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怪兽类型的片子不感兴趣,为了清理硬盘上的存货,终于耐住性子看完了3小时的《金刚》。
观影结束,除了如琼瑶般狗血剧情之外,还记住了水性杨花的美女、贪图美色的野兽、痴情勇敢的剧作家、偏执果决的导演、急公好义的船长船员和尽职尽责的纽约军警。
1、水性杨花的美女1.1 安对剧作家慕名已久,结识后迅速进入爱恋角色,既而进骷髅岛探险,杰克因救安而受伤,脱险之后仍在昏迷,安没有陪伴在爱人左右,却独自在妆镜前搔首弄姿,落单后遂被土著拿去,该!
1.2 安被献祭,先是惊恐不安,哭得撕心裂肺,后发觉野兽淫心已动,食素亦不改其乐,内心无比强大的安决定利用自己单薄的衣物、前凸后翘的身材以及在剧院里学会的杂耍实施美人计,没想到一击成功,傻大个喜欢看马戏!
机不可失,安遁走,不想才出狼穴,又入虎口,穿越到了侏罗纪!
生死一线之间且看金刚独战三英,救美人于龙口,但对美人逃离心下不忿,美女软言温存,矫情一番后相拥而眠。
至此,我想内心无比强大的美女不过是委曲求全,果然,当爱郎出现在眼前时,义无反顾,驾蝙蝠远走高飞!
1.3 实在没想到美女之心如水性杨花,漂移不定,当众人同仇敌忾,对杀友仇人实施抓捕时同情心泛滥,直接导致了爱郎乘坐的小船翻入水中,造成一番波折,幸好有惊无险。
1.4 回到花花世界,奇怪的是安并没有和杰克在一起,完全忘记了自己能平安回来都是杰克的功劳,如果不是杰克,自己被抓走献祭也无人得知,如果不是杰克坚持,救援队哪能在折损一十七人之后还有勇气等待;即便是在最危急的时刻,也是杰克单枪匹马,兽口夺食。
刹那间我明白了,美女移情别恋了,就在那一刻,就在野兽被抓捕那一刻,距离美女被献祭恰一天两夜,36小时而已。
理由呢?
无非有三:一是野兽为救自己,独战三龙,英勇!
二是傻大个偶尔也会像小男孩儿,刷点儿小脾气,可爱!
三是分别前眼里隐有泪光,痴情!
只是不知道在返程途中,美女是睡在自己的闺房还是野兽的怀中。
1.5 当大个子因情痴狂,在百老汇大开杀戒之时,又是美女不离不弃,溜冰、打雪仗、看日出,又在战机扫射之时试图螳臂当车,大姐,杰克因为拯救世界还在车内昏迷啊!
看到此处,只恨故事发生在80年前,要搁在今天,那用这么多机枪大炮,一枚制导而已。
1.6 当野兽独木难支,大厦倾倒之后,美女也不过一掬清泪,全无“you jump,i jump"的勇气,回首扑倒在突破军警封锁,独闯龙潭的杰克怀里,也许她终于明白爱情不能当饭吃,无性婚姻不可久。
2、贪图美色的野兽2.1 大个子生活在峡谷最高处,恐龙和蝙蝠们平时也不敢上来骚扰,土著们时常还会向他献祭,充分表明了大个子在岛上的崇高地位,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大个子能用如此地位也是靠拳头打出来的,侏罗纪的恐龙们三五个近不了身,并且战斗基本无损。
2.2 看大个子洞穴边累累白骨,就知道这家伙不是吃素的,当然,联想起骷髅岛的神秘,地图上都还没有标识,估计能够拿来献祭的人也不多,即便土著们拿自己献祭,就凭他们那模样,大个子也不会感兴趣,当食物则太瘦,当宠物则太丑,没成想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见钟情,要是我也不忍吃掉,更何况这美人解风情、懂温存。
不过解决不了“how”的问题,就像童话里的拇指姑娘,也就一宠物,看着比例,盈盈而握,蜥蜴吧。
2.3 既然定性为宠物,蜥蜴般大小的宠物,那碰到阿猫阿狗们的攻击,自然要保护一下,顺便可以培养宠物的忠诚度,几条大虫自然不在话下,小样儿,这儿我是老大,侏罗纪们对你则是索命恶鬼,对我不过小菜一碟。
2.4 宠物要交配可以,那要在我的监视之下,你想跟爱侣私奔是万万不能的,你要跑,就追到你天涯海角,岛上我称老大,天下不过如此,井底观天终遭恶果,野兽再强大也要臣服在万物之灵的膝下。
2.5 满山满谷都是蜥蜴,大个子来到了蜥蜴的世界,汽车就像甲壳虫,子弹如同蚊子咬,为了我的宠物,些许魍魉何足挂齿,大敌当前谈笑风生,打雪仗、玩浪漫,匹夫,你真以为你进了蚂蚁窝,容你为所欲为,亿万蚂蚁一拥而上,痒也能痒死你,更何况蜥蜴要比蚂蚁大很多?
说到底,大个子的下场拜自大狂妄所致。
2.6 帝国大厦,旭日东升,遗世独立,只有一小宠偎依在旁,孤独感油然而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罢了,尘归尘,土归土,宠物去追求你的幸福吧,这时我相信,大个子是悲怆的,如同吕布将死。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痴情勇敢的剧作家3.1 杰克出镜时已有盛名,难得不骄不狂,随遇而安,临鸡鸭鹅猪而居仍不忘写作本份,闲暇之际与仰慕者谈谈情说说爱,倒也不亦乐乎,只恨被导演骗至骷髅岛,被迫上岛拍片,大哥,剧本是你写的,剧本里有荒岛求生的桥段么?
你冤啊!
3.2 杰克昏倒在船上之际,爱侣却不在身旁陪伴,被抓捕实属咎由自取,但你不仁我不能不义,毅然决然的回到死亡之地实施救援,几经生死,损兵折将,却见爱侣在野兽怀中安然而眠。
杰克,你有没有挫败感?
3.3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我舍生入死救你回家,你却离我而去,隐然觉得你与那怪物有了不伦之恋,但终不忍弃,再说你顶多精神出轨,肉体还在,老爸曾经教我,穿惯了西服偶尔会想试试牛仔裤,但是早晚会穿回来的,我忍,我舍身做饵,引敌入瓮,只要把你做掉,还怕美人不归?
都是成年人,不会这么幼稚的。
3.4 军警皆在警戒,只有野兽与美女在大厦顶层与飞机周旋,危难之际,我必要在你身旁,尽管我的实力不如他,但我敢螳臂当车,可贵的不是救你于水火,可贵的是不顾实力,不计生死,不管得失的救你于水火,哪怕我身粉碎。
3.5 怪物over了,你也回来了,可是我心中却似有粒沙子……导演,你不会再拍荒岛冒险类型的片子了吧?
4、偏执果决的导演导演卡尔,这个角色倒是很值得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学习。
他同时具备了偏执、果决、不服输、不择手段,说话有煽动性、能够盯着别人的眼睛撒谎,简直就是一本职场圣经啊。
我要成为大明星,我要成为有权势的人,电影拍了一半要卖掉,我连人带东西一起卷走,拼着倾家荡产也要完成自己的梦想,我舍得放弃,舍得投入,认准的事儿一条道走到黑,古往今来能够成功的人大概都有这种性格特点吧。
投资人断了我的演员,没关系,我去街上找,编剧不写剧本,我挟持你,船长不开船,我贿赂你,不想逮猩猩,我说服你,伤害过我的人,重新见面一样搂搂抱抱,胶片毁了,拍不成电影,我逮你猩猩回去做舞台剧,你们不都不爱去荒岛么,我很真诚的告诉你,我去新加坡。
金剛(King Kong):動物主義,性幻想、種族主義 (spoiler)December 31, 2005Filed under: 艺术 — kgblog @ 11:44 am Edit This 按: 有人對我批評金剛中表現的暗含種族主義的觀點提出了批評(文章在此)。
我對這個批評進行了回應,並且指出金剛所要歌頌的實際是動物主義/動物權利。
金剛的劇本所反映的是一種性幻想。
金剛電影中也確實暗含著種族主義。
King Kong這個故事的劇本無論如何都跟“批判種族主義”拉不上關係,這種解釋就比指稱King Kong具有暗含不自覺的種族主義傾向要更爲荒誕了,是一種誤讀。
考慮到片子出在30年代,有種族主義完全是很正常的事。
連在美國本土,黑人完全解放也要好幾十年之後,歐洲大陸還有《丁丁在剛果》這樣的獵奇漫畫。
第一,對土族顯然是醜化的,醜化本身不在於其野蠻的文化和特性(恭奉祭品這個行爲本身),而在於其整個形象:極其的肮髒、醜陋;整個住宅地到處都是沒人清除的屍體(我個人想不到人類文明史上有多少個種族社群可以天天和屍體爲伍,把屍體當做文化的),而且最關鍵的問題是,作者幾乎沒有對遭到大猩猩肆虐的土人做任何人情化的描述,基本是不帶感情,技術性的、工具性的,所以無法引起人們對土人的同情。
從這一點上看,對土人至少不是褒揚,而且有意增加了其邪惡成分,無論如何和什麽批判種族主義無關。
第二,關於美麗白女人:強調白女人的技能顯然是錯的,因爲博得大猩猩對白女人同情的是前前後後白女人的各種表現,搞笑表演技能只是其中一項——其他的還有1)溫情、體貼和信任;2)美貌;3)曲折的經歷,如對恐龍的鬥爭增進了感情用。
美貌是不可獲缺的內容。
這個故事的主線是beauty and beast——美女和野獸。
如果是突出女主角的表演技能,爲什麽不找個專門的體操演員、雜技演員,而要找個最標準的glamour的身材高大的白人金髮美女?
找美女的原因就是因爲劇本需要的是beauty,而且需要的是最標準最典範的那種白人beauty。
這種女子的美也是非常glamour,非常眩目的,皮膚白,頭髮金,手長腿長,眼珠藍,比起那些污濁不堪的土女人來說根本不是一個世界的東西。
她的美,她的特殊性,在作者手中,本來就和她的種族無法劃分,這些東西有必要嘗試去那麽清楚的區分麽?
片中的製作人(Jack Black演)最後留下的一句話,“是美人殺死了大猩猩”,是片子的點題之句,如果不是這樣,導演不會把它放到最後。
這一句話表現了什麽?
即突出女主角的美麗,淡化她的表演技能,強調King Kong對她的感情中不可避免的混雜著此種對美的向往的成分。
有人指責最後收場的一句話是對全片基調的貶損,我同意這個看法。
第三,這個片子本來就是根本地由以白人爲絕對主導的演員主演,是美國電影,票房中的絕大多數來自白人,根據三十年代的有種族主義傾向的劇本改編,倫理上不夠謹細,出現一些問題,沒有什麽奇怪。
如果觀衆被導演普遍地去歌頌大猩猩和白人之間的浪漫,而不提它在之前的肆虐,我認爲是有問題的。
問題就在於沒有哪個觀衆恐怕會對被King Kong殺死的土人有半點同情,而把視角集中在白女人主角身上。
片中,金剛殺死了不少人,而在全船船員生命遭到威脅時,她仍然在大叫“不!
不!
“企圖組織船員的行動(如麻醉大猩猩),則顯得有點荒誕不堪。
如果說,在看到King Kong威脅白人船員生命時你還感到女主角大喊船員不要自衛或進攻,有點荒誕,那麽在意識到King Kong殺死土人時,你會有半點同情麽?
這裏說明的是更普遍的問題,導演無意要引導觀衆對被King Kong殺死的人有什麽同情。
最後,你說片子宣揚的是對種族主義批判,我無法同意。
這個片子宣傳的充其量是動物主義,動物權利,或者那一類的東西,不是要把大猩猩投射成黑人。
這個解讀本身就是明白無誤的種族主義的。
大猩猩是動物,不是人。
這部片子本來的結構是什麽,要喚起觀衆的什麽心理動力呢?
很簡單,King Kong代表的是原始、暴力、非理性、恐怖,強大的男性(masculine)力量,生活在完全的異域(exotic)地方,而把一個白女人交到它的手上讓他主宰(dominate)、擺佈,完全是滿足男性觀衆的一種性上面的fantasy,一種性幻想。
當女主角在金剛手裏大喊大叫,美腿四處踢動時,就滿足了觀衆的這種fantasy。
如果說男女觀衆看片子的側重點不一樣的話,那麽我認爲,比較引起男性觀衆反映的很可能就是這一段,至少我認爲這是劇本作家本來的意圖。
而之後女主角對King Kong更反映出依靠、依賴、溫順、屈服,則就是一種submission了。
當大猩猩對著白女人捶胸時,反映的是一種masculinity的勝利。
King Kong深層次的背後所要表現的是sexual domination and submission,本身不涉及種族,種族主義的出現無非是在表達這個主題是所不自覺中出現的問題罷了。
而Peter Jackson要做的不是去批判種族主義,而是把動物也人情化,捕捉動物的情感和善的一面,讓人看到被抓起來的剝奪了自由的大猩猩多麽可憐,這更接近的是一種對animal rights的肯定:對動物情感能力的肯定,對動物自由的肯定。
這才是他要宣傳的。
雖然King Kong被抓到美國和黑人被運到歐美做奴隸有類似的地方,但是King Kong是動物,黑人是人,今天的觀衆不可能混淆這一點。
動物和人是要區別對待的。
今天沒有幾個人會認爲黑奴交易是正當的,但不一定有多少人會認爲動物交易是不正當的。
Peter Jackson所要喚醒的,最多是人們對動物的同情,而不是通過一個動物的故事,喚起人們對黑人的同情。
如果他這麽做,本身就是明白無誤的種族主義——把人比做動物。
和我同看電影的人看完後出來說:“我以後再也不吃葷食了,要做素食主義者。
”這一反映很有意思,她所說的是同情並不是“人們以後不應該歧視黑人了。
”如果有誰在看完片後有此種想法,那麽一定很可笑。
在船上佈置了黑人和華人船員,除了確實是照顧當時的船員的多民族生態,另一方面本身就是爲了滿足政治正確,讓各種種族的人參與進來,否則全片都是白人那還得了了?
今天沒有幾個片子會是這樣的。
Conrad則被很多人視爲種族主義者,而且反映的恰恰是我所說的那個時代的種族主義:烙印在每個人的身上的深深的看不見的種族主義——甚至表現在對非白人社會的同情身上。
Edward Said有很多分析。
• • •
這部經典重拍的結果相當成功。
相當成功地達到娛樂大眾的效果,而彼得.積遜也應該憑本片躍升為荷李活第一大導了。
酥胸半露的美女、九時一生的緊湊歷險、動人的大浪漫和難辨真偽的電腦特技,仍不脫那條媚俗的方程式,可觀眾就是能聚精會神一刻不放鬆的享受到三小時的視聽娛樂,縱然我們不會在離開戲院後帶走甚麼,但當中又有幾多人在意?
愚以為娛樂片的核心價值在於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依此立論出發,則我們評價一部娛樂片時,首要著眼的就是不論編導用了甚麼方法維持觀眾的注意力也好,究竟觀眾的注意力被抓到一個甚麼程度?
是每半小時看手錶一次還是頭部被鎖定得看完電影會頸梗膊痛一番?
《KING KONG》正是一套回到家要請人按摩的類別。
那彼德.積遜究竟用了甚麼方法把本片帶至這個成功地步了?
其實抓住觀眾注意力的方法萬變不離其中,百川匯流,最後還是指向投入感這條王道;而編導的主要工作正就是凝造和維繫投入感這兩項了。
投入感的最大敵人就是理智,觀眾往往於思考過後就較難投入到本來就不真實的電影故事之中,因此娛樂片的編導念茲在茲想著的其實是如何割斷觀眾的思考空間,只有這樣觀眾才可以毫無保留的投入到電影裡頭。
要做到這點,靠的是動之以情地利用氣氛感染,再透過迫不及待的緊湊動作進一步阻截思窄空隙;那觀眾的情感就會成功被編導差遣得擊退理智而斷無疑問的對連串視聽娛樂感到非常愜意了。
本片以非常出色的配樂、聲效、攝影、化妝和電腦特技凝造了準確的氣氛,再透過層層遞進的衝突動作,由開首瘋導演逃避投資者的追捕到捏一把汗的海難至荒島恐怖土人擄走女主角以至九死一生的侏羅紀公園和KING KONG返轉紐約等等浪接浪的事件,成功令觀眾莫說是反思甚至是嚅不過氣地投入到這部三小時的完美娛樂電影試範作當中。
另外,須要特別一提的是,KING KONG與女主角的調情拍得蠻細膩;在言語不通與幾乎沒有對白的情況下,她們的感情仍具相當信服力,帶點趣味之餘又不失浪漫的感覺,如果可以多著些墨,拍得再淒美悲壯一點就好了。
比較可惜的是,KING KONG雄踞於高廈的經典一幕完結得比較倉促,本來情深款款的女主角於KING KONG倒下不久便與男主角緊緊相擁就更是大剎風景了。
最後,筆者想要指出本片最大的敗筆在於取捨失衡。
基於娛樂性的考量,電影在鋪陳女主角兩段感情之餘,加入了過多的歷險,使全片長則長矣,毫不完滿。
比如是作為罪魁禍首的瘋導演竟然可以毫髮無傷的活下去以至女主角兩段感情都有未到喉之感等。
如果讓我選擇,筆者寧願刪去男主角也就是編劇積斯高一角,略過一條感情線,減少女主角與KING KONG感情之間的障礙則KING KONG的悲劇終幕將更撼動人心。
總括而言,縱使本片為一套娛樂大作的典範,觀眾仍然是可以不看的。
反正沒多久,荷李活又會多好幾套這種質素的娛樂鉅製,在同一條方程式底下的出品,又哪會有錯過而後悔之理?
我昨天晚上一个人看了一场专场,天山电影院4号厅,也是挺大的一个厅,音效也不错,就我一名观众,九点的一场,50块钱,一直看到12点.我感觉这片子的细节特别丰富,真是用心.有些细节,可能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明白.举个例子,导演第一次一个人目睹了金刚掠走了女主角后,决定带人马与摄影机进山寻找,摄影师问道:"要带6厘米的镜头吗?"导演答道:"不用了,带个广角镜头就行',然后画面上给摄影机换镜头一晃而过.这里面传达出的意思,如果你不记得与镜头相关的光学物理知识的话,就领会不了.首先,我们要先弄明白,6厘米的镜头是个什么镜头?对于大家熟知的35mm胶卷的民用相机来说,其标准镜头焦距一般是50mm和58mm两种,这种镜头的视角接近于人的眼睛的视角,,所以有人会以为,60mm焦距的镜头也就几乎是个标准镜头.不过对于拍电影来说,同样是35mm胶片,由于电影胶片是竖着走的,不象相机里面胶卷是横着走,所以每一格电影画面的尺寸要比相片小不少.几乎只有一半(56%),所以,60mm的镜头对于35mm电影摄影机来说,算得上是中长焦了,大概相当于35mm相机的80或100的头了.但是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一个细节,他们出发上船前,摄影师问了导演一句:"我们是带16mm的摄影机吗?""对!"就是说,他们带的是16mm胶片的机了,这样一来,60mm的镜头就相当于至少35mm相机的200或300的长焦头了.导演已经看到过金刚的体型有多大了,而且他下决心要接近金刚近距离拍摄,所以,他才斩钉截铁地说:不带长焦,只带广角!这就是观影的乐趣啊,朋友,你注意到了吗?不过,他们的摄影机摔坏后,胶片全散落出来,心血全白花了,导演看着那堆曝露在外面的未冲洗的胶片欲哭无泪,我看着那堆胶片可就乐了,看那尺寸与齿孔的比例,好象分明是35mm的啊!?
依稀记得金刚找不到黛拉,疯似地踏毁一切。
他愤怒,他无奈。
他也许在恨人们的贪婪丑陋,也许在恨自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依稀记得黛拉出现了。
街上一片寂静。
惟独剩下了他俩,一个那么高大,一个那么弱小。
一个那么痴情,一个那么不舍。
依稀记得金刚和黛拉又笑了。
笑得更加灿烂,更加纯洁。
冰面上的金刚笨拙无奇,但是为了让她开心,他一个劲地在滑,来来回回,满身是雪。
依稀记得金刚爬上了最高的国会大厦,再一次重温与黛拉一起赏落日。
他们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那片晚霞,看着他们的希望。
依稀记得金刚身中无数子弹,依然保护着黛拉。
他是那么爱她,她知道。
黛拉不顾一切,大喊着:“不要,不要。
”飞机呼啸而过,又是一轮扫射。
“他怎么会爬上高楼,自断后路?
” “他只是只猩猩,头脑简单,什么都不懂。
” 这是两个文明人之间的对话。
黛拉的泪水涌出,没有发出声音。
她不想惊醒沉睡中的金刚。
第一次看《金刚》还是在《捉鬼敢死队》的时代里,距离火星叔马丁,马丁.奥哈拉定居地球不久。
回忆那个时代的黑白片,总觉得那时候的人善于在美好里拍出邪恶来。
就拿《捉鬼敢死队》来说,最恐怖的鬼怪不是摄魂怪那样的麻布衣服飞人,而是一个面带微笑的超级棉花糖娃娃。
当时觉得它连笑容都那么邪恶可怕,只有很多年后看《鬼娃新娘》时,发觉玩偶也惊心。
黑白片时代的《金刚》动作僵硬,特技粗糙。
但是,有一种独特的无厘头喜感。
当金刚爬上帝国大厦时,每看见个女郎就伸手进去抓出来,凑近了看看,不是,然后就漫不经心地松手扔掉。
那些女孩子尖叫着从摩天大楼掉下来的时候,我笑得不能自已。
太他妈邪恶了,邪恶到恶搞的程度。
有一种喜感是建筑在对生命的极端漠视之上,以达到荒谬的程度。
类似的有《大话西游》里灭至尊宝裆里的火苗一场,又有如《舞龙》里包租公在儿子背上刺错了字,打个叉,然后拉个箭头修正的那一幕。
我想男女看这一幕的时候,心理活动绝对不同。
男人会为这种绝对的生杀予夺,为这种狗熊掰玉米式的草菅人命而大笑不已,满足的是那种权力欲,意思是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包括扔活人。
而女性会觉得这一幕很恐惧吧?
想到从楼下掉下来摔死很惨,摔烂了脸那就更悲惨了,更可惜了那一身裙子诸如此类的事情。
然后会觉得感动,因为金刚的表现非常专一执着。
不是它要找的人,它只是看看就扔掉,无论裙子下面的腿型多么性感。
慢慢地,开始觉得人不如猩,只有猩猩知我心的深刻道理。
那时候没有网络,否则一定会看见女网友写文章,标题就是《论交个男朋友不如养头金刚的三十八条理由》。
这比不上科学家恼人,新版《金刚》才一上市,科学家就跳出来说:这不符合科学常识!
在孤岛上的物种只会越长越矮!
叭啦叭啦,哗啦啦啦。
你妈呀,你个死唐僧!
知道什么叫焚琴煮鹤,花间喝道吗?
那叫煞风景。
谁脑子里有水了会相信有那么一头50英尺高的猩猩?
天天口服盖中盖也保证不了它被自身重量压碎了腿骨啊。
如果一定要找出什么意义来,只能说《金刚》这样的片子反映的是人们对未知的恐惧本身。
世界那么大,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角落,存在着我们所不知道的生物,而且一准对我们是威胁。
尼斯湖怪、大脚怪、雪人永远高烧不退,所以《金刚》总有足够的理由重拍。
而《金刚》最终变成人兽不伦之恋,则是人类不可救药的浪漫病发作,总觉得这世界上不放点爱情就和没了盐一样难捱。
如此,有了惊险+爱情的绝杀拍档,不愁票房不好。
选择彼得现在看来绝对是上上之选,炒冷饭要炒到人人都叫好,首要的条件当然是要隔夜饭。
但是厨子也很重要,得是个作料多多的家伙,才能“作”出一碗好的炒饭来。
彼得当年弄得出《群尸玩过界》,去前年又能弄得出《魔戒》来,当真是上上之选。
在新《金刚》里,蛮族夜袭轮船一幕:月黑风高,风高浪急。
就看见几条黑色的影子,使用撑杆跳的方法从礁石间跃过,几个鹘起鹘落,就摸到了船边。
我当时就想,彼得估计接下来会被请去拍《007》,那片子要能得了他,估计追杀场面设计又能“填补007类影片的N项空白”。
全片188分钟,合三小时零八分。
一般听到这种片长,两个字可以当场喷出,而且绝对不至于误伤:冗长。
当年《珍珠港》就是被这两个字给宣判的死刑,还不准上诉。
但是新版《金刚》绝对不会给人这种感觉,188分钟绝对值回票钱。
影片分为三段,由一连串小冲突大冲突串联而成,实在没有抓人的事了,那就上一段笑料,放松一下然后继续。
音乐和景色设计得相当出色,完全阻断观众的理性思维,让他们忙于接收源源不断的影像和声音。
从一个惊叹滑向另外一个惊叹,根本没有时间去想:操,这事真他妈扯!
在抒情的地方,比如带上爱猩一起看夕阳,又是美伦美焕,让你觉得要是老子/娘在那里一起看就爽毙了!
别忙,正因为这种美,在厮杀和生死之间的宁静之美,等会在帝国大厦上重现时,你的小心肝就要因此寸断了。
好莱坞式标准煽,真他妈卑鄙!
卑鄙就卑鄙在,你明明知道这东西假得厉害,但是一不留神就被感动了。
据说,如果要携带女朋友去看的话,一般推荐携带小手绢。
双方还未确定关系的话,出电影院们哥们顺手掀翻一辆微面(侧翻),然后捶胸仰天长号,那姑娘一准全完,爱得死去活来的。
太安全感了,会和霸王龙摔角的男猩。。。。。。
今年的大片我就推荐《哈里波特和火焰杯》和《金刚》了,没别的,值票钱。
年末的时候,被《无极》、《情癫大圣》折腾得上吐下泻,这商业片啊,还得看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拍的。
别人真是为钱拍的,而且真是尊重每一分钱。
最后,附赠壁纸一张:http://www.elbakin.net/plume/xmedia/film/news/king-kong/kong_iup2.jpg
在这部电影出来后的第8个年头,我才想起去看。
不为别的,完全是奔着Adrien Brody,好友暖暖懿爱了5年的AB。
在得知我前两天看完《钢琴家》之后,她又极力推荐《金刚》。
本来我对这种什么大猩猩,大巨人,大恐龙的电影一点都不感冒的,但是在《钢琴家》后对AB印象颇深,于是开始了这次尝试。
Adrien Brody 在影片中扮演一位儒雅内敛的剧作家Jack,在船上与Ann一见钟情。
在爱情火花刚刚擦亮还没来得及燃烧的时候,他们进入了骷髅岛,遇到了一系列的危险与挫折。
在整部影片中,Jack的地位十分微妙。
是的,片名叫《金刚》,意味着这只大猩猩抢尽了所有的风头,观片后我看到的影评也鲜有提到Jack的付出。
为什么大家都忘了Jack?
当船在礁石间颠簸的时候,Jack一直在护着Ann;当大家沉浸在成功使船脱离险境的喜悦中,是Jack第一个发现Ann被土著掳走,并要求大家去解救她;当大家累垮了,嚷嚷着要休息,是Jack要求继续前行;当大家都准备放弃的时候,是Jack一人不弃的寻找,最终找到了Ann。
在金刚大肆破坏纽约建筑的时候,是Jack驾驶着小黄出租车,引开金刚;甚至在最后,他爬上了那幢高楼的顶端,第一时间出现在Ann的面前。
Jack是一位冷静而勇敢的人。
站在人类的角度想一想,当心爱的女人被怪物掳走,谁能做到不顾一切的去寻找她?
金刚有拔山之力,恐龙都可以被他搞定,而Jack不过是一个凡人,随便就可以被一个什么生物踩死。
他为了爱,完全忘记了危险,只为寻找到爱人。
很多影评在讨论金刚与Ann的爱情,而我觉得,他们之间的感情主要是衬托之后Carl的变化,人类的贪婪;而Jack与Ann的爱情也不失为影片中的一道风景。
虽然没有同看日出,在冰上玩耍的浪漫,但Jack的爱却是贯穿整部电影的一条暗线。
影片的结尾,历经各种磨难的两人在帝国大厦的顶端相拥,也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或许是出于自己对Adrien Brody的偏好,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于是希望大家在看完这部影片后,不要忘了Jack。
PS:最喜欢的桥段是金刚PK霸王龙···PSS: 觉得Adrien Brody在影片里有点像大陆演员马跃
HIGH了开年看得第一部电影就这么正,今年可能也没什么大片好让人期待了就视觉来讲实在是太过出色让人激动觉得自己好象又回复到当年那个没看什么东西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毛头看电影时那种心情了,不停的说太强了,太牛了,太TMD凶悍了。
这特级实在是没得说了没得挑了,你看那水蛭的肉红色,太恶心人了,我都以为玩过生化危机这世界上就没啥怪物能恶心到我转头了。
你看那视角,2秒钟的戏甩给你5,6个镜头,华丽啊,奢侈啊,大片玩的就是钱啊总之你看这片如果能面无表情目光呆滞看完电影还能数请自己磕了几颗瓜子花生的话,你是大爷(不适用于本片前四十分钟)简言之,这片子值得去电影院接受视听震撼。
这片子的情节就不用在讨论了,这都70多年了。
不过你可以放心,我的意思不是说这片子没情节,相反的,这个故事再过50年,100年,就算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他也是个好故事我只是说主线情节上没啥悬念演员表现得都不错影帝依然是不显山露水风格的JACKBLACK依然是表演得你一瞅就知道他想表演什么样情绪的女主角的尖叫和惊吓的表情实在是太提劲了,特别是蜈蚣出来那个特写,赞!
感情戏上(我没说那就是爱)导演能不娇柔不做作不乱删情的同时还不KUSO,充分体现了指环王导演一惯的感情戏风格。
味都出在视角上说白了,他拍这个的那两把刷子放这电影上到是恰倒好处了KING KONG是值得玩味细节的电影,无论是动作表情或者情节也就是你就算上两次电影院 ,您也不赔其实我这么积极的当枪手主要是因为我穷,没那钱去感谢PETERJACKSON他老人家把怎么大笔银子用得那么巴适所以就表示一下这电影虽然不及指环王,但让我觉得要超越指环王还是有可能的在有更好的剧本的情况下http://www.blogcn.com/user32/xiaoyaozr/blog/27605822.html
大萧条时期。
纽约。
女子仍有峭拔腰身,颀长脚线,菲薄脊背上肩胛骨突兀如一双蝴蝶。
呵,幸而这凉薄世间尚有她们温柔的裙裾存在。
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向前。
失业舞台剧演员安,穷厄潦倒走投无路,被导演自街头拾回,成为金刚注定要为之冲冠一怒的红颜。
浓雾中石如魔怪的岛屿。
撑着长竿纵跃海涛之间的土著。
生人祭尸身腐朽头骨糜烂。
大雨滂沱降下。
恐惧如临末世。
它见高墙处连绵有火光腾起,知是祭品又到,它一路披荆斩棘前来,巨树荒藤纷纷臣服,林涛汹涌间,它来与她相见。
今生唯一的知己。
是的,唯一。
其他的人没有这个机会,即使有了机会,又没有那个能力。
逃跑不成,她使出浑身解数取悦它。
它便捧腹大笑,将她拨弄来拨弄去,当她是个小玩意儿。
她是它长久寂寞中第一个玩伴。
以后遇到的再好再美,它也不要,它就是不喜欢。
谷底,两只巨兽对峙。
她退向它,寻求庇护。
它打败对方,孩子气地夸耀自己的力量。
山巅,近旁一线瀑布珠飞玉洒。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金刚是第几千次坐在这里看日落。
是要在这个境地,金刚和安,才见得到彼此的灵魂。
朝与暮,实在是这世上唯一永恒之物。
在时间面前,在造物面前,一切退后,一切臣服,一切嚣艳都变到无可矜夸。
只因它不可更改,生生不息,你才接受它,认为它美。
其实本质上,它只令到人寂寞。
吴宗宪曾经在一档节目里说——黑夜里面有一样东西其实比鬼更可怕,就是寂寞。
这样的话,由一个谐星说出来,大概只会被认为是在搞笑,然而看他的神情你会知他说的是真的。
金刚即使有碎石开山的力量,但它抵御寂寞的能力并不因此强过我们。
它只是心地纯粹,全如婴儿,不管不顾,一味偏执。
因它的世界在遇到安之前没有光亮,而它又不想重新跌落无边黑暗里去。
这才自孤岛流落至纽约,这里仍有夕阳暮色,呵,只是良辰好景虚设。
最后的宁静是安同金刚在冰面滑行,放肆无羁,状若孩童。
彼此放心,因深知对方懂得。
生命与生命之间彼此的理解和安慰超越了物种,超越了类别。
却被人们曲解为爱情。
人们的想象力是否已经退化到只能想到爱情了。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金刚自帝国大厦跌落,在爱情抵达它之前。
它的尸身,手掌松弛摊开。
就像是一个邀请,就像是在说——若真有轮回,下一世,可否仍来我掌中温柔一舞。
2006-2-8PS:进入《金刚》这部电影最简单的方式,是将它看作一部爱情戏。
但不。
彼得•杰克逊不是大岛渚,所以《金刚》亦不是《马克斯,我的爱》。
这中间有本质区别。
我的微信公号:逍遥兽
说实话看完金刚,对金刚感觉不太深,反而对电影里面那一票人的重情重义感动了。
为了一个萍水相逢的女乘客,全船船员毫不犹豫上岛去救人。
即使是见识到了岛上生物的可怕,即使已经死得七七八八了,依然毫不退缩。
还有男主,在别人已经实在撑不下去了的时候还坚持自己去找女主。
面对恐怖的金刚,虽然吓得腿软但完全没想过放弃。
还有船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反倒是最后被救出来了的女主一直“不不不别别别”的,让人难受。
我当时要是男主早尴尬癌了。
md一群人被岛上生物杀得差不多了就是为了把你救出来,你还在那喊别杀掉金刚?
大概是我的人类沙文主义思想比较顽固吧。
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坏最残忍的动物!永远忘不了猩猩倒下时那个眼神。
烂
就是前30分钟太长了。。
因为金刚2要上映,特意补了金刚的顾客,看了感觉很震撼,因为金刚那纯真无掩饰的美好。
又坚强又尖叫的女人
流泪
挺好看的,最真挚的感情往往结局都让人泪目!
这位美女,你除了尖叫,还会什么
Silly animal~~~~~~~~
一个迷失的孩子寻找守护她的芭比娃娃
敢问金刚的JJ有多大呀 太冗长了 受不了这么长的前戏
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金刚》的加长版,于是想看看跟原版电影相比增加了什么内容。我发现除了多了4处穿帮镜头之外,所添加的内容基本上是无关痛痒的。无关导演和演员,《金刚》这类故事题材的电影是我个人非常不喜欢的,世界上最残忍的事儿莫过于人类把自私和贪婪用在对其一无所知的动物上。三星半。
小时候在CCTV6看的,金刚可以同时战胜3只霸王龙,却输给了人类,可怕。
大猩猩在帝国大厦楼顶打飞机
不得不說,這部片子讓我反胃
奇观与怪兽之外的塑造才更吸引我:三十年代的纽约是那么光怪陆离,也只有大萧条时期的大野心才能匹配世界第八大奇迹;所以金刚也不过只是多重人性的集中外化罢了。
大家好爱看人兽恋啊
,,,,大制作,还能说什么呢
看來看去還是覺得她神似俺們NIC,連MS當年都沒有AUDITING到的BLONDE,anyway~~~沒覺得人獸戀有多感人
感觉Peter Jackson往片子里加的东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