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看完了《有种你爱我》,居然在江一燕最后表白的时候看哭了。
讲个笑话,国产电影居然把我看哭了,我也觉得不可思议。
难得国产良心剧,又给了我等文艺小兵发扬情怀大肆装逼的机会。
这部电影着眼于当下很多热门话题,描述现代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况,但一如既往的定性于爱情故事。
爱情?
在当代浮华的大都市中,还有爱情吗?
文章劈腿姚笛,全体公民坐等周一猛料;陈赫同女友交往13年,结婚半年就离了婚,又一次验证一个永恒的哲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多么痛的领悟啊;王菲李亚鹏和平离婚,天后任性却引无数网友大呼不相信爱情。
人们向往爱情,可现实中却对“爱”字唏嘘不已。
难道要说一句我爱你,真的要在家喝几瓶二锅头,做几百个俯卧撑,把那一瞬间的荷尔蒙催化成有种二字,才会赋予你说爱的勇气吗?
爱很容易,说爱却很难。
爱很美好,但相信爱情却很难。
因为人心是一种太不确定的东西,所以每一个人都很孤独,不愿意完全相信,也不敢完全付出。
无法相信别人,只能相信自己。
左小欣不相信男人,这个可以理解。
科学研究都证明女人要比男人在关键时刻更愿意付出更加可靠。
可见男人是一种多么不靠谱的动物。
可是只要是人都有柔弱的一面,需要被人关心呵护。
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互相给予温暖,如果连信任都没有,那岂不是很悲哀。
因此有的人,明知有可能被骗,被伤害,还是勇敢的去爱,这也许就是爱情里的勇者。
我是个悲观的人,人生来就是经受磨难的,人的一辈子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为生存、金钱、社会地位不断的追逐,奋斗一辈子,百年之后不过一抔黄土。
是不是很悲哀?
可是只要我们还活着一天,我们就要准备好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任何事情,无论好坏,当然包括爱情。
不相信男人,但依然要恋爱;不相信承诺,但依然要见证;不相信未来,但始终要怀有希望。
也许在生命的某一瞬间你会觉得所做的都是值得的。
人活着只是为了那一瞬的快感?
是不是更可悲?
所以我们只能调整自己,不要让自己陷入那种悲观之中,虽然人生如此看不到希望,但我们依然要去追逐自己认为美好的事情,让你觉的活着还是有可以为自己带来满足感的事情。
在这之前,只是需要一点勇气而已。
一部爱情电影,却隐藏着生存哲理,值得推荐。
很喜欢恺恺和江小爬,所以当我边吃饭边打开电脑的时候顺便就点开了这部电影,可能是这几天的天气着实太闷热,我并没有很认真的去看电影,看到电影各种画风切换后现代风格出来的时候甚至有点不耐烦看不下去,觉得太无厘头,但是耐着性子我还是全篇看下来了,如同之前看过的很多电影一样我以为再过几周或者几个月剧情就会被我忘掉,但是时不时的就会有几个片段跳出来,今天在小区的门口看到一家三口,小孩看上去大概也才1、2岁的样子,走路有些跌跌撞撞也还没开口说话,他爸爸应该是赶着上班,就把小孩交给了妈妈,但是刚走出没多远,小孩子就蹬蹬蹬的追上来,步态还有些不稳,眼睛里面全部是爸爸的身影,看到爸爸转头对他笑的那一随间,他眼睛里面的光真的有点让我晕眩,分明是跟电影里面的场景高度契合的,我终于知道导演慢镜头的意义,她拍的是那么认真,对生活的观察有事如此的细致。
我每次看电影都不太会思考导演讲的是什么,这电影背后的意义,更多的是冲着演员和剧情去的,这一次也不例外,但是整部剧看下来,我并没有看到多少女权性事、男女博弈,反倒觉得电影中人物个性转变故事情节的变化更多的是在讲人性,电影开始因自身男性尊严男主与朋友各种打赌、男主莫名得子验DNA时兄弟两肋插刀、当确认是自己孩子又不能与自己生活一起时在公园看到其他小朋友玩耍时的内心变化、女主因输掉官司得知自己孩子要被带出国失控拿着菜刀冲进男主家时、在国外孩子遇到危险恐高的男主毅然骑车冲下阶梯救回自己孩子时,分明我都看到了人性的各种面,更像是一部简化了的生活剧。
女主老妈也是关键人物,从小父母离异和老妈的生活作风一定程度上养成女主不敢相信爱和男人,从小就把自己锻造得很坚强,就像电影里面交代她设计的建筑一样,不能让人自由呼吸放松太多束缚,故事看似荒诞不羁实则有理可循,在一个半小时要完满的讲出一个好的故事又要吸引眼球,确实考验导演功力,情节交代人物感情变化,都要细细推敲,从拍摄技巧上也可以看出是花了很多心思,各种长镜头、慢镜头和后现代的风格糅合进一步电影,整个思维跳跃和信息量,留给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
一步能够引起人思考的电影都是值得一看的,何况能从导演的镜头下领略到那么多的故事、人生和美好的地方本来就是一件美事,不能出家门我还可以在家看电影棒棒哒
应该是小升初的时候吧,我看了这部片子。
我当时不懂什么叫女权,甚至不知道这部片子宣发的时候用的是女权的名义,但是我很喜欢这部片子,看了好几遍。
我知道了一个女人可以做著名设计师,可以跆拳道黑带,可以有一群玩的特别好的朋友,可以有一个一心为你好的闺蜜。
不必嘲笑我的认知,我生活在一个六七线的城市,我的家庭条件不差,母亲是大学生,离异带着我,并且是一个赚钱很多很优秀的会计。
但是她没有得到应有的称赞,亲戚们甚至为我母亲感到丢人。
我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只有这样的认知。
今年我在读大学。
我知道了什么叫女权,我读过了伍尔夫,读过上野千鹤子,回头去看这部片子,我明白了这是一种多么幼稚多么不利己的女权。
可是,我却突然有一个古怪的想法冒出来,创作者一定是一个女性。
认知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打破的东西,你不可能提高一个人的认知,你所能做的只是用他所认知的事物去引导他,而引导到哪一步则是由他自己决定。
现在的女权是否只是一群因为各种客观主观条件所突破了认知的女人的自嗨?
而真正的女权应该是什么,应该是无论认知到什么程度的女人心里都有为自己争夺权力的本能。
到那一天,中国才真的有可能有女权主义者。
所以,这部电影真的很差劲。
可是,这是否是那个女性创作者当时用社会平均认知的语言和叙事来引导大众的方式。
是否是层层妥协过后留存下的畸形的产物。
那个身高更高生着双乳的外星人俯下身子亲吻那个矮的外星人。
她在试图表达什么呢?
我的男朋友很爱我,我却给他讲不通伍尔夫,我不能让他理解我在痛苦什么,抗争什么,所以我给他放了这部电影。
这部符合他认知,也许有幸能带给他一点思考的电影。
也是在那一刻我重新审视这部电影。
故事原本是什么样子呢?
我不得而知,也或许一切本就是我的臆测…我今晚依旧痛苦。
这部电影可以看出来,演员演的很用力,而且郑恺和江一燕的强大阵容也是为电影赚足了噱头。
但即便如此,也掩盖不了剧情的空洞、无聊和恶俗。
片中的郑恺的定位是一个风流痞帅的花花公子形象,号称“从来不跟同一个女人上两次床”。
而片中的女主则看起来是一种女权主义的人设,她坚强独立,只想要一个孩子,却不需要爸爸。
可以说,这样的角色是近年来频繁被提起的女权主义运动的代表,而导演也尤为难能可贵的捕捉到了这一点,这样的人设,可谓是有非常好的发挥空间,所以即便我们都清楚最终的结局无非就是两个人的花好月圆,但也可以抱有期待。
最坏不过是成为虽然老套但仍然有心意的一部电影。
可是,虽然握有一手好牌,却被打的稀巴烂。
道德的迷失和性暗示擦边球的使用降低了本片的下限。
最初的反感,源于查义和兄弟间的打赌。
前面的剧情,虽然让人有些尴尬,但还勉强可以接受,一笑了之。
可是当我看到,两个情投意合的人在进行正常的交合时,却被人偷窥,甚至玩起了自慰。
原本我所有的美好期待都被打破,恍然间醒悟,这不过是利用性暗示、打擦边球,借着女权的幌子玩着荤段子的恶俗电影。
后来左小欣的恼羞成怒自然不在话下,而我也在等一个解释的理由。
可是,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操作是,最后当两人复合时,靠的竟然是亲情的感化。
“……我最感动的,不是你的拙劣的表演,而是第一次见到孩子时,……”是的,我从来不否认亲情的重要性。
可是,用亲情来掩盖,抹平道德的迷失,却又毫无说服力。
空洞苍白的剧情,让人觉得满屏尴尬。
剧中的诸多情节,不仅低俗恶趣味,更何况他们对于情节的发展毫无用处,只能解释为导演赖以吸引讨好观众的拙劣手段。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拌着便便吃的那一段,当时的场景确实可笑,可未免让人反感恶心,尤其是如果你将此片当做饭点时的消遣时。
总之,本片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一部恶俗喜剧片。
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烂。
前面好像没什么特色,演技略浮夸,很合郑恺的银幕形象。。
但是,后面演到左小欣失去孩子的时候,我真是震惊了。
一个女人在男权社会下,生育前是一个男人婆,认为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能做到,例如她练成跆拳道黑带,能自我保护;她小有成就,不缺金;甚至是短发,除了身体的线条,她看起来就是一男人的特征:理性、果敢、严谨、有攻击性、甚至专横……然而,生育后,孩子让她回归女性的社会角色,她是一位母亲,她留起长发,她为了孩子有正常的社会性别特征(如阳刚气),严格遵照科学标准,找到儿子父亲来抱儿子三个小时,她说话轻声细语,她的生活因为孩子变得忙乱不堪……她只是需要一个孩子,不需要男人。
但是社会不是这么判定孩子的抚养权。
当法院把孩子从她身边夺走后,她面对的不仅是查家霸占了孩子,更是直面社会对“家庭”的定义。
有谁规定孩子一定要在父母俱全的家庭长大?
有谁规定一个女人不能只要有孩子不要丈夫?
其实这些问题早有先行者给了否定答案:例如同性家庭也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例如某些少数民族依然保留着母系社会的走婚传统,孩子跟着妈妈和舅舅生活等。
当然,这部电影没有很辛辣地批评以上问题,而是拐了个弯,揭示一个类似于“人的性格来自于童年早期”的道理,而“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在童年缺陷的坑掉进又爬出的循环,有一种想要弥补童年缺陷的冲动。
左小欣旁观了查义对松松的父爱,填补了她对父爱的幻想与渴望;又因为查义对她发起种种男性对女性的追求,使她回归了自己的女性社会角色。
因为左小欣对自己生育前的男人婆性格是抱有疑虑的,她说“我是女性世界最后一朵奇葩”,在内心深处她渴望为自己的社会性别正名。
最后左小欣成为查义的妻子,便给了左小欣在男权社会的一个明确的身份——一个有丈夫的、她的孩子有双亲的、符合男权社会道德标准的女性,她已经过由内而外的改造,被完全纳入男权社会。
这部电影里还有几个性别错位的人物:外表猛男内心娘炮的健身教练谢东平、酒吧里有女朋友的娇滴滴的妈宝男、婚礼上中性打扮的女歌手、看肥皂剧看到痛哭的查义的爸爸查跃进等。
另外还有有合法但夫妻关系紧张的家庭形象,例如左小欣的闺蜜白雪,老公出轨好几次她还照样为他生孩子,还想整容来吸引丈夫等。
电影里不乏多种“家庭”形象,这些是现代人各异的家庭形态,也反映了现代都市人经济发达、观念落后的问题。
开头就挺扯的 那么难搞的女主男主也要上也是不忌口。。。
江一燕挺好看的非要整个爆炸头才能体现女汉子性格是么。
一次就中就当剧情设定吧。
因为女主缺少父爱吧 一年后突然联系男主回来抱了孩子三小时,然后说没事儿你可以走了 以后每周回来抱三小时吧 ,这不是坑爹么 。
谁想也有阴谋的吧。
扯到男方家庭那就是血雨腥风啊 抢孩子打官司还拿着菜刀冲家里去。
男主怎么喜欢上女主的我也是想不清。。。
最后机场告白那场还是挺感人的, 虽然最后大团圆结局,感觉女主性格也是麻烦事儿。
电影算是国产剧情里面稍有带点少儿不宜的了 中间穿插角色扮演啥的纯属搞笑。
两主角演技挺好的
人气主持人査义,信奉的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人生信条,他泡妞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换句话说就是,他从不跟同一个女人上两次床……这种骄傲的资本在他遇到左小欣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谓一物降一物,左小欣似乎是査义的天敌,从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査义就被整治的服服帖帖。
而穿上裤子就翻脸不认人的左小欣也成功的从一个自以为基因很好的男人身上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种子”。
一年后,左小欣跟査义的再度相逢。
曾经那个女汉子十足的左小欣如今看上去已然是个慈眉善目的母亲,而査义终于为自己的滥情付出了代价,胡乱暧昧不仅丢了工作,甚至连一直引以为傲的帅气脸蛋都被揍得七荤八素。
左小欣不是恐婚,她是恐爱。
电影给恐婚主义者的一剂猛药。
人不该因为别人婚姻的幸福而盲目憧憬自己的快乐,更不可因为别人的不幸而将自己的心封闭。
左小欣跟査义嬉笑怒骂那么久最终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这种先上车后买票的行为难免充满不可控的意外。
首先,我要说,能坚持从头到尾看完这样一部烂片,我也是蛮拼的。
但是,仔细想想,这也并非偶然。
事实上,剧中人物的设定本还算有看点,只是故事刚开了个头,人物的走向就开始严重跑偏,最终落入了万劫不复的狗血和脑残。
就女主而言,女汉子,独立,坚强,有想法。
从女主希望单独养育孩子的角度来看,女主具有一定的女性觉醒意识。
虽然现实是一个人带孩子的种种艰辛,但女主的坚持足以体现一个独立女性的魅力。
这个女性形象让我想起了一部名叫“万箭穿心”的电影,同样是强势的单身母亲,同样面临着艰难的生活,万箭穿心的主人公在看似平凡实则残酷的环境中,经历了种种苦痛却依旧选择独立与坚持,树立了一个平凡却伟大的独立女性形象。
本片作为一部轻喜剧,自然不必如此深刻而悲情,但也不应吝惜对女主独立精神的刻画。
遗憾的是,影片在很快铺垫了女主的艰辛生活后,女主被立刻赋予了脑残属性,居然引狼入室地将男主拉了进来,其后的种种行为更像是低龄偶像剧的女主,脑残至极且索然无味。
在孩子被夺走之后(且不论这里的法律漏洞,不,应该是脑洞有多大),女主的悲痛被化成了一幕持刀砍人的戏码。
事实上,这一幕的设计本没有什么问题,是演员的不走心毁了这本来还可以看看的片段。
试想一个母亲年仅一岁的孩子被人夺走,势必会发疯,会失去理智,而演员的表演却情感全无,只剩闹腾,让观众在本可以爆发同情的时候,翻起了白眼。
再往后,莫名地踏上去冲绳的旅途,又莫名地夺回了孩子,又莫名地道歉,最后居然莫名地结婚了!
相信很多观众到最后都很疑惑,女主你哪里错了?
你辛辛苦苦生个孩子,结果被个从未露面的混混抢走了,混混欺骗了你的感情,然后又把本属于你的孩子还给你,你就错了?
为了和一个混混结婚,就没有原则,没有尊严的认错,这不该是一个独立女性的做法,甚至不该是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做的事。
亲,你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么?
男主,一个花花公子,因为风流债狼狈不堪时,从天而降一个儿子。
这个设定老套得有些无趣,但并非没有故事可讲。
在以往的故事里,这样的男主要经历的是一次成长的过程,从玩乐回归家庭的过程,能讲好这些,就足以让影片及格。
在How I met your mother里,玩世不恭的Barney,在看到自己女儿那一刻,就决心彻底的改变,从一个彻底的花花公子变成一个起码称职的老爸。
男主在看到孩子的一刻,也开始了这种戏剧性的转变,但这种情况仅留存在那一刻。
很快,男主决定想方设法接近女主,但目标依然不是孩子,而是妹子。
孩子一次次丢失,然后一次次被找到,看到的不是父亲对孩子的爱,而是一个荷尔蒙旺盛男人的殷勤。
其间导演还非常贴心地插入了几段“分手大师”般的恶俗桥段,加上演员的浮夸演技,让观众恶心至极,不忍直视。
最终,这样一个混混般存在的男主,不仅没有任何转变的迹象,反而莫名地成为了一个宽恕者,还抱得美人归?!
真要为本片的三观捏把汗。
其他浮夸的角色就不讲了,根本没有评述的必要。
只是女主妈妈的设定,让人觉得万分遗憾。
影片将女主不信任男人的表象特征狭隘地归结为从小缺少父爱,却从未对女主如何形成独立个性进行探索。
如果女主妈妈真的如影片所展现的放荡、不靠谱一般,女主的设定估计就是憎恨全人类了。
相反,女主在单身母亲的抚养下,不仅顺利地长大,还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这位单身母亲所经历的艰辛也可想而知。
再从女主妈妈本身的行为看,其实具有一点女性解放的味道。
她思想开放,维护女儿的独立人格(接受她未婚生子),这是传统道德观念性绝大多数母亲难以做到的事。
然而,影片却完全忽视了这位母亲身上的闪光点,将她简单粗暴地设置为一个蹩脚的笑料,无益于剧情推动,反而拉低了整个电影的水平。
本片从一开始的设定,其实就决定了故事不该单纯走向轻喜剧的路线,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伦理剧的影子。
在伦理问题的讨论中,往往涉及道德、法律、人情等等多个方面,是非对错难以完全定论。
为让故事能够圆满,跳出是非的圈子,升华故事的主题,往往会出现一个高人,最终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本片中,这个高人的人物设定落在了爷爷身上。
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历尽沧桑,似乎更能看透局势。
最后老人推着小孩去游玩的设计比较有感觉,但也仅限一点点感觉,并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反而将爷爷这一角色进行娱乐化,消磨掉观众最后一点感动,最终只剩失望。
本可以讲好的故事,却最终烂得无法形容。
如果导演和编剧能稍稍用点心,让故事有逻辑一点,让人物理性一点,让演员专业一点,就至少会获得合格的成绩。
浮躁的创作态度,低水准的表演,丧心病狂的广告植入,造就了这部不必再看的烂片。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部电影很差烂的不行 我却不这么看 首先我很喜欢江一燕我觉得她是好女孩觉得她很有自己的气质演戏也有自己的方法让人看了会觉得哦这是江一燕并不是说这部电影有多好 但可圈可点 我觉得郑凯在里面挺好笑的 一个大男人却不乏孩子气这部电影也可以看出他的心理路程从幼稚到成熟有责任感我觉得他们两演的都挺好
其实一开始看这部电影,我是很喜欢的。
男的俊女的靓,关键是女主的性格我实在喜欢,独立自强,不依靠男人。
欢脱情深的情节我真的看的很爽。
直到男主开始犯渣。
这时我还是对女主很期待的,我觉得接下去的剧情就是女主各种不待见男主,男主各种无下限求原谅,最后两人和,happy ending。
好吧,我承认我很俗。
但我万万没想到接下来竟然是女主和男主一家子撕逼!
编剧你熊的。
不过不可否认,我还是看的很爽。
我以为接下来的剧情就是女主各种奋起抢孩子,男主各种纠结下女主终于抢到了孩子要远走他乡,男主一家子追到机场各种无下限求原谅。。。
happy ending。
我又错了。
要远走他乡的竟然是男主一家子,女主追了过去哭着说不要走,然后男主果然没走,从后面走了出来还说了一句很大众情人的话,音乐就起来了。
结婚,happy ending。
起码结局和我预测的一模一样╭(╯^╰)╮。
郑恺这个娘gay。
我觉得挺好的。
江燕不好搞,不知现实里啥样
故事情节太花哨,但好在江一燕还是那个江一燕。美丽,知性,成熟。
虽然是烂片,但是喜欢郑恺这种痞帅痞帅的范儿。
低俗,编剧三观令人震惊。
疯狂、搞笑、魔幻、混搭,郑粉点赞。《前任攻略》中表演不俗的郑恺终于独挑大梁与小清新江一燕上演爱情浪漫喜剧。“借种生子”的故事在好莱坞屡见不鲜,詹尼佛.洛佩兹就曾出演过《剩女也疯狂》,讲了一个未婚妈妈借种遇真爱。《有种你爱我》是从男性角度来讲述,更接地气,“种”的一字双关是看点。
剧情三俗,郑恺什么时候能演个有逼格的电影
表示看不懂
其实本片是在向法国作家大仲马致敬!
有笑点有泪点,还可以
都怪今天没陪我打羽毛球的某人……她去约会了……我一个人看了部烂片……
恺恺真是帅啊啊啊啊啊啊啊~江一燕很适合的片子,深了就演不了了。
爱死江一燕了。
超前放映~~国产烂片~~打着女权旗号的歧视女性电影~~依然是情不知其所起,死是个一往情深。这才是 真·神经病~~~
一边吃饭一边看看,挺轻松搞笑的。
快拉倒吧。江一燕真是个好看的姑娘。
开头还不错,后面就呵呵
给郑恺小鲜肉四分
自《假装情侣》之后,就觉得江一燕真的很适合演爱情喜剧,跟黄渤、郑恺这样的逗比演员合作起来特别游刃有余,有一种解放天性的感觉。《有种你爱我》讲了一个“白骨精”与“大种马”的故事,说不出什么牛逼的倒立,只是单纯的好笑不用动脑子的都市喜剧,不过现在现实中也确实有很多女人有这样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