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有很多人爱的成龙大哥。
成龙在今年已71岁了,还有两部新电影要上映。
都说影视寒冬,都说短视频打败电影了,为什么人家成龙还能不断接到新片啊?
因为他名气大啊, 因为他曾经拿下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啊, 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全世界都有影迷的华人演员啊, 因为他代表中国功夫啊, 因为可能只要他的名字一出现在电影大银幕上,就能卖钱吧?
因为......因为..... 片方这么想,制片人这么想都OK , 但想不通,成龙为什么还要拍电影?
曾先森觉得很奇怪,有名有钱还有作品,而且71岁,在其他行业男性,也早就退休了,有必要这么拼吗?
唯一的解释,可能是他真的热爱。
可是,你是一个动作演员啊, 动作肯定不如年轻时候灵活,体力肯定不如年轻时候充裕,那怎么办呢?
继续倚老卖老吧..... 热爱不能当饭吃啊。
文戏的男演员越演越好,越能控制,还有可能,李雪健不也在演吗?
成龙的影迷会不会只要在大银幕上看到他,就高兴呢?
难道不会因为看到一个曾经的偶像老态龙钟,而感到悲哀吗?
动作电影示微,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成龙以前是神话,现在肯定不是。
这是事实,是历史滚滚洪流,不可阻挡。
显然,大哥似乎接受不了,他要继续演继续打,继续翻跟斗,继续杂耍、跳楼、钻车轮,但是观众会买账吗?
可能会啊,不然投资商又不是傻子。
但,看看去年成龙电影的口碑。
2024年,成龙演了两部电影,一部《传说》,豆瓣评分4.3分,
一部《熊猫计划》,豆瓣评分5.5分, 这样的成绩可以说丢人!
你可以说成龙不在乎,但是成龙的影迷该理性的认识到,成龙大哥真的可以退休了。
那么,今年又是哪两部呢?
一部是《熊猫计划2》,一部是《功夫梦:融合之道》,这两部都是续集,应该都不是重新创作的故事,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的延续。
问题是这两部电影的前作质量和口碑,也都相当一般。
《熊猫计划》不及格,而《功夫梦》距离现在是有15年,在豆瓣上也只有可怜的6.4分。
而且还是翻拍,根据好莱坞1984年的同名电影翻拍而成。
也就是说剧本可以重复用两次?
大哥,你又不是没钱,有必要这么省吗?
特别是看了去年惨不忍睹的《传说》与《熊猫计划》之后,曾先森真是对今年的《熊猫计划2》和《功夫梦:融合之道》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趣。
我们必须承认成龙曾经辉煌,曾经厉害。
成龙巅峰时期的动作设计具有不可复制的时代性: 那是香港电影黄金期的搏命特技, 那是利用环境道具的杂耍式打斗, 那些真实危险动作在CGI技术普及后,显得尤为珍贵。
如今安全规范提升和成龙本人年龄限制,自然难以再现这种肉身拼搏的美学。
经典成龙电影也成功融合了三种类型元素, 那是硬派动作杂糅市井幽默还负担一些社会写实, 如《警察故事》系列中的基层警察困境。
近年作品则过度追求跨国取景和宏大叙事,反而失去了市井生活气息,喜剧部分也显得刻意。
香港动作片黄金时代有洪家班、成家班的集体创作模式,现在全球化的制片体系导致动作设计同质化。
比如《奇迹》中精细设计的窄巷打斗,与现在绿幕拍摄的CGI动作相比,真实感差距明显。
但是,成龙60岁后依然坚持演动作英雄,这与观众对合理性的期待,产生冲突。
相比之下,甄子丹在《叶问》系列中通过塑造宗师形象,找到了年龄与角色的平衡点。
相比之下,师兄洪金宝彻底转型成动作指导,做幕后也依旧做得风生水起。
这些种种因素,是成龙主演的电影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被现在的观众讨厌的原因所在。
再说说其他的动作演员几岁,今年有什么电影,做一个横向对比吧。
如今所有市面上有名气没名气的动作演员,都比成龙小, 唯一能和他掰掰手腕的李连杰,早在10年前已经息影。
现在只剩下吴京、张晋、赵文卓、吴越,清一色是小成龙10岁左右的70后演员。
80后的谢霆锋和勉强能算的彭于晏,也完全没有什么武术功夫基础,全靠一股意志和拼劲在撑着。
吴京在今年有《镖人》和《齐天小子》; 张晋、赵文卓、吴越则是直接一部电影都没有的。
所以,动作电影动作演员,青黄不接已经是事实,这些当打之年的都不演了,我们只能再一次看廉颇老矣的成龙大哥不退休,继续搞烂片圈情怀了。
《功夫梦:融合之道》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一场独特的视听盛宴。
影片中,主角李峰从中国到美国,在文化冲突中开启武术成长之旅。
他在韩师傅和丹尼尔的教导下,尝试将中国功夫与空手道融合,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与挑战,也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不得不提成龙饰演的韩师傅,举手投足间尽显宗师风范,将中国武术的韵味与智慧完美诠释,给影片添了厚重底蕴。
动作场面更是精彩,拳拳到肉的打斗,行云流水的招式,把功夫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影片也存在不足。
剧情稍显老套,主角被欺凌后逆袭的故事走向缺乏新意,难以给人惊喜。
文化融合的呈现也不够深入,流于表面。
但总体而言,它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功夫片。
剧情简介可算是2010年功夫小子的续作。
李风随母亲从北京搬到纽约,因哥哥的悲剧发誓不再打斗。
在纽约,他结识了米娅,却惹上其前男友、空手道高手康纳。
米娅父亲维克多曾是拳击手,如今经营披萨店,却因债务问题被康纳的教练奥谢派来的人骚扰。
李风为保护维克多,暴露了功夫技能,并训练维克多参加拳击比赛,可维克多遭对手作弊受伤。
为帮维克多还债,李风决定参加“五区”武术锦标赛,为此他的师父韩先生从北京赶来,还找来丹尼尔·拉鲁索共同指导他。
影片特色- 视觉风格:影片具有当代活力,导演通过快速剪辑和动感配乐营造紧张节奏,但有时会影响情感表达。
打斗场面编排精彩,融入慢动作和特效,锦标赛场景从街头到屋顶,还有动画插叙。
同时,影片频繁致敬系列前作。
- 叙事主题:以“弱者逆袭”的故事模式引发观众共鸣,展现李风从伤痛中走出、重新找回自我的过程。
通过“两根树枝,一棵树”的理念,体现功夫与空手道的融合,传达不同传统间的共通性。
海外评价- 优点:新主角李风有吸引力,成龙和拉尔夫·马基奥之间化学反应佳,成功融合武术传统,师徒关系刻画真挚,打斗场面动感十足。
- 缺点:剧情老套,节奏过快削弱情感深度,反派形象单薄,部分视觉和风格选择分散注意力,依赖常见套路。
影片与系列前作关联过多,缺乏创新,角色塑造不够丰满,对亚洲角色的刻画未达预期,拉尔夫·马基奥的角色作用不明显,结局安排也备受诟病 。
观影建议影片有前作致敬和熟悉面孔。
喜欢动作片与青春成长题材的观众也可尝试,动作戏精彩且有成长、爱情线。
但对剧情深度、创新性及角色塑造要求高的观众需谨慎,影片存在剧情套路化、角色单薄等问题。
今天有幸在影院里体验了一场视觉与逻辑的双重冲击,感谢自己在这场精神试炼中仍然活着,实属不易。
这部名为《Karatekid Legende》的电影,成功地刷新了我对“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下限的认知。
导演先生能够完成这部作品,必定在“不讲逻辑”“蹭热度”“音乐拼盘”方面有着极高的专业素养,令人肃然起敬。
剧情方面,我不敢说乱,只能说它在混沌中跳跃,像是随机拼贴的中学生作文,努力制造情绪高潮,结果却成了一锅情绪废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段母亲用香薰纪念儿子实在令人久久不能释怀。
也许这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丧葬理念?
让遗像保持持久留香,芳香四溢?
创意非凡,感天动地。
至于男主,我十分尊重演员的勇气与存在本身——毕竟在荧幕上如此坚持不懈地“忠于原貌”,也是一种罕见的真实。
审美是主观的,我只是在感慨,这张脸担起男主大旗,真是电影史上的一次大胆尝试。
顺带一提,除了成龙老师一如既往地稳健输出、中文无障碍以外,其余角色的中文水平实在令人存疑,有时让我分不清到底是语言障碍,还是角色设定本来就不需要逻辑。
这部作品确实做到了“令人印象深刻”。
如果它的目标是让观众记住它,那我现在不仅记住了,还可能会记一辈子。
总之,感谢导演和全体主创带来这部集混乱、尴尬、蹭流行为一体的杰作。
如果这部片的目的是挑战观众的忍耐极限,那么它,确实非常成功。
挂龙头卖蛇肉,大哥仅属于客串出演师父角色,出场半小时,打戏5分钟,但是电影拍的还ok,6-7分可以有…… 故事是1984年《龙威小子》和 2010年《功夫梦》的延续,所以剧情其实很老套,也很普通,可以看到许多类似功夫, 打拳电影的影子。
84版的内容发生在洛杉矶,日本师父训练徒弟参加空手道大赛。
10版的内容发生在北京,威尔·史密斯的儿子跟成龙学中国功夫参加比武大赛。
因此 今次的2025版反正就是标准的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依旧是那翻来覆去的味道:84版的拉尔夫·马基奥和10版的成龙, 联手教新徒弟。
新人男主是位名不见经传的演员:王班, 杀手锏是“飞龙踢”,有点像街舞的立定空翻,除此以外就再没有其它高光的打戏了, 即便比赛中ko对手也基本都是简单略过,武术指导绝对要扣鸡腿。
但是,本片毕竟不是《龙马精神》这种故事片,也不是《熊猫计划》那种无厘头闹剧,更不是《急先锋》这种快餐大片,所以 对《功夫梦》此类中规中矩题材翻拍的评分会比较客气和友善。
并且男主王班看得出来是有武术底子的,不像前两部演员都是演出来的功夫和真功夫在视觉上的差距还是挺明显的。。。
可惜, 王班的颜值实在是差了点,前途渺茫!
会看的原因是我对很多年前那部《功夫梦》的印象还不错,虽然现在回想起来,里面涉及校园的戏份,校霸啦,有好感的女生啦,都非常“美式”,去山上学功夫的部分也非常“西方想象力的中国”(倒不是贬义),但整体还算是好看的电影。
到这一部“融合之道”,那种“西方想象中的中国文化和功夫”的过时味道,就更为浓重了。
我也是因此才知道原来第一部的《功夫梦》翻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龙威小子》,而这一部则更是直接沿用了《龙威小子》的故事和设定。
就算因为我对《雄狮少年2》的热爱,这部电影里部分配乐、情节和场景让我想到了雄狮,但整部电影看下来,多数时间还是被尬到。
还是先夸一嘴优点,动作场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虽然成龙的戏份不多,但王班的打戏还算好看。
以及配乐虽然很满,能看出幕后通过音乐、剪辑风格来让这个电影“潮”一点。
好了没了,下面就都是吐槽了。
首先要吐槽的就是国语配音,北京的部分成龙讲中文是自己说的,其他角色虽然看口型也是中文,但声音出来就是浓浓的译制片味儿。
到美国后是全配音,包括成龙也是,里面还有学讲中文的情节,以及主角英文没口音的设定,大家在这些情节中都在讲译制片腔调的中文,就很怪(更别说成龙本人的声音相当有辨识度)。
总之,有英语版就千万别看国语。
接着吐槽剧本,要说故事有问题,我刚看完的《疾速追杀:芭蕾杀姬》也是千疮百孔,但后者就很懂得利用快节奏来藏拙,这部功夫梦的剧本则是努力努力白努力。
其中的角色困境就很怪,男主李峰,跟着来美国纽约工作的妈妈转学的北京人(虽然看脸完全不像),他的校园生活会遇到什么感觉翻着白眼就能想象到,虽然好像编剧努力在避免一些亚洲人刻板印象的霸凌情节,但最后呈现到具体每个角色,还是很刻板印象。
长得不错但是演技很浮夸的反派听说主角是北京来的,第一句问“你练过功夫”。
教主角补习微积分的美国学霸,各方面都非常nerd风。
拳击大叔和她的漂亮女儿和主角发生的所有故事,欠钱打比赛拜师啦,莫名其妙的恋爱啦。
所有这些构建出来的主角李峰,他虽然典型亚裔外貌但讲英文没口音,也不是既定印象的亚洲人数学好书呆子,在学校里虽然没交到什么朋友,但不妨碍他约会情商点满。
跟哥哥的故事是这个角色背负的最大“原罪”,也是成长锚点,可这个故事的展开就很让人皱眉。
连带着妈妈成为主角练功夫参加比赛的障碍的设定也很奇怪。
你哪怕改成哥哥想见义勇为时如何如何呢,我都觉得比现在这个版本要合理很多。
总之,虽然不是那种糊弄事儿的烂片,但想要体验影院抠脚趾可以去看
文/梦里诗书 好莱坞功夫片的老带新之作,《功夫梦:融合之道》虽然请来了成龙和拉尔夫·马基奥,但却并没能在这部电影里带出新的青年演员王班,其所做的更像是一个有钱人家请了名师来陪自己的孩子玩,从乏善可陈的故事,到对功夫肤浅刻板的印象,好莱坞流水线上生产的套路摸板剧情,只是将功夫变成了一场过家家般游戏。
看《融合之道》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尴尬,电影内核所想做的是去打破偏见,但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偏见本偏。
影片开场以中国少年李峰移居纽约的生活片段展开,试图营造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张力,但这些所谓的文化冲突都是电影自己臆想出来的,它没有源于生活的细节,更没有塑造出真正打动人心的角色,这种所谓的融合就仿若将将唐人街红灯笼与自由女神像的粗暴并置在一起,看似做出了融合,实则还是在各说各话。
在这种刻板印象之外,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既不是成龙,也不是拉尔夫·马基奥,电影浪费了过半的时间在李峰披萨店的铺垫中,但这些剧情在这部电影里其实显得格格不入,情节推进缓慢且缺乏戏剧张力,导致观众在冗长的铺垫中逐渐失去耐心。
而进入训练阶段后,影片又急于收尾,成龙饰演的韩师傅与拉尔夫・马基奥饰演的丹尼尔,两人的老师戏份聊胜于无。
由此李峰从 “被霸凌者” 到 “武术冠军” 的转变,仅通过几场跳跃式的训练场景完成,缺乏心理层面的细腻刻画,更难谈什么成长可言。
而其他的人物在这部仅有90分钟的电影里,更都只是工具人般的存在,这种类型片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使得本应承载文化对话的核心人物,最终沦为符号化的代言人。
另一面影片对 IP 情怀的过度消费,反而暴露了重启作品的创新困境。
从《龙威小子》到《功夫梦》,系列始终沿用 “主角被看扁 — 刻苦训练 — 逆袭夺冠” 的叙事模板,缺乏对当代社会议题的回应。
在全球化语境下,这种 “文化冲突到融合” 的老套叙事已难以满足观众对深度内容的期待。
而影片对成龙个人形象的过度依赖 。
无论是标志性的 “成式喜剧” 还是韩师傅的造型设计 ;更凸显了创作上的力不从心。
《功夫梦:融合之道》的困境,本质上折射出好莱坞对东方文化的理解仍停留在表层。
其只能完成武术招式的拼凑,却无法真正完成文化对话的融合,当电影呈现出的只有刻板印象的碰撞,影片便失去了探讨跨文化议题的意义。
首先很尊重成龙,但是请问近20年有没有一部能看的。
为什么不为了中国电影在幕后继续燃烧自我。
非要到前面蹲着。
在国内人设很重要,望三思…………………………………………………………………其实我可以写很多字。
只是瑞斯拜………………………………………………………………………………毕竟老前辈开荒者
谁都没想到当年“双周一成”,如今只剩下成龙继续当男主角,今年居然有四部大片热映。
周润发只能在《唐探1900》甘心当黄金配角,周星驰自从《长江七号》以后不再演戏,导演作品《新喜剧之王》停留在六年前。
成龙主演的电影《陌生家庭》、《功夫梦:融合之道》、《捕风追影》、《熊猫计划2》将在今年上映,其中有家庭伦理片、好莱坞功夫片、香港警匪片、亲子片,出品方也有美国、中国、香港,再度获得资本青睐!
近年来,成龙的《神探蒲松龄》《龙牌之谜》《急先锋》《传说》都遭遇票房惨败,尤其《传说》投资三亿,直接几千万票房,创造了去年赔钱纪录!
大家都以为成龙要彻底完蛋,《熊猫计划》居然在国庆档赚钱了!
尤其《熊猫计划》在国庆档拿到了三亿的票房,全球卖了64个国家的版权,据说投资高达两亿,但是出品方举办了庆功会,目测是赚到了钱!《老师·好》张栾导演拍喜剧还是有两把刷子,成龙也真打真拼,绝不敷衍!
而且成龙片酬最高的时候要过亿,他的“成家班”武打团队一起拿钱,而且还要拿全球分红,《熊猫计划》三亿的票房能赚钱,目测成龙班底已经降低片酬到几千万了。
毕竟成龙也想明白了,大家共赢一起赚钱才是硬道理!
如今,千万级别的片酬,能请到国际影星成龙来做男一号,还拉来“成家班”搞武打设计,对于任何一个电影大片团队而言,都是很值的!
成龙不仅是国际顶级“动作片之王”,而且曾夺得金马奖和金鸡奖影帝,演技也不错的!
成龙四大新片中,《熊猫计划2》没开机就定档国庆,最引人注目!
成龙和熊猫糊糊回归,不知道史策、魏翔、贾冰是否回归,据说乔杉加盟该片,而且该片没开机,是否拍完,再弄完后期,真能国庆档热映,真是疑问!
《功夫梦:融合之道》是《功夫梦》续集,目前看似乎也是很稳的。
首集导演哈罗德·兹瓦特换成了乔纳森·恩特威斯尔,但是当年《龙威小子》拉尔夫·马基奥也请了回来,一起教徒弟传承功夫,希望能带给大家惊喜!
《捕风追影》则汇集了成龙、张子枫、梁家辉、此沙、王紫逸、郎月婷等明星,《喊·山》导演杨子自从得奖后,《宠爱》横扫六亿票房,便跟成龙合作《龙马精神》,可惜票房才两亿,这次警匪片不知道能否逆袭取胜?
《陌生家庭》汇集成龙、彭昱畅、张佳宁、潘斌龙、李萍、牛犇,聚焦“父子决裂”“空巢老人”“原生家庭”等社会热门议题,走温情喜剧路线。
估计也不是超大制作,弄不好还能有惊喜!
据悉, 曾经有出品人给周星驰开出二亿的天价片酬邀其出演电影,但被星爷拒绝了。
他的《女足》不知道何时能出炉,《美人鱼2》自从23年后期,也没出来。
反观70岁的成龙如今能主演有四部大片,也是不容易了!
记得去年《熊猫计划》在影院看完片,没有成龙受伤花絮和主创见面,我那场观众都舍不得离开,毕竟“功夫之王”成龙都70岁了,他的片是看一部少一部,且行且珍惜!
功夫少年李峰(王班 饰)初入纽约,因帮朋友解围反遭当地空手道冠军“美式霸凌”,便决心参加空手道大赛赢回尊重。
昔日恩师韩师傅(成龙 饰)远渡重洋携空手道大师丹尼尔(拉尔夫·马基奥 饰)出手相助,将纽约化成训练场对李峰开启宗师特训。
在师傅们的教导下,李峰能否将两个武术流派融会贯通,用胜利赢得尊重并开辟属于自己的武学之道?
内嵌百度夸克资源:https://kdocs.cn/l/cpO0XABfd1mQ
关于梦想与追求的传承之道,成龙和空手道的师傅拉鲁索联手教导李峰!
很久没看起承转合这么“传统”的电影了,竟然观感比现在一些花里胡哨的电影看着舒服。剧情非常模板,前半部尽情睡觉都没关系,直接从双师父开班收徒开始看就可以,俩师父的部分才是全片精华,龙叔和马基奥一出来电影就好看了起来,缺点是太短。从蛇形刁手的小徒弟到现在的“袁小田”,成龙的轨迹变化何尝不是一种传承。
刻板印象太多,感情线一塌糊涂,女主约了男主去逛夜市结果自己跟前男友又好上了,回头就说自己控制不了?剧情和上一部没什么不同,不过是换了演员与地点。动作戏还行,拉了两代karate kid来卖情怀,但这片对中国人来说没有情怀,只有成龙,而成龙在片子里的表现却可以说是没有表现。另外,请了温明娜演动作片却不让她打两拳感觉好浪费啊。
垃圾,电影院里如坐针毡。
好莱坞烂片的最大问题是动不动就要扯救赎、成长,转变生硬、毫无说服力;功夫电影最要命的是无视身体条件等硬实力,夸大技巧、身法。巧了,这些因素都集齐了,烂片的集大成之作。
成龙大哥的武打风格绝对是独树一帜的!期待他作为导师,将中国功夫给新一代的功夫小子。
其实还可以。剧情是俗套,但是发展够快,不用坐两个小时,明显是拍给年轻人看的。有了空手道和中国功夫的交流还是要点赞。成龙还是辛苦带新人,没有他Ben Wang不可能在好莱坞做主角。有人说爱情戏没有铺垫,其实我最不想看的就是俗套的爱情戏了。
生活无处不功夫,看李峰他们用各种各样的道具来训练,还挺有意思的
这个情节能不能再老一点~
Ben Wang 真的很适合这个角色,中英文流利,有害羞内敛的一面,但动作戏完成度也很高。两位师傅很好笑,但戏份有点少。个人觉得还是很不错的一部续集。只不过一直用“北京”称呼男主是有点别扭,特别是在目前的政治环境下。我纳闷国内上映后是否把这部分修改。
以前只觉得大哥是威风凛凛的,看完这部电影,觉得大哥还挺可爱的
影片故事和角色都简单不复杂,成龙和丹尼尔同框后造就了影片不少笑点和两点
韩师傅和拉鲁索同框的化学反应真是太有趣了,看不够!
能做到全方位都是烂片也不容易…
龙哥啊
2.75作為一部獻給新世代觀眾,同時獻給過往粉絲的全新《小子難纏》電影,創意出發點是好的,將功夫與空手道結合,並讓背後代表的老師父們回歸,形塑出二合一的全新傳奇故事,很可惜命題執行的很潦草,功夫和空手道的結合編導並沒有深入詮釋其融合的過程,很多都是靠大哥和拉爾夫鬥嘴示範中讓小徒弟自己想辦法融合,缺乏《眼鏡蛇道館》不同門派相互結合與退讓的細膩刻畫,大哥和拉爾夫更是片長過半後才開始登場授課,影片既要美式YA輕盈風格又要有系列過往味道,最後便形成了最簡單粗暴的過場,主角本身就有功夫底子的設定,所以角色曲線成長也很有限,剩下能稍微比較滿意的就是武打場面呈現出的爽感了,看的出王班親自上陣了不少場面,踢腿做的還算漂亮,但有些奇怪的跳剪鏡頭明顯就是替身代勞了。ps:片尾很激動看到強尼從影集走回大銀幕客串。
初代小子如今也成长为老师教新的小子了,宿命感,岁月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从情怀上讲希望大哥多拍几部,从现实讲希望大哥别太拼命。
还行,没说的那么难看最后打戏也挺燃的就是感觉剧情和第一部有点相似,就是把国籍换了一下,主角比第一部的黑人小男孩有无打底子,我好奇个点就是主角李峰可以教他岳父打拳击自己还打不过美国人
警告:本片“含龙量”极低,而且都在插科打诨,动作极少。首先,动作场面一塌糊涂,上个场景还被人双手用棍架着,下个镜头就离开人家的双手转身上垃圾桶了。主角可以弱但不可以懦弱,导致主角人设十分不讨喜,全本就是无病呻吟般的“我是个懦夫但我想恋爱我想赢得冠军,所以全世界都要围着我转”。而且主角在不同场景都有着不同人设,已经不是违和了而是诡异。主角7天学会空手道,两个师傅保护他时他像个傻子般一脸懵逼地站在原地。不断强调主角是北京,但用的却是空手道,最后更是戴上了空手道头巾,老实说~有点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