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年少时的梦么?
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年少时候的梦想啊,是不是还记得呢?
在某个夏天有意无意之间说出的承诺,有没有想过真的要去努力的实现?
很多时候,可能自己都已经忘记了吧?
生活在都市森林里面,好像在又深又冷的水中一直停止呼吸一样,在心中颤抖的气息,到醒来的时候还依然留在身体里。
怀念的女孩,在世界的什么地方?
她说:“我总是有种要失去什么的预感”。
就是那个时候,约定了那个遥远的模糊的却又每天都可以见到的云的彼端。
拓也和浩纪一起喜欢着飞机,也一起喜欢着同年的女孩佐由理。
三个人约定了,要用自己造的飞机飞向远处的高塔,人们说那座塔与另一个世界相连。
在三年前的夏天,他们在造一架叫做维拉希拉的飞机。
可是三年后,佐由理没有告别的离开了。
他们所憧憬的云之彼端的那座高塔,成为了最重要的约定之地。
心中的梦想,一直没有放弃。
直到后来,他们找到了佐由理,原来这些年,她一直在沉睡。
如果可以一直生活在梦里面,是一种幸福,亦或是不幸?
佐由理梦里面只有自己,一个冰冷的世界,发稍,指尖,一直到脚趾甲都感受到孤独的滋味。
可是天空上面还是有灿烂的阳光,那架白色飞机的翅膀,掠过云,掠过风,掠过心上的每一寸思念。
不管如何的冰冷和孤独,都一直坚信,会有一天,和浩纪一起到达云的彼端。
要是真的还记的年少时候的梦想,那么就来怀念一下当年那个夏天吧,湛蓝的天,湛蓝的海,轻的风,白的云,还有胸口漫溢的快乐。
高塔倒塌,时光慢慢的流逝,也许终有一天,我们还是会彼此失去,这是失去了约定之地的世界啊。
可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坚强的活下去,坚强的相信,有着温暖和希望。
超喜欢这个片名,当初搜影片,看到这个名字就毫不犹豫的去看了,然后发现,哦,原来是新海诚的呀,难怪每一帧都挺美的。
这算是一个睡美人的故事吧,两个15岁的少年:藤泽浩纪和白川拓也,同时喜欢着班上的泽渡佐由理,但是,佐由理在中学三年级时,突然得了原因不明的记忆障碍症,转学去了东京,最后越来越严重,陷入沉睡的状态中。
在无可名状的虚脱感中,两个少年渐渐停止了对飞机的制造,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后来为了解救佐由理,他们开始接近一座与佐由理有关的塔。
然后在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
这部动画建立在一个架空的世界线上。
在这个世界中,二战后日本被分为“虾夷”(北日本)和“日本国”(南日本)两个部分,分别被美国(美利坚合众国)和“联合国”(即苏联,个人觉得这里翻译得不恰当,应译为“联盟国”或“联邦”)控制。
很多人对剧情理解有障碍,一方面是因为没有认清这是一个架空世界线;令一方面也是对历史不够了解。
联系现实的历史,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首先是日本为什么会分裂。
在现实世界中,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时苏联已经在海参崴等地集结军队,准备登陆日本,与美国争夺战争的胜利果实。
而此时日本领导人由于两个原子弹,也为了避免日本像德国一样陷入分裂的危机,选择了在苏联登陆前向美国投降。
我们不妨提出一个假设,这个平行世界里没有核弹技术,则日本投降时间就会推后,给了苏联登陆的机会。
苏联在占领北海道后,建立了“虾夷”与美国扶持的“日本国”分庭抗礼。
这个假说是否成立?
在后面的剧情中也可以验证。
美国与“联合国”的“全面战争”就是一个证据。
在现实世界中,两国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最大阻碍就是核威慑。
核弹给人们带来巨大恐惧的同时,也避免了热战的大规模发生,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而在这个平行世界中,两国却相互宣战。
在核威慑的影响下,发动全面常规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种局面的发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核弹在新时代无法达到威慑作用。
这种情况的前提是美苏在相近的时间内完成了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可以精确拦截对方的核弹头。
然而第一,这种情况已经被证实不可能;第二,即使这种情况实现,“星球大战计划”的产物也会成为新的“核弹”,延续人类的威慑时代。
第二种情况就是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核武器。
综合来看,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要更大。
《云之彼端》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争斗、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的设定中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动漫全篇在人物的言行中逐渐展现这个平行世界,对宏大的世界观的描述只有寥寥数语,营造出了一种朦胧感,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空间,也避免了政治意识形态的争议和因作者知识的局限性导致的谬误,是一部不错的作品。
你,就是我的光——《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那,还是记忆中的炎热夏天。
仿佛是梦境,是一幅画。
这一切都美丽得这样不真实。
世界,在我们四周安静地呼吸着。
所有的。
人,物,风景,建筑,猫,狗,草地,飞机,还有那个,约定的地方。
那座塔,是高耸入云的。
遥远的,高大的,美丽的,向往的。
这是一个梦想。
白川拓也,藤泽浩纪和泽渡佐由理的梦想。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一起,乘坐自己所造的飞机,到达那座塔,这是一个约定。
他们三个人,在还不知道未来的时候,开心地造着飞机,坐在一起放声大笑。
这是一段过去的时光。
总以为,这就是全部。
对方就是全部。
总以为,世界就是如此。
快乐就是如此。
可,包围他们的这个世界,在以后,多次背叛了他们。
他们的时代,是个战争的时代。
是有摧毁,有死亡,有背离,有丢弃的时代。
所以,他们,不可避免地分开了。
白川拓也,去了研究所。
藤泽浩纪,去了东京的高中。
而那个女孩,泽渡佐由理,却仿佛忘记了约定一般,不声不响地,离开。
再没了音讯。
他们怎么会知道,女孩与那座塔有关,与这个世界有关,与,他们的约定有关。
也许,什么都不知道,是一件好事。
什么都不知道,就可以轻松地面对所有人,可以畅怀地大笑,可以过自己的生活。
什么都不知道,就能够缓慢地等待时间流淌,就能够逐渐地遗忘过去,就能够安然地舍弃约定。
什么都不知道,就不必哭泣,就不必背叛,就不必记起。
但,他知道了。
他们都知道了。
曾经有过约定的那个女孩,与那座塔有关,与世界的生死存亡有关。
亦知道了,他们再也不能实现一起飞向塔的约定。
女孩的梦境和宇宙的梦境相互牵扯。
可那里,是谁都不在的世界。
没有拓也,没有浩纪,没有,约定。
她在自己的梦境里孤独地掩面哭泣。
她在现实的世界里毫无表情地昏睡着。
所有人都知晓,如果她醒来,塔便会崩溃,宇宙也会变得支离破碎。
她,只能昏睡不醒。
只有她不醒来,世界才能安静地生存。
除了她,除了佐由理,什么都不知道。
她只知道,曾经与两个男孩所许下的约定。
在云之彼端的约定。
在这许多年间,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所有的记忆,都变化了。
而浩纪亦知道,有什么东西要失去了。
他这样感觉着。
身边的人,亦不是他所希望的。
在拥有3000万人的东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算做是朋友。
他这样想着,于是,便再次见到了拓也。
他们,是最好的朋友。
他们有共同的梦想,共同的希望,共同的约定,和,共同的女孩。
泽渡佐由理。
他们为了约定,为了世界而争吵起来。
还是决定要履行约定。
他们亦知道,让佐由理腥来会有怎么样的后果。
但,他们还是任性地将佐由理从医院里背出来。
在梦中,在没有人的世界里,她见到了浩纪。
见到了一直在找她的浩纪。
见到了他一直心心念念放不下牵挂的浩纪。
他们在一起,欢笑如往昔。
这一切,却都是如此的不真实。
于是浩纪对她说,我会保护你。
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保护你。
所有的时间都暂停。
所有的飞鸟都远离。
所有的高草都停止摇摆。
世界只剩下这清晰的一句话,一个坚定的眼神。
一个约定。
他们在梦中将心连接。
飞机飞上了天空。
朝向云之彼端,朝向约定的地方,朝向那座,塔。
拓也没有上飞机。
飞机只能承载两个人。
拓也的手臂受了伤。
拓也有要保护的女孩。
拓也亦知道,对于佐由理最重要的人,是浩纪。
他望着浩纪与佐由理升上天空。
浩纪乘着那架只属于他们的飞机,躲过军队飞机的包围,闪过炮火的攻击,一步一步接近了塔,接近了约定。
他回头望向闭着双眼沉睡的佐由理,心疼地抚摸了她的脸颊。
缓慢地,黑暗的世界洞开了大门,里面放射出千万道耀眼绚目的光芒。
那是佐由理的眼神。
她醒了。
她望着浩纪。
她双手捧着浩纪的手悲伤地哭泣。
还有非告诉你不可的事情。
她说。
泪水不能止息地掉落下来。
佐由理抱着浩纪,在他背后终于放声大哭。
她醒了。
于是塔倒塌了,世界开始支离破碎。
再没有了约定的地方。
可这些,跟佐由理醒来,还活着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拓也望着那座曾经梦想中的塔轰然倒塌,微笑着转身离开。
浩纪与佐由理一起,跨越了天空。
即使没有了约定的地方,即使还有未来的日子要生活,我们也要活下去。
怀抱着感恩与幸福,活下去。
这个世界,支离破碎了也没关系。
这个约定,其实再看不到也没关系。
这些话语,不会再听到也没关系。
因为你还活着。
因为你醒来了。
因为最重要的,是你。
所以,我即使失去一切也毫不在乎。
只要,你在。
你的眉眼,你的笑容,你的呼吸,你的心跳,你的梦境。
于我,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活着,是怎样的幸福。
有你,是怎样的幸福。
所以,再悲伤,再痛苦,再孤单,都,没关系。
我们会各自守护着彼此,坚定地活着,坚强地活着。
就算没有了明天,也没关系。
因为,你,就是我的光。
导演/监督:新海诚《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
新海诚的动画,感觉总是淡淡的,情节有时被忽略似的;在叙述的过程中因为慢而有点迷茫,唯美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实,围绕着全片的中心主旨还是很明确的,(看他的动画,心是宁静的) 梦到相同的梦,在两人的梦境与现实交汇的那一瞬间,不禁为之感动, 这是心的约定。
卷入战争与爱情的三人,到底是救佐由理还是救世界!
命运的解答,似乎就在云的那一端,他们曾经约定的地方
一直以为是情感片。
看了才知道是科幻片。
看完发现还是情感片。
仔细一想不对……啊,原来是音乐片。
音乐的美感似乎是唯一无法从人的动物本性中找到源头的一种美感了,至少我办不到。
人的思维大体上是一种视觉思维,所以特定的声音频率变化(旋律)、特定时间的音节重复(节奏)为何会让人们喜欢?
这些频率变化和重复的组合为什么能够调动起人们特定的情感并与之共鸣?
完全搞不懂……所以我爱音乐,因为搞不懂。
新海诚的剧情……你懂了吗?
不要看别人,说的就是你……哈?
你懂了?
好吧,我没懂……羞。
但是《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的音乐和画面……你感动了吗?
啊,你感动了呀,可是我没有……羞。
剧情铺陈很大,却没填充起来,结局对不起开始的期待,完全没有表现力,缺乏解释、缺乏提醒、悬念的呼应也是一团糟。
可是,正因为如此,音乐和画面的表现力就到达巅峰:流畅的云水天相接,流畅的琴音,就连破坏这流畅的黑屏停顿也衔接得无比流畅,这一切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情感而不是理智,从观众无法理解的层次让他们和影片同步……干得好!
所以啊,此片甚美,人设机设世界观设定都很完美,音乐尤其美……至于剧情?
管他呢……反正所有人都在做梦,演员是,观众是……新海诚也是。
本片的亮点只有精美的背景。
剧情断断续续毫无连接性。
还有男女主角之间那些莫名其妙的对话怎样都无法唤起观看者的共鸣总体来说还是挺失望的
佐由理的天涯我是三年三组的泽度佐由理。
我不是个外向的女孩。
但是那天,我还是鼓起勇气叫住准备离开的他,说:我们一起回家吧。
合上衣箱的门,把头发匆匆顺一顺,深吸一口气,哗啦一下拉开更衣室的门,他,就站在满目夕阳的柔光里,看着我静静微笑。
藤泽浩纪。
浩纪和我同班。
一个眼神总是很亮,话总是不多,却总是在不经意中牵绊住我的目光的男生。
喜欢他什么呢?
我自己或许也说不上来。
只是很喜欢他跟白川说话时振奋的表情,还有拉弓瞄靶时专注的汗水。
那天在月台等他,脖子缩在厚围巾里,翻一本小书,风很大,心里却有期待的潮水暗暗涨起。
很久很久,他的身影终于在楼梯口出现,看见我,一脸的惊讶,完全是慌乱无措的表情。
我的心瞬间雀跃而起,笑着打招呼:真巧,浩纪君,社团刚结束吗?
列车穿行在深秋的原野上,铁道两旁是连天的草海,偶尔有高大孤独的书木一掠而过。
车厢里空空的,我们却站在窄窄的门边,笑语相对。
我在他的眼睛里看到自己:消瘦的脸,满足的神情,随着列车的颠簸而轻轻晃动的身体,右肩背着的深啡色琴盒。
他问:喜欢拉小提琴?
恩。
什么时候能听你拉就好了。
恩。
车停了。
门哗啦一声打开,我走出去,回头,有点坏心眼地微笑:浩纪君,我昨天梦到我们今天像这样一起回家哦。
门关。
隔着门玻璃向里面呆住的他挥手道别,我努力笑出最美的模样。
列车载着他渐渐远去,我在铁轨上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走,悄悄给自己打气:佐由理,干得好!
从此和他以及白川熟悉起来,然后他们带我去看vela sila。
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巨大的白色飞机静静停靠在空阔的厂房里,四叶的螺旋桨上有屋顶漏下的点点阳光,回头向身后的两个男生大声说:好棒的飞行器!
好漂亮!
当时我的脸一定涨满了兴奋的红晕,他们的眼睛里也闪耀着春日里特有的明亮光芒。
我也终于在那一天,在三个人的秘密基地,在我们的梦想身边,在我喜欢的人面前,演奏了心爱的小提琴。
草长莺飞的季节,永远刻下了这一刻的痕迹。
我们约定,在夏天,在vela sila飞起来的时候,我们一起去云的彼端那座白色巨塔。
夕阳下,黄昏里,我们坐在废弃车站的木地板上眺望天尽头的那个地方,心里充满了温暖的憧憬。
我忽然就有将要失去什么的预感,转头看着浩纪专注的侧脸,在心里说,我喜欢你。
三年后睁开眼睛,浩纪的脸仅在咫尺。
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
不过是三年,却恍如好几个世纪。
我拖着因寂寞而疼痛不休的身体,在无人的宇宙里奔跑寻觅他温暖的笑容;而他却在茫茫人海中蜷缩了身体,拒绝抬头看见任何人的脸。
只有思念,只有停不下来的思念,是我们心灵隔着未知的时空遥遥相应的唯一通道。
当我看到vela sila那熟悉的四叶螺旋桨在阴灰的天空转动,我终于明了了三年前黄昏时分的那个突如其来的预感。
但是,神啊,求您,哪怕只有一瞬,也请你让我亲口告诉浩纪,我是多么的需要他,多么的喜欢他,这份感情,让我在这冰冷的世界里,固执地守候他的救赎。
他的手擦去我流下的眼泪,他的眼睛里有着隐忍的疼痛:佐由理,你看,这就是我们约定的地方啊。
是的,在我们约定的地方,我如约从另一个世界而来,只是,浩纪不知道,这白色巨塔,年少时梦想的地方,竟是我的天涯。
我含着眼泪努力笑出最美的样子:浩纪,我有很重要的事要告诉你......
新海诚的画面功夫毋庸置疑,一个人做出一部CG已经很厉害,而在《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中,他对光影色彩的把握纯熟了许多,在质感上“明亮”是他的一大特点,无论人物、风景或物体都处理得很明媚,个人不是很喜欢,虽然会赞叹“这个天空真是太pl”,但是却没有看《千与千寻》那种整个人沉陷的感觉,怎么讲呢,还是轻浮吧。
最后valesail展开垂直旋翼的时候,浩纪轻抚佐由理面颊的时候,那句“我们开始新的生活”最后浮现的时候,我真的有点失望。
其实这个平淡无味的故事创意还是不错,但是编故事的人和讲故事的人是不同的,新海诚其实编故事的能力是不错的,但是叙述能力实在sorry,这一点岩井俊二就比较在行。
看得出新海诚其实试图在不同的场景中编织一个细密的故事,但是叙述实在单薄,比如浩纪在东京的孤独感表现得真的没什么说服力。
千寻搭上那辆玫瑰色雨海上的火车,真嗣坐着环线听的walkman,剑心试图洗去手上血腥的木盆,都是令人眼前一亮的细节闪光。
而片中violin无疑是导演精心安排的象征,但是说实话,除了用来带出那些悦耳的插曲外,我想不出这样做的必要性。
《萤火虫之墓》中的糖罐绝对是震撼人心的道具,而在此片中,violin却显得有些突兀做作。
关于约定,片子一开始的倒叙是很好的,但是浩纪的梦中再约就多余了,意义不大。
到是冈部大叔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觉得上面少男少女的寂寞多少有点不知所谓,大叔看到这三个少年时,是否有种昨日重现的感觉。
拿一部从未试飞过的飞机载着PL去摧毁塔,这就实在太过为浪漫而浪漫了。
自然,看新海诚就是看画面,所以以上这些不足,似乎也不再重要了
我曾试图从某些方面入手来讲述这个故事,但面对电脑,我却无法敲击键盘。
所以,我只列下脑海中最深的那些记忆,来回忆那时的云,和少年们的约定。
世界——未来的景致,和现在别无二致世界并无不同,就算未来也一样。
拥挤的地铁车站,徐徐前行的单轨列车,破旧的工厂,寂静的乡间小道,以及一望无际的麦田和草地。
在电影最开始,新海诚就用他的镜头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人,也从来未变。
塔——启始与结束,皆缘于此夕阳映衬下的大地,有徐徐暖风吹过,树立在远方的高塔,映着晚霞的光芒,更加醒目。
藤泽和白川,与佐由理遥望着高塔,许下了一起飞往那里的约定。
那个少年们一直憧憬的地方,承载着他们最初的梦想和最珍贵的诺言。
但是,年幼的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想要前往的高耸入云的塔,不过是人类为了了解“可能”的未来而建造的哈哈镜。
这个协助人类偷窥上帝睡梦的“镜子”,默许了人类这种行为,但窥看未来的代价是,人类必须付出现在。
你要看多少未来,这座沉默的白色巨塔就会吞噬多少现在。
拿真实的现在,换“可能”的未来,这就是偷看上帝梦境的代价。
这时,塔的制造者才想到,哈哈镜一旦远离双眼,呈现在眼前的,只是模糊的画面。
而通过了镜片的光,却能燃烧起火焰,但这座塔燃烧的,却是整个大地。
但也正是它,让少年与少女有了并肩嬉戏的时光,有了彼此约定的诺言,它,也同样悄无声息的将佐由理从他们身边夺走。
当塔的设计者艾克森•滋克诺完成这项杰作后,他意识到,上帝根本不会随便让人偷看他的梦。
未来的门还未打开,现在的生命,就要先被侵害。
可自己又怎能忍心毁了自己毕生的心血?
所以,就让上帝的美梦,通过这座塔,进入到别人的梦境里吧!
这个别人,就是她的孙女,泽渡佐由理。
未知吞噬世界,少女的梦吞噬未知,只要她静静的睡下去,一切都不会改变。
但没有人想过,大人犯下的错,为什么要让一个少女来承担?
塔,还是默默的耸立在这块土地上,用他高耸的身躯,俯看着所有的人类,宛若天神。
小和田车站——他微不足道,却让我难以忘记那是在看过电影后,在一本杂志上,我发现了那篇文章——《小和田车站》。
我清晰的记得文中的内容,也同样清晰的记得那篇文章所附的图,那个和电影里一模一样的车站。
那个稍显简陋,没有任何标记的车站。
我不知道日本有多少这样的车站,也不知道这是否只是巧合。
但是,在那个瞬间,在我的记忆里,少女离去的站台,叫做小和田。
图片里,我似乎看到了与藤泽告别的佐由理,轻快的离开车站,走在回家的路上,双脚踏着坚实的土地,小提琴在她消瘦的背上轻轻摇晃,整个人,充满了生机。
那个车站,就在那时,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但后来我才知道,那一站,叫做中小国。
那张图,只是舶来品。
承诺——我们中又有几人,能坚持我们的约定?
哪怕他微乎极微我们总是轻易的许下诺言。
所以,也会更加轻易的遗弃诺言。
当佐由理静悄悄的离开,承诺成空。
即将达成的梦想纠缠着昔日的诺言,让他们分不清彼此。
他们,轻易的选择了放手,选择了离去。
那个倾注了他们所有心血和时间,将要载着他们飞行的白色飞机——Velaciela,也被搁置在那个他们曾经日夜奋斗过的废弃厂房。
可就算离开,来到遥远的东京,在高楼林立的水泥城堡里,还是能看到那座塔。
梦中,还是能忆起少女的面庞。
寂寞侵蚀着他的身体,就算嬉笑的同窗也不能让自己展颜,就算熙熙攘攘的人群也不能排挤自己的孤单。
所以,他会时常拉奏少女曾经为他们演奏过的曲子,但熟悉的小提琴的声音,只会让自己更寂寞。
他总会不断追逐不时在梦中出现的少女,可是,无论自己怎样奔跑,也无法看清对方的背影。
直到那封迟到了三年才送到的信,藤泽,才从恍惚的现实中醒来。
以为离去,就会忘记。
以为时间,真的会冲淡一切。
可在看到佐由理的信时,藤泽才明白,自己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消退对她的爱恋和思念。
想见她的心,反而更加强烈。
三年,藤泽浩纪,用了三年时间,才唤醒自己沉睡的心。
迟迟醒来的决心,连通了少女的梦。
在梦中,与她相见,再次的约定,一定会实现。
“我要带你去那座塔,一定。
”少女的梦——她摇摇晃晃的踩在带着他走远的铁轨上,似乎希望从上面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少女看到的未来景象,不过是一座座残破的塔,以及梦中自己孤寂的身影。
不停的做梦,不停的希望醒来。
因为现实中,有她还未来得及说出口的话。
所以,总是在寻找,总是在等待,渴望离开,渴望醒来。
忍受着侵入身心的寂寞,一个人,在狭小又宽广的世界里,彷徨的行走或者无助的等待。
在空寂的天空下,她想起的,会是谁?
是那个倔强害羞的少年,还是当初的约定?
梦中,昏暗的天空笼罩着破败扭曲的塔群。
只是不经意间,头顶上飞过的白色飞机,已深深的烙在了她的心底。
Velaciela。
那一刻,那架自由飞翔的飞机,越过了所有未来。
记得——少女醒来,未来的梦,也一起醒来你是要救佐由理,还是世界?
白川的枪挺着藤泽的脑袋发问。
佐由理。
看到这里的我不禁回答出来。
故事不可避免的又绕到了这样一个所有同类故事都会讨论的话题上来,但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充满了矛盾的疑问,在这里仅仅只是一个疑问。
所以,我们不需要考虑是要世界,还是要一瞬间的爱情。
因为白川随后的行动和我说出的话如出一辙。
佐由理。
或者说,是那时的约定。
“在梦里,我看到了天空中飞行的白色飞机。
”还是中学生的白川,看着坐在对面的佐由理,听着她讲述的梦境,全然听不到周围的喧嚣。
你还记得我们曾经的预定吗?
如果忘记了,就再回忆起来吧!
在白川拓也一拳打在浩纪脸上时,他就已经亲手拾起了自己多年前放下的东西。
原点——既然塔让你沉睡,那就来到他面前,把梦,还给他当Velaciela穿过阴霾的天海之间,越过被猩红鲜血渲染过的战场,晴朗的天空,出现在了眼前。
一同出现的,还有在这片广阔天空下,君临一方的高塔。
当Velaciela载着浩纪和佐由理缓缓划过现实中的高塔时,梦中的塔,也渐渐消逝。
两人的决心,在蓝天下紧紧相拥。
所以,当浩纪对着醒来的佐由理说出那句早已料到的“欢迎回来”时,感动,还是蔓延到了我的每一个细胞里。
而随即发出的飞弹,也让这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塔,瞬间崩塌。
纠缠在他身上的一切,也终于画上了句点。
最初的约定,已经实现,可佐由理的泪水也告诉浩纪,他们再也找不到他们曾经为之执著和承诺的地方了。
但是,我们只有舍弃一些东西,才可以继续上路,继续生活。
因为以后的生活,承载着我们之前所有的梦想和承诺。
写在后面:在写这两篇文章时,才发现两部动画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是被分隔在两个世界,同样是执著的追寻着对方,《星之声》与《云》在细节处似乎是那么的相像,可若不是我这次点滴的回忆,可能永远也发现不了这两者是多么的相似。
如果说《星之声》是一个讲述距离与思念的故事,那么《云》,则是讲述了一个少年们成长的故事。
也许,这就是两者会让人产生不同感动的原因。
在《云》的故事里,梦想,友情和爱,都在故事里渐渐成长,渐渐蜕变,但在这不断的蜕变中,少年们的心,丝毫未变。
但不管你我感受到的是什么,收获的,都是感动。
非常简单一故事,导演故作高深的表达,只靠文字提示的杂乱的时间轴。新导电影的看点只能是原声和画面,或许他的作品只能做给小清新们看吧,哎,如此诗意的片名,实是放水的电影。
君のいない世界で見る君の夢
跟我一样会在意天空中的光线是在哪一个时刻有怎样变幻的人
意味不足,煽情有余
故事其实还没有完全展开
也许是题材背景问题,对这戏提不起兴致。
独立动画,很难得了已经
在剧情完全是乱入水平的情况下,最有号召力的画面也大放水,真的是一败涂地啊。
云之彼端。就是为了这名。。偶果然是标题党阿
天画得比什么都漂亮
本来想打2星的,后来想了一下我之所以对这部动画如此难以忍受,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下了星之声的中文配音于是3星吧。。。
场景、画面等做得很真是和唯美,虽然是科幻片,但其实更偏向文艺和爱情性质,剧情又不大起伏,看得我都睡着了 女生可能会更喜欢此片吧
一切一切都那么美
好看在哪!!到底为毛这莫高分!!!!!
这个片子试图看了两遍,第一遍1/3放弃,第二遍快进看完的。这故事讲的可真差,不清不楚的,又试图想要套用一个高科技的设定。蛋疼死了
原来期待太高,看时有点失望。构思不错,剧情太弱
新海诚无疑是新一代文青,所谓的平行宇宙之类的都是为了煽情而服务的。画风平实、甚少Q版风格,光影犹炫。
画质一流 新海诚的天空漂亮的无人能及
太抽象了~还是不如秒速5来的现实啊
好久之前看的鸟, 中途睡着了我真的没看懂... HGAME一样画面优美CG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