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我眼花了?!
这电影植入的广告有点多,剧情也比较单调,基本上大家看个开头就都能知道后边要发生什么了,包括伊万的心路历程,娜塔莎的故事以及后面的熊等等,不过徐峥演技确实优秀,把那种纠结还有无奈以及无语的神态动作演绎的淋漓尽致,不得不说我还是要给山争大哥来个赞,第一个把贺岁档电影免费在线首映的人,有魄力,也很吸粉,虽然电影本身质量一般,但不影响我对山争大哥的敬意👍
《囧妈》想必很多人都观看过了,在特殊的日子里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上映了。
至于评价多半是:那里不好,这里不对,剧情全无新意,一塌糊涂。
可惜大部人忘了这只是一部贺岁电影,一部应该一大家子人消磨时光,等待跨年的电影。
无论电影的最终成绩如何,我们都看到了徐峥的野心,他围绕中年人的窘迫来引出话题,意图打造一个“囧”世界。
从第一部里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心酸苦痛,到这一部里至爱亲情的闲言絮语,格局可以说越来越小了。
从俯瞰底层劳动人民,再到仰视舞台上演出的母亲,视角也越来越低了。
看似愈发俗气,其实是摒弃了一些肤浅的表象,开始挖掘深层次的情感内核。
你不能说这部电影给的都是糟糕体验,他给的只是不那么舒适完美的观影感受而已。
在这里不想讲剧情,只想讲个人觉得出彩的部分:黄梅莹老师扮演的老母亲。
母亲这个角色,几乎每个女人都会在生命阶段里扮演:从年轻貌美的母亲到鬓生银丝的母亲;对子女的溺爱溢于言表,对生活的操劳刻满脸上。
多种多样,永不褪色的是对子女的爱,这个故事里演出来了,甚至有点过,催生反感了。
但这样程式化的表演同样也在婆媳肥皂剧里出现,但我从未见到有人跳出来反对指责。
这个一心扑在家庭的传统母亲身上也有着另一面:在迟暮之年远赴莫斯科歌剧院表演唱歌。
一个团的老姐妹都选择飞往俄罗斯,唯独她却孤身一人选择六天六夜的远洋火车。
即使窗外风景如画,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漫长的旅途也是一种煎熬,何苦来哉?
老人们会在广场上挥洒夕阳的光芒以寻找他们遗失的激情,但他们绝没有勇气在年迈之纪如此洒脱自己,但徐的母亲付诸实践了,这是这个角色脱离寻常母亲定位的亮笔。
如果之前的表演都算常规操作,那么黄老师在镜子前摘下假发套的那一幕才是真正触动人心的。
那个人前风光,头发浓黑茂密的活泼老人其实已满头银发,脸色也不似之前在列车上那般红润,更多是憔悴与沉默。
她呆呆地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慢慢站起,一瞬间感觉这才是生活常态里的老年人,暮霭沉沉,缺乏生气。
在孩子面前假装快乐的老人,更多时候还是面对空房。
黄老师恰到好处的眼神和小动作很好地表达了一个老年妇女的内心世界:孤独而又渴望被关注。
在儿子身上得不到关怀反馈,她就从年轻时候梦想入手:大舞台演出圆梦。
这个两面性的人物刻画让人一下就明白了之前各种玄幻的铺垫,这是一部回归家庭的戏,一个关注亲情的故事。
就在不久前,在公众号看到一篇通稿,口述围城之下的亲身经历:母亲因动小手术住进医院,却不慎感染新型肺炎。
自己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全靠老父亲日夜照顾母亲。
终在封城之前赶回武汉;入城只是已是午夜跨年之际,在车中祈愿美好明天。
不料第二天便与自己的母亲天人永隔,与此同时父亲也因近距离接触被感染,隔离住院。
一家人团圆的美好愿望落空,值此佳节却遭受如此打击,不胜唏嘘。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当时间佝偻了父母的腰背,岁月剥离了亲情,在忙碌之余你是否还会记得年迈的父母?
生活也许忙碌,也许平凡,但它终将在有一天汇成泪水,在眼眶涌现,只不过那时候你已来不及和至亲之人说一声道别。
在天灾面前,我们才发现活着真好,有亲人在身边真好。
徐峥虽然讲了一个烂故事,但他告诉我们老人们需要的不是打卡式问候,而是真正贴心关怀与陪伴,有这一点就已足够了。
在这里我们不赞《囧妈》,赞一下为抚育自己牺牲颇多的爸妈,并献上一个热情拥抱。
看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虽然很多很多地方不一样,但是就是感觉这就是我妈妈。
可能我就是你们嘴里的水军,那。。
有没有兄弟给个群号让我赚个钱?
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电影,只需要做到一件事就行了。
看完以后,除了对剧情的回想,是否给你留下了更多的别的思考。
我认为囧妈做到了,不该被冠以烂片这样的评价。
春节档大家好像也就只能看见这一部,所以评论点一定很足,基于各种原因,可能看过的人也会比之前多很多,毕竟白嫖谁不喜欢?
(笑)。
囧系列一向以搞笑和社会问题的一点深度作为卖点。
很高兴徐峥导演这次走出了 闹+囧 这样的模式。
继《港囧》以后我本来这部片子在我心里的预期分数会很低,但是看完以后感觉挺好的。
当然,里面有很多的逻辑硬伤,比如,现在没买票已经没法进火车站了,正常人谁会追火车挂火车门上(我真不是骂印度三哥),比如淘宝买的火车钥匙真的可以用,比如带电饭锅在火车上煮粥,比如进不去火车里不想着给老妈打电话而是爬火车胆子是得有多肥,突然出现的带着枪的婚礼船,热气球……我不认为《囧妈》是一部很完美的电影,但是依然不可否认它的优秀。
它的优秀之处,在于它带给我一种思索,我是不是平时对我父母太苛刻了。
因为被爱所以有恃无恐享受那种怎样也不会作没的爱。
那是你妈妈,她怎么会不爱你。
每个人都是独立而自由的个体,可在妈妈眼里,你只是她的儿子/女儿,她爱你,所以她唠叨,她喋喋不休的讲她的道理给你听,她把果子塞进你嘴里,一遍又一遍地问你要不要吃这要不要吃那,不在乎你说了什么只是希望你听她的,甚至规划你的人生,按照她的想法“改造”你。
我一直觉得父母的爱有些时候很自私,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想法而不顾子女自己的意愿,很可怕。
不可否认他们会做的不对,可成年人的世界里,哪里是讲对错的。
那种刻在灵魂深处的爱和牺牲奉献,或许才是让两代人矛盾随着岁月缓和的原因吧。
当我也成为了你,我才开始懂你。
“别吃我儿子”
终于不用再想我去哪里找这样对我的人了。
这个片段,在我看见电影中熊出没的牌子时候,就想到的剧情了,可看到的时候还是泪流不止,仿佛自己也在那片树林里,跑远的是一边哭一边喊来吃我吧的妈妈。
所幸是电影,会出现带着麻醉枪的救星。
我记得动物世界有一段母鹿为了小鹿能安全过河,自身飞快的投身到鳄鱼嘴下的视频。
我一点也不想母爱因为这样而伟大,挺让人难受的,不是吗?
其实电影的结构很简单,先诉说母子之间的矛盾,再激化矛盾,然后引爆,破后而立,互诉衷肠以后死里逃生。
最后,通过妈妈的“高光”,让人明白,她也曾是个眉目如画的女子,她也曾有过光鲜亮丽的人生,可她为了你,变成了你有些讨厌的模样。
影片讨论了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两代人之间思维模式不同造成的矛盾,以及任何爱之下包含的期待落差,控制欲带来的无形伤害。
但讲的更多的是,对你爱的人,要好好的互相理解,更多的表达,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沟通。
你别希望你妈妈主动去尝试理解你,毕竟你是她的儿子。
所以看了电影你知道了,你的妈妈也一样,曾经有那样年轻漂亮的日子,也曾浪漫天真眉目如画,期许着未来,算着日子等着你到来,想着为了你,也要努力过好这一生。
所以这一步,需要我们先迈出去。
今年春节如此特殊,感觉一切都不一样了,所以也需要有些不一样的感觉。
感谢徐峥导演,让我们在不能闲逛之际在家里百无聊赖之时,可以一家团圆坐看春节档的影片《囧妈》,是很新奇的体验,在这样特殊时期,可以安然坐在家里看个喜庆的电影,真是一种莫大的心理安慰。
因为过年的忙乱,所以电影是分成几次看完的,但依然会哈哈大笑,会被其中的剧情吸引。
常年不和的母子俩一次误打误撞的火车之旅,旅行中状况频出,《囧妈》是一部很有趣的贺岁片,融入了异国情调、动作元素与情感元素,俄罗斯风光美不胜收,沿袭了“囧”系列一贯的喜剧元素与人生困境,是对于中国式家庭关系的探讨,徐峥和黄梅莹表现真是亮眼,刻画了一对相爱相杀的母子俩,简直太让人感同身受了。
试问谁没有这样一位妈妈呢?
她会在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向你嘴里塞吃的东西,会教育你身材太胖或太瘦,会按照年龄段催促你结婚或者生子,会无休止地追问叮咛叮嘱,会为任何事与你拌嘴与争吵,但是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深沉的爱呀,母亲对于儿子的牵挂与牺牲是无言的,可这种爱虽令人感动,何尝不是一种束缚呢,所以徐峥饰演的徐伊万千方百计想要逃离母亲身边,却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不自觉地将这种爱与控制施于妻子身上,误认为这就是爱,却不知道自己也在重蹈覆辙,我们总是想在内心中塑造一个完美的儿子或者妻子形象,然后妄图改变身边的人符合这个完美形象,却不知道这只存在于想象之中,而情感也逐渐消磨殆尽。
这或许是很多中国式家庭关系破裂的肇始吧,不得不说,徐峥真的是很敏锐,他精准地抓到了中国式家庭关系的核心,并且用一种喜剧的形式表达出来。
但是这部喜剧却不是一昧让你欢笑的,更多是笑中带泪,看完之后还会有一些思考和感触,因为片中真实复刻了一个中年人的生活,以及他此时此刻生活中的危机与茫然,就像我今年除夕的时候出去散步,走在乡村的旷野之中,时间仿佛停留在日落那一刻但天还没完全黑下来,前后都是白茫茫一片,突然有一种茫然之感,身处中年才会对片中徐伊万的处境有设身处地之感吧,有满腹的话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不敢回望过去,看不到未来,也缺少希望,却多的是舍不得放的牵绊。
看到徐伊万与俄罗斯美女在车尾,年轻女孩可以潇洒地扔掉戒指,伊万却几次努力舍不得丢掉结婚戒指的的时候,眼泪夺眶而出,因为中年人本身处境艰难,中年人的关系都是由时间凝固成的情感,是无法轻易、潇洒地抛开的。
可是惟其艰难,完全领悟之后的人生才能真正放下。
失去是在所难免的,也是痛苦的,可是当所有都经历过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变得更好。
很喜欢片中徐伊万这个角色,他对于父母的关系有反思,却不自觉地走入同样的误区中,他放不下面子去挽留妻子,就用幼稚的方式去解决,他关心母亲却总是以不耐烦的语气与母亲交流,在他身上,我们或多或少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总是习惯于逃避,甚至习惯了逃避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总是习惯了用一种扭曲的、自己不喜欢的方式生活,然后在其中痛苦不堪却理所当然。
归根结底,我们还是没有勇气面对内心真实的自我,直到生活将我们逼到角落,直到直面对方,也直面自己,不得不说出内心的想法,我们才有可能修复彼此的关系,也修复了自己的内心。
这或许是这部片子给我们提供的一个解决困难的答案。
也让人在开怀之余又有深思,在春节这个“一元复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回望与总结,我们又该如何开启新的人生呢?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大概是最早一批回家过年的,本以为和往年一样,会在家百无聊赖躺上十几天,吃吃零食看看电影,没什么意外,也没什么惊喜。
没想到从武汉疫情的爆发到封城,短短几天内,每天醒来接收到的坏消息甚至没有给大家反应的时间,原本旅游度假、走亲访友的春节,一时间事态紧张到连出门都成了奢侈。
原本想在影院看的春节档电影,也史无前例纷纷撤档,答应好要和爸妈一起去看徐峥的《囧妈》,也只好搁浅作罢。
没想到隔天就听说《囧妈》会作为春节档首部以特殊形式免费与观众见面的贺岁影片,在大年初一线上免费播放,无论是从商业或影视的角度来说,都是从未有过的先例,在微博上几番确认后才知道不是空穴来风,通知了爸妈大年初一在家举家观看。
【原本就是免费的资源,故事情节就不多剧透了,拉上父母一起观看效果更佳。
】关乎亲情的部分并没有过分煽情,前半段通过一路“囧”事多角度展现出了中国式的家庭关系,以及来自母亲的唠叨和操心。
说到旅游,相信绝对多数人都有过父母随身携带保温杯的经历,影片里的妈妈甚至随身携带了泡脚桶和蒸脸仪,你别说,大概是我也年纪大了,还真带给了我不少下一次出游的灵感。
全世界的妈妈说的话都大致相同,在叫孩子吃饭吃蔬菜水果,干涉孩子交友的行为方式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联想到前两天和朋友出去吃饭玩得有点晚,爸妈轮番打电话催我回家,对话甚至都与电影里大致相同,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再看真的又好气又好笑。
后半段探讨了关于与父母和解以及与自己和解的问题,许多来源于原生家庭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原生家庭本身去解决。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不自觉想去控制、改变对方,影片中徐伊万面对妈妈的控制时联想到自己对妻子的控制,在和妈妈敞开心扉后才发现为人父母的难处,也开始反省在婚姻关系、亲子关系中自己的所作所为。
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在遭遇成年人的困境时第一反应会去追究原生家庭的影响,难免心生埋怨,却忽略了父母也从未经过培训,在陪伴、成长、教育过程中努力扮演的角色也未必是他们所擅长的,成年后的我们具备了自己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时候去尝试沟通、互相理解了。
当然喜剧效果方面,“囧系列”拍到第三部,包袱笑料已成风格,徐峥也不会让大家失望。
在列车上除了和妈妈之间的摩擦,还和不同的旅客发生了不少故事,戴了假发的沈腾直接让我笑出了声,贾冰饰演的列车员操着一口方言充当了“行走的弹幕“的作用,郭京飞饰演的表弟郭贴偷东西被抓时对着黑人保安的一句what’s up man,等等一众配角们都是父母长辈们非常喜欢的演员,贡献了不少笑点。
说实话原本是一部普通的合家欢春节档电影,因为特殊时期、特殊形式也就多了许多特殊的意味,在家观看过程中短暂忘记疫情带来的焦虑与担心,和父母一起说说笑笑,将对方对号入座时假装嗔怪两句,也是回家后最和谐温馨的一段时间。
在这个特殊时期,区区一部电影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在大家都躲在家中惶恐焦虑的这段时间里,还能健康、平安地和家人坐在一起,在轻松氛围中度过这两个小时,在现阶段里已是不可多得。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春节档上映的七部影片全部撤档。
在这个时间点上映,不管是对片方还是观众,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在春节档这几部影片中,《囧妈》因为一系列反常的操作,无疑是最饱受争议的一部。
《囧妈》的一系列操作,可以用“逆天改命”四个字来形容。
简单回顾下。
去年12月,《囧妈》就签下24亿的票房对赌协议。
1.20,在预售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徐峥在微博宣布《囧妈》提档大年三十上映。
1.23,春节档七部电影陆续官宣撤档。
1.24,字节跳动6.3亿买下《囧妈》,大年初一线上免费播出。
……《囧妈》好看吗:不好看好笑吗:不好笑是否推荐观看:不推荐如何评价:垃圾
1.25日零点,《囧妈》如期上线,仅一天的时间,豆瓣便超10万人看过。
而影片的口碑,却与全网观看的火热形成了鲜明对比。
截止本文发出时,《囧妈》豆瓣评分仅为6.1。
这片我找不到一个能夸的点,但也不想骂。
毕竟它就是一部专为春节档打造的合家欢电影,对于这种商业片中的商业片,还能指望什么。
相比之下,《囧妈》掀起的行业风暴,远比电影本身更有意思。
商人趋利本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囧妈》的一系列操作,无非是商人,资本间博弈。
其中的最大赢家,当属徐峥和欢喜传媒。
《囧妈》的制作成本为1.3亿,其中发行方欢喜传媒支付3000万,其余成本由投资人承担。
也就是说,徐峥拍《囧妈》不花一分钱。
不但不花一分钱,徐峥还将收取2700万的导演费、1000万的监制费、1000万的编剧费、以及4000万的片酬,总计8700万的酬金。
而在字节跳动花6.3亿买下《囧妈》之后,欢喜传媒港股大涨逾30%,而徐峥持股19%,又赚一波。
从口碑来看,如果《囧妈》选择上映,票房必定失利,相比之下6.3亿卖给字节跳动真是赚翻了。
有获利的一方,自然也有亏损的一方。
《囧妈》线上播出的形式,遭到了几乎全国的影视公司、院线、影院从业者的反对和抵制。
首先,影院前期为《囧妈》的宣传费就将近一亿,这部分损失无人买单。
全国各大院线联名抵制《囧妈》网播其次,影院要占票房收益的一半左右,而改为线上播出影院一分钱都赚不了。
最后,《囧妈》这次遭到如此多的抵制,也无非是“杀鸡儆猴”的做法,试想,要是以后的电影都改在线上播出,那影院还赚个屁啊。
短视频大战的争夺这两年短视频行业火爆。
抖音迅速蹿红,快手寻求转变,腾讯微视,百度的入局都让短视频战场变得更激烈。
随着抖音逐渐下沉四五线群体,快手进军一二线用户。
这场简单的市场争夺战,也逐渐演变成烧钱拼爹大战。
头条系、腾讯系、百度系…快手春晚十亿红包,一时间让快手在微信群刷屏。
而抖音一方的头条系则买下《囧妈》,要想看就得下载头条系APP,用热门电影吸引用户,争夺市场。
这么来看,《囧妈》卖给字节跳动,免费在线观看,无非是处在了这场短视频争夺战的延长线上。
但也不光如此。
打造中国网飞在这场变局中,最让我佩服的是字节跳动。
不光是因为豪掷6.3亿请全国人民免费看电影的魄力与格局,他们的野心更大。
打造中国网飞!
网飞作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流媒体平台,已进入全球绝大多数国家。
然而,由于某些原因,网飞并未进入中国市场。
网飞全球版图国内长视频平台,主要由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分天下。
近年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对优爱腾三家造成了冲击。
但大家还是井水不犯河水,我做我的长内容,你搞你的短视频。
不过,字节跳动早有进入影视行业的打算,这次和欢喜传媒的合作,就是一次重拳出击。
双方的合作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字节跳动将在旗下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平台上为欢喜首映APP开设专区进行导流,欢喜首映APP的院线新片,可供字节跳动旗下产品使用,字节跳动还将向欢喜传媒出品的影视内容进行全方面宣传。
第二阶段:双方基于前期的合作,打造“首映”平台,共同出资购买影视内容的新媒体版权。
依托旗下头条、抖音的庞大用户和流量,借助欢喜传媒的影视版权,打造长视频平台“首映”,字节跳动正式向优爱腾三家开战。
同时完成“资讯+短视频+长视频”的布局。
欢喜传媒旗下捆绑着宁浩、徐峥、陈可辛、王家卫、张一白、顾长卫、张艺谋、贾樟柯等华语顶尖导演,旗下欢喜首映APP更是拥有大量影视资源的独播版权,资源不可小嘘。
而请大家免费看《囧妈》,就是打造中国网飞的第一步。
字节跳动的入局,也倒逼优爱腾三家做出更优质的内容,留住自身用户。
对于用户来说,也是好事一件。
强强联手,就看能掀起多大的浪花了。
老婆直接看到睡着了,我是 硬看完的,网络上免费放映,这个感谢购买版权的字节跳动,抖音,西瓜,今日头条,这部电影在贺岁档,真的一般,准确的来说囧╯□╰系列,最差的一部,其次就是港囧,这是感觉是为了捞金,随便拍的,没用心。
如果在院线上映,肯定翻车,顶多3亿,毕竟豆瓣,猫眼打分,群众不是瞎的,上映的话必被唐探3,夺冠,急先锋,姜子牙吊打,估计只能和熊出没,硬钢一波。
基本上就是讲原生家庭的琐碎,故事中扒火车,这个真的是.虚假,还有被关在火车外面,竟然没冻死,火车上还带电饭煲,里面还米饭,有些地方确实离谱,也不尊重现实。
豆瓣打分的话,我顶多给6分。
今年春节引起热议的两件大事,一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二是徐峥新作《囧妈》网络免费上映。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远比想象中来的猛烈,但是我们要相信祖国相信科学,相信众志成城之下一定可以度过难关,我们每个人也要做到切断一切有可能的传播途径,每一个人在这个特殊时期要肩负起一定的责任。
其实在春节期间突发的疫情,对于电影圈的贺岁档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冲击!
本来还在积极紧凑宣传新作的徐峥,就已经通过预定票房的成绩中看到了一丝危机,为此更是不惜得罪同行宣布提档!
他深知不能输啊对赌协议就像一座大山压在胸口,不得不加快脚步!
徐大导演为了做好宣传也是想尽脑汁做创新,从北京到南京在火车上和各大抖音流量网红拍摄短视频增加曝光量,徐大导演的这一创新思维说明他已经看到了抖音巨大能量,不得不说徐大导演的眼光要比其他导演更有远见更加独到,这样宣传对于各网红和徐峥来说可是互惠互利的,最重要的是成本低到徐峥也没想到。
然而,疫情的肆虐和发展趋势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各贺岁大片纷纷宣布撤档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的步伐一致,不给全国人民添堵!
可一想到对赌协议,山争哥哥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这事儿谁也没想到啊!
此时山争哥哥想到了在新作宣传时抖音带来的热烈反响,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和抖音的“老妈”字节谈谈吧。
字节根本不缺这个钱,毛毛雨啦一拍即合直接买断版权。
具体交易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相信这次交易绝对是山争哥哥提出来的或者通过中间人牵线达成的。
本次交易不得不说徐大导演玩的溜,估计山争哥哥睡觉都能笑醒!
终于突围成功,款已到账,欢喜传媒股价大涨,这个结果连徐大导演自己都没想到。
字节玩的更溜免费播放!
这点钱对于字节来说还是那句话:毛毛雨啦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多方受益!
观众也得到了实惠,在家免费看大片!
老牛也是在零点10分打开了西瓜视频,看完之后真是出乎我所料。
笑点平淡无奇,已然没有《人在囧途》的峰回路转和无巧不成书,更没有《泰囧》的脑洞大开,也没有《港囧》的无厘头。
剧情松散,毫无铺垫,无关配角的“无情”插入让我摸不着头脑,几处情节设计不是夸张是浮夸,艺术来源于生活,不是胡乱拼凑和不切实际。
广告的硬植堪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这么刚!
最后山寨大帝的突然出现让我无力吐槽!
简直就是为了凑够120分钟,有关联吗?
凌晨3点打开豆瓣《囧妈》评分6.5,原来我的看法还是符合大众的,白天再看已经掉到了6.1,不出意外的话继续掉,会维持在5.5分左右。
满分5星我只能打3星,一星给棕熊特效,国产特效在进步;一星给中心思想母爱;一星给抖音的老妈字节,只能三星不能再多了。
徐大导演这次收益满满,但是得罪不少人,未来的路未知,可能会布满荆棘,不过只要有优质的下一部“囧”,观众还是会买单的。
所以今年我不欠山争哥哥电影票,我欠字节的全家桶app今天已经全部安排,我倒是觉得山争哥哥欠全国观众一部真正的《囧妈》。
以上内容纯属臆造,毫无根据,不喜勿喷,文明评论。
谢谢!
经历了提前到大年三十上映、撤出春节档和改由网络平台免费播放的一连串变故以及由此引发的重重争议,“沦为““网络电影“的《囧妈》是否还值得观看?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从大年初一凌晨熬夜观看,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绝对值得一看。
其实之前我一直很期待“囧”系列能继续拍下去。
虽然《港囧》因为包贝尔的原因显得特别油腻,但是《人在囧途》和《泰囧》都让我拥有过非常欢乐的两小时。
现在没了王宝强和包贝尔,多了黄梅莹这个老戏骨的《囧妈》除了欢笑,更给了我关于亲情的感动。
应该说《囧妈》是“囧”系列里喜剧成分最少的一部,也是感情成分最浓的一部。
旅途中主角因为遇到各色人等、遭遇各种意外带来的笑点仍然有,虽然量比起之前的几部少了很多,但仍然足够让人捧腹。
但是温情部分的加入让这部电影多了一些深度。
关于夫妻特别是母子关系的刻画成了影片真正的内核。
徐峥扮演的儿子对母亲从误解、不耐烦到逐渐了解母亲苦心并通过沟通解开两个人的心结的过程,影片徐徐道来,让作为孩子的我们,能实实在在从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产生共鸣。
一部贺岁片不只是想着怎么搞笑,而能让观众反思,产生共情,这也是很棒的尝试。
另外,影片对俄罗斯的河流、冰川、雪林还有莫斯科这座城市的美景都进行了充分的展示,特别是冰原傍晚粉色的天空实在是太美了,也算影片另一个可看之处。
不管之前关于影片上映时间、方式的种种改变和很多人对此的抵制、猜疑和争议如何,作为一部现在可以让你在家烤着火和家人一同观看的贺岁电影,《囧妈》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好片!
系列来说和《泰囧》各有千秋比肩《人在囧途》,完爆《港囧》,也好过《李焕英》。
时隔一年回头再看这部电影,其实比刚破了52亿的李焕英要好看和有深度的多。
这部在去年疫情的特殊春节以特殊方式上映的电影给徐铮带来了太多的非议,但是抛开这些片外因素,再抛开电影里的狗熊热气球Oppo和即刻,电影本身对于母亲的刻画更加深得人心。
他不是李焕英那种赤裸裸的煽情和制造泪点,但却真的可以让你看完之后去细思和妈妈的特殊情感。
就像伊万最后对自己婚姻的总结那样,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是完整的。
爱不是控制和占有,爱是接纳和尊重。
我们总以为父母们的教诲和思想落后于这个快速的时代,但其实他们燃烧过的青春和梦想可能远比我们这一代要更伟大更璀璨。
尊重和理解他们的过去,照顾和包容他们的未来,也许陪伴的时间不能太多,但总要记得挂念他们,因为他们时刻都在关心着你我。
题外话作为一个上海儿子对于前半部分火车里的那些日常实在是太熟悉太有共鸣了,拍到心里去了。
另外袁泉是怎么得罪造型师了?
3.3星。历史上首次院线电影线上免费放映。选用家庭题材算是比较独特且值得鼓励。不过电影本身总体而言比较一般,结构之间有些生硬松散,俄罗斯风情也其实是可以展现得更为淋漓的。哎,早些年就知道了这班横穿欧亚大陆的列车,可惜了应该早点这趟铁路之旅的,这电影播出后,这路线怕是要成大热门喽。
前一小时完美的商业贺岁片的节奏,后半部分的一小时,为了煽情,迁就太多,感觉编剧为了贺岁的气氛故意搞出煽情和正能量结尾,都编的黔驴技穷了。另外,袁泉为什么越来越像充气娃娃了。没有之前水灵了。
这片子我要给5星,好几段都挺感动。代际之间的矛盾,生活中的无奈,让人印象深刻。
要是没有贾冰和郭京飞,这片子得多无聊呀,一个干瘪的故事线硬撑两个小时,无数的生转和没话找话,并且使用了一种非常妖魔化的方式包装母子关系还试图在最后完成和解。影片在剧作上几乎复刻了《泰囧》的模式,以护照引发的角色绑定,公路加商业竞争的交叉,中年夫妻的情感危机,虽然片名叫《囧妈》,但其实所有戏点却又放在了徐峥的角色之上。作为类型公路喜剧,徐峥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列车的环境,既不想展现跨国列车上的风土人情也不想聚焦于列车长途旅行上的种种不便,其中那些涉及到其他车厢客人的片段都像是强行加入的,完全游离于故事之外,徐峥这一次走流媒体是明智之选,因为这种质量的喜剧片确实不应该在电影院放映。
清唱版《红莓花儿开》挺好听的。与热气球男的对话:「我还要为国争光去呢。」『那你调个头。』
有诚意,有欢笑,还免费,给低分的人请摸着良心
将近一年没在电脑上看过电影了。
跟妈妈看的,多打一星。包装的漂亮,实质内容跟我很久以前在大巴上看的娱乐会所的小品区别不大,还是说做儿子的要孝顺。
50秒语音方阵、喂吃的、爱看鸡汤公号…关于妈囧的部分,不如预期饱满。袁泉台词尴尬,高以翔出镜还是略感慨。亲情有时候就是一种控制和压力,父母管我们,催抱孙子也不过想继续管孙子…长辈们理解的爱就是如此简单粗暴,我们能理解,但无法改变,唯有包容和接纳。“在感情里讲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讲道理”
害行,不是太好笑,煽情和劝和都很刻意,我最烦中国直男在一塌糊涂的婚姻关系里死乞白赖不让老婆离婚了,使什么招都很恶心。
大年初一晚与家人同看。虽然中间尴尬到想数次离场,出于对劳动的尊重还是认真看完。不吐不快,说两句。审美期待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如同悬顶之剑。明星效应引发强大吸引力的同时,也使观众产生了较高心理预期。影片中的戏剧冲突不够鲜明、人物行为动机不足、母子争吵夸张刻意、剧情拖沓、内心戏如隔靴搔痒、各种偏意识流的风景画实在差强人意。老太太最后的圆梦演出很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让人心疼。 电影实在是很难的工作,不管一个导演之前有多优秀的作品,到了下一部,一切又要重新开始。 因为疫情而选择另辟蹊径网络上映的这一决策,满足了观众却因此得罪了影院。但想起让雷诺阿在1937年的电影《大幻灭》就已经告诉我们:所有规则都是用来打破的。特殊时期的特殊决定,我们都算是见证历史了。
中年人的生活就是糖衣包裹的苦味丸,工作,婚姻都让人喘不过气,妈妈很真实,是每家每户都会有的妈妈,逼你吃番茄,怕你不穿秋裤,不听你说话,但是熊(生死)面前能为你挡死,痛苦时候可以依靠,虽然永远也别指望她们能理解,甚至能改变。但不妨碍她嫌弃你的眼神里都是爱。
我妈虽然一边看一边吐槽剧情太假,但她还是很吃这一套(抓马、闹腾、结局大和解),最后不忘批评当儿子的不理解母亲、对妻子不够好。哪有什么互相理解,都是各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罢了。徐峥和袁泉的话剧味儿太重了,从表演到台词,都是舞台那一套。/ 大年初一,封闭第1天
多么希望在《红莓花儿开》后加一幕观众Echo然后即兴加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或者《喀秋莎》的情节啊,不该丢的情怀分啊!
for袁泉。
看完时不想评论,隔了半个月更懒得说,你说它瞎拍一气吧,但父母槽点、苏联情结踩点又还挺准;你说它多有诚意,可既不好笑也不戳人,前半段相爱相杀的母子关系不失为一种国情,可半道杀出的不说人话的俄罗斯美女、突如其来的狗熊、从天而降的热气球,可真是集中年男人的意淫、假想敌、外挂于一身,实在想不到什么有力的危机和解扣方式了吗?唯一欣慰的是系列最后一部了徐导你要说到做到啊。不过有生之年看到清秋妈妈、燕西妈妈、依萍妈妈、品如妈妈同台合唱也是难得。
徐峥发语音他妈往他嘴里喂东西那段和我妈简直一模一样!
笑点也挺对我胃口,从头笑到尾,片尾有感动到泪目,虽然整体剧本无创新,但是里面同母亲相处模式太贴于真实生活还是叫人动容,最后很感谢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时期能壮士断腕免费网播,无论如何,大家都能在家里看到贺岁片,就是这个最难受冷清春节年的小确幸了
4/10 聒噪的母亲、暴躁的儿子、稀乱的旅途。母亲走上舞台那一幕是唯一的亮点。
没有黄渤和王宝强,徐峥这套还真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