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意外的第一个地方,是狗狗活过来之后,小主角不敢让别人知道这件事,这与一般的迪士尼童话世界不太相同,往常看过的科幻动画,人们开创了一件事或是发明了一件东西,常常都是大肆宣扬,才好有后面的矛盾与发展,我后来想到也许是为了科学展像其他几位同学一样互相隐瞒,但是我相信他目的不是这个,而且他连父母都瞒着,可能是像他的老师说的那样,这里对科学求知欲太低,那些一味将科学禁锢在过去的时光里的大人们,是不会理解的。
第二个意外地方是那条看不见的鱼,而这条鱼及他爱炫耀的主人就好像是蝴蝶效应一般,带动了后续故事的走向,我开始被吸引住。
这时虽然登过场但是没什么印象的几位同学,各个的性格也通过几分钟的描写展露出来,跟胖同学在一起的那位小眼睛,是心机很深为了达到目的近乎冷血的,高个的同学自命不凡养的宠物也是巨型可见他极度自傲,胖同学应该是享乐主义人也比较憨厚,他会因为喜欢包装袋上欢乐可掬的卡通形象而希望他们复活当作自己的宠物,可以说比较纯真,驼背龅牙的同学内心比较黑暗,喜欢制作带有攻击性的东西,大嘴巴爱炫耀。
他们不同的性格,造就了选择不同的复活目标,小眼睛选择曾经的宠物乌龟,在复活它的时候喊它的名字很温柔,可是当乌龟变成了巨型乌龟怪的时候,他想到的却只有记录这一切当作他的成果,可是当乌龟怪被电到最终变成一个空壳掉落到他面前,他又那样温柔的叫它的名字,这次,它真的不会回来了。
胖同学选择的虾明明是因为它们可爱没想到复活后长的像外星人,而且数量众多缠人不休。
高个子选择的是他已逝的宠物名字叫巨人但是是什么物种我没看出来,他本来是自负的选择,想赢过所有人才选择体积最大的,可是复活后反而变成了小不点(这是我的猜测,因为不知道那个动物是什么只是猜测它本来很大只。。
),与小眼镜的宠物刚好相反形成对比,这也寓意着事事难料,也或许是老师所谓的科学也要靠心来完成。
龅牙选择的是垃圾桶里随处找来的死老鼠,像他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养宠物的,即使养了有朝一日也会变成实验对象。
还有那个抱着猫咪的黑眼圈女孩,她的复活对象是猫咪找来的,最终和猫咪变异到了一起,如果说开头让女孩对小主角说猫咪是会占卜的动物,它预测了别人会有大事发生,想表达的是猫咪的确是有超能力的,那么猫咪在最终时刻将蝙蝠咬在口里是不是有意为之呢。
这些动物的变异是我第三个意外的地方。
因为我本身不知道这是一部恐怖动画= =前面的基调太平和,没想到后面会演变成这样。
当蝙蝠猫咪和狗狗最后大战的时候,我想这是不是在和前面猫咪和狗狗有过争执的首尾相应,当所有都尘埃落定,狗狗的尸体被置于空地上,小主角有别于前一次对爸爸提出的它会永远存在你的心里反驳我更希望它陪在我身边的偏执,趴在狗狗身上默默流泪:没关系,你不用再复活了,我会永远把你放在心里。
这就是成长,从被全世界都不认可也没关系,不论用什么方法即使你痛苦、已经变得不再是原来的你,我要你陪在我身边,到看穿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肉体的离开抵不上心里没有你,我会长大会离开会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可是我的心里依然怀念你。
这就是事间悲凉的无奈,也是对你最好的解脱。
所以当我泪流不止的时候,我想,如果狗狗不再复活,也许是更好的结局。
via:豆瓣网友
似乎从2012的开始,复古和怀旧就瞬间变成电影圈的大时髦。
怪蜀黍波顿也翻出了自己84年的同题短片和迪斯尼再续前缘,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部没有基友德普和老婆海伦娜的铁三角、甚至连彩色都没有的黑白动画。
简单,或者更不客气的说,简陋只剩下蒂姆·波顿杀手锏哥特元素的《科学怪狗》并没有让观众失望,当然也可以面对那些对《黑暗阴影》已经无从吐槽的观众面前,《科学怪狗》帮波顿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圣诞夜惊魂》那个童心不老的波顿和《僵尸新娘》那个温情满满的波顿。
只是对于一部迪斯尼的动画片而言,无论主角再怎样九九八十一难,观众闭着眼都知道结局必定是大团圆,所以就算是波顿,一旦被迪斯尼招安了也成不了例外。
《科学怪狗》是可以让哥特电影的影迷兴奋到尖叫,波顿把太多对成就了他的哥特的敬意融入到电影的角落里。
在把僵尸狼人吸血鬼都玩儿过一遍之后,波顿回到了哥特的起点弗兰肯斯坦,同样是尖下巴和大得吓人的眼镜,只不过这一次故事的主角变成有轻度交流障碍的技术宅维克多和他的小狗sparky。
spark这个词本身就有“电火花”的意思,所以故事的脉络也就变得非常清晰了。
当然波顿那些小心思,只一个名字是绝对不够的,sparky死后复生变成科学怪狗,脖子上两颗螺丝钉一眼就能认出它活脱脱是科学怪人的翻版。
小家伙和邻居家的贵宾狗眉来眼去却一不小心电流过猛,小母狗头上多出一道闪电纹也戏仿了科学怪人的新娘。
就连那个嗓音沙哑的驼背小子,也是弗兰肯斯坦博士助手的标准造型。
再比如维克多邻居家的小姑娘叫范海辛,而结尾她又恰好被猫变成的吸血鬼蝙蝠攻击正是致敬了经典的吸血鬼类型片;复活的变异动物们大闹小镇,鬼斯拉在横幅后一声咆哮、市长情急之下躲进厕所,都是《侏罗纪公园》经典的桥段。
很多类似的小细节,未必对故事本身有多大的贡献,却能让观众一次又一次唤起记忆中的惊喜,怀旧之意本没必要拉大旗喊口号,细节的令人感动才是有诚意的怀旧。
无论是哥特文学还是哥特类型片长盛不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恐怖感刺激下肾上腺素飙升的兴奋。
弗兰肯斯坦在一干哥特故事中显得非常另类,因为它不同于僵尸吸血鬼那样纯粹的虚构,而是融入了科学元素。
波顿借电影中老师之口对“科学”做了一番解读,他说只有无知的人才会对未知的世界感到恐惧,科学家则不会。
科学家会多问一个问题,也会去解决这个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会被无知的人无知的利用,于是造成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不得不说这听起来怎么都像对我们自己的一种毫不留情的嘲讽,就像你与其去骂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反映原子弹的工作原理,为什么就不骂那些滥用核武器的国家呢?
人因为借助了科学的力量便无知的更加肆无忌惮,无知的去挑战自然界原本的规律,就像电影里的小孩子有意无意的说,自从小镇建了风车就每天雷雨闪电不断。
科学的话题被放置在越来越多的电影中,很多导演都试图探讨科学究竟能给人类带来什么,还是科学潜藏着摧毁一切的能量,波顿最终给了“科学”一种浪漫的理解,之所以相同的科学实验会有不同的结果,因为你赋予科学本身的情感不同,情感本身也是一道试剂,爱加科学才能等于成功。
我很喜欢波顿的电影就是因为无论他看起来怎么哥特,内心世界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波顿电影里的主人公似乎总会有一些共同点,不怎么爱和别人交流、表面看起来木讷实则心地善良、多半还会用心灵手巧的一面,维克多也是这样一个典型被波顿化的geek男孩。
他和那些波顿孤独症侯群的成员一样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只有唯一的朋友sparky,所以sparky意外遭遇车祸才有那么大的动力去驱动他为它做这样一个起死回生的尝试。
当然我们只有在看一部动画片的时候才会相信也愿意相信sparky最终一定能够活过来,现实生活中同样养过宠物的我在它离开之后只能祈祷它在属于它的世界一切都好。
维克多的妈妈说,那些离开我们的并没有真正离开,而是永远的住进我们心里一个特别的地方,我想这就是波顿非常独特的魅力所在,他能够让我们在虚构的世界里开心与感动的流泪,也能让我们在回到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时带着眼泪微笑。
他即使穿着黑色的斗篷,也单纯的相信爱、相信美好,喜欢童话并不是一种幼稚,而是一种坚守美好的执着,波顿的黑色童话游离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现实着也美好着。
如果一部动画片能看出如此多的门道,并且不是我的过度阐释,那么我们就应该相信这部动画片本身是制作者的用心之作。
在几部大场面大制作动画片连番轰炸之后,黑白单格的《科学怪狗》带着返璞归真的清新让观众忽略色彩的炫目效果只简简单单的听故事。
至于它突破重围高歌猛进杀入各大奖项提名,得奖之路上几个对手也都是不容小觑的实力派,最终花落谁家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能在80分钟和家人一起听完蒂姆·波顿讲故事,不正像电影的开始,维克多一家的生活那样,简单、温馨又美好。
感觉这其实是导演的一个梦。
哥特的造型,黑白画风,加上诙谐的人偶,这样的定格动画,大多说的都是结局不怎么好的讽刺故事,或恐怖故事,但是这个电影,却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一个小孩新搬到一个地方,相比于面对那些怪异的同学,只有自己的狗能让自己开心一些。
父母想让他更好更快的融入镇子,但是让他做的那些事,并不是他喜欢做的。
但是自己的朋友被车撞死了,每天都很不开心。
终于,在课堂上听老师说,看到老师的用电实验,受到启发,为了朋友他可以做所有的事,虽然他知道这件事是不该做的。
但是事情还是被别人知道了,他的同学威胁维克多,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就把这件事告诉所有人,维克多没办法,只能照做。
而后来,这件事又被学校的其他同学知道,他们决定,在一天晚上,去做一件大事。
所以同样的技术,有的人选择用来救自己的朋友,有的人却选择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维克多不想让自己的朋友离自己而去,对于他来说,但是的sparky是自己唯一的朋友,只有它和电影能带给自己快乐,就连父亲只会让自己去做他认为正确的事。
但是朋友死了他只想救活他。
而复活的了的狗,也没有做什么坏事,虽然他在除男孩所有人眼中都是个不该存在的异端。
但,相比于,只想用复活技术给自己牟利的那些维克多的同学,它,反而更正常。
而那些同样用了这项技术的人,却做出来了恶魔,给镇上的人带来了麻烦。
可是最后还是sparky救了那个其实自己的镇长的侄女,也救了维克多。
也许整部电影是导演童年时代的一个梦,有着一个美好的解决,虽然是黑白的、荒诞的,可在梦中朋友没有离去,而父母和身边的所有人也都接受了这个怪异的朋友的存在。
但梦就是梦想来,片中所有人都在其实他,无论是维克多的父母还是镇长亦或者镇子上的其他人,都歧视它。
如果它没有救了维克多也许维克多的父母就不会选择再次复活它,如果它没有救了镇长的侄女,镇长和镇子上的其他人也不会选择帮助维克多的父母来发电。
这无疑是讽刺的。
导演虽然想表达的是一个美好的梦,但是这些对立的事情,让原本的梦折射进了现实。
虽然现实,最后大家还是会歧视sparky,更不会救它。
美好的梦存在么?
不一定,但是残酷的现实一定会存在。
就如sparky,就如维克多。
这又是一部哥特与阴郁缠绕下的蒂姆波顿的温情自白。
黑色幽默的温婉和忧伤,自闭又很有张力,冷与暖的交揉,是阴森中的华丽,温暖中的残酷,黑暗中的温馨,一个非常诡异的世界 蒂姆·波顿小时候常常被父母锁在屋子里,后来又离开父母跟年迈的祖父一起居住。
那正是他顽劣的青春期的时候,一个老人明显不是他叛逆的对手。
理所当然的,蒂姆·波顿的世界被小人书和恐怖电影包围。
和许多孤独的人一样,波顿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又极度黑暗,就好像当一个头破血流的小孩蘸着自己伤口上的血画出一朵玫瑰,玫瑰的色彩很恐怖,可是也很美。
有蒂姆入驻的作品,纵使是公司庞大如几乎只手遮天的Disney,亦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破例一改开场前梦幻绚丽的城堡烟火LOGO动画,用黑白灰三色交织而成的深度忧郁和阴森为整部电影从最开始就奠定了基调,可以说这个举动的意义远远不止于为影片造势添火,其目的多少有点向蒂姆大叔这位年近60的鬼才老顽童致敬的意味在里面。
而这部作品也确实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了蒂姆长期以来想把《科学怪狗》以定格动画的方式,配合3D的新世纪电影技术,呈现在大荧幕上。
对于蒂姆而言,《科学怪狗》更多的是一次伟大的实验和一种心愿的达成,至于最终的口碑和票房如何,我想,大叔本人和热爱他、尊敬他、懂得他的影迷心中自有一尺精准的标杆在。
无论是本片名的《frankenweenie》,还是主角的名字vector,还是主角痴迷科学的设定,还是对主角无限度支持和包容的父母,毋庸置疑是在致敬科幻小说之母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本人直接双厨狂喜。
电影没有《弗兰肯斯坦》的名字,却处处都是《弗兰肯斯坦》。
片中的科学老师说,你做实验,如果没有“心”,结果就会不同。
电影里Victor因为心系爱犬,拼尽全力将它复活,而其他小孩则是为了赢得科学大赛,于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怪物。
书中的弗兰肯斯坦就是在没有心、只有自负的情况下创造出了一个怪物。
这也侧面带出了一些伦理主义:科技是把双刃剑,只看利用它的人怀着什么样的心情。
扯远了,本片有着非常标准漂亮的b级片套路和节奏,甚至还有那么一丝《哥斯拉》的味道。
《科学怪狗》的叙事风格,那种用想象力把你拖进现实的穿插感,天马行空但紧贴地面。
扯破条框的幻想没有越界,反过来,它被地心引力牢牢抓住,极富张力地表现着电影所想要传达出的主题。
如同《大鱼》一样,蒂姆波顿懂得如何将道理讲述得富有吸引力。
这种手段和目的内在连续的快速衔接,令人不禁赞叹其十足的功力。
不仅跳跃了影片的节奏,也不失时机地平缓了观者的心境。
这也是一个关于先见和偏见的故事片。
独树一帜小男孩与科学“怪”老师的组合象征了在传统生活里的另一种可能——对成见的突破,对未知的挑战。
生活总是在不同层次上演着路径依赖的老路,首先站出来的质疑者如同身着亮眼法袍的巫师,被在保守气氛里沉溺已久的自见者视为异教徒,被驱散被仇视。
科学老师几句恢弘的演讲还是不能逆转其收拾走人的命运,这瞬间让我回想起《死亡诗社》里的“船长”,领航者确有超凡不俗的眼光,但也需承载起被唾弃的沉担,忍辱负重,坚守不渝。
然偏执退缩者与真理追寻者,孰能孰弱高下立判,至善的光芒终会燃尽腐朽的死灰,这又是电影在结尾所要传达的。
扣的一颗星也是扣在了结尾。
虽然迪士尼对蒂姆波顿做出了一点让步(片头),但结尾也不可避免地落入迪士尼的俗套,回归了迪士尼最熟悉的大团圆牌,在名为“蒂姆波顿”的情境下,多少有点扫兴。
二十多年前,那只身上全是补丁块的僵尸狗就已经把小镇的居民搞得鸡犬不宁了。
或许它本身并没做错什么,何况它生前的确是只有点傻但很乖巧的好宠物,只是它现在的样子不应该再出现在人们面前,因为它太过不同,容易让人们惶恐不安。
就像那个苍白的机器人,或许人们在一开始因为他的天赋异禀看似欢心的接受了他,但是终有一天,人们心中对异类的恐惧会爆发。
也许他也没做错什么,只是因为有着一双剪刀手。
不管是Sparky还是Edward都不免让我想起黑羊,他们不是害群之马,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打破了沉默的大多数习惯的规矩。
在卡尔维诺笔下,黑羊就是盗贼之国中那个唯一诚实的人,但就是这个诚实人的不偷窃行为让这个一直互相欺骗却贸易平衡的国家出现了不平等和贫富差距。
这个世界就是因为大多数人的习惯,才把荒唐当做正常。
不像Vincent在自己的压抑幻想中奄奄一息,这次黑白哥特动画的结尾却是一个合家欢乐的结局——Sparky在大人们发动引擎的帮助下再次复活了。
有人说这是因为本片的出品方是迪士尼,蒂姆波顿不得不在大公司的“威逼”下带着镣铐跳舞。
我倒不这么认为,或许TB本来想传达的就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毕竟这个故事20多年前的结局就是这个样子了,只不过中间没有猫狗大战、乌龟变身哥斯拉和体育老师代上生物课等桥段。
有的人说TB已经江郎才尽了,不断的重复自己,还没节制的在电影里向早前的各种恐怖片、B片致敬。
而我喜欢蒂姆伯顿,恰好就是因为他一成不变,从1989年的《阴间大法师》到2012年的《科学怪狗》,哥特、黑暗、诡异、孤独这些词都紧紧围绕着波顿的电影难以散去。
人物造型的沿袭感也让我看得很安心,仍旧是长胳膊长腿的粘土人物和有着尖下巴大眼睛自闭倾向的哥特式主角,看起来就像《僵尸新娘》和《圣诞夜惊魂》的续集。
就连那些变异的丰年虾吃了加盐的爆米花后爆炸的感觉都像是《火星人玩转地球》里听了音乐后脑浆崩裂的外星人。
音乐幕后还是万年不变却仍旧才华横溢的丹尼·艾夫曼,就连配音都要拉来久违的薇诺娜·赖德。
有些导演很喜欢尝试和创新,明明拍得一手好喜剧偏偏要挑战悲剧,结果也的确悲剧的很。
我就是喜欢波顿从始至终都知道自己最喜欢什么,最擅长什么,而且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变过。
去你妈的江郎才尽,这叫坚守如一。
1.中间那只死耗子蹦出来我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还是差点被直接送走2.继1,整部动画画风诡异,加上色彩配乐,我愿称之为一部动画惊悚片3.继2,再结合故事情节,其实最后的完美结局很突兀。
整片的人物塑造支离破碎不说(好吧动画我就不计较了毕竟就这么长),单看情节,其实片子里对大人的讽刺意味极强,从前期开会声讨科学老师表现出的愚昧到后面看着维克多在风车上救人一群大人竟然无动于衷(要么是讽刺要么是剧情一个bug)。
整部片子大人形象较为正面的也就父母和科学老师,小孩也没几个正面形象的,有几个小孩画风真是要把我送走,所以到结局突然所有人帮助维克多救狗,鼓掌,我没有任何感觉,只觉得突兀。
4.其实我更希望剧情能照应上画风,结局可以happy ending,但仍保持大部分人物的反面性,一部画风黑暗恐怖,结局温暖但暗含讽刺的成人动画不也是很酷吗?
5.总而言之大概就是影片用另类的画面和剧情,在前期给足了观众刺激之后,最后憋出来一个大家看的不能再多的普通动画的理想美化结局,有点可惜。
6.看过几部动画之后个人明显感觉大多动画都是专注于刺激精彩的剧情和极具特色的画风形式,其它方面仍有不足。
也有诸如《疯狂原始人》和《玛丽和马克思》等动画,对人物塑造和主题探讨方面有呈现的。
当然创作者个人表达重点以及影片本身的受众当然各不相同,或许这类动画也并不适合以一般剧情片的标准去评判。
7.以上仅为拙见
如果你有一只狗,你会乐意照顾它、陪它玩么?
是的,我会。
因为,我有一只小狗,我喜欢每天下班回家就看到她屁颠屁颠的在门口守候我,见到我就站起来抱着我的腿朝我微笑;我喜欢陪她玩丢球捡球的游戏,她总是被我骗得跑错方向,但是很快又能找到球;我喜欢在春天,我励志减肥的季节带着她出去跑步,她总是跑的比我快,但是又会停下来等我;我喜欢夏天的傍晚带着她出去散步,我们两坐在路边分享一根烤香肠,她一定不会主动问我要着吃,而是用她那双对事物饱含深情的眼睛一直盯着我看;我喜欢在深秋家里木有暖气的时候抱着她取暖,她总是能在我怀里睡着;我喜欢冬天她和我在雪地里撒欢的跑,她看到我丢出去的雪球到处去找,有时候雪球打到她的脸上,看着她胡子上全是雪站起来趴在我腿上求饶,那样子真的好可爱。
如果你也有一只小狗,你会爱他\她,待他\她和家人一样么?
我的答案还是肯定的!
虽然她很贪吃,睡觉会打呼,有时候还会干坏事,例如:撕碎卷筒纸、偷偷吃掉我的零食、咬坏凳子、莫名其妙的狂吠…可是我还是当她是我的家人,这也是我为啥每次看关于狗狗的电影都会被感动的原因吧。
也是我很能理解电影中维克多小朋友的感受的原因。
如果有一天,我要失去我的狗狗,我一定也会不舍,会非常难过,如果有机会让狗狗起死回生,我也会疯狂的去从鬼门关拽回我的家人!
这部黑白定格动画电影是波顿在迪士尼拍摄的第二部3D电影,前一部是《爱丽丝梦游仙境》。
《科学怪狗》是一部翻拍的电影,其原作是波顿的同名真人短片。
要把《科学怪狗》用定格动画的方式搬上银幕,一直是波顿的一个心愿,迪士尼遇到了波顿,风格也从华丽丽变得有点阴森可怖,所幸的是,这个电影有一个迪士尼式的happy ending。
电影比84年版本的短片铺垫要长一些,一开篇讲述了男孩和狗狗之间的感情基础,维克多是个喜欢科学的小男孩,电影一开始,就展示了他很有才华的一幕,给爸妈播放自己拍摄的电影,而电影的主角就是他的小狗Sparky。
Sparky对世界的好奇心与自己的主人维克多相得益彰。
和所有的狗狗一样,它喜欢追球,有着无穷无尽的活力与热情,当然,他也很爱他的主人。
一次意外让Sparky被车撞死,可小主人却因为自然课的老师上课的实验而萌生了一个想法——用电击使Sparky复活!
一切进行的很顺利,但是每个故事总有一个大坏蛋要出来捣乱,正如每个故事都有一个胖子一样(当然也不尽然),维克托的同学发现了他的秘密,他们开始“疯狂”的做起电击科学实验来,结果就是让一群怪物诞生了。
因为做实验,如果没有“心”,结果就会不同。
虽然维克托用他的机智解决了那些大麻烦,可人们还是将一切罪过迁怒于复活的Sparky,直到Sparky英勇的救了艾尔莎,并且将昏倒的维克托从大火里救出,人们才被这个忠诚的小家伙感动了。
看到Sparky救主人这桥段,我再次落泪了(当年看短片就落泪了),他真是个勇敢的好孩子。
我猜想蒂姆•伯顿一定不喜欢猫吧,这部《科学怪狗》里他让那只猫最后变成了吸血蝙蝠猫,下场还很悲催。
而勇敢的小狗Sparky则被大伙儿救了回来。
其实早在《僵尸新娘》里,就已经出现了Sparky的“身影”,这个关于僵尸新娘的故事的男主角也叫做——维克托,他确实也在地下遇到了自己的爱犬Sparky,当然,那是一堆骨头狗。
波顿貌似对维克托和爱德华这两个名字也情有独钟呢这部电影也有些许讽刺意味,自然课的老师说,无知的人,把科学当妖魔鬼怪。
而小镇里的人们的行为刚刚好印证了这句。
片尾Karen O的那首歌真心赞!
今年看了波顿两部电影,《黑暗阴影》和这部黑白定格动画,虽然不停的感叹波顿他老人家也在吃老本,但是一样看的津津有味的。
比起《黑影》,我更喜欢这部定格动画,配音、人设都很有《僵尸新娘》的感觉,是黑暗童话,但骨子里还是善良美好的元素。
因为我是名科学教师,看完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动画片里的美国科学课堂上的教学。
影片中,学校里来了位新的科学老师,科学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第一个内容是闪电为什么能劈中人的知识。
但是他的讲述方法非常非常的吸引人。
他是这样讲的:“闪电就是电。
云层发怒,形成暴风雨(然后开始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于是电子说:‘我要离开你!
到有机会的国度去’,大地说:‘我们正需要电子这种科学人才,来吧,来吧,欢迎你!
’,所以两边就开始盖楼梯。
这时候有个人跑出去看暴风雨,没注意到隐形的楼梯,上下楼梯一旦接上,轰!
回路就形成了。
电子全部涌入机会的国度,这个人刚好挡着路!
啊”这么活泼生动的语言,说的时候还配以夸张的表情和手势,把孩子们全都吸引进去了!
第二个出现的实验是蛙对电流的反射实验。
精密的仪器与实验材料,让这个实验看上去那么的完美和吸引人。
从而让男主角举一反三,想到或许可以用这个办法让小狗起死回生。
从这部片子来看,科学老师是成功的。
因为男主角在打棒球的时候,想起的是科学老师说过的两句话:“你要全神贯注在科展上!
”和“做实验要勇于尝试,失败没关系,只要再接再厉!
”,然后就打出了好成绩。
这说明科学老师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啊。
我总结了一下,这位科学老师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有几点可以让我学习的地方: 一是更贴近孩子的教学语言; 二是上课时的投入状态,从夸张的手势和表情就可以看出; 三是扎实的基本功,实验操作技能和画的粉笔画都可以体现; 四是建立于前三点与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基础上的教师人格魅力!
当然,这是我从科学老师的角度上分析一下影片中的科学老师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纯属业余,自娱自乐而已。
《科学怪狗》主要讲述了失去爱犬的维克多,迸发出借助电力复活小狗的想法。
不成想在实践成功后,活蹦乱跳的“火星”却给整个小镇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当我们认真观看后,我们会发现它是一部带有科幻味道的家庭式喜剧。
科技与生活,科技与欢乐的结合,看得出导演的别出心裁。
影片里可爱且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是它最大的特色,男孩与狗的爱的故事是整部电影真正的核心,而爱狗不合时宜地死去,使得少年的世界在一瞬间崩塌。
这些片段的显示,在生活中见怪不怪,但导演传达出来的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价值观,是可以提倡的。
电影三分,立意五分。
科学精神,和愚昧的大众。
现在的情况是,倒未必是被恐惧(对科学后果的担忧)所绑架,会是被利益(转基因的应用)所绑架!
真的出于爱吗,如果不是,那就不是最好的动机。
真的爱科学,更多的是出自一种崇高的趣味,就像拉姆塞在球场上闪耀,而科学家却在深邃的万物之中,找寻那一点思维闪烁和爱的延拓之光辉,借以达到物我两忘与宇宙融为一体的境界。
怎么能这么无聊
不喜欢。。。。
因为是波顿的才看的,完全是他的风格,不过剧情没劲
幼稚
感觉蒂姆波顿的风格完全丧失了,除了画面有点哥特外,其他地方看起来根本不像波顿拍的。不仅剧情非常简单,而且快结尾的部分根本就是照搬了《断头谷》风车屋的那段。
波顿童心的回归,就是结尾太迪士尼了。。。还有波顿你到底有多讨厌猫咪!!!!!!!!!!!!
一个很好的题材,拍的稀里哗啦
sparky is not sparky, its spiggy
看着这群杏儿眼的小镇居民就知道这是蒂姆·伯顿的世界,可以让人感觉到他那满腔的热情和那颗哥特气的童心,顺便像【科学怪人】和那个年代的恐怖片致敬一把。这是一部有趣的定格粘土黑白动画,却不是伯顿最好的,技术一流,只见热情不见亮点,就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商业流水线制作。★★★
炒冷饭
哥特 哥特 还是哥特 不思进取!
定格动画真是我的大爱啊~~~~
汪星人好可爱QAQ,居然还是定格动画,真的算很流畅了~~
一直对定格动画没大爱。片尾曲很棒。感觉TB也再拍不出什么牛逼的了。
挺无聊,蒂姆波顿仍的叙事方式然停留在剪刀手那个时期里,作为一个导演最可悲就是故步自封做着自己的白日梦,但难能可贵的是这么这么一个题材——哥特他能够钟爱一生啊
这敬致的,这人物画的,蒂姆还是那个波顿,只是我们的要求变高了
一般般。。。
一点都不喜欢蒂姆伯顿!!!
看过的最黑暗的动画片
救火那段 本来很感人的 我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