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俗语提到心中的鬼,比如“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疑心生暗鬼”等等。
这些“鬼”说的是人因为暴戾、恐惧、贪婪等欲念而产生的类似于第二人格甚至第三、第四乃至更多人格的另一个或者另一些自我。
这种东西一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直到杜琪峰和韦家辉拍出了《神探》。
《神探》最大的亮点是把人心中的鬼具体化、形象化了,并且从银河映像最擅长的犯罪题材出发,展现了一幅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最后一场戏中镜中的群像正是这百态的极端体现。
看上去文文静静的女孩子心中有着虚荣和自私的影子,表面上一团和气的老头内心里却是一个刁蛮的八婆,精明强干的探员遇到问题也不过是一个怯懦的小男孩,而内心复杂如高志伟者心里居然有七个不同类型的自我。
不同的时候会由不同的鬼来主导我们的思维和行动,然而鬼多了,也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这也就是我们内心矛盾、天人交战的时候。
人们总说人既是天使,又是魔鬼,这说明人性是复杂的。
但是即便再复杂也有规律可循,至少有一点是,在面临利益的时候,自私的、恶的一面更有可能占上风。
当高志伟发现佩枪丢了,同事王国柱的声张会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于是暴戾的鬼动手杀了他;当何家安看到王国柱失踪一案的当事人全都死了,懦弱的男孩背后便出现了心狠手辣的女鬼。
我们总抱怨看不透别人,那么能看到人们心中的鬼的陈佳彬比起我们来,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影片告诉我们,不幸得很。
闹得分不清哪个是只有自己才能看到的,哪个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以致于被别人认为是神经病,还把自己心中的鬼当成一直陪伴在身边的老婆,这还在其次。
更主要的是看到那些鬼,就看到了人们最为内在的丑恶,不因恐惧而死也会因极度悲凉而死——陈佳彬最后的死不完全是因为身中数枪,更是因为这种悲凉和绝望。
我算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了,认为人性本恶,凡事都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人们的心理。
可是这么想是一回事,看到了却是另外一回事。
整天看着戴着面具的人们也很不爽,可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我宁愿看面具也不愿看心中的鬼。
p.s.经人提醒,发现片中所有的心鬼、至少是管事的心鬼都是女人。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我的看法是这是杜琪峰和韦家辉表达的对女性的观点。
可能他们认为,女性更具直觉,更加冷静,也许还更加残酷。
4/5 下午看完《神探大战》后,马上进行第一部的观看。
这部有杜sir的风格在里面,暗、阴郁、简洁、张力。
原来第二部和第一部只是延续了主角啊。
两部风格差太多了。
前者癫狂热烈,后者沉静有力,都喜欢。
好了。
在看了影评区的分析后,忍不住再去看了电影,自己画了张图,来分析一下最后的三次换枪。
何:何家安(后生警察);陈:陈佳彬(神探);高:高志伟(偷钱、抢银行、便利店);南:东南亚人如图所示,首先现场一共4把枪。
再列出每把枪都打了谁。
只有【高志伟】的原配枪没开过。
A箭头B:A开枪打了B。
按照影片结尾时的换法是不行的,因为【王枪】打了除【高志伟】以外的三人,所以它只能在【高志伟】手上。
那就理解成:电影里换枪还在继续。。。
(如有不妥欢迎指出)ps.本来想发在那条解析换枪的影评下面的,可惜发不了图片。。
一个简单的故事被导演包装得貌似有些悬念。
讲故事的手法值得学习。
也许片子还可以,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看了神探,觉得豆瓣不可靠。
导演为了票房,故弄玄虚一把也就算了,偏偏还有些自以为啥都看得懂的影迷屁颠屁颠跟着导演故弄玄虚。
两名警员追捕一名偷井盖儿的东南亚人,追至一森林,警员王国柱连人带枪一并失踪,另一名警员高志伟平安返回。
此后有多起持枪抢劫案都跟王国柱的枪有关。
负责调查这起案件的警察都没有丝毫线索,后来这起案件又交给重案组督察何家安调查,他仍然是没有任何收获。
何决定找已经退休的前神探陈桂彬协助,陈桂彬之前是神探,各种奇案均能破解,多年前因为割下自己一只耳朵送给退休的上司,又借二连三做出不正常的事被认定患有精神病。
陈桂彬和自己的妻子对话,而在别人眼里这个妻子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陈桂彬说自己能看见人心中的心鬼。
他在监视那个平安而返的警员高志伟时,他第一眼就看到了高志伟的心鬼,高志伟的内心很复杂,有七个心鬼,有胆大的、胆小的、出主意的等,而且他认定王国柱的失踪就是高志伟造成的。
在陈桂彬古怪灵异的破案方法下,他还原了当日森林里的真相:高志伟和东南亚人在搏斗中抢走了枪,而搭档王国柱执意想要通知上头负责寻枪。
高志伟怕这样会妨碍自己升官,于是杀死了王国柱,并制造了他被东南亚人杀害,东南亚人用他的枪持枪抢劫等系列案件。
而他则会暗中继续追查东南亚人,然后设法将其灭口。
何家安听从陈桂彬的话追查高志伟,但却被高志伟的聪明手段误导,开始对陈桂彬的破案天赋产生质疑,以至于到了最后关键时刻竟然开枪杀死了陈。
而高志伟此时原形毕露,而陈桂彬也在临死之前杀死了高志伟。
故事基本框架就是这样,下面来着重说一下电影里所表现的主要人物内心的心鬼,即他们多重性格中的阴暗面:这里面包括能够看破别人“鬼”的陈桂彬,他心中的“鬼”是他的老婆,我猜他老婆因为他的不正常举动而离婚,所以陈桂彬心中产生了一种和妻子还开开心心过日子的“鬼”——一个温柔贤惠,每时每刻都不想自己丈夫被伤害的鬼(何家安找陈协助破案被心中的妻子阻挠,陈想骑摩托车心中的妻子怕他受伤等等)。
当陈桂彬碰见生活中真正的妻子时,她对妻子(本该是林熙蕾扮演的角色)产生了幻觉(成了陈慧珊扮演),这实际上是他心中另一个“鬼”。
当他面对自己妻子时,妻子变成了一个陌生人,连陈桂彬自己都不认识。
而他内心中的妻子百般阻挠他和真实的妻子接触,这也是他内心的思想斗争。
这里电影里有所描写——心里的妻子说:他(陈)就是被她(真实的妻子)害的。
陈反驳:你别说了,她(真实的妻子)根本看不到你(心里的妻子)。
然后心里的妻子说了一句保重便消失了。
——这里所表现的就是陈桂彬消除了自己的心鬼,解除了多年的心理包袱。
现实中的妻子对陈桂彬已经没有了任何感情,她是新界南高级督察,他和陈桂彬见面只是为了破案,希望陈能够利用他的天赋帮助她破案。
其实多年来妻子对他的感情已经就是这样,正是如此才造成了陈虚构了内心世界的完美妻子形象。
(上面是我对陈桂彬心理的老婆做出的解释;有个网友提出了质疑,我一起贴上来吧:陈桂彬心中的鬼不是他老婆。
心鬼是什么呢?
心鬼是人心里的坏东西,这一点,影片里说的很清楚。
他老婆是他心里的坏东西吗?
当然不是。
他身边那个林熙蕾是他幻想出来的老婆,而并非心鬼。
这种幻想是出于他对他往日妻子深刻的爱。
心鬼是会支配人的行动的。
可以把心鬼理解为人性阴暗面分解后的若干个基本元素,这些元素综合作用决定了人的行为。
影片结尾,陈桂彬用枪指着高志伟的头时,他对自己说:“放下枪,你开枪就跟其他人没区别。
”然后回答自己:“我也是人,为什么要有分别?
”然后就开枪了。
这才是他的心鬼。
)我仍然觉得他说的不对,陈桂彬心里的妻子就是一个“心鬼”,它代表陈对妻子的“愧疚”,“愧疚”处处袒护陈实际上也是陈用来自己妻子没有离开她的幻想,因此以完美妻子的形象浮现在陈自欺的理想世界中去了。
它仍是“心里的坏东西”,所以当他和真正的妻子对话之后才消灭了“愧疚”这个心鬼。
这实际上也是想告诉观众的:“心鬼”是可以消灭的。
高志伟的“鬼”:一共有七个。
这七个并没有完全交待清楚,电影里只交待了三四个,说是共七个只是表现高是个心计很重的家伙。
心鬼里的女人是出谋划策做思想斗争的,怪异发型的是专出狠招的——也就是“凶残/冲动”(冲动是魔鬼),有时候必须要让“出谋划策”来制止它。
还有一个贪吃的胆小鬼“软弱”,有些坏事做起来很害怕,也是“出谋划策”来帮忙煽风点火。
这几个“鬼”经常一起出动,所以构筑了高志伟的复杂心理,也大大提高了警察对这个案件的破案难度。
其实高志伟还有一个第八个“鬼”——高志伟之前那“7鬼”都不是真正的高志伟的内心世界,那些都是他的阴暗面。
电影中陈桂彬利用自己的天赋在夜晚的森林里碰到一个在找枪的高志伟,这才是高真实的自我。
他正是在森林里开枪杀了自己的拍档王国柱,他在这里丧失了自己的灵魂。
所以高志伟以自己的面目走丢在森林里,而无法走出森林,他在良心的罪恶下迷失了自我,所以他永远无法走出那片森林。
何家安的“鬼”:何家安本来和陈桂彬的老退休上司一样,心中无鬼。
但随着案件一再的迷茫,何家安内心中产生了一个“懦弱的孩童”,他对陈桂彬的破案天赋产生了致意。
这个懦弱紧张的"鬼"让何家安一再想退出案件。
在最后那场厮杀中,他利用心中的这个动摇了的“心鬼”杀了陈桂彬。
枪战中所有的人全死了,陈桂彬在临死前看到何家安又多了一个“出谋划策的女鬼”,这个心鬼最后指引何为了不被抓不连累女友而要捏造事实。
或许以后何家安会像高志伟一样,“心鬼”将越来越多!
最后的枪战中五个人四把枪,最后何家安又把枪换来换去,看似特别混乱,实际上我们只用从他想要营造出来的效果倒推,就可以盘顺整个逻辑。
·既然重点放在换枪上,那我们先试图弄清楚这几把枪:1. 高志伟原本的枪,在森林中被南亚人夺走。
后来高志伟在警局系统里调换了这把枪和王国柱的枪的编号。
(因为南亚人的胆小懦弱,他只抢过钱,而从未使过枪。
这把没开过的枪下文我们简称它为“好枪”)2. 王国柱原本的枪,被高志伟抢走,而且高志伟篡改系统把它的编号录入自己的档案。
高志伟拿着它为非作歹杀了很多人。
(下文我们简称它为“恶枪”)3. 何家安原本的枪,后来被神探陈桂彬拿走。
(下文简称“何枪”)4. Gigi原本的枪,后来被何家安借走。
(下文简称“Gi枪”)·然后我们理一下何家安换枪的目的,他必须要营造出这样的效果——何家安自己和其女友Gigi是好人,且在本次行动中无过错——那么就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换枪以后,两人手里的枪是自己的。
2. 两人的枪击中的是坏人。
好,我们来看枪战后原本的情况和三次换枪。
初始状态:高志伟用恶枪杀死了南亚人,陈桂彬用何枪杀死了高志伟,何家安用Gi枪杀死了陈桂彬。
初始状态真相及其后果是:南亚人被高志伟杀死(用的恶枪);高志伟被陈桂彬杀死(用的何枪);陈桂彬被何家安杀死(用的Gi枪);何家安中了高志伟开的枪(恶枪)。
如果何家安把真相公之于众,那么他就成为了一个杀死无辜之人兼功臣神探陈桂彬的凶手,而且他的枪被人拿走的秘密也包藏不住。
所以他必须要换枪。
第一次换枪:
第一次换枪之后何家安首先拿回了自己的警员证和手枪,确保自己不因渎职而受到处罚;然后他把南亚人手里的好枪给陈桂彬,将高志伟手中的恶枪换给南亚人;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当女友Gigi赶来后,他会把原本拿在自己手中的Gigi的枪还给Gigi。
但这样做之后出现了一个问题:南亚人被自己手中的恶枪杀死,这显然是说不通的。
第二次换枪:
第二次换枪以后于是何家安又把南亚人手里的恶枪交换给陈桂彬,拿走陈桂彬手里的好枪给高志伟。
这样解决了南亚人的“我杀我自己”悖论,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高志伟尸体中的好枪是自己原本配的那把枪(不记得好枪定义的可以返回文章开头看一下),这和他自己在系统里篡改后的结果又不一致了——那么(1)如果何家安把高篡改编号的事情说出来,那么大家会怀疑坏警高志伟没理由拿着一只原本属于自己的手枪,他拿的应该是偷的王国柱的枪;(2)如果何家安不说出高篡改编号的事,高拿的又是一只没做过坏事的好枪,他本人就是好警员,何家安就误杀了自己人,会受到处罚。
第三次换枪:
第三次换枪以后于是何家安做出了最后一次调整,他把高志伟手中那把好枪塞到了南亚人手里,于是根据枪杀死者,所以持枪人杀死者的唬人道理来看,五个人之间杀与被杀的关系就变成了:
第三次换枪后盘出来的杀人规律(也即何要伪造出来的结果)陈桂彬杀死南亚人,并且击中了小何;何家安杀死高志伟(那么高肯定得是坏人,必须揭露他的杀人罪行);Gigi杀死陈桂彬(彬得被抹黑成一个坏人)。
再加上南亚人偷枪加抢劫的行径,故事就可以被串成是三位死者共同作案,最终被他与他女朋友共同击杀。
……看完只想感叹,太强了,韦家辉,你——是——我——的——神——!!!
第1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7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神探》,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正邪对手们暗潮涌动的评价了!
Supremacyacron:比《枪火》强太多。
莫扎特仑苏:最后的“附体”绝了,拯救了俗套的镜子和吊诡的通灵设定我们敏熙:心事密密缝,心中有鬼,小男孩。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曲有误:倒没觉得最后换枪那段看没看懂有多重要,更多的还是看心理的人物具象化,对人之欲的无限放大与审视,做自己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
松野空松:把人格分裂这种烂俗故事拍得如此动人心弦,并将人在不同事物面前表现不同的一面这一深刻内涵嵌套在这个商业模式下,实在是太好看了。
RIVER:就这?
也许是一如既往地对港片没什么情怀吧,依旧不是很能get到杜sir,以及觉得人格分身这个设定还蛮鸡肋的,有种故弄玄虚的不适感。
结尾不错。
果树:对味且好看。
神与魔的同体,人与鬼的共生,都市的冷感与银河风格的集大成,对人状态的具象不能更赞,镜头对人像的刻意刁钻呈现与扭曲化堪称神来之笔,南亚线一段是个小低谷,摩托看哭我。
西北化为乌有:迷惑性很大,其实事件本身并没有十分复杂,只是导演用种种手法加入了许多其他信息,便显得神乎其神,让人云里雾里。
但是它不同于其他“烧脑”片之处在于,它是真正有思考空间的。
结尾枪战戏十分强大。
盆满钵满赵+:震撼。
最后一场戏的镜面和对峙太精彩了。
所以已经消失的老婆是看到自身的鬼么?
为什么她口中说着神探已经死掉了?
她消失了,因为神探心中的鬼不见了,也就是最后的神探其实早已是死去的神探,正如中枪后的高只剩自己而已?
蝠蝠:一名开了天眼的神探,也是一个伟大但实践主义者,心里话却是:“做我好辛苦的”,说明天才也不是自愿当天才的,看见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也未免是件好事。
港版结局真的太强了,配以结尾精彩绝伦的枪战调度,排我心中杜sir电影NO.3没问题。
George:虽然导演上有很多优点,但是剧本后半段借助多重人格对人性进行挖掘不是我喜欢的,看似复杂的讨论其实更像是modeling,太机械了,并没有真正深入那种人心的幽暗隐蔽之处。
所以一方面既不构成对人性的批评,同时也没有某种人道主义的“人味”,使得剧本里的种种playful element显得有点轻佻。
Outisss:奇,诡,绝。
看的时候内心紧张感不亚于看恐怖片的时候。
整部电影太优秀了,能把人格分裂这种烂俗故事拍的如此吸引人,并且背后也没有脱离人性这一主题,无论是剧作上还是演员演技上都无懈可击。
欧.尹:杜sir第二部。
破碎的镜面折射出早已抛低本我的幽暗内心,繁复的推理敌不过对窘境下人性的洞见。
是人格分裂,又非人格分裂,是以人格讲人,是以疯子看鬼。
有夜下共骑摩托的浪漫,有三度换枪好人沦落的冷酷纪实,有韦sir扎实又玄妙的剧本,有杜sir酣畅又利落的风格,已几近圆满,但嫌节奏稍快、观影中体验不足。
杰夫江:非常精彩。
关于枪和身份/面具的一场疑案。
所有角色出场的方式都像吹着口哨一样充满悬念和趣味。
耳朵被割下,于是声音充满了间离感;人人心中有鬼,于是除了天启时刻,再无日光照射。
但遗憾的是,一开头就抛出的双重谜题只解了一半就收篇了,“神探”从一个“名词”变成了“动词”,叙事驱动下我们看到了一次精彩的神探破案,但神探是谁,他为什么能看到人心里的鬼、他心里的鬼又是什么样?
饶了一大圈,最终把焦点集中在了“枪”上,却忘记了倒在血泊中的人物——这样一位神探,怎么能和无名外裔罪犯死在同一个镜头里呢?
Pincent:倒没有觉得这部属于银河映像最佳之一,喜欢程度可能还不如《文雀》,看起来繁复、烧脑到接近神棍,倒不如多来点轻盈无痕的,也不太认同越是需要重看才“看懂”的换枪高潮戏越指向好的悬疑片。
疯探确实,将探案比喻为一种体验派表演,电影的作用在于放大人物的内心描写,听觉、视觉所见皆被放大,用打光暗示被想象出来的角色。
相比于其他银河映像电影,这部作者性非常突出,为了营造邪魅的氛围甚至张扬到运用了表现主义和b级恐怖片的手法。
罪至七宗,人心本就复杂,在结尾镜面环绕的环境下,可能自己依然看不透自己,做一个人是很累的。
Bwheat19920313:短小精悍却又振聋发聩,除却某些地方有些刻意外,确实是一部相当出色的同类型电影。
剧作上完美到无懈可击,将“见鬼”这种有些荒诞可笑的元素加入进来,却并没有使得这个故事变得虚空,反而让它更加厚实和刺激,结尾处被人津津乐道的换枪戏份更是锦上添花。
导演对于整部电影强大的掌控力以及几位演员深入的表演亦是为整部电影增色不少,但影片最关键的一点依然是其深层次的人性主题,我上面提到的换枪戏码不去看解析其实很难明白,但当透析出真相之后,结合上前面铺天盖地对于分裂人格和谎言欺骗的反复描写,让影片的意蕴上升到了最高点:也许有人能“领悟神灵”,也许有人能瞒天过海,但终究逃不过那心底最深处早已搅和在一起的本能和私欲,你无法抗拒,只会越走越远。
子夜无人:最惊艳的地方是对于所谓“多重人格”的阐释达到了一种全新高度,它可以是非病理的,就像前期的林家栋和路人甲乙丙,是一个人身体里的不同声音、天人交战,是你我他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的日常;但它又无法完全与“精神分裂”解绑,就像后期的林家栋和安志杰,它们会互相争斗、弱肉强食,当心声变成心魔,人就变成了鬼,从并存的实体来到玻璃碎片;而在刘青云身上又是第三种状态,作为一个世人眼中的疯子、一个自我已经迷路的人、一个闯入者、一个异数、一个孤独患者,他一路横冲直撞,最后再来问:“我也是人,我为什么要有分别?
” 剧作实在有够完美,但观感上比起《枪火》、《PTU》、《放·逐》仍然差了一点的,还是杜琪峰最迷人的“腔调”二字,那种兼具神经质、kuso、文艺感的独他一份的东西,本片里大概只有陈锦玲一行人吹着口哨那段有给到我。
#FIFF13#DAY7的主竞赛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影片最后,继一系列神神鬼鬼、人格分裂、现场推演等把戏后,终于开启了五分钟的头脑高潮,这也是整个影片封神的几分钟,是吃瓜群众或忽略,或细思极恐的一段交代,何家安来回摆弄几把枪,他越来越犹豫,越来越急切,越来越邪性~~~他希望找到一个完美布局,使得自己没有任何丢枪或是共犯的嫌疑。
反而,自己英勇负伤,与媳妇二人勇斗歹徒,成功反击,击毙犯人。
但是看了豆瓣中已有的影评,尤其是置顶的影评都没有给出最好的布局,当然,还有的人说了,这就突显了神探陈佳彬的牛逼,就是死也把一个无解迷宫给活人何布下了,除非你老实交代真相,否则,自己必然圆不回来。
事实上,片名叫神探,我也很希望是这样的一个最终解,于是,我细细分析各种情况,希望证明神探的伟大,但是,却不是这样,我惊呆了,不是所有布局都是循环矛盾!
而是有一个完美解!
何家安有一个完美布局与一个可用的解释的可能!!!
来,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参与人:
陈佳彬(简称:神探)
高志伟(简称:七魔,他有7个人格哈~—~)
东南亚人
何家安(简称:何sir)在开始布局之前,首先分析一下对于何sir来说,他想要的是什么,当然就是自己的枪一直没丢,自己是打死了犯人,也就是说自己手里的枪打死的人有说的过去的解释表明他是犯人。
而对于已经倒下的三位玩家来说,他们互射没问题,但是不能自己手里的枪射出的子弹打在自己身上。
这点当然有一个前提,警方可以分析出子弹来自哪把枪,根据弹道分析子弹来历不是难事,而且片子前面也有类似情节铺垫了该技术警方用起来没毛病。
而且7魔改动自己的配枪编号这种事情也是肯定纸包不住火的,即使能包住火,也不影响我们后面的分析。
然后对所有的枪进行一个交代:1.东南亚人手里拿的是7魔的枪,这枪参与了抢劫杀人,这里就称为抢劫枪。
但是这把枪在最后的乱枪PK中没正经射中一个人,谁拿着这枪,说明谁参与了之前一系列的抢劫案。
所以何sir把这枪放谁手里都可以。
2.7魔手里的枪,原先来自7魔的搭档王国栋,现在这把枪在乱战中居功至伟,成功射中了三个人,就是东南亚人,神探,还有何sir。
所以这个枪没办法,必须还是7魔继续拿着,不然放谁手里都说不清楚!
我们叫它帽子戏法枪!
3.神探手里的枪,来自何sir,这枪用情专一,射了半分钟,只打了7魔一个人!
我们叫它专一枪!
4.何sir手里的枪,这枪来自他媳妇Gigi,这枪打了神探😭(真心疼神探)我们叫它娘们枪!
好了,下面开始布局然后是布局解释,何sir需要收回自己的枪!
于是专一枪回收在何sir手里,娘们枪当然给Gigi,前面说了帽子戏法枪必须是7魔拿,还剩一把抢劫枪。
既然何sir的专一枪打了7魔,7魔就得是坏人啊!
Gigi的娘们枪打了神探,神探也得是坏人(因此最终解释的时候7魔跟神探都得是坏人)。
于是神探手里得有一个坏人证据,一把枪,那就正好那把抢劫枪!
最终解释: 7魔/神探是一个团伙,他们拥有一把抢劫枪疯狂做案,在树林里,7魔丢了自己的抢劫枪,被东南亚人捡到,搭档王国栋发现了7魔丢枪,于是被杀,7魔拿了搭档的枪并改了记录想混个几天,趁机找抢劫枪。
东南亚人不过是一个小偷,重案组的人找小偷,应该没有问题,而且树林那次也算是逮着一次了呀!
7魔跟神探知道枪必须得要回来,于是约了东南亚人,拿钱换枪。
神探前去换了枪以后,拿着抢劫枪,暗处的7魔用帽子戏法枪打死了东南亚人。
而后,7魔与神探谈崩,7魔用帽子戏法枪打了神探,但是神探有主角光环,其实只是半死。
此时,知道了一切的何sir英勇出现,而且作为一个好警察,他想先警告后开枪制服,结果错过了开枪时机,被7魔孤注一掷领先开枪打中。
何sir负伤的情况下连开数枪,打死了7魔。
何sir负伤,半死的神探晃晃悠悠起来要开枪打何sir,此时Gigi赶到,情急之下用娘们枪乱枪打死了神探。
************************************************************************************************************************************************************************************神探的伏笔:说了这么多,实在不忍心再替这个何伪男构思了。
我还是想说神探不应该有被冤枉的可能,他肯定有伏笔: 神探最后一枪是抱着必死之心,一步步必须要走到7魔身边再开枪,要顶着7魔额头开,这点情节,有点儿小问题,既然可以开枪,为什么不直接举枪射击,即使射不死,让他失去杀伤力,可以交给何来补枪,或者大家都僵持着等待救援,为什么他一定要走过去,万一过去半路就被7魔死了呢?
岂不是那只能说明,神探已经明确了何已经变心,靠他肯定不会有好结果,只能留下一个死循环,让何有异心就万劫不复。
于是才一定要走到7魔跟前再开枪,而在枪伤鉴定中,顶着额头开枪与一定距离的开枪有明显不同,简单说枪口燃气与火药可能灼焦皮肤,并且有明显火药燃料气味。
这枪最后得是何的,两人有如此近距离接触,要么是同伙,要么是7魔子弹打完了,何完全是在可以制服他的情况下,以处决的形式杀的人,私自处决犯人的话就尴尬了。
如果何sir想避嫌,只能不拿这把专一枪,那就更加无解了,怎么无解?
我就不重复了,不少影评已经分析过了好了,让他(何)解释去吧!
1992年,南加州的劫匪金先生抓回一个受伤警察来虐待,并且残忍地割下了警察的耳朵。
那是电影《落水狗》中的一幕,这一耳朵,导致了随后善匪与恶匪的毁灭性驳火。
这个血腥的镜头至今仍被Cult片迷们津津乐道,而电影中或温情或冷酷的匪徒,其形象竟都没一个比想出割耳这嗖主义的导演更鲜明而疯狂。
割耳背后,影迷记住了那位初出道的坏蛋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2007年,香港西九龙重案组督察陈桂彬,在上级退休的温馨时刻,割下自己的一支耳朵送给了上级。
那是电影《神探》(神经病侦探)的一幕,这一耳朵,导致了陈桂彬的退休就诊,也让这位因“体验式刑侦”而声名原播的神探,从此更具有了洞悉未来的强大预见力。
这个血腥镜头与《落水狗》如出一辙,镜头丝毫不顾银幕前观众或扭头或揪扯衣领的挣扎,直噔噔地将自虐全过程拍完。
而拷贝这个嗖主意的导演杜琪峰和韦家辉则冷静的躲到了幕后,将疯子气质和恶名由外到内的丢给陈桂彬的扮演者刘青云去承担。
殿堂级的杜琪峰当然不会只想着拷贝血腥的嗖主意,要说割耳,凡高还是更老的祖宗呢,神探陈桂彬也一样,似乎少了只耳朵后,视野更清晰更宽广,眼前的色彩更丰富多样。
角色创作上,编剧韦家辉甚至让独耳陈桂彬“我的双眼看到鬼”,还是实体人身上背着的那种心魔。
有了此等特异功能,故事最初抛出的警员王国柱及其配枪失踪疑团,就全被陈桂彬“体验式探案+看鬼神功”的本领给清晰地洞察并部分解决了,于是电影不再是最初预料中的悬疑片。
现实世界充斥着谎言和伪装,华南虎照、艳照、摄影奖照,人们在越来越不相信官方说法和常规逻辑的困境下,开始或嘲笑或认真地倾听疯言疯语,似乎宋祖德这样的大嘴巴也真能看到明星心中之鬼。
当然,神探陈桂彬并非大嘴宋祖德,刘青云所擅长的疯癫表演赋予这个角色一种让人好奇的魅力,他不像福尔摩斯那样细致地洞察周遭的蛛丝马迹,而是直接的以肉身去重演犯罪现场,或模仿罪犯以“手”枪袭击押钞员、或模仿受害者装入箱里埋入土里,快节奏的张力牢牢吸引住眼球。
再加上又科幻又神秘的“预言力量”,这早早就让观众相信侦探神经病般的判断,放下以悬疑片思维猜测其它可能的凶手。
《神探》在剧情设置上摒弃了悬疑的同时,也从角色位置上摒弃了黑帮身份和警匪模式,于是此片的类型可谓是模糊的。
当然,我们可以把这批警员同等置换为《黑社会》中的匪帮,他们都一样分批集中,然后在逼仄的街道、居室内明争暗斗,那么可否有一新类型叫做“警帮片”呢?
类型虽然模糊化了,但电影低调的打光、冷俊的服装、突如其来的枪火以及高度净化的声响,仍然以鲜明的风格化处处标明着这是银河影像出品。
而需要给观众剖析案情可能、需要推动戏剧高潮到来的企图,就不容许《神探》去进行类似《放逐》和《枪火》这样的造型化表意和象征尝试了,于是,“警帮”们没有在大街上排开摆造型、没有踢易拉罐打发无聊时间。
黑帮们用跺指惩治了内乱,“警帮”人则用割耳洞悉了未来。
千万别相信电影,特别是那些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读者,割耳可并不能让你看到“复合人格”,洞悉未来,成为神探。
我们有责任感的电检局当然早已义不容辞地将“割耳”镜头一并割去。
电影中的陈桂彬神探,差点以其洞察力,成为斯皮尔伯格那能“预知犯罪”的超级电脑法官(《少数派报告》),他对同事何家安发出了准确的死亡警告:如果你配着枪,就会被元凶高志伟所杀。
所幸,他的预测并非那么命定而不可避免,这也是影片的逻辑没至于像斯式科幻片那么复杂,而能聚焦于陈桂彬眼中的“复合人格”。
表现“复合人格”的高潮也完美地与杜琪峰擅长的片末爆炸性高潮融合在一起,镜像,这个从007电影到恐怖片,都热衷运用的心魔放大镜,又一次巧妙而恰当的置于最该出现的地方。
高志伟身上复杂的七个鬼,何家安身上懦弱的胆小鬼,南亚人身上不知所措的冒失鬼,全在镜阵中显现出来了,刚有危险在混乱中把观众搅得一头雾水,突然,几声爽朗的枪响,将鬼打回原型,成为死人。
或许,神探陈桂彬的最后一搏太落俗套,非要毙掉最复杂的恶人才得勉强安息,但作为一个自割耳朵的神经病,我们观众也就对他网开一面吧,他和我们不一样。
(原载2月23日南方都市报)
这实在是一部烧脑的电影。
第一遍看的云里雾里。
明明是一个人走着走着变成了七个人,这个人在吃饭一会又变成了那个人,一会男一会女,还说着同样的话。。。
绕来绕去,完全不明就里。
再看第二遍第三遍,哦。。。
终于明白了,原来神探所以神是因为他能看到别人心中的不同的“鬼”,而那些不断变来变去的一会有一会没的人其实是神探看到的那些人心中的“鬼”(并不是真实世界的人)。
高志伟的身上有七个“鬼”,贪婪、享受、胆小、暴力。。。
其实就是他性格中的不同面。
而何家安在神探的眼中只是个小孩纸,胆小、懦弱。。。
可能看多了中国式的电影结尾要表现主人公的高尚,所以对这个结尾很失望,何警察误杀了好人竟然不主动承担责任而是要伪造现场企图嫁祸他人。。。
不过仔细想想这样才更真实,这才是真正的人的本性啊
《神探》的结局是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文/四月物语好吧,天涯147万的回复已经提不起我的兴趣,我现在满脑子都是刘青云和杜琪峰的《神探》。
下面我也试着分析一下这部电影的结尾,希望能验证我以为的“没有出口的迷宫”这一猜测。
未换枪时的简要人物关系:刘青云(安志杰的枪,以A代替,其余几把枪都以字母代替以便区分)、安志杰(他女友gigi的枪B)、林家栋(他搭档的枪C)、印度人(林家栋的枪D)。
开始:第1次换枪:安志杰把B放进兜里,拿起A,把D放到刘青云的手里,把C放到印度人手里。
此时的结果是什么呢,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几把枪依次开火的顺序:C杀了印度人,B伤了刘青云,C伤了安志杰,A杀了林家栋,C杀了刘青云(刘青云虽身受重伤,但是晚于林家栋倒下,据此为序)。
重新整理一下各枪子弹的对象:A是林家栋,B是刘青云,C是印度人、安志杰和刘青云,D无。
回头来看第1次换枪的结果:D放到刘青云手里,那么就是刘青云犯下之前的案子;C放到印度人手中,打伤安志杰、刘青云和印度人自己;A和B在安志杰自己手中。
此时已无需推断结果,因为出现一个不合理的枪C,所以安志杰需要继续换枪。
接着看第2次换枪:安志杰把C放到刘青云手中,再把D放到林家栋的手里。
再往下也不用推断,因为C杀了刘青云,肯定留下疑点。
安志杰琢磨琢磨,继续换枪。
第3次换枪:安志杰把D放到印度人手里……(此时C在刘青云手里)所以还是留下C这个疑点。
到底安志杰能否把枪合理地摆放呢?
屏幕黑,字幕出。
好了,让我们再整理一下思路,在结尾,安志杰想要清白地说明此案件,首先应该枪A和B在自己手中,这点他做到了。
那么,剩下就是如何安排其余的两支枪C和D。
A打的是林家栋,B打的是刘青云,所以林家栋和刘青云肯定在安志杰的报告中做不了好人。
所以C和D放在刘青云、林家栋和印度人手里可以是任意的。
下面我们把C和D分别放在三人手中,看一看有没有合理的安排:1、C-刘青云,D-林家栋,空-印度人(第2次换枪,不成立)2、C-刘青云,空-林家栋,D-印度人(第3次换枪,不成立)3、C-林家栋,D-刘青云,空-印度人(假设林家栋是犯案的罪犯,刘青云和印度人是同谋,安志杰和女友击杀三凶犯,但C为何击杀印度人?
有疑点,不成立)4、C-林家栋,空-刘青云,D-印度人(疑点同4,不成立)5、C-印度人,D-刘青云,空-林家栋(C枪击杀印度人自己,不成立)6、C-印度人,空-刘青云,D-林家栋(疑点同5,不成立)所以,根本没有合理的安排,这是韦家辉和欧健儿的绝妙构思,当然还有杜琪峰别具匠心地为大家奉上这样一部奇妙的电影。
也许影片中的某些构思看起来很眼熟,但这样的精彩还是值得我们为之欢呼。
那么总结一下前文,推论证明了“《神探》的结局是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的观点。
你永远不用怀疑韦家辉与杜琪峰合作的效果,当然韦家辉的剧本就更不用打问号了。这相当于上一堂逻辑分析能力课,短时间内很难彻底弄明白,但一旦全都懂了,很震撼。十多年过去了,银河的片子还是那么地“废脑”,真是佩服他们几个人。刘青云再次出镜,又一个经典的形象诞生。影片的手法很赞,用真人扮演来描写内心的人格状态与心魔对话等场景,非常直接也有画面感,有时让人不寒而栗,而正是这种深度剖析精神层面的东西,才能深入感触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往往内在的想法是看不出来的,神探这种能力看到的正是人们背后的真实的东西。
我爱杜琪峰
报告可真难写啊!
杜琪峰很好...劉青雲也很好...不錯~
何家安都吓成小屁孩了还能玩儿辣么复杂的脑力游戏??
刘青云倒下的眼神是人性寓意的总结,安志杰换枪的开始是逻辑结构的高潮
精神分裂
补完发现,还是前作更NB
★★★☆ 挺好看,不错,结尾摆枪好构思。至于刘青云看到鬼,无聊。杜琪峰在某些地方还是比较装,装得不高明,有点雷人那种。
只为刘青云。半夜。恐怖片。
141121看。。沦为 青云粉儿! 羡慕所有里面和他演对手戏的人 <武侠>的爷爷 <七宗罪>的表弟 无法挽救的爱情 大赞的开放式结局 都是片中的看点! 遗憾我看到它太晚了:)。。
我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
看的太费劲。。。
这扯淡片在豆瓣上能拿到8+的分数。文艺青年的意见越来越没有参考价值
所有人都有鬼,就你一个没有。如果是真的话,那就是你有问题。
杜琪峰+刘青云是品质保证吗?佳作
传说婴孩通天眼可以看到鬼魂,神探延续了这种技能,一窥人心的鬼。割掉的耳朵、齐吹的口哨、迷雾重重的警枪,种种线索服务的不仅仅一个单纯的案件,而是揭示了人心里贪嗔、虚妄、莽撞、饕餮、怯懦等魂灵。这是一部看完非常后怕的片子,想法非常棒,遗憾是仅点到为止,放在国外做成系列剧集完全没问题。
逻辑错误多,神探无推理靠感应。林熙蕾美爆了
乱……
视角新颖,摄影很牛,毫无生硬的拼接感,片尾曲和片子很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