型凌迟现场。

女主鲍起静的表演是影后级的,饰演鲍起静儿媳妇的王苑之说,母亲去世那场戏拍了十次才拍到她,她曾担心到了第十次会哭不出来。

但是只要一看到躺在那里满脸沧桑又温暖的鲍起静,她就会痛哭不止。

李康生的妈、张柏芝的妈、张学友的妈,鲍起静已经演了二十年的妈。

鲍起静认为“选定我当主角,不是因为我最漂亮,是因为我有点土气,像劳动人民。

”但众所周知,鲍起静年轻时也是一位女神。

(1977年,鲍起静在电影《屈原》中的剧照)她能演好妈,完全是因为实在太专业了。

她从屏幕里满出来的泪水,像是直接进到我的眼里来。

让人忍不住想喊一声:“妈妈”。

电影围绕着鲍起静出演的妈妈和儿子隔阂多年的故事展开。

儿时的小年最喜欢跟母亲在一起,可母亲总是很忙。

为了撇开小年,母亲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说谎。

为了骗儿子她连“你看那边有大蛇在撒尿”、“外公有一颗牙齿是粉红色的”这种谎都说的出来。

母亲信鬼神经常去庙里烧香拜佛。

独自抚养小年的母亲也因面容姣好,常常引来长舌妇的指指点点。

小年经常埋怨母亲没时间陪他。

但,现实的残酷又一次“抢”走了他的母亲。

母亲因为要帮父亲还欠下的赌债,不得不把小年留给阿姨照顾,自己一个人到异国去打工。

这一去就是十年,小年已经长大成人。

虽然阿姨对他关爱有加,但多少个日夜,他只想母亲陪伴在他身边。

再次见到母亲,她已是中年妇女。

他日夜期盼的人真的站在眼前时,这个人却变成了陌生人。

面对这样的改变,小年选择了逃避。

他一个人跑到香港去,20多年未归,再次见到母亲时,她已经是癌症和黄昏症候群晚期。

又是一个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

但这个本应“大煽特煽”的故事里却因导演的克制多了几分趣味,一部悲剧题材的电影在导演的克制与幽默之下变成了一部“眼泪与笑声”共存的电影。

母亲疑神疑鬼,无法入睡,总是看到“不干净的东西”。

平日里一本正经的小年就忽然化身小道士,口中念着“急急如律令”的咒语。

他摇摇晃晃的单腿站很明显在一次又一次的救场中站的更稳了。

儿媳更是演了一出南海观世音下凡的好戏,无奈被母亲的“中头奖”愿望搞的手足无措。

妈妈说保佑她的观音像破了,自己要被带走了。

儿子担心妈妈,就送了妈妈一个新的观音,但是儿子哪知观音也分很多种。

母亲的愿望清单上有一栏是喝媳妇茶,儿媳就从香港飞到马来西亚去完成母亲的心愿。

没有亲戚到场,他们还雇佣了当地的土著,妈妈说怎么我们的亲戚都那么黑啊,别人就解释说:“最近太阳太大了,他们都被晒黑了”。

这些谎话听起来很可笑、很幼稚,但是母亲全信了。

影片用三线交叉叙事(两段回忆、一段现实)的对照方式展现了时间的魔力、人物身份的互换。

小时候爱撒谎的是母亲,因为我们是孩子。

长大后爱撒谎的是我们,因为母亲是孩子。

当母亲蜷缩在雨夜的墙角像个迷路的孩子时,那种孤独、恐惧像极了儿时被母亲丢下的小年。

小年在母亲去异国打工的最后一夜,为了不睡着用胶带粘住自己的眼皮、用绳子把自己的手与母亲的手绑在一起。

那个时候的他很怕失去母亲,正如现在的母亲很怕失去他。

从母亲到孩子,从孩子到母亲,感叹大千世界的奇妙之余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来自时间的冲撞。

导演李勇昌说:“我们根本斗不过时间”。

他在马来西亚有“千万票房编剧”之称。

曾编剧作品《一路有你》,曾创下马来西亚本地影史最高票房纪录。

他和剧中的小年一样当过老师,但这只是因为妈妈的愿望,他也因此气不过很少回家。

但前年到尼泊尔参加妹妹婚礼,握着母亲的双手时,才发现记忆中的大手已经枯瘦如柴。

他说:“我之前有好长一段时间错过了相处,如今,我想尽量弥补。

”于是,他像影片中的小年一样开始完成母亲的“愿望清单”。

影片中,母亲没有完成的万里长城之梦,李勇昌帮母亲实现了。

导演以现实、过去交叉叙事的形式一边让我们感受现实的真切,一边回忆儿时的心情。

毕竟,我们很久不做孩子了。

忘记了做孩子的乐趣,忘记了与母亲相依的美好、单纯。

小年的媳妇是香港的房产销售,她向客人介绍自己时总说:“24小时都可以打电话联系我,我不爱睡觉的,是天生的哦!

”听了这段话杉姐先是笑,然后就是哭,这个年轻的母亲即使没有巨额欠款处境也无比可怜。

可怜的就像我们,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无暇顾及自己的父母和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像疯了一样的赶时间,没时间打电话、没时间回家、更没时间陪父母。

但《我的妈呀》绝不是对儿女的控诉,它是双向的。

也正因如此,电影选择了回忆与现实的交叉叙事方式。

小年的母亲年轻时由于生活压力无法陪伴在小年身边,小年孤单无依。

母亲年老时,儿子无法陪伴在母亲身边,母亲落寞、恐惧。

而中年人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份甜蜜负担时,大多时间感受到的是负担。

正如片中的小年,虽然最后拿到了“杰出教师”的称号,但他说其实自己不喜欢当老师,这只是母亲的愿望。

小年也因母亲的外出打工变成了“留守儿童”,他在最需要母亲的时候被抛弃,好不容易在接纳了另一位母亲后又做回了母亲的儿子。

所以他选择了恨,选择了既不接受亲生母亲,又不接受养母。

但,母亲终究是母亲,即使不见、不听、不说她也孩子心中最珍视的人。

多少人像小年这样在怨恨中一边抗拒亲情、一边努力实现父母的心愿。

所以,我们在这份亲情的束缚与纠葛中选择遗忘、沉默、不解决。

以致于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母亲给儿子送别,做了一桌子的菜,却故意说“今天要拜神做多了,帮忙吃吧”。

虽然仅有几盘家常菜,但镜头一一抚过的菜盘像是一场豪华的盛宴,忽然感觉桌子那么大、菜那么多,这些菜是来自一个母亲的心意,在导演的镜头下,放佛这些菜都十分伟大了。

但儿子,终究还是走了,一心追逐前途的他已经无法理解母亲的这份心意了。

很多时候,面对最亲近的人,我们选择了做一个傻瓜。

母亲说最近经常梦到你,你装作听不懂。

父亲的头上又多了许多白发,你装作看不到。

孩子因为没有你陪,小小的脸上写满了落寞,你装作没有关系。

人到中年,在最忙碌的时候,却肩扛着父辈的牵挂和孩子的恳求。

这个问题植根于社会和文化,是一代又一代的家庭都真实存在的。

我们总是不习惯于表达,把情感深埋,如李安的《饮食男女》中,父亲把爱藏在一桌又一桌的大餐里。

又或者太喜欢表达,如许鞍华《女人四十》中,公公把爱藏在唠叨中,把子女“麻烦”到精疲力尽。

小年最后站在餐厅里完成母亲“上台唱歌”的愿望时,显得那样笨拙。

我们不习惯于表达,在现代社会的裹挟中,上一代选择离开孩子去挣钱,下一代选择离开父母去实现梦想,即使小时候体验过没有父母陪伴的孤独,也依然决然的选择了“逃离”。

杉姐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包场了。

一个人在电影院里哭也别有一番滋味。

电影中有一句点睛台词:若有时间,何必挂念。

当我们选择了异地的工作,当我们看着日历和手机一次又一次的说“算了”的时候。

我们错过了她们的生日、错过了节日、错过了她们的后半生。

儿时每个人都说过的那句“妈妈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就是巨大的一张空头支票。

每个人都欠妈妈一句:“对不起,我爱您”!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平台《电影烂番茄》。

 6 ) 平淡的爱,不容忽视

《我的妈呀》用片中的话来说,就是太戏剧化,赚足了大家的眼泪。

李好是个沈梦君式的人物,年轻时霸气蛮横,年老时粗野无理,但是脸蛋好看,青涩秀气,神似大S;小年,粉雕玉琢的人儿,懂事,乖巧,一面看不惯母亲的泼皮耍赖,一面期望永远牵着她的手。

虽然姨妈待小年视如己出,但他终归还是外人。

在他一次次地听到汽笛声飞奔而去扒栏杆时,他的内心是苦涩的吧——“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每每失望,小年终归忘记了母亲的样子,习惯了姨妈的亲情,再相聚时,已是陌人。

母子之间的感情浅薄至此,阿年的心中多少是有些怨恨的,也就刻意疏远,母亲只能垂泪懊悔……一方面,我觉得剧情挖掘的点不够,蜻蜓点水,应该更深刻些,否则前后的连贯性差强;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这很现实,我们大多数人跟父母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小时候总归有些美好的记忆,但是也有些难以忘怀的痛楚,长大了若即若离,说不上几句话,到了关键时刻方显真情。

两位主角的演技很好,可能在他们眼角含泪,款款相望时,真的惦念起了家中的至亲吧?

否则怎么会这么逼真?这部片子不仅感动了演员,也提醒了观众:亲情无价,在可以珍惜的时候,何必要变成想念?龙应台的《目送》写得好——“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从来没有一种爱,相聚是为了离散,除了亲人之爱。

在能回报的时候,就要尽量回报,既然他们失去了追逐的能力,我们何不转过头来拥抱他们?即使互有嫌隙,但是血缘的羁绊难以斩断,当父母的皱纹爬上脸颊,当他们风华不再,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唯一要思考的,就是竭力尽孝。

阿年为了母亲驱鬼唱歌,是一种个性对亲情的妥协——也许长辈庸俗市侩,他们追名逐利,他们贪生怕死,他们拿你炫耀,他们封建迷信,但是这又算得了什么?

为了他们开心,暂时放下身段,低下头颅,违心地做一些傻事,听一些傻话,又有何不可?我们总是对他们的叮嘱问候不耐烦,总是对他们的愚昧无知不理解,从心里就排斥起他们,与他们划起了一条线;却忘记了,时代的局限性就是如此,而他们所做的求神拜佛转发谣言一系列可笑的事,都是他们坚贞不移的信仰,只求我们平安健康。

没带妈妈了却心愿,是阿年的遗憾;若是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吾等也。

影片结束了,大半观众还不舍得走,啜泣拭泪声不绝于耳;灯光亮起了,众人缓缓站起,自发鼓起掌声……我相信人人心中自有一杆秤,群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光这一点,它就值得一看。

 7 ) 我的妈呀

催泪指数五星。

鲍起静演的老母亲角色活灵活现,她扮演这种老年人角色已经得心应手,一眉一挑一颦一笑间全是戏。

特别在是面对儿子的冷落时流露出的失望和落寞,欲言又止的嘴唇,望穿秋水的等待,让人有泫然泪下的心酸。

电影中人最容易触怀的各种遭遇,“委屈不公”,“独守幼童”,“孤寡老人”,“生离死别”轮番上阵,画面感极强,伤感的情绪被导演不断的勾起。

泪点来得太早,从一声叹息到心尖流淌的阵阵苦涩,到后面已经哭不动。

这种苦情片的最终结局一定是死亡的到来,不管什么“心愿达成”,都是在为了这个爆发点而累积。

母亲绝症确诊后,又是吐血又是昏迷,时日无多。

观众都在等待“死别”的一刻到来,但中途拖沓得有点长,节奏感差,反而变成了期盼母亲早点咽气的厌倦感。

太煽情就显得刻意,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黑暗中的舞者》。

主角在绞刑架前磨磨蹭蹭的引颈高歌,成了一种刺耳的折磨。

她坠落断气身亡的瞬间,观众长舒一口气,总算解脱了。

相对来说,我更欣赏那种片尾集中爆发的泪点,它来得不经意,但冲击力强。

例如《新不了情》里迟来的钵仔糕,《人生密密缝》里那对编织的毛线乳房,《父后七日》在机场的一个角落蹲着流泪。

时隔很久,即使回忆起那个画面,仍让人有流泪的冲动。

用力的煽情显得俗套,减半星。

 8 ) 负分电影!骗人的喜剧!

本来单看片名就很无聊,电影标签又贴着喜剧,本以为又是一部乏味单调令人笑不起来的白痴喜剧,却不想,笑不起来是真的,全场是强忍着眼泪看下去。

此时,我倒宁愿它是一部没有内涵强行尬笑的喜剧电影了。

开头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家庭,终日奔波在繁琐的共作中,无暇为孩子做一顿晚餐的父母,以及分居多年患有轻度痴呆症的老母亲。

本以为这又是一部充满家长里短,用老人的重病来考验儿女孝心,几经波折最后以母爱感化儿子儿媳的老调重弹,顶多强行再加上一行即不合情也不合理更不好笑的笑料来硬凑合出一部勉勉强强的喜剧,谁知我错的离谱。

坚强的单身母亲,辛苦劳作赚钱连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都那么的艰难那么少。

我想到了自已的妈妈,无数次的起早贪黑,无非是为了我能有一个好的未来。

那个先后寄养在外公家和姨母家的孩子就像小小的我,每一次分开都怕被抛弃,居无定所的生活导致心中深藏着惶惶不安。

看到剧中的小少年用绳子牢牢系住自已和妈妈的手用胶水粘着眼皮强撑着不睡时,我的眼泪险些流出来。

看着老母亲在养老院里扶着铁门凝望儿子远去的背影时,我也险些哭出来。

当儿子身披道袍,手拿桃木剑,假装给母亲驱鬼时我是笑中带泪。

最后母亲躺在病床上,对儿子说不去长城了,要换一个愿望,只让他背过身去时我再也忍不住泪。

可恨导演,为什么不能给命苦的母子一个完满的结局呢?

为什么一定要错过去北京的飞机?

为什么不能让他们一家人安安稳稳的共享天伦之乐后,再安然的让母亲含笑而去呢?

生命的旅程总有终点,如果不能避免,那就让我们选一辆平稳的列车,带我们驶向远方的天国吧。

讨厌这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生活已是如此苦难,为什么不能让我们在电影里享受一段轻松娱快的时光呢?

如果不能,请不要给悲情的电影强加上喜剧的标签,骗人眼泪很开心吗?

很想将所有的臭鸡蛋烂茄统统砸在剧组人员的脸上!

敢拍悲剧就不敢承认吗?

骗观众的眼泪不要脸!

怨不得电影没人看,整场电影就四个人在看,中途还走了两人。

活该你们骗人!

活该你们不赚钱!

我从来不看这种有些悲情的电影,看完了心里不好受,要好久才能恢复过来。

要不是电影介绍说的是喜剧我是一定不会看的,可恨!

 9 ) 这么蹩脚的煽情戏码,为何却赚足了我的眼泪

关于亲情类的电影,壹姐看过不少,经典的如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励志的如父子篇《当幸福来敲门》,温暖的如战争电影《美丽人生》。

但即便阅电影无数,壹姐也始终无法用自己的言语来为亲情做总结。

好在,龙应台在《目送》中为我们做了解释——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

壹姐最近看了一部亲情电影,就与龙应台向我们描绘的母子亲情极为相似,电影名称为《我的妈呀 大手牵小手》,豆瓣评分7.3。

这是一部十足赚人眼泪的电影,影片中母子之间那深沉的误会,总会让人联想到一句古老的至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在影片中饰演母亲李好的鲍起静,也因此片入围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网友更是给出了“鲍姐奉献影后级别表演,太动人”的评价。

比如,她会告诉姜思年,不远处有条大蛇,而当姜思年去寻找大蛇的时候,母亲便会趁机离开去上班。

这套路,很熟悉有木有?

是不是作为子女,你在年幼时分也经常被父母用这样那样的借口欺骗呢?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简单的欺骗也就算了,最让姜思年在内心里置起一道隔阂的事情是,母亲离开时所说的那句“妈妈很快就来接你”。

可是,这一等,就是十多年。

这一等,从孩童,便等到了成年。

成年后的姜思年,求学毕业,结婚生女,再也不需要对于母亲心存任何依赖。

可这个时候,一切的事情似乎又都颠倒了个儿。

原本将姜思年“丢弃”在姨妈家不闻不问的母亲李好,这个时候变成了一位寻求儿子呵护,寻求亲子时光的孤独老人。

而姜思年呢,因对母亲心存怨怼,他执意将母亲丢在养老院中,不加理会。

直到,医院里给他的母亲下了寿命的最后通牒——母亲身患重疾,已然时日无多了。

怎么样?

虽然壹姐还未将剧情介绍完全,但是你应该都已经能够发现此片的“套路多多”了吧。

只是,剧情虽然套路,但那种令人动容的母子亲情却是真的。

毫不夸张的说,素来以铁石心肠著称的壹姐,还是被这部电影撩拨的涕泪横流了。

你能想象吗?

从孩童长到成年,我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来恨你,可当我真心想要尽孝的时候,才发现,留给我们的时间太少,太少!

少到,我跟你说不了几句“我爱你”;少到,我为你做不了几顿饭;少到,我带你去不了几次你想去的景区;少到,我能让你享受天伦之乐的时日,真的无多。

曾经,壹姐被网上的一篇帖子震惊了。

那是一篇教我们计算我们与父母还能相处多久的计算题——假设,你的父母还能活40年。

同一个城市,天天见的,365*40=14600天;一周一次的,4*12*40=1920天;一个月一次的,12*20=480天。

分隔两地的,一年回去两次的,2*40=80天;一年回去一次的,40天。

想想看,今年才二三十岁的我们,未来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却只有几十天。

所以,别再问壹姐为何看部电影都能哭成狗了,因为,你不看此片,就真的不知道剧情中的哪些情节,触动了壹姐的那颗泪腺!

 10 ) 套路虽老,但却受用

我的妈呀,一部家庭亲情喜剧,催泪,感人。

先说一下比较明显的缺点,首先是黄浩然的全程面瘫脸让人略感失望,如果是为了最后的释放表现,压抑的有些过了,鲍起静的演技还是很到位的,感觉和惠英红在幸运是我这部片子里的表演是半斤八两的,但是片子明明是主打亲情牌,生离死别的深度,却要用喜剧的配置,让人觉得有些不伦不类,融合的过于刻意,尤其是一些情节,所以影响了整体表达,这一点幸运是我胜出。

另外配音有些出位,让人常跳到樱桃小丸子或者蜡笔小新,配角们的单纯的喜剧表演还是可以的,挺讨巧,但我感觉和主题搭配略有些生硬。

最后就是套路太多太老。

然而瑕不掩瑜,把最质朴的感情放到电影里,最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电影院里时不时轻微的抽泣声很简单的说明了一切。

儿子因为母亲的陪伴缺失,心生怨恨,感觉被抛弃,无法原谅;母亲为了家庭生计,不得不忍心放下孩子,去受苦,偏偏不能解释给孩子,造成种种误会,以致于前期各种隔阂的产生。

然而亲情就是亲情,这是无法切断的,两母子哪有什么真正的仇恨,于是最后的释然,最后的相互谅解也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其实可以选择珍惜的时候,为什么要考虑以后的想念呢?

片中最暖心的一句是:我们回家吧。

眼泪就随之在眼眶中奔流而出了。

推荐!

最后感谢Thinker!!!!

《我的妈呀》短评

很温情的片子,乘着父母还在,少惹他们烦心了!

8分钟前
  • 叶不羞的嘲讽脸
  • 推荐

大手牵小手,每当变幻时

11分钟前
  • Sunny Xu
  • 还行

年少时是不是都会误解母亲?但是否解释讲清就是双方的责任了,后期比较感人,但是硬凑出来的,前面都没太多逻辑而言

16分钟前
  • Nore
  • 还行

可以珍惜的时候为什么要变成想念呢……

21分钟前
  • 玉木大河
  • 还行

201712太过工整的二流。

24分钟前
  • 眷西轩
  • 还行

这一切,还不是因为背后有一个罪孽深重的父亲。

28分钟前
  • 时晨同学
  • 推荐

小时候被丢到寄宿学校 追出去被送回来 追出去被送回来 差不多的心情吧

31分钟前
  • 阿堕
  • 还行

人家明明叫卫诗雅,总叫人诗雅。

33分钟前
  • HANK
  • 还行

还是有点老土了。 父母辈的为了小孩好 而隐瞒。小孩责怪太多 却后知后觉。还是我信奉的那句话 纵使全世界与你为敌 家人也是最后的避风港。

36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很无聊啊

38分钟前
  • 啊累
  • 较差

晚年与子女的关系恰如年轻时父母与小孩的关系。看到大家都在说要对父母好一点,方向错了。应该是对未来的小孩好一点,想要自己的晚年怎样被对待,就怎么对待自己未来的小孩吧。跟父母的关系,真不是靠看了什么电影就幡然醒悟洗心革面的,种什么因结什么果罢了。

40分钟前
  • 给老君扫地
  • 还行

鲍起静的演技真是碾压级的

41分钟前
  • 无人知晓
  • 还行

前面拍的很好,感动到流泪,可最后变成遗愿清单后就落了港片惯用的套路中了,很遗憾的影片。

44分钟前
  • 中场自由人
  • 还行

我的妈呀,完全无感啊。

49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鲍起静的表演没得说,到处都是催泪弹!

50分钟前
  • 老魚
  • 推荐

男主一会像张国荣一会像吴彦祖一会像古天乐

53分钟前
  • 南瑾
  • 很差

鲍姐演技666,中后期一看到她就想哭,最后哭成傻逼。

55分钟前
  • whitney
  • 推荐

催泪弹,王菀之搞笑担当

56分钟前
  • 蓝莓派
  • 推荐

我的妈呀,我的爸呀,我的爷呀,我的奶呀,我的天呀。

60分钟前
  • 张翔森
  • 还行

补标2018-02-11

1小时前
  • -Lily-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