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片的由来及背景NBA选秀日已经结束。
2020届的选秀状元是来自佐治亚大学的得分后卫安东尼·爱德华兹,摘取他的是森林狼队。
勇士凭借榜眼签摘下了詹姆斯·怀斯曼,他来自孟菲斯大学。
夏洛特黄蜂队则将探花给了拉梅洛·鲍尔,他之前被看好成为今年的状元,但最终落到第三位,他也是“球哥”郎佐鲍尔的三弟,所以球迷们都戏称他为“三球”。
不过,今年的NBA选秀是“小年”,并没有众望所归的状元人选,也没有非常出众的其他新人。
而且,还由于疫情的原因,原本应该在6月举行的选秀被推到了11月,受到的关注也小了很多。
但无论多么小的选秀年,最终总会有明星球员打出来。
只是,现在还不知道会是谁。
今年的选秀略显平淡,而且由于本届优质球员较少,之前盛传握有状元签和榜眼签的明尼苏达森林狼队与金州勇士队均有意抛出手中签位,换来需要的球员和其他顺位选秀权。
还有传言说,今年选秀大会的大交易会非常多,不少球队要出手招兵买马。
但最终是“雷声大雨点小”,拥有前五顺位的球队按兵不动,涉及乐透区新人(前14顺位)的交易一个也没有,有的只是小打小闹,交易筹码中也没有任何重磅球星。
但表面上的风平浪静,不代表水面之下的波涛汹涌。
尽管没有发生实质交易,但潜在的合纵连横一点都不少。
看完好莱坞佳作《选秀日》,更是对选秀有了一种新的认知。
尽管《选秀日》讲的不是NBA,而是NFL,但它同样好看。
NBA是美国篮球大联盟,NFL是橄榄球大联盟。
对于我们中国观众来说,似乎是NBA更多一些名气。
但实际上NFL才是名副其实的美国第一联赛,影响力远超NBA。
简单说,每年的“超级碗”,就是NFL大联盟的年度冠军赛,胜者被称为“世界冠军”。
每年的这场比赛,都是全美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并逐渐成为一个非官方的全国性节日,影响力之大,堪比中国的“春晚”。
由于超级碗一般在每年1月最后一个或2月第一个星期天举行,那一天称为“超级碗星期天”(Super Bowl Sunday)。
这一天,是美国年度单日食品消耗量第二高的日子,仅次于感恩节。
每年超级碗上的广告,都超级贵,因为资源稀缺,关注度实在太高了。
所以,诸多好莱坞超级大片一般也会在“超级碗星期天”上进行首播,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关注度。
相对而言,NBA就没有这样的待遇。
实际上,美国有四大联赛,NBA只能排第三,在它之前不仅有NFL(国家橄榄球联盟),还有MLB(职业棒球联盟),综合影响力都超过NBA。
NBA只比第四名的NHL(国家冰球联盟)略微好一些。
所以,《选秀日》讲的不是NBA选秀,而是NFL选秀,完全可以理解,那才是天字第一号大联赛。
《选秀日》由好莱坞老牌帅哥凯文·科斯特纳主演,另有詹妮弗·加纳、查德维克·博斯曼等联合主演,全都是实力演技派。
豆瓣打分8.0,是值得看的佳作。
我看这部片的缘由是“黑豹”的饰演者查德维克·博斯曼。
不过,看完才知道他的戏份很少,而且也不足够亮眼。
年内,查德维克·博斯曼由于癌症离世。
世间再无“黑豹”,我抽空隔三差五看一部他出演的影片,争取尽快将他所有演过的片都看一下。
好在他的作品也不多,就这样看到了《选秀日》。
尽管只是配角,但在片中的作用并不小,饰演了当年的NFL选秀状元。
除了查德维克·博斯曼,前阵子美国大选,我也看了一系列有关大选的影片。
其中有《关键一票》,也是由凯文·科斯特纳主演,讲的是一名中年屌丝男,居然阴差阳错成为了决定美国总统是谁的选民。
他的一票,将改变一个国家。
整部片还挺有意思,看完之后,就决定紧接着就要把《选秀日》给看了。
都是凯文·科斯特纳,也挺好。
顺便,补上一部博斯曼参与的影片。
当然了,看完了,总的感觉是不虚此看,观感上是稳赚了。
凯文·科斯特纳,从《关键一票》里的贫困潦倒的屌丝男,到《选秀日》里的金牌经理人,妥妥的经营范,跨度之大,被他拿捏的极为到位。
这就是一位好演员的实力,戏路宽,不被角色束缚,各种角色轻松搞掂。
有关凯文·科斯特纳,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等先讲完《选秀日》这部影片,再来讲一下他。
二、《选秀日》到底好看在哪里?
《选秀日》是一部体育片。
好的体育片总是让人热血沸腾,激情燃烧。
看时很嗨,看完爽利。
国庆档里的《夺冠》(《中国女排》)整体上就是这样的一部爽片,尽管后半程有些泻火。
稍近一点的像《绝杀慕尼黑》《摔跤吧,爸爸》,都让人心情无比澎湃。
远一点像《愤怒的公牛》,以及《洛奇》系列,每一部都有种让人血脉贲张的感觉。
为什么体育片这么爽利?
我们知道,战争出英豪,乱世出枭雄。
在承平时期,因为没有战事,人类的雄性荷尔蒙就会被压抑起来。
这种时候,体育就成为了一种绝佳的激烈对抗性运动,模拟了战争的部分场面,代替了战争所拥有的对抗性,激烈的冲突也有着残酷性的胜负结果,于是体育成为了人类发泄荷尔蒙的绝佳出口。
既有战争的既视感,又和平而且安全,人们就趋之若鹜。
自己不能上场,选择一支球队作为拥趸,也会随着球队的起伏获得参与感,与有荣焉。
我们平常看体育新闻,总会看到大量文章在写法上会不自觉地借用一些战争词汇来表达战况。
这是写作者与读者都会不自觉地将体育比赛比作战争,进而尽快激发起那种战场上厮杀的感觉来。
《选秀日》就是这样一部体育片,看得人很燃很激动。
但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身为体育片,却没有什么比赛的镜头,讲的是赛场之外的故事。
实际上,《选秀日》非常类似《点球成金》,讲的都是经理人的故事。
只是《点球成金》的心理戏更多一些,也更讲究演技,更偏文艺一些,在颁奖季获得了很多提名。
而《选秀日》则偏商业一些,故事上更好,一波三折,情节反转让人应接不暇,容易让体育迷之外的一般观众看花了眼。
《选秀日》以NFL布朗队的总经理桑尼(凯文·科斯特纳)为主角,讲他在选秀日当天的所作所为。
影片前半程为桑尼设置了种种障碍,让他面临重重压力,还有来自各方的围剿,几乎到了被辞退的边缘。
身为总经理,桑尼被夹在了球队老板及主教练之间,而且还要面对球员的压力,甚至还有来自家庭的压力。
可是,桑尼手中只有一个7号签供他选择。
球队老板格外喜欢新秀博·卡拉汉。
因为卡拉汉是新秀里的大牌,他在大学联赛里是成绩斐然的四分卫,未进入NFL已经成为风云人物,是全美炙手可热的明星球员,似乎所有人都爱他,所有球迷都追捧他,所有球队经理都渴望得到他,他也是本届状元的最热门人选。
布朗队老板当然想选到他,这样就可以为球队带来更多的关注,可以卖出更多的票,为球队带来更多的收益。
而主教练则喜欢雷·詹宁斯。
因为詹宁斯不仅是一名出色的跑卫,他的父亲也曾经是布朗队的球员,他们父子都对布朗队怀有深厚的感情。
如果詹宁斯能够来到布朗队,球队将会得到一名忠诚的球员,可以更好地融入球队,快速提升成绩。
而总经理桑尼则有些偏爱莫泰·马克(查德维克·博斯曼)。
这名黑人球员朴实无华,但很有潜力。
但令桑尼不爽的是莫泰居然提前给他打电话,希望能够选他,这样他就可以多些钱,好养活自己的一家子了。
尽管没有送钱送礼,但这种提前打招呼的行为,依旧是不合规矩的,正直的桑尼当然心生厌烦。
此时,桑尼手中只有一个选秀签,面对的选择却这么多。
更何况,7号签还意味着即便你有心仪的球员,但签位在前面的6支球队随时都可能截胡,让你一无所有,想要的一个都来不了。
这样子,重压力之下,一旦选错,或者失手,结果可能是:1.老板会因为他表现差立即开除他,2.主教练闹情绪,不好好合作,3.原有球员会不爽他,觉得自己得不到重伤,4.家庭可能也会不接受他,觉得他背叛了家庭荣耀,5.联盟也会将其视为笑柄。
影片在充分铺垫了重重困境之后,精彩终于来了。
在后面20分钟,情节上急转直下,突然来了一个巨大的反转,充分展示出了桑尼神奇的运作魔力。
桑尼首先用手中的7号签以及明年、后年的首轮签,三合一打包与状元签所在的海鹰队总经理进行交换,换来了今年的状元签。
对海鹰队来说,这个回报也足够,7号签也能选一个合格的拼图,然后未来三年都可以有新选择,对重建大有助益。
但是,海鹰队的球迷不干了,大骂海鹰队总经理,因为他们都喜欢博·卡拉汉,希望球队能够得到他。
桑尼换来状元签之后,可以随心所欲地选人了。
到底是博·卡拉汉,还是雷·詹宁斯,或者是莫泰·马克,就要考验桑尼的意志了。
如果选择博·卡拉汉,球队老板会非常开心。
但是,布朗队里的位置与卡拉汉重合的四分卫球员布莱恩则极其不高兴。
他已经在球员休息室里大闹了一场,因为卡拉汉一旦到来,他将会失去自己的位置。
之前,他曾经打出了身价,但伤病拖住了他前进的脚步。
现在,他恢复了。
可是,卡拉汉要来,他怎么办?
要被抛弃了吗?
其实,布莱恩是一名合格的四分卫,而且球队医师已经证明了他在伤病恢复之后,变得更强壮了。
而博·卡拉汉,桑尼通过调查却发现他在自己的球队里的人缘非常差,生日宴居然一个队友都没有来参加,可见人品差到什么程度。
而且,卡拉汉对调查也满口谎言,调查报告都没有看完整,却信口开河。
真要选他,卡拉汉桀骜不驯的性格极有可能对球队的团结形成伤害影响,而橄榄球队又格外讲究团结。
还有,尽管卡拉汉的实力在大学生联赛上不错,真要进入职业大联盟,是否能够成功兑现,也会成为问题。
选择雷·詹宁斯的话,主教练是满意了。
但詹宁斯明显不是状元级别的球员,他只能做球队拼图,而不能成为领袖。
如果状元签不能选来一名领袖,那么还要这个签位干什么?
用之前的第7顺位去选詹宁斯就足够了。
最终,桑尼用状元签选择了莫泰·马克。
这一选择,让布莱恩松了一口气,但是球队老板与主教练统统不满,而且是十分不满,觉得桑尼一意孤行丧心病狂了。
老板更是从选秀现场直奔总经理办公室,想要K桑尼
但是,对于桑尼来说,选择了莫泰·马克只是他神奇运作的开始,接下来才更神奇。
对于博·卡拉汉,其实诸多球队的考察结果都一样。
一旦做足调查,很容易发现他只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桑尼与布朗队没有选择他,随后的2号签、3号签、4号签也都没选择波卡拉汉,这些球队都已有了自己心仪的对象,但都不是卡拉汉。
选秀在继续,考验桑尼的时刻到了。
接下来要进行选择的5号签,因为位置重叠的原因,这支球队也不会选择波卡拉汉。
5号选完后,马上就要到6号签来做出选择了。
6号签在手的美洲虎队,其实也有自己心仪的选手,但被前面的球队截胡了。
这种情况,美洲虎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因为博·卡拉汉对于他们来说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因为自己的四分卫位置上并不缺人,完全可以不选他;可是博·卡拉汉又非常讨球迷喜欢,选了似乎也可以。
美洲虎到底怎么选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问题来了,如果美洲虎不选择卡拉汉,那么对于布朗队及桑尼来说,就会彻底悲剧了。
为什么呢?
这意味着什么?
海鹰队原本就拥有状元签,他们的心仪对象就是博·卡拉汉。
为了得到更多的选秀权,才选择了与布朗队进行交易。
现在,如果海鹰队凭借7号签选到了卡拉汉,那么,球队总经理无疑将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不仅选到了自己最想要到的球员,还白捡了未来的两个首轮签。
真正考验桑尼的时刻到了。
如果他任由海鹰队选到卡拉汉,那么在本年度的媒体评分中将会垫底,成为最差总经理,这也会导致他被开除。
桑尼出手了!
他致电美洲虎队的总经理,直接告诉他说:“搏·卡拉汉是水货,如果你选了他,你会成为今年最差总经理,而且既然你心仪的球员已经被选走,你找不到违背球迷意思不选择搏·卡拉汉的理由。
”美洲虎的总经理一听也是这个道理,自己想要的球员已经被截胡了,现在只能选择自己不想要的卡拉汉。
那么,还不如不选卡拉汉,选择交易呢。
于是,桑尼用布朗队今年、明年、后年三个次轮选秀权,三加一换来美洲虎队的6号签。
手中握有了6号签,桑尼马上跟海鹰队总经理致电。
告诉对方,“我现在有6号签,你的球迷都希望你能选到搏·卡拉汉,我可以和你交易。
”桑尼的意思,你不和我交易,那么我就会用6号签选卡拉汉,让你眼睁睁看着他在你眼前溜掉。
而你和我交易,你就会如愿以偿,用6号签得到卡拉汉,与你原本的状元签的选择是一样的。
最终,谈判达成:布朗队用6号签换来了它原本交易给海鹰队的7号签以及明年、后年的首轮签,外加跑员大卫·普特尼这个添头。
海鹰队用6号签选中了球迷期盼的博·卡拉汉。
布朗队用7号签选中了主教练推荐的球员雷·詹宁斯。
最终的选秀结果出来了:桑尼用1个首轮7号签、3个次轮选秀签的代价得到了首轮1号签(状元莫泰·马克)、首轮7号签(雷·詹宁斯)、跑员大卫·普特尼。
简单的说,桑尼用3个次轮选秀签换得了首轮1号签和跑员大卫·普特尼,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极其狡猾的交易!!
桑尼的运作赢得了所有人的欢心。
无论是球队老板,还是主教练,还是球员布莱恩等,乃至他的家庭。
从一开始的重重压力,各种围剿,到最终的最佳结局,桑尼做到了。
而作为一部体育片,《选秀日》完全做到了没有体育场上两军对垒的热血比赛,照样让人热血沸腾。
《选秀日》做到了这一切。
所以,《选秀日》绝非一部烂片,而是一部绝佳的体育片。
当然,也可以当做是一部优质的商战片来看。
毕竟,这是几名一线明星经理人之间的竞争,而且还有来自老板与员工的压力。
因为是体育题材,大家更多的还是愿意将其看作是一部体育片,何况聚焦的又是选秀主题。
这样的题材与故事,对于一般观众来说,还是有一些门槛的。
如果观众是体育盲,就会看得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选秀,不明白什么是一轮签什么是二轮签,也不明白状元等签位的顺序意味着什么,那么这部片就看起来特别费劲了。
也的确是有这些原因,让这部影片失去了很多的女性观众,让打分有所降低。
我想对资深一点的体育迷说,这部片还是非常值得看一看的。
三、凯文·科斯特纳,曾经的是大牛中的大牛最后,再来扒一下凯文·科斯特纳吧。
1980-2000年间,是好莱坞的黄金时期。
那时候,各种类型片都迎来了自己的春天,都能在电影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演员方面,顶流中的顶流,现在回忆的话,我们更多的是想起那批动作演员,如施瓦辛格、史泰龙、布鲁斯·威利斯、哈里森·福特。
或者是演员中的演员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杰克·尼克尔森、达斯汀·霍夫曼,乃至汤姆·汉克斯。
但实际上,当时表现最全面的两位超一流大咖是凯文·科斯特纳与梅尔·吉布森。
凯文·科斯特纳与梅尔·吉布森,都是不仅能演,还能编、能导,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型选手,在整个好莱坞都能难可贵,至今这种人才都不多见。
像罗伯特·德尼罗也做过导演,但水准与凯文·科斯特纳与梅尔·吉布森比起来,差距就太大了。
本文不展开说梅尔·吉布森,由他执导并主演的《勇敢的心》《启示录》,尽管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这里且不展开。
只说凯文·科斯特纳,他于1990年执导的《与狼共舞》,一举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在内的7项大奖,另有5项提名,在当时风头无二。
至今,30年过去,《与狼共舞》依旧值得再去看一看,并没有过时。
作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与狼共舞》已经成为改写了美国印第安历史的作品,甚至改变了整个美国,怎么夸饰都不为过。
科斯特纳自1983年出道,只用了7年时间,就达到了演员的巅峰。
想一想,就能知道当时的他有多疯狂。
能演、能编、能导,还能做制片人,而且还帅的一塌糊涂,这样的演员,能有谁不喜欢呢?
那时候,他成为了一代天之骄子,纵横好莱坞,仰着脸走路,敢于聛睨一切。
除了《与狼共舞》之外,作为演员,他还主演了《侠盗罗宾汉》《刺杀肯尼迪》《保镖》《完美世界》《未来水世界》《瓶中信》等一系列值得一看再看的经典影片。
可以说,在1990-2000的10年中,凯文·科斯特纳是整个好莱坞最风光的演员。
不过,最好的风头之下,往往存在着危险的潜流,随时让人翻车。
《与狼共舞》之后,凯文·科斯特以为自己的导演水平很牛了,于是脾气也跟着上来了。
他以为自己在好莱坞已经有了很大的话语权与掌控权,可以为所欲为了。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在《与狼共舞》之后,他遇到了《未来水世界》。
尽管科斯特纳不是导演,却拥有者高于导演之上的话语权,在整个剧组里拥有极其强大的影响力,肆意干涉导演凯文·雷诺兹的工作,以至于整个剧组都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之中。
结果,严重的超支,还有各种争论,让《未来水世界》陷入了悲剧。
影片上映后,引发指责无算,结果票房与口碑双输。
本片让出品方环球亏的一塌糊涂。
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其实《未来水世界》并不差,它之所以当时没有被接受,在于片中的设定过于超前。
当环保话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时,《未来水世界》里的设定总是在各种场合被拎出来,作为形象化的例证。
随着人们更多地去审视,结果,这部影片的结局得到了反转,成为了一部科幻经典。
而且,《未来水世界》作为环球影城的保留项目,为环球源源不断地带来新的收入,让环球赚得盘满铂满。
但是,后来的这一切,都已无法改变《未来水世界》当初的处境。
那时的直接结果,就是让凯文·科斯特纳陷入了巨大的争议之中。
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凯文·科斯特纳终于学会了闭嘴,但他的身价一下腰斩,从顶流一个跟斗跌了下来,再不敢装13。
连带着,在《未来水世界》之后,科斯特纳亲自执导的另外一部科幻影片《邮差》也扑的一塌糊涂。
尽管,现在再去看,也是会觉得《邮差》一点都不难看。
但是,在当时,它就是扑街了。
好莱坞是一个生意场,不会给你过多试错的机会的。
《未来水世界》加上《邮差》的两连扑,给凯文·科斯特纳造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想都是负面的。
起码,再做导演,掌控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资金也不会那么多。
当他再次拿起导筒,执导新片时,时间已经进入了21世纪了。
这一次,他执导的是《天地无限》,是一部西部片,也变成了一部中小成本的作品,不再是大片。
这部影片,按说水准依旧在线。
可是,大时代已经变了。
这个时候,西部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再吃香了,不再是《与狼共舞》的时代了。
相当于,科斯特纳执导了一个过时的题材,质量再好,观众不care,又能怎么样?
资本市场只会说,凯文·科斯特纳实在是不思进取,抱残守缺,墨守成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想着躺赢。
再一次,影片水准在线,却又因为影片之外的原因扑的一塌糊涂。
冤枉吗?
冤!
但是没有用。
势利的好莱坞是不会再给科斯特纳机会了,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拿起过导筒。
作为一名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才子来说,这真的是一种悲剧。
而且,作为演员,科斯特纳也受了《未来水世界》与《邮差》的影响。
在进入2000年之后,凯文·科斯特纳的时代就已经结束了。
一线大制作的主演角色,已经不再属于他了。
其实,进入2000年后,不仅凯文·科斯特纳过时了,与他同一批的演员们,大都过时了。
好莱坞需要洗牌,演员需要重新定位。
凯文·科斯特纳要面临新的抉择,要么去二线作品里继续做主角,要么在一线制作里做配角。
有个很好的对比,就是尼古拉斯·凯奇。
身为奥斯卡影帝的凯奇,是不愿意降低身份去配配角的。
于是,还想继续做主角的他,就只能去演那些二线或者三线作品,甚至是不入流的烂片,最终沦为了“烂片帝”。
而凯文·科斯特纳则低下了头,接受了自己的身份转变。
在一线大制作中,乖乖做配角,乖乖做陪衬,像《超人:钢铁之躯》《一触即发》等;在中小成本的影片里,则能够继续发挥余热,还能做主角,像《选秀日》《关键一票》《麦克法兰》《布鲁克斯先生》等。
这些影片,品质上都还不错,但是影响力上已经不行了。
他选择了和解,选择了接受命运。
这样,好处是还能够在诸多影片中看到他的身影。
坏处则是,只能沦为二线或者三线明星了,只能为被人做绿叶,再也不是顶流待遇了。
对于资深影迷来说,就还好,总算还能看待这位帅帅的老型男。
而且,在《黄石》这样的美剧里,还能看到最好的他。
不贪婪,接受新地位,总算能够留下自己的身影。
如此,也算可以了。
先捋一捋桑尼坚定希望第一轮第七顺位选范铁(绿色小纸条)教练希望选小詹宁斯(对分析员们鼓吹老詹宁斯)老板想要“水花”效果去卖票赚取更多的钱,别的不在乎桑尼女友希望桑尼对问题不要逃避不要缩手缩脚勇敢做自己逗比实习生希望能力得到认同海鹰队有状元签但是想省钱也想迎合球迷(电影里说过选状元需要多支付700万刀)美洲虎队新手经理手握六号签骑虎难下,怕接手别人都不敢要的状元Bo后,如果Bo最终成为水货菜鸟经理也会被评年度最差经理而在上任的头一年没有任何作为的被炒掉且沦为联盟笑柄(而且从他的角度看,老鸟们都不选Bo,Bo是水货的结论几乎是一定的)再来说球员意向范铁最需要的是高工资,来照顾死去姐姐留下的两个小外甥及其他家人,知道经推算后自己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布朗队第七顺位选他,可以拿到相对较高的薪水,如果桑尼不选他有可能他就会落到十五顺位甚至更低小詹宁斯父子都是布朗队死忠,只想为家长球队效力,只要能在布朗队打球不在乎第几顺位被选(父亲为昔日球星家庭条件相对优越不在意高顺位带来的高工资,且选秀前留下打架伤人案底也不敢奢望会有高顺位)Bo希望去海鹰以外的任何队,布朗队为上选,因为布朗队所在城市为橄榄球起源地,球迷热情球市火爆能得到更多关注(因为海鹰联盟倒数第一才有状元签,所以战绩更好且有冠军教头的布朗队对他而言更好)四分卫布莱恩及妻子及力量训练师均希望布莱恩留在布朗队内(布莱恩当新秀前退回球队考验年轻球员时信封里塞的100美刀雄心勃勃要拿冠军,且非常认同冠军教头的能力,所以受伤后利用休赛期加强锻炼恢复以求证明自己)But!“你只能被选中一次”,没错,选秀是道单选题,对球员对经理都是。
再来看看最终结果桑尼用三年的二选为代价换来七号签签下小詹宁斯加一名从海鹰队要来的主力,一选经培养最后多为明星球员,且没有留下案底之前小詹宁斯的实力也是有目共睹,二选,三选多为替补队员,极少有遗珠之憾,所以三个替补队员换一个明星队员加一名队里刚需主力位置队员。
总结:赚!
(教练及詹宁斯父子满意)用状元签选中范铁,总结:赚!
有人说用本来七号签就能签到的如今用状元签签到,白白损失多出来的450万美刀。
错,本来的第七签范铁只是模拟,也可能被人提前截胡,现在是落袋为安。
所以赚了,分析室里的战术板上一开始写的詹宁斯和范铁两个人,就是怕出意外的两套方案,那万一两套方案都被截胡岂不一事无成?
菜鸟经理不就是连备选方案都被截胡了(范铁状元签利益最大化,范铁满意。
没签Bo,继续安心当主力的布莱恩满意)海鹰队用一名主力换来原本状元签的450万美刀差价也算满意(不满意就不会促成交易)美洲虎菜鸟经理在两套方案都被截胡的前提下用鸡肋六号签换来布朗队三年的二选,从风暴中心退出得以喘息,先站稳脚跟以后徐图进取(菜鸟经理满意)虽然多付出450万美刀且提前透支三年二选,但是一次选秀选到三名主力且都是完美拼图,媒体争相报道球迷集体狂欢,布朗队话题度一时无两,水花够大。
(老板满意)最后,桑尼尽显王霸之气力排万难最后时刻一手翻云覆雨收服老板、教练、女友、分析员等一干迷弟迷妹,被评为年度最佳经理。
(自己满意女友满意)…额,肯定逗比实习生能力,答应赔个更好的电脑…然后微微一笑“你要当奶奶了”。
(逗比满意,母亲满意)桑尼走向人生巅峰…所以重点是,让所有人都满意,桑尼用最小的代价最稳妥的做到了!
完美的经理,完美的男人。
哪波赚哪波赔的问题,大家不用在纠结了吧。
对了,Bo自家知自家事,从模拟的状元跌到第七,虽然金钱名誉受损,但是对自己的定位更接近,兴许知耻而后勇,反而成就自己。
从看到预告片,就开始期待这部影片。
有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的体育片,总是给人很男人的感觉。
剑走偏锋的一部运动题材电影,甚至没有一场完整的体育比赛,看到最后还是会让人血脉喷张。
开头的节奏很慢,慢慢抽丝剥茧交代出主人公的困境:工作上,球队老板想要明星球员,想在选秀日大出风头一次;明星教练,希望选择进攻端球员,充实球队实力;球迷方面,觉得他很冷血,甚至一手炒掉功勋教练(还是他老爸)。
生活上,跟同事的地下情众人皆知,还搞大了对方的肚子,不擅于表达的他却不知如何处理两人的感情;加上父亲的离世,跟母亲因为炒掉父亲所产生的芥蒂……其实他早决定了要选的球员,只是因为老板和教练的不同意见,做了无奈的选择。
好在选秀日就是那么神奇,他通过置换成功满足了三方的需求,打造了理想的球队。
这片子对不熟悉美系联盟的童鞋,在观影过程中可能有些小障碍。
但归根到底,电影如人生,人生就是一个个选择。
接受选择,享受选择,做好一个又一个的选择,方能不负此生。
140921晚1306
這部作品我看過不下5次,並不是說這是一部有多麼難理解的電影,就像每一部我喜歡的西部電影一樣它的故事非常簡單易懂,但即便你重新再看一次你依然會如第一看的感覺一樣:「這就是世界最頂級製作」。
每一個鏡頭,每一句對白,每一處節奏變換,每一幅構圖,甚至到每個鏡頭的每一處配色,都是那麼精細講究,或許從學術上講它充其量就是有那麼一點沒必要的分鏡,卻正如某個傳奇演員說過的一句台詞:「但求進步,不求完美」。
而我想說關於這部作品的內涵遠不止電影技術層面上的,當然電影技術也是美國其中一個領先全球的領域,但人,一個團隊、社區、公司甚至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個人,那才是這部電影的精粹,而絕大部分美國以外的觀眾卻沒意識到故事的主角球隊布朗隊雖然完成了如此卓越的選秀工作,但他們往後的成績也沒什麼值得談論。
但那不會阻礙大部分觀眾都會認同這次選秀工作絕對是傑出的,而傑出完成這次工作的原因,是主角對橄欖球的淵博知識嗎?
是他成長在一個橄欖球之家擁有一個橄欖球傳奇教練的父親嗎?
還是他有一個強大的團隊backup嗎?
以上這些都可能是原因,至少在知識分子眼中必定都是以這些方向進行解構。
我想說的是,許多下等人都鸚鵡學舌的說美國的電影經常輸出某種個人英雄主義價值觀,但牠們真的理解個人英雄主義意味著什麼嗎?!
首先你要有獨立人格才能稱之為個人,其次是英雄背後是伴隨著勇氣、膽量和決斷力,但就如同所有偉大的西部傳奇故事一樣,即便你擁有了上述這一切,要成為英雄?
你還得把命運(or運氣however you call)交託於上帝,所有這些的組成才會誕生英雄。
you see,所謂英雄的出現概率放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低的,退一萬步就當那些下等人所說的「美國電影輸出個人英雄主義」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能把如此低機率出現的事情變成一種主義,你想想美國民間究竟在200多年的歷史上出現了多少個這樣的英雄才能把那變成一種主義?
正如我前面所說,本片主角雖然完成了一次卓越的選秀工作(現實中也的確如此),但布朗隊卻還沒贏得super bowl,在商業體育競技層面上無論他做對了多少事情,沒有冠軍戒指他身上永遠還是背負著失敗的烙印,他的對手可能會當面諧落他,命運也在嘲笑他,他死去的父親、一個傳奇人物也不會榮耀他,但沒人敢質疑他的決心、勇氣和品格,即便美國近代做過很多錯誤的選擇,但在每個環節,這個民族總是能孕育如同片中主角那樣傑出的人,正如他所講:「沒人能把時間停止,但優秀的球員能把時間變慢」,我認為,人的理性及認知局限性會讓人不能每件事都做得正確,但優秀的品格會讓人去做正確的事而不僅僅是把事情做正確,而這種品格更能夠在處理錯誤的選擇or決定時把時間變慢,換取空間讓一切撥亂反正。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体育类电影没有真实故事,如何讲啊!
都说球队的教练都是坐在火上口上的。
我们的主角是总经理,性质一样了!
要当一个好的领导者,要能顶得住压力,有胆识有智谋。
电影的内容上没心情讲,因为我们的大领导换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我从经理降为主管了,女友也说说分手了。
我迫于生活压力还不能马上辞职,我的领导们让我调整一下心情,好好学学如何管理人,磨练磨练也好,卧薪尝胆也好。
反正目前盯着你,别不辞职给我去找工作。
降职是心理上的,职场上的人世态炎凉是必然,同情你但不靠近你。
新领导用自己的人顺手又顺心,可以理解。
分手就分手吧,反正感情的事,最不好捉摸,已经刚被打击一下,这个反倒没有那么大的冲击。
迫于生计,不能辞职,这不是跳槽的好时机,你投个简历出去,背调立马就过来,你的现任领导立马查岗,然后说:这年代,咱们这资历谁还投简历啊,去哪儿,我找人给你介绍!
我KAO,是啊,你们都是团伙跳槽的,所以我才不得不走的!
所有都可以理解,又解释的通,可我还是很纠结。
不是痛苦,也不是恨,只奇诡,为毛职场拉帮结派这么严重,我们以前的同事一个个被逼迫的干掉!
两年经历了四次变故,以前不是你,但总会轮到你。
实力不重要,级别越高人脉越重要。
看这电影,想到的是压力,失眠?
无趣?
躁狂?
不是刚毕业了,总会经历,总要翻越。
听从你自己的内心,电影是真实事件?
那份胆识与智谋我向往之。
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PS:沉的下去才有重量。
不同的处境对不同的电影有感觉!
第一个选秀日结束了,海鹰,布朗人,美洲豹皆大欢喜,其乐融融。
结果天有不测风云。
范铁马克,雷由于伤病/家庭变故/性格因素等都没打出来。
波卡拉汉这个肯定是无法融入更衣室,凉的彻底。
结果坐拥布朗人次轮选秀签的美洲豹误打误撞,一个选秀日选到了2个落选天才,双核带队开启了王朝之路,总经理就此封神……名儿我都起好了:《The Next Draft Day》。
(just a joke)
电影《选秀日》由伊万·瑞特曼执导,是一部以NFL选秀为背景的体育题材电影。
故事围绕克里夫兰布朗队的总经理桑尼·韦弗(由凯文·科斯特纳饰演)在选秀日的24小时内,如何面对巨大压力,做出决定未来球队命运的关键选择。
《选秀日》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体育电影,它不仅仅是关于橄榄球的比赛,更是关于决策、策略与人性。
影片的紧张感主要来自于选秀日的倒计时,桑尼需要在多方压力下作出对球队最有利的选择。
他面对着球队老板的高压要求、球迷的期望、教练的不满以及个人生活中的困扰。
这种多重压力下的决策过程成为了影片的核心,看似平静的办公室场景充满了悬念与紧张感。
凯文·科斯特纳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他成功塑造了一个既果断又不失人性温情的总经理形象。
桑尼在面对巨大的职业压力时,展现出坚韧与冷静,但他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脆弱与挣扎。
科斯特纳通过细腻的表演,使得桑尼这个角色既真实又富有层次感。
电影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职业体育世界的真实描绘。
编剧巧妙地将商业谈判、选秀策略、球员心理等多方面元素融入故事中,展示了选秀背后复杂的利益博弈和人际关系。
影片通过多个角度,展现了选秀日的紧张与不确定性,观众仿佛置身于橄榄球赛场的幕后,感受到了那种胜负难料的悬念。
尽管影片节奏紧凑、剧情紧张,但它的情感深度略显不足。
桑尼与他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在影片中显得有些平淡,尤其是他与母亲、女友之间的关系,未能深入挖掘。
虽然这些情感线索在推动剧情方面起到了作用,但它们未能在情感层面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此外,影片对NFL的迷恋也可能让非橄榄球迷的观众感到疏离。
虽然影片试图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选秀规则,但对这项运动缺乏了解的观众可能很难完全融入故事。
《选秀日》是一部紧张且具有娱乐性的电影。
它通过一个职业体育世界中的关键时刻,探讨了决策与责任的主题。
虽然在情感深度上有所欠缺,但凯文·科斯特纳的出色表演和影片对选秀日紧张氛围的营造,依然让这部电影在体育题材中独树一帜。
对于橄榄球迷来说,这无疑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而对于非球迷而言,它也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去理解职业体育背后的世界。
文/几何乡
注1:本帖主要从橄榄球运动和球队管理层运作的角度出发,所以罗列(吐槽)对象不包括诸如“2014年海鹰刚在Russell Wilson带领下拿了超级碗,为什么会有状元签以及为什么会想选四分卫”、“球队总经理和女下属悄咪咪处对象被HR发现了会被开除”、“Bo Callahan那么多大学队友一个都没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如果人缘真这么差NFL球队管理层都早就应该有所耳闻”、“战术本后面贴百元美钞考验球员这种伎俩用一次还行,怎么可能用好几次”等等。
注2: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The Rewatchables Podcast关于本片的讨论1. 在没有对选秀目标进行详细研究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贸然进行选秀权大交易(3个首轮签换取状元签)打包多个选秀权向上交易,拿到靠前的顺位选取自己心仪的球员,这种情况在北美职业体育选秀中的确时常发生。
例如NFL堪萨斯酋长队在2017年选秀中用当年的首轮27号签、一个三轮签外加2018年的首轮签换得布法罗比尔队的首轮10号签,从而摘下了四分卫Patrick Mahomes——他也成功地带领酋长在三年后拿下超级碗。
用多个首轮选秀权这么重磅的筹码向上交易——一般是球队在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之后确信某名心仪的球员值得花大价钱得到,从而下定决心寻求这种激进的交换。
然而在本片中,主角Sonny,也就是克利夫兰布朗队的总经理在自己的汽车中答应与海鹰队的交易时,显然对于状元签潜在的使用对象Bo Callahan并不十分了解。
他竟然在赌上球队未来的大交易已经完成后,木已成舟的情况下才要下属拿来Callahan的选秀报告,要求球探深入研究录像,以及打电话了解球员的品性——我的天,这么不靠谱的总经理,早就应该拉出去解雇八百回了。
另外,他作为总经理对本队已有的四分卫的状态也几乎一无所知,同样是完成交易后,得知本队四分卫正在刻苦地训练和恢复,状态良好——然后他开始意识到球队可能并不需要一个新的四分卫,开始安抚球员和寻求补救……再拉出去解雇三百回。
当然,对于一开始与海鹰发生的这个大交易,片中交代了一个背景:球队老板要求Sonny“搞点水花”——似乎给这个冒险交易的完成提供了一定的合理性(并没有)。
2. 球队总经理在没有向球队老板汇报和与助手充分讨论的情况下完成这种级别的大交易同样是关于这个交易,Sonny开车开到半路上就匆忙答应下来……虽然这是对于老板“搞点水花”要求的贯彻实施,但在现实中球队经理完成这么重磅的交易(赌上球队未来两年的首轮选秀权)是一定会向老板请示的,先斩后奏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此外,Sonny答应这笔重磅交易前也没有与球队管理层的其他人员进行讨论,甚至连这笔交易对于球队工资结构的影响都不清楚(也是事后才找Ali核实,再次证明Sonny的不靠谱),这种情况也是不现实的。
3. 用砸锅卖铁得到的状元签选一个选秀行情预测为首轮中段的线卫从选秀前Sonny与Vontae Mack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如果Sonny不用7号签摘下Mack,他就极有可能掉到首轮中段(teens),选秀前各路媒体对他的行情预测就在这个区间。
就算Sonny慧眼识珠,发现了Mack的过人之处(其他球探和媒体都错过了),觉得他值得用状元签摘下,现实中也几乎不会有总经理这么操作——更何况这个状元签还是砸锅卖铁赌上球队未来换来的。
一般来说,如果一支球队管理层手握高顺位选秀权,但是在预测顺位较高的球员中并没有自己特别想要的,一般会寻求向下交易,将一个高顺位签换成多个低顺位签(例如片中美洲虎队的操作)。
Sonny倾家荡产换到状元签,然后用状元签选了一个用十几号签就能轻松拿到的球员……怎么说呢,可以竞争一下北美体育史上最愚蠢的操作了。
影片进行到这里,可以把Sonny逐出NFL,永不录用了。
4. 被公认为状元热门的Bo Callahan在选秀当天一路滑落,前六支球队纷纷跳过好吧,我承认2005年Aaron Rodgers也是一路滑到了24位才被包装工选中。
但是当时其实是手握状元签的49人队在Alex Smith和Rodgers之间选择了前者,并且Rodgers在选秀前被普遍看好的程度也远不及本片中的Callahan。
全NFL成绩最差的几个球队,就没一个想选一个状元大热门,公认的"franchise QB"?
5. 海鹰队把刚刚到手的两个首轮签吐了出来,还赔上一个弃踢回攻员,就为了把7号签提升一个顺位影片一开始我们就知道,海鹰对于Bo Callahan并不是非要不可的态度,并且后来成功地打劫了Sonny。
当然,影片也提供了一个背景,就是海鹰队的部分球迷对于球队的这一操作非常愤怒,导致总经理压力很大。
于是在选秀当天,海鹰队总经理成功取代Sonny,荣膺全NFL最愚蠢的经理。
他用7号签+未来两年布朗队的首轮签+一个水平不错的特勤组回攻员换来了……6号签。
结合之前的交易,也就是说海鹰用状元签+一名球员换得了6号签……合着一个没点我们还搭一个呗。
影片中提供了一个解释,海鹰队用6号签选来了本来用状元签也会选择的Callahan,还省了钱,所以其实没亏。
但是,说实话NFL球队有一百种操作方式省工资,赔上主力球员降低选秀顺位这种操作,大概够全联盟耻笑一阵的。
此外,即使在球迷的压力下,海鹰队在选秀当天也并没有非选Callahan不可的意愿,否则他们应该会早早与包括美洲虎队在内的2-6号签球队接触,寻求交易,这样也轮不到Sonny忽悠美洲虎的菜鸟总经理了(顺便说一句,美洲虎手握6号签,选情稍有意外就自乱阵脚,得到Sonny的报价后立刻答应下来也不再去别处询询价,全NFL第三烂的经理就你了)。
在明知布朗队不想要Callahan的情况下,海鹰做出这种脑残交易,给已然濒临万劫不复的Sonny擦屁股,这怎么看都说不通。
6. Sonny用刚刚拿回来的7号签选了一个……跑卫尽管现实NFL中2017年的Leonard Fournette和2018年的Saquon Barkley都是在高顺位被选中的跑卫,但近年来总体而言NFL球队几乎很少将高顺位签用在跑卫身上——传得准的四分卫不好找,跑得快的跑卫一抓一把,何必用珍贵的高位签选跑卫呢。
Fournette和Barkley在NFL虽有高光表现,但他们遭遇的严重伤病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将高位签投资于跑卫并不明智。
影片中Sonny用7号签选择跑卫Ray Jennings还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是球队名宿之后。
不过看过Sonny之前的鬼才操作,这也实在算不上什么了。
我们祝他和布朗队在平行宇宙NFL好运吧。
【3.5星】1、PPT感很强的电影,每一帧,每一个画面都可以作为PPT背景,如果要做橄榄球介绍的PPT,在这个电影里面来找非常好2、本电影的画面切割艺术:一个画面分成2-4个小画面,对比同时展示每个人的表情,来表现每个球星不同的心理状态。
更特别的是有抠图,比如二分画面,其中一个画面中的人物会移动到两个画面分界线中间,人物跨越两个画面,会比较有立体感,感觉人物出来了一样3、电影比较精彩,从最开始的被动,甚至面临被辞退、教练和队友不理解、球员对他的质问。
后面峰回路转、力挽狂澜,男主通过忽悠经验不足的球队总经理,让他和男主交换了顺位,从而让男主能够拿着对另一个球队来说很重要的筹码,去和另一个交易回了未来3年的第一选择权和一个新的球员4、是一个刺激、精彩、剧情的商业故事电影
1、布朗队的总经理桑尼用今年的7号签以及明年、后年的首轮签从海鹰队总经理汤姆那换来了今年的状元签(状元热门是四分卫波卡拉汉),这笔交易符合布朗队老板的意思,但是海鹰队这边的球迷却很气愤;2、桑尼最终用状元签选择了范铁马克,原因是波卡拉汉性格有问题,球队在四分卫位置上有伤愈复出极想表现的前明星球员布莱恩祖鲁,范铁马克非常热情有潜力,属于被埋没的人才;3、然后2号签、3号签、4号签都没选择波卡拉汉,5号签因为位置重叠的原因也不会选择波卡拉汉。
如果6号签也不选择波卡拉汉,让拥有7号签的海鹰队选中,相当于海鹰队不仅得到了原本就会得到的波卡拉汉,而且还凭空得到了两个未来的首轮选秀权,这种结果会导致桑尼被媒体评为年度最差总经理并被开除;4、所以桑尼只能去抢美洲虎队拥有的6号签。
他知道美洲虎的总经理杰夫是新手,所以直接跟杰夫说“波卡拉汉是水货,如果你选了他,你会成为今年最差总经理,而且既然你心仪的球员已经被选走,你找不到违背球迷意思,不选择波卡拉汉的理由”,于是杰夫决定交易:布朗队用今年、明年、后年的次轮选秀权换得美洲虎队的6号签;5、桑尼得到6号签后打电话给7号签的所有者,海鹰队的总经理汤姆,跟汤姆说“我现在有6号签,你的球迷都希望你能选到波卡拉汉,我可以和你交易”,最终谈判的交易是:布朗队用6号签换来了他原本交易给海鹰队的7号签以及明年、后年的首轮签,外加跑员大卫普特尼这个添头;6、海鹰队用6号签选中了球迷期盼的波卡拉汉,布朗队用7号签选中了主教练推荐的球员雷詹尼士;7、最终桑尼避免了被开除的命运,用1个首轮7号签、3个次轮选秀签的代价得到了首轮1号签(状元范铁马克)、首轮7号签(雷詹尼士)、跑员大卫普特尼,从数学的角度上来讲,相当于用3个次轮选秀签换得了首轮1号签和跑员大卫普特尼,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狡猾的交易!!
异常出色的配乐让整部作品充满悬念和正能量,将一个球探和选秀日的故事讲述的十分吸引人,导演的节奏掌控相当得力,可惜科斯特纳已经没了当年的橄榄球电影感觉
不如点球成金讲述风格真实、凌厉。电影画面好莱坞色彩略重,演绎感强而真实感弱。
怎么说 比点球成金强多了
7,片子最大槽点是选了个nfl最大笑柄的布朗人做主角队(今年1胜15负真是太打脸了)不过对于选秀夜各种操作和应变倒是展现得不错。其实美国体育看得都知道选秀就是赌博,赌对了就有可能收获佩顿曼宁,赌错了,加马库斯拉塞尔等着你。
NFL的选秀权本来就不是很值钱,挺爆米花的。
正好看完今年的选秀大会 一直觉得美国体育的这种trade形式很有意思
有点狗屎运。
不评价这个国家如何,但美国主旋律电影中的思想品格真的是目前在我的价值体系中最顶级领先的
又是以职业经理人的角度切入,事无巨细的通过事件日的经历作为叙事线索,带出橄榄球职业联赛圈子的很多专业内幕和运作事宜,看起来又是一种新的观感,职场精英和体育职业人都得看
这部影片非常写实,橄榄球选秀关注的人不多,但是类似的NBA选秀应该就有很多人关注。选秀中存在巨大的信息差,精明的经理人可以从中抓住机会营利,最近的比如说2017年选秀凯尔特人手握状元签,但是又想选择预期顺位排第3的塔图姆,于是放风说也想在第一顺位选状元热门富尔兹,于是急于想选中富尔兹且拥有探花签的费城76人与凯尔特人交易,这样一来凯尔特人既选到了原本想选的塔图姆,又拿到了一个明年的高位签,还省下了不少薪资。
三星半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一部电影虽然主角是天才,其他人都是sb的套路
这应该算谈判电影而不是体育电影啊……刚开头的一个小时很没意思,到最后开始选秀才是重头戏,非常精彩。
不错
2.2
最后的绝地反击太梦幻了,无论后来成绩怎么样这一波操作至少先取悦了老板和球迷,还激励了士气
三星半
选秀心理大战。职场教科书。
和曲线难题很像,明明是拍给运动迷看的,偏偏在里面要糊弄外行人。。
根本看不懂。
除了选秀和交易的其他部分都太差太应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