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里肖
Jerichow,妒火焚身(港),爱在爱情空窗期(台),三爱太馋,耶利乔夫
导演: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主演:本诺·菲尔曼,尼娜·霍斯,Hilmi Sözer,安德烈·赫尼克,克劳迪亚·盖斯勒-巴丁,玛丽·格鲁伯,克努特·贝格尔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土耳其语年份:2008
简介:托马斯(本诺·福尔曼 Benno Fuehrmann 饰)曾是一名士兵,却因为犯下了过错而遭到了解雇,灰头土脸返回了家乡,找不到工作的托马斯整日无所事事,日子过得十分苦闷。母亲的去世给托马斯的生活带来了一丝转机,他继承了母亲的遗产,住进了母亲生前居住的房子之中。 一次偶然中,托马斯结识了名为阿里(Hilmi Sö..详细 >
一个疑心病的老公,一个买来的妻子,一个偷情高手,绝配。
我生活在一个不接受我的国家 连老婆也是买的
佩措尔德也拍过这么干巴巴的片子啊,讲的差不多就是个自我认知偏差极大的、可能从来就没有过啥性价值的谢顶男往自己天灵盖上绿漆,也不照镜子光搁那怪脑门粘得慌,土耳其移民有什么政治寓意不知道,至少我看的就是部告诫我们别把眼睛当摆设的黑色喜剧。
土耳其人在德国难获归属与认同感,却又不得不融入以自恰。片尾的愤然一跃,俨然末路狂花再现。道德良知在意外、病故与谋害间微妙游走,观感优于致敬的《邮差总按两次铃》。
22/5/11:感受不知如何一点点讲出来,焚身岂止是妒火呢。多看几部佩措尔德再说吧。
3.5
节奏很舒缓,内心矛盾却很剧烈,情节非常引人入胜,一直等待着偷情被发现后的爆发,最后却是那么冷冰冰的惆怅,让人深深叹息
不錯
Nina Hoss时代的佩措尔德就差一部芭芭拉了。结局让我稍微想起美洲纳粹文学里的Luz
同样看起来狗血的剧情在佩措尔德这显得很有意思。有几个场景很有趣,女主在黑暗中的树林与托马斯牵手,完美展现婚外情的感觉。佩措尔德似乎很爱用三个人物(两男一女或两女一男)写故事来影射一些东西,最后也大多以其中一人的死亡为结尾。和《沃尔夫斯堡》很像,最后都死于车上,男女主也都是同一个人,只不过《沃》最后女主一个人走向荒野,而《耶里肖》则是两个婚外情对象存活下来。
你永远不知道命运的下一秒会带来什么,这正是《耶里肖》刻画生活的本样:我们于无限次过境流转的社会关系总和当中既为追债者也是偿债人,这条需要辩证视角才能看得见的悖论压迫在三位主角的头上。佩措尔德是一位真正的历史创造者,为此他能从经济危机当中解读出哲学命题。影片最终不仅让发放债务的债权一个个死去,还让这些债的关系由自身内部瓦解。
慢热
没有惩戒意味的《邮差总按两次铃》。
佩措尔德的电影总是在结尾给人致命一击 不死鸟是这样,过境和温蒂妮也是如此。好喜欢他镜头下的爱情,以及相互拥抱的的亲密。
取材于邮差总按两次铃,佩措尔德拍得好太多了,土耳其移民的形象更立体,但还是难掩这个故事的狗血
简约克制的镜头
啥?
极简主义。饱含对社会的讽刺和令人信服的演技。
想表达出来?
视角还算独特的移民电影,只是三人关系到后面有点点乏味。简洁但无力,这部摄影实在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