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太C了!
我拉着同学去看,第一声就被吓得半死,小夫的声音那叫一个高啊,配音演员是唱女高音的吧。
还好之前看报道知道机器猫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妈配的音,他说话的时候我还是有了免疫,没受惊。
片子听说是1981年第一部机器猫电影的翻版,去年制作完成的,今年才引进中国,片子里把技安描述得像个英雄似的,觉得好不适应,机器猫在这电影里没有出现什么比较新奇的产品,看的我和我同学昏昏欲睡,旁边的小孩子看了没二十分钟就跟他妈嚷嚷着要走,真是的。
这电影让我很失望,以后都没有兴趣看其他的了,还不如期待等什么时候麦兜能在大陆能公映的时候看呢。
真的是圆了一个童年的梦吧。
虽然久远久远之前看过动画片,但毕竟已经记不清,技术上也不可同日而语。
我得说,电影果然还是要到电影院看才有效果的。
这就是为什么电视也好家庭影院也好始终无法取代电影的原因吧。
第一次在巨大屏幕上看到机器猫,居然只是这样就很感动。
[?
]……果然一代人有一代人值得怀念的东西啊=v=。
不过片子确实很好看。
虽然是给小孩子看的,但陪小孩子来的大人们也看的很乐[那你算什么-v-?
……]动作虽然有些夸张但是给小孩子的也可以理解,而且处理的非常流畅,也夸张的确实产生效果了[我听到有小孩子看的咯咯直笑……]。
有些情节是非常紧张的,我都看的一惊一惊的。
还有2个镜头很恐怖……唔。
但总体仍是很温馨。
尤其最后,狗血的可以……[喂,不要用这个形容词……]虽然是小孩子的动画,但背景处理的相当大气,远古的景色十分漂亮,恐龙奔过时的地动山摇也很逼真……印象深刻的是有几次,镜头晃动的真象人的视野在颠簸。
不得不想起宫老爷子的那些动画,日本人的细致与认真敬业完全体现了出来。
国内的一些动画——包括所谓的大片——实在是不能比的。
值得称赞的是配音配的还不错。
不象很多电视里的动画配的那么傻气。
在影院外看了一会这个片子的日文原声宣传预告片[在墙上的电视里放],感觉还是满贴近的。
中影有一点优点就是会把影片放完整,于是得以听到了片尾非常好听的日文主题曲,很干净的男声,温暖的歌。
背景是深蓝夜空下,大海与骑在恐龙背上的大雄的剪影,旁边会放出象蜡笔画一样可爱的图。
真的是会怀想起童年。
总之,这是一部我个人强烈推荐的片子!
这部动画人物的描绘是简单的,人物只有单色,几没有高光、阴影,人物的线条简单甚至可以看出线条的不连贯性,瞳孔的黑色还没完全涂满。
如果一个中国动画敢这样做,铁定会遭到动画迷鄙视唾弃 的口水。
可这是机器猫,是叮当,是多啦A梦,简单的人物描绘不是省工,在月下彩虹等场景的绘制和大量的角度旋转镜头,就知道导演可以让美术人员把人物画得惟妙惟肖,但他只用简单到甚至是儿童涂鸦的方式来表现,我想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它唤起了所有喜欢机器猫的人记忆中年少。
谁没想过有一只机器猫,养一只恐龙,上学迟到的时候有任意门。
晚上六点半准时打开的动画片给我们的永远不止是无知。
第一次看到机器猫大长篇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可看到皮助从蛋壳里晃悠悠的爬出来,发出“BB” 的声音,在清晨的曙光中与大雄对望,心里激动不已。
关于年少的回忆,关于动画的梦想又一次在光芒中被拉起。
动画一样可以如名著一般感人传世。
连续看了“宝葫芦”和“哆啦A梦”,中日电影——至少儿童电影的差距啊!
老早就有人跟我说,该去看看最新的哆啦A梦,还嘱咐我带上纸巾,会哭的。
这话说的!
只是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嘛,小时候又不是没看过。
但今天看的时候,还真是哭鼻子了,妈的,真感人!
这次的故事情节,可以参照小时候看过的另一部动画片《恐龙丹佛》。
小孩子偶然得到一枚恐龙蛋,还顺利浮出了恐龙,接着就把恐龙当宠物,提心吊胆,悲喜交加。
再加上哆啦A梦的各种工具,回到一亿年前放生恐龙,又是一次刺激而有趣的旅行。
途中又遭遇未来世界的恐龙劫杀者,就更是惊险多一分,考验多一分,最终战胜邪恶,放归恐龙。
说实话,剧情谁比我想像的要丰富细腻得多,一段段层出不穷的笑料和故事,至少绝不会让你困!
记得前阵子和一个年轻些的同事闲谈,说起哆啦A梦。
我正说着,他问我:“什么机器猫,你说的是哆啦A梦吧?
”我有一次说他长的像大雄,他说:“不对吧,你是想说我像那个胖胖的正太吧?
”我就赶紧请教他,什么是“正太”。
因为,小时候,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绝对是“机器猫”,而不叫“哆啦A梦”,现在的大雄在以前也是那个胖家伙的名字,最多有些上面管机器猫叫“阿蒙”。
所以,我印象深处,最讨人爱的不是“哆啦A梦”,而是“机器猫”!
幸好不管叫什么,我们喜欢的都是那个胖胖的怕老鼠的机器猫,它左右不离的陪着倒霉孩子大雄,帮他解决各种难题,也帮我们进入各式各样充满幻想和童趣的奇异世界。
那些玩意儿多好啊,时间抽屉、竹蜻蜓、驯服药丸......有哪个小孩子没有梦想过拥有一个机器猫或者干脆是它的那个布口袋?
而转过头来,当我们以成年人的眼光去审视这部动画片,发现它老少咸宜,发现它故事情节紧凑丰富,发现它拿捏孩子们的感情精准到位,发现它的音乐很好听......你怎么可能不被它征服?
片中的大雄,仍然是那个倒霉的、懒惰的、虚荣的、时常受欺负的、但又那么可爱的大雄。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时常能想起小时候每次看机器猫动画连续剧时的感觉,每集开始时,线条简单的孩子,在结束的时候,早已经变成有生命,有血有肉的我们的朋友。
http://logten.iblog.com/post/3742/419615
大雄的恐龙中有一个元素是友情,希望表现一下大家因为友情走到一起,帮助大雄完成他的恐龙回家计划。
面对恐龙猎人的诱惑,炫耀党小夫态度很坚决,他不愿意吃苦,而且他不会损失任何东西,就算大雄不做他的炫耀受众了,早晚也可以用钱收买回来。
他最后妥协是因为大家的结盟,完全被孤立了。
大雄是个集人性弱点于一身的无产阶级废宅,之所以能当这么多年的主角,身上还是有点闪光点的,比如执着。
执着就是,一个成天吊儿郎当的人,忽然想要做点什么事情,并且投入了一定的精力,就跟浪子回头之类的差不多一个意思,让人忽然觉得他很好,很强大。
静香是伟大的无私的美丽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友,有着宝贵的同情心,因为同情皮助而占到了大雄一边。
哆啦A梦就是一个仆人,所以大雄说啥就是啥,他一般都支持。
要是不答应,大雄就坐地泡,最后也只能想办法糊弄他。
而且在这次讨论中,哆啦A梦根本没有投票权,被大雄之外的人无视。
胖虎是个炫耀党保镖,一般情况下是站在小夫一边的,但是这次因为大雄救了他一名,站到了大雄一边,虎的返恩。
总的说下来,这里面根本没有友情,有的只是同情、报恩、妥协、主仆。
这个标题是不是很言情。
可我真的觉得这是一部悲伤的电影。
2007年的儿童节前后。
我和某个人在电影院里看了这部电影。
坐在一群小孩子中间。
笑声,说话声,吵闹声。
嗯,还有家长们哄孩子或者训斥的声音。
熙熙攘攘的六一节。
早已经告别了这个节日的我,在电影院哭得一塌糊涂。
当然,当时的我,心境很不好。
易怒易焦躁也易悲伤。
可是这真的是一部悲伤的电影呀。
我们与别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赖关系,都抵不过离别这回事。
生离死别不足以悲伤,好聚好散或许已经是最完美的结局。
遥远的白垩纪。
天空很蓝,风很轻。
恐龙们奔跑在遍布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大地上。
它们应该不会想到。
有一天,寒冰将封住大地,让这个地球上的生命就此终结。
它们更不会想到,很多很多很多年以后,一种叫做“人类”的生物会统治这个星球。
并且在各个角落挖掘它们的遗骸。
那么久的事情。
想来做什么呢。
对于一只恐龙来说。
有吃的,有喝的。
能在小河里洗个澡。
睡在满天繁星下。
这便是一生了吧。
21世纪,那是什么呢?
又不能吃。
大雄们最终回到了21世纪。
有着清洁的水和煮熟的食物。
可是也有没完成的家庭作业还有爸爸妈妈的责骂。
那些天以来的担惊受怕,依依不舍。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只有短短的一秒钟。
无论是谁。
呆在自己的世界就好了。
十几岁的时候。
还是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拥有超能力踏进异世界的年纪。
那段时间,我有一阵子疯狂喜欢机器猫的长篇。
如今我长大了。
可是这只蓝色的没有耳朵的机器猫。
身高却永远保持在129.3CM。
永远喜欢吃红豆烧。
并且永远害怕老鼠。
就这样吧。
哆啦A梦你不要离开。
大雄你也不要长大。
长大后面对成人的世界,一点都不好玩。
技安和强夫会和你越走越远。
只有在小酒馆喝醉的时候,你们才会像童年那样要好。
就算娶了你最喜欢的小静,也总有一天会厌倦。
你们就代替我们。
活在那些快乐的日子吧。
这样才不会分离。
不需要面对失去的悲伤。
2007年泛起了一种全方位多形式的怀旧气息,从《忍者神龟》、《变形金刚》、《哆啦A梦》大银幕的回归,到ACG界《EVA》剧场版的逆袭,又或是国内cosplay圈子里对《灌蓝高手》、《天空战记》、《X战记》、《樱花大战》等经典作品的再现之热衷,统统表现出爱好者无法抑制的怀念之情。
其他的不说,大银幕的接档回归总算让某给补完了。
龟和汽车人是大片,俺就是响应圈子里喊出的“首映去包场”的宅人精神也会去的。
而《多啦A梦》是在看汽车人时在电影院里看到宣传海报,因为之前从没在电视以外的地方看到过活动的机器猫众生像,且藤子·F·不二雄先生的这部日本国宝级作品在下确实也看不出有任何的技术指标要求我必须要到影院里去满足(逗号之后有48个字…囧)。
在性价比之间挣扎了甚久,终于被师姐博里的观后感动了。
故事很简单,野比和大胖打赌,寻找到恐龙蛋并把它孵了出来,为了送小恐龙(话说为什么要叫皮皮啊?
= =+)回白垩纪,哆啦A梦少年队回到一亿年前的地球,并与恐龙狩猎者进行了较量…更简单的概括,那无疑就是“爱与勇气的大冒险”,重点突出,主题深刻。
野比对皮皮的抚育之爱,皮皮对野比的依恋之爱,多啦A梦对野比的一如既往的关爱,少年队之间的友谊之爱,甚至爸爸对野比的理解之爱,都是影片里对“爱”的解释;勇气更是少年人所不能缺少的:野比对皮皮被围困公园展开的救援,少年队与恐龙狩猎者展开的种种对抗,为援救同伴面对霸王龙依然不后退等等都是因为少年们心中勇气的伟大力量。
因为爱和勇气,少年们可以面对白垩纪的陌生环境,可以坚持走完跨越大陆的漫长路途,可以对抗坏人的凶险扑杀,可以团结一致,可以克服对家人的思念和依赖,来完成一个惊险的大冒险。
“爱和勇气的大冒险“,这样一个定语小句,相信很多熟悉或对日本动漫有一些了解的人看到都会勾起嘴角,太多的jump系热血动漫作品都被概括为此,当然,现在站在我这个年龄和角度来说,这个形容已经带上了狗血的气息。
虽然很俗气,很低龄,很主旋律,但你不得不承认“爱”、“勇气”、“大冒险”的关键字确实是对经典故事的最集中概括。
穿丛林,越山谷,漂激流,跳瀑布,这些真人电影中冒险故事所必须的因素在哆啦A梦的动画里也得到了实现,从技术上来说,很多电影蒙太奇镜头的手法,三维特有视角的运用,无疑是剧场动画吸引观众的必要技术因素。
相对于忍者龟的激动后剧情的略显单薄,汽车人的眩目后扯淡无比的故事,哆啦A梦带给我的是更多感情的回归。
你永远不用花费头脑思考貌似的坏人突然间大反转多么匪夷所思,也不用妄想一格一格回放来看清楚汽车人们变身时部件的走向。
你只要跟着野比和哆啦A梦坐时光机回到过去,就可以用缩小电筒把皮皮缩小随身携带,就可以戴着竹蜻蜓去飞行,就可以用桃太郎丸子制服凶恶霸王龙。
如我一般去影院看哆啦A梦的人,多半是,甚至可以说几乎都是,为了寻梦而去的。
那个在童年时光伴随自己多时的蓝色机器猫,还有野比少年队,那些美好简单可爱的故事,种种新奇有趣的道具,或搞笑或温馨的情绪,和那个看着故事总是傻笑着的自己的小小身影,一起永远印刻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甚至从现在开始,自己就可以拿出来时不时回忆想念了。
爱和勇气,要永远珍藏在记忆里,那个曾经年少的你,千万不可以忘记呦!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知道多啦A梦就是机器猫,最近一次老同学聚会的时候,聊到马上要上映的《多啦A梦之大雄的恐龙2006》,还被一个哥儿们纠正,说:“咱们七零一代得叫《机器猫》。
”可能这也是区分七零一代和八零一代的标志之一吧。
记得《机器猫》应该是八十年代末期引进到中国的,略晚于《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当时它的名字叫阿蒙或者小叮当,而康夫、小静、大熊、小强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在后来的版本中被弄得乱七八糟,最新版的《多啦A梦之大雄的恐龙2006》里用的译名完全是我不认识的,尤其别扭的是,康夫现在叫大雄,而大熊叫胖虎。
译名混乱的原因据说是港台版、地方版、央视版打乱战闹的,后来《机器猫》的作者都看不下去了,其中一位在去世之前留下遗言,要全世界都叫这只机器猫为多啦A梦,虽说死者为大,不过回忆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在我心目中,永远只有一只叫阿蒙的机器猫,而这只多啦A梦是别人的。
非常巧合,《机器猫》的动画片版居然和我同岁,在73年问世之后没有什么动静,79年重新制作才二炮而红,并一直延续至今,除了电视版以外,从1980年开始,每年春天都会推出一部电影版,这已经变成了一个传统。
机器猫伴随着七零一代的成长、成熟、熟大发,从某种意义来说,它最能代表我们这一代人。
《多啦A梦之大雄的恐龙2006》是大陆引进的第一部机器猫电影,我赶在上映第一天就屁颠颠地去看了,说实话,不太能找到从前的感觉了,里面的人物好像也和我印象中的不太一样,小儿科得厉害,影片的宣传语用了“一刀未剪”的词,简直丧心病狂,这么主旋律的电影存在什么剪不剪的问题啊?
至少《变形金刚》里还有性感小蛮腰呢。
在我小时候,活跃在屏幕上的卡通偶像大都是高大全的,要么天天拯救世界,要么和恶势力斗智斗勇,最次也得真善美集于一身,比如《聪明的一休》基本上是被我家当作德育课外教材来用的。
而《机器猫》是少有的例外,里面的每个人物都这么普通,优点不多,缺点不少,基本上就是我们自己的翻版,它让我们知道,原来胆小、自私、好吃、懒做、虚荣、马虎、脑子进水……(哦,高级动物。
)并不是多么见不得人的事,大家其实都差不多。
最典型的是康夫,他的人生据说无比失败,在他当爷爷的时候,给孙子的压岁钱只有十块钱。
结果孙子忍无可忍,把他的宠物机器猫通过时间机器派到了过去,来帮助康夫实现理想。
这其实是一代人的写照,因为小时候有太多无法实现的梦想,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只机器猫。
这样,上小学可以从容应付老师罚抄课文,上中学解决营养不良的困扰,高考的时候精确地猜到题,上大学轻松搞定那个同桌的你,一毕业就找到好工作,一工作就成绩斐然,一创业就拉到投资,一开张就盈利,一盈利就上市,一上市股票就拼命涨,搞得你都不好意思不提前退休享受人生。
温情的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
却坚持看完了。
叮当还是跟我小时候看到的一样,喜欢吃日本豆沙包,怕老鼠,似乎能装无穷尽东西的百宝袋,圆圆的脑袋,温柔的对待大雄。
可这个关于成长、关于友情的动画片只是让我觉得矫情。
同时温习N个熟悉的场景。
我看到了美少女战士里面小小兔的LUNA P,那个浮动的黑猫监视器,只是缺少了额头上的新月标志;我以为恐龙猎人是佐罗;我看到大雄他们把恐龙解救出来后在耸立的岩石堆上向天长啸以示庆祝,恍惚看到了LION KING中刀疤与土狼们在大象坟场谋划如何杀害MUFASA的狂妄喜悦;且片中有N多个场景让我想起以前玩过的RPG游戏——海之繿歌。
也许吧,Great minds think alike.只是看到动画片里人物在别离时狂喷的眼泪与鼻涕,大雄在胖虎掉下去那刻紧紧握住他的手,一行人被困在瀑布后面面临霸王龙不为自己都为朋友的那些行为时,我无动于衷。
他们好陌生。
大概已经过了看叮当的年纪吧,也许只是看他的jpg反而能勾起童年无止境的幻想,对那些宝物的渴望。
像棒棒糖可以立起来的旅馆,很喜欢。
最后结尾的ed用蜡笔水彩绘的大雄与恐龙在海里的背影,也是很迷人的。
最后想说的是,本片很适合改成3D影院的影片,如果带了特质眼镜效果应该很好。
很不习惯大雄的称谓,因为在以前,大雄是被叫做康夫的,哆啦A梦是机器猫,那是cctv的时光,也是童年的时光。
虽然翻译变了,但是故事相同,带来的快乐也是相同的。
大雄的恐龙2006,是大长篇的一部。
与短篇相比,长篇的故事性更强,但趣味性不一定有短篇那么强烈,而且,似乎教育性也少了不少 :)画质与音效不用说,很棒,故事情节也很棒。
和很多大长篇以及短篇一样,大雄一开始总是被人欺负,但之后,得到了哆啦A梦帮助,自然就是吐气扬眉。
这一点似乎在如今的yy小说中得到了不少体现。
如今满网的yy,开篇主人公不是被女人甩,就是被有钱公子戏耍,总之是跌落人生谷底,生不如死,然后就是奇遇连连,否极泰来,没啥两样。
可见,弱小者的反抗和崛起更符合受众的喜爱,谁让小人物是世界的大多数呢。
扯回来。
大雄的恐龙2006,照旧有静香的走光,有大雄的衰运,有强夫的炫耀,有胖虎的暴力,还有浓厚的友情和亲情。
大雄没有收手,胖虎回报以支持;强夫没有退让,选择了和伙伴一起。
这就是友情。
虽然,胖虎会敲大雄的脑袋,强夫会一旁助威,但是当真正需要友情的时候,他们还是会站在一起。
大雄和碧助就像父子。
大雄用恶语相对,为的是逼走碧助,使他安全。
而碧助就像一个孩子,没有犯错却被父亲责骂,在风中流泪——这个镜头让2007的我发笑,却能让1997的我伤感可能这就是童话,无论同伴之间有什么隔阂,但当面临危险,同伴就是那个在你身边的人。
而在现实,同伴可能就是那个在你背后捅你一刀的人。
还好,我还喜欢童话,我的身边也没有背后捅人的同伴。
华星VIP厅的椅子很舒服
真诚的经典。
我那么喜欢阿蒙,但是这个看了五分钟就快要睡着了···
比较不好看的一部
我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看这片的…
还是在电影院看的呢。。哈
高中时候上映的,那一段时间好朋友都在piu piu的怪叫.临近考试了,我们都希望能有一个哆啦诶梦啊!!!!
最后一部原版机器猫了
习惯了台湾配音,听日语原音满让人抽搐的。。。 = =
机器猫,机器猫~~~~
★★★
盗版DVD,2007/8/1购于灵境胡同,同年8/19和dyl看了半小时,近两年后,2009/4/3中午才看了后面的,莫名其妙催人入睡的动画,2星。
如果我有机器猫,我要叫他小叮当,万能笔和时间机器能做任何的事情
虽然情节俗套了.
画面很是精致 人物不够可爱(尤其是我的哆啦A梦)煽情得太多太过了
永远的经典
一直不很喜欢恐龙
刚看开头就看不进去了!画风差得可以啊,太难看了!而且内容好像和1980年的第一集没啥太大区别吧?果断弃!
我居然哭了
大雄的眼泪很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