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的商业电影水平越来越高,象这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产片里常见的人鬼恋题材,早已是老掉牙的过时玩意,但竟然可以在泰国导演的手中幻化出五味杂陈、娱乐性十足的暑期票房大热作。
基本上已将恐怖片和喜剧两种类型发挥得淋漓尽致,结合得大快人心。
这种路人皆知的传说故事被导演处理得悬念意味甚浓,尽管“扭转”的结局有点意料之中,但最后在寺庙里的深情告/对白戏堪比《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催泪效果明显,感人肺腑。
电影根据泰国的民间传说改编,一开始是带着看恐怖片的心来看的,没想到最后被逗得笑到捶地,还感动得一塌糊涂。
虽说是恐怖片,但是主角的的造型就很好笑,为了贴近原著吧牙齿涂黑就不说了,但是小麦跟他的战友的发型一个比一个‘时尚’。
看过《鬼4虐》这类的泰国恐怖片应该都认识小麦的几位战友,他们在几部泰恐里都是搞笑担当,在这里也一样。
尤其是跟小麦回家,认识了小麦的妻子小奈,之后根据各种线索争论小奈是人是鬼的情节,各种笑点频出,反转不断。
几个人坐小船为了看船尾的小奈是不是鬼还一起唱歌,听起来莫名其妙的情节,但它就是猝不及防地出现了。
还有几个人在寺庙那段情节也是好笑到不行,明明电影主角都很认真地‘逃生保命’,但是就是有不同的意外跟笑点。
但是恐怖的元素还是有的,无论是村民对小奈的闭口不谈,还是小麦的战友各种猜测臆想小奈是鬼,都有营造恐怖的氛围。
也许这种利用胡搅蛮缠的搞笑打破营造的恐怖氛围的手段就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看点,喜欢的会觉得很有趣,讨厌的会觉得是“挂羊头卖狗肉”。
最后当真相出来,怕鬼的小麦原来早就知道小奈是鬼,只是小麦深爱小奈,没有戳穿小奈营造的假象,甘愿跟变成鬼的小奈在一起,这里也是电影的一个反转,一个泪点。
总的来说,还是挺喜欢这电影的,剧情紧凑不拖沓,故事也有始有终,还挺治愈的。
看着电影的最后,在马里奥饰演的男主往前跨步的时候,之前完全没有积蓄的感情不知道从哪里得来了原动力,眼泪就在眼里打转,最终也在他的回忆诉说中,哭泣了起来。
电影以喜剧的方式来表达悲剧的事情,无论是内容还是结局。
虽然后面几个人是很好玩的,但是其实却不然,无论是几个人的好朋友关系,终究会分开,还是和人鬼的夫妻关系。
我是一个很喜欢感动的人,在看到电影《萤火虫之墓》的时候,由于我有一个漂亮善良的小妹,因此哭的泣不成声。
想到这样的剧情在那个战争的年代不断的上演,真的是对他们这极大悲哀的同情。
即使是现在,想起最后妹妹和哥哥说的,哥哥你吃,这是我给你做的。
还是难过的不行。
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也是有很大的惋惜的。
男主打仗在前线,女主难产在家园。
虽然他们最后人鬼在一起,但是明知道是不可能的,反而增添了悲哀,而这种悲哀在他们短暂的喜乐中显得更加的凄凉。
在看电影《侧耳倾听》的时候,同样觉得异常的难受,虽然很多人都对他们甜甜无邪的爱很感动,但是现实中,很有可能他们这种高中的感情,尤其是在其中一人远赴他乡的时候,更加的很有可能持续不下去。
可能我是受过伤的人,总想到别人也可能会收到同样的伤害,而对他们惋惜。
我们都每每的喜欢把自己心中的美好赋予到电视电影中,我们曾经没有达到的高度也会给予小孩上。
电影中表现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孩子身上我们也想他们做的更好。
而现实往往不会让我们如意。
我多么希望他们是可以在一起的呀,我多么希望每个爱情都是天长地久呀,但是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更多的时候擦干眼泪继续自己的生活,至于曾经的谁谁谁就让他(她)留在曾经吧。
身边太多的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的理想了。
泰国鬼片《Mae Nak》在中文翻译就是“鬼妻”的意思。
《鬼妻》改编自泰国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幽魂娜娜”,这故事搬上大银幕已经数十次。
但导演也不怕观众看腻,再次翻拍再捞一次钱。
帕卡南小镇的河边,一对夫妇面临即将别离,丈夫麦克被征召前往曼谷参与战役,妻子娜娜此时已身怀六甲,两人离情依依,不知一别何时才能再相见,娜娜满心不舍站在河边,眼看着麦克的船渐行渐远消逝在河的尽头。
麦克因战争身受重伤,被转送佛寺静养治疗,但娜娜在家乡,却音信全无,每日至河边痴痴盼望麦克归来,数月后,娜娜即将临盆,丈夫的好友乌,连忙请接生婆前来协助,但娜娜却因难产而过世。
麦克复原后,相当担心娜娜的安危,毅然离开佛寺赶回家中,当他一到小镇,却感觉到小镇出奇的宁静,颇不寻常,但一见到娜娜抱着小孩等他归来,欣喜之余,忘记了所有疑虑,却不知妻小早已过世。
娜娜和麦克如正常夫妻般的生活,麦克并无察觉任何异样,娜娜也完全如生前一样服侍丈夫,对他的爱日益渐深,甚至超过人类的爱,她深知有一天,麦克终究会发现事实真相。
就这样过了一些时候,镇上的人开始离奇死亡,包括麦克的好友乌,镇上便谣传镇民的死因是娜娜使用邪术,害怕的镇民,一到夜晚,便无人敢在屋外徘徊,整个小镇陷入恐惧之中。
我喜欢这部电影。
从一开始,抱着看鬼片的心态,到心安理得地接受这是一部打着鬼片旗号的喜剧片,到最后感动得稀里哗啦地承认这根本就是一部爱情片。
这心情起伏,这酸爽,不敢相信!
1.五个逗逼进村记我猜电影一开始,大家就会眼前一亮。
不是因为剧情,而是因为主人公们时尚到连村口王师傅看了都会自卑的发型。
而主人公们,认真贯彻着将逗逼进行到底的职业理想。
“不要放弃!
没看过300壮士,斯巴达的逆袭吗?
像个男人,拿起武器,和他们一样与成千上万的敌人战斗吧!
很励志有没有?
对于身处战争的男人来说,沸腾的热血就是胜利的希望有没有?!
只可惜,这热血还未沸腾起来就被瞬间冻结了。
“呃……像他们一样最终全部阵亡,对不对?
”你看。
成为一个好队友的条件已经不再局限于能一起吃苦、一起享福了,补得了一手好刀也是一个好队友的必备技能!
5个逗逼好友在战场上是作死队,退役回村就是卖蠢队。
整部影片,我都在怀疑他们的脑袋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显得高一些。
马里奥对妻子撒娇,有好基友在外吐槽“好娘”、“好恶心”;马里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东东”,好基友吐槽:“这年头还有逗逼给孩子取名‘东东’这种名字?
”;马里奥的妻子美得让我想改变性取向,好基友义正言辞:“朋友妻不可骑!
” 5个逗逼好友相亲相爱,互相插刀,让我不禁感动,人间自有真情在。
2.谁才是鬼?
猜猜谁是鬼的剧情设置在泰恐里并不少见。
从片名和剧情简介来看,妻子小奈是鬼没有错。
但这部片子牛逼就牛逼在,看着看着,你就开始怀疑片名是不是取错了?
剧情简介是不是写错了?
自己之前是不是统统想错了?
妻子是鬼?
马里奥是鬼?
5个逗逼都是鬼?
5个逗逼不全是鬼?
所有人都是鬼?
我从不轻易怀疑自己的智商,但这部电影真的让我动摇了。
为什么种种迹象那么明显,我居然还是没有坚定自己一开始的选择?
特别是在整部电影看下来后,你发现其实有那么多提示、线索被自己有意无意地忽略……果然看逗逼的故事,自己也会变得逗逼。
划船那段真是全篇高潮。
在如此紧张的气氛下,我居然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从胯下可以看见鬼”这个段子在影片里反复被使用,但每次一出现就有新的笑点。
高冷如我,每一次都不争气地笑了。
说自己不会游泳却因为被鬼摸了一下,游得比世界冠军还要快。
编剧要是在中国做段子手,绝对能排在笑死你不偿命的上位圈。
3.因为我爱你,所以不怕你,但是,亲爱的你以后可以不要倒挂吗?
我差点吓尿了。
讨厌。
在我已经适应了笑疯—紧张—笑疯—紧张的观影状态后,突然那么煽情真的好吗?
用5个逗逼之一的话说:“够了好吗?
又不是演言情剧!
”虽然一向不喜爱情片,但也被这段人鬼情未了的黑童话感动了。
“难道你不害怕我吗?
”“你知道我害怕鬼,可我更害怕过没有你的生活。
只有一件事,就是永远不要再倒挂了,我不喜欢,我吓到几乎要心脏病发作。
”还有什么表白比这更朴实、更逗逼、更让人珍惜感动?
因为爱你,所以我强迫自己不去害怕。
哪怕我最害怕的就是鬼了;哪怕你做的饭都是虫子和树叶;哪怕村子里的所有人都避我如蛇蝎;哪怕变成鬼的你没有以前好看……但,是人是鬼又关我什么事?
我只是爱你而已。
喜欢《鬼夫》的一个很大原因,是爱这种包容又美满的结局。
作为鬼的妻子能倒挂着修屋顶,还可以去鬼屋工作让村里人感受到比3D效果更好的视觉体验,甚至能用鬼特有的“超能力”帮自己的丈夫赢得扔罐子游戏,于是,也终于能让村子里的人慢慢接受自己一家。
谢谢编剧,允许人鬼厮守这种不合常理的的美满结局。
也许喜剧结尾不够刻骨铭心,不够深刻,但我这种俗人就是喜欢!
PS.对于这部影片更加深刻的反战内涵我不想多说,好的电影就是可以不提一字,观众也能在里面感受到他想要告诉你的更深刻的意义。
还有,马里奥才是女主角。
(笑)喜欢看恐怖片的,喜欢看搞笑片的,喜欢看爱情片的,我觉得这部电影都算是一个还不错的选择。
题目取自弹幕里一个小伙伴的感叹。
被朋友推荐看恐怖片,说其实还有点搞笑。
然后我就看了。
女主角颜值真的太高了,是我最爱的类型。
真的好好看啊啊啊!!!
导致人家说泰语我也能接受了。
黑色的牙齿是潮流,我也觉得很神奇。
不过气死我了啊,不去伤害别人的鬼,为什么要被排斥和讨厌呢?
或许是因为她有伤害别人的能力,不能被大家信任。
为什么异类是悲剧之源?
刚开始看到时候以为觉得很吓人,然后就是搞笑,感动,男主真的很爱女主,但她知道她是鬼时,男主没有抛弃她,而且选择继续和她在一起,明明自己很怕鬼,为了她,和自己最好的兄弟吵架,就算知道了还是装作不知道,最后的结局我觉得是出乎意料的,女主爱男主,从很多地方都能体现出来,真的推荐去看,总结就是:感人、搞笑。
泰国的恐怖系列做得真好,在剧中我虽然知道有搞笑四人组,但有时候还是会捏紧我的拳头,有的时候气氛真的营造得非常秒,笑料百出但丝毫不影响这是一部恐怖片,光是那一顿枯叶加虫子的晚饭就足以吓得我不敢多说话,由于电影中参杂了喜剧元素,不是泰国纯种的恐怖片,结尾也是大团圆,值得一看,根本不吓人,反正有搞笑小分队在,怕啥。
下午看了两个电影,一个泰国的鬼片名字叫做《凄厉人妻》,微博推荐里说:“这是一部凄美的人鬼之恋的影片。
电影成功融合笑料、爱情及灵异,将国人最爱看的三种泰国电影题材完美地结合。
”泰国恐怖片近年出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看过的比如《死神的十字路口》,《鬼四虐》,《鬼宿舍》等等,感觉都还不错。
具体什么感觉一下子说不上来了。
恐怖电影让人感到阴森恐怖,这当然是噱头。
但噱头里面要有更多的内容,或许就更加耐人寻味。
经典的恐怖片,在制造恐怖氛围的同时,在愤怒跟怨恨的里面,其实有某种诉求。
比如,女子惨死,要来索命,索命遇到各种阻力,人鬼于是斗啊斗,最后牵扯出女子死的惨状,死的可怜,让人同情,于是,每当这个时候,鬼便会收了她的凄厉,成为一个值得同情的弱者。
在鬼故事里面,无论国内国外,古典现代。
总是女鬼多过男鬼。
女鬼生为人时是可怜的弱者,被侮辱,被残杀。
弱者并非是自己选择要当弱者,而是,父权社会里面的必然,女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能成为真正的人,过去为奴为婢,现在成弱弱的女子。
女人是最容易郁结怨气的一种“动物”。
一般女人话多,大概是不争的事实。
话多其实是某种宣泄,不喧嚣就会疯。
不喧嚣就会死,死了就要变鬼,怨气越重,鬼气也越重。
这是鬼片的一贯规律。
有重重的怨气的女鬼,往往有着惨苦的身世。
所以,鬼有鬼的可怜,人们害怕,是觉得自己有亏欠。
恩,为什么看恐怖片?
可能是出于某种怜悯之心。
还有,可能是对现实的某种失望,希望借助这样的自欺欺人,达到某种精神的安慰。
大家知道,几乎所有鬼片,要到女鬼索命的环节,差不多也就是圆满大结局了,恶有恶报,满足观众的期待。
胡说八道了这么些,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今天这个鬼片呢,是我看过的泰国恐怕片里面,最不恐怖的一部了。
整个基调是谐的成分多于怖。
而最后男主跟女鬼妻子的长篇对白,有让人出戏的错觉,这么漂亮的妹子,这么煽情的台词,明明是偶像剧啊OMG.. 印象深刻的是所有演员那一口黑黑的牙口。
很困惑。
如果说鬼牙是黑的,可以理解。
但人也是,这就有些奇怪,还好有度娘,得的答案是这样的:这与泰国槟榔文化有关。
古代没有牙膏牙刷,泰国人就用槟榔来洁齿和清新口气。
先将槟榔、蒌叶、石灰(贝壳烧出)放在小器皿捣碎混合,然后放进嘴巴嚼,最后加入烟丝刷牙。
吃槟榔对牙齿有染色作用,先染红最后变黑,古代泰国人以黑齿为美,近代曾视为落后民俗被禁。
涨见识了。
听说槟榔嚼多了会得口腔癌,常嚼的要克制哦。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泰国的恐怖电影很吓人,所以看这部电影前,我是做好了被吓尿的准备的。
当然,观影过程中,确实有被吓到,但是还有搞笑,感动的元素在里面,所以,基本上恐怖的元素被冲淡了。
几个男演员的造型,说话和动作都挺搞笑的。
所以,如果不看片名,一开始你会认为这是一部喜剧电影。
到了第七分钟,女主抱着小孩呼唤男主,让所有人都吓得关紧门窗,再加上女主惨白的妆容,我就猜出了女主肯定是个鬼。
虽然,之后因为剧情的波折,一度让大家怀疑女主不是鬼,是几个男演员中的一个人是鬼,不过,女主是鬼的悬念还是很快被接开了,之后的一些镜头还是挺吓人的。
男女主之间不离不弃的爱情,贯穿全片,挺感人的。
最后,男主和女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村民们也不再害怕女主,这个结局算是皆大欢喜了。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