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被坏同学上传不雅照到班群里以后,脑子里仿佛全年级都看过了这个照片,都知道她和五秒上床。
走过学校走廊,男生女生窃窃私语,导致她觉得全世界都在谈论她的事。
她以为的初恋,不过是随随便就能把私密照传给好兄弟当乐子的烂人。
这种压力与敏感,拍的真的很细腻,经历过初中高中女生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应该都能感同身受吧。
尤其小蓝以前是个按部就班的“老实”“好学生”,这突如其来的“扒皮式毁灭”,很容易摧毁她的意志力。
我看到这段的时候,真的很怕她想不开走上学校天台,尤其是她后来还向平时并不亲热的妈妈求助,如果这个时候没被拯救,很多脆弱的女生就走向自我灭亡。
所以,后来她开通IG开始约炮,也是释放她困惑和压力的一个途径。
在陌生人怀里索取温暖,哪怕是虚假的廉价的关心(芝士蛋糕那段),也好过她被压力压扁。
PS.不是说宣扬约炮是好的行为,如果做好防护措施,也不失为一种解决生理需求的途径。
小蓝 (2022)6.42022 / 中国台湾 / 剧情 / 李怡芳 / 王渝萱 许乃涵电影以女性视角描述出情爱和青春期的孤独感,亮点是正视了女性的性欲。
家人陪伴缺席和青春期的女生在面临身体和情感困惑时的无助可能真的只有女导演能够拍摄出这样的体验,女性导演真的很勇敢,我们需要这样的影片出现。
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在海边五秒对小蓝说这片海浪像我们的人生一样飘啊飘漫无目的,小蓝回应说:嗯,而且没有意义。
到这里剧情开始有了变化,我相信在小蓝的无数次回忆里最想不通的可能也是这里:为什么性爱和这段话可以联系在一起,她以为自己对于五秒来说是特别的。
照片泄露时她和五秒对峙,终于好像从那段关系中走了出来,但其实她也只是假装潇洒地离开,带着更大的疑问。
还有一幕印象也很讽刺:老师喊小蓝来办公室问话,批评小蓝说她这样的行为“有偏差”,最后是小蓝靠近老师说:你翘起来了。
小蓝站起来安慰老师说:没关系是正常现象,不是有偏差。
小蓝需要的是陪伴,一直都是。
发现性爱可以让自己暂时没有那么孤独于是她走上了这条道路,排遣寂寞。
电影里性和爱的混乱感拍摄得很细腻,能够有很多细节可以推敲。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这部电影可能会是:女性欲望终于发出了声音。
整体上来讲出乎我的意料,最后,希望能有更多女性文艺工作者带来更多的女性叙事。
《小蓝》这部电影,以青少女情欲探索为主轴,成功地探讨了性、教育、自我认同等多个重要议题。
导演李怡芳以其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成功地捕捉了青少年教育和女性觉醒的核心问题。
电影中,主角小蓝是一个懵懂的少女,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驱使她去体验和了解这个世界。
然而,她的探索却让她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困境——她的私密照被公开,这让她在校园中的形象瞬间崩解。
这个事件暴露出了青少年在性教育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的严重问题。
在我们的社会中,性教育往往被视为难以启齿的话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
相反,性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感受,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电影还深入探讨了女性的觉醒问题。
小蓝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和偏见。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女性往往被要求扮演顺从、温顺的角色,然而,小蓝的挑战却让我们看到了女性自我觉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她敢于面对自己的欲望,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敢于挑战社会的偏见。
她的经历让我们明白,女性不应该被限制在传统的角色中,她们可以主动追求自己的梦想,可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总的来说,《小蓝》是一部深入剖析青少年教育与女性觉醒的电影。
它以小蓝的经历为线索,揭示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女性自我认同的必要性以及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压力。
这部电影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体系和社会观念,让我们更加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女性的权益。
它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电影,也是一部能够激发我们反思和改变的电影。
在影片的叙事手法上,《小蓝》也颇具匠心。
导演李怡芳巧妙地运用了电影语言,将小蓝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她的困惑、恐惧和无助。
同时,影片中的一些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小蓝与足球校草之间的互动,既展现了青春期的懵懂和冲动,又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
在演员方面,新生代女演员王渝萱的表演可圈可点。
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懵懂的少女形象,将小蓝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她的表演不仅让观众感同身受,也让我们对女性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此外,电影中的音乐和画面也值得一提。
音乐方面,电影配乐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气氛和情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小蓝的内心世界。
画面方面,导演李怡芳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观来展现青春的美好和短暂,同时也通过一些细节画面来反映社会问题。
这些画面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也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
《小蓝》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作品。
它不仅在故事情节、演员表演、音乐画面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地探讨了青少年教育和女性觉醒等重要议题。
这部电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体系和社会观念,让我们更加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女性的权益。
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给所有观众观看,尤其是青少年和女性观众,相信它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示和思考。
可以把《小蓝》当作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一个日常化复写。
也就是说,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拆除符号、权力和侵犯后,保留一部分巧言令色的修辞和谎言,再加上由愚蠢残忍的英俊年轻男性造成的,极端却似乎随处可见的情境,得到的就是《小蓝》。
两部作品的核心都指向了一种包法利主义式的,女性生命欲望和投射向现实生活的认知的冲突,在其中遍布着官能体验和自我意识的错位。
唯一的不同是,房思琪在无法穿越的回忆和事实的矛盾中走向了毁灭,而小蓝在自欺欺人中漂浮,前途未卜。
海滩的初体验后,小蓝反复追问,想知道闺蜜的第一次“除了痛和出血”外还有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什么都没有”;大约体验到Tim些许的爱的迹象后,小蓝睡前连发几条讯息,想知道对方“在干嘛”。
一旦未获得即时回复,小蓝马上用性作为筹码,向另一位匹配对象索取了“陪伴”——或者用现在被污名化了的常见说法,情绪价值。
甚至都不用多分析先前的两场激情戏:一次她被探索了身体中那个“圆形的凸起”;另一次是在交合中迷醉地呓语,要求得到Tim确认性的“永远”。
借用柄谷行人的概念,探索作为对快感回溯性的认知,使不甚明晰之物不言而喻,这本质是对身体中“风景”的发现。
不论多少学家和主义者将性的各种体验拆分得七零八落,定义为被意识形态和权力建构的产物,只要真正接触到那些幸运者,这一切都统统会被证伪:不仅存在起码两种生理上的高潮,对人体每一区域的刺激也都指向特殊的反应。
然而讽刺的是,与生理上风景科学地发现的,是小蓝在女性意识层面自欺欺人的表演,在不断滑坡之后将整个生活完全击碎。
结尾母女之间的争吵,小蓝指责母亲在自己需要时一而再再而三的缺席,但如果仔细回想一下,小蓝对陪伴的定义,似乎有些异于常人。
她将转校生兔子那种沉默而安全的关怀弃之如敝屣,又好像不能忍受没有人陪伴的时刻。
在仍算是平静的校园生活中,她和兔子吃午饭,和貌合神离的闺蜜鲑鱼散步,和五秒懵懂青涩地交往,又因为五秒的冷淡立刻与兔子“出去走走”——这本质上和因为Tim没回讯息就寻找别的男人陪伴没有区别。
小蓝合理化自己的一切行为,无论出于故意还是无知,既抽离了现实本身的轮廓又背叛了自己。
Tim见面时带来蛋糕给予她的感动,随即组合成了性的迷乱,而后又给她一种必须将Tim作为伴侣索取责任的错觉,全然不顾对方早已坦诚了自己对正派女友的照顾已成为习惯。
这带来了之后再一次的心理失衡。
当人对世界的认知仅仅是对世界加以分割,继而在狭窄的价值观里进行盲人摸象式的判断,那么意识便马上无休无止地反复自我诘问,而后将结论复制至每一问题,循环整个过程,最终引发结束世界上一切存在的疲惫。
不妨联想一下安娜·卡列尼娜,当她终于得偿所愿可以与沃伦斯基共度余生时,恰恰预示着她死亡的开端。
精神的热病并不因幸福和爱康复,而只被各种能误认为幸福的假象和欺骗暂时麻痹,并最终以更绝望的形式爆发。
沉迷于经营IG的小蓝呈现出的,是一种对正常生活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个幻想被高度的极端情境、大量对人物过失的刻画和几个刻意安排的精心桥段引导,使得观众穿越了“幻想”和创伤的体验(看看评论区有多少人感同身受“男凝”“性教育缺失”“性别差异”“母女关系”,但说实话母亲作为另一个主要人物,设置完全是御都合主义下的生硬拼凑)。
结尾的清晨,小蓝用Kisstoy,在白眼的出神中,借助性再次短暂逃避了现实,只是真实世界的答案,更复杂,仍然有待回答。
导演想要讨论的命题在东方国家,一直都是秘密的角落,而且少有的从女性视角去“记录”这个探寻的过程,所以期待情节发展的观众,估计大失所望。
她平淡地就像我们的日常生活。
电影的女性角色,有两个阶段,似乎代表着女性两次重要的人生节点。
少女及母亲,年少时希望欲望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失望后的放纵,又重新期待,身经百战的母亲,最后也依然在意是否多一点温情。
无论什么阶段,期待与失望,这样来回横跳。
抛开母女关系,她们在探寻爱与欲望的过程,都如此相似,母亲好像也没有找到答案,怎么可能教给孩子。
庆幸的是,小蓝比母亲早意识到,这条路终将靠自己,而没有轮回般影响下一代。
抛开性别,人本来就是需要经历一个面对欲望,发现爱的意义的过程。
小蓝很勇敢,她总是选择直面,无论是分手,还是谣言,还是老师的审讯,还是母亲的质问。
她比谁都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
最后,保护好自己,先学会爱自己,再探寻与周遭关系之爱。
> 每个人的成长旅程或多或少都会面对电影中呈现的困境,更加窘迫的是,光是承认这些困境的存在就“负能量”的够所有人批判的,哪里会有“该怎么办”的解决方案?
虽然电影评分很低,但不失为一部好电影,导演相对客观的呈现了很多**值得思考切入点**,虽然在这片土地上,这么负能量的电影不会上映,但是**内啡肽和肾上腺素**可以让所有人爽到是生理决定的,就像片中那个义正言辞正义化身但最后却举起的老师,虽然电影并没有呈现很多“该怎么办”,但是面对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不是吗?
#### 开放是文明的第一步,尽管片子中也做的不好印象深刻的是,课堂中,学生竟然可以无所谓的跟老师聊打泡的事情,虽然从学生的困惑中也看出性教育的不足,但如此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小蓝可以这么随心所欲并毫不在意约这个事情本身的社会基础吧,想想如果是在其他一些相对文明落后的国家,当第一次照片被爆到班级群里的时候,口诛笔伐就会让小蓝无法生存吧?
开放是文明的第一步,尽管片中也做的不好,但所谓教育、文明、现代就是要让人客观的认识自己的生理需求,并由政府加以引导和教育,尽管任到重远,但我认为这是最终人们的最终选择,理性看待生理需求并正确认识行为本身。
#### 家庭教育和沟通,是孩子成长最重要最重要的因素电影最后,当母亲质问小蓝的时候,小蓝终于说出了他内心的强烈不满:> 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
当小蓝被同学爆照到班级群的时候,是小蓝内心最痛苦的时候,这时候的他需要最爱的人的关怀和陪伴,可他的母亲却说他跟客户谈事,但其实是在约,家庭关怀的缺失,让小蓝在无处需求安慰的情况下,胡乱选择了继续用身体掩盖内心的痛苦,说实话,她哪有什么选择?
说起来真的很奇怪,多数人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是最亲近的家人有些心里话却最终很难开口,以我个人的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多次诉说心里话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后,自动预设了家人依然无法理解自己心理暗示解决办法:**每一个从孩子长大成人的父母,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困惑的时候,都应该设身处地的回到曾经的孩童时代,尽全力理解孩子,要知道每次敷衍都是对自己在孩子内心信任的一次消耗**说实话,我也理解他母亲的不容易,但说实话,对小蓝的关心不够。
既然为人父母,就要关心孩子的每天的变化,片中小蓝月经刚过又流血母亲也没有深入追问,母亲意识到小蓝谈恋爱也没有给予合适的性教育。
片中所暴露的,小蓝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沟通缺失的方面有:> 1、每天孩子放学后,母亲没有给予有效的沟通,只有寥寥的几句话;> 2、母亲对孩子学校的情况基本不管不问,更甚至跟约的对象抱怨孩子不懂事;> 3、母亲对孩子学校的朋友也从来没有过问过。
我这里不是要责怪这位母亲,我也理解其单亲母亲的不易,我想说的是,看文章的你,假如将来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尽力做好以上几点,尤其是女孩子,天然的弱势群体。
#### 朋友的质量,决定了你的成长曲线朋友是每个人成长中的重要角色,小蓝的朋友只有鲑鱼,看看鲑鱼每天都跟他谈论什么吧?
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不自觉的在向朋友学习,向朋友靠拢,鲑鱼抽烟、约,最终小蓝也是抽烟、约。
家庭不仅要关心、询问和了解孩子的朋友,还要相近办法给孩子找好朋友,那怎么找呢?
通过书籍,买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书籍给孩子,让孩子以这些书籍为朋友。
孩子不看怎么办?
孩子不看,多半是因为父母不看,就这么简单你以身作则,每天书不离手,孩子一定会好奇你在看什么?
潜移默化下,你就给孩子找了很多好的朋友。
#### 学习好的人,天然呆板、木讷,为什么总是这样我高中学习不是最好的,但肯定处于中上游。
现在回想起来,在陌生的环境总,我当时确实是呆板、木讷、不善言谈的我一直想不通这个事情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你可以会议一下你高中班上是不是学习好的女生都不是很漂亮的?
后来我明白了,是老师不断的言语熏陶,不经意间给好学生塑造了我学习很好,我很厉害的错觉这种正反馈,让好学生沉浸在不顾一切、努力维持好学生的特征的怪圈里无法自拔。
片中那个学习好,被欺负的学生,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
当小蓝问他,别人欺负他的时候,他怎么不反抗的?
他说:反正他们不重要。
这句话表明,他有自己内心世界的价值观,或者说他又自己的“雄心壮志”最后小蓝约到他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并暴怒,这种情绪的产生有以下原因:1、他没有提前告诉她他的身份;2、他在她的脑海里是好学生,不应该做约这种事3、他内心对他以往的那些事其实是看不起、不理解的电影尽管不是最好的,但仍然从女性视角出发,相对客观的呈现了社会、家庭、亲情、友情和学校环境对个人,尤其是女孩成长过程的重要影响,每一个切入点,都是所有为人父母的人应该深刻反思和注意的。
而其中又以家庭最为重要和关键。
在这个变化频率和变化幅度都不断变化加大的社会,孩子成长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都在增高。
我理解父母的不易,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和个人能力,但只要父母多关心孩子,多关心孩子每天的变化多关心孩子学校的情况多关心孩子交了哪些朋友每天多跟孩子进行真正的交流和沟通,你就讲你的过去和经验就可以了,这不难吧?
好不夸张的讲,所有孩子成长出问题的根源,都是父母本身不太合格虽然残酷,但我还是那句豪
很久没有看到《小蓝》这样的电影了,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倒是很喜欢。
《小蓝》让我想起了00年代最著名的女导演凯瑟琳·布雷亚。
她本身是个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但也善于揭露女性的层层伪装,将男女关系的本质赤裸裸地解剖出来,谁也不偏袒,让男观众、女观众都看得触目惊心。
小蓝的导演李怡芳首次执导处女作就如此大胆,让人佩服。
女导演拍摄情欲戏要比男导演更"狠",又一次被印证。
但如此这般会有噱头,但也会有极大争议,引起一部分人的反感,这和布雷亚的电影一样,分数不会太高,但其存在就已经弥足珍贵了,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
女主角王渝萱自毁式的敬业表演,演活了小蓝这个懵懂的怀春少女。
她不在乎镜头看起来好不好看,甚至在影片结尾处恣意地翻白眼,让观众对这个角色产生了复杂的解读,而并不是一味的否定。
相比之下,小蓝母亲的表演就不怎么样了,虽然她牺牲也很大,但两人在宾馆偶遇的那段重头戏真是演砸了,让导演只好用闪回的剪辑来掩盖。
母女两人一个做了免费小三,一个被坏男生拖下水,而错误地把鼓掌当作爱,两人到了最后竟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继续以为自己有理。
字幕出完的彩蛋,母女还如释重负地在小蓝失去贞操的海边晒太阳,似乎已经和解,互相默认了既成事实,这也让人弄不清状况。
女性对于情欲的满足,导演是支持的,至于它是不是出于爱情,或许是不太重要的事情。
导演同样也没有批评片中那些出来偷吃的男人,他们仅仅是逢场作戏,也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对老婆或者女朋友的感情。
可以说《小蓝》不是爱情片,而是社会写实类电影,我们经常可以在社会新闻中看到类似的事件,也不必大惊小怪了。
电影中出现了很多ig交流的画面,类似的社交软件大行其道,让性成了唾手可及的东西,特别是现在的社会节奏加快,人们渐渐失去了谈恋爱的耐心,行就要,不行就下一个,反正人多的是。
爱情似乎真的成了奢侈品,有闲有钱的人才能悠然自得地谈情说爱,其他的人只能在工作之余去"磨铁"约约来释放压力,做一个短暂的春梦。
今天一直在翻去年的东西 发现我变得蛮多的 好不容易找到一条以前写的影评 看完了以后觉得自己以前怎么那么蠢…前两天重新看了一遍那部片子感触很深…我觉得结果的造成更多的是因为家庭的影响和社会的引导以及未成年想不断去试触红线的想法还有社媒的侵入和从众的思想…向外求取的爱 对爱的探索 通过约炮这种畸形情感疗愈自己 其实就是根本忽略了约炮这种方式根本无法起到疗愈作用 这部片子其实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电影最后蓝玉妍说的那句话:没有关系,你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也没有行为偏差,这很正常。
人的生理现象是完全正常的 但是处于什么目的呢?
是伤害自己还是满足自己让自己感到愉悦?
其实我对这部片子的好坏一直都很矛盾 我觉得它差的点就是自始至终没有清晰突出它的立意一直在给观众模糊的概念 模糊的情感。
但换言之,这部片子好的点就是能让我产生共鸣产生思考 让我在看完之后新增很多想法并且对自己进行反思:我总是在逃避亲密关系 恐怕情感交织 但是对亲密接触并不反感甚至说是无感 说实在的我可能很难进行一段亲密关系 以前总是想通过约炮或者是一些特殊癖好去让我感受到自己是真实的 是有欲望需求的人。
但我好像忘记了我就是一个正常人需要正常的情感需要正常的交流、生活 人生是不断的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 所以现在对自己的想法不断转变 可能是尝试了第一次性爱以后对自己以及真正的亲密接触有了新的理解概念 觉得它没有我原先想的那么随性 在发生亲密接触之前或之后没有一点感情完全就是在扯淡 对我而言轻松脱离一段情感也并不简单 人产生感情很正常…
小蓝和妈妈 她们的需求并不能随着性行为的结束像那些男性一样抽离 她们仍然是在寻求爱 尤其是小蓝 她只是以为是爱情 所以不明所以地发生了第一次 到后面她被抛弃被羞辱 以及欲望 她才和人约 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带着女儿 两个人都是缺爱的 这必然会转移到恋爱关系上 妈妈追求性爱的享受没问题 小蓝想控制自己也没问题 只要别被伤害就可以 只要自己能控制住局面就可以 小蓝最后是唯一一次笑
题材很好啊 青春期少女对爱和性的探索 相对我们确实很大胆 我们的青春期要么是高考 要么早恋失败努力高考 要么大学狗血恋爱剧 还要多年后重逢……很少看到对于一个人的感受 困惑 在内地这种电影不知道拍不拍得了 但肯定是要到处找资源 相比较台湾电影更愿意拿出来讲 这点就好过我们 拍得比我们开放 我们连接吻都是小心翼翼的 我们靠猜 靠想象 朋友总提及关于性的话题 母亲对自己的生活又不管 长相普通 存在感低 不太知道爱是什么的女生 只要男生稍微主动 可能就掉进去了 还固执的以为那是爱 觉得更多的故事可以用来讲小蓝的内心 小蓝与母亲之间的关系 包括私照传出来的变化可以在细一点 就转变得有点突然 而且一个高中生太多性的画面 看着都觉得她们的生活好虚无啊 毕竟都是要高考的人 就某些时候真的很想对他们说 同学 你们都不考大学吗……虽然我也没太懂结局 还是没有给懵懂的青春一个关于爱和性话题的合适的答案啊 但是她和妈妈去海边那段很好呀评分是不是有些低了……而且真心觉得他们的台词可能是带有些台湾腔吧 听起来好生活化啊 演员演得很好 我们要多多学习呀 不要再让我看那些老套的青春电影电视剧了……
还不错啊……就是和很多其他电影比较像,但是拍得很完整。看了片尾字幕以后的彩蛋,阳光下的海滩很美。片里出现的三次海滩,好像是小蓝心理成长的过程。
国中上李白“妾发初覆额”有什么意义呢,逃课去海边开炮过瘾?女孩子会受伤后悔得……高中生打传说很忙的,不能秒回讯息,能秒撤照片:)繁体字不用拼音?用笔画?什么滑来滑去的社交软件啊?开始走向毁灭自我的放纵沦陷,自找的只能说就这样吧,毕竟这样题材的不会拒绝~湾湾的台词好湿哦~翘起来了~在酒店和老妈相遇后的对话,真是填补了大陆教育、单亲家庭教育的全面性~
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有欠缺啊
100%自我裸奔了。妈(三)+女(乱),告诉我什么是爱自己?
双线交织的其实不是太好,两条线互相拉扯,差点意思
2.5 转折关系很生硬,建议遵循“既要追求刺激,就贯彻到底了”那种剧情拍法~
难怪当年金马0提 剧本过于平淡 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怎么样。一切都浮于表面,没什么深度探讨,情欲戏仿佛噱头一般,大胆演出的背后更像是无病呻吟。高潮戏情绪调度几乎为零,最后小蓝和母亲的和解也毫无逻辑。
两母女都去外面开房 就知道有一天会碰到 但是妈妈真的很漂亮
什么样的人会喜欢这种电影?青春期荷尔蒙的躁动很正常,朦胧好奇迷茫压抑甚至偷吃禁果,但用滥交来见证成长,这是有性瘾症吧?影片的两条线都充满了性描写,单身母亲和客户偷情来弥补空虚;正值青春期的高中女儿,和同学发生关系后,发现对方只是把她当成炮友,然后不管是为了报复为了发泄,还是为了满足内心的欲望,她选择的是和陌生人频繁约炮!最后两条线交汇,母女俩在约炮的酒店相撞了……尴尬吧?然而并没有,母亲对女儿的教育是,我爽到了,开心了,但你不开心!竟然还有人说台湾的性教育比大陆先进,你所谓的先进就是开放,就是滥交,就是犯贱?我挺讨厌这个故事,用性做噱头,却没有将成长和青春期的迷茫讲明白,这其实就是一部披着青春成长外衣的情色片,最后还要用个手淫来结尾。
豆瓣的分数真是无语了!
沦为既不好看的剧情片,也不好看的想要拍成三级又没有拍成的三流片。(台湾刚立法,小蓝可以去起诉了)
在还不懂爱的年龄,却先接触了性,更遭遇了男性的背叛,所以她化上妆,开始和不认识的男生约,用一种自毁的方式来表达对世界的不理解。女性的身体是女性伤害身边人最锋利的武器,只是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而且这份伤害来得慢,又难以治愈。所以我们真的太需要关于爱和性的教育了。想起上野教授在《厌女》里的理论,真的说的非常对。
本片是作为台湾的一部青春片,描述的也是青春期的阵痛,只是本片既没有突出伤痛文学,也没有任何的说教,故事也并没有属于黑色绝望类型,而更像是青春期少女对情爱和性的迷茫,以及单亲家庭母女的相处!蓝玉妍作为一个少女也是渴望爱情,但遇上足球队的渣男五秒,导致私密视频被泄露,于是一瞬间产生了自暴自弃,并报复这个只有自己以为是男友的渣男,直到遇见了母亲。单亲母亲Vivi养育女儿小蓝,但某方面她也渴望男人和爱情,知道在陪客户看房的时候遇见了渣男蔡先生,尽管如此,Vivi也是知三当三了,直到一次在开房的走廊当中遇见了女儿。两代人都犯了类似同样的错误,这里既有家庭的缺失,也有着社会带来的遗憾,但影片并没有批评,而在结尾的彩蛋中,小蓝和母亲的和解,也给并不温暖的影片带来了几丝温馨😏
这种因为一个渣男就作践自己的女生的电影剧情见一次恶一次!渣男没有得到报应表示很气!生气生气生气😠
我很容易感到难堪常常就会忘记自己也是旁观的耳朵和眼睛
奇怪 分有点低了 不应该啊
鼓励分,观摩一下
这片子拍的,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房产经纪,60%的场景在酒店打泡。但是未成年探寻身体欲望裹挟着青春疼痛,参杂着闺蜜刺耳的荤段子,成年母亲偷情误把性伴侣当成家人了。
无病呻吟,小太妹迷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