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囊括了湾湾金马五项大奖,绝非浪得虚名!
脑洞大开,天马行空的剧情,思路清奇情节紧凑,女主及诸多角色大方自然而逼真的表演,以浓郁的湾湾普通话表现出来,不仅使剧情幽默风趣,更有种客家人的亲切感。
倒叙的述事手法又能让人静下来,思考一下人生,思考一下自己……喜剧之处,幽默而自然,诙谐而不尬。
悲剧之时,掩盖掉悲痛,又令人动情。
“稀松平常的邮局,公车,小出租屋等街角旮旯,正是这样真实的场景和普通小人物组合,和奇幻的设定形成奇妙反差”【转大聪影评】空间跨度由城市到海边,时间停滞又以倒叙手法描述,增添了影片意境的深邃,幽默的情节又好像要人去思考些什么…。
随着故事发展,剧情不停反转,影片最后,女主相视而泣的场景,实在令人动容。
作为爱情片,鄙人有幸,这应该是我看到过表达出最完满纯真爱恋的影片,没有之一!
因为,这部电影让人想起了纯真恋爱时的感觉。
这部电影几年后还被日本同名翻拍,除了把主动权将男女主角互换,隐去了跟踪偷拍等被诸多非议的情节,整个剧情基本尊重了原著。
但赝品再好,可以有很多,而原版则只能有一个,并且足以经典到令人望其项背的追随模仿。
至于被以“偷拍跟踪也能是真爱?
”的非议,只能说,有一片大海,你看到的是浩瀚无边,它看到是深不见底,你想到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它想到是对深海的恐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凡事不用那么急切,让时间慢下来,接受面对自己的人生,否则你会错过很多,甚至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的……,经典传奇组合比吉斯Bee Gees 合唱团的片尾曲,更是把人带回到了那个不浮躁,优雅浪漫的节奏蓝调时代……不用那么急,乌龟与兔子也能有一天会邂逅相遇,再续前缘…不用那么急,给很多在你人生中稍纵即逝的,能有在你的身边停下来等待你的机会……好好爱自己,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人爱的。。。。。。
以后看电影还是不要看预告片了,这部电影大部分情节我都能想到,所以电影少了些韵味。
不过还是被 陈玉勋 的功力震惊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后面部分也能拍出偶像女主的气质,而且虽然普通,对女主的表演也没出戏。
男主的行为在我看来并不是变态,猥琐。
现实中,如果一个人有一天的暂停时间,相信很多人都会干出很多违法乱纪的事,去金店抢劫,强奸,杀人可能性很大。
但是男主心中的想法就是和晓淇去秘密基地,在一片海滩拍拍照。
男主真挚的喜欢女主,长大后遇到女主就默默地守护在她身边,帮她打走杀猪盘,心事好的,方式是错误的,这个时候论心不论迹。
所以男生们,遇到自己的喜爱的女生,就真诚阳光大胆地去追吧,不要躲起来。
但是有的男生就是不懂怎么追求女孩,所以显得猥琐,但男主的真诚还是让人觉得浪漫。
看电影嘛,图的就是开心,主角做了很多我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开公车驶入海边的公路,那一幕让我想起千与千寻。
再说晓淇,也太可爱了吧,什么都要比别人快,面对办公室的“卖萌妹”,也会调侃,生活也很认真,是个乐观积极的女孩。
只是节奏快了点,所以单身到30岁,快到情人节她也显得尴尬窘迫,特别是对比办公室里的嗲妹。
但是哪个少女不怀春?
所以她也陷入杀猪盘,渣男的套路对于一些女生来说,总确实无法招架,被人骗了60万的女孩,看到渣男被打,还会维护一下他,这就让人欲哭无泪了,多少男生看到这一幕,估计心里都会骂,我哪一点不如渣男?
居然还有女生这样为他死心踏地。
事实上,很多男的就是比不上电影中的渣男,不会关心女生,不阳光积极,更不会哄女孩开心,在女孩子放不开,很拘束,所以就显得猥琐。
但还好,导演最后没有让女主受到伤害,晓淇在找回失去的一天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男主对她的喜爱。
真爱面前,男生是害羞的,自卑的,拘束的,所以男主在背后默默地关心晓淇,而晓淇呢,也大胆的调换工作站,只为再次遇到男主,导演最后还是温柔地让两人相遇了,结局比较温馨。
看台湾电影,其实很多也是为了治愈自己,那些搞笑喜剧片段,至少也抚慰我们烦闷的心情。
所以,也别太纠结,电影嘛,无非就是笑笑看看哭哭,太深的也别想太多。
这部电影我是七夕看的,后面休假有空了再来写影评。
也希望大家往后的每一天都有爱的人,好好过生活,也好好地被爱!
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著剧本……差强人意吧。
故事主要依托于两大设定:木讷男主的痴情,时间累积的退补。
前者被诟病颇多,有说不真实的,还有直接骂变态的。
我倒觉得“每天往一个无人问津的邮箱寄信”这种暗恋方式可以理解,后面跟踪渣男和与(不会动的)心上人拍照的举动也不算出格。
至于男女主角各自视角的两段法叙事,算是借鉴了豆瓣封神片《怦然心动》?
后者秉承陈玉勋惯用的魔幻风格,脑洞挺大但漏洞也很多。
举世皆静我独行的场景,让人想起《超市夜未眠》(以及岛国某类爱情动作片)。
另外“消失的情人节”实际指的是女主在床上睡过去的那一天,而如果根据本片高潮的那一天起名应该叫“多出的情人节”才对。
刘冠廷连续两年金马最佳影片露脸了,上次还得了演员奖(男配),这次光提名(男主)没中。
李霈瑜我以前没见过,我想问台湾女主持都这么能演么?
黑嘉嘉么……如果那是她的真实音色,还好下围棋时候不用说话。
《消失的情人节》是一部2020上映的台湾爱情喜剧电影,由陈玉勳执导,演员刘冠廷、李霈瑜、黑嘉嘉、周群达主演,剧情讲述在情人节前夕,在邮局担任柜员的急性子杨晓淇被阳光天菜刘老师搭讪,年近三十还母胎单身的她马上坠入爱河。
没想到在两人相约情人节约会之后,杨晓淇一觉醒来不仅情人节凭空消失、刘老师音讯全无,连原本天天都固定来寄信的神秘男子阿泰也从未再出现,对任何事情都毫无记忆的杨晓淇,便开始展开一段寻找真爱的奇幻旅程。
我喜欢《消失的情人节》整体所呈现出来的风格样貌,无论是人们紧凑生活步调的台北都会地区、业务繁忙的邮局、在道路上穿梭的车辆,或者后段杨晓淇骑着机车和阿泰在周遭时间静止时开著公车来到悠闲的海边乡镇,我都能从场景的转换清楚感受到他们两人的心境变化。
虽然受到疫情重创,但2020无疑是台湾电影精彩的一年,不仅整体表现都有一定程度水准,类型也相当多元丰富。
【为何要帮广播DJ做马赛克?
】
我几乎每个角色的型都反覆想很久一开始我是想要他是感性型的,像光禹那样(光禹别杀我,救命啊)但到底是要什么样子呢?
角色不出现,只听声音的话会很无聊那是个穿汗衫的阿北还是个时尚帅哥、还是个文青?
太帅或太有魅力又会抢掉两个男生的光彩想来想去都不太对后来我发现问题的症结了以前我们听广播是看不到主持人的,只听得到声音,广播DJ就会带给我们很大的神秘感和想像空间以杨晓淇的观点,她是不知道这位DJ的长相,那就不应该让观众看清楚这位DJ的长相所以我决定帮他弄马赛克,也取名叫马赛克想把他的脸直接用化妆化成马赛克妆,和造型师讨论了许久,实在太难实行,就直接在他脸上打马赛克因为杨晓淇也是个会幻想的人,就让她去猜想马赛克本人是长什么样子,让他每次出现,马赛克的部位都不一样,最后有个镜头让马赛克没跟到,终于一瞬间露脸然后就要面对竹升了,我老早就决定这个角色找他演,找了一个这么好的演员,又不让人家露脸,这导演是变态吧,不管怎样我还是必须先跟竹升讲清楚我:竹升,我决定把你的角色打马赛克竹升:蛤.....好呀....好呀....呵呵呵,很棒呀他真是个很敬业的好演员,这样一个好演员就算不露脸也是能演得很好的啦他这个角色一直到剪接完、配音时我都还在改他的语气和写他的台词,反反覆覆一直改,时常想到新的主意就写了新的词,然后传给竹升,要他找时间用手机录不同语气给我听,我就把他新的声音套进影片再剪接看看效果如何我知道我的后期制片都觉得我疯了,我善变很难搞,但她们还是很努力地帮忙做视觉特效公司也做了许多种不同大小密度的马赛克给我改来改去竹升明知是个没露脸的角色,还是非常认真的满足我无理的要求真的很感谢他们我真的很龟毛又机车,为什么拍喜剧这么龟毛啦【为什么想到壁虎伯,他的意义是什么?】
我写剧本写不出来时,看到家里有壁虎,觉得壁虎这种小生物很奇怪。
每个出现在家里的小生物都有其目的性,蚊子是来吸我血的,蚂蚁是来偷吃东西的,蟑螂和喇牙是来吓我的,那壁虎干嘛住在我家,要吃蚊子外面很多呀,而且牠非常低调,低调到比卧底的间谍还低调我们在家里也常会找不到东西,以前都怀疑是掉到黑洞或四度空间去了,看到壁虎后让我开始怀疑这家伙是不是跟遗失那些小东西有关,难道都是牠捡走的这部电影有个重要的题目是「遗失」,遗失的那些东西究竟到哪里去了,是不是被收集起来了那个低调卧底在人家里的壁虎好像很适合当这个收集者的角色,而且很切合主题我们成长的路程也会遗失了一些东西,例如纯真、善良、同情心、想像力、热情…等等,编导像壁虎伯一样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放在电影里,端出来让观众失物招领,有感觉的就可以拿回去,没感觉的也可以pass其实壁虎伯也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导我对过去美好事物和人情味的渐渐消失是十分不舍能够被说老派,那至少是很幸福的,代表经历过美好的年代要退休的壁虎伯是真的老派呀【阿泰怎么知道杨晓淇住哪里?
】
他再度遇到小淇之后,一定不想再失去她的消息,知道她在邮局上班,也就会想知道她住哪里,所以他其实是有跟踪她,就像跟踪小淇和刘文森去看电影一样这张照片本来要放在片尾相簿里,但就是怕有人觉得他太变态才拿掉,其实不说明也很好理解找这个景也是为了能从外面就看得出小淇住哪一户至于跟踪算不算变态,我问过很多女生,她们都说如果是像金城武、乔治克隆尼那么帅就不会这我也没办法替阿泰说什么年轻时很多人都会追逐着爱慕的对象,会想知道她的一切,有点像粉丝,你说这种行为是变态吗?
我觉得是痴啦,不是变态,有些人心地善良但行为表现像个痴汉阿泰是个慢吞吞但很专一的怪咖,小淇一开始也是觉得这人超怪咖呀人有很多种,好人恶人都不是单一面向的【阿泰怎么知道小淇在东石邮局等他?
】
363天后的情人节前一天晚上,小淇call in给马赛克,谈到了自己请调到东石邮局阿泰复健的过程也是每天听着马赛克的节目,期待着有一天能听到小淇的声音再度出现在广播里那一夜,阿泰听到小淇又call in广播,隔天就前往东石邮局,买了一碗绿豆豆花要给小淇一路上他都想逃回去,但小淇爸爸的请托是他再见杨晓淇最好的藉口拜托别问我他那碗绿豆豆花是哪里买的我也没吃到,不知道好不好吃【小淇爸爸为何要离家,后来为何又说回不去了?
】
问这题的多半是年轻人和女性,老男人问都不用问就能理解禀持着拍电影要多跟观众沟通不然以后观众也不鸟你的精神,我还是说一下爸爸这角色的设定好了爸爸的离家或想轻生没什么好不能理解,许多人走的时候是不会留下只字片语的,他都放弃这世界和这一生了又何须多言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要别人快乐一点、看开一点,问忧郁症患者为何想不开,却没真的想理解他们内心的问题,生活担子已经很重了,没有力气在挑别人的担子有些映后观众问到,我都有尽可能地回答简单来讲小淇爸爸是个慢半拍又内向的人,不善于沟通,心事都往肚子里吞,他的个性也让他的工作不是很如意,升迁很慢,同事们只是把他当笨笨的好人看待到了中年后,对老婆小孩都无话可讲,每天重复讲一样的话,演着人夫人父的角色经常在半夜惊醒,感觉对身边的一切很陌生。
失眠,想到自己年过五十人生已经走下坡,年少时有的梦想完全没有实现,这一生是他想要过的吗,他几乎都在为别人过活,从来没有认真追求过自己想要的,到了中年,他连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都不清楚了某一天晚上在帮小孩做炒饭时突然想结束一切,不想再演了,应该就像把电视关掉那么简单吧,于是他忘了手上的锅铲,立刻出门,遇到了女儿,随便应付一下女儿继续走,看到一栋高楼门开着就走进去,居然顺利到了顶楼,就在他爬上围墙要往下跳时,发现下面的一切都是静止的,这奇怪的现象让他对世界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他的人生想结束前被按了暂停键,他不想再继续播放同一部片了,他想直接换频道,过不一样的人生,要变成另一个人于是他走了,离开原来的生活,放逐自己,四处流浪过许多年他才发现,火车出轨还是火车,不会变成飞机,他还是他,都已经年过半百了,不可能变成另一个人另一种个性,而对家庭的愧疚让他也无颜回去了其实这个不理解真的没关系啦,解释再清楚,不理解还是不会理解,在这部电影里有得到自己喜欢的那一部份就好,这世界那么多种人,不可能理解所有人【为什么阿泰要把他们的头转向窗外?
】
出去旅游不要滑手机,多看风景【小淇为何那么节俭?
(我们的观众好投入,什么生活细节都问,简直当真实纪录片看)】
小淇每个月要付房租弟弟妹妹都在中南部读大学,她要贴补弟妹的学费和零用钱每个月也要汇一点钱给妈妈,以前举家迁回新竹娘家时,妈妈要供养三个小孩,也跟亲戚借了一些钱,虽然妈妈的老家有地方给她们住,但还是必须贴点房租意思意思,妈妈也是四处到各家米粉厂打工小淇读大学有申请助学贷款,也是要还高中时,爸爸失踪,让她家陷入经济危机,小淇对未来总是有不安全感,因此她拼命存钱,担心哪一天家里又有什么意外,必须急用钱最大的梦想是出国去玩,但只能看看回收别人的明信片过过干瘾附注:妈妈也许比较适合脸圆圆的李警官,但对的人总是在不对的时机登场,这就是人生呀【为什么一开始那张明信片要选吉里巴斯?
】
小淇没钱出国玩,看到要被送去回收的明信片有漂亮风景就会带回家贴在墙上,也po在脸书上骗人她去那边玩因为吉里巴斯是个奇妙的地点,刚好位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交接处,国际换日线经过,同一个国家可以相差一天,跨过去就多一天,跨回来就少一天,本来是有两个日期的国家,后来才硬是改成同一个时区它有世界的尽头之称,也是快要消失的国家非常符合本片本来有一度我把小淇和阿泰父母都写成去那边旅游或度蜜月,两个妈妈在那边怀孕,一个刚好往东跨过国际换日线,一个刚好往西跨过,所以这两个小孩长大后一个多了一天,一个少了一天后来觉得光讲这件事就可以拍一部电影了,好麻烦就算了【为什么在片尾字幕放了一首这么贵的西洋老歌?
】
买这首歌除了花很多钱,还联络了三个多月才得到授权,买到时大家都很开心,因为这部电影没有这首歌不行在结尾时我需要一首老歌而不是一段音乐,国语老歌的歌词都找不到贴切的,某天乱点youtube突然听到这首小时候常听的歌,马上被雷打到,就是它了只有这首歌能搭配阿泰最后的情绪,尤其是转到后面的相簿时,完全吻合阿泰成长过程里的孤单岁月,想哭又想笑的荒谬人生,酸楚中还带着一点温暖本片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段从结尾到相簿了也很感谢我们的剧照师吴马克拍了那么多动人的照片不知大家对这首歌有没有感觉,应该也是年纪大的观众比较有感吧,年轻人的老歌可能是2000年时的流行歌曲,我的老歌是1970左右这部电影有很多冥冥之中被命运安排好的事,这首我6岁时候的歌,居然在五十几年后放进了我的电影里谢谢Bee Gees,谢谢Robin Gibb至于这首歌放在结尾有什么含意或设定?
我想的是电影里面看不到的,那是我的你的就自己感受吧【许多观众问,公车窗边贴的张老师和小淇爸爸有什么关连?
是隐喻什么吗?
】
嗯.......这.......完全是我们美术组的自由发挥,跟导演、编剧和小淇爸爸无关,美术组应该都喜欢看柯南【胖弟胖妹不是没过情节吗?
怎么又去参加比赛?
】
阿泰多了一天,小淇少了一天,其他人都没多没少小淇少的这一天就是情人节(星期天)阿泰等于过了两个情人节,那个世界暂停的一天是他自己的情人节小淇在情人节当天早上搭公车时,世界暂停了,当阿泰离开小淇房间,把公车归位,骑脚踏车去归还时,世界又开始运转,这时间也就是接续情人节早上小淇搭公车坐色狼旁边时,只是这时小淇不在公车上了,因为之前就被阿泰抱回房间了,胖弟胖妹发现小淇不见了以后,继续去参加比赛小淇醒来已经是情人节隔天星期一了,她整整消失了24小时,从星期天早上08:35到星期一早上08:35,她都不在这世界上所以,第一段的标题,「消失的人」除了爸爸和刘文森以外,讲的是杨晓淇,她才是消失的人这样有清楚吗?
不要问我小淇不在这世界上那她去哪里了?
爸爸有说,有人多一天,就会有人少一天其实我也常不在这世界上【和尚之谜】
和尚是什么?
和尚是理解人因为不被理解而感到寂寞,寂寞时总是渴望有个人可以作伴谈心小淇爸爸是个非常寂寞的人,身处繁忙运作的拥挤世界和时间暂停的静止世界对他来讲根本没差,一样寂寞。
但是当这世界暂停只有他一个人能活动时,遇到了另一个能动的人,这是找到了同类,那个孤独感有人可以理解了,有人理解你,就不会那么寂寞了和尚是朋友寂寞的人对空气讲话太悲惨,阿泰用写信来对小淇这个「朋友」说话,小淇的「朋友」是马赛克我想要让小淇爸爸也能得到一点温暖,他也必须有一个朋友,他比小淇和阿泰更寂寞这朋友当然可以是一只狗或一只猫,但我希望他是一个很特异的存在,可能只有小淇爸爸看得到,也只有他理解小淇爸爸和尚是天使他可以是类似西方神话中的天使或精灵,也可以是一只友善的妖怪,友善的妖怪已经有个壁虎伯了。
我又不想拍一个有翅膀的天使来接爸爸,觉得会像cosplay,想来想去还是和尚好,最能代表小淇爸爸的心境,也有心灵导师的意思和尚是自己的投射佛有四大皆空、修行的意义,是小淇爸爸某部分的心境,但他又不想出家,他随遇而安、我行我素。
如果他想出家,那上车的时候就会是他作和尚的的打扮和尚当然不是来接爸爸去西方极乐世界的法师,爸爸如果死了就不会有后面那张和小淇的合照那和尚到底是什么?
有形的来讲,他是个得道高僧,可以穿梭时空、来去自如,和小淇爸爸意念相通,小淇爸爸去外地采了野菜,要去永安渔港,和尚就会知道要去接他他为什么要骑机车?
因为他就是喜欢骑机车呀,溜滑板或轮鞋、开车都可以,但是他就是喜欢骑机车呀,骑车载人很方便,世界暂停也不用戴安全帽无形的来讲,和尚就是「理解」,一个理解你的人有些观众看这一段会感动,是因为你觉得「被理解了」那这段不感动也不理解的人怎么办没关系啦,这是电影里没出现的背景,当然不好理解,也不重要,真实生活有人理解你就好会写这么多寂寞,是因为写剧本真的很寂寞呀
第一感觉,女主表情为什么这么夸张??
长得有点像东南亚的 男主长得好可怕啊 好变态啊看着看着 我不会活着活着就是女主的模样了吧?
男主真的好可爱啊~~~导演拍景真的很牛耶最后 男主真的好帅啊,明明长得都不是这一挂的,但是演技真的太好了!
多一分是变态,少一分是煞笔,男主太绝了。
女主的爸爸出现完全是神来之笔,导演真的很会耶。
真的很久没看过这样的纯爱电影了,狠狠的哭了,男主真绝了,长得这么变态,居然演出了纯情少男的感情,牛啊。
其实剧情很单薄,但是拍出来效果很丰富了。
对台湾影视剧还停留在《王子变青蛙》的年代,当然那时候我也真香了。
现在实在出乎我意料,我常常嘲讽的台湾腔,觉得难听起鸡皮疙瘩,在这里全释怀了。
我都有点嗲起来了。
不知道是生理期看的原因,还是我真的太渴望爱情,或者是很久没看爱情片,我对这一个电影的观感真的很舒服。
很喜欢。
给了我一个美好的下午~~~
青玉案“情人劫”□ 雪 莹西学东渐他乡柳,盖棺墨、先人朽。
华夏传承遗忘够!
崇洋媚外,浪淘沙漏;瓦氏辕辙苟。
牛郎织女天河久,寄语情人切相守。
霹雳彩虹风雨骤?
雷峰塔倒,山河锦绣;这睡狮声吼。
( 越 调 )小桃红“纵说纷纭情人节” □ 雪 莹古今中外道痴情,盼等偏薄幸!
好梦难圆炳烛影,彻寒凌。
弄人造化醍醐省,几番宁静?
月光倒映,风煞煞魂惊。
《消失的情人节》 回看2020年一定是一个压抑的一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是充满压抑与恐惧的。
但就在这样的一年里中国台湾居然还有一部这么奇怪的电影,陈玉勋执导的《消失的情人节》打破了压抑的情绪,虽然可能只是一种巧合,但是这种巧合温暖着人心,可能很多人不满意这部电影的原因就是纳闷,为什么这样的一部《消失的情人节》会成为那一届台湾金马奖的最佳电影?
因为在那一届中国台湾本土的电影实在是太耐打,有着《同学麦娜丝》、《孤味》、《亲爱的房客》、《无声》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质量都是非常高的,虽然我也不是特别理解“最佳影片”的标准但是既然已经获奖并且质量还行的情况下,我就来聊聊这部电影。
(消失的“人”与“情节”) 《消失的情人节》算的上一部非常小清新的电影,看完这部电影后的感觉就像很久以前看完萧雅全的《第36个故事》一样,也许这就是我为什么这么爱电影的原因吧,电影可以看作成一座孤岛也可以是残酷现实中的避风港,至少你可以在90分钟、120分钟或140分钟躲在另一个世界里,看着另一段故事、另一段人生。
《消失的情人节》有着爱情、奇幻、悬疑,可以说这种手法还是比较耐看的,毕竟这样的电影是少数。
电影一开场导演就抛出“快与慢”的设定,这个设定就已经把我牢牢锁在电影屏幕前面,导演通过黑色幽默、温暖的方式讲述着永远比别人快一点的李晓琪和永远比别人慢一点的阿泰,他们两人之间的故事。
虽然观众看见这个快与慢就知道这个爱情故事的大纲,但是还是会被黑色幽默与悬疑的情节牵着鼻子走,这也就是展现出导演功力的时候。
故事情节可以说非常的简单,线性愉悦的方式会让观众放松大脑去体验这次的浪漫之旅,我们也由于这样的电影设定,会主动去屏蔽某些“浮夸的表演”、“浮夸的台词”、“莫名其妙的设定”因为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这个可爱世界的设定,我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该如何去点评技法上的问题,总之我就不管了。
刚开始看电影的时候,我其实也是摸不着头脑的,但是随着导演的引入,我也慢慢接受了,这个故事里感觉就连骗子刘老师也是可爱的,说实话这部电影成功的地方就是风格上吧,其实真的与技法、构图、拍摄、灯光等这些能展现出平时电影优点的元素无关。
也可以说很难去客观的评价这部电影,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也就是不喜欢。
刘冠廷从《阳光普照》中认识再到《同学麦娜丝》、《无声》默默的看着这位演员的表演,说实话真的还是挺喜欢的。
可以说这位演员塑造能力是非常的强,以后的他应该是前途无量。
童话故事再美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中,也许这个故事在现实中那可能真的就是一位尾随的变态故事吧,那这些我们就不去深挖了,毕竟残酷的现实是无法与美丽的童话去做比较的。
讲完电影中好的地方,那我就来讲一讲个人不是特别喜欢的地方,《消失的情人节》首先前期的设定还是挺不错的但是后期时间禁止的设定引出很多无法解释的问题,虽然我前面也说了电影的基调会让我们去屏蔽某些设定,但是结尾的时间停止的奇幻加入也让我们观众们不得不去思考很多解释不通bug。
另外就是电影的节奏,电影中有着“快”或“慢”,但似乎这部电影中段也陷入的快与慢的困境,对于李晓琪那一段的讲述,说实话有些过于拖沓,导致我也下意识看了两次进度条,可能电影节奏也算是这部电影的另一个死穴吧。
happy ending的设定,对于这种影像风格来说是必要,但是可能去掉这个happy ending的设定可能会好一点,会给观众一种猜到开头到猜不到结尾的一个过程。
可是导演还是让你猜到了开始的同时也猜到了结尾,其实电影前半段已经后happy了,结尾可以换一种套路,我有这种想法可能真的还喜欢悲情收尾的电影了吧。
总之《消失的情人节》不会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但是也不会是想象中那么差,这一部电影看完之后或是观影过程之中绝对会给你一种非常愉悦的感觉。
“消失的人”+“消失的情节”=消失的情人节 导演很会玩文字游戏,前半部分对应的是消失的人:父亲和骗子男友刘文森,又或者是杨晓淇在情人节消失的自己;后半部分消失的情节:情人节那一天所发生的事件。
前半部分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从开场的新闻播报,一系列超现实事件的发生和杨晓淇消失的一天都有关联,影片在前半部分小心地隐藏起所有会暴露事情真相的马脚,那个看起来既像骗子又真诚的区块链男,每天来送一封平信的呆滞男,以及右边甜美可爱的无脑妹和左边平庸无聊的大妈,杨晓淇身边的人既离奇又平凡,就连杨晓淇自身的经历也是如此。
影片中的杨晓淇既有普通人身上的烟火气,又有离奇古怪的自身特色,人设才算是立住了。
所以后面再离谱和超现实的情节也在杨晓淇身上变得合理起来。
“消失的情节”完全是从吴桂泰的视角出发,因为只有他知道消失的情节是什么,从不同的视角表现相同的情节,罗生门式的叙述方式,其实很容易变得俗套,但影片即使在相同的情节上依然详细地讲述吴桂泰的经历,比如去电影院那场戏,吴为了保护杨晓淇赶走了公交车上所有的乘客,跟着他们来到电影院,在电影院快一拍和慢一拍的笑点,正好赶上的公交车,公交车上的刹车和亲吻,以及刘文森再次回到公交车。
同一情节,两个人的视角完全对得上,而且各自有各自的内容,视角在杨晓淇那边时,观众感受到的是陷入爱情的甜蜜和女主角被骗的紧张,而在刘文森这一边,观众能看到刘文森的痴情和倒霉的人生经历。
如果是文艺片的话,结局是杨晓淇在邮局工作,终日凝视着大海,直到有一天她白发苍苍,从她的视角和孙女讲述着人生一段不可思议的经历……
真爱是什么呢?
是一种绝佳默契的心灵相通?
还是两个人噼里啪啦电来电去?
茫茫人海当中真的有这样一个人吗?
记得是在今年上半年,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这部《消失的情人节》。
然后在实验室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我看完了这部电影,第一感让我想到了《天使爱美丽》,有一种淡淡的温暖,但似乎很难用言语表达。
女主晓淇是一个邮局的普通职员,也是一个“奇人”。
因为她凡事都快人一步,除了自己的感情问题。
晚上下班后她经常会收听“马赛克”的广播,那些天广播的主要内容都是七夕情人节的内容。
某天晚上下班后,她被一个在公园教阿姨们跳舞的男生搭讪,并约好之后一起过情人节。
而她在情人节过后的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发现自己的前一天(也就是情人节那天)消失了,最后的真相却出人意料...... 爱情是这部电影所探讨的主题。
在电影中,晓淇和广播主持人“马赛克”的对话,和“壁虎”老爷爷的对话,和妈妈的对话,似乎让晓淇越来越清楚爱情的本质。
当她发现自己的情人节那天“消失”了以后,她开始积极的寻找答案,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男主阿泰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交车司机,但他同样是一个“奇葩”,只是和女主正好相反,他是另一个极端:他凡事都慢人一步。
所以按女主的理论,他投胎应该也慢人一步,那他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上呢?
更让女主觉得奇怪的是,他每天都去自己所在的柜台寄一封信,却不一次性多买一些邮票,通过投邮筒的方式寄信。
这部电影的设定很奇幻,也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设定。
之前我有想过把自己带入到这部电影中:如果我是快人一拍的晓淇;我在情人节过后的第二天早上醒来时,我会去做什么;如果我是慢人一拍的阿泰,我会在比其他人多出来的这一天做什么?
去捉弄别人?
还是去做一些平时在别人面前不好意思做的事?
利用这一天体验一下自己以前从未体验过的生活?
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虽然电影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故事,但最后的结局还是让人感觉温馨,可能被一个人默默守护的感觉真的很好吧,或许两个人一起过情人节也很不错。
虽然晓淇很期待的情人节“消失”了,自己也被晒伤,但情人节能和对的人一起度过,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愿你有一个香甜的梦,愿你依旧努力生活,愿有人会永远爱着你。
音乐推荐:《无眠》(专辑:《夏/狂热》 歌手:苏打绿) 微信公众号:不想去远方的鱼仔
唯一喜欢的点是真正的男主角迟迟没有出现,最先出现的男人浑身充满了杀猪盘的气息。
寡淡无味
很喜欢里面的市井味,不同的人时间的快慢不同的概念简单又合理,但是暗恋和变态真的是一线之隔,即便没有什么坏心思,未经允许控制触碰他人都是不对的。
永远不合拍的两人,却能成为Happy Ending的合拍恋人。值得赞的地方无疑是快一拍多一天,慢一拍少一天的绝妙创意;必须批的地方无疑是把这错拍合一块的无逻辑小清新处理,那一定得是多棒的书信,才能说服并征服这么一个失去了情人节的30岁姑娘。
女:我的男友无可取代,实际是花心大萝卜。男:我爱她痴心绝对,其实是个大变态。
喜欢导演旧作热带鱼,这部奇幻鬼扯超现实的风格如出一辙,但槽点实在太多了。1.整个时间停止的设定就很平地拔起,之前没啥铺垫突然出现一个改变人物关系走向的大设定,看得一头雾水。2.男女主个性都极不讨喜,男主仿若变态,喜欢人家不开口反而搞些跟踪写信偷拍这种毫无道理的矫情行为。女主一上来恋爱脑蠢了吧唧关键后边也没有任何成长变化,直到看到信箱里的信然后就忽然茅塞顿开,啥意思?道理是什么?过程是什么?为啥忽然就开始等男主的到来了?莫名其妙。3.设定多余冗繁。男女主一个快一个慢的设定到底有什么作用?除了最后强行让女主爸出现解释一句什么多出的时间凑出了一天,还有任何作用吗?其余周边人物设定也都莫名其妙,看不懂导演用意。总之整个电影你不知道它想表达什么,也烦里边的所有人物,逻辑还整不通顺,总之挺难看。
这应该是金马奇幻的片子8
3.5 时间成了个性化的专属物,不管怎么调,手表总是会比「正常」慢了几分钟,于是多出来的时间就会「溢」出来。设定好有趣,但这种设定的基础仍然是对女性的物化想象。女主的时间更快,她就必须承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掉了一天」(甚至一天多?)的代价,同时她失去了所有感知,无法表达自己,无法反抗集权,纯粹沦为毫无自由意志的玩物;反观阿泰,他不仅能在静止的世界自由穿梭,还拥有能够操控他/她者的力量。在被动接受「感动」之后,晓淇仍然对阿泰动了情,哪怕她并不知道那一天发生了什么,男性想象真是自信又根深蒂固。照相机对阿泰的身份补充也十分值得玩味。
就….勉强只能算作可爱…..以及充满了男性的自我感动
两星半。这样玩结构的奇幻爱情片,走到哪步全看想象力和细腻度的把控,陈玉勋的力道理应归属到消失的情节那part。多个段落的台词写得太生硬,最后还要靠巧合来圆,技法欠佳。李霈瑜的表演状态阴晴不定,扛不住那么吃重的戏份,尤其在刘冠廷的松弛面前更显生涩。
前一半女生视角看完,觉得很一般啊,也没什么特别的。到了后面一段,男生视角,发现还挺好玩的,还可以吧。最后一段揭秘,两个三十岁的人,都还那么天真可爱,一点都不市侩,真的好棒啊!只是这个公交司机,有点不靠谱,哈哈。有的人节奏快,有的人节奏慢,节奏快的人,仿佛每天都比别人少活几分钟,然后日积月累,于是消失缺失一天。节奏慢的人,仿佛每天都比别人多活几分钟,然后慢慢叠加,于是就得到奖赏一天,这个创意还是挺好的,就是逻辑不太顺,那么全世界都节奏太快,都停止了,要砍去一天吗?不过奇幻爱情片嘛,也不用细追逻辑啦。还挺好看的,女主一直保持那个诡异的笑,好诡异啊……哈哈可是结局什么鬼?被车撞……太狗血了,不过幸好没死。要不是被车撞一下,我都想给四星了。7.5分,整体还可以。
概念還算可以但執行的有夠差,看得我白眼連連想離場,情感的刻畫爛得要命,是零代入感,陳玉勳少說也拍電影幾十年了,各種手法和情感的鋪陳甚或說故事的方法都大輸今年另外一部新導演拍的臺影《怪胎》 ,請問是不是該沈澱檢討一下自己為什麼從拍完超好看的熱帶魚後就走鐘成這樣?一顆星給攝影眼中的臺北,另一顆星給女主,演的還算有感染力,至於男主的表現遠遠不到他應該要有的水準。
重逢的时候 跟着杨晓淇一起哭了 可爱的小眼泪
马呀就是很恶心啊,就算作为一部普通电影来说也不好看啊
很可爱的电影。但是我就没有被感动一点点……看到女孩被摆弄成各种造型,真是生气,想打他。虽然他一直喜欢这个女孩,给她写信,又守护她,等等……那就可以把人家身体搬走吗?就顶多在车上拍一张照片得了,还去海边……真的很奇葩。有个电影叫超市未眠夜吧。最后两人的情感好像没有落到爱情上吧,就是一种羁绊,一种灵魂伴侣关系。但是那干嘛又是情人节呢?反正就挺反感的。老头出现那里有点意思,有点人生哲学的感觉。那又怎样?
?
什么东西啦。
太我的菜了 爆哭四次 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
有点《消失的爱人》+《狐仙丽莎煞煞煞 》的混搭感,但是可能还是调性不确定的关系,在喜剧和奇幻之间没有把握好尺度,在男主摆拍视角的画面显得诡异而惊悚。在一开始的人物建设阶段,女主的人设也并不是那么的讨喜,把性格缺陷和遭遇归结到原生家庭的缺失上,这种设定的确是有点糜烂了,这让人对接下来的女主故事就没那么有兴趣以及同情。舞男的人设细节,尾行男的行为细节都有一些编剧上的瑕疵,经不起太严格的推敲,这也让它没法变成经典。不过“幻想画面”的部分,至少做得比陈思成要好得多。
为什么二十一世纪还有导演编剧要用一个成年男人持续跟踪和偷拍一个女人这种情节来表现深情?以及在她无法感知时间时绑架她整整一天,甚至试图亲吻她,他们厌女的眼睛看不出这种情节设置有任何问题吗?不是一句“明天我就结束这种日子,再这样下去会变成变态”能轻轻抹去的,更不是结尾莫名其妙的相恋能盖过的。故事本身也很无聊,平庸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