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11月份,我才看到了这部2006年的佳作!
真是遗憾呢!
片中主演的演技都是井喷式爆发!
如此灰色的电影恐怕,广电不会让上映吧 !
而且因为当年陈大摄影师的照片获得了国际大奖,让他所拍的片子,逐一沉沦!
比如出名的《狙击手》!
不得不说的是陈冠希如果不转行去搞人体艺术以及爱情动作片,他绝对是现在香港新生代顶尖的男演员!
谢霆锋,陈伟霆神马的根本无法比拟!
而这部电影的剧情各种峰回路转,让观众全身心投入其中却又不可预知未来!
电影不愧有大日本帝国的人员参与制作,所以很多画面和情节都让人有一种崩溃感!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结局并不完美,如果换一种更黑色的结局,这部电影就会成为经典吧 !
他们说这部片子的时候都用了"压抑"两个字于是我也不可抑制的掩嘴颤抖每一段钢琴声响起的时候的简单爱情两个人一个世界的相依为命别人都以为你的生存就等于杀人别人都以为她只是命运凄苦的傻子谁都不知道你们心底的大大的爱和小小的幸福之所以叫做悲剧收场是因为没有人错他们死了兄弟死了父亲你只是要吃饱了饭的活着我们只是命运面前摇尾乞怜的狗说着彼此无法沟通的言语以为到达后再失去一切被命运玩弄只好说一句“以后,也许就不一样了吧”来安然的闭眼最后那个新生的婴儿如果背负满期待是不是就可以换来一世的平和?
以前上应宇力老师的电影欣赏课时,她经常提到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而影片的开头尤其是富有特点的出字幕方式通常能够直接体现影片的风格。
《狗咬狗》将制作团队的名字置于似是集装箱的斑驳铁皮之上,覆盖着血迹,辅之以阴暗的摄影和沉郁的音乐,顿时将观者带入由导演一手营造的气氛中。
这片子几乎每一个镜头都带有特别强烈的导向性,交待特定的信息,就像编码一样,如果你眨眨眼睛错过了,有可能到了后面就对不上号,影响对叙事的理解,它要求观者的解码过程严格跟随叙事的节奏,比如陈冠希进入餐厅后,前台小姐奇怪地看着他,这组画面要求观者立刻得出陈冠希不是该餐厅常客甚至不同于普通食客的信息,为后面逐步揭露他的身份、处境作铺垫;同时叙事又有所保留,每个镜头或每组镜头只是巨大叙事链条中不可缺少的几环,只有当你看完整部电影时,才能彻底收起这根链条。
所以,看着好累,沉溺其中的累,因为你需要不断地对剧情进行猜测。
与之不同的一些文艺电影则在叙事上有所保留,相反添加电影手段方面的额外信息,使得观者如入迷宫,即便结束了观影过程,也有可能错过半路上的风景,但并不影响整体的迷宫体验。
总得来说,《狗咬狗》讲述了非常简单的一个故事:警察抓凶手。
这一故事模型的叙事形式逃不出固定的套路,但本片最大的张力来源于超乎寻常人想像的、对道德和社会公正底线的挑战(虽然到了后面这些符号性质的东西都渺小的不值一提)。
而且我觉得能够调动非常消极的因素来尝试触摸一些积极的意义,这招很牛B,类似骨头发芽、腐尸上开花。
说说几个煞风景的地方。
一是垃圾女抱小狗的温情“诗意”段落,原本悬在心口耳边的音乐风格急转直下,乱世真情也不过如此,但在逻辑上严重损害了影片气氛的延续性;二是李灿森震惊时候张大嘴巴的表情,与他一贯的冷酷不符,尽管已经眼睁睁看着N个同仁死在凶手手下,于情于理作此反应都不为过,但他发现父亲贩毒实情时表情也变化了了。
身为局外人的观者我,在这种时刻显然要比他更冷酷。
三是看到父亲尸体时又给他表情的那个特写,实在是太煞风景了,身为一个理性的观片选手,这个镜头终于彻底拉开了我与影片叙事之间的距离。
该有的悬念都过去了,我的心不再被吓得怦怦跳,我的情绪也不再被它左右,也不用再随时准备捂上眼睛躲避血腥镜头,只要安心等待揭晓过程,编码者自然会主动解码。
但那个温情到死的拥抱改变了一切。
那个温情到死的拥抱让我想起了那句话:“找个男人如果他不会打架,那就等于找了个女人。
”呵呵,怨不得金刚那么%×,连echo提到女主角时都下意识说“金刚的女朋友”。
这段画面的色调暖得吓人落日也美得要死,在一个充满未知和期待的结局之前,我相信所有女观众的心都会随着再一次出来煞风景的外文歌飘向很遥远很遥远的某个地方……倘若真能如此,“免我惊,免我扰,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的套路可休矣,从明天起跟着你的男人流浪吧逃亡吧!
就这样结束了多好?
女人的肚子都大了。
他们带着同样的项链去看医生,却要为手术费而发愁。
车子停下来,“等我。
”这一句话一出口我就知大事不妙,叙事漏洞大显身手的时刻到来了,我们的孤胆警察同学肯定会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地从某个角落里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影片结束前与这个系着N条人命的杀人恶魔展开殊死搏斗,好给观众和社会公正一个交待。
真抱歉我敲出这句话时难以掩饰的讽刺意味,理性的观片选手此刻也已经彻底站到杀人犯这边来了。
果然!
警察来了,还带着编号。
我前面解码时候一定漏掉了什么重要信息,导致此刻应了上句话的景。
女人临产,两狗终于面对面决斗。
陈冠希扑上去,我以为他要跪下,结果却是肉搏。
不过后来他还是跪下了。
可我万万没想到女人自己迎着刀子过去了。
我没想到!
其实这样的结局也是很老套的啊,可我没想到……因为我是那么胆小,连美好的话都不敢不愿说出口。
更大的意外是他亲手用刀划开了女人的肚子,抱出婴儿……这样的结局,太悲痛了,我睡觉去了。
《狗咬狗》个人观影随笔,欢迎理性讨论,不喜勿喷 导演,我知道你想拍的很酷,但是我们不能为了酷而酷,因为酷过头了,就不是真正的酷,而是装酷 电影整体的风格是比较暗黑压抑的,大部分的场景都是黑漆漆的,故事也讲的磕磕绊绊,所有人都跟疯了一样,好像只有冠希哥一人是正常的,因为他演的本来就是一个癫狂的人,警察们不理性,一言不合就杀人,逻辑上的我没办法融入剧情,太刻意了,但是也能理解,毕竟电影的名字就可以解释一切不合理!
《狗咬狗》这个名字很尖锐,而且配乐也特别有意思,每次冠希哥出手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恶犬的狂吠声,原来这是个癫狂的动物世界,人跟狗一样互相撕咬,人性泯灭,唯有生存,不要跟我讲道理,也不要跟我谈逻辑,从这个角度去欣赏,可能会容易理解的多. 很多人说冠希哥在里面的表演炸裂,我不知道这种炸裂感是怎么表现的,他没有什么台词,只是靠一些肢体动作和眼神,我的感受,有融入角色,也能挑起主演的戏份,最后的部分还是有一点青涩,但绝对谈不上炸裂,可能他们的理解,只要歇斯底里,够凶残,够狠够酷够拽就是炸裂,我们的理解有偏差,而且我非常讨厌这个词.PS.我倒是觉得李灿森演的不错,还有最后的结局很好,虽然跟前面的衔接有点脱节,但那个孩子出现的时候,还是看到了一些希望,并没有一黑到底....不然就真的太压抑了.
演的很棒,尤其是参差不齐的牙齿
鄭保瑞的《軍雞》都已開拍了,他的前作(轉眼間,新作已經變「前作」)《狗咬狗》已經上畫、落畫、出碟、再出埋雙碟版DVD了,卻一直寫不了關於影片的隻字片言。
影片談的是生存。
我想說的是死亡。
在銀片裡我們看到的第一個死亡,是茶樓裡陳冠希塞滿一口的食物,然後拿出手槍走向正等待丈夫捧出精心蒸好的蝦餃的老太太,乾淨俐落地結束她的生命。
鏡頭中的丈夫捧著蝦餃出來,摔了一地。
後來,我們知道,太太的死亡,正是丈夫的策劃。
一個生命的消失,源於另一個生命企圖繼續生存下去的掙扎。
即使我不認為這個丈夫,他的所謂「生存」是一種生存——偏偏,在片中我們看到兩種對「生存」的不同解讀:城市的「生存」是複雜的,為了錢,為了向上爬,為了更好的生活,都簡化為「生存」,於是律師丈夫可以殺死法官太太(或法官丈夫殺死律師太太?
);警察可以販毒。
來自柬埔寨的陳冠希,他的生存更簡單,為朋飽肚。
於是影片一開始便拍攝他偷渡來港時,躲在船底要接住船家遞下來的一碗粥,一個浪打來,船身顛簸了一下,粥摔了一地,他伸手抓起放進口中。
生存可以是一種很簡單的需求。
只要能填飽肚子就夠了。
於是在影片的最後,逃回柬埔寨的陳冠希和太太過著的是農民的生活,自耕自種,自給自足,肚子能填飽了,也就沒有了戾氣,日子過得甜絲絲的。
只是當生命面臨抉擇時,不得不犧牲一條性命,來換取另一條性命。
這種以一換一的方程式,在警匪片或武俠片中本是常見,以性命要挾的橋段,在《狗咬狗》中也經常出現。
但這個抉擇,以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為完結:陳冠希剖開自刎的妻子的腹部,取出尚未足月的嬰兒。
片中導演打燈打得很厲害,到處都在發光,像很神聖。
片中有些死亡是種寓言,像最後嬰兒的出世,有些死亡則是帶有功能性的。
林雪死的一段,無疑是最叫人動容的,陳冠希緩緩刺他的頸子,李璨琛看到眼都突出來。
這是極具挑衅的舉動,不但要林雪受到刺頸之苦,還要李璨琛除了要承受拍檔的死亡之外,還要接受那種無能為力相助的打擊,最後陳冠希的舉手投降,更是連李璨琛報復也無可能了。
這一個情節,也是包含了最多情緒在其中的一場。
片中每個角色的死都有不同的死法,林雪被刺頸而死;少女的禽獸父親被李琛森誤殺而死;黎耀祥被拖行至馬路中,在同伴的目睹下被車撞死;張家輝被石躉「扑」死;林嘉華內咎自殺;還有那個既是要湊人數也是要擔當警隊中不顯眼的警察——至今我仍然一再忘記他的姓名,即使導演再次說過——被子彈反彈反彈再反彈擊中而死。
除了林雪,後來的這些死亡有點像是導演不甘於沉悶的自娛了,如何泡製出各種各樣的死法,尤其是警隊眾人,自娛與吸引觀眾的因素最大,最後陳李二人的肉搏,如何肉緊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事實上,整體風格亦趨向舞台化,誇張的舞台式打鬥,定格拍攝,那個空地就是一個舞台。
傾注真實感的演繹,甚至演員們果真要拳拳到肉互毆至動真火,後半部的寓言味道也就來得更加濃厚,尤其是圖騰式的臉容、性命相挾的片節,到最後神聖化的生命誕生,我甚至覺得,那是一股如希臘悲劇般的力量,鄭保瑞最終以一個寓言完結一次關於生命的探討。
两年前,郑保瑞从合拍片回归香港本地题材,拍出一部横扫颁奖礼的《智齿》,其大尺度的情节、暗黑残暴的美学风格令人咋舌,更描绘出一个港产片中罕见的荒废堕落的未来城市图景。
事实上,早在 2006 年,郑保瑞就已拍过类似的题材,其阴郁绝望的格调更有过之而不及,那就是他充满争议的代表作《狗咬狗》。
不过,相比起《意外》和《智齿》,更遑论那些接近主流口味的动作片,他这部《狗咬狗》的口碑待遇未如理想,投资 2 千万成本的影片在当年暑期档上映,收获票房不如人意,而在之后的金马和金像奖上几乎颗粒无收。
倒是后来在欧美地区发行影碟后,吸引不少国外类型片粉丝的关注。
从这一点来看,影片血腥暴力的类型元素掩盖了叙事里的深层表意,观众似乎只将其当作一部限制级的警匪动作片来看待,而影评人也对废墟般的香港、模糊道德边界的警匪对峙感到困惑与乏味。
郑保瑞以风格化的美术与滤镜效果,营造出一种阴郁、晦暗的色调,在难以分辨黑夜白昼的画面里,接连抛出女法官被枪杀爆头、警察被刺倒于血泊、汽车相撞凌空翻转等等挑动神经的情节;人物堕落与兽性暴行的此起彼伏,从都市景观转到垃圾场,将叙事引向一个逐渐偏离现实的未来幻境里。
整个故事中几乎没有一个真正善良的人物:律师买凶杀妻、警长背地里与毒贩勾结、父亲性侵凌辱女儿……尤其是转移到垃圾场之后的情节,呈现出港产片罕见的冷酷荒凉意味,让观众察觉出这是一个扭曲人性与道德的未来世界。
事实上,《狗咬狗》延续了郑保瑞此前两部作品《爱·作战》和《怪物》的类型混合实验,在常见的警匪类型架构里融入人性与兽性一体两面的思考。
导演刻画了两个对立而异常复杂的人物:暴躁的警察与冷酷的杀手,却不像常见警匪片中正义与罪恶的对峙般简单明了,因为这两个角色在极端的环境状态之下,性格和心理会急速改变。
凶残的杀手遇上弱智受虐的女孩,无意中被唤起其恻隐之心,那种夹杂着同病相怜与家长式关怀的复杂心理,令这个狠角色身上流露出人性的微光,而两人回到柬埔寨过上平淡的生活也在呼唤出人性本善的底色。
相比下,另一个角色却耐人寻味:年轻的警察玩世不恭,其后在破案中目睹同僚相继死去,以及无法面对父亲的罪恶秘密,最终沦为凶残暴戾的野狗,选择以暴易暴而走上亡命之路。
这个角色的心理转变也折射出扭曲人性道德的社会环境,人们为了金钱和地位,不惜背叛身边人、泯灭自我良知,特别是父亲的罪恶让他的价值观彻底颠覆,他不再相信所谓的正义,在他看来警察面对凶残的罪犯时,不应保持冷静、恪守底线,而要突破界线、以暴制暴。
正如最后字幕归纳出的核心主题:生命以另一个生命作为代价才可以生存下去。
换句话说,在如此极端的环境里,正义和良知根本不屑一顾,甚至成为了生存最大的障碍,而唯有凶狠残暴、不择手段、目无法纪才能获得活下去的权利。
杀手和警察两个角色命运各有不同,性格上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人性与兽性是对立共存、亦可逆转的。
一个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压抑其恻隐之心,尽力释放其兽性,用以对抗与征服。
或者说,生存环境的恶劣更容易激发出人性中暴戾凶残的一面,这也许才是导致这场暴力对峙的根源。
有好久没有看过这样一部从头到尾让人喘不过气的片子了,作为一个有那么一点港片情结的人来说,心里是很感动的,仿佛又找到了小时候对着电视机看香港电影边看边抹眼泪的那种回忆。
陈冠希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演员,每个眼神都到位,他的世界只有生存,没有善恶,没有好坏,因为他没有选择。
看到那个弱智少女抓着他满是淤青的手臂流眼泪的时候我忍不住哭了,在女孩的眼里,只要他温柔,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暴力。
他们都不曾被当成人来对待,而他们所想要的只不过是像人一样去简单生存而已。
忽然有点羡慕这种爱情,那种只有彼此,无法去相信这个世界还存在任何替代的感觉,大约只有电影里才能有了吧。
电影开篇寥寥几笔就把陈冠希扮演的角色,柬埔寨杀手鹏的形象十分生动地勾勒出来。
初到香港的他走在路上左顾右盼,偌大的繁华都市没有给他探索的空间和余地,他所有的行动都是按指示来的,按指示上接头的出租车,按指示去执行任务的酒楼,按指示杀人。
在酒楼等目标的时候,侍应生问喝什么茶,鹏没有应答,不仅因为语言不通,他的神色形态也很是畏畏缩缩,不知该如何面对。
知晓了鹏的身世,这一切也不难理解,他在暴力中成长,通过在人肉竞技场里打败甚至打死其他人争取活下来的机会,没有一丝一毫的可能可以看看正常世界如何运转。
这样一个普通的就餐环境,于他来说反而无所适从。
但鹏也有他自己的生存智慧,对他来讲一切的一切就是不断适应不断争取以获取生的权利。
侍应生把菜单和铅笔递给他的时候,他观察了其他食客的言行,瞬间明白了点单的办法。
一桌子茶点,鹏吃得差点噎到。
地下搏击场非生即死的生活大概从没让他吃得这么饱这么畅快。
坐在餐桌前狼吞虎咽的鹏,来自贫困和死亡线上挣扎的弱势群体;离开餐桌执行任务的鹏,是一个凶残暴戾毫无底线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他的生活里只有生和死,而他求生的唯一技能,就是让其他人死,然后抢来生的机会。
可能大部分狗的生存环境都没有他这么极端恶劣。
亡命之徒鹏来到棚户区本只想求一个短暂的栖身之地,因此勒晕了户主,也就是佩佩的父亲,却意外解救了和他一样在恶劣环境里生存的智障女佩佩。
佩佩因为智商为题,对世界的认知基本为零,任人摆布,或者说,任她世界里唯一的一个人,也就是她的父亲摆布。
从佩佩和父亲第一次出现的场景可以看出来,她的亲生父亲在侵犯她,且对她的态度也非常凶狠。
这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佩佩看到鹏伤害自己的父亲,虽然害怕,却没有失去亲人的伤心和惊慌,甚至因为鹏吃了她做的饭而会心一笑。
鹏也是在意识到这一切之后手软放了她一条生路。
佩佩短暂的人生里,能感受到善意的时刻不多。
第一次应该是妈妈还活着的时候,第二次就是鹏帮她把裤子穿上的时候,第三次是佩佩误以为鹏要带自己走的时候。
最特别的一次当属鹏让佩佩用剪刀捅她父亲,告诉她要想活着就要靠自己,这次佩佩得到的不是温暖,但是她应该第一次知道自己可以反抗,可以摆脱当前地狱般的生活,自己豁出去之后也有勇气。
这也是为什么鹏和追捕他的伟扭打成一团,难分上下的时候,佩佩毫不犹疑地用凳子疯狂砸伟,给鹏解围。
也是从这个时刻开始,两个生活连狗都不如的年轻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鹏在正常社会的生存法则也无外乎杀戮,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回到他自小熟悉的那个世界去。
回到柬埔寨地下格斗场之后,他称呼老板为老爸,老板却对这个称呼深恶痛绝。
这个老板捡回了还是孩子的鹏,让他以格斗杀戮为生,榨取鹏在这个过程中为他创造的每一分钱。
在鹏变成通缉犯之后,毫不留情地要赶走他。
他造成了鹏一生的悲剧,却弃之如垃圾,即便如此,若非迫不得已,鹏也不愿意离开。
佩佩怀孕之后需要钱做剖腹产手术,底下格斗场还是鹏唯一可以挣钱的途径。
此时再回想他告诉佩佩“要生存下来就要靠自己”就充满了讽刺意味。
鹏以为自己能靠自己的格斗技能谋到自己、太太和未出世孩子的生路,到死那一刻都没意识到他无法摆脱这悲惨的命运,无法摆脱“生命以另一个生命作为代价才可以生存下去”的桎梏。
更悲惨的是,孩子出生之后,鹏和佩佩也都死了,无人照看的孩子,很有可能在那样的环境下重复鹏悲惨的命运。
如果说鹏过着狗都不如的生活,是生活所迫,那伟以及他队友的悲剧,就是为精神所累。
伟一心一意要做一个好警察,证明给爸爸看。
可被众人景仰的好警察父亲却是个黑警,伟得知这一切之后可以说是经历了信仰和感情的双重崩塌。
他无力抓捕父亲,挣扎之间举枪弑父,想把自己以及世人眼中父亲好警察的形象保留下来。
父亲中枪昏迷,伟在清白和谎言之间自己也难以自处,同时父子二人也因这场意外被内务部调查,压力非常大。
做一个理想中的好警察几乎成了伟唯一的念想,同时行事也越来越偏激。
暴力威胁证人、线人,用毒品买通线人,为了查案和抓捕罪犯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前面说过,无法在正常社会生存下去的鹏,一心只想回到自己熟悉的地下格斗世界,唯一小小的意外就是要带着佩佩一起回去。
一切阻挡他的人,他都会用他唯一的生存技能——杀戮——来克服,这个过程中他几乎直接或者间接地害死了伟所有的队友,也就把自己和伟身处的险境越挖越深。
队友肥英被鹏害死的时候,队友阿祥还以“我们是警察,按章程办事,不要冲动”为由阻止伟立马对鹏开枪寻仇。
伟和鹏在棚户区的打斗没有结果,还意外杀死了佩佩的父亲,这已经触犯了警务纪律,同时内务部紧咬伟不放。
此时,阿祥只想尽快了结这桩案件,好让伟回警队自证清白。
重重压力下,他也和伟一起,暴力胁迫线人帮助他们追查鹏的下落,同时对伟用毒品引诱线人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来为了救回被警方扣下的佩佩,鹏挟持并打伤了阿祥,另一队友阿企非常激动,同样挟持佩佩。
这个时候阿头还是有谈判的耐心和掌控局面的信息,可是阿企被爆头,阿祥在打斗中被车撞死之后,阿头也逐渐失去了理智,继续挟持并伤害佩佩逼迫鹏现身。
除了伟以外,阿祥,阿企和阿头都在这场抓捕和失去队友的痛苦中愤怒并迷失。
鹏引诱阿头来抓捕自己的时候反杀了阿头并重伤伟。
付出了极大代价,抓捕却以失败告终,伟所有的队友也都在这次抓捕中殉职,伟也因这次抓捕错过了和父亲见最后一面。
尽管通缉令已由香港发至柬埔寨,伟也对鹏紧追不放,此时伟对鹏的抓捕,不再是警察对罪犯的抓捕,更是一场复仇和自我解脱。
在重压下无法堂堂正正做人的伟,陷入了和另一条“狗”鹏的焦灼缠斗中,这也是电影为什么叫狗咬狗的原因,然而最悲哀莫过于,在各种不可控因素下,他们都没机会再做回人了。
拍摄者这部电影,陈冠希也就24岁左右吧,在当今算得上是所谓的鲜肉(?
)级别,流量小生什么的 。
这不是重点,可怕的是冠希哥不光有颜啊,对于几乎没有台词的的角色且不说演得多么多么出色(其实本人内心是在尖叫bravo的啊哈哈 ),至少我认为他的表演决不会让人感到拙劣。
冠希哥叫你演绎什么叫无声胜有声。
以下是展现他深情一面的图片,本人对这个比较感兴趣一点😬,想看他对于凶狠杀手演绎的就好好儿欣赏电影吧。
深情的冠希哥😙
哼,摸头杀什么的谁都没我冠希哥温柔 鹏好勇斗狠的性格我倒觉得体现得不多。
以至于甚至没李灿森演绎得好,尤其是最后阿伟也当上了柬埔寨杀手时跟人在逼仄的房间里肉搏胜利后那个伫立的画面,眼神气息都很到位。
决斗 画面很美 内容却是血淋淋的残酷 事实上阿伟才是那个真正悲情的人物。
小时候就遭遇老爸对于理想的打击,刚当上警察却面临信仰的崩塌 ,还有后来同伴亲人去世的崩溃。
最后人性扭曲。
而鹏不幸的命运却像是宿命一样充满无奈,但足够粗暴简单。
愤怒仇恨就是毁灭最好的催化剂。
头被白色绷带包裹的男人,露出参差不齐的牙(玩笑),绝望痛苦的背后是一片黑暗,仿佛深渊。
裴唯莹饰演的女孩不施粉黛,胖胖的,却纯洁善良,笑起来的样子很动人。
图没选好,但模样清新可辨,很美的女孩。
笑容纯真动人。
摇晃的船上,女孩对和杀手的未来也许也有过美好的憧憬吧。
电影里最感人的还是爱情啊。
(毕竟这是我喜欢的搭配:杀手X少女)这一刻,我相信,爱无关言语,无关一切。
只有跳动的两颗心脏相互靠拢,依偎温暖彼此。
而且,这样的爱情已美化到纯粹的地步。
所以最后怎会不叫人心碎。
黄昏里,夕阳的光晕染天地,一切都浸在温柔的暖色中,如画的景。
男人、女人、小孩,是画中的主角。
可惜这不是定格的画。
――――――――END―――――――― 另:电影一大亮点是打斗的配乐了,狮犬(?
)的咆哮代表人类最原始野蛮而本能的冲动。
写文水平有限,就酱吧。
热门里的影评好有深度诶。
唉。
文章虽是自娱自乐之作,但还算认真了,为了冠希哥。
偶像的力量是强大滴*罒▽罒*
两星是给演员的,这个戏就算了!!!
壹.三辆车押解都能让犯人跑了!
贰.警察在车上,手上有枪都能让犯人把车抢了!
叁.身上手上被剪子插了好几下居然还能装死,董存瑞啊?!
肆.警察你有枪,在犯人没有投降行为之前,跑到犯人赤手攻击范围之内,是傻逼么?!
伍.都说妹子再不送医院就见上帝了,居然还能跑起来?!
还能逃到泰国怀个孕!!
陆.结尾拍成傻逼对决!!!!
额。。
斗狗一样活着的人们
演员演得过于卖力,故事匠气太重,主题表达也是比较浅显。
除了开篇吃饭戏,对人物状态毫无把控,仅凭着一股狠劲往前冲,只此一点便可看出本片非银河作品。其后加入银河的郑保瑞突然掌握了机械性的运用,一家有魔力的制片公司。
不错 唯一不足的就是 杀手鹏作为一个杀手不应该这么快就对智障女产生互相可以依赖信赖的情感。。。?一般来说 既然都把自己当动物来对待 相对来讲应该也是没什么人性的人物才对
you are my sunshine。。。。。。。
粗糙 矫揉造作 要是能换个导演拍可能更好
有些地方,狗血得不能忍
摄影很赞
陈冠希的疯狗杀手居然比李灿森的暴力警察自然,导演审美不错,打戏弱了点,规整剧本,标准结局,每一个情节套路都毫无意外
三星半,蛮暴力,也很阴暗,但在这故事里还透露这温情,很不错,两个男主角其实都是不幸的人,也正因此,两人狗咬狗的过程中才更多了几分悲情的元素。
不知道在讲什么
如果能有个happy ending该多好。血腥暴力充斥的画面中弥漫的那种倔强和无畏让我眼眶湿润。最黑暗最绝望的生命,都会有属于你的信赖和寄托。他跟他,一个不懂人性,只有赶尽杀绝,一个失去人性,只想千刀万剐。仇人永远都不会防过,唯一的出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都说悲剧更能打动人,看完这片子,发现自己还是喜欢happy ending的,如果影片能在两人夕阳流浪时结束,多好
这是什么狗屁剧情…而且演员们的演技都很一般。可能导演和编剧是在想表达什么深层次的概念,可惜我根本get不到。如果这个剧本放在好莱坞,让欧美演员们来演成一部犯罪悬疑片的话,可能我会给更高的评价。以港泰越为背景来讲一个近乎天马行空的故事,在我看来只能是东施效颦一般。
什么烂片儿!!!!
烂片
去到最盡!!!! 陈冠希 郑保瑞 李燦森
就像有人拿把枪指在你头上:给我震撼啊,我都拍成这样了你他妈还不震撼?直捷和用力到了笨拙的程度。
生命以另一个生命作为代价,才可以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