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对于人物角色的塑造以及深刻主题的挖掘,突出了影片的真正涵义,但影片改编于80年代舞台剧的故事情节过于老气俗套,妙龄女子追寻梦想终而沉沦的题材在好莱坞也早已是屡见不鲜。
在影片中,詹妮弗·哈德森的戏份跨度非常大,无论是搞笑的喜剧,还是令人心碎的悲情戏,都被她演绎得恰如其分。
影片是继《芝加哥》以来较好的一部歌舞电影,捍卫了歌舞作品最能体现录音水准的优良传统。
BT的速度难得的超过了200k,于是难得在剧透和八卦之前看了部电影.故事一般,能看,但比起ray和walk on the line要差不少,人美歌甜布景华丽,看的出热闹,看不出门道.除了最初的五分钟,被Beyonce的美貌晃点了下,从头到尾,都以为Effie才是这部戏的女主角,这个胖的很自信,唱的超一流,倔的让人又爱又恨的女人绝对是全剧的灵魂所在.特地上网查了下女演员的资料,才知道不是人家不红,是我落伍了,大名鼎鼎America Idol的冠军Jennifer Hudson也不认识.当时的感慨是美国人的审美观就是宽泛啊,大妈他们也选,后来发现姐姐才25岁,第二反映就是美国人老的还真是快......话说回来,这戏里戏外的情景还真是冰火两重天.戏里美貌对才能,美貌胜.戏外美貌对才能,才能胜.一众美女们朝思暮想,处心积虑,不惜自毁形象屡战屡败的小金人,小胖妞初次触电便轻松提名,收入囊中指日可待,这才叫dreamgirl,几近神话.世人多爱美,所以美女自毁形象多会顶上个为艺术献身的光环,小金人自然来的容易些.然而这次,她站在那里,从头到尾都是自信的,第一次让我觉得,才能,也可以是美丽的.
蓝调一直以来是自己很着迷的曲风之一。
珍妮佛哈德森,也是很早就听得一位蓝调歌手,起初就是因为《And I Tell You I'm Not Going》这首歌喜欢上的她。
前几天才看到这首歌的出处《梦幻女郎》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淋漓尽致,耳朵不止一次的被震撼,整个人都被这样一部音乐电影陶醉了,不能自已。
剧情 满狗血的,个人评价,没有什么太大的新意,不过音乐题材的片子大都剧情一般,因为精力都耗费在如何把动人的音乐和电影融为一体了。
这样剧情与音乐融合的天衣无缝,必须要求导演要有非常敏锐的音乐嗅觉,这种天生的潜质,不是每个人可以做得到的。
不对剧情做过的评价, 我们只说音乐。
相信每一个喜欢音乐的人看了这个电影都会抓狂的,这是一种基因,这种基因是可以延续的。
整个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剧情的发展,分别以不同的曲风来充实着电影的内容。
从最早期的传统蓝调,甚至还弥漫着几分福音的腔调,到后来黑人音乐的不断壮大,甚至比下了白人的流行音乐,成为流行乐坛的主流军,真实地反映了美国黑人音乐的发展与兴起。
这承载着多少曾经背负着音乐梦想的人的希望,如今每个人都在唱着a&b,每个人都以蓝调和爵士为品味,但孰不知,多少年以前这是被白人称为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Mariah Carey身为天后,抛开别人的声音,义无返顾的去唱那些人们所谓不入流的曲风,但如今全世界的角落里都听得到Mariah Carey的音乐,没错,这就是蓝调。
我们有多少人为音乐痴迷,这种美好已经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们甚至以为,没有了这些,生命或许就没有了颜色 。
喜欢着,感动着,仅此而已。
这是讲述一群女孩成功的故事,讲述成功背后隐藏的酸甜苦辣。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耀眼的灯光,渴望众人羡慕的目光。
不成功的时候,人们总是想方设法的去接近成功,模仿成功的人,走成功的路,却渐渐迷失了自我。
然而在成功之后,面对各种不快乐,又开始了重新寻找自我的过程。
在成功的光环下,许多东西都变的美好,荣誉、地位、金钱、权势,一切都随之而来,唾手可得。
但是,成功并不是那么轻易得到的,在不平等、不公平的情况下,并不是努力了就能成功,机遇是留给那些有条件的人的。
所以为了成功,人们不惜使用各种手段,不快乐便由此产生。
一切违背内心意愿而迎合别人、迎合大众的事情都会使人变的不快乐,不快乐的成功人士便又开始了回归本我的过程。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成功之后,再去寻找自我是件很容易的事,带着成功人士的标签,其他人也都会刮目相看。
而在不成功的时候,特点也不是特点,优势也不是优势,得到他人的认同是很困难的事情。
这样看来,成功之前的不快乐就是很必需的事,必须要证明自己具有成功人士共同具有的特质,这样才能成功。
而在成为成功人士之后,你的特质便是成功人士的特质,模仿便不是必需品。
为了成功,这种失去自我的模仿便是代价,然而成功带来的好处可以抵消在这个过程中不快乐所带来的压抑吗?
模仿与不模仿,迎合与不迎合,怎样的选择才会获得最大的幸福呢?
这些事情都是因人而异的,无法想通,没法说破。
原来有一种人是会慢慢利益熏心的 原来有一种人是只要跳板不懂爱的原来有一种人是睚眦必报赶尽杀绝的原来有一种人是懦弱逃避只会自我的 原来有一种人所谓爱就是占有与控制的 只是微微可怜了那些把爱情、家庭看得梦幻与重要的女人们。
当然,没有十足的恶人与好人,奖惩与转机就在下一秒。
人生如追梦的旅途,你需要更多的坚定与明朗 宽厚与关爱 它必将化为你穿透迷雾的眼光。
其实看过好几次,但是以前不用心,一边听着一边工作,至于讲的什么都断断续续,反复地把歌重放。
我挺喜欢碧昂斯。
鉴于对剧情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就像新的一样,前几日又下载了来。
昨天晚上看得很用心,很仔细。
碧昂斯在里面真的很美。
我觉得她目前的性感和健康超越了安吉丽娜·朱丽。
当然,大概也是胜在她更年轻。
“美国偶像”出来的Jennifer Hudson太棒了,太有爆发力了,什么叫动人肺腑?
我觉得这样的才算。
用生命在歌唱。
但是不能听多了,就像心脏动得太多会怀疑患上心脏病一样,太动心的东西也不能反复触及,会害怕。
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除了唱功了得,Jennifer Hudson演得也出乎意料的好,那种倔强和刚毅的眼神,那种骄傲自信以及对爱的屈服,与爱人友人决裂那一段,太棒了。
原来“雷”这次字早就流行了,人家艾迪·墨菲在里面的外号叫“雷神”。
墨菲唱得很棒演得很棒,个人喜欢里面他的歌曲和风格。
詹姆斯·厄里想不到也能说唱那么几句,风格还挺稳健。
准确地说里面用了大量的篇幅给Jennifer Hudson施展歌技,掩盖了碧昂斯的光芒。
但最经典的还是Jennifer Hudson在得知怀孕并与一切决裂那一场,还有碧昂斯最后唯一的一场独唱,都听得人惊心动魄。
我说不出来更多了。
想听歌就看这电影吧。
至于内容,希望和绝望都表现得很好,起码让我产生共鸣。
其实这电影并没有真正的主角。
如果要说灵魂,那自然是Jennifer Hudson。
Jennifer Hudson: And I Am Telling You, I'm Not Going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j01s5ZmZpc/我钦佩黑人,我真的很害怕她们把心脏唱出来。
我更钦佩这样能歌善舞,表情丰富的人,我也曾经偷偷做过各种鬼脸,结果只有平静和兴高采烈的表情适合自己,更多的只是木讷僵硬刻板,以及四肢的极度不协调和笨嘴拙舌。
我十分羡慕那样的眉飞色舞、十分羡慕那样自由奔放的姿体语言、十分羡慕那样的伶牙俐齿,神气活现。
我觉得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活着。
而自己,是麻木活着的行尸走肉。
《listen》最后唱着:我比你想的更丰富,(又有翻译为:我比你所创造的更多)我要唱出我自己。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5xnukColgs/(我自己觉得我看的那个版本比现在土豆上这段视频翻译得好)对于打分制。
我是很少有出现3分的。
只要给我一个喜欢的理由,那都是四分。
四分,是我的基础分,只可能出现上下移动一分的情况。
诚然!
正如炭炭所说,黑人会转音,黑人会抖胸,黑人爆发力超强,连讲自己名字都可以用唱的~即使我转音转的再好,没有用,声音很虚,动不动就要上假音,真没劲!
假音再高高的过海豚咩?!!!
她们好轻松。
炭炭你也别在那里开心,你充其量只是个伪黑人,抖胸倒是比我抖的好,还会扭脖子,可是该白的地方你不白压~其实我写这篇文章是怀有悲伤的情绪的,我很悲伤。。。
欧~
剧情很一般,尽管有一些跌荡,但总体上未脱俗套。
不过好看之处在于歌舞、音乐、布景,的确很出色,感觉比《如果爱》还是高一个档次,而且其音乐真的让人感觉到酣畅淋漓。
Dreamgirls的关键词:百老汇同名音乐剧改编,还原历史,美化的The Supremes纪录片。
美国黑人影史上投资最高的影片,全球票房1.5亿美金。
剧情基本按照Motown唱片公司和The Supremes组合的发展史来,以底特律为舞台,穿插进了民权运动 (civil rights movement)相关内容。
Jamie Foxx明显就演的是Motown的创始人Berry Gordy,started from the bottom,通过买通电台等手段逐渐将被社会主流不齿的黑人音乐打入市场,让所谓"race record"逐渐成为主流。
这当然也与民权运动的蓬勃发展关系密切。
60年代,Motown共有79支单曲打入美国总榜前十,这对于一家独立唱片公司来说可以说是奇迹了。
Motown的组合名字基本都叫The xxxs,而在66年,Gordy将The Supremes改名为Diana Ross & The Supremes(个人认为这样强调主唱还是太夸张了些),之后也有一些类似的改名,比如Martha Reeves & The Vandellas.Keith Robinson则扮演了Smokey Robinson,Motown早期的大热曲目多是出自他的手笔,而他本人也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组建Smokey Robinson & The Miracles.当然,Motown不只有组合,Marvin Gaye、Stevie Wonder是其中最杰出的独唱艺人,二位都是开创了历史、给后人留下无数遗产的大师。
Eddie Murphy演的Jimmy是一个很典型的歌手角色,形象参考了James Brown和Jackie Wilson. 历史上由于Gordy把艺人当做商品,一旦艺人过气或者出现状况(如嗑药过量、抗议公司制度等),就很快被扫地出门。
影片最大的噱头除了高度还原历史场景,还有就是Beyonce担任Diana Ross一角。
她对于参演本片非常热衷,这是她第一次担任电影女主角,之前最重要的角色就是Pink Panther里“被偷了钻戒的歌手”。
本片也是Jennifer Hudson的荧幕首秀。
作为American Idol选秀出来的歌手,除了一把好嗓子,她在片中展现了同样强大的表演能力,饰演的女二号独立、坚强、高傲。
Diana Ross本人非常反感本片,扬言将采取公关手段阻止影片获奖,但最终Hudson还是拿下当年电影界几乎所有的最佳女配角奖,气势堪比2010年的Mo'Nique (Precious)、2012年的Octavia Spencer (The Help).历史上的The Supremes拥有12支冠军单曲,60年代一时风头无两,但随着Diana Ross在1970年单飞,组合衰败下去。
70年代中期,尽管Stevie Wonder等艺人仍旧炙手可热,Motown却永远失去了它成立初期的巨大影响力,于1976年被环球收购,成为其众多旗下厂牌的一员。
但这并不意味着"Motown sound"的消失。
Motown在90年代有Boyz II Men和702,在00年代有Erykah Badu和Janelle Monáe,前几年Ne-Yo加入了它,解散后的Def Jam也几乎与它成为共同体。
可以期待,这个在历史上留下辉煌与荣誉的“美籍非裔民族企业”还将续写它的故事。
深更半夜开去电影院终于看了期望已久的“Dreamgirls”。
这部自百老汇歌舞剧改编的音乐剧自上映以来就广受关注,电影未看,电视上对Beyoncé和“美国偶像”新生明星,现年25岁的Jennifer Hudson的采访就已经多如牛毛了。
从纯电影的角度说,这个故事讲得比较失败,情节不连贯,剪辑上有些细节不够精炼,让人有不知所云的感觉;整体节奏还好,时间跨度比较大,废话不多,但很多时候跨越之间的关联不强,故事变得支离破碎;当然最大的缺陷在人物刻画上,人物性格给的笔墨不多——因为是音乐剧,主要篇幅都给了一首首单曲——但比较《芝加哥》,编剧功力明显不在一个档次,最后效果所有人物都很淡薄,矛盾不能推敲,剧中转变十分突兀。
尤其是Jennifer扮演的Effie White,无比年轻的面孔演绎一个经过生活艰辛的单亲妈妈、一个眼睛里本应有故事的成年女人,实在是没有说服力,好几次我都差点笑出声来。
尽管这不算一部好电影,但是如果你爱音乐,爱爵士乐,爱R&B,爱灵歌,那么就值得进影院去欣赏这部2006年最强劲的音乐剧。
电影故事不过是把这一首首歌曲串联起来的线索罢了,我们要看的,是最经典的两首单曲:Beyoncé的“Listen”与Jennifer Hudson的“And I Am Telling You, I'm Not Going”。
尤其是Jennifer在中场的这一曲灵歌"And I Am Telling You, I'm Not Going",虽然比不上Jennifer Holiday的经典版本沧桑、绝望,但在爆发力上竟然毫不逊色,技巧上几乎完美。
如果说Jennifer在表现力与表演上还有相当距离要走,但这声音,这情感,这从里到外打开胸腔把心掏出来的唱法让人除了感动与震撼,心里不能再有任何杂念。
这让我强烈的想起在新奥尔良听灵歌皇后Irma Thomas现场的情形,感动与震撼,感动与震撼,这就是灵歌要呐喊出来的灵魂了吧。
Jennifer Hudson: And I Am Telling You, I'm Not Goinghttp://www.youtube.com/watch?v=V3lTXB4t2soBeyoncé Knowles: Listenhttp://www.youtube.com/watch?v=-N18f52gr38
最喜欢的两位歌手Jamie Foxx和Beyoncé Knowles合作的片子,就冲着歌舞也要力荐了!!!
我一直觉得wondergirls就是在模仿他们!
打瞌睡
艾菲真的好讨厌啊
怎么做到所有歌都一个调的 j那段solo真是难以入耳
基本上就是一个大MV,还号称是Dianna的传记,但是通篇只有珍妮弗在演戏,Beyonce只是一个漂亮的墙纸
就单单看影片片名,我们就可以猜出一二这是一部关于励志的电影。故事以60年代美国流行乐坛盛及一时的女子三重唱组合-The Supremes作为蓝本而改编而成。影片充满怀旧气息,有一种炫彩的百老汇舞台风格。作品之所以能打动我们,不单单是其故事本身,更多的也在于其中歌词对观众内心的共鸣性。
想像她是個華麗的歌唱電影,下載放在硬碟很久了,卻一直沒有什麼動力想去看她,因為怕她會讓人失望。等到終於有了興趣把她打開了瞧瞧,果不其然……就是讓人失望!原本期待會看到有如Three Degrees三位黑女郎的精彩演唱,但從頭到尾真的找不出一首動聽的歌曲,除了艾迪·墨菲的表演可圈可點值回一顆星外,其他演員幾乎全盤皆墨。只能說,這是一齣毫無特色的黑人音樂片。
碧昂斯性感尤物。歌舞赞,剧情的主角没重点啊,一会这个一会那个。
剧情不够音乐来凑,可凑的未免太多了点,还有一群人唱着歌撕b的场景也是尬上天了!
-8.5/-10奇葩指數★在歌舞片中嘗試加入悲情我實在是欣賞不了。
歌舞剧。。。感觉一般
Beyonce很失望,不过肥珍的唱功真牛。。。
如何众叛亲离
一条第一分钟就能知道结尾的笔直情节线啊。。。。虽然Beyonce就真的长得好
歌舞和剧情都挺平淡的
歌很好 故事结构好奇怪
除了beyonce的脸,没啥好看的。
啥?只能说,我对歌舞片无感啊。前半段男主老板不错啊,做了很多大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觉得没大毛病啊,怎么忽然就众叛亲离了?后半段姐妹友谊也太塑料了吧,忽然就化干戈为玉帛了?后加入的姐妹,也没表什么就也亲入一家了?呃
我就是没办法理智对待歌舞片啊...哈德森的那一首And i'm telling u i'm not going真是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