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路 (2015)8.22015 / 韩国 / 剧情 历史 战争 / 李娜静 / 金香起 金赛纶
一段不敢回首的历史,一段不敢忘记的历史。
在这段记忆里,有多少人承受着不该她们承受的苦难和折磨,但这段历史,总有一些人想要去掩埋,把她们埋葬起来,让人永不被记起。
有的人,深陷在那段痛苦不堪的折磨里,阴霾和苦难挥之不去,有的人永远也无法忘记她们曾经被侵害的过去,但她们却比谁都更加渴望那段痛苦不堪的记忆过去,但她们不敢忘记,不能忘记。
一个很骄傲的人,遇上这样的事,只想就这样死去,无法忍受这样的伤害,或许换作其他任何一个人,也承受不来。
只是,有的人只想活着,能够活着回到家,那个遥远不敢遗憾的家,那个温馨甜蜜的家,那个只能依靠回忆才能想起来的家。
终于有一天她们逃离了,但是有的人却无法回去。
两个小女孩相依为命,走在白雪皑皑的森林里,走向那条回家的路。
身上中枪的伤口流下的鲜血,红艳艳的附着在苍茫的雪地上,耀眼而痛击人心。
她们都还只是孩子呀。
雪,很冷。
但像棉花一样,很暖和。
依靠着回忆,支撑起回家的力量。
就这样,一步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
回家就好了呀,回家!
是的,努力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生活在这人间地狱,但她们的心,却是那样的干净、纯洁,就像白雪一样。
「那不是丢人的事,不是你该嫌丢人的事,是那帮家伙坏而已」,战争离我们多远?
记住这些历史吧,这样才有进步的空间和动力。
70周年,围绕纪念日地缘三国杀自然会开撕,于是影视作品也会成为一种窗口:日本人忙着做“终战日”的sp剧集以及电影“最长的一日”,中国人继续各种“胜利日”神剧,韩国人则在半岛“光复日”前也推出自己的作品。
不同的称谓沿袭着那场战场参与者至今的不同心态。
有人曾问同为日本侵略之地,韩国为什么没有抗日神剧?
尼玛那是因为自从1910年大韩帝国(朝鲜末代国王第一次称帝13年后终于还是给日本人跪了)与日本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朝鲜半岛正式并入日本。
除了流亡在海外的政府(比如天朝上海),以及在长白山跟着东北抗联打游击(三胖的爷爷就在里面),朝鲜半岛就是事实上的日本殖民地。
2016年上映的《鬼乡》有人评价为“慰安妇题材拍出来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但15年以独幕剧播放、17年剪辑成电影上映的《雪路》成功地另外一半的“成功”。
镜头聚焦到了两个学识、家庭背景天差地别的15岁小女孩,高傲的英爱,原本以为可以去日本上学之后会来教书,但没想到和一群“都走错路”都同龄女孩乘上开往不知道去哪儿的火车上,甚至这是忠粉第一次乘火车。
英爱,一个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干干静静的皮鞋,高高在上,聪明、漂亮、又有点骄傲的少女。
这份骄傲一直没有改变,当会唱歌的姐姐把咬碎的月饼递给英爱的吃的时候,骄傲的英爱留着眼泪,吃下了月饼。
她曾经高高子啊上的自尊心,如今被人践踏成什么样子。
不想苟且着活着,不喝避孕药一心寻死。
即使没有好心士兵的肩膀的一枪,英爱也不会活地很快乐,连忠粉都不能忍受的闲言碎语,英爱就更不能接受,英爱还是会再一次走向冰面……起初对于日本是多么的信任,能上学,能见到哥哥,这份信任与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她被拉到火车上,看到同乡的忠粉的时候,就没有了。
面对日本人,眼神中的不屈和倔强,她的骄傲一直没有变。
忠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她要活着,她要回去,她要回家帮助妈妈,照顾弟弟。
尽管在这里饱受委屈和侮辱,但她还是尽可能地为自己争取逃出去的机会。
她一直在劝英爱,要活着,要为哥哥活着,影片的最后告诉我们哥哥还活着,也许这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欣慰吧。
“你以为你还是高高在上的姜英爱吗?
”对于英爱的陪伴,让英爱当老师教她韩文,这份小姐俩的陪伴,是那段暗无天日的时光里彼此给予的阳光吧。
带着英爱给的照片,忠粉花了一个年的时间返回家乡。
可是,回家不见的何止是她的家人,整个村落空无一人。
但她的伙伴,“护士们”都回家了。
和《鬼乡》拍得是一个主题,难免会拿出来比较,但“慰安妇的题材能拍出来就已经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这两个成功的片子,都又一段是,把因为战事的原因,要把这些女孩子们抛弃,并且集体枪杀,然后都遇到了好心的士兵,放了两个逃跑的小女孩一条生路。
两部影片都又这样的桥段,日本侵略者的嘴脸大概就是这般恶心吧。
叛逆的少女最后对奶奶说,“那不是丢人的事,不是你该嫌丢人的事,是那帮家伙坏而已”。
有人要说,既然好心为什么还有开着一枪,英爱也许就能回去看看母亲,告诉母亲,她在纺织厂上班,天天弹棉花。
《鬼乡》告诉我们,即使你不开枪,或者晚一点儿开抢,还使会有人替你开抢的,而且还有一枪是朝你开的。
那位奶奶是忠粉,还是英爱,其实不重要,她对于我们观众来说,是一类群体的具象形象,最后慰安妇有人愿意站出来,曝光自己维权申诉。
还原历史真相,揭开“护士”身份的假面,就是一种进步。
历史不会倒流,也不会再发生,对历史怀有敬畏之情,起码要尊重那段历史,而不是否定历史,不承认。
照片右下角的文字就是在讽刺日本人对于历史的不尊重。
全片都没有一段直接描述它们的遭遇的镜头,从士兵们川流不息的长队,进进出出的脚步,开门时吱吱啦啦的响声,我们大概就能感受到孩子们在到底遭遇了什么?
影片成功之处还在于选角,金赛纶和金香奇都是观众从孩童时期看着长大的孩子,即使金赛纶已经过了15岁的年纪,但对于观众来说,看着长大的她们,仍然带有稚气的脸庞,看着她们受罪,更能加深心理的冲击力。
影片无时无刻都是蓝天白云,白茫茫的雪地,影片的小女孩也一样,即使身处人间地狱,她们的心就像是这雪一样,干净、纯洁。
那片白茫茫的雪路,也是孩子们的心灵,尽管受尽折磨,但她们依然纯真而美好。
雪让这个世界更安静了,悄悄带走英爱……老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冰天雪地,梦见英爱,在冰面上砸了一个窟窿,随后坠入深渊。
老人从梦中惊醒,定了定神。
这部电影将过去和现实穿插进行,现实中,钟芬一个人,头发花白,那段过去对她造成的伤害是不可弥补的。
她时常可以“看到”英爱,也许是她的假想,这么多年,也只有英爱的影子陪伴她的孤独吧。
钟芬,她出生在一个穷人家庭,鞋子破破的,衣服破破的,就连脸上看起来也有点邋遢样。
而同在一个村子里的英爱,却是个富人家。
她脚蹬皮鞋,穿着华丽的衣服,家庭环境造就了英爱骄傲的脾气。
怎么看,她们也不会成为朋友。
英爱的哥哥似乎对这个憨憨的钟芬有了一些好感,被英爱发现后,英爱果断阻止,尽管钟芬喜欢她的哥哥,她是不会同意的。
在路上吃土豆,又遇到了英爱的哥哥,哥哥送给她一本书,哥哥自然不会知道,这本书成了她们的救命稻草,陪伴她们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光。
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时间里,它成了一束微光。
日本人的文化侵略,导致这里的学校只能讲日语,学习日本文化。
钟芬依然很羡慕弟弟可以上学,凭什么她要在雪地里洗鞋子。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厄运会降临到这个平静的村子,从哥哥被抓走开始,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曾经骄傲的大小姐,终抵不过命运。
日本人用谎言把英爱和一群女孩子哄上了火车。
钟芬心心念念的日本,原来和想象天差地别。
飞驰的火车,穿过平原,带着她们驶向了地狱。
女人们被关到一个个狭窄而破旧的小黑屋子里,一个脸盆,一个水龙头,一些瓶瓶罐罐,还有有硬邦邦的木板。
等待她们的是永远没有终点的噩梦。
以英爱的性格,她肯定宁死不从,所以她怀孕了,她想以此抵抗,然而她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
生不如死,更可怕。
英爱偷偷跑到冰面上,准备结束她绝望的人生。
就差那么一点点,可是,他们又怎么会轻易让她死去?
流产的英爱倒在地上,腿上满是献血,再也没有挣扎的力气。
隔壁的钟芬通过敲打墙壁给她鼓励,最终得到了英爱的回音。
音乐伴着敲打墙面的声音,抬头外面的天空却依然那么蓝。
在地狱里,她们结识了另一个姐姐,喜欢吃月饼的女孩。
三个人坐在角落里,因为流产,英爱嘴里生了疮,吃饭都吃不了。
她把月饼咬碎了喂她,吃着甜甜的月饼,英爱留下了眼泪。
为了让英爱不那么绝望,钟芬拿出了一直藏在怀里的《小公女》,让英爱教她认字,也许这样,时间就能过得更快一些吧。
那天晚上,也许是这么多天来最开心的日子了。
三个人坐在一起,唱着歌,聊着天,想着最想吃的食物。
钟芬记住了,英爱最想吃的东西。
她们的愿望都那么简单,却难以实现。
月饼姐姐很快就要离开了,她得了病。
她以为她会好的,可是残忍的日本人把她拉到一边,一枪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
很快日本战败,要开始毁灭证据,他们常做的。
最后的晚餐,女孩们以为很快就能解脱,没想到她们即将面对的是冰冷而残酷的子弹。
钟芬和英爱逃走了,可是英爱中了一枪。
为了给钟芬打气,她强忍着疼痛,一直前进。
献血染红的苍白的雪路,变成了一条血路。
雪地里静得出奇,英爱坐在那边,她对钟芬说,你先走,我很快跟上来……钟芬就这样在雪地里走啊走啊,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终于回到了故乡,可是妈妈和弟弟都不在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屋子和自己。
她还是个孩子,而家乡的人都以另类的眼光看她,从地狱回来,发现又是另一个地狱,为了生存,她只能用上英爱的名字,领那么一点点微薄的补助金。
闲言碎语淹没了她的生活,她嫌丢人,只能背井离乡,再也没有回去。
可是,这不是她的错,是别人的错啊。
虽然很多人认为叛逆的女孩是多余的,我觉得不多余,至少钟芬在现实中被需要,她不在孤单一个人,不免又多了一丝安慰。
这部片子,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
为什么?
因为有些人过去了,就再也等不到一句道歉了。
而电影是一种很好的东西,能把残忍留下来,能把人性留下来。
我尊敬日本文化,但永远不会原谅日本人。
我不一味的辱骂日本,但也不会赞扬。
但看到枪毙,染上梅毒的女孩时,但看到一个个日本人进入那可怜者的牢笼时,我看到了,人性肮脏,如野兽一般。
人怎么能这么恶,我不由的怀疑日本人的血脉中的恶。
影片以回忆方式拍摄,让我们看到了真的残酷,也看到了真的人性。
希望日本能为他们的错,做出道歉吧。
当年英爱因为生活的落差变的迷茫,而钟芬变的越来越坚强,即使电影本身没有过多描写过于恶心的画面,寥寥数语道尽哀愁,但是也能看到那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从一个任性的小朋友,变成一个可以照顾任何人可以任何接受事物的女人,唯有不变的只有回故乡的朝鲜小妞,只有那颗要活下去的心。
努力的活着吧,年轻人。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不一样,又有点像,一个是乱世,一个是战时,一个是从军,一个更惨,是被迫当了慰安妇。
然而日子还是要过。
除了观念上差异,这部剧还算可以。
我不理解的是那几个女孩为什么那么乐观,除了英爱发现不对劲,其他人好像都不担心自己没用了会被杀死,该说她们天真呢还是蠢。
剧情部分还是有刻意制造的韩国抒情和浪漫,感觉钟芬和英爱哥哥的未萌芽的爱情,还有雪中冰上砸石跳湖,以及雪中赶路英爱死亡那一段,英爱自己中枪了竟然后知后觉那么久,而且坚持走路不累,钟芬前期雪中那么多血竟然没发现,突然断气了听心跳还给人家盖雪,不会死也会冷死。
雪是象征着木棉花,但是雪真的不软阿,和木棉花真的没法相比,我又不是没碰过雪。
当然,它的历史意义更重大,回顾历史,关注慰安妇现状和过去,追究犯罪的战争士兵的罪过,为那些被伤害的人讨回公道。
即使她们离开了,她们也希望看到道歉。
钟芬的心理素质够强,也比较能吃苦,一个人活到老都能独立生存,而且找到旧友。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段历史是沉重陌生的,也是警惕落后就要挨打。
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自己的未来,不会关心别人和国家的发展。
世界上没有轻松的事,无论年轻还是年老,但也不要太过担忧,因为担忧并没有用,事情并不会变轻松。
最后想问一下雪路片尾曲的歌名和下载渠道,想单独听。
水车的起点,也是她们恶梦的开端。
出有日军欺侮她们的镜头,出有那群奼女撕口的哭喊,只要一群群日军列队入来,没去,入来,没去,,,络绎不绝。
咱们能够念象这些残忍的时辰。
她们皆是十四五岁的奼女。
英爱有身了,一次次的念死皆不成能。
果为小产只能吃硬食品,一个姐姐把月饼咬碎了咽没去喂给她她露着眼泪吃高来的时分,已经的这份傲慢如今只能夹纯着泪火战食品一霸占高来了。
正在二人追没去的这段冗长的炭雪之路上,英爱带着她的傲慢,她的幻想,她的怀念,
他陪她到白发,一直是15岁的模样,没有等到的道歉,但我们都应该铭记,覆巢之下安不下哪怕一片洁白柔软的棉花!他陪她到白发,一直是15岁的模样,没有等到的道歉,但我们都应该铭记,覆巢之下安不下哪怕一片洁白柔软的棉花!他陪她到白发,一直是15岁的模样,没有等到的道歉,但我们都应该铭记,覆巢之下安不下哪怕一片洁白柔软的棉花!他陪她到白发,一直是15岁的模样,没有等到的道歉,但我们都应该铭记,覆巢之下安不下哪怕一片洁白柔软的棉花!他陪她到白发,一直是15岁的模样,没有等到的道歉,但我们都应该铭记,覆巢之下安不下哪怕一片洁白柔软的棉花!他陪她到白发,一直是15岁的模样,没有等到的道歉,但我们都应该铭记,覆巢之下安不下哪怕一片洁白柔软的棉花!他陪她到白发,一直是15岁的模样,没有等到的道歉,但我们都应该铭记,覆巢之下安不下哪怕一片洁白柔软的棉花!他陪她到白发,一直是15岁的模样,没有等到的道歉,但我们都应该铭记,覆巢之下安不下哪怕一片洁白柔软的棉花!他陪她到白发,一直是15岁的模样,没有等到的道歉,但我们都应该铭记,覆巢之下安不下哪怕一片洁白柔软的棉花!
没想到是一部慰安妇题材的电影,也是一部拍的很不像慰安妇题材的电影。正视历史,回忆与现实交叉,一边是动乱时代的她青春稚嫩和母亲嚷着要上学却被抢去当慰安妇,一边是被父母抛弃叛逆厌学援交的问题女孩,都是远离亲人的可怜人,都是失去名誉在社会上挣扎的人,历史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现实又影响着她们的生活,尽管如此,活着才是最大的希望吧,像雪路,虽然寒冷,但总有走到头的那一天。金塞纶印象深刻,金香起差一些,还有片中虽然好多雪景,但是根本看不到演员们口中呼出的白气,算是bug。
沉重的剧情,俩女主演技不错
好好的题材拍太差
3.5//虽然应该算作是韩国主旋律的表达 但是 好就好在其中流动的浓烈的情感 即便其中很大一部分故事的发生是让人生惧的 还是可以不断体验到编剧和导演的温柔和小心 总是需要这样的女性创作者来讲述//金赛纶看起来小小的软软的但很有力量 真的很像当季刚长出的新鲜嫩芽 她应该好好的啊//“从地狱活着回来 发现又是地狱” 人却要在这样的地狱里不断找寻一点点让自己快乐的幸福然后活着
为什么要加上现代叛逆的小太妹这段剧情?
对战争的解读有些流于表面,两位女孩之间没有擦出太多的火花,反倒是另一条线的老奶奶和女高中生之间更来电。喜欢金赛纶。
★★★☆
我觉得,你没有权利去阻止一个想死的人。对于特定人群来说,爱是解脱。
但种感觉拍的太煽情,太刻意了~
现代部分的小太妹好多余,很多人物动机都立不住,这个题材本应拍得更好
韩国慰安妇题材,整体太平,格局小。
历史需要被正视
一个沉重的名词,受害者不该抬不起头,倾听者要在正视一段屈辱的心境下报以关切,痛斥战争的非人性,纵使宗粉足够乐观,面对如此不公遭受身体心灵巨大伤害而无处喊冤的命运也常常梦魇中惊醒,亲朋好友杳无音信,独活到老怎一个凄字了得。
慰安妇的题材很好,少有人触及,但是电影除了日军的残忍和妇孺的隐忍不再多一点反抗和回击么?
中国的慰安妇到死那天也看不到自己国家这样的电影了
要比鬼乡好一点点,但是没有诠释出日本军人对慰安妇的暴行。
雪路>鬼乡>最后的慰安妇
前几个月才看过《鬼乡》,这部两集的剧感觉比前者更打动我。是的,努力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生活在这人间地狱,但她们的心,却是那样的干净、纯洁,就像白雪一样。 「那不是丢人的事,不是你该嫌丢人的事,是那帮家伙坏而已」,战争离我们多远?记住这些历史吧,这样才有进步的空间和动力。
没有过分渲染仇恨,也没有过分渲染战争,反思的很平静,救赎的很自然,蜕变的很彻底,美好的很意外。
题外话金赛纶是2000年的,db她11年的图底下就有人发“看到她就有种邪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