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启示》,出了一身冷汗。
先赞一下,我对Mel Gibson的情绪,真是不简单,amazing于是更加鄙视某些由演员转为的所谓导演。
看看Gibson去,再看看你们自己,然后买块豆腐撞头。
能把演员做好本就不易,没学会走就嚷着跑,跌倒让人看笑话也不觉得丢人。
《启示》说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
它是原始的,平和的;自然,却如森林般坚定着,伟大着。
它关于杀戮,关于信仰。
还有爱。
难能可贵的是,Gibson把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我们甚至能预料到结局的故事说的如此惊心动魄。
这是用心拍出的电影,粗糙的视觉,精致的电影语言。
边缘题材。
震撼人心。
整部电影是用玛雅语演绎的。
我甚至觉得,有无语言,并不重要。
Gibson的镜头,强忍着即将喷涌而出的感情波澜,如此有力地推动着故事的进展。
小村被屠戮时,镜头在草丛间晃动交错着,听不见尖叫声,却看见喷血。
黑耀石,这种作为武器的矿石所带来的被动的压迫感,窒息得不能思考,唯有恐惧。
在集市中心,惊人的长镜头,扫过骨瘦如柴的老人微笑的面孔,扫过混乱的奴隶市场上女人的头发,扫过烧制白石灰的奴隶嘴里的那口鲜血,扫过挥动着的手臂。。。
恐惧吗?
早已消失在来时的路途中,一切麻木,原来这就是伟大的帝国。
闷热,然后恶心。
在祭台上,视角开始紊乱,渐渐变暗的天空,国王毫无表情的点头,肥胖的孩子,红色的狰狞面具,狂乱的人群。
不是绝望,而是不理解,一切都已然失去了秩序而不自知。。。
无论是森林的绿色,美洲虎的黑色,还是作为奴隶标志的蓝色,鲜血的红色,在这样一部影片中都带有强烈的情感,这不是叙述,这是雪崩,是洪水,汹涌澎湃。
村子里最后那个宁静的夜晚,大家围坐在火堆前,静静地听满是皱纹的族长讲的故事:一个人孤独地坐着,深陷在悲伤中。
所有的动物靠近他,对他说,我们不愿意看到你如此难过,问我们要你想要的,你就会得到。
那个人说,我想有好的视力。
秃鹰回答道,你把我的拿去。
那个人说,我希望强壮起来。
美洲虎说,你会变的和我一样强壮。
接着那个人又说,我想要知道地球的秘密。
大毒蛇回答道,我来告诉你。
……就这样,所有的动物都解决了他的要求。
当这个人拥有动物们能给予的所有礼物时,他就离开了。
猫头鹰对其他动物说,现在人类知道的太多,能做很多事情,我突然有点害怕了。
鹿说,人得到了他所要的一切,他的悲伤可以结束了。
但猫头鹰回答道,不对,我看到了他内心的深洞,像一个永远无法填饱的饥渴者,是因为他所求无度所以才悲伤,他会继续这样不停的索取,直到有一天,世界就会说,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你了。
从《耶酥受难记》开始,Gibson就在试图向我们说这些什么。
影片开头说,一个伟大的文明不是毁于外部的侵略,而是亡于自身的衰落。
可我认为这不是一部探讨玛雅文明衰落的影片,也许它披了这层外衣,但它在和我们说着生命的顽强,心灵的平衡,一种信仰,一种态度。
所以,我被它深深感动了。
我一直标榜自己是重口味电影的爱好者,倒不是说我真得喜欢电影里面那些血腥的,暴力的,皮开肉绽的画面;而是我极其享受自己在安全的环境下看别人血肉模糊的一种莫名的快感。
你可以把这种快感称之为变态优越感,我不否认。
因为人往往在某些方面会变态一下下来缓解生活的平淡。
这种心理感受也可以套用在我观看《启示》这部讲诉土著人侵略的电影中来。
最最精彩的一段是险象环生的雨林夺命追杀,绝对的视觉饕餮。
姐姐我一边嚼着碎碎冰,啃着鸭舌头,吹着小风扇,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晃动影象世界里呈现的失落的玛雅文明,繁茂的热带雨林,蛮族部落的血腥屠杀,享受着一切让你神经错乱惊心动魄的重口元素。
大呼过瘾啊以前看《人皮客栈》无法理解为什么有钱人会这么坏,花钱把活生生的人买过来进行杀戮,剁手剁脚,扒皮割肉的,还觉得这样特别有趣,简直是变态中的变态啊。
包括《绝命派对》也是类似概念的电影。
但是再想想我们自己在安逸的电影院里手捧着爆米花,喝着可乐看世界毁灭的2012时,不也是这种心态么?
人的猎奇心是控制不住的,不管你有钱没钱,你是圣人还是强盗,都渴望这种心安理得的刺激,残酷,博杀和险象。
只不过道德沦丧毫无人性的有钱人会付诸行动,我们只是YY一下而已。
这里赞一下《启示》的导演梅尔吉普森,居然能拍出这么牛逼闪闪的电影,他肯定是疯了或者是魔障过了。
再赞一下彭小红,居然能推荐出这么牛逼闪闪的电影,她肯定受了我变态优越感的魔障了。
哈哈
一个消失的文明,一段如谜的传说,一种原始的神秘,一部精心打造的电影,在诸多令人好奇、又充满刺激的元素的装扮下,不仅仅是对失落的世界的再现,更是对逝去历史的一种现代解读。
导演梅尔吉布森的上一部作品是争议巨大的《耶稣受难记》,而这次的动静一点也不比上次小。
动用大量的玛雅后裔出演影片,墨西哥森林里实地拍摄,全片用现在几乎每人听的懂的玛雅古语做对白,而对活人祭祀场景的展现更是注定了事后的是非。
看来导演是下定决心要尽可能的描述自己心中的原始和真实,在影象中还原一个至少是看上去很“美”的玛雅古国。
至于争议,大概原本就在导演的计划之内(联系导演的最近两部电影,争议从一开始就与创作并存,而后就当作卖点一并兜售给观众),何况现在的电影市场,往往是争议越大影响越大,获益也越大。
拨开神秘的外衣,影片讲述了一个部族青年一段惊险不幸的遭遇。
原本他和他的家人一起生活在属于他们的森林中,生活虽然不能用富足来形容,但过的也算幸福和快乐。
但一天他们的部落遭到了洗劫。
父亲被杀,他和他的兄弟们以及其他人被俘,怀孕的妻子和儿子虽然躲在洞了逃过此劫,但被困洞中前途未卜。
经过翻山越岭的跋涉,他们被压送到当时王国的都城。
在那里他们看到了王国盛名之下的狼籍和破败,以及一个个或麻木或将死的生命,与在森林里时的他们形成鲜明的对比。
无数的奴隶在恶劣的环境里,营造着帝国的宫殿,残喘着最后一口气。
而大部分的居民,都围在祭坛的周围,看着祭司将活人剖心砍头来祭天而爆发出阵阵的欢呼。
等待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女人被当作奴隶出售,男人则被用来活祭。
他目睹了兄弟的惨死,当他将被行刑的时候,突然日食来临。
日食被当作上天的回应,祭司暂停祭祀活动。
剩下的人被赏赐给了抓捕他们的武士,还来不及庆幸逃过一死,他们就成了武士们炫耀自己武技的杀人游戏的猎物。
最后只有青年一人带伤逃走,但因为杀死了武士首领的儿子,武士们也紧追不舍。
他逃到森林里,利用熟悉的环境,干掉了大部分的敌人(用毒蜂,用蛙毒和植物,用陷阱,等等,这一段也非常精彩),不过自己也精疲力尽。
而这时,剩下的追兵,目光却被海岸边出现的大船吸引。
青年救出妻儿,回到森林中开始新的生活,他也许没有意识到一个新时代的幕布也就将拉开。
影片中始终萦绕着一种“恐惧”。
先是在狩猎时,遇到逃难的另一个部落。
他们的眼中透着恐惧,并深深的感染了青年。
父亲察觉到了青年的思索,就告戒他,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勇士,需要赶走心中的恐惧。
紧接着在村庄被洗劫的时候,父亲就在他面前被杀,妻儿困在洞中要等待他的营救,而他自己被俘不知出路何在,一切的希望都显得渺茫起来。
当迎来盛大的祭祀场面的时候,恐惧也达到了最高潮。
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转瞬间便身首异处,灵魂显给了上天,剩下的躯干已没有了用处,只是静待腐烂。
于之对应的是属于整个民族、甚至全人类的恐惧。
那是对冥冥中的上天,对变化无常的自然的恐惧,其实也就是对自身生存及未来的恐惧。
种种的局限,让那时那地的人,无法意识到进行物质和精神的改造,来消除对内对外的恐惧。
于是在残酷肆意的杀伐狂欢里,在向更弱者展现其权利和能力的时候,才能得到变态的、暂时的安慰。
片名“Apocalypto”在希腊语中意为新的开始。
新的开始,也就意味着旧的没落。
那为什么没落了呢?
腐败?
贪婪?
杀戮?
愚昧?
闭塞?
还是上面说到的“恐惧”?
一个文明经历了辉煌达到饱和之后,需要新的变革来促进其发展。
如果没有变化,不是内部自己崩溃,就是被外来的势力所消灭。
而人类往往又总是容易自我满足和自以为是,站在高处时看不到脚下日益虚弱的根基和涌动的暗流。
于是,我们看到就是——弱者取代衰败的强者,成为新的强者,然后在衰败里迎来新的取代者——的不断循环。
“启示录”在今天,还会有其“启示”的作用吗?
也许也就是一种不用真杀人的娱乐祭祀。
疫情期间居家躁郁,看了这部影片,全程被吸睛!
拥有权利的是什么?
是什么让一种生命凌驾于另外一种生命之上?
我想那是文明。
野猪被部落猎杀,部落被玛雅文明奴役,玛雅被西班牙战舰侵略…新的角度降维打击:项目评估 个人 团队趋势势能杠杆 《人类简史》说人类采集时代的部落才是最幸福的。
因为让一个人真正内心平静镇定坚定的信仰是爱,爱是牵挂。
欲望和贪婪是个无底洞,能力越大,积累的忧伤问题就越多:中美洲的石头城玛雅文明从狩猎到农耕,使人类走向文明的第一步。
这一步却是尸体与献血铺成。
这里没有欢声笑语,有的只是肮脏嘈杂争抢与残忍。
第一次走出丛林生活的人们要吃穿住,于是就有人掠夺劳动力来生产生活用品,后来修建城墙掠夺食物资源,于是就有了战争,大量的尸体又引发了瘟疫,掠夺的战利品需要分配,于是就有了阶级分层,失去劳动力的人不想饿死,于是就有了偷窃,生存条件的恶劣于是就有了疾病,为了让人们服从自己的统治于是就有了宗教,统治的骄奢淫逸腐败和随意杀戳,导致民不聊生活在恐惧之中,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总有英雄带领民众奋力反抗,取得胜利,这就是文明的起源、发展、灭亡。
片名起得吓人,好象非这样不能强调“史诗巨片”的用意,虽然这也是个大片,但看着实在无味,除了各种刺激感官的血腥暴力镜头外,整部片子泛善可陈,男主人公再怎么折腾肯定死不了,经过n+1次险情之后,最后终于与妻儿团聚,如此如此,等等等等。
导演大概憋足了劲想要表达什么大道理、大智慧,还努力要营造出一种哲学的、宿命的意味,但我看是适得其反,纯粹是梅氏的意淫,非得要把一个简单的逃杀故事安在玛雅人的身上,以此赚取观众的好奇心,这真是一种严重的误导。
这既不尊重历史,也不尊重观众,现代人的思维在片中表现的那么露骨、笨拙,只能说是对美洲古文明的一种亵渎。
诚然,阿兹特克人(或玛雅人、印加人)有活人献祭、挖心割头的习俗,那是宗教仪式需要,任何一种宗教都有它丑陋、残酷、血腥的一面,把人活活烧死的西方基督教徒有什么资格和理由去厌恶、蔑视美洲大陆上这些古老的文明呢?
典型的梅尔吉布森式男性电影,真是异想天开,大发神经。
梅导想把商业片当艺术片来做,好处要占尽,大小要通吃,但下药太猛,拍过头了。
非得要把头砍了、把心挖了,站在水中生产,加一段诡异莫测的预言,这才是“史诗”么?
看到那些象死鱼一样的无头尸体,我只觉得好笑。
最后的结局有点滑稽,那些早期的欧洲探险者的到来,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他们才是给这个古老文明以最根本的、毁灭性打击的罪魁祸首。
唯一有点看头的就是俘虏们在玛雅城市里那段,称得上是花样繁多的影像奇观,王室成员的装扮都很有意思,因此本片也获得了最佳化装的提名,这也是为什么还给2颗星的原因。
1、我总觉得这家伙对断头台、剖腹挖心、割喉等等这类受刑的场景和苦难有特殊癖好,对展现人在受刑时的说不出来的痛苦有特殊癖好,这一点从勇敢的心里面最后那段受刑就感触颇深。
2、我总觉得这家伙对裸身涂颜色也有特殊的癖好,比如蓝色。
3、我还觉得这家伙对典型的西方式的演讲也有特殊的癖好,不管他的身份,也不管他是为了蛊惑民众,还是激昂斗志。
4、我还觉得这家伙对冷兵器有着特殊的癖好,各式各样的,剑、标枪、弓弩,棒槌……5、我还觉得这家伙对当带头大哥有特殊的癖好,不管是民族的、种族的、部落的还是宗教的,甚至哪怕是一个小队的,都有点。
好吧,还有一些感觉很失败的地方:1、对于玛雅帝国的描绘(那些蛊惑人心的演说就不用讲了);2、一号的长箭穿身而不死甚至正常人(要知道,那可都是一等一的猎人)都追不上,其造血功能也煞是惊人;3、女一号水下生产;……最后,我个人感觉,那个男一号,真的像小罗。。
但愿这不是因为我是AC的球迷。。
我知道,有许多人,对“预言”感兴趣。
相信与否倒在其次,攫取心、脑的,是那种或神秘或诡异的力量。
而事实上,好奇,正是人类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诱因。
米歇尔•德•诺查丹玛斯在中国流行的时候,我正备战高考,看到关于世界毁灭的预言,立时就颓了,认为自己当下所做的一切,毫无意义。
可是,老爸说:“倘若注定的,是明天死,今天,你就得活。
”结果,之后,一晃,便“活”了18年。
看到各种预言,我依旧兴奋,只是,早已与肯定或否定无关。
不过,当电影里,一个守着破败家园和母亲尸体的女孩儿,以炯炯的目光盯着远去的某人,然后,笃定地说:“你怕我!
这就对了。
你们这些歹毒的人,想不想知道自己会怎么死?
提防那一天的黑暗吧!
提防带来老虎的那个人!
他会在泥沼中重生,他将为你们引见的人,能够抹灭天空,也能铲平大地,铲除你们所有人,终结你们的世界!
而此刻,他已经在这里。
白昼将变成黑夜,虎之人,将会把你们引向灭亡!
”彼时,你会做何感想?
嘿嘿,反正,我,是饶有兴致地开始了等待预言实现的“旅程”。
故事,发生在500年前的拉美大陆。
那会儿,玛雅文明即将消失殆尽。
年轻力壮的虎爪,生活在从林部落。
他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妻子马上就要再次分娩;依旧强健的父亲,诙谐、勇敢。
然而,平静与幸福的日子,惨遭外族入侵者的破坏——村民们死伤无数,一些年轻的男人和女人,成为战利品。
所幸,在被抓之前,虎爪已将妻儿藏在了深洞;不幸,父亲,死在眼前,他却无能为力。
经过艰苦的行进,虎爪与族人抵达了玛雅人的城市,女人们,被当作奴隶拍卖,男人们,被推上了金字塔似的祭祀台。
轮到他时,天空出现了日食,台下“观礼”的玛雅人,一片慌乱。
祭司说:“全能的库库尔茨神喝饱了鲜血!
”稍顷,太阳的光芒再次普照大地,虎爪逃过一劫。
但是,灾难并未远离。
他和剩余的族人,接收的仍是“处理掉”的指令。
残忍的酋长,将虐杀俘虏作为上好的游戏,被“释放”的人,只能得到来自背后的长矛与冷箭。
虎爪,算是最幸运的那个,在朋友舍命的帮助下,杀死了酋长的儿子,带着箭伤逃向了丛林。
被丧子之痛刺激得近乎疯狂的酋长,带着手下紧追不舍,一幕翻版的《罗拉快跑》即时上演,而女孩儿的预言,一步步地开始应验。
黑虎、毒蛇、瀑布、沼泽……虎爪躲开了一个又一个致命的危险,而酋长及其手下,却接二连三地死去。
倒在海滩上的虎爪,已经全无气力,似乎准备接受追上来的最后两个人的“裁决”。
此时,几艘帆船靠岸了,上面载着穿戴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的“人”。
目瞪口呆的玛雅人,彻底遗忘了“猎物”,懵懂地向海滩走去。
救出妻儿并又得一子的虎爪,瞟了眼岸边的帆船,平静地说:“我们去丛林里,重新开始生活。
”不喜欢梅尔•吉布森,尽管他出演了那部相当优秀的《勇敢的心》。
他的反犹家传深入骨髓,所以,才会闹出醉酒诋犹的风波,才会在编导的影片中,将犹太教的拉比们描绘得如同吸血鬼。
而我,刚巧是一个“盲目”的犹太fan。
好在,我还算能够摒弃偏见。
当初,比较客观地欣赏了《基督受难记》;现在,又比较客观地浏览了《启示》。
不管怎么说,在对人的感官的冲击上,吉布森做到了淋漓尽致——服饰设计、生活习俗、人物诠释,都很靠谱儿;动作足够生猛,杀戮特别血腥,场景十分宏大。
在电影的宣传期,诸多媒体一直拿玛雅文明说事儿。
实际上,要的就是让观众上当,一本正经地拿它当深刻的还原历史的片子看。
嗨!
别想那么多,别去追究玛雅文明毁于内因还是外因,别去琢磨西班牙人搞掉的是印加文明还是玛雅文明。
请以安祥的姿态,享受一段惊心动魄的历险。
如果非要找到一点“启示”,那么,我个人认为,影片开始不久,虎爪父亲及其族长(大概是族长)的两句话,就是了。
虎父说:“恐惧,是一种病;一旦被它征服,就会驻扎在你的灵魂。
”族长说:“我在人身上看见一个洞,深得像永远填不饱的肚子。
这个洞,就是他的忧愁和欲望之源。
他会不断索取,直到有一天,世界会说——我已经枯竭,再不能给你什么了!
”举凡泄露天机的文本,必定是真假相混而传。
因为,预言,只能是寓(或喻)言。
执拗的话,就把《启示》当作一篇有点简单道理的寓言吧。
就是一个套上原始人外衣的黑帮片,把帮派换成了部族,再加上一点点宗教元素。
唯一亮点就是,实地取景,很真实的大自然,原始森林,还有野兽,化妆也不错。
血腥镜头过多,没什么意义,开头的笑话也很无聊,总之和好莱坞的商业片没什么区别。
启示:伟大文明的衰亡 始于自身内部玛雅文明末期,平静自足的丛林小村落突遭洗劫,首领的儿子虎爪与族人一起被俘,押往玛雅帝国都城献祭,为逃生他杀死了城邦首领的儿子,因此被一路追杀,迫不得已祭出四象神兽(误)。
<图片2>
<图片4><图片5>喜欢惊险刺激的小伙伴们有福了。
想想看,身中一箭的主角被紧追不舍的复仇者组团猎杀,他必须带伤独自穿过万人坑、大瀑布和黑泥潭,逃亡的终点是深井里有孕待产的妻子,而突然下起的雨又为井中人能否活命增添了莫测变数……<图片6>各种戏剧性加码营造出强烈的节奏感,让人不得不为主角捏一把汗。
电影又名《阿波卡猎逃》,“猎逃”这个名字当之无愧。
可如果以为本片仅限于此就错了。
导演命名为《启示》别有深意,故事开篇就是这样一段名言警示:<图片7>下面让我们看一看,惊险的猎逃故事和伟大文明的衰亡有什么关系。
<图片8>长者的故事众人围坐听长者讲的故事启人深思:“动物对人说,尽管许下你的愿望,我们帮你实现。
……每个动物都回答了他。
人得到了它们全部的能力之后,他走了。
猫头鹰说,现在人知道了很多事,也有了很多能力,突然令我感到很害怕。
鹿说,人的所有要求都达成了,现在他再也不会忧愁了。
但是猫头鹰回答,不,我在人身上看见一个洞,深得像永远填不饱的肚子,这个洞就是他的忧愁和欲望之源。
他会不断不断索取,直到有一天世界说,我已经枯竭,再也不能给你什么了。
”这个洞是什么呢?
这个故事和“文明的衰亡”有什么关系呢?
<图片9>玛雅王族和神圣的祭司,穿戴奢华,高高在上俯视众生。
<图片10>金字塔下涌动的人潮,密密麻麻,欢呼雀跃围观人祭。
他们内心的洞是什么?
永远填不满的是什么?
<图片11>城邦首领的匕首城邦首领把随身匕首赠予儿子,作为对其表现出色的褒奖。
从儿子的神情来看,这把匕首意义非凡。
<图片12>虎爪中箭后,偷袭城邦首领的儿子以活命,其死去时手中正拿着这把匕首。
<图片13>城邦首领愤而拾起匕首,猎杀虎爪不死不休——同是首领的儿子,前者有人复仇,后者被人追杀,待遇如此不同。
虎爪的村落有一机关,用于集体猎捕大型野兽作为食物。
<图片14>故事的结尾,虎爪不得不借用这一机关来对付城邦首领。
<图片15>此时城邦首领手中还攥着那把匕首,意欲猎杀虎爪。
猎兽器用于猎人实属无奈,但是当“人性”与“兽性”无所分别时,正是文明失落的体现。
失落的岳母<图片17>在村落里,岳母对女婿肆意嘲讽指手画脚,族人大笑而已,并不因此对她有所不敬。
(上图左后岳母)<图片18>在玛雅都城,村落的女人作为俘虏被交易,岳母大人因年老力衰而无人问津,看着女婿被押离开,她内心百感交集。
对人(尤其是妇女儿童老人)的价值衡量,也可判断文明的发展程度。
玛雅文明衰落时期,青壮年尚且被砍头祭祀,何况老妇和孩子。
<图片19>森林vs城邦<图片20>虎爪暂时逃脱后,吼出这段宣言:“我叫虎爪,这是我的森林,我从出生就在这片森林里打猎,以后我的孩子也会继续在这打猎。。。
”森林中暗藏种种危险:美洲虎护崽会袭击人,毒蛇自卫会袭击人,瀑布下的岩石、黑泥潭和蚂蜂窝……都足以致人死地。
但这些都比不上玛雅都城危险——森林里的动物是为了生存各取所需,虎爪甚至可以借动物本能作自身掩护;而城邦里,有专门为杀人取乐而准备的武器。
文明发展至此,令人心寒。
按说城邦是文明的集中体现,可富裕繁华的城邦与瘟疫、饥荒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人们却依然自我陶醉在狂欢祝祷之中……文明发展至此,令人心寒。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许多启示:欲望与文明,勇气与恐惧,城邦与森林,人类与自然,新生与衰亡……附预告片:(全片玛雅语,电影有字幕)千杯月原创首发——欢迎关注千杯月——<图片1>
启示是部好电影——我面向夕阳,抬头45度角,发丝轻扬,面露微笑,在大逆光中决绝的说。
我是由心里喜欢这个电影的,有想法又不显摆。
其实我一直怀疑梅尔.吉布森对待生命的消逝时有一种面对宗教中圣神般的无力感和心灵震撼。
这才会使他一次又一次的试图在自己能做主的影片里把生命消逝的漫长过程压缩到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来表现——那就是杀戮,一种被动的死亡,一种同样让人无力的生命的消逝。
做为生命力最直接的代表,心脏一次次极具象征意味的从梅尔吉布森影片的主人公身上被生剖了出来。
其中包括,一个苏格兰革命者,几个倒霉的玛雅猎人,一只肥肥的同样倒霉的貘,在这里幸免于难没被生挖心的只有神的儿子——基督,当然这哥们最后也挂了。
是什么才能让人象神一样,拥有对生命猎取的权利,这就是启示要问的问题。
让人感到非常欣慰的是。
美欧这帮搞电影的哥们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他们都不喜欢当老师。
他们都不说自己的牛B的人,虽然他们确实牛B,而且骨子里也可能认为自己是牛B的,但他们很有礼貌的不表现出来。
他们总是很识趣的,仅仅只是提出问题,从来不会做自问自答这种蠢事。
拥有权利的是什么,是什么可以让一类生命凌驾于另一类生命之上?
我想那东西叫文明。
对,就是文明,那是一种让一类生命拥有力量、拥有权力、拥有神格的东西。
加瓦尔剖开那只貘的时候,他宛如神明。
祭祀剖开牺牲的时候,对那些人来说他就是神明。
当西班牙人的大帆张满海湾,架着十字架的神父和禀着铁剑的骑士立于船头向新大陆进发的时候,他们就是神明。
当加瓦尔目睹着在高高的金字塔上的牺牲们被一个个剖开胸腔的时候,那是一个高等的文明在向一个低等的文明炫耀着他的力量。
而猎奴者们在海湾里看到了那如神器一般出现的舰队时,也同样如此。
在这部电影里加瓦尔并不是一个正义的符号,起码对于貘来说不是。
猎奴者们不是正义的,起码对于加瓦尔来说不是。
西班牙人也不是,我们都知道他们的出现让玛雅文化消失了。
正义在这里是缺失的元素,这个词有太多的解释方式,早已经失去了纯粹。
在这部电影中以暖色出现的只是最原始的人性。
用个说起来挺奶气的词,那个就是爱呀(“呀”这个语气助词在奶气的语境中一定要拉长音节,如叹如诵的读出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谢谢各位合作)。
那个傻大个对他妻子的爱、对父兄和族人的爱……;加瓦尔对自己妻子、孩子的爱……;加瓦尔的父亲对孩子们的爱……;就是这种爱让这一群人住在一起组成家庭、猎取食物、开过火的玩笑、打打闹闹、在圣山上听长老吹牛皮、然后一起跳舞、和喜欢的人亲吻、争吵、做爱。
而加瓦尔所拥有的,所守护的就其实就爱而已,除此无它。
“我们一直在这片丛林里打猎为生,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带着我在这片丛林里打猎,现在我带着我的儿子们,而在我死后,我的儿子也将带着他的儿子在这片丛林里打猎。
这是属于我们的丛林。
”当加瓦尔的父亲郑重的说出这一句话时,我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宣示——这个丛林是一个爱的结界,所以试图打破这一结界的人都将受到天罚。
当加瓦尔跳下瀑布对着高高在上的强大的敌人们,再次说出同一句话时,誓言又一次被重复。
终于,爱有了延续,有了一个继任的守护者。
“想不想知道自己将如何死去,神圣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当心那一天的黑暗;当心带来老虎的那个人,他会在泥沼中重生。
他将为你们引见的人能够抹灭天空;也能铲平大地;铲平你们所有人;终结你们的世界。
他此刻已经在这里了。
白昼将变成黑夜,虎之人将会把你们引向灭亡。
”这个启示,为一个文明的消亡做了一个很好的题注。
但一个濒死小孩子的诅咒如神谕一般变为了现实。
并且这个启示也在一个濒死的猎奴者口中被再一次复述。
这不能不说有一点刻意的神秘主义描画。
但生命的消逝本身不正是一种充满着神秘主义的事情吗。
消逝——这才是永恒的主题,是一切事物——那怕它看似强大亦都无法逃脱的宿命,即使文明本身也是如此。
谢谢梅尔.吉布森,他把思索的权利留给了我。
我无法想象,一个中国大导演在处理这个严肃体裁的时候会用多少段大段的台词来展示自己高尚的想法和思考的结果。
他们热衷于把馒头嚼的烂西西的再用嘴哺给你,如果你拥有一个正常的性取向,多少感觉有点别扭的时候,他们还会喝骂你:“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你就变成了一个不懂艺术,也不配懂他们艺术的人渣。
我无法想象,在加瓦尔目睹大船后还要从怀里拿出一个馒头,叨叨四百多句关于爱、消逝和守护之间复杂的逻辑关系是一个什么场景。
在我眼中加瓦尔在说这种台词的时候决不应该是站在丛林里,他应该手待教鞭,身着西服站在讲坛上侃侃而谈,当然这样的加瓦尔是最起码有个副教授职称的。
当我真的不幸目睹了这样一个加瓦尔时,我能说什么?
我只能说:“闭嘴!
思索是我的权利!!
”
精神返租
仪式 远古 原始人 神秘 搞笑
《麦田》《唐朝兄弟》为什么就不如这个呢?人海战术和大场面调度,你们就是玩不过好莱坞啊
这货不是赛德克巴莱。很原始,很血腥,视角不够广阔。
与期望相差较大啊
很血腥,但是很燃。这么久的电影,现在看仍然觉得很震撼
这是我的森林,我不害怕。p.s.男主~~嗯~~很帅
这个主演为什么这么像小罗?水下分娩的那一幕印象深刻。
长的呀...
很暴力……太血腥了
五年前还算喜欢的电影如今一点也不喜欢,受欧洲艺术片熏染过重也不算坏事,起码对这种大场面史诗感的神话英雄式弥赛亚叙事完全无感,仅当成阿兹特克文明、玛雅人生活状态的科普片来看,美洲文明似乎格外看重启示,才查到墨西哥国徽图案也来自传说中的神启:叼蛇的雄鹰立在仙人掌之上的地方适宜居住,现代墨西哥的国家认同也离不开对阿兹特克文明的追溯。作为一个无神论的现实主义者,完全无法理解人类早期文明生活样态,经过放映后的讨论大概能get到一点。
没感觉,没印象,没冲击。三无电影。
好看。
梅尔吉布森的电影让我感觉总是拖沓 本片的高潮就是最后的追击 只是放在异族背景玛雅文化下的追击罢了 这过程也许能让人们感觉有更多的新鲜感或象征意义 这只是编剧耍的一个小聪明
2007年5月1日 还行
古代版Rambo
那段长途追逐太扯淡,然后他们说的预言到底是什么呢 然后我实在讨厌他们的装扮
近两年来最最震撼电影
很真实地在一个古早陌生的文明中转了一圈,有一瞬间觉得几年前的黑豹要是能大胆点拍成这样那将是绝杀,男主才是真正的黑豹hhh。观后感觉震撼力并没有那么大,整体情绪没有被调动起来,只感觉是一部很工整规模很大的冒险片。
找几个快灭绝的印第安保护人扮玛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