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的心爱的人,田野间穿梭的火车,幻想中的庞然大物,头上的大便,地铁里的银河英雄,简单务实的一家,猥琐的匿名电话,幻想中的庞然大物,在沙滩变跳现代舞的人,打棒球吃饭团的暴走组,和心爱的女孩子一起回家的下雨天,供一群人发呆的老式玄关那首yama ya yama ya的大山之歌,以及爷爷遗留下的最后作品。
而我们的人生如果只能缩在一本微小的书留下来那会是怎样?
在水泥森林里的我在某个睡不着的夜晚随机挖出一部片来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喝煎茶一边回忆着我自己那段短暂的一生里一切精彩却不为人知的时光……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天马行空的纯真想象啊!!!
只是因为喜欢浅野忠信,找他的作品来看。
他在《茶之味》里演一个胡子拉渣的叔叔,讲童年时代悬乎的经历,有关一个有着纹身和血迹的小混混的鬼魂一直注视着自己。
他成功摆脱鬼魂的后空翻使得小侄女如法泡制,在小女孩成功地完成一个后空翻的时候,整个世界在一瞬间改变了,那在身后开出的巨大向日葵真是漂亮。
每个人都停了下来看天空中那漂亮的时刻。
心中好安静,当少年得知新来的漂亮女生喜欢的活动是下围棋时,高兴地一路骑车回家,到了家之后还是不能表达这欢喜,又回到学校在一颗树丛间偷偷往教室里看,看到女孩柔媚的笑容(是土屋安娜扮演)。
坐电车回家的路上也是一路迷晕的笑容,爸爸正好也坐这趟车,COSPLAY,少年老是想偷偷地看,爸爸伸了手把儿子的头扭正用一段一段的生活片段拼成了这家人的图景。
时光安然流过。
在最终时刻爷爷逝去每个人的存在都如此安然,叔叔在早晨遇见初时恋人,那一段场景就是两个人站在那里,靠肢体的细微动作,这相遇的起初的不安与尴尬,后来的理解与握手道谢,演得真得很好。
今年五一到处人山人海,无票,拥堵,自己宅在家看完了这部慢节奏电影。
影片超过2小时,而且开篇有些荒诞的想象,需要耐心看。
取景地令人心旷神怡,日本是怎么做到有山有水有农田的同时,还能有路有店有城铁。
作物生长的整整齐齐,没有一块裸露的土地,田间的沥青小路也有公交来来往往,乡间的房子干净整洁,像是有人精心打理日常维护着,与城市并无太大区别,坐在院子里发呆,整个人都清静了。
尤其喜欢黄毛跳舞的小河岸,水流清澈,微风和煦,目之所及皆是绿色。
一家五口居住在乡下,父亲应该是使用催眠术的治疗师?
母亲是动画从业者,儿子高一,女儿小学,爷爷是画师,更是个老顽童,有些浪漫和童趣在身上,小叔借住在这里疗养情伤。
故事的最后,小叔走出了失恋阴影重回岗位,妈妈实现了家庭事业兼顾,儿子鼓起勇气向喜欢的女孩表白,弥补了先前错过的遗憾,女儿终于练成了单杠后翻。
爷爷用画笔默默为位家庭成员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安详的离世,离开时嘴角还挂着笑意。
一个关于亲情和成长的故事,平淡温暖,适合一个人耐心细细品味。
不理解头盖骨上大便的回忆,黑帮和cosplay那条线的意义,以及出轨下属暴打老板的情节。
另外,早些年对艺术界从业者的刻板印象是从何而来,瓜壳头加粗框眼镜,花里胡哨的衬衫搭配领结或围巾,举手投足之间还有一些娘炮。
审美无能。
茶之味,或苦涩、或香醇、或清淡、或浓烈,最后总少不了一缕回甘。
茶于生活而言,应是活着的兆明。
哪天不知茶味,茶饭不思,大概就形如走尸了。
有所追求,是极好的状态。
看似貌合神离,实则是最和谐的画面。
时间多的苦,就是控制欲作祟。
倘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探出头来,和身边的人聊聊茶,彼此都心安理得,没有负担,岂不是大同?
爱情之爱也罢,亲情之爱也好,甚至是爱好之爱,大抵都是有爱的存在的,有爱就会有行动。
而我们的行动若是发乎内心,则最顺其自然,不疾不徐,不深不浅,结果随时间而来。
可能围棋Go也是一种隐喻,走下去,不是去争抢,去感受。
蝉鸣、花开的声音,水的从容。
看了3遍才看完,中途总想着,这到底说的啥?
却在几次想放弃的时候被那些浅小的片段给打动了。
那雨中不停挥舞的双手和被雨水打湿却欢乐的脸庞,那在画纸上终于翻跃上单杠的小小而坚韧的身子,于是眼睛突然就湿润了。
生活多平淡丫,但感动与温馨并没有远离我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不经意的出现。
喜欢上那个老头,一开始还觉得神经兮兮的,不过越看越可爱了!
确实,我是看到他死之后留下给全家人画的漫画才感动的,一个人一生到老还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并且自己也是快乐的,那他活得真值了!
还死得那么安静干脆,一点不拖泥带水,给家人添麻烦,真是值得敬佩!
换一个角度,《茶之味》所诠释的对生命的态度也是我欣赏的,人死了不需要用悲伤来纪念,而是快乐、积极、健康地生活,以此足以告慰亡灵。
《茶之味》的山野风光、花香鸟语真是令人心旷神怡,也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时光,那是最自由、快乐的时光…… 的确,那种感觉也是在城市里所无法感受到的,心胸的豁然恬静,人与自然的融合…… 有时间还是多走走乡村比较好。
日本人真是极富幻想,从小到老,人人都有一个幻想世界,猜不透,也许这样心态会比较好,保持童贞,保持开心,永远都像那个小女孩儿一样无邪地快乐。
片尾曲很清新,跟电影很搭,中间他们表演的那首生日歌也还不错!
浅野中信的表演有所改变,难得出演这样清新的电影,跟昔日女友那段会面好尴尬好傻哦(笑)。
解读《茶之味》这类文艺片要费点功夫,因为它的逻辑是用很多符号象征还有琐碎事件堆积起来的。
个人观点:这类影片如果不去解读,那就失去电影本身的一大半价值了。
反之,如果你从中解读不出一个逻辑来、找不出导演拍片的初衷,那么这部电影对看者来讲就是一部无理取闹、标新立异的烂片了。
废话少说,先来把电影按时间旅出个目录来:「电影目录」(可先看后文):1、男孩儿奔跑,女友乘坐列车离开2、坐门槛的小女孩儿和偷窥的爷爷3、坐在江边看划船的男孩儿4、研究漫画动作造型的爷爷和母亲 (接郊外景色、黑暗中通过的地铁)5、家中一家人吃饭(研究漫画动作造型的爷爷和母亲) (接户外江边景色)6、小女孩儿参加的学校集会7、小女孩儿听叔叔讲的故事(头骨)、叔叔讲故事8、小女孩儿的烦恼9、考古队的发现10、同学戏耍男孩儿11、男孩儿的烦恼(面馆事件、便利店事件)12、工作的母亲和左门槛的爷爷(看奶奶照片)13、城市中——自恋神经质的亲戚14、家中——对着小女孩儿唱歌的爷爷和下棋的父子15、眺望大山远处的叔叔16、男孩儿在教室遇见新来的女生并坠入爱河17、坐在门槛向外眺望的爷爷、女孩儿、叔叔、母亲18、躺在屋里的小女孩儿(看到灯罩上的虫子说笨蛋)19、小女孩儿到林中进去发现单杠;叔叔来到桥上发现打棒球的人20、叔叔和小女孩儿归来(偷窥的爷爷)21、男孩儿所在学校操场的热闹场面(摩托车队)22、独坐教室内的男孩儿(暴走社出现)23、兴奋的男孩儿(骑车、在屋中、去车站)24、男孩儿夜晚窥视女友、草地仰视25、男孩儿与父亲的列车奇遇(新潮二人组)26、下车后新潮二人组被陌生男人打,陌生男人被棒球男打上车27、家中——一家人吃饭、下棋画漫画28、平躺在床上睁着眼的小女孩儿、男孩儿、叔叔29、城市中——办公室疯癫的亲戚被女同事打30、家中——水、手、小女孩儿31、小女孩儿起床离开、叔叔起床离开、男孩儿独自在床32、小女孩儿入禁区、叔叔见女友、小女孩儿翻单杠33、家中——男孩儿与爷爷戏耍34、叔叔偷窥跳舞男35、母亲、父亲、爷爷、男孩儿家中吃饭,小女孩儿回来36、叔叔与跳舞男37、母亲接神经质亲戚的电话,父亲回亲戚电话38、城市中:神经质亲戚给叔叔打电话39、爷爷家中洗澡唱歌、棒球男三人野外埋陌生男人后、出土40、男孩儿课堂上41、母亲家中工作(画漫画)42、变大的小女孩儿盯着课堂讲桌上的小女孩儿43、爷爷窥视小女孩儿单杠后翻44、小女孩儿浴缸洗澡45、家中吃饭(跳舞男)46、父亲给一家人催眠(爷爷、小女孩儿、男孩儿看电视)47、母亲的世界、给小女孩儿讲述48、男孩儿参加学校暴走社49、爷爷乘火车进城50、动画导演来访母亲家中51、小女孩儿后翻发现陌生男人找到新潮二人组52、男孩儿在暴走社下棋53、小女孩儿与新潮二人组救出被埋陌生男人54、家中吃饭,小女孩儿向家人讲述被埋男人55、列车中的小男孩56、巨人小女孩儿坐屋顶仰望星空57、城市中、录音棚58、(三天后)三人录音棚录音59、父亲给病人催眠治疗(接电话)60、男孩儿暴走社下棋61、母亲、小女孩儿、男孩儿、父亲家中吃饭聊爷爷与亲戚的录音歌曲62、墓地下雨、学校下雨,雨中的爷爷和母亲63、男孩儿在暴走社与女友下棋、送走女友(下雨)64、父与子在列车中对坐,黑暗中的列车65、晴天,小女孩儿坐门槛66、城市中——母亲等在剧组看样片67、小女孩儿躺家中门口68、父亲给病人治疗中(接电话)69、女孩儿躺门口、起身,发现爷爷死70、一家人给爷爷送葬(没有叔叔)71、家中——四人坐门槛、进爷爷屋、发现图册72、暴走社中73、母亲家中工作(画画)74、小女孩儿后翻成功,向日葵环游75、景色叠化76、所有人物景色交错索引剪辑77、小女孩儿笑着离开78、结束初看《茶之味》,按导演的这个时间线去理解情节根本找不到北,电影前后情节风马牛不及,让人莫名其妙,更别说那些什么打扮奇怪的动漫二人组啦、叔叔奇怪的故事啦、被埋在土里的人啦等戏份了!
在看完影片第二遍后,我试着把剧情一个个写了下来,分了一下类:我大体用颜色把上面的故事情节线按一家人物角色划分了一下,分别是:「男孩儿的故事」、「小女孩儿的故事」、「叔叔的故事」、「母亲的故事」、「爷爷的故事」、「父亲的故事」;当然,还有家庭外成员的故事,分别是——「神经质亲戚的故事」、「新潮二人组(在列车上穿动漫服饰的两个年轻人)的故事」等。
如此分类不是没有根据的,大家可以看电影结尾,导演把所有的人物都索引了一下,就像小说的目录一样,只不过这个目录在结尾。
(这种索引手法在日本动漫电影中也有。
比如日本动画片《心灵游戏》)下面我们就用这来看看导演都讲了些什么事:「男孩儿的故事」(目录红色部分):
很简单,讲的是一个没有自信,在学校不合群经常受同学戏耍的小男孩儿,在其失恋后一次课堂上又暗恋上了新来的女生。
他在通过参加学校的“暴走社”后意外的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心,而且变得能融入群体了,最后他得到了同学包括那个女生的承认。
「小女孩儿的故事」(绿色部分):
讲的是一个渴望长大的小女孩儿总看到另一个巨大的“我”在注视着自己,这个巨大的“我”一直烦扰着小女孩儿,她试图通过一个“后跟翻”去摆脱,终于,在看完爷爷的画后她后跟翻成功了。
「母亲的故事」(蓝色部分):
很简单,母亲是一个试图找回理想的家庭主妇,她一天到晚除了做家务就是在家画漫画,终于她成功了,漫画被导演选中拍了出来,理想实现了。
「叔叔的故事」(紫色部分):
叔叔的故事更奇怪了,好像他一天到晚无所事事,不是出去溜达看风景就是在家躺着,直到他城里的亲戚打电话求他录音,他才勉强答应,这一去就没回家,一直就留在了录音棚工作了。
「父亲的故事」:更简单:父亲不是工作就是在家下棋吃饭(没情节)「爷爷的故事」:
爷爷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偷窥家人的举动,一件事是进城录了一首《大山之歌》。
(其他人略)这电影也太荒诞了吧!
人物就像卡夫卡笔下的那些人物一样神经质。
在文学和电影上有“荒诞派”风格,显然,《茶之味》这部电影可不是加缪那类人想表达的东西,导演到底想说什么?
心细的朋友会发现,导演在人设(一家人)上思路很明显:他分别选取了人一生的各个阶段: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如果我们能找到这条线就不难顺着导演的思路走下去了:他是想演人的一生。
拍人的一生难度可大了!
西方电影不乏这种史诗片,比如说《美国往事》、《灿烂人生》等。
如果非得把《茶之味》这部片概念成史诗片的话,那它绝对是一部另类的史诗片。
另类在哪,接着往下看...知道了电影的这条“描写人一生”的主线后,我们试着用这条线去探究导演是怎么向观众灌输自己思想观点的:《茶之味》剧情是块状的,块很多,我们得从从块和块之间找到蒙太奇对比。
大家都知道杜甫的那句名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和路,酒肉和冻死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讽刺效果。
这种文学对比手法在电影上就是蒙太奇。
日本电影的民族特色之一也在此。
参照这个手法我们再来看电影中的情节,从中给导演的观点分类总结:「导演对青春期(男孩儿)的观点」
男孩儿故事分两部分:融入集体后和融入集体前。
这是一个反应导演观念的强烈对比。
找到这个对比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关于男孩儿的情节都是围绕这个前后对比设计的。
回忆下:几个男生冒充女生写信戏耍男孩儿(融入前);学校同学观看骑摩托的热闹场面与镜头转向教室中独自坐着的男孩儿;男孩儿决定参加暴走社后的亢奋心情等。
由此看出导演的观点很明确了:他主张青年时期应该积极融入集体,不应该自闭。
面馆事件和便利店事件是对男孩儿这种社会自闭心理的解释。
「导演对童年(小女孩儿)的观点」
我认为小女孩儿的人物设计是导演在阐述童年在一个成年人心中的地位。
她的戏也分两部分:努力练后跟翻试着摆脱那个巨大的“我”、后跟翻成功摆脱巨大的“我”。
这两部分很滑稽,前后有什么不同吗?
思考后我意识到前后一个巨大的差异(这个差异决定了导演的观点):在小女孩儿后跟翻成功前(占小女孩儿的百分之九十九的戏)自始自终没有笑过一次,只有在最后一个镜头,也就是电影结束前的一个镜头,小女孩儿笑了,电影结束。
这是一个强烈的对比,所有导演的观点都容在这个笑与不笑的对比中了。
「导演对成年人(叔叔、母亲、亲戚、新潮二人组等)的观念」这一部分是导演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与批判。
批判又在哪里,观点又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找电影中隐藏的蛛丝马迹:电影中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几次城市画面,分别在13、29、38、57、66场戏的开端,这不是巧合,如果是巧合导演就不会在这些戏开端都剪辑一个城市高楼耸立的画面了!
我们如果发现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发现电影的又一大对比:城市与郊外的对比。
这个对比有什么意义?
「先来看叔叔」叔叔这个角色让我感觉很复杂、厌世、喜欢逃避。
从哪看出来?
从叔叔对城市那个神经质的亲戚的态度上看出,从他一天到晚躺在家里无所事事瞎溜达看出!
然而,在叔叔给亲戚录完音后就再也没有在家中出现,或者说再也没有在郊外出现,他投身到繁忙的工作中了,投身到城市中了。
这些剧情足让我们看出导演的观点以及对叔叔一类人的批判思维。
「再来看那两个穿着怪异的“新潮二人组”」
父子在列车上碰到他俩,父亲总是阻止男孩儿看这两个异类。
导演想要说什么?
别着急,如果我们看了下一场戏就会得知:父子还有那两个“新潮二人组”下车后,“新潮二人组”被一个落魄户给揍了一顿。
这是一个典型的“蒙太奇”。
记得安东尼奥尼《放大》中有这样一场戏吗:摇滚现场,吉他手砸吉他,众人争抢。
最后一人抢到吉他柄走出演出现场,把吉他柄扔到马路边连乞丐都不去拣!
这个蒙太奇和《茶之味》新潮二人组的异曲同工:导演通过这个蒙太奇讽刺了时下的年轻人,喜欢标新立异却胆小如鼠。
我们来通读一下25、26、39、51、52、53这几场戏,这是一个黑色幽默小故事——落魄男把新潮二人组揍了一顿,几个棒球男把落魄男载到郊外活埋了,新潮二人组和小女孩儿又把落魄男从土里救了出来。
这个故事不言而喻,能看出这个就能看出导演的观点。
最后来看下父亲给全家人做“催眠”。
这段戏很奇怪,为什么催眠做一半爷爷、小女孩儿、男孩儿走了,去看电视了,好像催眠对他们不起作用。
自然,走的人不属于导演阐述的年龄段范围。
剩下的叔叔、母亲、跳舞男,包括后来父亲的一个女性病人,导演借父亲的“催眠”提醒了大家年轻人内心世界那个容易被忽略的潜意识的重要性,这种“潜意识”有多重要多危险:回忆一下爷爷小女孩儿男孩儿看的电视的内容就知道了(那个野人女孩儿)!
导演在这方面讲了一件事:人、社会、大自然的关系。
「最后来看爷爷」这个角色最好理解,他是导演视角的物化。
也就是说导演借爷爷这个角色把人的生命阐述了一遍。
阐述完后爷爷就完成电影的任务了,就死了。
说了这么些话一定有人质疑,这么分析电影有必要吗,也许人家导演没想这么多,人家就是凭感觉拍的!
我当然相信感觉的重要性,我更相信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上千个镜头,这些镜头的排列组合不是巧合,是建立在一种逻辑之上的。
没有这种逻辑导演是完不成这部电影的。
又有人会问:导演既然有这些思想,干嘛弄的这么神秘这么隐晦!
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过人之处——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导演把这些思想弄的戏剧化,弄得让大家一看就懂,那么这部电影还会有“茶的味道”吗!
所有的这些电影中的琐碎、荒诞、隐晦决定了这部电影的风格!
这就是一部艺术作品的风格所在,仅凭情节和戏剧矛盾冲突而没有风格的电影是称之不上好的艺术的。
相信像这样分析电影后,你会得到更多的看电影的乐趣。
原创:太虚宫更多精彩电影分析,请关注公众号:星期五文艺
是想象力膨胀的很愉悦的片子。
每个人都那么朴实。
情节清清淡淡的展开,山之歌)和最后幸子一个漂亮的后空翻是,给看这片子的人的最好的礼物。
<茶之味>,戏如其名。
没有和茶直接相关的因素,但能感觉到茶的沁香扑鼻、悠然自得。
首先是景,很喜欢电影中自然清新的景色,让人很想身在其中,一树、一叶、一花,没有特别和奇特之处,似乎随处可见,但是纤尘不染的生活情景,尤其让人觉得亲切、喜爱。
然后是叙事的节奏,整部影片长达2个多小时,没有激烈的情节,没有高潮起伏,倒象是一个人在午后闲暇时光,漫无目的的想象。
电影有很多种,一种纯粹是视觉享受,刺激、惊险或者完美的镜头一个接一个,绝对不会感觉时间的推移,绝对不需要思考,是消磨时间的首选;一种是大师级的电影,艰涩难懂,闷的让你怀疑自己的品位,然后一遍又一遍,再看看影评人的观点,才多了一点理解。
还有一种,就象〈茶之味〉,完全放松,心情平和,类似对弈或者品茶,比第一种多了一些回味。
记忆中,台湾、日本导演的片子经常有这样的风格,简单、平缓而长久。
很喜欢的一幕:爷爷死后,一家人走进老人的房间,偶然发现爷爷生前留下的画本,每个人都有一册,封面和图案都很可爱,只是每一幅都差不多。
妈妈是画动画的,当她连续翻动画本时,每个人开始活动起来。
原来爷爷把印象中每个人的可爱之处画了下来,多么令人怀念、充满智慧的老人啊!
而他生前,大家都觉得他有点疯疯癫癫。
又是一部关于夏天的影片,宁静悠长,怡然自得的夏日,发生在一家六口的身上平淡却又不平凡的事情。
影片的在播放一个又一个生活片段,时光在电影里流淌的真慢。
小津一惯的风格。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而我就是喜欢他的豆腐,干净朴实。
在下着暴雨的天气里,男孩终于有机会和女孩下了一次围棋,两人奔跑着追着校车,在车门即将合上的那一刻,男孩把仅有的一把伞扔给了已经上车的女孩,自己奔跑在滂沱的大雨之中。
可是他却那么兴奋,好像全世界的快乐都是为他。
青春年少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每一份感情都如此干净真挚,每一次经历都值得被铭记。
这一幕,深深打动我。
而这余味,就如袅袅升起的茶的热气。
一位看起来疯疯癫癫的老爷爷,有一双看透人世的眼睛,有一颗充满爱和好奇的心。
很像《大鱼》里面那位把人世灰暗的事情都变成童话的父亲。
爷爷去世后,在爷爷的屋里,发现了爷爷为每一位家人留下的漫画,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意,更是无尽的爱与不舍。
电影里,不断出现青山,无尽的稻田,幽僻的木屋,天空变换的云彩,空荡的电车,以及茶,一幕幕勾勒出宁静的夏日。
即使在死亡面前,依然不动声色。
一群富有艺术的思想的人们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思想多么疯狂,生活依旧平静。
思想可以无限放到,一直散发到宇宙中去。
茶的味道,天然,醇厚,浅浅自若,这就是我一直追求的平静。
幸福像茶一样
20090524 DVD
和「熊谷守一」属于一类电影,不以故事为主导,单纯展示情节和状态,人物在做什么、各种奇怪的动作、微妙的情绪变化等。不一样的是这部人物更多,活动范围更大,置身于大自然中,体验更丰富、有层次。不去拆解真实的场景,动画部分则试图在强调这一切的真实(?)。直观感受是它真的能“延长寿命”,而且是轻松的那部分,片名就是观感。4.5
真的是像一杯清茶的电影,虽然平平淡淡,但是里面的清香还是会震到你呢,回味起来真的是其妙无穷~
无聊且厌女的无厘头纪录片 在同类叙事手法的电影中都算是比较差的存在 浪费卡司
《米花之味》的由来。
我喜欢小津作风,但不喜欢这电影的神神叨叨。出于对强大cast的敬意,这样的电影只能给一星或五星。
不大喜欢
不喜欢
真是神神叨叨的一家子……如果是个怪咖一定能get到导演那些奇奇怪怪的点吧……片中特效也是颇具超现实的魔幻味道了~不过看到爷爷死前为家里每个人都留下的绘本还是感动到了!以及看到最后也没明白为什么片子叫《茶之味》…… 虽然里面出现过喝茶的场景。
我本來就很困的時候看了前30分鍾之後就睜不開眼了👋
没看懂
原来古灵精怪也可以这么无聊
缺少意义的冷幽默电影,不为美而美但也完全不自然,拍将近两个半小时真是折磨人。男主像不好看的剪短发的苍井优,他的矮自行车我想要。那个爷爷的粗连眉竟然是真的。
茶の味
?
不是喜欢的风格
比茶还淡的忽悠片~这部片的龙套大牌有松山健一加濑亮泷泽秀明冈田义德草剪刚
画面满分 剧情满分 音乐满分 趣味满分 萝莉满分 土屋安娜满分 庵野秀明乱入满分!!!
好想这样过一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