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戛纳“一种注目”单元最佳影片,恰巧跟前年的获奖作品《白色上帝》如出一辙,都是跟动物有关,当然这部《公羊》好看得多。
这并不是从动物眼光去看待人类世界的那类环保题材,导演讲述的是一个简单质朴的亲情故事,羊是两位老死不相往来的兄弟之间的纽带。
没有叙事技巧和悬念,平铺直叙的故事也可以很吸引人,尤其影片贯穿着北欧人特有的幽默感,以及镜头下展示冰岛的自然景观。
没有呼天抢地的哭诉,也没有夸大其词的渲染,两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统统在娓娓道来的情节里展现出亲和的感染力,即使在冰天雪地的生存环境里,亲情也能如炽热的火焰将相隔半个多世纪的心结融化掉,正如影片最后的感人一幕。
《公羊》又名《两个兄弟和八只羊》,导演西德格尔•西乌尔乔森(Grímur Hákonarson),这是一部冰岛的电影,剧情小品类型。
电影中出现的人物不多,讲述了一对老年兄弟,谷米和基蒂居住在同一个山谷里,两人是邻居,农场也相邻。
但由于某种原因,两兄弟四十年来都没有讲话,相互之间的交流靠一只牧羊犬索米来传递信息。
基蒂在家门口学着狗叫,索米就会奔跑到跟前,嘴巴衔着信送到古米手中,这一画面印象深刻,在片中出现了两次,让人感觉很暖心。
公羊是当地人们收入的唯一来源,公羊是家人,是渡过寒冬的好伙伴。
在一次公羊比赛中,古米以微弱的优势赢了基蒂得了冠军。
基蒂不服气,偶然发现古米的公羊得了羊瘙痒症,这对于羊来说是致命的,就这样举报了古米。
这一举动引来了检疫人员,最终为了彻底消除瘟疫,使得整个农场和山谷的样都要清理掉,包括基蒂的羊。
古米是固执的,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反抗,不配合这一行动。
晚上拿着枪去找基蒂,咒骂,打碎了基蒂房子玻璃。
更有因买醉,一次掉入水沟,一个晕倒在基蒂门口。
基蒂没有视而不见,第一次把古米脱光放到自己家的浴缸,让古米恢复过来。
第二次,基蒂则用铲雪机挖起雪地里的古米,一路送到医院门口而后离去。
节奏缓慢,这一举动让人觉得温情。
而基蒂则积极配合行动,自己亲手打死了147只羊。
但私自在自己地窖里存留了八只羊,他小心翼翼地守护羊,在羊身边阅读。
当然最后还是因为羊动静太大被前来消毒的检疫人员发现。
这时候基蒂求助于古米,古米也不计前嫌地给予了帮助。
40年的不言不语终于因了这8只羊化解,重归于好。
为了守护羊,不得已,在暴风雪的天气中将羊赶往高原,这一过程中,雪地车陷进雪里出不来,羊走失,基蒂去追,最终晕倒在雪地里。
古米发现时,第一时间挖了雪洞,将基蒂和自己脱光,在雪洞里紧紧抱在一起。
全篇背景还是非常干净的,没有女人,因为没有女人愿意到当地,当地环境恶劣,全靠祖辈传下来的纯种羊赖以生存。
可以说,兄弟俩把最柔软的情感都给了羊,这冰岛里温暖的精灵。
而两兄弟的情感像极了两个小男生,相互之间的攀比,相互之间在恶劣环境的相互守望,这样的情感深沉且细腻。
两兄弟长得好像,都留着络腮胡,胖胖的身材,我都分不清楚,感觉挺小众的电影,喜欢这样的电影。
那团白色的脑组织,像锡克教徒头上的缠绕,一圈一圈,有许多的褶裥。
要养活它,可不那么容易。
吃的,喝的。
这些公认的公共产品,由指定的部门,按时按量地分发。
它的上级,一天三餐,源源不断的供应能量。
借由这些,转化而成的副产品,也可以这么说,是它的劳动所得。
就变得不那么开诚布公了,它实际上对那些,也就是整天那么一直运转的,想着的一个问题——活着。
毫不保留地用某种方式表现出来。
比如:某些人喜欢画画、读书、写作、养小动物、跟人说说话、拍照等等,却从来都是自私的。
我知道,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掣肘。
受约束。
男人喜欢谈女人,谈她们的身材、样貌,谈最隐私的部位是什么样的。
那种刺激感,是天性。
便说不上分享。
立规矩吗?
那叫生存,不叫生活。
这团脑浆,它的周围遍布着毛细血管。
和头皮上那些柔软稀疏的卷毛却是有几分相似。
几片柠檬,薄荷叶,朗姆酒,外加一些苏打水。
它就可以制造出一种莫希托的鸡尾酒。
这算不上无意发现。
这是它琢磨的,耐以生存的继续。
刚最初,也许,它得谦虚地让位于各器官组织。
但,慢慢的,就会做几次尝试。
搞过几次破坏,只要不是毁天灭地的局面,它总有意志提出新的方案,让你重新做出审慎。
并且非常奇妙的,似乎次次都能博得同意,它用什么怪招了。
让你有如此至幻的吸引。
如果你是一只绵羊或许就不会了,只要管住嘴巴就行。
可我说,你不是,你是饲养员了。
养着一大群的绵羊已经成为了一种每天必须的习惯,而且里头可有学问了。
掰开羊嘴,摸摸羊角,好几次也检查它的眼球,还有羊身上的臊味。
你得全部熟悉了,为它们做出规划。
久而久之,你就是那团白色的脑组织。
当然,你离不开吃喝拉撒。
可那不是最重要的了。
只有这些羊是,你就是犯贱,每天拍拍它们的脑门,和它们说说话。
称呼它们为小伙子,小姑娘。
并时不时地说上一句,“真不错。。。
好样的!
”如此这般的安慰自己。
会愈加让你勤快,其他的,当然能省则省。
也因此,你愈加无法接受离开这种固定模式的生活。
要我说,这也绝不能称之为勤快,总体而言,你还是倦怠的,没有追求,安然于果腹之外,可以说得上是秉赋的技能。
在此之前,我是见到太多了,那些还迷茫在最初阶段,摇摆不定的人。
他们常常表现出来,是羞愧的,额头上冒许多冷汗,很有钱却总感觉缺了些什么!
我敢打赌,如果有人说他有上厕所的天赋。
他必定也立马上一次厕所,看一看,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技能了。
并且已经做好给它打分的决议了。
如果静下心来看的话,这不是一部沉闷的电影。
电影画面荒凉,展现了单身汉的独居生活:做一顿饭吃几天,衣服破了也没人缝补,爱动物胜过爱人,平时听听音乐,玩玩拼图游戏,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电影虽然情节平淡但层层递进,影片名字叫《公羊》,公羊是人们孤独生活里的唯一寄托,可他们如此爱羊只是因为不能把满腔热爱倾注在彼此身上。
围绕着公羊,兄弟俩嫉妒,愤怒,自私到团结一致,公羊不见了,他们爱却慢慢复苏了。
在那种寒冷、闭塞的地方,兄弟俩如此排斥又互相需要,眼角余光都带着对方的影子,格维兹常常透过窗子窥伺克里家,看到他过得不好久放心了,看不到他还担心得慌。
每个人周围的一切便是他的整个世界。
和家人吵架,以为所有的亲情都是这样;在社会上被坑,以为人心就是这么险恶;内心的热情渐渐冷却,以为人生不过如此。
眼前的迷雾越来越厚,心里的盔甲越来越硬,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
结尾处看到克里抱着格维兹,有些感动,毕竟血浓于水,兄弟之间有不愿解的结,没有解不开的结。
(芷宁写于2016年5月30日)对很多影迷来说,冰岛导演格里莫·哈克纳尔森的名字相对陌生,冰岛语的影片也相对陌生,因这部《公羊(Rams)》有着明显的北欧风格,也易被以为是其他北欧四国制造。
影片的叙事基调较稳,颇耐得住性子地在“方寸之间”讲述着一段以羊之名的亲情故事,属小格局下诠释人性与情感的温情小品,剧情简单到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兄弟隔阂,经年累月,以羊为线,终得破解。
故事简单,并不意味着单薄乏力,该片剧本还是相对扎实的,偶尔,还有铺垫太过足够的嫌疑,如事无巨细地再现了片中孤僻老哥俩中的弟弟,一个人生活还不凑合,爱听歌剧,爱阅读等细节,并以此对比哥哥生活状态的邋遢粗劣。
影片对白很少,故事讲得有条不紊,从公羊比赛到发现羊瘙痒症,从接到指令到动手清理,从私藏“根苗”到秘密被发现,从兄弟阋墙到关系解冻,一步一步,以平实的电影技法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塑造着相对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呈现着矛盾凸显的兄弟关系。
片中的兄弟俩乍看上去像双胞胎,都是大胡子,身材肥胖臃肿,两人若是扮起圣诞老人来,绝对只需换套服装即可,体型上第一印象中的唯一区别只是,哥哥比弟弟“丰满圆润”一些,这两个年纪一大把的亲兄弟已40年没说过话,而他们的房子却是比邻的。
对弟弟而言,哥哥的不羁人生简直是一种负累,他们新添的矛盾是,公羊大赛中,哥哥的羊以微弱优势取胜,弟弟的羊屈居亚军,不甘心的弟弟在勘察哥哥的公羊时,发现那只羊得了病,并予以检举,于是旧恨添新仇,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亲情的罅隙一般都是积年累月越来越深的,大概因为哥哥狂放的性格太过不靠谱,不似弟弟那般谨慎自律,父亲在临终前立下遗嘱,把农场留给弟弟,而在不放心不靠谱孩子生计问题的母亲临终时,弟弟答应了母亲,会让哥哥一直留在农场,于是,哥哥就大喇喇地住在老屋里,霸占着老农场,弟弟却只能在边上开辟了新的……遗产的分配和性格的差异往往是造成家庭问题的关键,这样的桥段仿佛全世界通用般不新鲜,但所幸这部影片用的有趣。
鉴于这两位老小孩般的脾性,影片在表现兄弟关系时,不时地闪现出一些小幽默,如伊始准备去参加公羊大赛,一个先车载好比赛羊,将车开上路,路过另一个身边时,假装不经意地轻松开过去,开出栅栏后,又不嫌麻烦地立即下车,将栅栏关上,以给对方带来不便。
再如兄弟俩在不得不沟通时,靠一只牧羊犬来传递纸条,脾气暴躁的哥哥醉酒后开枪打碎了弟弟家的玻璃窗,弟弟通过牧羊犬来讨要玻璃费用。
还如,哥哥喝得大醉睡在冰天雪地里,弟弟以铲土机铲起醉卧的哥哥一路开往医院,到达后直接卸载,酷酷地离去,有种看似矛盾却有趣的冷峻的温暖、暴力的温情。
冰岛这个位于北大西洋中的岛国,大约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片中画面一再展现着地广人稀的寂寥和凛冽,影像风格还有些片中人的部分特质——任性,将那种铺天盖地白茫茫的任性般的气候特征尽显,独特的自然地貌,肆虐的风,阴沉的天,人烟稀少的山谷,在一场灭绝性的羊瘟到来之后,更显的严苛。
观众可以预见的是,看似不可调和的兄弟关系必然会有一个和解的机缘,只是片中的这个机缘来得自然而妥帖,符合兄弟俩牧羊人的性格。
作为牧羊人,检举疫情是必须的,作为牧羊人,也有延续一个生物种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上面下达指令必须全部屠宰时,对牧民而言,不啻于灭顶之灾,为谋生,不少人离开故乡去别的城市发展。
比起哥哥的骂街和酗酒,弟弟做着实际的工作,他绕过检疫部门,自己屠羊,只为了留下“星星之火”,亲手屠杀,这对一个视羊如珍宝的人来说,是一次痛苦的经历,性格相对冷静的弟弟胜任了。
然而纸包不住火,藏在地下室的秘密还是被发现了,弟弟向哥哥求救,牧羊人的基因起了作用,矛盾开始瓦解,直至风雪交加,天寒地冻,弟弟冻僵,哥哥破开冰雪挖洞,以体温温暖弟弟……结尾的开放式,来得并不突兀。
虽说“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
”但如果没有记恨,何以显出和解的美好。
(杂志约稿)
故事梗概: 一个在寒冷牧区牧羊的男人谷米在一次公羊选秀中败给了与自己素来疏远的哥哥,怀恨在心的他决定报复,他放出哥哥的羊患病的消息令全村轰动,调查组闻讯奉命带来将羊群全部消灭的消息,悲伤的谷米先有关人员一步自行消灭了自家的羊群,但在家里偷留了几只。
当全村只有哥哥的羊群还没被消灭时,出于个人利益谷米决定前去提醒,但收到的只有哥哥爆裂的愤怒,谷米隔日推开房门,发现冻僵的哥哥躺在雪地上时,他只愿意将他放在拖拉机的运斗里,待来到医院直接将它倾倒下便离开。
偶然的一次意外,谷米私藏羊只的消息泄漏,走投无路的他只好向哥哥寻求庇护,当调查组来到谷米家发现羊群消失的时候,把他带走调查。
谷米被带到调查的木屋,哥哥使计放倒了调查人员,二人自知在村里拯救羊只无望,只好选择把羊群赶往高山之上,不料突遇暴风雪,暴风雪之中,羊群走散,哥哥发现弟弟晕倒在了雪地之上,最后决定在雪地上挖出穴孔,将弟弟放入,并脱下二人衣服,哥哥紧紧依偎弟弟,渴望用体温去温暖对方...... 兄弟关系的弥合,二人从形同陌路、互不搭理到仇恨彻底爆发再到以一种貌似疏离的方式去帮助对方,而后以羊族为牵系寻求到对方可见的帮助再到最后的哥哥一方的温暖给予,形成了一个圆环式的结构。
在寒冷的高原牧区本就人烟稀少,男女比例失调,兄弟关系的脆弱使得彼此的生活都愈发显得孤独寂寥,甚至不愿提一个字,平日里的通信工具只是一只小狗。
当母亲的遗嘱说出口,一种隐秘的保护关系便悄然建立,弟弟以土地为依托,承载着哥哥的生活。
即使这层内里关系包裹的外壳是一触即破的暴戾敌对与妒恨在心的可笑伎俩。
看似脆弱的关系能在这片极寒的地区维护稳定,需要的温度可想而知,所以在弟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导致了整个地区的羊群灭绝时,除去自保的意识,还有可视的无奈与歉疚,而即使是这种自保,也植根于这片父母馈赠的土地之上,来源于对母亲的承诺。
最后哥哥的爱之拥颇有《断背山》结尾的意味,既然能够相见时无法给予你渴求温暖,或许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我可以给予缺席的守护。
人与羊,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极具特点。
在这里,简单的人与牲畜的关系并说不通,如果说只源于单纯的利益,弟弟也不会自甘充当刽子手。
弟弟谷米对羊群亲呢的吻、哥哥对本地羊群即将灭绝的恐慌,在敬重生灵之上也代入了兄弟之间的情感,微渺到行将就木,才更想用力抓住。
在空灵寂静的雪山冰河,一望无际的绝望的白里,任何生命都应当被崇高的珍视。
因羊之交配而生的喜悦,又是因羊之交配而起的纷争,当繁衍生息都成为了矛盾,希望的火苗还未燃起便被冰封,旁观的沉默人类该如何自处呢?
弟弟谷米貌似嫌弃地驾驶着拖拉机运载着昏迷的哥哥向医院行进,左侧的孤独驾驶,右侧单调的黑色汽车一辆接一辆疾驰路过。
有种虽千万人而吾往矣的孤绝之感,当原始文明立在漠然行进的工业化进程投射出的阴影之下,只有以一种无言的滑稽低头走过。
当一个个镜框进入了画面,一盏盏热烈的灯点燃了谷米的居室,温暖的颜色独独献给了家,窗口也唯独向着兄弟打开。
广博寂落的自然生息着自己的活力,内容中的人类也以自己的方式体察着自身与土地,个人与他人的微妙关系,即使相距遥远、看似疏离。
过于写实因而平淡到令人仰视和感动的真实的牧羊人的故事。
北欧式极简的故事情节,冷淡而辽阔的自然环境,孤独到永远的生活状态,引发了一段关于永恒的联想和敬畏。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真的还有很多远方的叙事诗。
正如片名副标题所言,真的就是两兄弟跟八只羊的故事,大巧不工,无招胜有招,就像很多现代派的画作,只有感觉和意境,并无言可对
半夜醒了,翻豆瓣,广播里提示种草很久的几个电影有片源了。
选了一个适合冬天窝被窝里看的电影《公羊》。
喜欢北欧 荒凉 平淡 寂寞 压抑 冷漠 温情 羊 心灵 笨笨的执拗 白胡子老爷爷 在冰岛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谷里,两位穿着北欧款复古毛衣的白胡子老爷爷,简单的情节、干净的画面、寥寥几句的台词。
因为满眼都是白雪皑皑的冰山,才显得夜晚烛灯的光晕更温暖。
因为要长期忍受孤独和无边的沉默,他们把所有最激荡的情感、最柔软的话语都给了羊,先辈传下来的品种,他们赖以生存的羊。
长期生活在人潮涌动的城市里,很难想象一辈子面对无边无际的空寂是什么样的感觉。
片子告诉你心灵的富足并且守护你所热忱的比物质的充裕更让人充实。
放在手边的书、从羊舍向外扒忘皑皑白雪、每年一度的公羊选美大赛,电影里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这一天老爷爷穿上了西服、买了牛排、点上蜡烛,像过圣诞节一样精心布置,而这一天不过是为了庆祝种羊交配的一天。
我想说是这种一个人的狂欢更让我羡慕。
喜欢这类题材电影的原因是没有鸡汤和激烈的矛盾冲动,因为台词少画面美,导演不会直抒胸臆的告诉你想表达什么,从主人公的眼神里去猜,从他们的生活里去找。
羊死了隔壁的弟弟还活着我生气我咆哮岁月带走了父母带走了弟弟的良知这片土地上有温度的活物又少了一种现在只有狗陪我了弟弟冷血我感受不到他的温存这会儿他的心是冰做的栅栏旁的羊死得很明显我说了实话我知道他会生气我害怕但是我还是要说我气不过他我气他赢我我气他不理我可我说出口的刹那又后悔了后悔说出来后悔说不出来兄弟生死面前什么都不用想了你是我的兄弟
北欧电影是不是也和他们的家居风格一样?
线条简单,色彩清淡,故事线凝练,人物关系清晰。
兄弟二人因何结怨略去不表,只讲当下。
从两个人应对问题的不同方式,观众就能窥见他们性格上的差异,哥哥性急暴躁,直来直去敢爱敢恨有情有义,没什么智谋和心眼儿,但大是大非面前也很清醒,并且有着骨子里的善良心性。
弟弟表面上比较温和,但原则问题上从不退让,对哥哥很不服气但又没有太激烈的反抗,基本上都是在回应哥哥的找茬,不会主动挑起事端,但其实有点蔫坏,阳奉阴违的事儿桩桩件件干了不少。
兄弟二人有逼急了能开枪打你家玻璃的仇,就有救你时裸身躺在雪地里为你暖身的情,也只有血亲能做到如此吧。
很多小小的细节体现着二人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醉倒就跑来骂弟弟的哥哥,比如把多次醉倒的哥哥直接用铲车送到医院的弟弟。
还有旁白里闪现的父母的遗言,一个说不留任何东西给哥哥的老爹和一个务必让弟弟照顾好哥哥的老妈,表达出了弟弟内心的纠结。
还有借保险理赔人员说出口的,这一大片农场其实都是弟弟名下的,也表达出了其实弟弟非常care这段关系但又不知道如何与暴躁任性自尊心强的哥哥交流沟通的心情,他每次都用纸笔写好想说的话,送到哥哥家狗狗的嘴里,然后招来哥哥一通臭骂。
这个情节看起来也是相当的萌,非常的暖。
2020.04.08 想看。// 2021.03.28-29 断断续续看的。从一开始看见那些养羊的人,我就觉得“公羊”说的是他们:灰白色的头发和胡子。🐑✨👀 // 觉得有边牧做通讯员的话,做邻居比别的什么都好。大概吧。// 风景加一星。毕竟也算“第三主角”了。
景色唯美。故事简单。
兄弟在冰天雪地的暴风雪里拥抱四十年不说话的哥俩为了保护住唯一的羊品种又重新走到一起。亲情以及血缘关系可以战胜一切。
整个电影弥漫羊骚
画面还行
味同嚼蜡。
无法想象平日里赖以生存和陪伴的羊,突然间离开的感觉,或者是亲手了解生命时的痛苦,原本只是输的不甘心,没想到给整个山谷羊群带来灭顶之灾,最后两兄弟的关系由于农场筑起的隔阂又因为羊而得到缓解。
关于老兄弟的恩恩怨怨与和解。
= =、很难讲、想起之前写过的一个类比,男人之间的友谊就像公牛角力。
影20339:兄弟间的嫉妒与互助,为了羊,为了生活!
外面三十度 但是被电影里的大风大雪吹冷了 老是晃来晃去的冰岛毛衣让我有点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入一件 最后结尾突然的gay气让人有点意外 北境人民的创造力啊 40年靠一只狗鸿雁传书 因为羊放下成见 最后因为彼此连羊也放下了 相爱相杀
前有《公羊》,后有《羊崽》,冰岛人对羊的感情真是深厚,影片借片中人物之口讲出了冰岛人与羊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两兄弟也像两只倔强的老羊,沉默寡言又有点温暖
八只羊和一条狗连接起来的兄弟情谊,兄弟间因为羊反目,又因为羊和好。最后,羊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的感情。
故弄玄虚把剧本设置在极端非人状况下,但演绎过程,从叙事发展到场面调度都是平庸大路货。
部分人不懂结尾户外失温急救方法。电影冷、平淡,有人觉得无趣,但对于喜欢孤独冷漠(中性词),对冷色调的北欧有向往,应该能冷静地看完。如果喜欢热闹的北欧风光,推荐《白日梦想家》。片子实在没什么需要评论,人和物一切都很单调(中性词),初看幽默的铲车运人到医院,过后想来也是极纯粹的一幕。
画面美丽忧伤,节奏缓慢如羊。冷冽的天空,贫瘠的大地,牧歌式的冰岛电影。
沉默的维京牧羊人! 他们都在用尽自己的办法,去证明当初父亲把农场留给谁更加正确!这也许是他们父亲临终前的一个“诡计”吧……
冰岛人真的很简单,也很执拗。因为他们社会的稳定和发达,以及人口少、阶级感弱,我觉得整体来看,冰岛人简单的带点天真。这种天真无邪绝大部分时间是一种幸运,但偶尔也会觉得他们头脑简单了点,有些事情,他们是不可能真切的懂的。这部电影里反映出的,是冰岛人简单中的朴实一面,电影没有太夸张。
倔强的老头就和这公羊一样啊
好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