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同盟
Die Unsichtbaren,无形之人,隐形的人,The Invisibles,The Resistance
导演:克劳斯·拉夫勒
主演:露比·欧·菲,爱丽丝·德维尔,马克斯·毛夫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7
简介:1943年2月,德国纳粹政府宣布首都柏林已经“清除了犹太人”。此时此刻,有7000名犹太人成功转入地下生活。最终有近1700名犹太人在战时柏林的恐怖氛围中活了下来。《隐形同盟》讲述了四位至今仍健在的历史见证者的这段经历。他们的真实人生故事给了本片创作灵感,影片结合了戏剧形式的影像再现和对这些幸存者的精彩采访。详细 >
2020年8月15日,电影资料馆。纪录片形式的电影,有很多幸存者的口述镜头,了解那段犹太人苦难的另一个角度。导演很克制情绪。
能把这么好的题材拍的这么无聊这也是导演的本事
纪录片形式讲的好 值得一看 中心思想:活下去
人类社会可能就像陀螺,一些人拼命晃桌子,以为这样能让它转得更快;一些人悄悄微调着重心,让它能更平稳。在微妙的平衡中,总不至于轰然倒塌。
频繁插入真实人物访谈真是个馊主意,不停地让人出戏
这个电影不错,绝对值得花两个小时时间去通过一种独特的视角了解另一种二战史观,纪录片语言、故事片语言交织,结尾有点草率。
好吧,重新回味,确实挺沉闷的一部电影。不考虑什么人文啊艺术啊历史啊,反正浮浅如我,也只是觉得还行
1.正因为那些人的存在,我们才能有机会听到可歌可泣的事迹,我们才能有机会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力量。这些事迹和力量,代表着人类善良勇敢的一面,让我们在平凡、崎岖甚至灰暗、悲惨的世界当中看到希望。2.如果确保自己的藏匿不被发现,隐藏犹太人是战后的保险绳。不知道被发现的人是否出卖保护者,死亡率多高。如果少量死亡,参照上段。如果大量死亡,维持1段。
记录+演绎形式。德国拍二战片总能找到不一样的角度,四个人在战争状态下过着隐形生活,各有自己的平凡抑或传奇故事,都是为了活下去。但整体力度不够,好在故事本身就有感染力,特别结尾,这种情感渲染自己无法抗拒。
内容五星,片子三星。彻痛。人为什么要承受这样的苦难,人又为什么可以为拯救他人而承受苦难甚至死去。人性之光。很多话语熠熠闪耀。
聚焦二战时期犹太人的苦难的角度很多,但很少看到德国国内的,雪崩的时候没有雪花是无辜的,所以这算是洗白那个时期后方的雪花吗,一如今天的我们
真实存在的四位犹太老人讲述在大屠杀中隐蔽在柏林城中成功活下来的故事。
德国人视角拍生还者自述,跳出沉痛刻板,具有意料外的趣味性与冷幽默:被迫害身份的倒置,为俄国人欢呼,骑车越过瑞士边境线,战争如闹剧本质是荒谬的。下午临时加看了这场是当天最正确的决定!
纪录片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有很多零星的辛德勒。最后苏军让他们背犹太颂词还挺感动的。
在纪实片和故事片穿插是个好创意,但你几十秒就来回穿好几次,这很容易让观众出戏,并且带来观看疲劳感诶
纪录片式的叙事,讲述了一些不太为外人知道的隐秘故事。
半记录半演绎的叙事方式挺聪明,但总有种档案科普节目的感觉。观众和亲历者一样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毕竟知晓结局就没什么紧张感,戏剧性被平衡大概是这种设置的必然结果。感觉这类题材男性主角更多,所以看到女性讲述者比较惊喜。念犹太悼词还是泪目了,这些既经历苦难又相对幸运的人的故事还是更让人对人性乐观吧。
必须五星。
影2076:活着的人很幸运。那些帮助的德国人很勇敢。战争的残酷在其他电影已经有很多。这部较略。但现代社会还是存在着宗教种族之争。
纪录片采访与故事片演绎双线并置的形式非常聪明,极大地提高了电影戏剧化后的可信度与观众的代入感,使之富有情感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