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学过这篇课文,近了更近了,英雄光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弹眼,他也是肉体凡胎,也肯定怕疼。
导演用黄妈妈的一句:“我的儿啊,你疼不疼啊!
”也以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他疼。
影片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克春也怕死,他被炸得手疼,可到了坑道伤兵将自己的急救包给他时,他哭得不能自抑,然后去了战场,为了有更多弹药,他去捡敌方的手榴弹,却被炸死。
三羊说我们只是通讯员,做得已经够好了。
可是在6班只剩下3个通讯员和连长指导员之后,也义无反顾地扛起了去当第一梯队的重任。
看着他们爆破了一个又一个阵地,发自内心的笑后,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可是立马就又看着他们被打倒。
好难过啊,明明我们的战士那么努力了,明明我们的战士那么坚定了,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牺牲?
导演拍黄继光,却不止拍黄继光,每个有血有肉的志愿军,每一个战斗在一线的战士他都看见,也想我们看见,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去看见。
绝对比那些动不动上亿的大制作、大投入、大明星的剧良心!!!
武器、道具、射击配合等等都很细节,主演不是流量明星,但眼里有光。
实际平分应该有8.2左右,不到8分可能是有些人只认流量明星和“资深”影评。。。
😂要是战场的爆炸效果更真实点就好了,别动不动都是一炸就火光冲天。。。
这是一部配得上黄继光的电影,不玩花活,认真讲故事,真实还原战斗场景,可惜本身是网大,资源倾斜有限,即便如此也远胜同期的《勇士连》。
更可贵的是,在这个滥竽充数的国庆档,它不圈钱,并没有像往常的那些下线电影还想着收费,只为更多人看到英雄的事迹,这才是正能量、主旋律该做的事情。
一部很值得观看的电影
虽然是一部网络电影,但电影的架势,可是一点都不小,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优秀网络视听节目扶持作品、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青春中国梦”网络视听精品创作项目入选作品。
虽然是带着对英雄的憧憬点开电影的,但这部电影的质量还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想到会很燃,没想到这么燃,想到会动人,没想到眼泪从电影开场就没停过。
但,一部以抗美援朝英雄为题材的影片,在年轻观众占据主题的网络平台上映,到底能不能打动新一代观众,我心里没底。
结果!
该片上映不过2小时,就拿下飙升热榜第一,谁说这届年轻观众不爱看我们的特级英雄的故事了?
爱看得很!
要
是通过b站的一位up主的视频知道的这部电影,是一部很好的小众电影!
没有利用黄继光的噱头博眼球,是真的用心在做电影,而我们缺少的正是这样的好电影!
希望能多给这样的好演员和好导演一些机会!。。。。。。。。。。。。。。。。。。。。。。。。。。。。。。。。。。。。。。。。。。。。。。。。。。。。。。。。。。。。。。。。。。。。。。。。。。
很难想象我能看这种从小听到大的抗战英雄题材电影可以看到哭了三次。
还是一个网络电影。
这种难得的时代真实感我真的很谢谢导演和制作团队可以做出来了,虽然看完之后去看了很多影评说可以做得更好,我不是专业的战争片爱好者,但起码我很少看国产战争片能有这种感觉。
它很平实,不浮夸,但却冲击力极强,没有所谓流量的烦嚣,总的来说瑕不掩瑜。
我真的就是希望来日还能看到你们的作品。
感谢你们给了我一个眼眶通红的下午₍₍Ϡ(੭•̀ω•́)੭✧⃛给你们一个来自广东的鼓励
用的着人家时候想起来了 用不着的时候没见谁提过 如今露头死的年代也只有这种特级英雄敢这么干了 我看网上好些还编出个什么“个人英雄主义” 的词来 你们真是吧社会主义精神学的太透彻了 可能英雄们决定为别人牺牲自己的时候往往是一念之间的挺身而出 不像那些还想着什么个人不个人的 这些人永远做不了英雄 等你想清楚了分析好了 英雄事迹已经发生完了.你们就等这歌颂就好了
一看题目就觉得可能是一部宣传个人英雄主义的宣传民族英雄的献礼片,而且结局早就知晓,有什么好看的呢。
结果一看,打脸了。
片子一开始就在找黄继光,知道他会堵炮口炸碉堡牺牲,但是,哎?
黄继光怎么是这么瘦弱矮小稚嫩的少年呢?
一开始还因为身高不高被选为通讯兵,不能上战场打仗,那他怎么炸碉堡呢?
他是怎么被称为“特级英雄”的呢?
带着这个疑惑继续看,发现跟我一开始想当然的猜测相反。
片子把战争拍的很真实,把敌强我弱的悬殊感拍得很真实,真实的让人绝望,让我们知道那场战争打得有多艰难,我们大多数人的美好生活是用志愿军的生命换来的。
片子把黄继光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瘦弱的黄继光应征入伍的时候说,我们才刚刚解放,他参军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大多数人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这种涌动在少年体内的爱国情、报国志,现在着实难得了。
他不是像抗日神剧那样主角永远有不死光环,能在枪林弹雨中安然穿梭手撕十几个鬼子。
黄继光中弹了,他伤得很重,只能慢慢得爬,爬一会又昏迷了,但坚持扔出了炸弹炸掉了高地,可是没想到敌人还有一个冲锋枪,黄继光在昏迷中被梦中的妈妈叫醒,就这么看似平凡的、颤颤巍巍地、视死如归地走向了炮眼,用血肉之躯堵住了炮眼。
没有特写镜头,没有慢镜头,趁战友还没反应过来,黄继光就这么“普通”地牺牲了。
他是英雄,因为他用血肉之躯夺回了艰难的高地,不过片子好的地方在于,没有神化这一个人,而是也让我们看到了其他牺牲的战士,每一个都是好样的。
那一刻,我确实泪目了。
可能是我泪点低,但也没想到这么一个很难拍得题材还能拍得这么小而具体,让人动容,确实是有诚意在的。
后来看到导演写的影评“一开始,我是拒绝的”,看到了拍摄过程中的坚守和认真。
总之,可以给个四星。
首先,黄继光是值得敬仰的,导演的肺腑之言也令人感动,有句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好的作品不光靠诚意,资金也非常重要,看看国外那些评分颇高的军事类题材 ,就能明白……当然,本片找到了破除局限的最好办法,那就是主抓人物形象,对经典场面进行构建,既保证逻辑严密,又必须真情实感,如此这般,即便残缺,亦算的上别样红花了……
先说结论,这就是我个人2022年度top1的电影。
关于黄继光,这是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结局,但是并没有太多人了解具体细节的故事,按照近些年的风气,这中间有太多可以发挥的空间,然而本片却做到了几乎完全严格依照战史叙述(本人亲自翻书验证),战史中没有部分也做到了尽量符合逻辑,真正的改编不是胡编。
作为战争片,片中的战斗场面自然是重点,但是这里没有此起彼伏的炸点,没有一窝蜂的冲锋,也没有看似炫酷的战术动作,有的是作为地球轻步兵巅峰的疏开队形,处理枪械卡壳的细节,从来没有在任何影视作品中表现过的“波波沙”单连发转换和因为被美军炮火削去几米山头造成大量浮土而被迫选择使用的反坦克手雷非更常见的木柄手榴弹,还有给各种武器标出的准确字幕,都让我这个军迷看到了创作团队的认真与诚意。
光说到这些,国产战争片不论,还有诸如《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黑鹰坠落》、《勇者行动》这样的影视作品能有相同乃至靠着更充裕的预算达到更高的水准,但是这部电影回答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在“英雄”光环的背后的黄继光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又是怎样的经历让他成就这样的壮举。
作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二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不是天生的英雄,相反,因为身材矮小还被部队拒之门外,但是“不怕自己吃苦只怕世代吃苦”的决心让他叩开了部队的大门,也巧妙而形象的凸显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真实含义所在。
后面的训练场景,在这个时代影视作品中消失已久的我军战斗力来源的核心——思想政治工作被细致描绘出来了,也很好的解释了气多钢少的我们到底是靠什么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这不是一介武夫的赳赳之勇,而是深刻理解和认识到解放全人类的使命而爆发出来的无穷力量。
还有在黄继光的身后,那个听闻儿子即将出征消息时短暂沉默后,含着泪连说了两句“参军光荣”,在儿子牺牲又送幼子从军的英雄母亲。
这一切才是最能打动人也区别于各种战争大片的根本所在。
这是一部没有登上院线的网络电影,但是它也超越了很多所谓的大作,希望看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去认真看到最后,当片尾字幕出现摘录自15军战史中的“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碉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时,观影至此的我所积累的全部情绪化作热泪夺眶而出。
还有片尾曲,依稀有《英雄儿女》和《我的祖国》的韵味,值得一听。
后记:看了多遍数易其稿而成的影评完成之时惊觉昨日是黄继光烈士牺牲70周年纪念日,谨以拙文致敬先烈。
烂到难以想象:1.传话练习,做这个训练是因为同志们来自天南海北,教育不普及的情况下大家都说地方话,口音差异巨大,可影片中说普通话却让黄继光闹出“前方发现敌军一人,准备庆功”这样的笑话,导演是故意我们的丑化战斗英雄吗2.爬杆训练,好,作为穷苦出身的黄继光就算从小没爬过树,你把他拍的像个树袋熊一样抱着杆子不动是什么回事3.黄继光写给母亲的信称“母亲大人”?先不要说黄继光的出身不会这么称呼,就他是个四川人,这符合他的用语习惯吗!还有无数细节,不管后面有多热血,让我感动的是黄继光这个人,但电影,可谓恶心垃圾到极点。
不功不过很普通,战场虽有一定程度的还原度,但一些场面仍如儿戏。主人公性格鲜明,但不够立体。本来闪回的家乡戏是个加分点,可惜最后的高大上场景又毁了。不值一看。
能看
电影质感卓然,那种对于战争画面的还原,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对当时背景的考究,好多次戳到我,再次体会到战争的残忍,以及革命烈士们英勇大无畏的精神。你看他们在战役中每一个动作,一帧一画都值得细细品味,这才是真正的战争影片!
导演很努力,还是很一般
网大,主旋律,青年导演,8.0分,这几个标签能凑在一起实在太奇怪了
长津湖是《三国演义》,这部是《三国志》,也太还原了吧
三星+
宣传夸狠了,作为网大并不差,但和《1917》还是没法并提。全程手持,在画面上感觉到了技术上的不足,可能是摄影机和镜头没选对,情节上也同样缺一点创作能力把情感拔尖一下,不过确实天才不能遍地走
从无感情无主观视角出发,作为电影艺术,我只能打这么多分。多一星是鼓励。
这部电影讲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大多数人们都知道这个故事黄继光是我们永远不能忘的人
一个八岁的小女孩曾经说过,英雄就是没有超越能力的人,做了超越能力的事。黄继光,是一个有血性,有担当,有奉献精神的人 他的英雄壮举值得我们学习,他永远活在每个人心中!
没有中江话,崭新的制服,不想多说什么,最近都喜欢拍朝鲜战争题材了,自从八佰电影出来以后,很少再看见描写八路抗日的了,估计是知道了正面战场是莫法比的,索性干脆选择了自己的正面战场,朝鲜战争。嗯……大概就是这么回事,毕竟新中国成立以后,除了朝鲜战争,还要越南战争,解放战争这些题材可以拍,偏偏选择了朝鲜战争,而且是基本上统一不调都只拍这个不拍其他的,没意思,建议豆瓣直接把该片弄成建国大业那样,不公布评分,或者给个满分。
致敬
影片本身其实毛病不少的,不过英雄事迹怎么吹都不为过
拍得好无聊,分虚高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黄继光这个英雄人物的最好影片,炸碉堡的情节应该是真实还原,并不像老电影说的用的爆破筒,但当时在上甘岭这种情况极为普遍,用什么已经无所谓了,其实他就是我们志愿军战士的一个代表。
我只能说非常的精彩 对于成本只有千万上下的网络战争电影 结局又是人尽皆知 想要拍的好难度非常大 但是导演对于电影的把握非常的到位 演员演戏也非常认真 使得整部电影更有看头 这部电影丝毫不掩饰战争的残酷和险恶 更没有弱化敌人 身边的人一个个牺牲 无疑是令人难过的 最后致敬特级英雄黄继光和那些战士们
拍的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