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量2》作为《较量/误杀瞒天记》的后续之作,简直就是把前作的故事以及两个家庭之间的碰撞推向了高潮。
虽然我感觉在最后被杀者母亲的态度转变上,这个转变十分牵强,但是丝毫不影响我觉得这是一部绝佳的电影。
在第一部这么完整的情况下,还能延伸,并且这次还能更加细化上一部的作案时间,精确到小时,以及剧中剧的方式来铺陈和连贯整个事件,且剧中剧中的这个剧还成为这部电影的一个关键反驳论据,十分精彩,这让上帝视角的观众在了解贯连始末的同时也钦佩到主角的精密算计。
本片将主题升华为:不管有多么正当的理由,杀人者始终是不对的,内心将永远受到煎熬。
这一点和现在的主流侦探漫画柯南金田一之类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从被警察监视到监视警察的转变很妙,但是不管是哪种都算是一种惩罚,后半辈子将终日惶恐。
本片前一部分更多在于体现六年后主角家庭一直生活在过去那件事情的阴影之中,比如男同学,小女儿的教育和大女儿的婚姻等,反复构建主角一家的心理阴影。
但在其中也穿插了几个特别重要的伏笔。
最后的结局算作是两个家庭的共同救赎,主角家庭一直生活在那件事情的阴影之中不也是一种变相的惩罚么?
作者: Bind 一个不能没有家的人,可以为了家做任何事。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从阿贾耶·德乌干饰演的维杰到肖央饰演的李维杰,这两部电影都向我们呈现了一个被人渣摧毁的家庭,与一位不惜一切去保护家庭的父亲和丈夫。
在中国翻拍版中,本已脱罪成功的李维杰最终迫于「龙标」压力选择自首,成了被影迷诟病的无奈一笔。
而在印度原版中,维杰虽然在最后隐晦告知了真相,但两家人的仇恨是依然无法被化解的悲剧。
《误杀》/2019原版《误杀瞒天记》的导演尼西卡特·卡马特于去年不幸英年早逝,而讲述新故事的《误杀2》已经集结了原班人马早早立项。
维杰一家人的未来将会如何?
很多观众不知道的是,其实《误杀》的原版电影《误杀瞒天记》本身也是一部翻拍作品——它翻拍自2013年的印度电影《较量》。
而就在今年,《较量》的导演兼编剧吉图·乔瑟夫为这场「误杀」画上了一个属于他的句号。
作为《误杀》和《误杀瞒天记》的故事鼻祖,这部2013年的南印电影《较量》,相信一些影迷有所耳闻。
这部2013年的最初版本,据说灵感源自东野圭吾。
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误杀瞒天记》和《较量》几乎一模一样,许多镜头都是1:1复刻。
二者最大的不同,或许是语言——《较量》采用了南印的马拉雅拉姆语,类似一种印度方言。
这也许就是它的影响力远不及采用了印度官方语言印地语的《误杀瞒天记》的原因。
南印版的男主名为乔治·库蒂,是一位骨灰级影迷兼有线电视承包商。
这一角色,就是后来我们熟悉的维杰了。
六年前,乔治的大女儿安娇过失杀害了警察局长吉娜的儿子瓦伦。
通过对时间和记忆的重重布局,乔治骗过了穷追不舍的警方,并巧用「囚徒困境」借假藏尸地点洗刷嫌疑。
他编造的谎言不仅洗脱了自己的嫌疑,同时引起了其他居民对警察蛮横调查的不满。
最终,吉娜引咎辞职前往美国,调查无疾而终。
六年后,乔治一家已经一跃成为了镇上有名的大户人家,新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这些年他工作、贷款、买地,修建了一座属于自己的电影院,当上影院老板,赚了个盆满钵满。
然而这个曾不惜一切拯救家庭的男人,此时却面临着严重的家庭危机。
老婆瑞妮不满乔治把赚的钱都投去拍电影写剧本,还常常和狐朋狗友宿醉不归。
乔治闭口不谈也不让任何人谈论的藏尸地点,也令她惶惶不可终日。
更严重的是,大女儿安娇患上了精神创伤,每每看见警察就担心是东窗事发,连睡觉也不得安宁。
虽然家人们忧心忡忡,但胸有成竹的乔治自知不出意外的话,警察局地板下的真相一辈子都不会有人发现。
事情的发展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编剧在他们的生活中安插了一个意外——目击证人。
六年前的夜晚,一个名叫何塞的家伙杀了自己小舅子。
在逃命途中他路过警察局,隐约看见了正在离开的乔治。
看到乔治之后 ,他没跑两步就被捕入狱。
对乔治一家的误杀案毫不知情的何塞,六年后才被放出大牢。
另一边,吉娜夫妇渴望寻回儿子的尸骨,好为亡子做一场符合宗教信仰的临终祷告。
虽然乔治之前暗示过人已经没了,但吉娜夫妇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但不管怎样的恳求,都没能让一心保护家人的乔治松口说出藏尸地点。
尽管数年间毫无线索,但和吉娜夫妇合作的警察局也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逮住乔治。
在偷偷躲过法院的情况下,他们已经秘密调查了几年。
不仅全屋监听盯梢,甚至连卧底套话的活动都安排上了。
处心积虑的卧底终于从瑞妮处确认了杀人事实,威胁一触即发。
目击证人何塞此时才恍然大悟自己那天所看见的是什么。
为了高额的赏金,他决定向警方告密。
证人和供词一应俱全,警方也根据何塞所言,挖开警局地板找到了一具年轻人的白骨。
铁证如山,被深埋多年的真相终于要重见天日了?
乔治会保证它「永无天日」。
当年不做瓮中之鳖的乔治·库蒂,这次花了六年时间设下大局。
朋友、剧本等等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再度成为击败「铁证」的妙计……这部由原班人马在7年后打造的续作《较量2》,可以算是「误杀」故事的一个句号。
只可惜,这照葫芦画瓢的句号实在有些抽象。
这部名副其实的续集电影有整整152分钟。
虽比首部短了12分钟,但观感上却是又臭又长。
导演在前一个小时尽心尽力地描绘了乔治一家人阴影下的新生活,想诠释「脱罪并不意味着自由」。
这样不厌其烦的描述,在关键人物何塞早早登场的状态下,可谓是让观众倍感焦躁。
直到1小时处歌声响起,电影可算进入了正题——目击证人出现了。
和前作一样,导演这一次也做了大量的铺垫,为后续的大小反转铺路。
只是这些细节远不如首部那样严丝合缝,显得细碎掉渣,生硬许多。
何塞的个人生活可有可无,强行设置的目击证人和更加戏剧化的布局也难让人信服。
警局执着于一件多年悬案,不惜大费周章安插卧底,这一点就已经难让观众信服。
而乔治所布的新局则堪称南印版「碟中谍」,不仅比时间谜题复杂,还需要难以想象的超高行动力——反渗透反卧底反监视。
就连电影中的角色也不禁想问:「他一个普通人怎会如此牛X?
」唯一值得品味的新细节是小镇居民态度的前后差异:现在的邻居们因为对富裕的乔治羡慕嫉妒恨,而打心底里讨厌他。
乔治杀人的流言蜚语与阴暗猜忌在坊间流传,他已经无法从这些人身上获得任何帮助了,也正因此,警方的重启调查才能得到支持与配合。
主角依旧脱罪成功的《较量2》,让误杀悬案落下了帷幕,智斗的爽度依旧,但在悬疑层面与整体质量上,实在免不了狗尾续貂之嫌,毕竟前作的高峰难以匹敌。
但《较量2》的意外价值是,它的主题无心插柳般证明了《误杀》修改后的结局并非一无是处。
第一次乔治·库蒂成功隐瞒了罪行,但因为心中有愧,他向吉娜暗示了杀人事实。
爽!
但代价是什么?
妻子终日惶恐不安,女儿罹患警察PTSD,身边的恶毒传言与异样目光接连不断。
脱罪并不意味着自由。
他们接受了意想不到的的惩罚,在身心上饱受无尽的折磨。
结局时吉娜放下一切化解恩怨,她会继续背负丧子的痛苦,而另一边,命运对乔治的惩罚也尚未结束。
这次脱罪花了六年,那他还会花多少年、多少钱去准备下一次脱罪呢?
乔治的惶惶不可终日只是隐藏在了深思熟虑之下,他每一天的日子也一样不好过。
从《较量2》对惩罚的这种呈现和解读来看,《误杀》中李维杰的自首可以当作是一次提前的解脱。
对这一家人而言,这也不失为是一种「好」结局。
不知道印度的电影是有啥魔咒,电影前一个小时基本关键信息很少,剧作家、保安和收骨灰的老人,但大多讲家人的煎熬,作为赎罪的情节也是过于冗长,对于故事主线,观众完全可以看几个情节足以,完全不影响对主线的判断。
第一部完全可以值得四星,主角沉稳,不屈,这一部也就在结局看到了不屈,前面有时候表现的太多慌张,只有法庭翻供的适合寥寥的沉稳才出现整体情节算是说的通,运气成分比较大,但电影里又强行圆回来了,法医的证据箱原来是不封箱的,看那个村的背景,贫穷、落后、公权力之上,算是可以说通。
整体不如第一部,第一部大多考个人的睿智,这一部要看运气。
写小说那部分真是神来之笔,整个推翻了证人的证词和警方的推理,换了尸骨运气成分很大,结果又因为救赎还还给人三跨骨头,还要再拍一部吗!
何为正义,不过是统治阶级为了社会稳定所采取的手段,伸张正义不是有时候不是为了受害人,而是为了告诉其他人“看,坏人的结果就是这样”一是为了警示被统治的群体,二是安抚被统治的群体,但很少有关注被害人的损失,而统治者却又要大肆炫耀“我们同情你,为你伸张了正义”。
就像很多媒体宣传“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就是一句屁话,这样的媒体真想为你们伸张正义。
“看,这就是正义”
这一部的合理性差于第一部,尤其是最后尸骨调换的反转,只能是在印度这种神奇的国度才能成功。
但是两部的精彩之处,都在于剧情的发展非常符合印度的国情和社会现实,第一部的民众同情心和舆论,到了第二部就变成了嫉妒眼红后的流言,而且许多的铺垫与反转细节,与印度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比如妻子之所以会信任女卧底,是因为印度的家暴现象非常普遍,谁会想到一个时常带伤的弱女子其实是女警察,而男主能拿到相似的骸骨,也有情节暗示是因为埋尸工需要一笔嫁妆来让女儿嫁个好人家,印度非常讲究种姓,种姓低的人家婚配的唯一可能,就是丰厚的嫁妆。
而两部的结尾都很有深意,第一部男主说你为了你的孩子锲而不舍,我也会为了保护我的家人竭尽全力,而且他暗示了父母男孩已死,有极大的愧疚依然保持过人的胆识。
第二部的结尾,男主还给了男孩父母一小部分骸骨,依然是怀着巨大的歉意,但他也开始准备应对下一波的责难,如剧中所说,这其实也是一种无间地狱式的惩罚,比认罪更加折磨。
连着看完《误杀瞒天记》和《较量2》。
前一部细节上的漏洞不少,称它为高智商犯罪电影略显牵强,加上影片前段大篇幅的铺垫,我更愿意将其看作一部叙述一位小人物在官僚腐败、社会失序的背景下,以一己之力对抗阶级压迫和强权威胁,最终为自己与家人,或是为广大观影群众赢得“人心的正义”的爽片。
人心的“正义”得到了伸张,那么,然后呢?
在《误杀瞒天记2》(或《较量2》)中,故事有了更贴近现实的后续。
曾经坚定站在男主家人这一边的街坊,由于眼红男主家的快速发展而多生流言蜚语,已默认男主为逍遥法外的凶手;大女儿落下了严重的精神创伤,甚至偶发癫痫;心理素质本就不佳的女主人在担惊受怕中惶惶不可终日,极度敏感到过分干涉小女儿的社交与正常生活……即便是身心强硬如男主,哪怕又一次凭借计谋护住了自己的家庭,也注定要在余生中绷紧一根弦无法放松。
这便是爽片之外的真实,那些杀人后的阴影与代价,就算躲过了法律,也躲不过黑夜对灵魂的拷问和蚕食。
所以,尽管不少人吐槽国产翻拍版《误杀》中“政治正确”式的自首结尾,我还是想说,本没有不必承受其代价的行为,只是选择不同,有人虽放过了形体但终生囚禁了灵魂,有人虽囚禁了形体但宽恕了自己的心。
最后,讲个好玩的,看第二部时,尽管我猜到了被挖出的尸骨DNA会对不上,但没猜到是男主将尸骨掉包了。
我的脑回路:通过DNA验证,发现督察长的儿子竟然并非其父亲生,实系女督察与情夫之子;而失手杀害该男生的女生,也就是被男主捡来收养的大女儿,才是当年被女督察之夫无奈遗弃的私生女,这波直接嘲讽拉满(狗头)。
《较量2》。
8分。
自然是好片。
强烈推荐两部连看。
全球的观众都在等待续集,毕竟这是一个正义包庇非完全正义的故事。
无论是西方法律还是中国儒家,亲人不举证亲人是人类的天性。
所以乔治·库迪要做的就是继续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他的家人。
故事虽然不如第一部精彩严密,但时隔多年,这个剧本的打造总算对得住期待。
乔治肯定知道无论他推演如何周密,最终警察一定会找到那个渣男的尸体,他要做的是如何在被警察挖出尸体后,再次成功逃脱。
他做到了。
虽然未免风险太大,有漏洞,像在演电影,但他在法律层次上做到了。
新任警察局长说,这些年不是我们在监视乔治,而是乔治在监视我们。
不能有第三部了,太难了。
不看不晓得,还以为换了演员,原来之前著名的误杀瞒天记都是翻拍着这部主角主演的较量1哦。
这个叫较量2,就是较量1的续集。
较量1没看过,先看的误杀瞒天记,后看了国产的误杀。
误杀瞒天记是真看好,演员不错,男女都长得帅,剧本也好,所以评分都很高。
较量的主角没有误杀瞒天记的好看,但是原版,肯定也是牛逼,这第二部出来,感觉除了结局之外,其它情节并不怎么样。
就最后高潮的反转有点意思,之前一个半小时都太无趣了。
事实证明我看电影前看看简介的习惯是没错的,不然我也不会看到一半才恍然大悟这竟然是误杀的续集……开头发现男主小女儿名字也叫安奴我还心想哟,重名了~(所以说拍续集能不能原班人马/第一部人多好看啊都😭至少里面的名字别改吧)(我更新一下,是我无知了,原来这才是原班人马,较量1是15年拍的,dbqdbqdbq)剧情还是非常精彩的,一开始完全沉浸在男主的轻松,妻子的焦虑,大女儿的担忧和小女儿的“无知”中。
男主已经改行去拍电影了,然而警方并没有放弃查案和追捕,一直在不断搜索证据,甚至还排了卧底去当他们的邻居然后获取同情监听他们,这也算是第一个反转吧。
警方终于又抓捕了他,也找到了他埋在警察局的尸体。
但是这一切都在乔治的掌控之中,这个场景也是他想拍的电影的高潮部分。
他又一次在和警方的war中获得了胜利。
正如最后所说,“在那个孩子的父母面前,他永远抬不起头来,他必须赎罪。
”“我确定,从这一刻开始,他会准备好应对我们下一次的到来,这难道不是对他最大的惩罚吗?
”男主为了保护家庭可以不顾一切,但同时他也怀有深深的忏悔。
(说实话没有第一部的那种感觉了,如果还要接着拍下去的话感觉一直和警方斗智斗勇也不太现实,其次就是这次里面的两位母亲,一位过度焦虑,一位过度疯批…)
电影中以假换真的剧情怎么说起来都有些牵强,因为就算男主真的打通好某条关系线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1.尸骨的化验运往另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极有可能是男主电影中计划无法实施的场所,比如说,大学科研所(80%都有监控)、警察局总部基地法医鉴定科(无死角监控)、外省分部(地区遥远,男主已经即将面临拘留,时间上不允许)。
还有这种意外,2.警方已经监视了8年,正常情况下警方一定肯花用人力物力是会对男主进行很多方面的隐秘调查,比如男主的周围人脉,通过监听电话的过程中会有定位的科技,不需要像狗一样的追在男主屁股后面(除非男主在上一部作案后就号召全家弃用手机等通讯设备)。
3.警方只在女主身边安插了间谍,这也说不过去,通常间谍必须是多维的,聪明的会把最厉害的间谍放在最聪明的人身边,电影中没有,男主十分自由。
4.男主的车使用几率贼高,除非男主开车走的全是野路山路,否则不可能不走过监控(全世界的公路都必须有监控,没有是无法交通执法的)5.心理素质上的瓦解,通常情况下活在惶惶不可终日的8年罪恶中,不仅家人会意志力松懈,男主也会面临各种心理健康上的问题,再厉害的犯罪天才也避免不了,再加上男主本身是个好人,他不像杀人如麻的凶徒那样有畸形的世界观,男主生活上是健康的,他接受不了那么离经叛道的思想,所以光靠一昧压制自己是很艰苦的,久而久之必有变数。
6.最后返回的部分遗骨和那封信始终让我不可理喻?
这究竟算怜悯还是示威?
字迹一看就是手写的,太特么做了!
不知道用凑字法吗?
而且信中还求饶?
怕别人不知道?
正常情况下聪明的凶手会在第一次成功后就开始计划逃跑路线的问题,为什么?
因为要留好后路。
居安思危就是先从最差的情况算起,万一计划完全失败了至少能活下来,这是底线。
接着会对掩埋尸骨的场所做大部分的地形了解,为了找到视线盲点和警局的时间差,因为方便自己进去而不被发现(电影中警局后方有大量空地,妥妥的软肋啊!
)然后会再次伪造不在场证明,当然上次的蒙太奇已经失效,得换新手段。
接着是换尸的过程安排如何最高效这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最后是时间上的配合问题,如何在事情被败露后如何与警察错开时间方便自己釜底抽薪,这都是值得思考的。
·前作作为先后数次被翻拍剧本,其故事是极其优秀、逻辑自洽的,《较量2》借助一系列翻拍给出的极大反馈推出续部,它给出的答案当然是及格,但肯定不是优秀的·一个好故事一定是要有起、承、转、合。
而悬疑系的故事往往需要在影片前期做出大量铺垫,经常会磨耗观众大量的观影信心,《较量2》也是。
·起:作为印度电影,影片配乐自然没有好听一说,而片子前期的大量生活式对白也使我数次怀疑此片的属性,但看到长达一百五十分钟的进度条,我只能安慰着自己:虽然枯燥,但往往其中安插了后面高潮部分的大量铺垫与细节,一定要认真看。
令我没想到的是,印度片必带歌舞属性不适用本片,唯一一次出现竟是推快进程........·承:在我看来这部分应该是在那个作为杀人犯的关键证人的出现。
但这个证人也是片子大bug之一!
但是时隔数年,主创团队想要续作,给出新证人翻案好像也合情合理,但免不了给人一种强加证人、强行续作、缺乏新意的感觉·转:不得不说,虽然悬疑作品前半部分多为枯燥,但故事反转部分也多为精彩,也是悬疑作的魅力所在。
钟爱电影的男主背负大量贷款也要拍电影,爱家的好男人近年来总是和狐朋狗友大醉不归,一直没有告诉家人真正真相的男主在关键时刻却突然自首....前面种种都在这里变成反转的关键 但是,逻辑漏洞也很明显,事后警察根据老编剧的话语和埋尸的工人、警局法医值夜班的保安问一问就可以让男主无处遁形,影片在此处恰到好处结尾,取巧式的没有继续交代,因为按新局长那个轴性子,男主大概率又会着进去..... 导演大概也预料到故事的巧合性太过突出无法说服观众,也借男主与编剧之口说出“主角好运连连福星高照又有何不可呢”·最后关于片子结尾处所说的所谓要背负终身的负罪感,瓦伦偷拍是整个案件的起因。
主角一家都是好人才会因失手杀人而惶惶不可终日,“负罪感”实不应由主角一家背负
6年的布局,他又再一次保护了家人。最神奇的就是他能把看电影的爱好变成实际行动,去创作。当然,艺术也果然来源于生活。能这么运筹帷幄,真牛逼
两具骨架的死亡时间对不上吧,这个尸检不应该查不出来。而且有尸体也没有凶器了,男主也定不了罪。只能说第二部差点毁掉了第一部最精彩的结局。
前半段节奏真的特别拖沓,一个小时的剧情可以用15分钟讲完。后面期待的反转勉强能达到预期目标,高智商较量的男主最后还是给出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只不过这在专业人士看来还是过于小看警察了。
这次难度也太大了,又是找替身,又是拉关系找熟人,又是掉包,真的是创造电影剧本了
简单说就是看抖音五分钟版能给四星,看全片只能给一星。各种公众号都吹上天了,可是,我想说,好好的剧本,真是糟蹋在辣鸡导演和辣鸡演员手上了啊!电视剧一样的镜头,拖沓的节奏,尴尬的演技,真是槽点太多来不及吐。
节奏可以再慢一些吗??🙃
2你妹啊2!这烂片有任何续拍的必要?
铺垫太多,节奏慢的不行。。。
悬疑的部分可以说很精彩了,但是其他的部分真的需要快进。这故事其实对女性凶手罚得很重了,性别置换也不过就是坐牢了事,对家人不会有这种梁悬利剑的惩罚。故事很现实,所有令人不快的部分,都很现实。
前面大段很无聊 结尾高潮 牛!
前头太碎了…
没看过《较量》1完全看不进去。63分钟弃。
作为华语版《误杀》和印地语版《误杀瞒天记》的原版作品,时隔8年之后再出续集虽然谈不上狗尾续貂,但是有很多牵强生硬的bug。一是片中也有6年的间隔,怎么种种变量和人物却没有多少变化,其次,为了翻案耗费警力卧底的成本是否有奥卡姆剃刀徒增实体之嫌,同时主角也知道早就有这一天,埋下的种种伏笔也太多巧合,在逻辑推演和证据链的铺排上也是为了反转和奇峻而过于机巧,完全就是上帝视角在杜绝所有的意外;再则前一小时的叙事节奏太过缓慢拖沓,大量剧情是没什么作用在撑时长的,直到1/3之后故事才陡然加速,如果能剪得更紧凑些精彩程度能有明显提高。另外,主角的脱罪计划能成功,是建立在钻了无数漏洞的基础上,虽然肯定有很多艺术加工,但是建立在生活之上能让印度人接受的细节实在说明印度的法治建设和基层政治能力建设弱得可以啊。
男主找了电影导演梳理出漏洞,还出了一本书,后面的剧情都在书了,警察在警局挖出尸体,男主在监控看到,把多年前找到的符合类似特征的骨头带去法医员,约好和多年来打好关系的警卫,趁警卫睡觉调换了骨头,最后归还了骨灰给他们
好无聊
看来某些观众还是需要多多了解印度电影,长并不是拖沓,这不应该说是这部电影的缺点,后面就会发现一切都不是多余的。的确这个续集看似很牵强,但是编剧把所有牵强都留给了故事中的故事,再让听过故事的人成为证人,让自己“脱罪”。有时候观众总是忍不住会质疑某个故事的可能性,认为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但重点往往就在于“可能性”,一切皆有可能,故事只是写出了其中一个可能性,不能因为主角足够幸运,就否认故事,假如这个幸运的人是你呢?
为啥恶人做恶会心安理得,好人反抗却日夜良心不安,这续集想表达个啥
乔治·库蒂:无论有什么正当理由,在那个孩子的父母面前,他永远抬不起头走路,他必须赎罪。托马斯局长:就当是已经了结的案子,但永远都没结束,事实上,我们没有监视他,而是他在监视我们,我确定,从这一刻开始,他会准备好应对我们下一次的到来。
谁能拯救印度人的审美?
电影值得一看,但必须看到最后才能明白前半段有点令人乏味的铺陈的意义。如果你能在故事高潮时摁下暂停键,并想明白前面的细节将被用来干什么的,你一定具备一个大编剧的素质。因为有巜较量1》在前,知道男主的智慧,一直想着他东窗事发后如何扭转局面,从这开始,前面的细节才一个个被用上,最后只有惊叹的份。我觉得故事节奏处理非常好,如同说相声,前面的铺陈只为最后包袱的那一抖,有味!自前一部起,男主的人设就是誓死保卫家人,这算情怀;虽然他面对强权再次完胜,但仍不忘给对手以尊严,这应视为道义。有情有义有故事,你还对电影苛求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