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吃完晚饭洗碗的时候,突然脑海里冒出一句话love is not a feeling it's an ability,这是一个什么电影里面的台词呢?
回想了3秒钟之后有了答案,这是Dan in Real Life里面的台词。
而我也一口气写完了这部电影的点评。
这是一部非常温馨的电影,让人对爱保持着那种执着。
Dan和Marie在海边Cafe的那场邂逅导演处理的非常用心,以至于让人相信一次碰面会改变一个人。
当Dan教导女儿一个要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处理男友时,女儿重复地说"I love him,I love him,I love him..." 爸爸Dan回味着说"I love her,I love her,I love her..." 爱是不是一种情感,爱是一种能力。
成年人的爱和青春期的少年少女的爱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Love is not a feeling it's an ability. 爱是不是一种情感,爱是一种能力。
这句话让我想起曾经碰到的一位助教,她说的“我会努力爱上爱我的人”。
或者,这句话也意味着我们依然具有感受爱和给予爱的能力。
本来想写许多,可是就像看电影,1个半小时把人生的许多都交代了。
按理推论,写博客也许也不用写太多吧。
有名的喜剧演员Steve Carell饰演Dan,但是Steve没有让他夸张的喜剧表情太多的带到这部片子中,相反他很好的把握了男主人公的情绪。
看电影的时候,我也很喜欢剧中的Marie,感觉她的气质非常好。
后来才发现原来演员是Juliette Binoche,她就是演《英国病人》中女配角的,曾经因为96拍的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十多年之后再见到她,感觉岁月让她更加美丽动人了。
顺便说一下,这部电影的Sound Track也就是电影原声不错,如果喜欢这部电影的话建议找到电影原声的CD或mp3听一下。
尤其是影片快要结束时Steve Carell 和Dane Cook 一起演唱的Let My Love Open The Door,真是百听不厌,百看不厌。
虽然他们唱得不那么“好听”。
更多影评见下面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01759514_6_1.html
又一次忍不住眼泪,当他最小的女儿Lily看进他的眼睛,拥抱他,凑到他耳边说Go Now,当结婚典礼白纱裙旋转,我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大团圆的结局,还是会在心内狠狠的撕裂开疼痛。
这是一部评价并不算高的电影,有太多所谓的硬伤。
可是或许爱情就是来得这样突然,在街口书店的邂逅,于是欲罢不能,只因为冥冥之中,你的心告诉你,她,就是你在梦里寻觅良久的那个人。
这个世界,我们都以为我们已经足够成熟,只相信岁月磨练的默契,却遗忘了年少时中彩票一样一见钟情的魔法。
在他成为一个单身父亲以后,他总是努力保护着他的孩子们。
他每天天还未亮就起身,为她们整理衣服,为她们准备早点。
他在妻子死去的四年里,把生命全部投入家庭,用自己有些专断的方式,温柔的哺育他的孩子们。
可他不让大女儿开车,不让二女儿谈恋爱,因为害怕她们受到一点伤害,却忘了给她们自由,也给自己自由。
或许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会永远觉得自己的孩子还没有长大。
他是一个成人,是三个女孩的单身父亲。
他的理性告诉他不能喜欢上弟弟的女朋友,于是拼命克制着自己,回避着内心的声音。
他忘记了自己也是这样走过,那些青涩而又不管不顾的迷恋;忘记自己,也曾在喜欢的女孩面前就会语无伦次,想到什么说什么;忘记过去,即使喝着廉价的咖啡,只要能看到对方的面容,就会觉得无限幸福;那时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做得更好,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眼前人。
人性的挣扎,只是因为爱,与责任。
一次次的情不自禁,一次次的驾驶事件。
褪去严肃的父亲身份,他还是记忆中因激情而美好的少年。
Plan to be surprised. 多好的句子。
扫落尘封已久的心房积满的尘埃,勇敢面对自我。
让我们再一次年轻,放下世事的枷锁,听从自己的心而生活。
已经不是《红》里的那个年轻女人,深陷的眼窝还是很有神采。
片子里还有《六人行》里ross前妻的同性恋女友扮演者。
温馨的家庭气氛让人觉得很踏实。
love...听到这词就有点作呕。
都tm一个样。
Love is not a feel, love is an ability.这句台词记下来了,某姑娘评价说这句很好。
有些人的ability is very strong,是天生神力或是后天锻炼,就无从得知了。
既然这是能力,也就存在爱之低能。
既然大家要同情、帮助行为能力上较差的人,对于爱之低能,又如何对待呢?
轻喜剧的感觉,也有些稍稍让人感动的情节。
还有就是里面的音乐不错,从这个电影才开始听Sondre Lerche的歌。
刚刚看完Dan in Real Life。
好看,很喜欢。
刚开始,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单亲老爸形象,洗衣,做饭,往面包片上涂果酱的动作多么娴熟,抗击小男孩的入侵多么决绝。
我边看边在心里盘算可以推荐给某人看,与那个法国片Mon père, ce héros相映成趣。
不想,过了一会,老爸忽然变成了冲动的小男孩,看着弟弟与朱丽叶·比诺什腻歪眼中喷火啊!
so,这不是一个讲父女关系的片子,而是讲中年男人感情的,与Mon père, ce héros说的根本不是一码事儿。
但是,好看,甚至可以说,很好看。
很温暖,大家族的亲情十分感动人心。
当然,人家平常不住一块儿。
人多就是好啊!
你看人家这一大家子可以集体做广播操,可以组织个球赛,可以搞个联欢会……话说老爸的情绪异常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大家给他介绍了个女朋友。
在等待该女朋友到达的时候,大家却又不停地说人家“pigface”,还编成歌儿唱,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哦,还要提一下朱丽叶·比诺什,居然还是那样身姿曼妙,风情万种。
电影的名字翻译成《亲亲老爸》。
我想当然地以为是一部有点类似《超级奶爸》之类的喜剧。
看下去,才知道自己错了。
Dan是一个生活类专栏自由撰稿人,妻子病故,带着两个青春期的大女儿和一个已经四年级开始独立思考的小女儿生活。
孩子的问题多多,但是他坚信自己是个好父亲。
他做有创意的早点,他为孩子们把洗好的衣服叠得很整齐,他在深夜里起床写稿子,解答着读者的问题。
他以为自己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平静、琐碎、一点点闷,没有波澜。
他有点神经质地守护着他的姑娘们。
直到一年一度的家庭大聚会,他带着她们去郊外的父母家。
Dan的母亲看不惯儿子的婆婆妈妈,派他去镇上买报纸。
当Dan走进一家小书店的时候,他的人生改变了。
他遇到了一个把她当成图书推销员的女人,他热心地按着她的要求为她推荐着图书,她欣然接受了那半箱书,还让老板记得要给Dan提成。
Dan出于好感和那些书带来小小的歉疚,一定要请她喝一杯。
在一个雨天,他们坐在旧旧的咖啡馆里聊天。
也许是莫名的好感和信任,也许是太久没有人来倾听,Dan在这个陌生女人面前敞开心扉,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和过往,讲到了自己的亡妻和女儿。
她听得忘记了时间,湿了眼眶。
直到一个电话进来,她告诉他,她要走了。
Dan要电话,她有点犹豫,因为她刚刚开始了一段新的恋情,但是她还是把号码给了他。
她语无伦次,你最好不要打,哦不,你打吧。
Dan更是没头没脑地说着,我会给你打电话告诉你我不给你打电话。
开车回去的路上他一直在笑自己,违章了,超速了,被交警开罚单。
他回到家迫不及待地告诉家里人,Wow,我遇到了一个女孩儿。
一家人替他加油的时候,弟弟把新交的女朋友从楼上的房间拉下来分享。
当Dan看到她的时候,两个人呆住了。
Marrie,正是Dan在书店里遇到的那个让他在妻子去世很久之后心动的女人。
他有些沮丧。
看到这里,觉得情节有点老套。
也许接下来就是两个人会按捺不住发生些什么。
但是Dan没有,他是个隐忍的好男人,他郁闷、沮丧、孩子气地发泄,最后却还是想放弃这次机会。
她和新恋人跑步归来,看见他带着家里的小孩子们上车去玩的背影。
温馨的家庭气息是电影很大的看点,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男女分组玩填字游戏,一起去野外散步,围桌吃饭谈心,洗碗做饭,打橄榄球,划船……导演也许正是想让兄弟们的双双对对,凸显Dan的格外落寞吧。
每天的狂欢之后,他都是一个人睡在洗衣房里,他戏谑地说,他住的是VIP包房。
随着越来越多的接触,两个彼此有感觉的人,开始玩起了成人之间的“捉迷藏”。
他赌气地接受了一次相亲,她就刻意把煎饼做糊了给他吃。
在玩橄榄球的时候,两个人摔在了一起,四目相对,Marrie轻轻地推开了他。
四年级的小女儿问姐姐爸爸为什么要和Marrie调情。
大女儿当面问起来的时候,Dan有些慌乱地否认了,他在问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他也在压抑自己怕伤女儿和其他家人的心。
在传统的家庭聚会表演上,弟弟要为Marrie唱一首情歌,Dan来伴奏。
家人悄悄地说,自从Dan的“她”走了以后,Dan已经好久没有弹奏过了。
当Dan弹起吉他的时候,他真情流露的看着Marrie唱了起来。
忘词的弟弟看着Marrie说:“他唱的就是我要说的。
”Marrie悄悄地擦掉了刚刚感动的泪水。
她决定离开。
她真的在第二天离开了。
全家人都因为这个招人喜欢的女孩儿的离开惋惜。
Dan沉默地坐在椅子上,陪伴着家人。
她的电话打过来了,她说她没有走远。
Dan冒着雨冲了出去。
他们没有发生关系,他带着她去打保龄,善解人意的保龄球馆人员为他们开了彩灯,放起了情歌。
就在两个人拥吻的时候,家人全部出现了。
他们来打球,看到了这一幕。
Dan告诉大家,她就是他遇见的那个女孩儿。
弟弟狠狠地揍了他,家人不理解地看着她。
Marrie哭着离开了,Dan想去追,却出了点状况。
一直被父亲管束的女儿们很不给面子地对父亲日常的言行和这次的失常表示鄙视。
Dan甚至没办法跟出版商谈合作……一切糟糕透了。
他还是敲开了女儿们的门,告诉她们,以后自己再也不会这样。
他会是一个好父亲,永远想着她们的妈妈,守护着她们。
他自言自语地说,但是我承认,我爱她。
三天的时间。
我爱上她了。
我爱她……这个好男人从头到尾的表现都让人看着有那么点心酸。
而他之前很受伤的弟弟已经和Dan的相亲对象开始了新的恋情……小女儿抱着爸爸说,去追她,现在。
上阵父母兵,父女四人一起去找Marrie。
最后的片花部分,是在一个温暖的秋天的下午,在Dan父母郊外的房子里,举行Dan和Marrie的婚礼。
暖暖的阳光下,所有的人快乐地跳着舞,动听的旋律。
这是个很简单的爱情故事。
一个好男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到了对的女人,在一切无望的时候,上帝眷顾了他一下。
他所重视和珍爱的家人,给了他重新爱的勇气。
如果小女儿没有那样说,如果他没有一个花心的弟弟,如果他没有善解人意的家人,这个好男人会不会就这样和心爱的女人彼此错过了呢?
很多年之后,他会不会后悔?
还好,电影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在越来越的寒冷的天气里,让人觉得温暖。
更喜欢电影的英文名字《Dan in real life》。
还要说明一下,扮演Marrie的女演员是朱丽叶.比诺什。
我很喜欢她在这部电影里的扮相。
舒服,干净。
看这部电影,宁愿忽略什么表演,节奏之类种种。
我希望它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
遇到一个对的人,做一件对事,如此难得,尽管有时看起来有点荒唐。
或许我们都不能为生活计划生活,能够计划的just surprise! Plan to be surprise!
人生音像城不期而遇的女人《 Dan in Real Life 》,早前看了该片的1区DVD,不知怎的,脑海浮现一个自以为很贴切的中文名:不期而遇的女人。
电影主要是讲Dan(Steve Carell 饰,中年男人,三女之父,妻子离世4年)的家庭故事,他是个报章专栏作家,专门教人和谐相处之道。
女儿们都成长了,长女 Jane开始关注爸爸的寂寞心境,二女Cara早熟,义无反顾与男朋友仔热恋,幼女Lilly还算刚刚懂事,仍需爸爸呵护。
Dan 一家来到父母的大屋,与一众兄弟及其家人欢度假期,偶然在书局遇上 Marie ( Juliete Binoche 饰),两人一见如故,谈得非常投契,Dan暗地欢喜,觉得这不期而遇的女子,正是心中的爱神。
回到大屋后,发现Marie竟然是弟弟Mitch新结识的女朋友,心情跌落谷底,他深知Mitch是个用情不专的浪子,只能叹句无奈。
剧情发展下去……我想只有在外国人的社会才会出现,含蓄的中国人,只会将那份爱藏于心底,以为那样便可以历久常新。
Dan 的父母鼓励他勇于找寻真爱,老妈说孩子干了很多错事,但并不色括爱上Marie,还说当年认识老爸时,他有婚约在身,三星期后便要和另一位女孩子结婚。
女儿们搂着 Dan说: 「去吧,去找她吧!
(Go now. Go get her )」 当中包含了对爸爸的谅解及支持, 令人感动。
《 Dan in the Real Life 》又是触痛我这等中年男人伤口的电影,回想自己也曾遇过非常投契,但却又知道无可能进一步发展的女性朋友,她们偏偏要爱上一些美男子或颓废型浪子,像我这种平庸但内里感性的,只能暗地唏嘘,发出像《行运一条龙》中,周星驰与蜥蝪仔的浩叹:啲女俾你哋沟哂啦!
其实是个只值7分水准的片子,充满了这种家庭/爱情片的cliche,然而你还是会被那种温暖、抒情所打动。
所以IMDB上我还是给了一个8分。
Steve Carell不错,基本没有犯喜剧演员演drama(虽然这片子不是很标准的drama)常犯的毛病——把夸张的表演带到drama里来,生怕不表现出他的喜剧色彩就显不出特色似的。
steve能够安静下来,很好。
有几场戏很细腻平实,冷面的表情看来确实比那些以肢体语言著称的喜剧演员更适合演这样的片子。
表现大家庭气氛的戏有点太多了,我们总在看着这十几口的大家子在游戏、吃饭。。。
这方面有时好莱坞确实缺乏想象力,不外乎就是背景音乐响起,一家人聚在一起,声音消掉,镜头拉开,也太标准化了一点。
不过不从电影本身说的话,这场景真的很让人羡慕:老人坐在那里,看着自己的一大帮子女和孙辈嬉笑玩耍,这不就是人生最大的满足了么。
某些plot也不那么坚固,比如开头怎么Marie就喜欢上了dan,喜欢他哪一点,还是比较含糊。
dan的作家身份;结尾追上marie然后happy ending;还有mitch那么快忘情(虽然前面有铺垫),并移情ruthie。。。
这些设计都太平庸太标准化了。
这么说来,除了那种家庭以及爱的气氛(哦,还有dan的loser人生,那总会让你有点感慨),影片最好的地方就是演员了。
这么个小片里居然聚集了这么多出色的演员:当红的Steve Carell和永远红的Juliette Binoche就不说了;剩下的有07年相当出彩的Amy Ryan、演过不少片中的Dane Cook、两座奥斯卡的得主Dianne Wiest(一般人都会记得她在《剪刀手爱德华》里演的kim的母亲形象)、在六人行里演susan的Jessica Hecht,连ruthie那么个小角色都是由emily blunt扮演,太奢侈了——emily真值得些更好的角色,好片中的主角!!
总之,一部水准一般,但feel good的电影,kind of like it。
对了,这是Peter Hedges的第二部导演作品,第一部四月碎片我一直很想看看。
他做编剧更有名一点,比如著名的About a Boy和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看来一直走的是温婉路线。
还有个有趣的地方:在四月碎片中,主角一家的名字是burns,而dan的一家也是这个姓!
莫非这名字对导演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不成(比如是他初恋女友的姓氏?
呵呵);而且Alison Pill这小姑娘在这两部电影中都有出演,都是burns家的孩子。。。
steve carell那个衰样真是招人喜欢~~
小时候在我爸笔电上看过~
颠覆了我的想象!!爱!
无聊
steve carell could be funny
不错哦哈哈 DAN是个孩子气的成年人
典型的好莱坞happy ending片,不过挺温馨的~
爱是一种能力
剧情真雷 EB的角色可爱死了!
很赞的中年爱情故事,很细腻和戏剧,个人非常喜欢。
闷骚男周记。老要摆出一副一般美国喜剧的姿态,却闷得要命。大城小事,要得文艺片的FEEL么
某人所说的邂逅
love is an abliity!get her if u love her!steve is a good singer!
前面挺好 结尾肉了 想不出谁还能比他更适合这种角色了...
很难理解Steve Carell会演这么不精彩的喜剧,我好像就在他从房顶上掉下来的时候笑了一次
老套剧情看腻了。不太ok。
喜欢
我的Juliette Binoche近期明显是接不到好的片子了,什么抽风片子都接,唉。。。当然,看来我也是没什么好片子看了,什么抽风片子都看,哈哈。。。
很喜欢史蒂夫卡瑞尔,但是又不喜欢朱丽叶比诺什(跟演技完全没关系),不是我的菜啊这部。还是更喜欢疯狂愚蠢的爱跟四十岁老处男。
Steve Carell 的发挥恰到好处,把中年鳏夫的那种纠结演绎的如此细腻和到位,不服不行啊。BTW: 配乐很赞,尤其是Sondre Lerche 的 I'll Be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