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日子

日子,Days

主演:李康生,亚侬弘尚希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无对白年份:2020

《日子》剧照

日子 剧照 NO.1日子 剧照 NO.2日子 剧照 NO.3日子 剧照 NO.4日子 剧照 NO.5日子 剧照 NO.6日子 剧照 NO.13日子 剧照 NO.14日子 剧照 NO.15日子 剧照 NO.16日子 剧照 NO.17日子 剧照 NO.18日子 剧照 NO.19日子 剧照 NO.20

《日子》长篇影评

 1 ) 日子

今天我感到非常沮喪和失望 我倒沒有太過憤怒 因為這樣的事總會到來 只是早或晚 而這回來的過早 早得令人感到詫異 令人不知所措 對人性感到一股的寒意不久前帶去柏林參賽的《日子》我的製片因應部份媒體及片商的要求 把影片的樣片寄到某些人士手中 我們是多麼的信任每一個人對著作權的重視 但事情就發生了 有人把樣片資源流了出來 非常非常令人震驚 以後我們還要相信什麼 人和人之間還會有信任嗎這事傷了我們的權益 傷了我們的作品 也傷了我們的心如果你是我的影迷 或是電影的愛好者 我懇求你不要像那位傷我的人那樣傷我 那樣的傷一部作品 認真的拒絕在這情況下看《日子》也幫忙我阻斷所有的輸送 甚至幫我查到發放的原兇也許我永遠也查不到是誰 但我深信人在做 天在看 你知 天知 只是時候未到而已蔡明亮

 2 ) 无关爱情

跨度四年。

小康那时候真的生病了。

我心目中的最佳导演。

他用四年的时间去提炼日子,留给最纯净的片段给我们。

我可以预见,在今后的无数个听到音乐盒的瞬, 都会有一股温暖明亮的力量涌到我的心头。

不需要任何对白,语言是多么乏力的东西呀。

无关爱情 只是两个孤独的灵魂给予对方的明亮的善意(我不太同意说这是同性电影的说法)。

这是我在Berlinale观看的第12部影片。

在看电影之前,我对这部电影的关键词提取是无对白,两个孤独的男人,按摩情节。

说实话没啥兴趣,甚至觉得可能会油腻,影评都没看,来看这场完全是鬼使神差。

两个人的日子分别开始了。

雨天,小康眼神呆呆的看着窗外,雨越下越大,有鸟鸣,独自一个人住在山里。

亚侬一个人做饭,窗外是吵闹的车水马龙的声音。

从阳光穿过窗户的角度来看,他应该是住在地下室。

他慢条斯理的洗菜生火烧饭,然后一个人吃饭。

开头漫长的镜头一度让我不知道导演要表达什么。

后来我回想起来,我才知道,大概想表达他们曾经那么孤单的忍受着时间的流逝。

唯一的手持镜头是他对小康的跟拍,愈来愈近,摇晃的,不变的那个空洞的瞳孔。

小康来到国外治病,他躺在酒店的沙发上,安静的,阳光打到他的脚面上。

两个人的日子开始有了交集。

小康叫了按摩服务,他赤裸着反身平躺着,按摩师只挂了一条内裤开始按摩。

他始终闭着眼,偶尔的睁开,余下的就是他真实的喘息声。

房间昏暗,房间里没有汽笛声。

结束了背部按摩,他翻身过来,他的眼神开始关注到这个亚侬(后面我就不讲了)这里有了他第一次浅笑。

呻吟。

接吻。

然后镜头戛然而止。

他们一起洗澡,小康眼神有过躲藏,但一直没离开过。

小康犹豫的看着正在穿衣服的亚侬,站起来给了他钱,又拉按摩师坐到床边来,递给他音乐盒。

小康左手扶在亚侬的膝盖上,音乐盒响起,他的烟还没抽完,他跟亚侬一起看着音乐盒,仿佛里面盛满了所有的阳光和美好,偶尔抬头看看天花板。

他熄灭了烟,一会看看亚侬 一会看看音乐盒。

亚侬的目光从来没有离开过音乐盒,直到音乐结束,他看着小康,开心的笑了。

无论镜头记录的是多么无奈灰暗的日子,他们之间的感情都是纯净明亮的,像音乐盒。

亚侬说谢谢。

亚侬要走了,他们拥抱。

小康追出来,他们一起吃饭。

镜头隔着马路,他们两人,我们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但又有什么关系呢,车水马龙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时候我们站在离他们很远的地方,但温暖很近。

小康离开了,他一个人走回山中,那个有鸟鸣的地方,像之前一样,他醒来,发呆。

只是现在他有了想念的人吧。

亚侬又开始一个人做饭。

一个人坐在公交站那里,好像在等公交,他打开音乐盒,在车水马龙的嘈杂声中,他继续像上次一样盯着音乐盒。

没有等来公交,他把音乐盒装回背包,独自离开。

他不会忘记吧,曾经有人给过他美好。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从他们相遇开始,跨度恰好是从白天到黑夜。

是浓缩的日子。

那段消音的空镜头一直让我动容,太阳升起,投映在斑驳的玻璃上,只剩下被割裂的支离破碎的阳光呀,小猫好像是从墙上走过吧,显得很渺小。

他们捡起来自己的阳光了吗?

我常常觉得自己同理心泛滥,很敏感,我看洪尚秀的新片也哭了,影片结束的时候,左边的德国阿姨说不理解这个电影,问我为什么被感动了,我说我只是我想起了我的朋友,想到了自己15年或者20年后。

无论是婚姻还是友情,我又会从哪里逃到哪里呢,我又可以逃去哪里呢。

我不是说洪尚秀不够优秀,我只是觉得逃跑的女人更让我感动的是故事是剧本。

导演卓越的功底在我看来有技巧的,可习得的,可复制可模仿的。

但要在4年里去打磨一部作品,有所取舍,是一件太难太难的事情。

日子就好像是本能一样的浑然天成。

镜头远远近近,长长短短都值得推敲。

这跟DAU的真实不一样,DAU里的主人公几乎全程铺满整个画面,没有给我任何喘息的时间去思考。

所以我更喜欢日子里的真实。

镜头大多是固定的,就好像我就这么静静的等着你出现,去表达你的日子。

有一个细节,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过度解读。

影片结尾的时候。

小康的住处惯例是没有汽笛声的,但当他醒来,发呆想念的时候,最后出现了汽笛的声音,然后过渡到亚侬视角,是在嘈杂的汽笛声中坐在公交站牌前。

这种先入声音,后入画面,或者交融声音,后入画面的手法,跟前面直接切入第二画面的手法很不一样。

就好像,他们都日子有了交融,或者他们都在想念彼此吧。

汽笛声好像一直跟着亚侬。

但是,跟小康在一起的时间,外界的声音安静很多。

影片开始和结束都是明亮的白幕,简单的演员表。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蔡明亮其他作品的惯例。

我只是觉得小康和亚侬的日子本来充满了灰暗无奈,下不停的雨,山中的雾,还是街道上的汽笛声,都是那么无力。

影片中也没有给过任何直接的明媚的阳光,唯一明亮的就是他们给彼此那自己仅有的明亮的温暖。

这种温暖和善意我很难用一种情感去形容概括他。

我现在整个人都是飘的。

所有黑白,无言,都将跨越时代。

 3 ) 原來喵喵不止一個

喵喵看來是不露臉了 像鴕鳥那樣把頭埋在沙裡 然後 有一群人圍向我 叫我別找喵喵麻煩了 他不過就是普通人 跟我們這的所有人都一樣 如果有犯錯 也不過是普通的錯 不痛不癢的 更有人說 我們都是喵喵 你抓吧 好像在演電影一樣 人們保護了好人喵喵 逃過了壞人蔡明亮的魔爪如果今天又有一個叫汪汪的 在豆瓣或百度 對我幹了同喵喵一樣的事 也就是公開輸送我尚未發行的電影樣帶 不巧也讓我逮個正著 我要求汪汪露個臉 起碼跟我道個歉什麽的 又一群人圍著我 別找汪汪 他也都跟我們一樣 不過就是普通人 不然 我們都是汪汪有人警告我 別點名喵喵 如果有汪汪的話 也別點 傳一條私訊 要求對方刪除連結就算了 否則你會得罪很多人 你的影迷也都會跑掉 我說不 任何一條非法的連結 又衍生出多少連結 永遠都清不完了 一部還沒發行的電影 有著樣片的印記 就這樣在網路上被賤踏了 我不止要找出元兇 也要找出輸送者 他們一個個也都是幫兇 起碼要讓他們知道 他們造成別人多大的損失 犯了罪 就該負法律的責任不解的是 我追兇擒賊 為何會得罪一群人呢 總算讓我搞懂了 原來 喵喵不止是一個人 而是很多很多 都叫喵喵睡前 同事傳了黑梦骑士在豆瓣的留言給我 我難得認真仔細看了兩遍 讀到了哀傷與誠懇 我想回應這位朋友《日子》此刻所受的遭遇真的令我傷心 打擊很大 幾乎令我失望透了 很不想再拍了 如果你真喜歡我的作品 你對我還有尊重 勿看盜版請耐心等待 有那麽一天 在某個戲院看《日子》那才是真的看了 記住 是我的影迷 就別讓人瞧不起 謝謝你要我原諒你 我原諒了 蔡明亮 2020.4.14

 4 ) 其实就是小康的日子

1、其实就XX的日子,最生活化的东西,如果XX是名人,则就是纪录片。

似水流年的日子如果变成电影,还是需要些许修饰的,因为没有修饰的日子要比电影本身无趣的多。

2、无关同性,无关青春,无关所谓的“淡淡”,蔡导要的其实就是两个不同国别、不同状态、不同诉求的人某天的遇见和碰撞,到最后擦肩而过,有那么一点触动的感觉,但其实,我还是更喜欢“一一”。

3、无处安放且霸王硬上弓的“性”终于一反常态地在生活化的状态里出现了,可惜,最美的不是享受“性”的时刻,而是两个人面对面坐在街边小摊旁“对食”的那份时光,但也没有多久,时光转瞬即逝。

4、形式大于内容,这个世界还是看人的世界。

 5 ) 访蔡明亮

文 / 德维卡•吉里什(Devika Girish)

与这部电影相遇已经一年有余,但它一直扎在我的心底,总是时不时地隐隐作痛——是又痛又甜的那种痛,就像一根按不下又拔不掉的小刺。

蔡明亮这部最新作品是我走进电影院观看的最后几部影片之一,当时新冠肺炎还没有大爆发,电影院里仍然人头攒动,谁能想到那竟然会是我亲赴的最后一个电影节呢?

人们被新冠隔绝之后对身体接触的渴望更加迫切了,难道就是这种无法满足的需求给《日子》(Days)平添了一分力量,十分用力地扎进了我的心底?

这部电影完全没有对白,而且镜头与镜头之间几乎是割裂的,但一个接一个长镜头却仿佛是对身体一下又一下的爱抚:我们的身体在爱抚中被唤醒,这里胀大、那里绷紧、这里酸痛、那里饥渴,我们的意志在爱抚中随波逐流。

还有谁能比李康生更好地表现这一点呢?

毕竟他已经担任蔡明亮的缪斯男神30年有余。

蔡明亮用一部又一部电影记录了李康生的那张脸、那副身体,日复一日的变化叠成了他的年轮。

对于我们这些几十年如一日关注两位搭档的观众来说,仿佛在《日子》开场那个五分钟的长镜头底下看到了往昔岁月的一张张脸、一副副身体,倏忽间纷纷闪过:李康生静坐在窗前,他现在的脸已经被岁月染上了风霜,已经被病痛苍白了血色,而窗外,雨疏风骤。

李康生曾在1997年的电影《河流》(The River)中扮演一个20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影片中那些折磨小伙子颈背的疾病而今却被岁月结结实实地砸在了李康生的身上。

蔡明亮这一次用特写镜头和长镜头跟拍了李康生到处寻医问药的行程,访到的治疗方法却是五花八门,包括长时间泡澡、针灸、戴颈托等。

这些关于李康生的镜头在影片中与某位新人的故事相互交叉,新人在偶然间闯入了蔡明亮的电影序列:亚侬弘尚希(Anong hongheuangsy),一个年轻的老挝外劳,他在曼谷街头与蔡明亮不期而遇。

蔡明亮看到的李康生是他的身体,而他看到的亚侬则是外劳那贫苦单调的生活,是构成这种生活的物质基础——他那破败的住所;他那日复一日独自一人睡觉、洗澡、吃饭、做饭和工作的固定流程。

两个角色的相遇把影片推向了高潮:李康生在他的酒店房间接受亚侬提供的情色按摩,而蔡明亮用几乎没有剪辑的镜头完整、实时拍摄了整场高潮戏。

两个角色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也没有任何情感或者精神上的深入试探,有的只是身体接触,在接触中悸动,释放出最单纯的快感。

可以说《日子》是“肤浅的”,但那是一种正面意义上的“肤浅”:这是一部关注表面丰富性和皮肤活跃性的电影。

2013年,蔡明亮在拍完《郊游》(Stray Dogs)之后一度宣布退出影坛,但《日子》似乎为这位作者导演指出了一个新的创作方向,就好像从衰亡这个主题内部生出了一股新的生命力。

7月,我通过Zoom与这位台湾作者导演就身体、时间、年龄、爱情、性等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讨。

您在许多电影中都致力于探讨孤独、尤其是都市孤独症这一主题,有些影片甚至直接设置了瘟疫或者生态灾难这一类故事背景。

我很想知道今天这场瘟疫会对您的创作产生什么样的启发或者影响。

我对这场瘟疫最直观的感受是自己被困住了。

无论是出国旅行还是外出办事,以前这些在我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现在却只能怀念了,也教会了我要懂得珍惜。

我希望等到解困之后能够更充分地去享受旅行。

除了瘟疫之外,无论是在我个人的体验上还是在全体人类的层面上,对我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年龄——无论有没有瘟疫,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

年龄会改变一个人看待生活的眼光,而已然衰老这一点确实改变了我对孤独的理解和感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爱情的渴望也会发生变化。

我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想法了。

相反,我现在更担心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可能会失去爱的能力。

您曾经宣称自己所有的电影加起来就是一部“我如何观看李康生的发展史”。

可以说一下您在《日子》中是怎么看他的吗?

和以前的观看又有什么不同呢?

在《日子》中,我将焦点集中在李康生的身体上——也就是他的外表。

我也是在某一天突然意识到这一点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变形。

我看到了李康生外表上的这些变化,而这些无法避免的变化又提醒我要反观自己,把自己也视为这个衰老进程的一分子,因为我比他还要年长10岁呢。

李康生几乎成了我的一面镜子。

我越看他,我们就越相像。

这和我以前观看他的角度确实有很大的不同。

以前我看他是要看到一个人如何生活、如何成长,要考虑周全他生活中的各种经历。

而现在呢,我更关心的是外表,是身体,是外在的变化,外在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

据我了解,当初李康生开始为健康问题到处寻医问药的时候,您就扛起了摄影机,但你们并没有计划要把这拍成一部电影。

您也说过拍摄只是想要给他“保留一些影像”。

请问您当时到底想要用摄影机保留些什么呢?

之所以会产生“保留一些影像”的想法是因为我在观念上已经改变了对导演的定义。

最近我的很多作品都是与美术馆合作完成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渐渐发现拍电影与画画在某种意义上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

画画是将心之所动诉诸笔端,和拍电影一样是创造力的一个出口。

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当你画完一幅画,不会迫切地想要展示给所有人看。

于是我就想着用这种方式去捕捉一个又一个影像,希望可以从中捕捉到最真的现实。

所以我一开始想到的只是先把这些影像记录下来吧,把它们存储起来。

我完全不知道自己以后会用它们做什么。

我和美术馆还合作了很多非叙事的电影。

李康生就是在这些合作期间生病的,然后我才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观察他。

虽说是观察,但哪有那么容易,有时我必须强迫自己去捕捉他的身体状态、他的病情发展,还有就是治疗的过程。

很久以前我已经拍过一部类似题材的故事片,就是《河流》,所以我没有理由再去重复拍一遍。

我现在想要做的就是捕捉身体的真实状态——衰老、退化、生病和康复的真实状态——并且将这些影像保留下来以供后用。

可不可以这么理解,您是把电影当作一种对抗衰老或者退化的工具——作为一种对抗死亡的武器?

呃,对抗衰老也太难了吧。

(笑)我回顾自己过去拍的很多电影,会觉得当年真是充满了能量。

当时我还非常、非常年轻,非常、非常有干劲。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意识到我越来越不想被自己过去的拍摄方法捆住了手脚,不想要那些追求复杂和精密的电影套路。

为什么要考虑到制作的每一个细节呢?

为什么要编织一个特别精密的剧本和电影呢……这些都已经不是我现在想要做的东西了。

现在我更倾向于那些在结构和叙述方面都比较松弛的作品。

简而言之,我现在只想拍一些不那么复杂的电影了。

必须承认您的新方法确实卓有成效,《日子》恰恰因为极简和松弛呈现出了别样的丰富性。

我想问的是您为什么选择亚侬?

我听说您是在泰国的街头碰到了他,和您第一次碰到李康生时的情形简直如出一辙——一次偶遇。

亚侬身上有什么东西在碰到的一瞬间就打动了您?

以至于让您想要发展这段关系?

这与我现在对电影创作的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如前面已经说过的那样,我的创作观念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了改变。

而亚侬出现的时间点刚好对上了我的转变期,可以说他的出现之于我就像是一股新的动力,一个新的灵感源泉。

与李康生偶遇的时候,我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电影的构思,我只是认定了他将是扮演那个既定角色的最佳人选。

亚侬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遇到他的时候我还没有任何拍片的想法。

我只是遇到了这么一个人,然后我们用视频聊天保持着联系,在视频中我能看到他的日常生活,还有他谋生的方式。

亚侬是一个在泰国工作的老挝外劳。

我们能够连线的时间大部分都只能等他结束工作之后,等他回到自己的出租房,开始他每天日常的生活流程。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这种生活的真实性,完全属于泰国外劳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我想要抓住的就是这一点。

我实在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冲动,所以就带着一个摄影师飞去了泰国,我们很快就拍下了亚侬日常生活的第一批镜头。

而这一切同样可以归结于我那想要“保留一些影像”的想法,保留一些感动我、触动我的影像。

在我的观念中,把李康生一次又一次纳入我的电影是一个构建的过程——他是整个建筑物最主要的构件这一。

但是亚侬不一样,他更像是一幅草图。

他在我的头脑中没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我只是想要随性地给他勾画一些草图,而电影镜头就是我勾画草图的工具。

那种随意性可能更加贴近现实,而这种现实反过来又敦促我去思考拍摄电影的不同可能性。

临时工或者外劳的身上有什么让您一直念念不忘的特性?

这几乎成了您所有电影的一个主题——您创造的许多角色不是临时工就是处在非常不稳定的工作条件下。

2005年,当我回马来西亚拍摄《黑眼圈》(I Don’t Want to Sleep Alone)的时候,挤在吉隆坡的外劳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

我跟着他们跑了各种各样的地方。

我甚至看到了他们被警察敲诈勒索的场面。

作为一个在马来西亚出生长大、现在居住在台湾的人,我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而且觉得这与自己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虽然我的处境不至于像那些被边缘化的人群一样糟糕,但我也把自己看作某种意义上的外劳。

无论是在文化还是国界的意义上我们都算是外劳。

我们从一个笼子钻进另一个笼子,从一个国家跑到另一个国家,只不过是为了谋生。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对这个边缘化的群体感到亲近的原因所在,我很自然地就被亚侬他们吸引了。

我们都是侨民的一分子——这是一种我非常容易感同身受的心态。

为什么亚侬作为一个外劳的日常生活可以与李康生面对衰老和病痛的经历交叉剪辑,您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互文关系?

他们俩身上都有一种被关在笼子里或者说被困住的况味。

在李康生一方来说,他被他的身体、被他的疾病困住了,而且那是一种超出个人掌控范畴的事情。

另一方,作为一个外劳,亚侬也被他所处的城市、被他生活的窘境和他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困住了。

进一步,这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这也是一种投射——我同样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我自己。

我一直对生命周期的概念比较感兴趣——身体是如何从健壮一步步走向衰老的——然后我在创作中会有意识地将不同阶段的身体进行并置,以期在对照中提炼出一些新的东西。

比如,《河流》中的某场沐浴戏,我用了武打片出身的苗天。

以前他从来没有在镜头前宽过衣解过带、没有裸露过自己的皮肉。

我的这场戏可以说是他的处男秀,而且我还把他和年轻的、健康的李康生放在同一个画面中。

两个身体的并置很自然就可以表现出身体是如何变形的如何退化的,这和《日子》的某个场景在道理上是同一个意思,我让李康生脱光了衣服趴在床上,以便亚侬给他全身按摩。

不同的只是,现在是李康生成了那个身体退化的老人,而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这张新面孔却有着一副健康活泼的身体——看着一副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形以至退化,会让人产生一种被净化又被抚慰的释然。

我比较感兴趣的还有那场性爱戏,或者说是按摩戏吧。

乍一看会有些不可思议,但它确实形成了整部影片的情绪出口,而且是水到渠成的。

虽然这是一场性交易,谁都看得出来亚侬提供的是有偿服务,但是与你之前所有作品中的性爱戏相比都要光明和磊落。

这与亚侬作为一个演员、特别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是一个外劳,在我遇到他之前已经从事过很多工种,包括经过专业培训的按摩师。

他是真的懂得怎么给人按摩。

不仅如此,他还掌握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按摩方法。

就像舞蹈一样,看去上很美。

这也是我想把这场戏拍得那么长的原因之一。

这场戏是整部电影最重要的一幕。

因为这是一场性交易,所以两个角色之间没有任何情感的包袱,这让它变得更加纯粹。

两个角色只是从彼此身上寻求放松或者说抚慰,我发现这种纯粹会产生无法言喻的快乐,不像我之前那些电影中的性爱戏总是不快乐的,没有人可以从中得到享受。

我之所以把这场戏拉得那么长,还因为我想让每个人在观看的时候都能够逐渐进入状态,能够跟他们俩感同身受,就好像自己在接受身体的按摩一样。

有一天,我们在自己入住的酒店拍摄了这场戏,没有明确跟他们俩说我们拍的是一场性爱戏。

拍摄非常顺利;他们俩的合作简直天衣无缝。

另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镜头是开场戏,那个长达五分钟的长镜头竟然只拍了坐着的李康生,他就那样一动不动地看着窗外。

这一类镜头,应该在什么时候下刀剪辑您是怎么确定的?

怎么估量镜头持续的时长?

持续的时间长短确实会影响一个镜头的力量吗?

一般来说每场戏我都会拍摄很长的时间。

虽然很多镜头可能不会被剪进最后的成片,但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拍摄方法,因为在长时间的拍摄中你可能会捕捉到演员设计之外的表演,或者周围空间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物。

只要拍的时间足够长,连场景的声音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你也可能看到一些更丰富、更真实的东西。

比如拍摄《日子》开场戏的那天,我们刚好碰上了台风天。

在整个拍摄的时间内,那风啊那雨啊——你可以在镜头中看到风雨起起又落落,可以看到台风进进又出出。

与这些风雨并置的是李康生,但这个人就坐在那里,不动声色,不动分毫,一副病容——你知道的,他当时真的生病了,我清楚记得我们给他准备了好几杯水,但他却根本没有想要抬手碰一下杯子——我觉得这在表演上也非常的准确。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的电影没有必要拍那么长,但对我来说却是非如此不可的,我要耐心地观察,等待镜头前可能发生意料之外的东西,以此获得我要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这就像把一幅画放进美术馆一样。

只是在美术馆里,[观众]可以决定他们看一幅画的时长,而作为一个导演,我也有权决定他们看一个场景的时长,除非他们选择退出或者选择闭上眼睛。

2021年8月16日发表于《电影评论》(filmcomment)2022年2月26日译于杭州原文地址:Interview: Tsai Ming-liang (filmcomment.com)

 6 ) 无题

我看这部片子是在大概一年多以前,当时我只留下了一句短评——“很好,但不属于现在的我”影片里的生活大概就是我一直以来想要追求的,只可惜一年多以前,当我的生活完全处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下,我无法开始,花费我的精力来实践这样的生活。

而现在,我觉得是时候了。

所以说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呢,我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段做饭的戏。

我确实差点哭出来,羡慕,渴望抑或是嫉妒?

他怎么能那样不急不躁的准备饭菜?

任时间静静流过,没有喜,也没有悲。

要知道当时的我,连走路都无法放慢脚步,无论做什么事,我都提醒自己要快。

舍不得停下任何一秒钟看看风景,就连娱乐都变得急功近利。

实在是太过可悲了,但没办法,年轻人要在社会中生存,是要经历这一步的吧,至少我,逃不掉。

再有就是按摩那场戏,不知道当时现场有几个人能真正体会呢?

那是一种真正纯粹的性愉悦,和情与爱解耦的性愉悦。

人们喜欢把这三者紧密结合,但我偏偏希望将它们分开,让每一种愉悦保持独立的同时,也允许它们产生联络。

爱一个人,是基于其品质的,真诚和善良的人会让我着迷。

我不允许我自己以期待任何回报为目的去爱或者只是去说爱一个人,包括性愉悦和人们所谓情绪价值。

感情对我来说大概就是人有见面之情,是在一次次相互接触中建立起来的关心也好,思念也罢。

我这个人是真不爱网聊,我记得我在豆瓣上第一次发当时还叫豆油是吧,就是直接约见面,后来我们相处的还不错。

想来有趣,这么多年来在社交媒体上我还是会直接约人见面,怎么说呢,被当成过神经病,也交到了值得信赖的朋友。

最后聊聊性,虽然也许谈性色变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我个人的观点更加开放一些。

放映结束,当时蔡明亮导演谈这段按摩的戏的时候,他说他把性看作一种疗愈。

对,就是疗愈,身体和心灵上都是。

拥抱,抚摸,把身体的每一块肌肉激发起来,解除疲劳,唤醒灵魂。

不过我这个观点的形成,来自于更早的时候,当我观看杜尚•马卡维耶夫的《有机体的秘密》时,精神学派最激进的人物——威廉•赖希,一直坚持用性高潮治愈疾病。

其实纯粹的性享受可能并不易获得,太多畸形的东西参与其中了。

比较典的就是有些人喜欢到处分享,使他愉悦的不是性本身,而是需要被人夸奖。

最后一幕,我记得是阿廖在车站拿着小康送的礼物似乎是在想念。

为什么而想念呢?

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勾起了我们的想念。

总之,对我来说,这部电影包含了很多我憧憬的生活的样子。

而我现在要做的是把我一团糟的生活,过到像这部电影那样。

 7 ) 一个老0在镜头前趴了两个小时

如题,全剧终(以下都是凑字:镜头一:老0坐着看雨10分钟;镜头二:按摩鸡蹲那洗菜10分钟;镜头三:按摩鸡做饭烧开水10分钟;镜头四:老0后背熏艾灸10分钟;镜头五:按摩鸡给老0按摩背面10分钟;镜头六:按摩鸡给老0按摩正面10分钟;镜头七:按摩鸡坐公交车站牌下10分钟;没了,够140字了吧)

 8 ) 孤獨,人生的常態

日子,其實簡簡單單。

起床,洗漱,吃飯,謀生,回家,睡覺,死去……周而復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孤獨,都是人生常態。

你時候最感覺孤獨?

——當你關注,孤獨這件事的時候。

人生很快,電影讓人生慢下來。

#《日子》蔡明亮的《日子》(2020年),是一部極具實驗性質的電影,延續了導演一貫的慢節奏敘事風格,透過日常生活中的片段,探討孤獨、時間、身體感受與人際連結。

#故事概要《日子》的敘事非常簡約,幾乎沒有對話,整部電影以蔡明亮,擅長的長鏡頭和靜態畫面,展示兩位角色日常生活片段:角色背景:李康生飾演的小康,是一位飽受身體病痛折磨的人,他的生活緩慢且沉重,透過理療和日常動作,展現出身體與時間的對抗。

曾威豪飾演一位年輕的外國移工,他的生活雖然簡樸,但也透著一種孤獨。

主要情節:小康和威豪在一間旅館相遇,兩人共享了一段短暫的親密時光,透過身體接觸與交流,填補了各自孤獨的心靈空洞。

這一相遇之後,他們又各自回到了,自己的生活,彼此的日子繼續獨立運行。

#電影想要表達什麼?

《日子》並沒有傳統的,敘事結構或情節起伏,蔡明亮更多地著眼於,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與時間流逝,表達了以下幾個主題:孤獨與人際連結:小康和威豪分別代表不同階層、背景與年齡的人,但兩人都活在孤獨之中。

他們的相遇,成為一次短暫,而真實的人際連結,展示了人在孤獨中,渴望理解與陪伴的本能。

身體感受與療癒:小康的身體病痛,與威豪的按摩相輔相成,身體接觸成為療癒的一種方式。

這也象徵著人類的,脆弱與渴望被呵護的需求。

時間流逝與當下存在:長時間的鏡頭捕捉,平凡的日常動作,如看窗外的雨、洗菜、準備飯菜,讓觀眾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體驗時間的緩慢流逝,與生命的即時存在感。

無國界人性共通性:雖然來自不同背景與文化,兩個角色的孤獨與渴望相通,強調了人性的普遍性。

這也對現代社會中的疏離感,進行了深刻反思。

#藝術風格與特點長鏡頭與靜態構圖:蔡明亮以長時間靜止的鏡頭,讓觀眾直視日常中的細節,挑戰傳統電影敘事模式,讓人反思生活中的微小瞬間。

真實與抽象並存:《日子》保留了現實生活的質感(如角色的真實病痛),但同時也具備抽象與詩意的層次,讓觀眾自行解讀情感與象徵。

無字幕與非線性敘事:電影不提供字幕,讓觀眾完全依靠畫面,與角色的肢體語言感受情節,進一步強化視覺與情感的體驗。

#總結《日子》是一部,極為個人化的作品,它不追求娛樂性,而是邀請觀眾在電影中慢下腳步,感受生活的細微之處。

蔡明亮以獨特的電影語言,深刻地描繪了現代人,心靈的孤寂與渴望,提醒人們珍視當下,每一個瞬間的情感與連結。

日子 (2020)6.62020 / 中国台湾 / 剧情 同性 / 蔡明亮 / 李康生 亚侬弘尚希

 9 ) 平凡而诗意的日子

蔡明亮暌违七年的新作,也是今年柏林电影节唯一入围主竞赛单位的华语影片。

此片全程无对白无配乐,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几乎达到了蔡明亮一贯风格的极致。

观看蔡明亮的电影往往是伤神的过程,蔡明亮总是利用近于静止的长镜头和无对白的人物戏,营造人际关系的疏离和社会个体的孤寂,需要观众以自身的情绪弥补影像刻意设置的大量留白,而观众一旦释放出自己的情绪,这留白便如同贪婪的黑洞,开始吸吮并反噬观众的内心,令其陷入漫无边际的情感漩涡。

这正是蔡明亮区别于他人的艺术特质,我们可以将之解读为:蔡明亮以自我意识的消解,鼓励观众以千人千面的情绪重塑极度个人化的影片体验。

而相反的,也可以说这种刻意的留白正是蔡明亮最大的自我意识,以貌似无意识的镜头和情节,暗中引导观众打开心扉、投射情绪,最终被自己的情绪所感动,我个人倾向于后者。

除了独树一帜的《天边一朵云》,蔡明亮的作品无一例外,这部新作尤甚,刻意保留镜头感的固定机位,凸显着人与人、人与时间的自然连接,而这种连接构成了我们所谓的“日子”,过于真实、已然超越真实的故事细节,发酵着生活的诗意和浪漫,而这种诗意和浪漫并非甜腻甘美,甚至有着酸腐的味道,更近似一种禅意的表达。

在观看这部无对白无配乐的影片过程中,我一直脑补着小柯那首与影片同名的歌曲,在平凡而诗意的日子,我们记着谁?

谁又在记着我们?

你爱的人儿走了孤独的云儿飘着这又是谁在没完没了地唱着枯黄的树叶飞着寂寞的人儿看着满街的歌谣唱着随便地听听算了

 10 ) 孤独的短暂相遇

第二部蔡明亮。

喜欢的人应该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应该觉得很无聊吧。

整部电影除了三个追身的运镜之外,全部都是定格镜头。

没有对白,故事线非常弱。

全部都是情绪的宣泄。

孤独。

每个镜头持续的时间足够长,长到电影结束的时候,我可以回忆出绝大部分的镜头都拍了什么。

观众与其说观众是观众,不如说是观察者。

站在摇滚区,近距离观察康跟Non的生活。

Non洗菜的时候,也不觉得无聊,反倒觉得有趣。

康跟Non一直是一个人,一个人做菜、一个人艾灸、一个人吃饭。

城市的喧嚣把孤独感无限的放大。

两个人都面无表情,默默的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情欲的宣泄也无法化解孤独。

直到康拿出了卓别林《舞台春秋》的八音盒。

音乐太美妙了,两个人都静静的坐着,享受着片刻的安详、宁静与欢乐。

无论来往车辆多么的吵闹,看着他们在一起吃饭,就觉得安宁。

然后回到原来的生活:一个人做饭、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睡觉。

回归空旷的孤独。

结尾很美,城市再喧嚣,也有点点温暖。

《日子》短评

看得我原力都觉醒了,结束之后光速冲进厕所隔间。

6分钟前
  • 豆瓣浅度用户
  • 推荐

兩段式,相遇又分離。李康生那段像是西遊的延續,明顯是真正意義上的記錄,而不是以往劇情片(虛構)裏的記錄,反而略有不一樣味道。但明顯結構看得出鬆散,不像以往,雖然是拋開劇本,但明顯通過剪接看出大的結構思路,這次倒是有點先從記錄出發,再延伸到虛構的相遇。看上去更從容,卻沒有了以往的巧妙。亚侬弘尚希做飯那場戲特別好看,酒店交歡的戲也很棒。即使他的動作是機械式的,無法像小康那樣延展出更多的內涵。這就導致最後公交站等車,奏響八音盒那場戲的情感濃度有點不足,無法提供更強的鏡頭外空間的想像。2022.7.17,戏院重温,八音盒的设计太匠气了

7分钟前
  • 阿树
  • 还行

【蔡导别骂我看完片源立刻删除了】无字幕对白就是在删符号,删繁就简,但是简单本身,对我来说毫无吸引力,一如“日子”,流水的日子,普通至极的日子,死水的日子。电影不造梦了吗?人活在梦里还是日子里呢?三星半。ps李康生的肉体怎么这么美好?

11分钟前
  • 司徒雷登不要走
  • 推荐

真的能感受到乳尖的酥痒,胯间的湿热和心头冥冥的思念。七年前的一场『郊游』仿佛花去了蔡明亮所有的气力。在废墟中目睹那一幅等待着游魂的壁画之后,李康生好像被黑洞吸去了过往向外喷涌的,对危险的水的想象。不再对外部空间抱有兴趣,撒尿,淋雨,漏水,眼泪被观雨,水杯,池水,精油取代,房间取代了洞穴,祝福也取代了不辞而别。想来蔡导的表达欲至此是寿终正寝了。

15分钟前
  • 白斬糖
  • 推荐

Blue hour#20|3.5,较差的蔡明亮,只有对时间的保存,而无渗透。《河流》、《郊游》算是和这部有相似点吧,都比这部好啊。

20分钟前
  • 林中的沙发
  • 推荐

?全片就是李康生各种作全方位体验亚洲传统医(xié)术我没想到那个按摩我竟然全程惊叫“这他妈是按摩???“

22分钟前
  • 墨狼在停摆之城
  • 较差

#LFF2020# 1 Days (captured by camera)

24分钟前
  • 梧桐呓语
  • 推荐

【4】浪费时间,拍无意义的电影,给无意义的人看。感觉时间和生命被拉长了三倍,还原生活可见的样子,只需要干个长镜头拼接。沉醉入迷,如坐针毡都是一个样的。生活的隽永和时间的折磨也是一体的。一方面害怕电影变成这个样子,一方面感慨电影可以是这个样子。你以为的风花雪月,奔波岁月,可能只是某个夜晚小道的行走,床上睡不着的黯然神伤与发呆,你鸡飞狗跳的生活和他默不作声的闲坐呆滞,那都是日子。虽然这些种种都比较好,推油那场戏持续了半个小时。有一种莫名的欲望感。但让我觉得毫无美感,甚至有点恶心。每一个动作都非常的油腻且做作。我对于这部电影的观感跟郊游是一样的。另辟蹊径并不能证明是艺术的代表。只是一种行为艺术,毫无美感的行为罢了。长镜头运用的十分恶心。这部电影我依旧喜欢不起来。这部电影可以取个名字叫《郊游2》

25分钟前
  • lww
  • 较差

感觉就像CCTV的纪录片,《市井同志的一天》。作为纪录片,尚可,作为要拿奖的电影。就这???

30分钟前
  • 麻子
  • 还行

非常矛盾 这是四两拨千斤的震撼 是无法复制的观影体验 但以后我也绝无耐心自己在家看蔡明亮

32分钟前
  • 在云端的Scotty
  • 力荐

7分,越平淡却越往平淡里写,越到欲望色情的一面却越遮住,就像前戏后没了后续,吊人胃口。。。全片四十来个长镜头,每个镜头慢到观众熬不住,甚至有种放PPT的错觉。此外,虽然台词消去,但看得出来,每个镜头都仍然探索了声音的变化,蔡明亮还是会的。

35分钟前
  • 大开影介
  • 还行

男人的浪漫总是在来一发之后,这也是男人抵抗虚无的终极意义。

40分钟前
  • 热爱生活的番茄
  • 还行

《河流》23年后,蔡明亮拍了化简为更简的这部《日子》,境界跨越的感觉直冲面前。几乎不再借力于符号与解读,就这样平淡地沧海桑田着。看时会有一种遥望感,不知道小康和亚侬对戏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很好奇。

41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三星。6.8/10。两个男主,一个李康生独自住在大房子里,一个按摩师住在小公寓里,两人见面又分离,日子就这样流逝。镜头基本都在三分钟以上,基本都是固定镜头,坐如针毡,正如枯燥无聊平淡的日子。

42分钟前
  • 千千阙歌
  • 还行

开篇康住在山上,包裹着他的是风雨声和阴暗相间的光影,NON住在城市里,包裹着他的是嘈杂的汽车声音和铁栅栏,康得了歪脖子病,他不得不走出这个避世空间去香港治病,NON每天的生活似乎早出晚归,平淡又神秘,摄影机开始移动起来,人流出现,社会公共空间开始取代私人空间,康来到泰国,找了个按摩的,两个人突然在一个镜头中相遇了,他们直接开始肌肤的亲密接触,渐渐地康的眼睛开始注视NON,私人空间中开始出现了两个人,康送NON八音盒,电影中出现了音乐,一起吃饭,公共空间中出现了两个人,孤独被情感击退了吗?结尾康的自然环境中出现了嘈杂的人声和机械声,而NON在城市中听着八音盒,原来他们都没有治愈孤独的病,而是背负了两个人的孤独,蔡明亮用极简的视听创造了复杂的、充满隐喻的空间形态,在此之下,日常也充满了象征,留白也在叙事

47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6/10。烧煤,切菜,煮饭,洗澡,时而坐着,时而躺着,空白而毫无特色的现代公寓中承载着寂寞的分秒流逝,简洁的构图依然聚焦于纹丝不动的李康生,开头李康生凝视着窗外的暴雨,一条白色的反射光穿过他头部,犹如时间留在李康生脸上的刻印,暴雨倾泄着劳累和欲望,去针灸的李康生背上满是金属块、电线和发烫的玻璃圆球,缓慢地铺层疾病隐喻的孤独、痛苦状态。泡入浴缸的李康生向上凝视,参天大树、云彩峡谷的过场画面然后是穿着粉红色短裤的亚侬,壮丽的风景衬托出年轻身体的诱惑力,镜头开始漫游在门是木板拼接的简陋居所、高速公路的候车站、沿着车顶一排滑落的雨滴、夜市旅馆等各自生活的空间,两颗异地的心透过倒油按摩的肌肤之亲,寻找着彼此空虚落魄的抚慰,顺着腿按摩到臀部和胸肌的身体接触脱离了滥情色彩,通过音乐盒礼物牵连起真诚的情感交流。

50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四星半。这就像是应试作文拿到最难考题时的一种无招胜有招,蔡明亮对影像日积月累的感触已大化于无形。“日子”是对全片最佳的概括,纪录和剧情的分界在一个个日常行为中渐渐模糊,剩下的唯有自然而然。李康生为这样的现实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状态已进入到一个表演者的黄金期。

55分钟前
  • HarperDie
  • 推荐

他对他进行了身体的按摩。他对他进行了灵魂的按摩。是心理日记。也是城市充满裂缝的日志。

59分钟前
  • 闵思嘉
  • 还行

和白羊看的第一部电影…坐在沙发上 她躺在我身上…那天3.17号 看完我们去宜家 吃了饭…/////// 第二次和Li一块看……2022年10月15日

1小时前
  • 紅(我爱三文鱼
  • 力荐

真的是日子,也真的是不想看的日子。

1小时前
  • 唐朝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