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讲述了青春的故事,是80后一代人的青春故事。
电影《匆匆那年》讲述了年近三十的陈寻在90后女孩七七追问下,回忆起了自己与初恋女友方茴的旧日时光。
当年近而立的陈寻再次回忆这段纯真感情时加入了思考和反省。
这既是陈寻的青春记忆,也是属于80后整整一代人的匆匆那年。
其实我并不喜欢方茴这样种性格的女主,她太敏感脆弱,太内向好强。
我也不喜欢陈寻这种性格的男主,既软弱难以取舍,又瞒天瞒地渴望不失去陆地和飞鸟同行,有点太贪心。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心疼方茴并由衷的喜欢这个故事。
我甚至会想,要是方茴能够热烈一点活泼一点努力向陈寻靠拢,或者陈寻不要那么优秀变得平凡一些他们会不会到最后就实现了诺言。
可就算是这样,他们终归会成长,终归会走向不同的路,终归会面临分道扬镳后如何再一同前行的问题。
毕竟走过高中那段上天给你安排好的岁月后,以后的路还很长,再也不会有人给你分班划座位,再也不会没日没夜的考试做题对答案,再也不会和同一个圈子里的几个人插科打诨过一年又一年,再也不会定时定点的呆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偷偷享受那份小小的欢乐了。
,,
(此文有剧透)全片最让我觉得不舒服的地方是方茴被邝强睡的那一段,掉在床边的会计学原理整个就是陈寻的化身。
他不用在现场就签定了丧权辱国的的江宁条约,他只要听到一句话就看到了火烧圆明园的火苗蹿起,他只要一个蚊子的哼哼就能在多少个夜里不断地想象。
也许他是活该。
可是方茴呢?
这么好的一个姑娘,不就是人生遇到了一个劈腿男吗?
多大的事儿非把自己弄进流产室?
多少年后回过头来看难道不想亲手抽死当年的自己?
用一句老套的话说谁年轻的时候还不爱上个把人渣(陈寻还没那么人渣),吐口唾沫走了就得了何必自己还沾两手血?
我多想自己能永远是个只会这么想的傻逼,那样至少我还是个能够单纯快乐的小傻逼。
可是时间啊,活生生地让我发现——我特别能理解方茴为什么能上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的床。
——你都不要我了,世界还有什么意义?
——那个人不是你,身边是其他的任何一个男人又有什么区别?
——不让自己有那么痛,怎么能让自己心里少想你一点点少难过一点点?
要是方茴能始终是那个酷酷地说出“刚刚是你跟我在一起的最后几秒”的方茴就好了。
那样她还能是个不食人间烟火只是偶沾凡尘的小仙女。
可是她在雪地里哭得爬不起来。
可是她分手都说出去了还找个还书的借口冲进男生宿舍。
可是她还是会在陈寻出现的时候同时出现。
可是她还是哭着求陈寻说你都不要我了我们不是说好了要永远在一起。
于是小仙女上了一个恶心男人的床,于是小仙女怀上了一个恶心男人的种,于是小仙女也跟劈腿男一样变成了一个大傻逼。
可是身为观众的我却没办法把唾沫都吐到渣男陈寻的脸上。
因为他好像还是有那么一丝人性。
他喜欢了方茴三年却没跟她上床。
他发现自己错过了生日誓言咻地一下就冲到方茴面前认错。
他听到恶心男人上了原本是自己的女人啪的一拳就飞了出去。
甚至多少年后他还幻想能让时光倒流导演再喊一声Action人生可以重新再来一遍。
也许错的是无知。
无知而无畏。
无知而无所谓。
无知而不懂得有些错犯了永远也弥补不回来,不懂得有些话说出去会永远伤了一颗心,不懂得有些人一旦放开了就再也拉不回来,不懂得再怎么悔断肠子人生都不能剪掉重演。
所以林嘉茉喜欢的是仅仅姿势很帅的苏凯而不是对她永远满眼爱心的赵烨。
所以乔燃拿得了作文奖去得了英国却在方茴最需要他的时候也抢不回她。
所以陈寻以为自己喜欢辫子妹却又站出来说方茴的孩子是我的。
所以初恋总难长久爱情不能最后故事全都变成了不能回首。
而看完整场电影的我们,又有几个能逃得了这样的轮回。
也许球场边送水的会看不起教室里编手链的,黑板上写六字情书的会看不起沙滩上改名字的,打架时候乔峰附体的会看不起蛤蟆功上身的,但是说到底其实我们都一样,一样对过去有着无尽的忧伤。
也许电影里的故事已经散场,可是在我们的生活里,也许我们都逃不过最后变成大傻逼的模样。
-微信公众号:shaosling私人微信号:shawsling/个人微博:邵司令呀
我文笔什么的一直不好,请大家憋介意啦。
我最爱的作家是八月长安。
除了八月长安的小说外,最爱的就是匆匆那年。
我不是什么喜欢九夜茴去看她每一本书的人,只是偶尔听人说到这本书就去看,完全停不下来,看了两遍。
各种片段马哭死。
虽然已经大三,但是少女心一直在,看高中时期的时候各种传纸条的情节或者回家一起走啊两个人偷偷的笑一笑啊这种情节我根本不能忍好么看到这些我自己都觉得好像在书里脸上都是害羞的笑。
大学开始虐的时候更是动不动一点小虐我就哭得要死啊。
真的是匆匆那年,能看出太多人的影子。
电视剧出来到结束,我个人觉得除了赵烨进监狱这个情节其他我都能接受,很多人说杨玏这个演员太老,可是我觉得他一口北京话穿白衬衫传卫衣就是有那种范儿!
(个人感觉啦)然后我知道了有电影,我微博关注了张一白关注了九夜茴关注了官微。
卧槽那个宣传幅度,简直铺天盖地啊。
预告一版接着一版。
彭于晏很多粉我知道,我对他不喜欢不排斥,可是他电影里的发型是什么鬼卧槽。
还有陈赫,你跟彭于晏用的同一款头套??
苏凯明明那么帅的一个人造型师你想干嘛!!!
你看小说了么你!!
林嘉茉长大后的那身一身毛的大蜜即视感是个啥!!
然后看到有点映,还那么多场,我们这种三线小城市居然也有我立马就买票和小伙伴一起去了。
好了电影开始了。
看过那么多宣传微博,我也知道那个黄毛是七七,知道是90后,可是你也不用搞成那种造型吧。
七七不过是番外里的个人,把她搬进来我也没意见,可是怎么她就成故事讲述着了,张楠哪去了!
而且还什么国外回来的摄像大拿,明明书里是一个拼死拼活考上个二本的姑娘啊!!然后彭于晏,一开始我特别担心他的台湾腔,听了一会儿还好,比他之前的好多了我谢谢他。
可是我们陈寻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呢!
北京话的脏话听上去超好听啊喂!
还有陈寻的发型吐槽多少遍都没法停,什么鬼!
什么鬼!
造型师陈寻跟你什么怨什么仇啊你要搞这个头套!!
乔燃,你就安安静静唱个什么花开那年好了嘛,也算是个安静的美男子。
你那个造型是个啥,真的丑哭了!
痴呆儿童么!
读作文的时候啥语气。
就跟人家方茴纠结了几句丁香花有没有哦五瓣的然后给她找了个五瓣的之后你就写了个作文?
哎,但是魏晨打架那篇还挺man的。
我其实挺喜欢张子萱的,一开始我也觉得演的挺好的说得过去,可是走廊里苏凯来拒绝高一一的时候之后你一个人在那说话的时候是在哭么,哭不出来你就憋哭啊,突然说出一堆我以后还会对他好什么的内心戏是什么鬼。
陈寻喊方茴,然后方茴回答哎那边。
尴尬的我都不敢看屏幕,对,我就是尴尬综合症的人,就是那种看到电视里又尴尬的戏份我自己都觉得尴尬的那种人。
申奥成功那边那个特效我也是醉了,能不能稍微走一点点心啊导演!
那么假你自己能忍!
分手之后一起吃饭那场是我最期待的,看小说的时候哭到泪流满面啊。
居然是以林嘉茉无理取闹开始的?
林嘉茉是那种人么!
不要把肉夹馍搞得那么讨厌行吗行吗!!
打架就打架,哭就哭,干嘛突然一个胖乎乎的老板走出来搞笑!一秒破功啊靠!
郑凯是个演技派,演的挺好的。
可是导演,怎么就不能让我们赵烨上大学了呢!你照着原著会死么!
黄头是啥,我们赵烨没那么二流子气好么,也不是路边小卡车摆摊的!
林嘉茉也不是跟苏凯一个学校!!
噢对了!
苏凯!!!!
我去,这演的是苏凯不是曾小贤好不好!!!!
能不能做点心!!!
林嘉茉会喜欢这种人?
头套土成那样。。
各种贱兮兮搞笑是我们苏凯大队长么!!
那是曾小贤!!!
明明一个很悲的基调的故事,搞那么多故意搞笑点出来干嘛!!
从溜冰场那边我就开始失望了。
内心就开始咆哮了,草泥马张一白你在干嘛你在恶搞么,这是暴漫版匆匆那年嘛喂!!
对了,还有你的造型师在哪里,你过来,真的,你过来我们谈谈!
原著九夜茴明明那么帮着宣传,所以我之前觉得再不好也应该还可以,原著都这么支持了。
可是我真的不懂,除去很多不得以的压力什么的而且我也知道没那么多郭敬明,可是你自己的小说你怎么能允许变成这样啊喂!
(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喜欢的欢迎交流评论啦,可以加微博一起欢乐的吐槽噢。
微博:橘生淮南则为枳w Y^o^Y )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青春片永远那么火爆了,都是因为太!
好!
聊!
了!
太适合和小伙伴们一起,边撸串边吐槽了!
甚至为了能边撸串边吐槽,不得不四处发微信说:“诶!
你们赶紧去看那个狗血片去啊嘿!!
” 就是这样,吐着吐着,就顺便回忆了自己的青春……而《撒娇》呢,虽然挺好看的,但是除了“怎么可以吃兔兔”以外,其它那些群魔乱舞般的都市生活,感觉只有三里屯的野模儿和绿茶婊们可以互相聊起来。
所以有时候,电影票房好坏,也要看可聊指数。
比如《星际穿越》到底在讲啥?
《京城81号》是真是假?
郭敬明和韩寒谁更招人烦?
说到底,很多时候人们去看电影,还不就是为了饭桌上和大家有个事儿聊!
所以,好聊,才是接地气。
用沈玉琳的话说,从外太空到内子宫,只要能让大家high聊起来的,就是接上地气儿了。
以下是特别好聊,随便一吐都是一地的《匆匆那年》:1、哇塞,陈寻刚上高一就沉迷于健身了是吧?
这一身腱子肉真的是高中生该有的体型吗?
拜托导演能不能找些真正的年轻人来演啊,彭于晏浑身上下散发的中年人气息,简直就是筷子兄弟演高中生——老男孩啊(歇后语)!
2、你们大城市生活条件可真好,竟然1999年就喝上伊利酸酸乳了……3、但是为啥2000年旱冰城还贴郭富城海报啊?
2000年周杰伦已经出第一张专辑了好吗?
就算是中学里的文艺青年也早就进化到听朴树许巍了啊好吗!
再说21世纪以后,谁还滑旱冰啊!
那都是80后小学初中经历的事吧!
到底拍的是不是大城市啊!
吃的喝的都安排的那么一线,文娱生活品味却安排的还不及边疆啊。
4、魏晨的新概念作文写的那么肉麻,老师竟然没有大嘴巴抽他,倪妮大学怀孕去堕胎,梁静什么的那一群人竟然当众怒斥她,有没有搞错啊,以为是万恶的80年代么?
21世纪的大学生早就允许结婚生孩子了呢???
5、为啥中间桂纶镁和廖凡的白日焰火组合会出现啊…还有毕夏穿的那是什么啊???
那是大学女文艺青年范儿么??
那是丽江回来的文艺婊吧…………6、内地所有青春片,都要以一桩不幸婚姻举办的不幸婚礼为结局,也太浮夸了吧!
而且最后,不是心理扭曲的大龄男女主角,在同学的婚礼上相遇把人家婚礼变自己互相泄愤的主场儿(《将爱》,《致青春》),要么就是结婚的对象都是一些不着四六的煞笔(《同桌的妳》,《匆匆那年》)。
为啥我认识的人,没有一个这么丧的啊?
而且我同学里,就算最后没跟大学同学结成婚的,基本上对年轻时经历过的煞笔前任也是只有嘲笑毫无挂念啊!
为啥不能像《那些年》那样,给沈佳宜安排一个可以为了挡初恋和柯震东接吻的人啊?
我们恺恺难道娶不了张子萱,就得娶个河南谐星吗!!
7、学霸能做的最浪漫的事,就是高考为你舍弃13分…但是2001年,高考,真的,还考,物理,吗?
难道,不是,考理综吗…………8、申奥成功那天晚上我也去北京游街了,我,我爸,我同学,我同学她爸,一起打了一辆车,从廊坊到北京,花了100块钱,在大街上溜达到早晨,还混在人民大学大学学生队伍里去看了升起。
据说我同学为此走出了骨质增生,过了几年直接考上清华了。
想想当年,原来我爸也是个有激情的中年人呢!
不过,这段是用绿幕拍的,而且抠图抠的跟屎一样啊,哼!
9、郑恺、陈赫、张子萱演的都比较不错,尤其陈赫,生动刻画了一个人在社会的蹂躏下,从男神到男屌丝的过程,相信陈赫转身时那世故、憨傻、回归自我的一笑,能让很多毕业后从事公务员工作的纯爷们都忍不住落泪吧!
但是在当年的篮球场上,郑恺摔倒的那一刻,陈赫为啥不撕他名牌儿呢?
ps.这部电影,如果没有彭于晏和倪妮的戏份,就更好了!
10、看完以后,主题曲必须这样唱:“匆匆那年我们 一时匆忙撂下难以承受的诺言,只有等别人兑现……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这年华青涩逝去,明白了时间…………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匆匆那年》和《致青春》,简直每一句串着唱都能接上。
11、然后想起来,魏晨在英国的酒吧问候方茴的时候,其实是在mao live house吧……哈哈哈哈
个人对于匆匆那年的情节并不是很感冒,但是由于网剧拍的很不错,所以对于电影抱有期待。
但是看了电影之后,只想全程快进。
由于种种原因,最近才看这部影片。
听周围的朋友说不好看,我也抱着随意看看的态度看的,但是万万没想到竟然可以烂到这个地步。
影片的灯光、色调都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但是怀旧并不意味着扮丑。
没错,倪妮本人长相还可以,但是并不适合剧中的妆容。
从服装到化妆,她始终展现的都是一种土的感觉,完全没有高中生的清纯,就算是八几年的高中生也不会扮相如此,何况匆匆那年的背景并没有那么遥远。
建议影片的服装设计师、化妆师采纳致青春的妆容,同样式怀旧主题,明显致青春给人感觉好很多。
除了倪妮的扮相,其中的男性角色也是一言难尽。
魏晨在流星雨里面还是一个阳光少年,在这部影片里硬是变成了土里土气的乡下人,男主也是不忍直视。
除了服装、灯光、妆容的问题,电影的节奏感也明显不对。
整个影片中的故事是断开的,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播放着,各个片段之间的连续性很差。
如果不是对故事本身有所了解,那么看完电影估计会十分不解:这部影片,到底讲述了什么?
上述不足已经完全让人失去了看电影的欲望,同时演员的演技也并未出色。
整部影片让人完全看不下去,可以说是我看过的最烂的青春系列电影,不排除有更烂的我没有看过。
如果说整部影片有什么亮点,是配乐无疑,匆匆那年的主题曲给整部影片带来了亮色,能坚持下去只是为了听完音乐。
王菲的嗓音很特别,歌词写得也很好,搭配着这首歌能够使得整部影片质量稍微有所提升。
可以说,是匆匆那年的音乐拯救了这部影片,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它依旧很烂的现实。
我为什么会去看《匆匆那年》?
因为我的电脑坏了,拿去苹果店修,排队仨小时,没事干,直接走进对面商城的影院,正好这片子场次合适。
说实话,《匆匆那年》确实带来了感动。
看过很多日韩爱情片,漂亮的校服,纷飞的樱花雨,热闹的学园祭,风吹过青草河堤,夕阳漫上葱翠田埂,美人美景如画,而在我们的记忆相簿中没有参照物。
《匆匆那年》把80后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拍成了电影,正中靶心:《还珠格格》、《灌篮高手》、欢度千禧、申奥成功、韩日世界杯……而对中国校园生活的描绘,相信90后观众一样能产生共鸣。
清晨的升旗仪式、课后的篮球场、空荡荡的教室中沐浴在金色夕阳里的宣传委员;备战高考的自习、拥挤的大学宿舍、军训的夜里唱歌、为联欢晚会准备节目……撩拨回忆的弦,几乎是屡试不爽的大招。
怀旧这张牌,怎么打都不旧。
真心觉得溜冰场上那场戏背景音乐配得太漂亮,《还珠格格》的那首《当》。
其实动力火车那“哈啊哈啊哈啊啊啊啊”的歌声响起,相信不少人都能心潮澎湃(虽然动力火车拿这首歌参加《我是歌手》成绩很不堪,但不是歌的错)。
倪妮说:彭于晏我们分手吧!
片刻安静后背景音乐唱到“不能和你分手”。
彭于晏说:什么?
我们好上啦?
于是精神振奋打架开挂。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须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感谢琼瑶漂亮的词。
琼瑶歌颂的理想爱情:纯洁、专一、永恒……《还珠格格》轰动世界,因为其爱情观是普世的,外国观众不需要了解清宫,不需要了解中国,就能为之感动。
《匆匆那年》虽然多次借用了《还珠》的插曲,甚至将小燕子的声音作为家庭戏电视里的画外音,但是《匆匆》与《还珠》的精神内核是相背离的,下文将细述。
自《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之后,青春爱情片如雨后春笋出现在中国电影产业中。
这当然符合中国文化产业的一贯做法,什么火什么能赚钱搞什么,就好像现在书店里仓央嘉措的书扎堆,其他诗人没了踪影。
《匆匆那年》所属的这类影片,其情怀和杀手锏正是:那些年+致青春。
也正是因为这类影片瞄准了中国特定群体作为有力的潜在市场,创作之初就存在“量身定制”的倾向,只有经历过那些年那些事的人,才能很容易产生共鸣,而除了撩拨回忆之外,影片便几乎别无长处了。
选择了描绘群体爱情的宏观视角,对爱情的刻画亦只停留于现象,肤浅薄弱,这样的电影成了一剂开给感情失意者的麻药,让找不到天长地久的人躲进回忆的幻梦中篡改记忆,让不忠不纯不努力的爱人为曾经犯下的错找到自我宽慰的借口,还要留下一个美妙的希冀。
这不是治愈,是催眠。
我断言,停留于此等追求的中国青春言情片只能感动中国,确切地说,只能感动特定一代的国人,却不能感动世界。
其实细细分析《匆匆那年》,或者《那些年》,还是能解读出许多中国特色。
中国人重兄弟感情,喜欢群聚,小伙伴读书时一起玩,老了结婚了要发请柬聚会。
总之谈恋爱好像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一妈子人的事。
谁和谁在一起了大家起哄,谁出轨了众人道德审判,喝酒K歌看球赛,反正恋人可以分开,兄弟死活要在一块。
爱情片我喜欢“情有独钟”。
我记得权相宇牵着李宝英的手走进教堂,心酸遗憾只能把她托付他人;我记得郑宇成手忙脚乱地脱下白衬衫为重病失禁的孙艺珍擦身;我记得全智贤和车太贤那个两年的约定……你说韩国爱情片太假,我说这取决于你的爱情观,取决于在你的预期中,人可以为爱情做到怎样的地步。
彭于晏理直气壮对倪妮说:你可以打我,骂我,但你绝对不能说我不努力。
好啦,高考少做一道大题13分没了确实是壮举!
但是那之后呢?
轻易地跟着毕夏飞,分分钟同居了,你跟我说这叫努力?
努力分手还差不多……无论是剧组里,还是观众里,这样的人大概很多,于是,电影和观众完成了一场心照不宣的狼狈为奸,借回忆之朦胧,为往事翻案,为自己正名。
不想五雷轰顶,不敢说中国没有爱情,只弱弱一句,当代中国爱情观惨不忍睹。
你怎么能指望一个搞不懂爱情的国家拍出搞得定爱情的电影呢?
所以成长分离辩证法搭配催眠麻痹方法论,组合拳疗效好。
为何初恋女友一定清丽脱俗,结婚对象一定粗俗不堪?
若真这样,敢不敢不结婚?
《匆匆那年》啊,这帮成年人除了打架以外不掌握其他任何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婚礼上老伙伴们一拥而上群殴银行行长时竟响起灌篮高手主题曲企图与高中篮球比赛的热血时代做呼应,可叹啊,凭什么认为这样一场精神失常荒唐至极的闹剧可以象征青春热血情怀的回归?
植入,哦不,插入广告力度之大完爆《变形金刚》系列。
《匆匆那年》这首歌是彭于晏在中学热恋期时为倪妮写的,为何这少年当时就有那么高的觉悟写下林夕才能写出的这么苍凉的歌词?
吐槽是没有尽头的。
还是夸夸吧。
很多画面挺唯美,青春怀旧的腔调拿捏得很正,男女主角看着挺顺眼,通片总计大概有十五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是不能忍受的,剩下的一个半小时并不怎么摧残观众。
最后,这事儿我虽然不太了解,但是这帮1999年的高一学生背的书包,款式好前卫,放在今天都不过时。
前半不错,虽然觉得各种做作但还是成功让我情绪有波动。
尤其是医务室病床那一段,画面和情节都很棒。
到了上大学就崩了,情节生搬硬凑,没看过小说,相信不会是这样。
感觉铺垫不够的样子。。
看到后面觉得导演把观众当白痴,看的我愤怒不已。。
好好的剧本浪费掉,情绪被调动起来后被当白痴。。
这辈子都不会再看张一白的电影。
我们是从何时开始习惯把大把时间用来怀念的?
在周而复始的日子里,“怀念”让我们总想把手机里的照片翻回到最早的储存段落,总能在一字不落的倒背出曾经学过的诗句,总要在三五好友相聚的酒后对过往穷追不舍,总会在阴天或者暴雨的午后静静的发一会呆,伤一会神。
过去我们迫切想要长大的时候,兴许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此刻的感怀眷恋,也会这样的剑拔弩张。
《匆匆那年》也许是国内目前最好的青春电影,它真实的让人满怀期待,又残酷的让人措不及防。
它让我们回到了这代人都曾经历过的那个时代:白色泥土味的运动校服,阳光刺眼的升旗仪式,永远板着脸的班主任,写不完的课后作业,眼神干净的男孩女孩,说好要好一辈子的哥们朋友……那是属于我们的,最好的时代。
故事里的方茴,也好像会出现在每一个人的回忆中。
中学时代的那个女孩,总是安静的低着头,聪明却不爱说话,齐刘海梳两个辫子,某个笑起来的瞬间很动人。
你会为了吸引她的注意而三番五次的恶作剧,你会在放学偷偷骑车跟踪她关注她的一举一动,你会因见不惯别人欺负她而挺身而出,你会,不由自主的喜欢上她。
无关学历家室,无关审美爱好,年轻的荷尔蒙让这一切都显得轻而易举。
所以要庆幸自己在当时能够突破种种屏障,及时的早恋一次。
要知道,长大以后的感情观,早已经不起折腾。
小时候的我们还敢谈及爱情,可现在的人们却只剩唏嘘感情。
对于依旧孑然一身的大多数们而言,简单已经是最不可多得的字眼。
可悲伤的是,那些播撒在学生时代的鲜嫩爱情,却鲜有开花结果。
看似坚贞不渝,却并非坚不可摧。
败给了懵懂,败给了幼稚,败给了莫名其妙,败给了年轻的那个自己。
所以在我看来,《匆匆那年》里的故事,不是在讲遗憾,而是在讲失去。
方茴就这么清楚的停留在陈寻的记忆里,可二人却再无交集,哪怕她还是像以前那样一点没变。
林嘉茉曾经迷恋的苏凯也成了庸庸碌碌为生计所困的业务员,那时的义气潇洒却消失不见。
片子里没有讲过中间消失的那些年里,故事里的他们都在干什么,也许他们也都像赵烨一般,遇到了一些人,爱上了一些人,伤害了一些人,最终凑合了一个人。
爱情这种东西,对于大多数来说,都不是从一而终的,不是你,也会是别人。
只是一个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的小概率游戏。
所以何必纠结于陈寻和方茴为什么那么相爱,却没有在一起呢。
就跟今天的我们一样,回不去了啊。
这大抵才是“怀念”的真实原因。
没有人真正想变回过去的自己,就跟没有人可以拒绝长大一样。
青春,不过是一场幻梦,没人质疑它的存在,也没人能抓住那些瞬间。
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跨年那天,陈寻一次次的大声喊着方茴的名字,方茴一声声越加坚定的回应。
对我而言,这才是《匆匆那年》里最让人潸然泪下的部分,不是那些蓄意煽情的背景音乐下,佯装热血的慢镜段落,而是那些看似零碎的、断断续续的校园回忆。
我会记得我怎样喜欢上那个女孩,我会记得你当时怎样在我怀里哭泣说要一辈子在一起。
可是傻瓜,我还是说了对不起。
电影里面理想化的是,在现实叙事线里,至少在若干年后,曾经的死党们又因为一场婚礼聚在了一起,嬉笑怒骂的回味了当时的种种。
但事实上,我们十年不见的那些老友们,你们还好吗。
就算见了面,还会像从前那样无话不谈吗。
这才是现实对于“怀念”最尴尬的回应。
但我还是要感谢这美好的120分钟,带我回到那些不可能再重来的故事里。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方茴写下的这段话久久在我脑海挥之不去。
那天晚上无意之间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匆匆那年》。
讲述了一段曲折的恋情。
说实话,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内心里有坐过山车的感觉。
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的内心伴随着剧情从地面慢慢的升入天际,然后又在云端骤然坠入深渊。
敬佩乔燃、同情方茴、理解陈寻。
毫不夸张的说在电影结束时我已经泪眼朦胧了。
我只是呆呆的看着字幕,听着片尾曲。
直到电影全部结束了,而我依旧没能缓过神来,心里想的太多太多,电影情节和自己对往事的回忆紧紧的交织在一起,请原谅我走不出来,直到现在,电影里方茴是个内向不爱说话的姑娘,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引起了陈寻的注意。
慢慢的他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方茴的温婉乖巧。
于是他趁大家晚自习下课走后在黑板上写下了“方茴喜欢陈寻”虽然是短短的几个字,但是却为陈寻最终能够顺利的追到方茴打下了一个伏笔。
相对于同样喜欢方茴的乔燃来说,陈寻无疑是率先主动出击了。
之后因方茴低血糖在升旗仪式上华丽的晕倒为导火索,陈寻抱着方茴跑向医务室,最后在“是”与“不是”的问答中,方茴和陈寻走在了一起。
虽然后来有一些小的坎坷但是并没有影响到两人的恋爱,最后陈寻在高考时以放弃一道13分物理大题为牺牲,和方茴走进了同一所大学。
看着两个主角的爱情由一根导火索最终点烟夜空中绚烂的烟花,我感到很欣慰。
但是从方茴和陈寻走进大学校园开始情节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在大学中两个人渐行渐远,陈寻最终和沈晓棠在一起,背叛了方茴,哪怕是方茴不顾一切的恳求陈寻再回到自己身边。
方茴曾经对陈寻说:“不要和我说对不起”因为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个人,是不会做对不起她的事儿的,所以,这三个字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看着陈寻和沈海棠一起同居,看着她们亲密的在一起。
方茴没法儿去挽回,他不能折磨陈寻,最终他选择折磨自己。
这也是整个电影的一大泪点吧,方茴把自己的处女之身给了一个毫无感情基础的花花公子邝强。
最后她怀上了邝强的孩子。
方茴无法再面对这一切的一切于是他选择了出国。
故事到此基本结束。
电影通过陈寻的讲述采用插叙的方式给我们呈现出来,在此也能够体会到陈寻对于方茴的愧疚和对于这段感情深深的不舍。
我们都曾记得烟花在夜空中绚丽的那一刻,但对于夜来说那一刻的绚丽实在是太过短暂。
绚丽过后剩下的只是更加漆黑和寂静的夜。
陈寻在十年以后后悔了,而他还追的会方茴吗?
有的东西我们在拥有的时候也许并不在意,而有一天我们发觉真的失去时才后知后觉。
失去了,也许就再也回不来了。
电影的结尾,陈寻说他终于懂得了爱情,其实我想说,最好我们从未完全了解爱情,因为只有不懂才会一直好奇,才会一直追寻,故事才不会有结局。
有时候没有结局可能也是一个好的结局。
在电影结束之后我想起了一件事,在大学自习室的课桌上面总有不知道是谁写的 “我会忘记的”。
其实,每一个说这句话的人都从来没有忘记过那个我们信誓旦旦说要忘记的人。
“不恨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这是本人在豆瓣的第二篇长影评,虽片较烂,但依旧值得学习。
这是我看完电影后,反思所得,请容忍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些,因为没有什么逻辑,语言也不怎么优美,哈哈,虽然我有努力撒。
要吐的第一点就是观众视角导演将电影改成了以陈寻为主观的视角,采用陈寻的独白来衔接故事之间的空白,但这样做让整个故事变得很片断式,大有MV之感。
(有很多镜头还是相当青春、相当美的。
)同时,也减少了对方茴的认同感,相信大多观众都是没有看过原著,所以女主当时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波涛汹涌的情绪被直接忽略,没有那么多共鸣,那么多同情、惋惜、愤恨……都没有让观众抓住。
再者,五人之间的本应该非常纯真的革命友谊被硬生生分割成了先是三段爱恋,再是五人的友谊。
根据每个人的回忆来讲那段青葱岁月,虽然这样有利于故事脉络的清晰,但大大削减了五人的团体性。
在我们的匆匆那年里,不应该是只有爱情啊,我们的友谊,我们为彼此豁命的勇气那也绝笔是重头戏。
这才会有你失恋我陪你哭,你结婚我为你喜。
久别重逢才会老泪纵横啊。
但导演将几场久别重逢的戏处理得相当轻薄,乔燃也好,赵烨嘉茉也好,你知道他们会因为方茴与陈寻的分开伤心,但你不知道其实更伤心的是陈寻的背叛更深一层意义上是背叛了他们五个人一起成长的岁月,只不过那岁月里恰好有那美好而懵懂的爱情。
第二点要吐的是人物塑造。
原著里的方茴,清心寡面的弱女子,她阴郁她自卑,但她骨子里又有着一股倔,一股方茴的傲气。
阳光开朗的陈寻对她而言无异于夹缝中的一缕阳光,靠得太近又害怕对方发现自己的不优秀,离得太远又担心对方的喜欢会消失于之间,那种患得患失,诚惶诚恐,受伤也骄傲着不愿吐露,拥有也仍然担心失去。
正是因为有以上的情感基础,才能导致之后失去时的崩溃。
你才能理解 方茴是如何的失望才会想要用摧毁自己来惩罚那个承诺自己永远的男孩。
又是如何的留恋才会放下一切倔强与骄傲再开口挽留说不愿离去不想被抛弃。
但是电影里,没有之前的来之不易,所以当你看到了后面的失去,也并不会有如方茴般的痛彻心扉,顶多是一丢丢惋惜,再加上一行悔恨自己当初的眼泪。
而电影里对她性格的塑造少之又少,所以她在班上的沉默不语刻意与人生分显得莫名其妙的“作”。
一句“方茴喜欢陈寻”就让她如临大敌到哭泣,这不是“绿茶婊”是什么?
但是看过原著的人就知道其实并不是这样,这就是人物形象没有树立好,使之行为动机变得不合理。
使观众无法理解其中真意。
陈寻的内心独白很多,唯一难理解的就是为什么陈寻突然变心了。
在这里我要为陈寻辩白一下,从电影里看到的,全是陈寻这个吃里扒外的渣男的错。
方茴又不比沈晓棠差哪里,难道真的是因为沈晓棠愿意和他睡,所以他抛弃了方茴?
可如果真是这样,不就是毁了匆匆那年的那份执着?
对不起那道没做的13分物理大题了?
完全是因为方茴整个人的形象没有立起来,所以她的阴郁给人的压迫感就少之又少了,尽管导演还插叙了一段“小混混逼良为妇”的戏,想要给她一个高冷的动机,但是明显因为仓促而失败了。
方茴的自卑和懦弱一点都不走心。
观众没有认同感的话,你这一切便不成立,这样子的呈现会让很大一部分纯情女观众看了之后便会陷入无限的害怕当中,好嘛?
我男朋友会不会也碰见一个可以和他一起飞的女孩就变心了?
甚至是,只要别人愿意以身相许,我男朋友定会弃我于万劫不复?
赵烨一直是我喜欢喜欢最喜欢的一个人,简单,阳光,一根筋,也是电影里给了我些须欣慰的角色。
郑凯吃饭发火那段戏还是爆发得相当不错的,情绪酝酿得相当好,观众的心刚被揪起来,突然出现了一个大叔要赔钱这种“恶无趣”的笑点来暖场,我真的很无语。
这种情况出现很多次,我在之后的文中一定要狠狠的提出我的疑问。
林嘉茉VS苏凯苏凯的戏份很少,但是篮球队队长不应该是陈赫这个样子呀。
WTF,就因为姿势比较帅所以喜欢吗?
好吧,嘉茉的审美我不做评价,但是嘉茉对苏凯的暗恋没有拍出来实在可惜。
以两次拒绝,两次假假的哭戏就草草结束了。
再次强调前面铺垫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付出,那么没有得到就不会让人觉得揪心,嘉茉做的那些小事一点都不走心,所以看她被拒绝,观众也不会太难过,毕竟还有一个中国好备胎赵烨在那里。
只是我一直没懂,为什么五人重聚吃饭的时候,嘉茉要给赵烨说分手,怎么突然就忍受不了了?
突然就要跟赵烨掰掰了?
求大神拯救一下小女那纠结的神经。
还要吐的就是“陈寻与方茴的爱情”,只能说综合以上缺点,让两人的爱情没有鲜活起来。
虽然说爱情都是大同小异,但每一段爱情放到自身上来看都足以荡气回肠的。
可是电影里,两主人公的爱情看似惊天动地,但细细看来时,真的很突然。
当陈寻问起“我不知道我们是怎么了?
我们怎么就走到今天这一步了。
” 问得相当好,其实很多观众也不知道,因为细节的缺少和前面的铺垫,让我们无法在其中感同身受,突然之间,陈寻因为一个唱歌好听的沈晓棠就变心了?
方茴就被无情的抛弃了?
其实爱情里,哪里有突然而至的隔阂?
一定是当时有误会而没有及时解释,两人有摩擦但没有人去妥协,女生总比同龄男生要成熟得多,所以当问题来了之后,方茴总是小心翼翼的把不满放在心里,在说与不说之间纠葛,陈寻总是一笑而过,猜不透也不去猜那些九九。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最后我一定要狠狠吐的是 情绪爆发的节奏点简单来说就是导演对一场戏情绪的把握,怎么样让它变得有表扬张力。
就像是一场音乐会,让它在合适的时候哭,合适的时候笑,合适的时候怒。
这非常考导演对剧本的理解和感受力以及表达力。
写到这里,好几场戏我已经忘了,那就举我还记得的例子吧。
毕业同学聚会上,方茴一直在伤心自己高考考砸并且很有可能与陈寻从此踏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拒绝乔燃的拥抱后,她奋力向陈寻奔去,因为很有可能这是两人最后一次的近距离。
所以这一次她选择不顾一切,抛开她向来最害怕的眼光,不去理会那些纷纷扰扰,不再担心失去,她把自己全心都交予了她怀中的这个男孩,能为他洗衣做饭,则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她将藏匿于口中三年的那句“我爱你”尽情的宣泄了出来。
两人就这样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忘情的拥抱……我不骗人的说,眼泪正欲呼出之时,“北京申奥成功”打破了一切深情。
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一坨粑粑,正要飞泻千里时,突然有人破门而入,你硬生生的将其憋了回去,别跟我提多无奈。
第二次有这种感觉是在,游乐场?
那场戏,陈寻在方茴身后使劲喊她的名字,一次比一次大声,(话说方茴的配音简直无数次让我跳戏,没办法忍受)方茴好像很美,这时镜头变慢,时间开始倒数,两人即将一起跨越千禧年,陈寻吻上了方茴的唇,我没记错的话,这一定是初吻,但是 下一秒就切到了台上群魔乱舞的群演,我心里那个恨呀, 哪怕多两秒都好,让我这种迟钝的观众有个反应加韵味的时间好么?
让我内心多为两人的纯情再荡漾两秒好吗?
再次憋粑粑……第三次就是赵烨发火砸桌子那里,第四次就是 陈寻在寝室听到邝强说办了一个雏,而那个雏居然是他洁白一身的方茴。
卧槽,那反应简直让人惊叹,我提前看过剧本的都没有韵过神来呀。
这种时候,不应该给知情的室友们一个镜头吗,让观众也咋舌一下,怎么陈寻就像事先知道一样冲上来就是一顿打,而且打完就跑了。
唉,观众连为陈寻后悔、心疼的时间都没有,就赶着跟陈寻去见方茴了,两人对峙。
但这里用了两个特写镜头,无比跳戏,不知是因为配音还是台词。
好生硬,我本该被虐的血淋淋的心就这样被粑粑塞满了。
第五次就是婚礼上,苏凯看见老板和自己老婆……好兄弟们冲上去就是干,我知道导演想要首尾呼应一下,制造出那种青葱岁月又回来了的感觉,但是并没有。
还是跳戏,因为并不觉得这帮人感情有多么深厚……总的来说,(天,写了近两个小时了,终于到总的来说了)前期铺垫、人物塑造真的太重要。
否则故事根本无法成型,最后出来的只会是让人觉得很敷衍很不诚心之作呀。
但还是有优秀的地方啦,我还是学到了很多很多,青春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市场比较缺失的一块,但又是一块硬伤,感觉总是差了一点差了一点,希望看到更多的细节吧,不要再是赶着把故事架子立起来,这样真的没有意义。
OVEr
桥上的那一转身才明白 什么叫转身天涯咫尺。
单看电影,很多槽点,比如一群主演那么大年纪演高中生无法入戏,还珠格格的当、苏慧伦的鸭子、灌篮高手还有申奥都过于符号及刻意化,植入广告过于频繁想骂人。不过,电影里讨论关于爱情这件事戳中我很多认同的地方,年轻时候的爱情靠本能与冲动,之后还能遇到就要更加珍惜吧
原谅我没有看懂,本来冲着演员来看的,但看来这种内心细腻的文艺女主真不是我的菜,矫情任性外加自我折磨,看不下去!
这个电影采用的插叙手法,回忆着当年青春时的事情,个人不太喜欢这样的手法,觉得挺乱的,记忆最深的还是王菲的那首《匆匆那年》好听!
生硬俗套到了极点。对,大陆青春片的主角都是体育生。
听过王菲那么多的歌,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长的MV——张一白真的够朋友,找来鲜肉男主角和会演戏的女主角,拉上梁翘柏谱曲,请来林夕填词,为天后拍了这长达119分钟的MV在全国院线打歌,真是感人。★
华语青春电影进入走马观花走火入魔的时代!
像这样的电影里怎么会没有出现车撞死人的烂桥段哦,该有时没有。还有,陈寻你这个渣男你的努力也就13分而已。
《老男孩》之后,青春怀旧电影开始泛滥,从剧情到人物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本片在此类型影片中属于平庸之作,彭于晏的身材和王菲的声音加分不少,三星半推荐。
现实中的女一女二是反过来的吧;中学生的你很傻很天真π_π
没有这样的回忆,却不知道为什么有了这样的感触
方茴质问陈寻:“我爱你,可是你会跟我做爱么?”陈寻立马语塞。看到这一幕,老衲不禁虎躯一震,片中粗暴插入的植入广告和彭于晏放在嘴里当益达嚼的避孕套马上都释然了。少年不可欺,兔兔可以吃,小说网剧都不贱,青春才犯贱。
故事不错,确实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不过如果有个女孩子这样挽留我,我一定会不顾一切的答应她,因为我知道,如果说不,这将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决定。
这个是自己在电影院里看的 真是个难过的故事觉得还行啊 怎么分这么低彭于晏太帅 太正面 看小说时觉得陈寻很渣 看完电影立即想说 两个人不能在一起并没有谁对谁错 一定是两个人都有问题的 哈哈
光线影业的“青春题材”已不是过度消费的问题了,而是被榨干净了。中国式青春片仍然沉溺于用历史事件&歌曲串起时代进程,VCR的处理让原本就集锦式的片段更加支离破碎,青春戏虚情假意、现代戏矫揉造作,角色在两个时空都站不住脚。一箱苏宁易购夹带一箱伊利牛奶,硬广不可怕,可怕的是硬广包硬广!
骗女生告白那。。嗯
这年头,没堕过胎没备过胎都不好意思叫青春。
私心打了四星,为了怀念我们的青春,这个电影是给我们这个年龄段而拍摄的
流于俗套。
男主太渣,女主太慘…,電影版不如電視劇版本。王菲的歌救了這部電影,這首歌的MV就是電影的精華了,看MV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