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杀人回忆》,再到《恐怖直播》,对韩国这一类的电影越来越喜欢。
有剧情,有人性,有希望。
这部戏看得我好压抑,有种很无助的感觉。
当律师在海边跟妻子说“我们移动民吧,想想把孩子留在这样的国家,真是悲凉“时,我感觉海岸远处的天空都暗沉了下来。
当被告在狱中受人欺凌,当审判长在法庭傲慢独裁,当辩护律师在酒后歇斯底里,我惶恐法制为何如此低贱,腐败为何如此猖狂,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很多人以此对此天朝,其实我由衷的信任党国,信任国法党章,它们明明把生活描绘的如此有序而健康,它们的理想和愿景都是美丽美好的。
为何现实却有如此黑暗一面?
归根结底,人是分好坏的,当坏人手里有了权力,不管他穿得是朝廷官服,还是国军军服,又或是八路制服,他们都是一样的,坏人的身份永远都没有改变过,他们都是破坏者。
所以执法者应该是无时无刻都需要监督和审视的。
监督权力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
看的早场电影。
立春周六清早的电影院里也还是坐满了观众。
安圣基,算是老戏骨了。
其余的几名演员也都有多年表演经验,所以开始就对电影的质量没有抱太大怀疑。
一个固执的数学教授为了自己的名誉而抗争的故事。
根据实际事件改编。
没有最近商业电影的大场面,大部分的场景都在法庭和监狱中,以故事和演员们的表演取胜。
无论哪个国家,只要有掌权者,就会有不公平的事件发生。
起初只是由一所大学考试题中的一道误题究竟要不要告知学生的问题开始,由于不公平的判决,事件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于是想到了前不久刚看了另一部片,도가니-熔炉。
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同样的是相对弱势的群体同掌控国家实权者抗争的内容。
但是,此片最后的字幕部分给人带来了点希望。
安圣基饰演的那位教授,在经过漫长的法律公诉过程后,于2011年终于得到了无罪释放。
虽然是个很严肃的片子,但是中间偶尔也会点到观众的笑点,让人们稍稍轻松一下缓一口气。
起初对于这位教授在法官面前都要字字据理力争的固执性格完全的无法认同。
但是,当看到最后的时候,又不禁想,幸亏这位教授有这么执着和固执才能最后为自己挣来释放。
新年之后看的第一部片子。
比预期的还要不错,所以很满足。
片中事件的发生时间为2007年,临近当下,更说明韩国司法界灰暗的强权现状,从这个意义上说,该片的现实意义已经大于影片本身,小人物对抗司法审判的不公,个人于庞大体系中的坚守与抗争,这本身就具有一种飞蛾扑火般的悲情与豪情。
在这样不对等的角力下,个人命运如同湍急洪流中的单薄枝叶般飘摇,所幸片中人虽举步维艰,却依旧固守信念,于是,那“石弓事件”的当事人、执着的数学教授金京浩便有了相当的代表性,仿佛一位顽强的斗士,又似一枚直击司法不公的象征符号。
在现实中,于案发后的两年,即2009年,有一本名为《断箭:射向韩国司法部之箭》的纪实书问世,书名便言简意赅地说明了很多问题。
关于正义的讨论是简单而平乏的。
教授的自我拯救当然和普通人不一样。
这部电影的剧情重复了一个道理:知识就是力量。
看了很多影评,有时候觉得影评真的在促进电影这个行当吗?
或者说,艺术总是任由他人随意评价的,可是如果因为这些评价就改造了艺术,艺术又当如何保有独立性呢?
艺术家还有没有那么酷?
当然,我在这里将电影与艺术混为一谈,实际情况可能是:影像比文字来的直观,大多数观众爽就好了,艺术TMD是什么?
没有艺术家的自觉,电影可以很卖座,没有影评家的掺和,电影可能更棒呢。
一部平铺直述的影片,通过讲述一名韩国老师同司法系统的斗争,来揭露司法内部腐败,同时影片刻画的坚持真理、较真碰硬的男主形象十分成功,值得一看。
影片开始以老师行凶现场的紧张画面勾起观众兴致,但没有交代完整个过程即快速发展到开庭环节。
中间律师的篇幅刻画还挺多,一度以为他是本片的一号,韩国男演员那种格式化的表演一度让人昏昏欲睡。
而进入到和老师的合作阶段,几场在法庭和庭长唇枪舌剑的戏份立马让人来了兴趣,律师运用逻辑推理和老师熟练运用法律条款反击庭长的过程总让人觉得翻盘的可能就在眼前。
但直到最后老师转到监狱的这种与本土化相去甚远的结尾,又让人觉得值得咂摸。
看似是遵从故事原型,但这种“失败”的结局无疑更多是对“善恶终有报”的传统理念的一种嘲讽和对立。
可能因为是现实题材的缘故,影片的辅助手段非常一般,没有什么配乐,灯光走位也是中规中矩,但也正是因为此,观众能够置身于法庭中进行沉浸体验。
带动观众情绪的除了老师精彩的演绎,里面如记者、律师,甚至身陷系统名誉保卫战的庭长们都从各自立场出发,在自己的职责内发挥了极致的作用。
这里没有超人、没有英雄,没人力挽狂澜顺着正确的逻辑引领走向“正确”的结局。
虽然没有赢过那只无形的手,但我觉得这也是影片最大的诚意,影片的真实性倒是没有辱没观众们的智商。
影片最为成功的地方私以为就是通篇的白描。
就拿律师最后去法庭路上给妻子的电话来说,导演没有对这段拍成律师舍身取义的悲壮进行渲染,也没有对其妻子的高风亮节进行抒情,只有一个简单的电话,那头传来一句平淡的“我会照顾好孩子”,真的这就够了。
此外片中记者们拿到律师发放的光盘并表示会在庭审出结果前播放专题节目,结果节目却被扣下,新闻编辑连一个理由都没给记者,对于如同观众来说,“不知道”确实是最佳的体验方式。
最后致敬下老生常谈的话题,韩国人的题材确实生猛,对自己家司法系统的家丑也是毫不避讳,大大方方展示出来。
另外片中在指明该案件是一场涉及司法系统名誉之战的背景下,居然还真有不看系统脸色办案的律师,不晓得算不算是电影中才能出现的清流。
观今之华夏,许多人奔波在利益的大道上,钱来钱往。
许多人错走在无路的绝涯边,只余一叹。
也有人漫步在山林上通幽的小径,琴瑟诗文,画笔挥洒,过着于自然与艺术交流的生活。
当然总也有那么一些人,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中涌现出来,站在哲理人伦的制高点,用心中坚信的正义和道德来感化这个世界。
他们注定选择了一条布满鲜血的荆棘路,曲折坎坷,前途茫茫。
可是,谁又能知晓是他们选择了路,还是路注定了他们?
片子尾声,律师问老师,您丫是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讨人厌的啊?
老师回忆,咦?
是啊我初中的时候还不这样呢,那时候第一个把数学题做出来了,都要等其他同学先举手才敢跟着举。
这个等别人先举手的场景我们多少都有点熟悉,在无数次的举手中,我们基本上都学会了“等别人先来“。
在天朝和韩国这样的儒教国家里,一个人成熟的过程就是不断融入更多人,不断随大流,不断消灭个性的过程。
在那么一大坨人里,有情商高心眼很多的,就背地里偷偷藏点心思,也被称为鸡贼,更多的是脑子不够好使的,完全把自己调成省电模式,闭着眼睛跟大伙儿走就行了,但,还有个别死硬分子,硬着头皮不肯悔改,越干越特立独行,鹤立鸡群,在中国各地的方言里,都有专门的词来指称这些人。
这些人里,极端者如《天注定》里拿猎枪崩人的姜武,温和者如沈从文,新中国不创作。
这片子,与其说是在骂司法不公,不如说是在呈现所谓主流、权威对不合群者的绞杀。
两位落魄的主角都是这样的不合群者,大学教授只因为在一次考试命题事故中没有沉默,坚持原则而被同事和学校孤立、失去教职、被枉法裁判并最终被法官诬陷;酗酒的劳工律师也因为没有参加同僚们都参与的案子而被孤立,律所差点破产。
因为对原则的坚持,可能还有一点点自以为是,他们选择了不站在只是人多的那队,然后就一步步与主流渐行渐远,最终”自绝于人民“。
据我所知,还没有几个不合群者有好下场,这个社会的筛选机制中,不合群者的胜出概率比随大流的人小得多,即使在这部片子里,教授还是获刑了,估计这辈子都别想回学校了,二百五律师,也又拿起了酒瓶。
写到这儿,又该想起王小波那只”猪兄“了,面对围捕,它的结局是跑出了村子,长出了獠牙,你们呢?
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面对现实的不公,他没有退缩,面对强大而无耻的对手,敢于亮剑,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既然生活强奸了他,那么他就要改变这种生活。
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根据结尾的描述,他还没有取得胜利,但是他还是选择继续抗争,这种勇气的非常难得的,如果没有这种人,生活怎么会变得越来越好呢?
现在韩国拍的很多这种反应韩国不公平的法制民主社会,这部也是。
安老师的演技没的说,绝对的一流。
此片好看,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拿箭射他
韩国电影的题材的确很大胆,有这样一个相对开发的审核制度,难怪能够在短期内有个质的飞跃。
其实就演员质量而言,本片中除了安圣基,其他人的表现只能说是一般,最多偏上一点,可胜在影片整体框架好,故事佳,再加上安圣基非常精彩的演绎,完全将影片带入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境界。。。
能够将最近几年的社会题材搬上荧幕,韩国影人的速度和反应方面都颇令人佩服。。。
其實製作一般,僅僅是對真實案件的尊重與勇氣的佩服
相比熔炉来说,这部片98%的时间都用在了庭审上,也是同样对抗强大的国家司法,不过这次是败了
“縱覌历史,讓百姓血淚流尽之後才不得已同行,這就是法律。”
3.5 揭露司法不公的作品(法官为徇私舞弊完全摆烂也是醉了),推理部分值得一看,但作品整体相对一般
法庭戏很棒,改变了韩国的法治进程
风是这样吹还是那样吹,这不是个问题,但是法律本应是这样,摇摆确定了它的属性,让你觉得荒唐与不安全。
司法不公,匹夫之怒,画质不佳,无聊弃之
我很少看韩国电影,这个是高分!
好片,不过天啊看到安圣基被强的片段太精分了!!!刚和一个不认识安圣基的童鞋解释这种感觉。。。“就好像看到唐国强或者陈道明被x一样"><瞬间泪流满面。。。
“这是审判吗?这是独裁!”说得真好。律师和教授搭档,虽然没有胜诉,但是,非常激荡人心,很震撼。律师那番话,甚至为之落泪。
节奏慢,故事内容表达差,男律师完全没有什么大作用,男主只会掉书袋,二倍速看都觉得乏味
這麼歌題材能拍的這麼平。。。
这事放在我天朝根本就不叫事儿~
电影将司法不公的腐败最为直接地展现出来,强烈的代入感让人咬牙切齿,以致浑身发抖。紧凑飘忽的剧情带给人的是如夏日天气般的多变情绪,观众在情感万变的漩涡里气愤、激动和兴奋。影片表现弱小对峙强权的奋力抗争,同时也没有忘记因为那些抗争的人的存在,这个世界多出的可爱和希望。
挺有战斗力的电影,从公民的角度像司法制度的挑战
缺乏逻辑,剧情低幼,和国产电视剧一个水平…至于断箭,是导演自己弄丢了吧…
看完气的实在不行,先占个坑,理一下思路再来写,拍的什么玩意儿,居然这么高分,看到一半,我就感觉离谱得很,还以为高分是会有啥反转,坚持到最后,结果啥也没有。理想主义者的拙劣意淫。
很久没看到这么精彩的法庭戏了,司法的腐败独裁,个人的渺小弱势,即使真相显而易见,律师和被告人义正言辞,法律依旧换不回公道。简单的剧情,从一开始被告人就摆明了无罪,好在法庭戏的咄咄逼人更深得人心,让正义重燃。很羡慕韩国电影人,可以拍这样的题材。★★★☆
比韩国那一批更为家喻户晓的社会片拍得都要高级,也更加隐忍克制,即使是在情节高潮点,也基本舍弃了配乐的使用,同时也避免了以角色造型和台词对话刻意烘托出高光时刻从而导致喧宾夺主的效果,经验丰富的老导演郑智泳尽可能不带主观色彩地将观众置于案件旁听者的位置上,但在冷静叙事与还原事件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与痛心。在官官相护沆瀣一气的事实面前,任何语言和行动上的努力最后都只会化作无力。安圣基是全片定海神针。
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