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在我眼中似乎有了定式,总离不开几个关键词:探案、怪诞、治愈。
以至于对日本电影没什么太大的兴趣,自以为能简单摸清套路。
这种自以为是往往能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正如这部治愈电影《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即便你能清楚把控情节走向,真正看至深情处,还不禁动心。
如滤镜一样的日本拍摄手法一直是我的心头好,每一帧画面仿佛都是漫画般的完美,以至于常常怀疑这是现代高超技术的结果。
日本的一尘不染,给日本电影无疑加了分。
剧情本身设定聚焦到了一个深刻独到的问题:你是要选择痛苦地活还是痛快地死。
对于常人而言,生命的重要高于万物,没有生命即没有了一切。
我们对于电影的设定或许会矫情的认为:这个男主忒自私了吧?
为了自己一条命,毁了世界上所有的电话,所有的电影,甚至还要无止尽地下去?
但显然,这是个无法设身处地思考的问题,能够看完电影的人必然是未曾历经死亡的人,也鲜少有离死亡之际相近的人。
活着,对于我们,是理所当然。
但对于一个濒死之人,要活着,对他,是一时之需。
我们有时会说笑:这日子真是没法活了。
但大多还是会选择和命运抗争那么一下,说不定就挺过去了。
这并不能被叫做自私,而是任何生物的本能:求生欲。
仅凭着一瞬的求生欲望,他做出了选择。
“活着”这个欲望竟成了罪恶,甚至需要世界上那么多东西以此牺牲。
又有人开始责怪了:凭什么我们得为一个男人的生命买单?
让他一个人失去不就好了?
这种想法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私?
那些与我们毫无羁绊的人类,在这个世界各个角落活着,我们没有责任更没有义务去保护每个人的生命,但我们有义务去尊重它,去爱护它,只因他们身上流淌的是我们同一般的血液,我们更不是蜘蛛或其他生物那样互相残杀的动物。
我们要尊重的不只是他人的生命,更是期待他人有一日尊重我们这渺小不可比的人生。
这样平等的道理我们必然是再理解不过了。
“谢谢你,让我心安理得的接受了死亡。
你就是我,那个不接受死亡的自己。
”凡是选择,必有代价。
当他选择了活着,必要接受痛苦的考验。
没有什么比回忆更可怕的了。
更何况是不复存在的回忆。
失去的不只是简单的情感,比如幸福欢愉的爱情,来之不易的友情,而是活着的意义。
当你的人生与他们不曾交汇,你的存在不再能给他们带来丁点改善,你的躯体只是松散骨头和皮肉组成的空壳。
你可有可无罢了。
甚至你的死去都不会带来任何人的悲伤,甚至比不过比你小几万倍的浮游生物那样养活几千万生灵。
我们不接受死亡,心中明白终有一天该降服于它的召唤,但总会希望那一天来的晚些,更晚些。
选择死亡,看来真的很困难吧?
但比起选择活着,能够选择死亡的人是幸福的。
看清自己的死期,你的生活或许会更充实。
你会每天都好好过,你会去见每一个熟知的人们,你会坦然地接受这个不争的未来。
至少,是你选择的死亡。
我们害怕死亡,不是害怕失去本身,而是害怕失去一切。
“我想逃离时间,只有人类,才会把时间割成每分每秒,束缚住自己,挂在墙上,甚至戴在手上。
”如果把死亡换个角度来看待,一个去往更远自由国度的方式呢?
那么选择活着还是选择死亡这个问题又有了截然不同的解答。
我们没有任何使命地降临到这个世界,自由得很。
那何不以自由之身离开这个世界,痛快得很。
并不被动的等待,而是丝毫不怀有期待。
如果某日,我在哪里死去,请不要将我埋葬,静静地等待我的躯体在某个地方,失去温度,褪去生气,慢慢腐朽,直至成为世界的另一部分。
那也何尝不是一种选择呢?
选择活着,亦或是选择死亡,这并不重要,你的存在,是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
“谢谢你,来到这个世界。
”谢谢你,心安地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不过啊,世界上没有东西好像都是不能消失的,即便它带给我们的东西再少不过,比如一根线勾起的一段补丁,比如一盏灯照亮的一米路,比如一粒尘沙卷起的一袭春风。
假如我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这个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呢?
我相信我在与不在,这个世界一定会有所不同,哪怕只是一星半点儿。
正是他们,是我存在的证明,是我挣扎过,烦恼过,生活过最好的证明。
猫咪还是挺委屈的,毕竟猫咪其实只是条小小的线,却担起了把大家吸引进来的大大的任务。
如果我死了,会有人记得我吗?
如果没有的话,那即使牺牲,我也要活下去。
但是有,那我也可以不活了。
电影似乎是在说这件事。
电话、电影、钟表、猫咪。
爱情、友情、亲情、自我,可能是因为我们三段式常用,总觉得俗气。
意象很典型,但是解读却好像平平无奇。
电话是人与人的交织,电影是纵向的精神,钟表是横向的感知,猫咪就是猫咪,猫咪是生命。
为了生命而消灭生命,那生命又有何意义?
如果我的生命是由电话、电影、钟表和猫咪组成的,那这样的我的生命有什么意义?
那失去了这些的我的生命又有什么意义?
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
电影给了一个答案:不管怎么样,我相信我做的事情总是有意义的。
好的,听君一席话,胜读一席话。
不管怎么样,猫咪是可爱的,画面也很美就是了。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那这个世界会有如何的变化呢假如我从世界上消失了那究竟会有谁为我悲伤呢假如我从世界上消失了那些未实现的梦想和思绪那些在我存活时未能完成的事情对此我一定会抱有许多遗憾吧然而,这个世界我在与不在相信一定会有所不同也许真的只是些小小的不同然而正是它们是我存在过的证明”是我挣扎着,烦恼着,生活过的证明一个人的意义不是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而是对你爱的人、爱你的人和你身边的所有人的影响,你的存在对于他们生活的一点点不同都是你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我从来都不仅仅只是被需要,我对于某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人,这才是,能让我更勇敢的活下去,不惧死亡的活下去的真正动力所在。
当爸爸说出那句“谢谢你,能出生在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强烈的感知到了自己的存在,是不可替代的,必须的存在。
“请你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记住自己的优点。
因为只要有这些优点,你一定可以幸福,也可以为周围的人带来幸福。
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再见。
希望你能够永远保持你的优点。
——妈妈”
“如果世界上不再有我,究竟会有谁为我伤心?
你会伤心吗?
”“不是人在养猫,而是猫一直陪伴在人的身边。
对吗?
”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如果世上不再有猫》)开篇就像是无厘头的《死亡笔记》,“恶魔”诱导脑癌将死的屌丝青年签下了续命约定,而作为交换条件的电话、电影和猫则分别对应着爱情、友情和亲情,只要让其中的一样东西消失就能让屌丝青年多活一天,而与其对应的记忆和牵绊也会同时消失。
影片后半段的反转有一种直刺灵魂的力量。
其实一切都是屌丝青年和无法接受即将死亡的自己的深度对话。
而接下来影片的各种催泪弹桥段则将一个治愈、温馨的故事慢慢拼接完整。
(几乎是“你怎么舍得,让我的泪,流向海”的节奏)好基友的终极电影原来是《海上钢琴师》,那同样是一段懦弱而勇敢、平凡而伟大、专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有一个好故事,有一个人与我分享,那么人生就不算糟糕。
” “真庆幸我喜欢看电影。
”在旅游时和女友目睹了好朋友突发意外死亡,女友对着瀑布声嘶力竭的大喊“我要活下去!
”
“不是人在养猫,而是猫一直陪伴在人的身边。
” 即将离世的母亲将儿子“托付”给了“卷心菜”,希望他们俩能够健康快乐的继续以后的人生。
父亲在海边给妻子和儿子照合影时手总是在颤抖,在忐忑不安和强颜欢笑的悲伤中按下了快门,一张模糊的照片道尽了父亲的辛酸和心痛。
“如果世上不再有猫,这个世界会有怎样的变化?
如果世上不再有我,究竟会有谁为我伤心?
如果我从世界上消失了,没能实现的梦想和心愿,或者是无法完成的事情、没做完的事情、还有后悔,肯定会有很多吧。
不过我相信,有我的世界和没我的世界肯定是不一样的。
或许只有很小很小的差别,然而正是他们,正是我存在过的证明。
是我挣扎着、烦恼着,生活过的证明。
”
影片最后,屌丝青年敞开了心扉,带着“卷心菜”一路愉快的骑行回了父亲的钟表店。
画面一转,母亲抱着初生的小家伙进门与父亲两两相望。
父亲将修好了的定情怀表交到母亲手中,然后轻轻的道了声“谢谢你”。
凝视着活力灵动的小家伙,父亲又轻轻地说道“谢谢你,来到世上。
”这样的处理方式一下子令人想起了《老师与流浪猫》、《借着雨点说爱你》、《横道世之介》、《向阳处的她》,虽然人生的结果无法改变,但若能回忆带笑,仍可算作一种幸福的离开的方式吧。
感谢有你,感恩生活。
若是有缘,就请期待下一个轮回吧。
电影的配乐与剧情的配合度相当高,片尾曲则是干净、轻灵但不乏力度。
有一种喜欢,叫做正对口味。
一个见到面就四目相投相视微笑的人一班准点到达的列车一顿安心而合乎胃口的饭菜一场在黑暗中带来欢笑 转头又能看到彼此侧脸的电影这一切都是平平淡淡的习以为常更是不可或缺的无法忘怀夜晚,熄灯了。
宿舍里每个人都不紧不慢打开手机手电寻找自己的光源,我在电脑柔和的并不刺眼的微光下看了 猫消失。
不紧不慢的,像一首诗,很舒服的看完。
关于剧情,并不想喋喋不休的追究细节,只是在每处消失的段落都会联想到自己。
如果在自己的时间里,手机消失了,电影消失了,猫消失了,。。。
那会怎样?嗯,有点怕
影片开头,男主骑着单车,车篮里载着cabbage{小猫},影调朦朦胧胧超清新,男主声线也很令人舒畅。
带着默默伤感的诉说与回忆。
路过一个个街角,让人不由得联想起许多日式电影的单车桥段。
每个街角都仿佛藏着一段故事,挂起来的时钟,可以俯瞰到城市的草丛,写着时钟店字迹的电线杆。
男主患病,骑着骑着车子猛地后空翻摔了出去。
啊日韩剧患病梗就不说了。
可以来说一说与死神的第一次交换。
消失世界上的所有电话“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就不会认识了”因为一次错接的电话,从电话那端听到的电影声判断这个人在看什么,并悄悄地向他剧透。
好单纯的认识啊。
第一次见面,男主举起电影DVD盒子,女生做了一个打电话的手势,两人就不约而同的相识一笑,对,就是他{她}。
即使住的很近还是要电话联系,即使很困了,为了等待一个消息睡着了也要拿着手机。。。
坐电车的时候都很困,一起坐过站,再一起走回去
{起初看到女主带着围巾走过来的时候真心觉得她好美啊,越看越觉得熟悉,看完后看到演员表名字才恍然,她是{只想爱着你}的女主啊,,变得好好看。
男主就不用说了,刚开始以为是日式大众脸的小清新美男,之后看到演员表名字后惊呆,,,这,不是砂糖吗,演过{浪客剑心}男一的佐藤健。。。
当时看完他演的剑心时印象就特别深刻,真实版超自然cos的感觉。
逆刃刀超级厉害。
,。。
说那么多,只是体现了对这部电影的莫名好感而已}如果,自己的世界里,电话也默默的消失了,永远没法联系到不在身边的人,永远认识不到想认识的人,不再有低头族,不再有手机综合症,,会怎么样呢?一切随着距离而陌生,随着时间而淡化,再美好的感情,再真挚的回忆都会被冲淡。
只要关注眼前就好了,只要看着身边就好了,让泛黄永远有泛黄的理由。
2.消失世界上这个叫做电影的东西电影也只是出现了一百多年而已呀,
男主看的黑白电影,以及 好友每次推荐并借给他看的DVD影带。
很少有人用DVD放电影看了吧,但是大城市的角落总会有几家窄小的DVD影像店,卖那些在大电影节上获得奖项的小众艺术电影和大师电影作品全集,然而对于现代人而言,用DVD看电影并不是在于片源,而是更有一种收藏的仪式感。
如同追星的粉丝明明可以在网上听到新歌却一定要存钱买专辑,买了却连包装都不撕开一样。
是一种钟情。
影片中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伊瓜苏大瀑布很美,因为春光乍泄在这里取景,所以瀑布下一定要站两个人。
什么样的两个人都可以。
原来春光乍泄在日本那么经典。
电影,要是消失了的话,所有的大频幕故事都会回到了书本。
所有的影院都变成了书城。
生活又多了单调。
3.那么,猫咪消失了呢。
猫咪是否消失,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无关痛痒。
但是,如果猫咪联系着一份难言的亲情,一段得以延续的生命,再渺小的东西都有了巨大的价值。
我认为电影中让我感动的并不在母亲对猫咪的宠爱,而在于父亲严肃中的真情。
妻子生产时,丈夫竟然还在敬业的埋头修表。。。
镜头给予父亲的大约百分之八十都是工作桌前的后背。
父亲为何要如此冷漠,其实看到后面后才发现父亲并不是想象中那般不近人情。
只是性格使然,他多沉默,少言语。
悄悄的领养cabbage,明明自己费劲心思却装作不以为然的样子:这次是卷心菜啊。
为母亲找旅馆,一言不发只是四处奔走,向别人点头哈腰,希望让妻子如愿。
母亲最后海边的那一张人影模糊的照片,是父亲心痛着抽搐拍的。
拍完后他也不语,就此将模糊的照片作为最后留影。
母亲走了,父亲又是匆匆赶到,在儿子不解的怒面下,他只拿出一只钟表摆在母亲床头,“表,我修好了。
’接着,泣不成声。
或许,在沉默的人眼里,只有行动才是最真挚的爱
假如,我从世界上消失了,会有人为我伤心么?
当男主再也承受不了一次次无法忘怀的失去,他终于选择了不再交换。
再回到影片开头时的风景,这样看来,身边的一切都那么让人眷恋,都藏着恋恋不舍,那些不可或缺的事物,无法忘怀的情感就让它留在原地吧,风景那么美,真好。
刚才看到豆瓣上很多人都在喷这部电影,结构不严谨,内容空泛,我也只是莞尔一笑。
每个人都会不同吧,而我所认为的是,只要一部电影,它能戳到你的心上,哪怕只有一点,它能够让你想到自己及自己存在的世界,那它就是好电影。
这部电影是昨天晚上看的,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的稀里哗啦,如果我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有我存在的这个世界和我消失了以后的世界会有不同吗?
而这也是我一直一直想要找寻的存在的意义了。
我也很怕死亡啊,可这个世界上也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那就是抹去我存在过的一切印记。
所以啊,当我意识到,如果我消失了,我的亲人会难过,我的朋友会伤心,我的猫,它会想念我,我从来都不仅仅只是被需要,我对于某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人,这才是,能让我更勇敢的活下去,不惧死亡的活下去的真正动力所在啊。
所以影片最后,当爸爸说出那句“谢谢你,能出生在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强烈的感知到了自己的存在,我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至少,对于某些人来说,我是不可替代的独一无二,是必须的存在。
鲜活走向落幕,生命走向死亡。
最后的终极一问:组成每个人生命链条的爱情、友情、亲情以及工作,到底对于每个人意味着什么?
脱离关系的生命,最后回归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整体而言,电影的立意鲜明,直白而又通俗的讨论了生命的存在。
脑癌晚期的邮政员在还有24小时可活的背景下,只需舍弃生活中的一些东西,便可多活一天(24小时),与此同时,与这些东西有关联的记忆和情感也会一并被清除。
从电影主题的理解和接纳成本而言,确实观影不费脑。
但就故事的连续性和深度而言,不知道是因为被某平台和谐了一部分还是电影本身剪辑的问题,有些许突兀和不连贯。
每一个小单元的探讨总是戛然而止,观众的情感还在共鸣的路上,情绪也还在酝酿中时,导演便立马投入了下一个单元。
显得各个单元之间是孤立的而又因为剪辑的原因,各个单元之间总会牵扯一些其他单元的场景,导致故事不流畅,观感凌乱。
如果单纯来探讨各个被舍弃的东西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确实值得每一个人去思考。
第一个小单元:舍弃通讯工具(手机)手机=爱情。
男主因为一通打错的电话而认识了女朋友,因为这一通电话,俩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在电话中俩人有聊不完的话题,只可惜电话中的聊天劲头并未带到现实中。
我想这一单元是借着爱情的壳,想要讨论的是:脱离屏幕的交流,还能剩下几分纯真和欲望?
科技产品的加持,让交流变得异常简单和轻易获得;同时,正因为这种随时随地的表达,反而导致了真实环境下的失语和无话可说。
建立在电流信号中的爱情终究败在了真实环境下。
而失败的并不是科技,而是被科技遮盖的:最悦耳动听的话只能面对面的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能脱离真实社会。
只有面对面的对话,才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最真实的情绪和情感的流动,这些在屏幕上是无法完成的。
第二个单元:舍弃电影电影=朋友。
因为电影与朋友结缘,而这个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是双方拥有共同的爱好,交流起来是能够触动心流的知己。
这段关系的舍弃,不仅舍弃了朋友,也舍弃了能让生活熠熠生辉的东西——爱好。
这个单元想要表达的东西有友情,爱好,艺术。
确实艺术让生活更美好,精神文明的发展离不开艺术。
只是这一个单元想要讲的东西太多了,多了就难免没有着重点,每一个都可以拿出来作为一个独立故事的点,在这个单元浓缩在了一个故事中,故显得每个点都很浅。
第三个单元:舍弃钟表钟表=父亲。
这是我看得最莫名其妙的一个单元,只能从后面消失的物品来推测,这个单元被放弃的是钟表。
而男主的父亲是开钟表店的,一生都在与时间打交道。
通过电影透露出来的几点,可以佐证男主与父亲的关系很一般,可能已经上升到了怨恨的阶段。
在男主母亲快病危时,父亲才匆匆忙忙赶来看望,其他醒着的时间却并未来过,由此推测父亲在家庭关系中,一直都在忙于工作,分配给家庭的时间是少之又少,不仅缺席了孩子的出生,也缺席了妻子最后的人生。
或许,钟表不仅代表了父亲这种角色,同时也指代了一种循规蹈矩的生活。
在日本,一个家庭的收入来源大部分来自父亲。
作为获取养家糊口资源的角色,父亲早就已经不再单纯的只是一个称呼。
其背负的责任,让这个角色要按照祖祖辈辈走过和划定的路线来生活,在时间的分配上是基本上都是工作第一,家庭第二。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标准的生活轨迹,减少了每个人的试错成本,是安全的庇护港湾,按照既定的轨迹前进,无需怀疑便能看到结局。
而缺点大概就是有标准便有规则,有规则便要遵守,在这个圈里,便要守规则,要妥协。
只是不明白导演既然展示了跳脱规则的逆行生活,为何又安排跳出标准生活轨迹的驴友撞死于车下,不知其用意何如?
难道他想表达的是跳脱出去的,步步危险,是无法获得长远发展的。
(此处为我的猜测)第四个单元:舍弃猫猫=母亲。
猫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它拥有生命,它的来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男主有几次在喃喃自语“如果我离开了这个世界,会有人为我难过吗?
”每个生命都想拥有独一无二的唯一性和不可替换的100%关注度,只是自然总在用它的方式告诉每一个人,没有谁的离去会让它停下驻足,它不会为任何一个生命改变。
在无数次认识到自己的弱小和普通后,总会让人失落和寂寞。
难免会怀疑活着的重量感和必要性。
放弃了猫,失去的是与母亲的链接,同时切断的也是自己的存在。
没有母亲,不可能有男主,母亲是给予他生命的人,而他生命的重量早在出生那一天就已经被认可了,父亲对着他说“谢谢,感谢他的到来”。
找回猫的那一刻,男主找回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他的生命重量是无法简单衡量的,对于那些他爱的人,爱他的人,他的存在便是意义。
至此,假如猫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假如从来没有出生过,那么所有的友情,爱情,亲情,工作这些体验都不复存在。
现在,回过头来,便可以回答生命的本质,便是活着。
这是前提是任何一切价值和意义的前提,而不管如何假设,有一层关系是无法脱离的,便是给予生命的亲子关系,只要活着了,便有了重量;只要活着了,才会有友情,爱情,工作的故事。
一些杂记手机 电影 钟表 猫1.社恐本恐表示并没有要打电话的人...没有恋人...但是如果如果珍惜的人濒危......能有一通电话无疑是缓解遗憾的良药2.哈哈哈哈这个电影发烧友好有趣,如果我也能有个这样的朋友每天给我推荐一部佳作就好了(话说格子衫是宅男的象征吗?
哈哈哈每次都是格子衫...)当达也说和电影的关系会一直维系,(暗示他们俩也会一直好下去),然后得知好友命不久矣时真的就很着急地要找到那部可以在他最后的时光观看的影片...翻得满地狼藉带着哭腔这里真的很好哭...(他失去了朋友和生活的意义——为好友选影片)(话说似乎一直在致敬春光乍泄)恶魔每次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xx比生命还重要吗?但其实不是说电影是艺术,不是说艺术比生命重要,而是没一样东西背后承载的东西,那种情感的维系那种牵绊是最重要的。
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和人产生的各种牵绊吗?
没有这些,生命只是虚空。
3.钟表篇/时间篇(在讲生命的意义。
死亡。
死去,留恋的。
死去,仿佛从未存在。
“如果我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会有人为我哀悼吗”——所以我不能这样,毫无痕迹地存在。
我不要像水痕稍纵即逝,我要,至少得像石墨吧,稍微记住我久一点点。
所以,我要有作品,漫画也好,小说也好,歌曲也好。
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精彩!!)(那个旅人说他旅游是为了逃避时间,而男主爸爸则开了一家钟表店把时间挂满了墙,或许这是爸爸的勇敢伟大之处吧,埋在时间堆里的人一世与时间正面打交道的人。
)4.是我泪点太低了吗?
还是日本电影的音乐太入人心?还是...为什么一只喵的去世,听到“妈妈”的温柔话语“终于脱离苦海了”会一阵眼酸....喵咪生菜是代表妈咪啊。
(选择猫代表家人,是因为它是陪伴自己最长时间的,空虚的家里一直因为有这一条鲜活的生命而不那么孤独,这倒有点像马有铁和贵英...相依为命...前女友,挚友,没有和自己住在一起,有羁绊但最后都还能够勉强接受释怀,但是一直陪在身边的家人,带走了就真的像抽走了灵魂.....)(母亲的伟大无私的爱,父亲的沉默的爱)哭的稀里哗啦结果被突然切到的卷心菜裹浴巾的镜头笑到,噗哈(鼻涕没忍住就笑出来了)(卡贝仔原来是父亲带来的哇,这只小猫是代表爸爸妈妈一起啊。
)我总觉得自己有早于爸妈离开的可能,或许,对我最爱最愧疚的他们,我需要考虑写一下遗书吧。
写遗书倒不是说轻生,而是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后在还能安静面对时提前准备的温柔...而因此也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少熬夜,少给自己太大压力,能健康活着是最重要的。
假如我因为什么癌去世,那在此之前,我要珍惜这不多的时光实现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上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债。
5.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就是心魔。
和夏洛特烦恼的自卑心魔相似,只不过这里是恐惧,害怕死亡。
当心结解开,一切又恢复正常,并且能看到身边诸多美好,珍惜身边人珍惜当下珍惜生命。
这部影片把每一个镜头的坑和细节都填得很好,很流畅。
涵盖了爱情、友情、亲情的慢电影爱情源于电话友情源于电影亲情源于钟表和猫当男主选择多活一天的时候随之就要消失一件重要的东西有得必有失但记忆却还在哪怕实物从世界上抹去了脑海中的记忆却一直围绕着他也只有当失去的时候人才懂得珍惜吧说实话这部电影并不是很对我胃口分段式的回忆记录配着无限循环的背景音乐仿佛就是在看MV不如原声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
看片名以为是讲和猫咪之间的故事,看了才发现不止于此。
我不太喜欢看悲伤的电影,可是这部电影一开始的基调就不愉快。
砂糖一个人骑着车,车筐里是他的猫,画面寂寞又有点小温馨。
“如果世上不再有猫,这个世界会有怎样的变化。
”“如果世上不再有我,究竟会有谁为我悲伤?
”“也许你不会相信,这是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以及,过不了多久,我就要死了,这封信,是我写给你的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信。
也就是说,这封信是我的遗书。
“这一幕是电影的开始却是故事的结束。
一个普通的青年在他的人生中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里,从自行车上摔下,然后医生告诉他——脑瘤晚期,时日无多。
恶魔出现了,一个长得和他一模一样的男人。
你明天就会死,只要让一个东西从世上消失,你就可以多活一天。
“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也无妨的东西,要多少有多少,这个世界难道不是充斥着无用之物吗?
”于是我也开始思考,如果一定要消失一些东西,我会选什么?
男主选了欧芹。
恶魔笑了:“你可能搞错了,消失什么是由我来决定的。
”第一个消失的是电话,恶魔轻蔑戏谑地看他,你不赶紧打个电话吗?
手机就要消失了哎!
他张皇无措,“我现在就打!
”可是翻遍通讯录他却不知道打给谁?
“你存了这么多电话号码却不知道打给谁?
”像不像我们,存了相干的不相干的多少人的电话,遇事却依然不知道到底可以找谁。
他最终打给了因一通打错的电话而相识的前女友。
他问她,假如明天电话就要消失了,你会打电话给谁?
她说,我不希望电话消失,因为那样我就不会遇见你。
分开前,他说出就要死的事实,两个人相视驻足良久。
没有电话我们就不会相见,电话消失了,所有跟电话相关的过往也都消失了,他失去了爱情。
记忆只属于他了,他想起两人直面友人的死去后,她哭着大喊:“活下去!
”那个死于异国他乡的友人,也曾大喊:“活下去!
”那时他们都以为时光久远,和世界的告别是多么遥远的事情,可是转身他便死于车轮之下。
第二天消失的是电影。
他和好友辰也因电影而相识,辰也热爱电影,会因曾经阑尾炎错过在电影院看一部经典电影而懊恼多年。
他看的电影大多来自辰也的推荐,包括让前女友在拨错的电话中和他开始攀谈的《大都会》。
“真庆幸我喜欢看电影,因为电影赐予了我知音。
”他让辰也给他推荐最后一部电影,辰也很生气,他认为电影永远不会有最后一部,因为他们的友情是基于电影的基础上,只要还有电影,他们就永远是朋友。
可是他就快死了,辰也在店里找要给他推荐的电影,那些他珍爱的电影散落一地,辰也哭了,“找不到!
”第三天消失的是钟表。
他一直感情不睦的父亲是一个钟表匠,在母亲去世时父亲也没有及时来看母亲,姗姗来迟的父亲带来了母亲的怀表,放在枕上:“我把它修好了。
”他常常骑着车在一个斜坡上停留,坡下是海鸥钟表铺,是他的家,是他父亲所在的地方,可是知道钟表消失前他也始终没有下去过这个斜坡。
他的存在被一点点抹杀,因为这些物件的消失,他存在的证明一点点不见,和他有交集的人都在忘记他,他活着,但却和不存在一样,没有人记得他的存在。
第四天,即将消失的是猫。
猫对他来说才是亲情最后的寄托,关于母亲的记忆绕不开猫,那是他最大的温暖。
回到家看不到“卷心菜”,他在大雨中找它,这场大雨和母亲住院时的那场大雨重叠了,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天,他冒着大雨跑到医院,一向温柔的母亲在病床上挣扎,医生和护士按不住她只能准备给她打镇定剂,他站在门口看着自己的母亲,手足无措。
回到家,卷心菜正坐在信箱上等他,他抱住卷心菜,裹在自己的衣服里,紧贴自己最后的温暖。
信箱里有一封信,是手机消失前前女友寄给他的母亲的遗书,他曾经拒绝这样一封代表告别的信,现在前女友替母亲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把信寄给了他。
故事的结束,他最终放弃了继续活下去,他不能让猫消失。
其实我觉得整个电影有点像我们常见的一个问题:“如果亲情、友情、爱情一定要舍弃,你可以放弃什么?
”我想我一个都不会放弃,每放弃一样都是在抹杀我的存在,用全盘抹杀自己的过去来维持一天的生命实在是太痛苦了,如果我所有曾经的存在都没有了,那么我还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爱的爱我的都消失了,我的存在还有价值吗?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消失也没有关系的东西,因为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在证明我曾经存在过。
看过原著后听说要出电影,等了大半年,确实没让我失望。电影对原著的细节还原度很高,泪点汹涌,后半场几乎是哭着看完。我们对事物的记忆终究是和某个人有关,如果失去了联系彼此的纽带,生命的价值又何在呢?个体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来说微乎其微,但这恰恰就是我们活过的证明。
蓝色、干净的镜头,四段式的结构将爱情、友情(两段)、亲情囊括进来,美中不足衔接略显生硬。砂糖prprpr,一饰两角驾轻就熟。宫崎葵气质真的没话说,圈粉。
同去18:30这场的小伙伴买了20:45的《地下》,结果被剧中主人公强行剧透,一脸的懵逼…………泪点狂低的我一不小心又哭了然而真的没什么好哭的,这片子后半段崩得不行,为了猫加一星
为什么不是真的讲猫从世界上消失了?!不高兴。
川村元气就一招啊,这跟亿男一样,主人公因为什么理由去回顾自己的人生,亲情友情爱情,over。
原来一只猫真的可以比生命更重要~ 手机→恋人(爱情)、电影→同学(友情)、猫→母亲(亲情),加上开头与结尾的呼应是极为工整对仗的三段式结构,且层层渐进,情感抒发愈加充沛,镜头感很赞,文艺气息浓厚,导演的匠心不言而喻。较遗憾的是内容略空洞,配乐频繁且重复,导致影片整体泛俗。
太煽情了點
被名字给骗了,快进都浪费我时间真是气死了!
假如电话从世界上消失了,距离能够肆意将我声音掩埋。假如电影从世界上消失了,我的喜怒哀乐会随着枯燥的岁月日渐苍白。假如钟表从世界上消失了,时间会像玩弄傻子一样让我等待朝去夕来。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泛滥的宠爱只能拥抱自己入怀。假如我从世界上消失,世界只会冷眼旁观我一路走过的生之告白
无趣。佐藤演恶魔一边的状态好讨厌。凡饮品皆鸡汤,招架无能。即便真材实料精心熬制喝多了也腻味,何况这鸡汤味道很差。
消失了一样东西 连同这件东西有关的一切也会不复存在 那么 我们的身边有什么是能够消失的呢?
亲情 友情 爱情 的意义 在一个人临死之前 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很感人的影片 也很治愈
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但是父母注定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
和设想中的展开方式完全不同,以为会讲事物逐一消失后的世界,结果却是一条回溯之路:爱情,友情,亲情,与此相关的三段恋物回忆,满载怀旧的温柔和失去的痛楚。迷影段落尤其感人。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只有不可替代的片段。没能静下心看,怪自己,没有雪的小樽其实也很好看
特意在首映日来看,完全不符合之前的期待:进展缓慢,冗长无聊,莫名其妙的剧情和设定。用猫来做标题,实际上80%的内容都跟猫没关系。这个片就应该叫做:一个脑肿瘤晚期患者的脑洞。
2016.5.24 佐藤健宫崎葵现场。不算那么好看,也不是很难看。只是遗憾 说好的周日一起看
给猫咪,给构图,给配乐。至于故事性就算了吧,完全辜负了我的期望值,简直一塌糊涂,煽情点完全缺了火候,那种“知道这个地方好感人但是一点都不想哭”的感觉真的太糟糕了。
可惜拍成了日式小清新,其实可以往《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路子拍的,到后面实在耐不下性子,各种猛煽情,节奏慢得要死
特质明显。不过看得愉快又伤感,满满都是对电影和猫的爱,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