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没文化的自己补个小课。
我实在是哲学外行,不敢妄加揣测和推理,本帖就是收集和翻译一些看着有趣的资料。
Ep 1.01 【The Crocodile's Dilemma(鳄鱼困境)】看了1L的回复发现翻译的时候有些不妥当,于是改一改……鳄鱼偷走了某位父亲的小孩,并承诺当且仅当他能正确预测出在未来自己是否把小孩还给了他时,才会将孩子还给他。
表面看来父亲只要猜中鳄鱼将来的行为,就能要回孩子。
但如果父亲猜鳄鱼不归还小孩,就会出现逻辑悖论。
【预测】不归还小孩 【鳄鱼的行为】不归还小孩:预测正确,鳄鱼应该归还小孩,但事实是它没有,悖论出现。
【预测】不归还小孩 【鳄鱼的行为】归还小孩:预测不正确,鳄鱼不归还小孩,但事实是它把小孩还了回去,悖论出现。
于是这里就出现了鳄鱼的困境(无关道德):无论他是否归还小孩都将产生悖论。
与这个故事相似的有个著名的悖论:“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假话”。
============================Ep 1.02 【The Rooster Prince(公鸡王子)】出自哈西迪犹太教的寓言故事。
王子疯了,他觉得自己是一只公鸡。
所以他脱光全身的服饰,钻到桌子底下,啄食地上的食物。
国王和王后找来许多名医术士都治不好他的疯病。
后来有一位智者出现,说自己能治好王子。
他脱去自己的衣裳,钻到桌子底下告诉王子自己也是一只公鸡。
逐渐地,他与王子成了朋友。
智者告诉王子,公鸡也能穿上衣服,坐在桌边吃饭等等。
王子接受了他的建议,行为日益正常,最后终于治好了疯病。
============================Ep 1.03 【A Muddy Road(泥泞路)】可能是出自日本佛学家原坦山的轶事。
Wikipedia上原坦山的英文词条(http://en.wikipedia.org/wiki/Hara_Tanzan)下有该故事的英语版本。
在日文原版故事中并不是泥泞路而是河流,下面提供一个原版的翻译。
原坦山禅师与僧侣友人同行出游。
他们走到河边,看到一位年轻女子为无法渡河犯愁。
河上没有桥,河边也没有渡船。
禅师若无其事地抱起女子,安稳地渡过河川。
女子道谢后离去了。
二人继续走了一会,友人难以释怀地对禅师说:“身为禅僧却抱起女子成何体统!
”禅师平静地答道:“你说那名女子?
我已经忘记她了,你从那之后一直抱着她吗?
”日本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关于执念的经典例子。
============================Ep 1.04 【Eating the Blame(承受指责)】出自日本曹洞宗的禅语,网上能找到的中日英三个版本除细节上的若干差异故事基本一致。
下面摘取的是《星云禅话》里的版本。
诸岳奕堂禅师是日本江户时代有名的僧人,年轻时曾经在曹洞宗香积寺的风外本高和尚门下担任典座,为寺里的大众打理饮食,受到风外和尚的印可。
在他担任典座期间,有一天傍晚,由于已经逼近药石的用餐时间,奕堂禅师怕延误大众吃饭,就拿着一把锋利的刀,独自到菜园采收了一些青菜回来,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煮出一大锅的菜汤,没想到,无意中留了一段蚯蚓在菜汤里。
丛林里的饮食一向简单,平常大家都是有什么吃什么,并没有人察觉到今天的菜肴有什么异样。
就如在夏季的时候,菜叶上的小虫甚至都飘浮在汤水中,那许多禅僧,眼睛看也不看,就囫囵吞枣地下肚,三餐只当是喂饱臭皮囊而已。
住持风外和尚等大众吃过饭,鱼贯出了斋堂之后,便将奕堂找来跟前,从自己的钵里夹出一条蚯蚓,问他:「这是什么?
」奕堂禅师一看,心想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虽然如此,他还是神情自若地说:「谢谢大和尚,这是胡萝卜的根须。
」说完就把它接过来,一口吃到肚子里去。
风外和尚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点点头说:「啊!
那就好。
」经过这次事件,风外和尚很欣赏奕堂的机智承担,遇事稳若泰山,从此不再提起此事。
有谓:「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水里有许多的微生动物,但是我们喝水并不表示杀生,因为只是喝水而已,心里并没有杀意。
像医生为病人打针,一针下去,一定也会杀死许多细菌,但医生并没想杀生只是为了救人;甚至于高僧坐化之后,以很多的木柴荼毘,木柴里的昆虫都被火烧死了,但是大家没有想到要杀生,只想为高僧坐化致意。
所以,杀业难免,但只要没有杀心,杀业就难成了。
奕堂禅师担任典座,宁可自己吃下蚯蚓,表示无事,也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像这种不生事端的承担,不也是禅心吗?
---Eating the Blame估计是转成英文时译者根据故事结尾的暗示加上的标题。
至于为什么要加上这样的名字,这个帖子(http://www.dorjeshugden.com/forum/index.php?topic=2002.0)里猜测是因为大乘菩萨戒中严禁自赞毁他,wikipedia上英语解释比较好理解这一戒条的意思(感谢@抽抽Cho 的翻译)【Not to praise oneself and speak ill of others, or encourage others to do so.(戒自赞毁他)】佛教徒不应赞扬自己、诋毁他人(自赞毁他),或者鼓动他人这样做。
他一定不能创造原因、条件、方法,或者 karma( 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
业有三种含义: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
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
他们认为因为有欲,故有种种的欲向与欲望,我们的意念就有意志与方向,因为有欲向就会造业,有业故有果报。
)来自赞扬自己贬低他人。
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普度众生,应该忍受来自他人的羞辱和污蔑。
—— 愿意承受指责,让众生享有荣耀。
如果不这样,他为了展示自己的美德,掩盖他人的优点,继而导致他人受难,他就犯了parajika戒律。
============================Ep 1.05 【The Six Ungraspables(六不收)】出自禅宗公案“云门六不收”。
僧问云门(即云门文偃):如何是法身?
门云:六不收。
大致的意思是僧人向云门文偃求问真理是什么,云门表示真理不是人有限的感官理解可以涵盖的。
不过我对佛教禅学一窍不通,这个翻译不一定对头,欢迎指正。
(法身:又称自性身,佛教词语,三身之一,指佛所证验的超越的真理,遍及整个法界。
六:六根,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念)六個感官器官。
)============================Ep 1.06 【Buridan's Ass(布里丹之驴)】中文wikipedia上关于该词条的解释如下:布里丹之驴是一以14世纪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名字命名的悖论,其表述如下,一只完全理性的驴恰处于两堆等量等质的干草的中间,将会饿死因为它不能对究竟该吃那一堆干草作出任何理性的决定。
对这只驴来说有三个选择:①吃左边的草;②吃右边的草;③不吃草,饿死。
选项③表面看来损失重大,但选项①和②存在某种“选择的障碍”,可能造成的后果比③更严重——布里丹之驴就是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选择了③。
该命题是为了讨论这类“选择的障碍”的尺度而诞生的假想问题(就像薛定谔的猫不是真的被关起来了那样)。
下面例举两个“选择的障碍”。
【例1】选择失误造成损失人类在做出选择之后,有相当高的几率会产生“选择另一条路会不会更好?
”的不安/后悔情绪,有时这种情绪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该命题假设:因为没有判断优劣的标准,不管选择哪边,都极有可能产生悔恨的想法。
【例2】选择因子的缺失个人理解这里的“选择因子”是指任何可能影响选择结果的要素,比如偏好。
该命题假设:没有任何选择因子,“选择”的进程陷入死锁(僵局)状态。
为了克服选择障碍,人类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投骰子、求神、etc)来缓和例1中的损失或者创造例2中的选择因子,从而避免“饿死”的坏结果。
该命题假设这只驴无法做出上述行为。
同时,选项③与①②最大的区别是“不作为”,且在该命题中选择“不作为”相对较容易。
虽然该命题中“不作为”造成的后果是“饿死”,根据情况不同,有时“不作为”带来的损失反而最小。
============================Ep 1.07 【Who Shaves the Barber?(谁为理发师理发?
)】出自著名的“理发师悖论”。
小城里的理发师放出豪言:他要为城里所有不为自己刮脸的人刮脸,而且只为那些不为自己刮脸的人刮脸。
但问题是:理发师该给自己刮脸吗?
如果他给自己刮脸,那么按照他的豪言“只为那些不为自己刮脸的人刮脸”他不应该为自己刮脸,出现矛盾;但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同样按照他的豪言“为城里所有不为自己刮脸的人刮脸”他又应该为自己刮脸,同样出现矛盾。
(摘自wikipedia)这是一个在谈及自身(self-reference)时出现的悖论。
(后来也有人开玩笑表示理发师是女性所以不用为自己刮脸)============================Ep 1.08 【The Heap ( 谷堆论证 ) 】 感谢psyl提供的解答。
一粒谷子能不能形成一个谷堆?
当然不能。
再加一粒呢?
还是不能。
再加一粒,再加一粒......直到最后加上一粒终于造成了谷堆。
那么,多少粒谷子才算"谷堆"呢?
一粒粒谷子加上去,到哪一粒谷子加上去才形成"谷堆"呢?
假如断定300粒为一堆,那么299粒谷子是不是一堆呢?
所以,一粒谷子不成谷堆又成谷堆。
出处:有一天,快下雨了,大公吩咐欧布利德带人把晒谷场上的谷堆搬回粮仓。
欧布利德口头上答应了,却没有照大公的吩咐去办,结果,谷子全被淋湿了。
大公气坏了,将欧布利德叫来问罪。
欧布利德辩解道:"一粒谷子不能称作谷堆吧?
再加一粒呢?
也不是谷堆,再加一粒仍然不是......这样每加一粒谷子,每次都形不成谷堆,因此,谷堆根本就不存在,让我搬什么呢?
" 大公听了,一时无话可答,于是,笑了笑说:"你回去吧。
" 等到发工钱的时候,除了欧布利德没得到一个钱币外,其他人都得到了该得的工钱。
欧布利德就去找大公算帐。
大公不慌不忙地说:"一个钱币该不是你的工钱吧?
再加一个,还不是你的工钱吧?
这样每加一个钱币,而每次都不是你的工钱,因此,你的工钱根本就不存在,叫我怎么付给你呢?
"这样,欧布利德只能失去工钱,用以补偿大公所损失的谷子。
============================Ep 1.09 【A Fox, a Rabbit, and a Cabbage(狐狸,兔子,卷心菜】这是道广为流传的智力题:一个人带着狐狸、兔子和卷心菜准备过河。
人不在场时,狐狸会吃掉兔子,兔子会吃掉卷心菜。
已知人每次最多能带一样东西过河,请问要如何将狐狸、兔子和卷心菜全部安全运过河?
答案不难可以自己解解看============================Ep 1.10 【Morton's Fork(莫顿叉)】莫顿叉是指相互矛盾、不相容的多种论据导出同一结论(通常是不好的结果)的情形。
莫顿叉得名于十五世纪英国国王亨利七世的大臣约翰·莫顿。
莫顿为了游说人民向国王纳税,提出了这样的说法:如果一个人挥金如土,说明ta非常富有,交得起税金;如果一个人生活简朴,必然会存下一大笔钱,同样交得起税金。
发现这剧不是很火,有点遗憾。
这是继让我失望了得美恐第三部之后第一步让我眼前一亮的剧了。。
与其说这剧在讲剧情,不如说是在讲心里,而且导演把每个人物的心理刻画的都非常好……1.首先说lester,作为一个小人物+万年loser,内心深处其实是很阴暗的。
墙上那副鱼画儿做了很好的暗示“what if i'm right but they are wrong”说明lester不满现状已经很久了,但是他没有去找自己身上的原因,而是在潜意识里认为所有人都瞧不起他是别人的问题,所以Molvo杀了大块头刚好给了lester一个契机,Molvo对他说的那些话教唆的话点燃了早已深埋多年的lester的杀意……一个心智不健全的loser为了改变命运能做到什么地步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但是lester实在太傻逼了,都happy ending了还要去招死神,可见无论怎么装13缺心眼儿依旧是缺心眼儿,lester作为loser的最典型心理特征就是他害怕承担责任,害怕亲口承认他做过的那些事儿,这也是一个一直让他走向深渊的动机,可是事实证明,敢于承担责任是心理学上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不敢承担责任的人内心永远无法真正的成长,从而滋生各种心理疾病。
这个原因就好复杂了……2.说说Malvo,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虽然他是个死神我还是好爱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精于心理学,真得档次太高了太高了太高了,我觉得他之所以杀人根本就不是为了钱……芸芸众生在他眼里只不过是一些玩具,他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控别人的生死,情绪,行为,对任何事物的操控都有恰到好处的把握(虽然最后被乱入的GUS毙了),他那个装满磁带的盒子可以说明他喜欢作为神一样的感觉…与其说他喜欢杀人,不如说他更喜欢导致别人走向深渊,轻而易举一言两句撩拨出人性最阴暗的部分,然后看(听)着他们走向毁灭,私以为马大人把这个作为人生的追求……当一个人牛逼到这种程度,无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他都是可怕的3.说卢老爹。
9集的那场对峙说明,全剧气场唯一可以和马大人抗衡的就是睿智的卢老爹了。
给卢老爹赞一个。
4.我们的女deputy。
喜欢这个演员,恰到好处的情绪,机敏而不失分寸。
虽然胖胖的。。
但是越看越美。
赞一个。
5.GUS。
胆小怕事的暖男好爸爸,跟女deputy倒是绝配了。
其实我得梦想也是找一个这样的老公来的……虽然没什么出息,但是很踏实温暖。
没了,就这么多吧真得很喜欢这个剧啊,这么就完了有点不开森不过依旧有很多值得回味刑侦系的经典。
关于fargo剧中马尔沃有着大量无关自身利益的杀戮,引起瞎编的质疑。
这与本剧的结构设置和人物的象征意义有关。
1马尔沃是恶龙猛兽,强大冷血阴鸷,喜欢戏弄控制其他弱小动物,激发他们内心的兽性,以此为乐。
他有一大箱子的录音磁带,都是他捕获的宠物(与汽车旅馆店主的对话)。
2莱斯特就是这类弱小动物,易被捕获为宠物。
但是他有着不输给马尔沃的恶的能量,阴险狡猾冷血,类似狐狸之类的。
3fargo双煞及fargo集团,猛虎狮群。
4其他一些较弱的肉食动物,赫斯运输,超市老板,企图敲诈的健身教练等等。
5FBI探员,猎人。
在恶龙面前完全无效。
6人类,弱小,但有爱情亲情友情之类的,被恐惧困扰。
7恶龙出没,猛兽撕咬,人类生活在恐惧之中,最后恶龙被自己调教的狐狸反咬一口,人类凭借着勇气和善于在绿色背景中发现阴影的眼睛干掉了恶龙。
8马尔沃回到巢穴疗伤,听到脚步声的刹那,盯着门外的狼,一定是想到断腿的猛兽要被其他野兽吃掉了,当然他不会有恐惧之类的情感,死的样子都让人感到害怕。
每集开头都强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经过任何改动,除了当事人的姓名。
所以我是带着这是个完全忠于现实的态度来看的。
结果看到最后漏洞百出,非常失望。
1. 杀手从头到尾装逼的表情令我十分不快!
2. 我想不明白那个杀手为什么会帮一个陌生人杀人,仅仅因为保险推销员向他抱怨了几句,他就义无反顾的助人为乐??
好吧,姑且理解为他喜欢打抱不平。。。
3.杀手绑架那个欠债的职员,手法简直是侮辱我的智商,大庭广众之下不蒙面,很装逼的在众目睽睽之下就把人拖走,那个欠债的职员办公的位置楼层很高,也不知道他怎么拖着那么重的人下的楼,和躲过门口的警卫把人拖走。。。
太狗血。。
4.警察发现了那个欠债的职员冻死以后,回到他所在的公司调查,竟然只有一个监控拍到了疑犯。。。。
而当杀手被抓到后傻子也能看出来监控录像和杀手是同一个人,而警察愣说监控录像太模糊了。。。。
好吧,就算模糊,也应该请当时被杀手绑架员工的公司去问一下啊,在那集里,至少有5个人近距离看到了杀手的真面目而警察也询问过他们事发情况,都请到警局里认一下人啊。
5.更狗血的是,杀手一个人拿个冲锋枪堂而皇之的跑到写字大楼连杀23人。
那个黑帮老大随身至少带着4名保镖,而且我估计还有更多的保安在楼里,他竟然毫发无伤,用了总共不到5分钟的时间。。。
超人啊!!
而旁边的两个FBI在对面马路的车里对旁边楼里发生了5分钟的枪战而且时不时还有子弹从玻璃中射出浑然不知。。。
太狗血!
而且没有一个楼里的摄像头拍到杀手,只有楼外的一个ATM机的摄像头拍到杀手,同样很模糊。。。。
6.拉斯维加斯赌城的激情杀人,吐血啊!!!
拉斯维加斯的赌场去过的都知道,摄像头到处都是,到处都是保安在盯着。
那个杀手竟然在电梯里没有任何事先安排的情况下连杀三人,还能从容不迫的逃走,那个电梯难道没有摄像头,保安不应该第一时间封锁那个电梯吗?
结果杀手从容不迫的搬走三具尸体,并且清理了血迹。。。。
你当我弱智啊!!
还有很多很多的傻X警察。。。。。
忍不了了。。。。
真实个屁!!
雪与血,Snow and slaughter.经人推荐看《Fargo》,果然是部精良的好剧。
画面精良,冰天雪地摄人心魄,杀戳场面帧帧到位,喜欢清、淡、冷的风格。
音乐精良,包括部分插曲都不是盖的。
引用精良,参见豆瓣已有的典故和诗歌。
演员精良,几个演员都演技精湛,感觉真实,引人入戏。
但没有推为神剧,不至于定位过高,也没有一个演员足够强大到支撑这部戏。
第五集好拖沓,第六集高能!
体会每集都有一个典故引领的用心,就该这样提纲挈领,详情不再赘述。
我相信有轮回,有karma,比如Lester两任妻子都被头暴,女警老公三次都与杀手擦肩而过,杀手临死前又一次碰到狼狗……人无法逃过自己的宿命,尤其性格决定面对一切的结果,比如窝囊的Lester,胆小怕事的女警老公,孤注一掷肆无忌惮的杀手。
大多情况下人无法逃脱这样的命运,也要接受其带来的一切后果,除非……有大大的turning point。
比如Lester建立自信后又遇见杀手,杀手反而看轻他;无助时弟弟又落井下石。
女警老公生活有了牵挂,绝不想再让妻女受到伤害,才鼓起勇气暴毙杀手。
还是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啊。
说说内心毫无恐惧的杀手。
松顿演技真好,前半段浑然不觉他都要60的人了,喜欢他开始笑的样子。
可惜在剧中他总以为自己是审判者,不愿Lester被人看轻就去杀了欺负L的恶棍,是否也是自我定位过高的关系。
想起《香水》里的杀人犯,最终以为自己可以成神了,所以才入了魔。
尤其剧的后半段,这个杀手已经无所不用其极的置人于死地,还敢在警局、咖啡店这种地方公然露脸、偷车,实在太desperate。
他和旅馆老板娘打交道那一段,geek是geek,不过他确实有过人之处。
比如惊人的意志力(骨折了还开车、自己麻醉、拉绳固定),良好的法律教育及反侦察力,更重要是对人性的洞察力!!!
对人一把脉就看透他软肋的洞察力!!
这点观察实在厉害,那个捕食者看不见绿树下阴影的段子,我认为他就是能看见阴影的捕食者。
比如他光用言语就震慑住快递收发员,超市大亨的雇主,甚至警察。
因为他知道他们内心惧怕的是什么,抓住这个阿克琉斯脚踝达到自己的目的。
剧情有些内容看似荒诞,又有合理性。
比如正因为淳朴的明尼苏达人民,他们宁静安逸,生活圈子也小,才有了智商为零却富有同情心的警局局长,才有了藏匿枪支震慑警局的弟弟,才有了高中恶霸为众人知晓等事实基础。
有人说Lester不是人,送死第二个老婆,就怪老婆太崇拜他,他根本不爱她,而且他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结果印证自己的想法他自己也受到谴责。
不过,L绝对只是个保护自己利益的人,只顾自己利益可以弃他人不顾的人,甚至背叛亲情、正义与真相。
又联想到刚看的《自豪与荣耀》,影片中也正是提到,仅仅为了保护自己人的利益,牺牲了他人,隐瞒真相,这样真的好吗?
是对的吗?
可以说性格软弱的人报复心也挺强的,而且报复通常都是耍阴招,有点可怕。
剧中事实证明还是独行侠比较好,两个人搭伙实在是……比如那个聋子一对,还有FBI的,几乎没有存在意义。
杀手固然还有人性,比如他会为了避让鹿,在鹿垂死挣扎的时候还会留心看一眼。
有一集画面出来狗坐在车里看雪天风景的,真美!
第六集杀手举着枪一路杀到三楼的拍法经典又省钱,直接拍玻璃就是了一般拍冰雪和杀戳不无关系,都显示冷峻的一面,而严寒总与个性冷酷相关。
雪与血,Snow and slaughter.我们每人心中固有难以克服的恐惧,倘若坚持前行,正如怀孕的女主角,可能会孕育一段完全不同的开始。
我姓朴,英文名叫琳达。
我出生在韩国,三岁的时候跟着父母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在明尼苏达州一个小镇定居。
父母开了家汽车旅馆,我从小就在家里的旅馆做帮手。
打扫卫生,清理厕所,洗衣服被罩床单,我看惯了美国男人女人的遗弃物,甚至床垫上的大便。
我长大了,却越来越受不了这种生活。
我幻想有一天,遇到一个男人,就像灰姑娘遇到王子。
我在保险公司找了份工作。
由于从小跟随父母长大,我并没有寻常美国女性那么独立。
我想找一个男人依靠,可是找谁?
我的交际圈子不广,这里是一个人人认识人人的小镇,一个亚裔女性想嫁好并不容易。
我在发呆。
看着一个男人的背影发呆。
他是我同事,已婚。
他过的并不幸福,他老婆曾是校花,现在是个絮叨的大妈,很让人讨厌。
不但让人讨厌,还根本没有我漂亮。
他的背影很好看,做事谨小慎微,有个漂亮的房子。
有时候我会胡思乱想,为什么没人来把他老婆杀掉,这样我就能住进那个漂亮房子。
当然我只是想想,我并不想谁死。
我很孤独,办公室很无聊。
那天上午,听到他老婆真的被人杀死,我很吃惊。
然后又高兴,然后又害怕。
忐忑不安中,消息传来,原来是他弟弟杀的他老婆。
他老婆那么丑,他弟弟却跟他老婆通奸。
他真可怜。
我认为这是上天的安排,好让我亲近他,我邀请他到我家吃饭。
可是我还没完成邀请,就有个凶女人带着两个半大小子过来,在办公室跟他吵起来。
凶女人说他是骗子,骗人上床却不办事,凶女人的孩子也上来动手,却被他打退了。
他真勇敢,跟以前不一样了呢。
我慢慢接近他。
我们在一起了。
我们结婚了。
我住进了漂亮房子。
我丈夫成了经理。
我丈夫拿了保险销售冠军。
我们去拉斯维加斯领奖。
我身上的礼服很合身,丈夫在台上感谢了我,我实在太幸福了。
我正在酒店房间睡觉,老公慌慌张张进来让我穿衣服跟他走。
我想问为什么,但我知道我不该多问。
回去的路上,老公编了理由。
我假装相信。
老公的神色很紧张,我知道出事了。
男人总有他们不可言表的苦衷,我知道什么时候闭嘴。
老公说要出国旅行。
看来事情有些严重,但没关系,我愿意和他一起经历。
刚到家,警察就来了,老公被盘问的语无伦次。
我帮老公打了掩护。
我知道他以后一定会对我更好。
我们要去墨西哥,去之前要先去办公室拿护照。
去办公室的路上,我告诉老公我以往所受的苦难。
我想让他知道,我现在和他一起很幸福,只要我们在一起,我就满足了。
办公室外,老公没下车,他说他背疼,想让我去拿护照。
我知道他在怕,他在撒谎,但我没拆穿,我连警察都骗了,这点谎算什么。
他说怕冷,给我递过来外套。
我穿上,走进办公室。
一声枪响,我倒地了。
我还没想清楚是不是给老公当了替死鬼,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冰血暴》在某种程度上,和《绝命毒师》有点相像,都是开局平稳,不动声色,然而编剧却不知不觉编制出一种巨大的无所不包的网状,终至让你目瞪口呆的境地。
与《绝》剧相比,《冰》的编剧显然有着更为勃勃的野心,片中无处不在的隐喻、对比、哲思、寓言、暗示,让这部片子颇有点头脑风暴的意味。
好莱坞最著名的头脑风暴式编剧是艾伦索金,不同于索金的大信息量字字玑珠式的台词风格,本片的编剧另出机杼,以黑格尔式的思辨风格,用经济的笔墨,抑扬顿挫的节奏,深沉的怜悯,刻画出另一番不一样的精彩出来。
这部剧集中,人物的对白几乎没有任何废话的存在,人物口中所讲的每个小故事,不是在暗示,就是为下文做铺垫。
蜘蛛的故事是在暗示莱斯特的下场,罪恶的种子被播下,假以时日,终究会爆发出来恶果。
第八集中加入一个似乎漫不经心的非洲男孩的故事,却是暗示最终的结局:最后正是女警莫利的丈夫格斯,偶然间发现了马尔沃的巢穴,而得来全不费工夫,击毙了这个手上沾满无数鲜血的大魔头。
第七集莱斯特弟弟的小孩把暗中被夹藏手枪的书包,带到学校来。
一个看起来经常欺负他的小孩,把他推搡进教室,口中谈论着《黑客帝国》的尼奥。
这段对话其实暗藏无限玄机,是编剧对《黑客帝国》的致敬,即表明这部剧集和《黑客帝国》一样,充斥着哲学上的探求思辨,也是借此点题。
第一集中,马尔沃和莱斯特对话,马尔沃问“要不要我帮你杀死盖斯”,最后马尔沃抛给他一个关键的抉择:“yes or no ?”。
而在《黑客帝国1》里面,救世主尼奥也面临一个非常关键的抉择。
先知墨菲斯给当时还是普通公司职员的安德森一个选择题,选择红色药丸,将会从母体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了解到世界的真相。
选择蓝色药丸,则继续安稳地生活在母体的幻境里。
尼奥选择了红色药丸,正如莱斯特选择了YES。
尼奥在墨菲斯的引导下,看到了母体和锡安。
正如莱斯特在马尔沃的诱导下,启封了心中的恶魔。
在这里,不妨把马尔沃看作是类似于先知墨菲斯式的角色。
先知墨菲斯,毋庸置疑,了解世界的真相,而马尔沃在他自己的三观里,他觉得他比绝大多数人都更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
这种自信反映在他的种种言行中,这位冷酷性感的大叔和古龙笔下的主人公一样,杀人如麻,冰冷高奇,却又时不时吐出睿智深沉的格言警句。
比如抛给女警官莫利的“shadows of green”的谜语。
这些都不得不让人感叹,流氓有文化,实在太可(you)怕(mei)了(li)。
莱斯特在马尔沃的引导下,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真相”。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他开始硬挺起来,从一个被肆意揉捏的窝囊角色,转变成一个杀人越货撒谎不眨眼的腹黑人物。
当然很赞的是,花生在本剧中的表演,完全令人信服地诠释了这种转变。
马尔沃本人非常享受这种先知式的传道角色,从他珍藏的一大箱子录音带就可以看出这点。
他像是一个来到凡间的撒旦,时时刻刻在人间散播着邪恶的气息,诱惑着人类走向堕落,并以此为人生最大兴趣。
比如他在旅馆时怂恿被骂的年轻人往汽车油箱里撒尿报复。
在最后他寻找到莱斯特旧宅时,还不忘给那些小孩们以不经的恐谈。
当他以不容置疑的冷酷语气命令路警离开时,你会清晰地感受到马尔沃身上弥漫着的强大邪恶气息。
这个角色像极了《魔鬼代言人》里阿尔帕西诺所饰演的角色。
他不是像魔鬼,他其实就是魔鬼,他已经远远超越了凡人所能到达的邪恶。
剧中的配乐就非常精准地衬托出了这一点。
在很多段落,马尔沃大肆屠戮时,音乐却是基督教的格利高里圣咏。
就好象金庸用“天龙八部”这个佛家用语来化解书里的戾气一样,导演也用神圣的乐曲来衬托剧中的戾气和杀戮。
杀戮与静寂,邪恶与神圣,这种对比手法在本剧中的大量运用,以及大量抽离镜头、俯瞰镜头的使用,都强烈地传递出了含蓄致远意悠绵长的文艺感觉出来。
本剧最为人称道的地方是,分集片名大多取自禅宗和西方哲理故事,又与故事紧密相扣。
甚至连片中人物,一个个也仿佛哲学家化身。
《黑客帝国》里的台词,“the sound of inevitability”,从一个小学生嘴里说出,“庄生晓梦迷蝴蝶”式的迷思也在两个FBI的白痴探员口中出现。
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编剧的野心,试图从哲学意义上去探讨这个世界,去网罗人生的本质意义。
包括最终的结局,也并不是为了践行“恶贯满盈,终有一报”的理念。
没有恶,也无所谓善。
片子里的那个小故事,一个男人因为不忍世人如此受苦,捐肾,捐掉全部财产,最后自杀以求解脱。
这种仁善和马尔沃的邪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这两者却是相克相生,缺一不可。
当你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来看待邪恶时,也会明白,邪恶只是存在的一种方式,而无所谓对与错。
只是在进化论的意义上,向善更有利于一个生物群体的繁衍下去。
人类的道德观便是由此而起。
所以整部片子看将下来,你很难对那样一个优雅的恶魔产生太大反感,但也不会对他最终的死亡感到任何痛惜。
这些都说明了,真正优秀的作品从来不会随意臧否人物是非,而是对善与恶一视同仁,以同情的目光去注视这个世界,而不是“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
还有片子中的一些对比也非常有意思,比如警局里的男性角色,几乎都是无能柔弱之辈,而锲而不舍追查到底最终令正义得以伸张的却是那个胖胖的女警官。
这种颠覆男权主义的构造和安排,还有上文所述的大量的隐喻、暗示,其实跟《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非常之相似。
片子中无处不在的“上帝”,暴发户老板于雪地发掘到的财富,那场诡异的鱼雨,还有最后让格斯偶遇马尔沃老巢的巧合。
这些并非是编剧的无能,要借助怪力乱神来制造偶然和奇观,推动情节进展。
而是编剧想借此表达冥冥未知的神秘和不可测知。
正是因为生命旅程和历史进程的神秘莫测,所以才有宗教的诞生。
编剧的这种手法其实已经有了让其成为伟大作品的潜质。
综上所述,这部剧集的神级指数堪称年度最高,我愿意将这部剧集奉之为个人心目中的年度最佳。
这种冰啊雪啊杀人啊犯罪啊没事儿引引圣经啊画风又好的片子我最爱看了 而且嗖嗖的三天就搞定 不过看到后面就有点像是看喜剧了 这么简单的剧情成立的条件有且只有除了女警官之外的所有人脑子都秀逗掉了加上这个小镇子只有三条主干道 而且最想不通的就是杀人恶魔到底是图个啥 人又没付你钱又没逼着你杀 死气白赖的瞎管闲事儿咋这么有瘾 潮爷的演技没话说 成功演出了一个进击的面瓜 就这样还号称艾美奖最佳迷你剧 我。。。。。
为什么这么多年了就没有像越狱那么好看的美剧了呢 so sad
《冰血暴》,一季十集,讲完一整个故事,不留坑。
在这个年代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
也许从这一点上就看出他对于艺术价值的追求高于商业价值-从一开始就打算完成一件艺术品,不为收视率改变。
从故事的角度讲,虽然很优质,但说不上充满巧思。
至少在我观看的过程中,不像侦探小说一样时不时的爆出一句“我操这段故事设计真巧妙”的感叹。
可看完之后,还是对他赞叹有加。
究其原因,在于这部电视剧充满一种调调,换句话说-高逼格。
以下是他高逼格的几点表现:1、“Based on a true story”我一直被这句话骗了,直到故事越来越荒诞,坏人连杀几十口子,我才开始怀疑:美帝真的这么不安全么?
警察这么弱智么?
后来在网友的帖子中证实了我的猜测,果然是骗人的。
可整部电视剧中充满了真实感。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最后一集小警察遇到了大杀手,一句废话没有直接崩了。
尽管之前已经被剧透了这个桥段,看的时候还是觉得爽。
每每看到好人坏人对质时非要废话一堆浪费优势战机我就无语。
或者反过来,每每看到坏人即将胜利可是非要进行自我剖析结果被反扑我更感到这真是不作不死。
这部剧终于完成了我对于一个正常人面对危机时的状态:坏人直接崩,好人直接崩,一句废话没有。
这才是真实世界嘛。
再说那些警察的愚蠢,关心自己的生活大于除暴安良,尤其是那个局长竟然见到杀人现场会吐,简直是现实中某些骗吃骗喝的公务人员。
并不是说这个故事真实可靠,而是我觉得他有一种莫名的真实感,即便故事荒诞,还是有真实感。
看到我如此词穷你就知道我也没办法说清楚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但这确实是我很强烈的感受。
2、隐喻这一招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也经常用到。
莫名其妙的给你讲一个故事,乍听之下不明白,想了一下还是不明白。
直到故事继续发展到一定阶段提醒了你“这就是当时那个故事的用意!
”,你还是需要动一番头脑才能理解个中联系。
忽然想起看到的一条对大卫芬奇的评论:他可以找到观众的G点,得需要琢磨一下才能想明白。
这样你既不会觉得创作者白痴,又会收获智商上的优越感。
我想这是提升逼格的一条十分有效的方法。
印象深刻的隐喻有圣经中的篇章、兔子狐狸卷心菜的故事、手套的故事、狼的出现。
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观赏性,并让人回味。
3、音乐和画面冰血暴,看到这三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白茫茫的冰雪?
冷酷?
爆发?
是的,以上三点都大量充斥在这部电视剧中。
我举几个最明显的例子,第六集的暴风雪、最后一集的白色冰原、第八集的对着窗户的枪战、拉斯特锤死老婆、电梯中的“Is this what your want?
”这些经典桥段构成了整部电视剧的风格,冷峻而残忍。
音乐我也非常喜欢,可惜虾米上找不到原声。
尤其是主题曲那个低音铺垫紧接着连续有力的鼓点声,简直不能再赞。
以后凡事看到“爆发前的压抑”的剧情时估计我就要自动脑补这段音乐了。
如果说大家讲的故事都一样,那么讲故事的方法便成了创作者的风格,也决定了作品的水平。
而我的判断标准也很简单,能不能将一种感情强烈的传达给我,就体现了他的完成度。
从这点来看,冰血暴做得太好了。
4、黑色感经常看到大家评价科恩兄弟的作品有强烈的黑色感。
黑色感这是个很难定义的词汇。
但我想如果你把上面的几个元素加在一起,就有了黑色感。
如果这么容易说清楚就没意思了,想要体会,还是自己去看看吧。
哦对了,最好再有点冷幽默,逼格就更高了。
比起长篇作品,短篇最大的优势在于容易保持风格的统一。
可缺点就在于他和观众接触的时间太短,还没办法产生强烈的感情。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经典的作品往往都要是长篇-毕竟篇幅和世界观可以更大,观众更容易融进去。
希望冰血暴可以延续这种风格再拍几季。
最后演员方面,杀手和女警察演的最好,马丁虽然也很棒,但确实让人有些审美疲劳。
小汉克斯我也说不上哪里不好,但印象总是不深。
不知道换了他老爸,会能演出哪些更出彩的地方。
观众们就是这样,总能说出不好,却说不出更好的东西是什么,难伺候啊。
看完这个,考虑要不要开始开《绝命毒师》。
懦弱卑怯自私中带有发泄式的残忍。
在无能和屈辱中生活了小半辈子的怒火以畸形的方式发泄了出来。
莱斯特就想一张硬不起来的软毛巾,被生活,被众人,被malvo拧成了硬硬的一股,但这不是真实的他,他却误以为自己真的从此硬起来了,他用自己这种可以伤害人的形态向妻子,向弟弟,甚至敢向malvo抽去。
但这背后的力道,有大半是malvo和妻子,兄弟以及sam们发出的。
莱斯特是自尊到好面子的,面对sam 的直接侮辱和挑衅,面对兄弟面对妻子的不屑,他一直在找借口给自己圆面子。
在这种好面子的下面,是莱斯特深深的自卑和无力感,他对周边的恶意和恶行是有感觉的甚至是敏锐的,但自己除了那几句借口却什么也做不了。
所以面对sam的直接挑衅,他只能选择退却,他拿什么去反抗呢?
和sam搏斗的下场必定是败,杀了sam把牢底坐穿?
明显对莱斯特来说这是个不可能的选择。
或许逃避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从未想过或者说无力改变自己是一个loser的莱斯特的局面却被malvo打破了。
当莱斯特的锤子的敲下去的时候,当他向malvo打电话求助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慢慢的被拧紧,拥有了坚硬的外壳,拥有了看似winer的人生,新房,事业有成,崇拜自己的娇妻。
这些元素本来是莱斯特无望看到的。
但莱斯特却以一种畸形的方式得到了它们。
只是他从来没战胜过去的自己,反而让自己的卑怯自私残忍不断的占了上风,到最后他的敌人,他的阴影看上去只剩下了malvo一个,他鼓起勇气想面对这个困难,但面对malvo,他发现过去的自己又回来了,懦弱和胆小从来没离开他,不过这次除了懦弱胆小,还有已经发育壮大的残忍和自私。
在让兄弟替自己坐牢后,他让新妻替自己去死,最后甚至设计逼退了malvo,但他唯独没有逼退自己,没有战胜自己,他所做的一切其实并不是自己能掌控的。
这些都是钢丝上的乱舞,一如最后薄冰上的狂奔,他和自己的懦弱,卑怯,自私,残忍一起被埋葬在冰层下。
面对人生的劫难,不能只是将自己拧紧了事,直视自己的内心的缺失才能真正改变自己。
第一次在豆瓣上写影评,看了这剧,总觉得莱斯特是个可怜可恨又让人郁结的人,上来胡诌几句,还望不吝指正。
终于知道什么是一肚子坏水了,但相对于杀手纯粹的坏,莱斯特的恶和伪善更另人作呕。
演员演技在线,每集开头音乐好听,镜头语言也很牛批,但是也改变不了这狗血的剧情安排让人看的难受。
其实是一个Loser逆袭记。我说的是那个起先被大Boss恐吓而放走他的小警察。
真的挺好看的 还好没有因为那谁弃掉... ps 结尾那个掉冰窟窿里的设定完全不对 才不会是那么好的下场...
全员恶人的片子看了实在难受。ps个人认为黑色幽默可以在很多场景里让人会心一笑,但绝对不包括这种无辜者倒血霉,加害人却任逍遥的影片,反而会适得其反,更让人大倒胃口,给2星稍微恭维一下
第一集后半段很带感。比利鲍勃松顿的角色够狠。第一眼就注意到了门上的招贴画,果然是个“眼”。| 把杀手搞得这么酷,三观不正啊!2014-04-19在看
又看了一部妄图摆脱下作可还是很下作的,美剧。上一部是,纸牌屋。翘楚如此,何况其他。
女警官100分。其他。
虽然得过艾美奖,剧情也比较完整,但就是从头到尾没有逻辑性,整个剧的智商担当只有杀手一个人,别的全是猪队友,我以为我在看韩剧。。。不不不韩剧至少有颜。
我觉得真一般啊 华生的演技就没变过 看烦了都 拖沓 生硬
看到第四集,不知道还追不追的下去...,不知道咋回事,本来好好的剧情...可里面人物的台词 真TMD 傻透了..花生 不管是花生,还是比尔博,还是莱斯特..都演得一个德行...
看不下去了 弃剧
人物没有支撑起情节突变
开始讨厌马丁了,结结巴巴的程式化表演太让人厌倦
每当你心情压抑内心愤懑与人不为善的时候 脑袋里都会出现两个比利鲍勃, 一个说 杀了他吧 杀了他吧。另一个说 好啊好啊。
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秒死的是谁,直截了当,不加铺垫,前期较后期更为酷炫!少一颗星因为之后越发在意杀手以及Lester杀人后的痕迹处理不到位,而这竟然没有成为加速案发的确凿证据,大部分还是靠deputy Molly的推测,可能是职业的原因过于严苛了哈哈哈哈哈!Lester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掩饰,有时令我发笑,倒也显出他的变态,别欺负老实人,老实人可什么都做得出来。
看来只有科恩能拍出科恩感觉的电影,不是科恩就别试了。
永远带着期待感的剧才是好剧。坏人多管闲事会死,好人多管闲事也会死,笨的人有的死了有的活着,聪明的人知道太多的死了,一知半解的活着。
为什么人对绿色更为敏感?因为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得在树林狩猎,这也让人成为了天生嗜血的杀手,带着感情的人永远斗不过没有道德的人,杀手也因此大杀四方并黑化了莱斯特,却也因此死在了莱斯特和葛斯手中,也算是因果报应
不理解为什么分数这么高,节奏非常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