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不喜欢这种有点恶搞的类型,但是看过这部才知道,大雅的东西用大俗的方式表达,多有力道.阿金就是离我们很近的人,她真诚\善良,是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善待人生旅途上许多擦肩而过又亟待救赎的灵魂.她像个加油站,给别人打气,给别人安慰.可她的寂寞\孤独无人抚慰.还好,最后,骗人精表哥为她做了些事儿,让她这个傻大姐能稳稳当当的度过余生.人生本来就是场孤独旅行,没有人能一直陪伴,许多人也只是在客厅坐坐而已.我们呢,要以一个善良\温暖\充满大爱的心,面对世界,温柔相待途中的甲乙丙,自己也得到内心的一丝丝安慰
我十九岁来香港住在你家 就在这个天台赚到我第一桶金我做过几十行 跑过水货 卖过私烟我发达过 也倒过为了生意 我结婚 离婚我最风光的时候 天天跟上面的高官吃吃喝喝 称兄道弟邓伯伯死的时候我还拉上关系到人民大会堂跟他鞠过躬最落魄的时候在秦城监狱坐满六十六天做人这回事 就好像做一场梦不用那么清醒的嫁给我吧 嗯来 我保证 你以后 无忧无虑就这样子好吗 就这样子咯======================珍惜今天 因为它就是明天的美好回忆 ——阿金==========================================《一生何求》冷暖哪可休回头多少个秋寻遍了却偏失去未盼却在手我得到没有没法解释得失错漏刚刚听到望到便更改不知哪里追究一生何求常判决放弃与拥有耗尽我这一生触不到已跑开一生何求迷惘里永远看不透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一生何求曾妥协也试过苦斗梦内每点缤纷一消散哪可收一生何求谁计较赞美与诅咒竟已 是我的所有==============<<爱是永恒>>有始不有终能受百样痛从没有合约合同但却跨时空这滔滔不息的爱我赠给你用这一生和下世有几多全奉送闭起的眼中无论重又重仍是见着你面容在我心湖中这份爱永远都存在共你同在无尽永恒中有着我便有着你真爱是永不死穿过喜和悲跨过生和死有着我便有着你千个万个世纪绝未离弃爱是永恒当所爱是你两手虽似空其实抱着你其实你没有别离在我心湖中每掠过也似风撩动令这湖上无尽爱浪涌有着我便有着你真爱是永不死穿过喜和悲跨过生和死有着我便有着你千个万个世纪绝未离弃爱是永恒当所爱是你有着我便有着你真爱是永不死穿过喜和悲跨过生和死有着我便有着你天老地老也好绝未离弃爱是永恒当所爱是你
昨晚看了电影《金鸡2》,吴君如——用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话来说就是——很会演。
很好看。
看电影才想起我几乎把发生没多久(经仔细推算应该是2003年开春)的一场重大经历完全忘却:非典。
借着电影里香港非典时期的片段才想起来那段全民戴口罩、人手一个体温计、洗手成了所有人的癖好、听到咳嗽就如雷贯耳、板蓝根脱销、医生护士最崇高。。。。。。
的恐怖时期。
还有那场金融风暴。
股市崩盘,楼价跳水。
三天两头有人在家烧炭自杀,全香港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那时刚来深圳不久,印象不深。
不象非典。
电影还很美好地憧憬了2047年的香港:刘德华已连任八届特首,他和美国总统糖糕鲁斯通完电话后确定的汇率为一港元兑七点几美元,以后二十年全民免税,免费接受终身教育医疗住房退休金。。。。。。
真的很美好。
原文来自http://jiazhang.5d6d.com
金鸡和金鸡二,都看完了,我才真的有写评论的冲动。
两部港片,明星众多,曾志伟出演的强盗,陈奕迅出演的猥祟眼睛男嫖客,杜汶泽饰演的划拳王,张学友演绎的爱钱表哥,黎明出演的沙士专家…… 而这部众星捧月的电影,也最终把吴君如,实至名归地,送上了金马影后的宝座。
在一片花红柳绿的艳俗中,蕴含着或多或少的对于生活的感悟。
久违的叙事模式,不含拐弯抹角和遮遮掩掩,阿金把自己的过去,说给旁人听,在镜头前,放给了我们看。
说到悲情处,亦没见她的泪。
于是沧海桑田和不可抗拒都化在了自言自语般的平平淡淡中间。
故事里,穿插着一个个不同时代的剪影,带人不断回望过去那么年,在那一条条记忆的长廊里,我们仿佛真的都历经过那些变迁。
香港社会的顿挫感,脆弱感,绝望感,怨天尤人感,依赖感,乃至小题大作感都真实地记录下来了,不要几十年,仅仅是五年后观之,就叫人有哑然失笑之意,真没有过不去的坎啊。
影片中,着重的镜头:香港特有的光线暧昧的霓虹灯,市井的底层生活的人,和阿金那张滑稽中带有纯真的脸,还有代表她每个生命阶段的不同的男人们。
阿金是个鸡,表现出来的堕落与挣扎,固然均是灰暗产物,可是她在听天由命之外,还活得天真烂漫,本片并没有大力描绘这个妓女的性经历。
而用了比较温情和喜剧的角度,去拍摄了阿金和周围人,多年的生活方式。
阿金不漂亮不温柔。
毫无形象,性格大咧咧。
她不抱怨命运。
有仗义之心。
她很普通很平凡甚至有些卑微,她很善良。
无论是对叶子强,阿邦,还是周老板,表哥之类,都能把积蓄借出,无论扮小丑跳舞还是学叫床她都很认真。
她很坦荡。
很豪爽,对待自己起起落落的人生,一直宠辱不惊的乐观态度,不拘小节和坚韧,恰如其分展现了香港人的生存观。
我总觉得,除了女周星驰吴君如,再也没有人,能如此完好地诠释阿金这个敢于撕破,敢于跌落,敢于作践,敢于在放荡和花痴的模样下,肆情发挥其乐天精神的妓女。
看第一部的时候,我在想,她怎么能,因为几场大雨,就真的决定生下孩子,然后又真的可以做到,不见过一面,就让人带到美国。
那般想念孩子,又真的可以因为另一场雨,不去机场。
她迷信,相信天意,相信观音送子,相信庙里签。
无厘头之余,又理解她的迷信,不迷信的话,她又哪里来的方向和信仰。
看第二部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表哥究竟爱不爱她,同时又在惊叹阿金的理智。
(别看她整天笑兮兮,傻傻的)是阿,表哥一生只为做生意,孩子也可以卖了,再生。
当然没有必要告诉表哥,她怀了他的孩子。
我不怀疑阿金对表哥的爱,特别是她让表哥摸她鼓大鼓大的肚子的时候。
她甘愿为他承担这个生命,不让他心存负担。
当看到表哥说,让他骗阿金最后一次的时候。
我就开始懂了。
表哥不是不爱阿金,而是深爱难言。
他不是只骗阿金,他骗所有人。
他是个新移民。
他不能陪阿金,找回儿子,儿子能陪阿金。
他对阿金说,我爱你。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那神情,又是如何的落寞、无奈。
看见阿金在车站,哭得双眼黑乎乎的。
再也不觉得好笑了。
而是深深的沉默。
经过那么一生。
她是独立的,从没有想过要依靠谁。
只是认定了,在那高楼叠影,灯火辉煌的香港里。
肯做,就有得吃的道理。
刘德华,在两部影片,都那般虚幻地出现。
又都带着喜气和希望,让阿金喜出望外。
就像阿金心里,那不灭的坚韧和温暖的心之所向。
影片的最后。
只是剩下她自己一个80多岁的老太婆,站在那里手舞足蹈。
但爽朗的笑声,依旧还是在。
我相信,在这女人身上展现的酸甜苦辣,其实就是微观化的香港发展史。
而这也是影片的另一层涵义吧。
至于影片的其它瑕疵,这里不作详细感想,在我看来,不完美才是一种真实美。
最后,我还是为这两部片,笑了,不是因为觉得情节人物有多好笑,而是觉得,看后,写后,觉得开心。
破天荒的看一部港产片哭了三次,破天荒的看完后花110元买了港版原声大碟毫不手软。
女主角阿金是一只“鸡”,即性工作者,在她身上几乎集中了港人的特质:迷信、想发达、实干、豪爽、乐于助人、勤奋、屡败屡战、有人情味。
看着身边的姐妹都有好归宿,她也想嫁作人妻,于是就真的有个男人送上门来,要她当老板娘,却在当晚翻云覆雨之时一命呜呼。
人生,原来可以这么戏剧化。
而这,只是其中一幕而已。
看这部电影,时间跨度从1980到2046,你有时会觉得自己在看一部闹剧,一群疯子在瞎折腾;有时又觉得莫名其妙的感动。
它居然用了一半的时间来讲述2003年——有没有那么一年,在你回顾的时候只感到发自内心的恐慌?
如果有,我只想到2003年,那种恐慌还能看到颜色,是白色的。
阿金说,“那一年,人都疯了”,疯了的表现,不仅是嫖客进门时先量体温,洗净全身,再用包装纸把自己除了五官之外卷得严严实实;而是更多的来自人性深处的拷问:有人从疫区逃出来求租,你接受吗?
非典医务人员来买饭,你接待吗?
我这样说可能会让人觉得主题太沉重,但是在看电影的时候,你只记得笑,笑完了或者会哭。
影片的后半部分,从1980年开始回忆。
于是,那些几乎跟我同龄的老式的收音机、复古的黑白电视机,统统都回来了。
说实话我很想掐死阿金的表哥,贪慕虚荣,假情假义,不学无术到处招摇撞骗,但是,看到后来,又着实觉得,他其实也不是那么坏。
直至到影片末尾,当田蕊妮、黄秋生、郑中基、张伟健、黎明、张学友、刘德华……当他们的脸用定格的方式一张一张放出来的时候,才是感慨最深的时候。
我知道阿金其实想表达什么:你们现在受的苦算什么,想当年,那么辛苦,我都熬过来了啊。
然后就看到了2046年的烟花,看到最美丽的香港夜色,再回忆过往的时候,脸上应该是带着欣然的微笑的。
电影里有句字幕说得特别好:珍惜今天,因为,那可能成为明日的美好回忆。
《金雞2》是《金雞》的續集,正如同《金枝玉葉2》是《金枝玉葉》的續集一樣,這聽起來很廢話,不過我沒想過如果《甜蜜蜜》有續集的話,會是怎麼樣的……《金雞》系列以非同尋常的女主視角,來回望香港世紀之交的那些年,換個直接的說法,就是那些年,阿金曾睡過的男人們……像這樣結構的片子,有名的如《阿甘正傳》,以及麥兜系列應該也屬此列。
阿金雖然智商肯定比阿甘要高很多,但以她的人脈與交際圈,似乎不太方便安排她與香港眾多歷史文化名人,都有邂逅,或者更進一步的關係,於是她那些年睡過的男人們,大多是一些普通人,幸虧扮演他們的都是些香港影壇明星,不然辨識度還真是會大打折扣。
《金雞2》幾乎照搬了《金雞》的結構,由一次兩人對談開始,阿金講往事,開始時是兩三個在她生命中匆匆的過客,當然一般也會在她精神與身體裏留下些什麼,還是那種,就算阿金的武功再高,也很難用內功逼出來的東西,欲揚先諧,欲說還羞……之後再來一個重磅的壓軸男人,都是內地過來的,不是心狠手辣,就是貪錢好色,但就是這麼兩個男人,在一個表面男盜女娼,實則雞血勵志的故事中,對阿金的生活產生實質性的改變,不管是感情,還是金錢方面,從而在片尾《一生何求》的烘托下,讓永遠的世俗人情徹底覆蓋一時的道德說教,達到好笑又好哭的強烈戲劇效果,一切都為了世界和平,人間溫暖……當然這種結構也跟2002年12月份同期上映的《英雄》有異曲同工之妙,都以一次行刺未遂為主場景,《金雞》是在一個停電封閉的ATM取款室內,然後由吳君如開始回憶跟她有交手過的各路(床上)英雄,最後刺客放棄行刺,而吳君如用“不義之財”來給刺客一個最後的風光……可問題是,一方面像《阿甘正傳》結構的故事,在美國電影中可能都算是個異數,並不常見,也並不需要一直以這種非常規視角,來以小見大的宏觀敘事,而且《阿》在奧斯卡得獎片中越來越被認為過譽,另一方面正如同《金枝玉葉》的續集,就是把劉嘉玲的角色換成了梅豔芳,又把第一部的三角關係重新演繹了一遍,《金雞2》也大抵如此,雖然續集肯定是會延續第一部的成功元素,但是否需要在結構與故事上亦步亦趨,似乎大有可商榷之處。
另外,可能就如同唐德剛先生三句不離歷史三峽論,我也總是會想起系統敘事的概念,就是一部成功的類型片,最好所有的元素都能完全契合主題,而不是像馮小剛那樣的段子電影,《金雞》的結構其實也很像是《甲方乙方》那種,主角相當於開了一個“一日一夢”公司,接下來遇上各種顧客,每個顧客講一個故事,最後昇華一下主題,由好笑變成好哭,本質上還是個春晚小品式的加強版本。
但這種電影可能真的只是一時熱鬧,很難升級換代,對於主創來說,始終就是湊橋段,變花樣,來撐夠一百分鐘,就算交足功課,但真的非常容易引起別人跟風,同時自己重複自己,可能引發一時的題材潮流,但不太可能產生從劇作到整個製作的整體良性提升。
講風塵女子的故事,要講得高大上,還有格調,有趣,難道真的只有《金雞》系列這麼一種方式嗎?
難道就必須得往歷史時事,懷舊金曲的路子上靠嗎?
難道就不能有通過內地電影審查的可能性,同時又符合系統敘事的大原則嗎?
當然可以。
比如說:還是那個阿金,她初入風塵時,對這一行有著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靠自己的年輕和醉拳,就能吃香喝辣。
男主角只有一位,而不是群星雲集,他叫阿辛,是警方掃黃組的,不管是香港的阿Sir或內地的隊長都可以,可能因為在掃黃組做事,阿辛見慣了殘花敗柳,庸脂俗粉,對於女人幾乎喪失了信心與興趣,直到他遇上阿金。
而阿金這時急著把自己的第一次賣個好價錢,還要賣給對的人,為此她花了好多的心思,做了無數準備,但這一番心血都付之東流。
因為不知為何,每當她找到適合的買主,一番討價還價,準備交貨時,阿辛總是能在最適合,也是最尷尬的時候神兵天降,阻止她交貨,中止整個交易。
於是阿金沒有因為醉拳而揚名整個風月江湖,而是因為“不壞金身”而出名,絕技是金鐘罩,是唯一一個入行快半年,依然是處女的風塵女子。
甚至有好事者揚言,嫖客江湖上,如果誰能破了阿金的不壞金身,所有此道中人都會尊他為嫖王之王。
江湖中雖然有這樣的傳說,但這個嫖王之王的稱號,始終沒人能夠染指。
當然大家知道是因為阿辛的緣故,阿金才始終是處女,情有可原,沒有趕她出這行,但生活還是要繼續,阿金沒生意,就沒收入,阿辛是警官,也不可能劫嫖濟雞,這不符合法制精神。
於是接下來,阿金雖然繼續保持乾淨之身,但為了生活,她竟然搶劫了一個過路的嫖客,這回阿辛沒來得及阻止,於是阿金鋃鐺入獄。
從某種角度來說,此事阿辛也有責任,於是他申請調動到女子監獄,當然就是關押阿金的那一家,阿金因為年輕不懂事,脾氣又倔,在牢裏被人欺負,阿辛幫她出頭,但阿金怎麼可能領他的情,因為她認定自己會落到這步田地,都是阿辛害的,他是她的剋星。
阿金接著被迫和同一間牢房的獄友一起越獄,又被阿辛抓了回來,獄友們誣陷她是主謀,阿辛又幫她辯解,還她清白,但她自然還是不會領他的情,因為如果他不抓她回來,她已經逃出生天了。
接下來阿辛勸她表現好一點,爭取早日出獄,阿金雖然抵觸,但還是聽了他的建議,提前出獄,而阿辛還在繼續當獄警,就像坐牢一樣,畢竟要調回掃黃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出獄之後,阿金聽了阿辛的建議,盤下一家養雞場,漸漸變得吃苦耐勞,而不是貪圖享受,也開始賺了一些錢。
但好景不長,禽流感大爆發,養雞場倒閉了,之前賺的錢全都打了水漂,還欠了錢,阿金又恨起阿辛來,她覺得自己不是幹正行的料,又想做回老本行,找到合適的恩客來破了自己的身,一切好象又回到了故事的起點,阿金萬事俱備,只欠高潮,但在臨門一腳前,阿辛又神兵天降,攪了局,而這時他也沒有回掃黃組,還辭了獄警的工作,就是普通老百姓,此舉最多算是見義勇為,還不一定評得上。
別人根本就不會怕他,於是賣淫集團的人開始追殺阿辛和阿金,而阿金還不願意跟他走。
之前阿辛從未表露過自己的感情與心事,只是像神經病一樣阻止阿金被破身,但這時他說出了心裏話,自己一直以來所做的,只是不想別的男人碰她,他愛她……阿金在集團的人追殺過來前,相信了阿辛的話,而最後員警從天而降,解救了這對意亂情迷的戀人。
影片結尾當然是阿金和阿辛在一起,而兩人準備真正在一起前,心裏不免也有陰影,畢竟之前有太多次神兵天降,希望這回能一切順利,一針見血,一帆風順……我個人覺得這應該是個能夠通過內地電影審查的故事,因為它沒有真正的情色,甚至意念,因為一切都是點到為止,甚至都沒有點到,而女主角雖然是想從事特種行業,但可能直到電影結束前一秒,她都是處女。
而且整部電影不是以破處為角色動機,恰恰相反,它是以反破處為動機的。
更何況,它是極具教育意義,宣揚愛與純潔,身心健康,阻止無知少女誤入歧途,而且沒有誰規定員警除了執法之外,就不能有私人感情,男主角在明確表白感情的時候,已經辭去一切公職,他和女主角在任何角度來講,都是極其般配,而且門當戶對的。
對以上種種層面來看,我個人看不出這個新版本的《金雞》故事,有任何通不過內地審查的地方。
當然有“專業”人士會說,你別天真了,要你通不過,你就通不過,禁止的條例極其含糊,範圍何等廣泛……那我覺得與其“天真”的呼籲分級,還不如在一個個審查案例上,明確禁止的範圍,具體怎麼樣的畫面,對白,是不行的,這得有極為具體的標準,而不是幾句含糊的“約法三章”。
另外特別是很多人都寄希望於靠走內部路線來過審,我個人覺得這麼做,長遠看來,會讓人看到希望嗎?
鑽了空子,這回過了,下回呢?
再鑽,再漲價?
你過了,別人呢?
電影面前,難道不應該人人平等嗎?
這真的很天真嗎?
……這也是我極其看《我不是藥神》不順眼的地方,利用“職務”之便,過TA人不能過之審,還以此做為電影良心,審查突破的噱頭,這種連審查本身都能成為斂財工具的做法,實在是比賣淫嫖娼要無恥無數倍。
继续有点魔幻的风格,就像阿金这个人物一样。
从第一部的胡军,到第二部的张学友。
从内地的悍匪,到内地的职业商人。
都描写了大陆人在香港的艰苦生存。
我已经忘记了父辈的艰辛,当我站在高处俯瞰香港夜景时已经没有了征服欲望,不是我优秀而是父辈太优秀了。
他把我举上去了。
奋斗之旅即将开始,我要如同父辈一般,站上更高的舞台。
直接看了2,还没有看1。
片子中的大牌明星还真不少。
2046年,竟然天上到处都是私家飞机了,好像世界发展不至于那么快吧?
人人都穿白色的衣服,不知道导演用意何在,不是说世界应该是五彩缤纷的才最美么?
杜汶泽演的是一个失恋的男人,因为不愿意记住这段伤心的回忆,决定吃一种白色的药丸,1颗好像就可以失忆1年(记不清了),正准备吃的时候,被吴君如给阻止了(一个花了几百万整容,将90多岁的脸整成30多岁的老婆婆)。
然后,吴君如就给杜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故事主要围绕2003年开展,03年是香港人最难熬的一年,当然也是中国最难熬的一年,因为SARS来了。
而阿金(吴君如饰演),一个从事特殊行业的女子,(香港人称凤姐),恰巧在这一年接手了一位客人(黄秋生饰演)的茶餐厅,这个客人也是因为欠了很多债,还不了,走投无路了,决定自杀,自杀前找到阿金,死也要做个风流鬼。
阿金接手茶餐厅后,几乎没有人光顾,因此她还是继续自己的老本行,楼下做餐厅,楼上继续原来的工作。
较少光顾的顾客中,有一位戴眼镜的医生(黎明饰演)引起了阿金的注意,他因为身处抗非第一线,已经很多天没回家了,自己在外面租了一个房子,就算去餐厅吃饭,别人也把他当作病毒传染源,离他远远的,而阿金的好心和温情,让两个人渐渐的熟了起来。
可惜,就在非典结束以后,眼镜医生因为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而去世了。
(这个故事很简单,黎明从头到尾就在最后电视上的遗像上露了脸,中间的过程都是戴着一个大口罩。
然而这么简单的情节,却让观众真切的感受到了医生的崇高与可爱,让人又回想起03年有多少在前线的医生护士们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期间,又穿插了一个阿金帮一个男人(郑中基饰演)找老婆的故事。
这个故事我没看懂寓意,大概是反映了香港人乐于助人的温情吧。
郑中基在里面演一个精神病人,因为他老婆离开了他去做凤姐了,他受了打击,而他老婆最后走的时候仅留了一根毛给他,于是他每次就找一根毛。
阿金为了帮他,搞了一次“拿一根毛换一碗汤”的活动,结果那么多的凤姐抛头露面,排着长队领汤喝。
谁知道,排队的里面没有找到他老婆,他老婆(李心洁饰演)最后自己找上门来了,原来郑是一个精神病人,每次都用同样的方式找老婆,而却每次都不认得自己的老婆,最后,阿金和李心洁一起把郑送到了精神病院。
一同在里面的还有一个张卫健演的自称是从哈佛毕业的兽医博士。
里面情节最多的应该是张学友的戏,张饰演的是阿金的表哥,1989年,张19岁来到香港,住在阿金家里,和阿金上下铺,刚开始的时候张很淳朴,会为了保护阿金而打架,会背着她去考试。
可惜后来张变了,眼中只有钱,为了赚钱,什么工作都干,甚至骗阿金的辛苦钱。
一个圣诞夜,两个人发生了关系,阿金怀了他的孩子,但是阿金没有告诉他,而是把孩子生下来送给了一个华侨。
后来张因为大陆改革开放去了大陆,因为政治关系结了婚,又陪客人去过一次香港,这时候阿金在当按摩妹,两个人又见面了,张提出去阿金家住,省旅馆费,这次阿金没有理他,离开了。
整个看下来,张饰演的表哥就是一个为了钱可以六亲不认的人,需要利用你的时候就主动亲近,搬出“大家都是亲戚,血浓于水”的话,不需要你的时候,就当你不存在。
最后,情节大转弯,表哥又回来找阿金,要和阿金结婚,才结了一天,第二天一早又离婚,接着,张就被警察抓走了。
而阿金为了救表哥,把自己的金银首饰全卖了给他请律师,没想到,等她取最后一笔钱的时候,帐户里竟然多了900多万,原来表哥和阿金演这么一出结婚的戏,就是为了帮表哥洗钱的。
最后,在送表哥的时候,阿金把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的事情告诉了表哥,表哥让阿金把儿子找回来,好好照顾,并把阿金曾经送给他的劳力士让阿金送给他的儿子。
当然,阿金没有去找他儿子,却托人把劳力士送了过去。
天下真是无巧不成书,听阿金讲故事的这个男孩,竟然就是阿金的孙子!
阿金终于听到了他叫自己奶奶!
故事的结尾非常出彩,刘德华演的香港特首,很有气魄,说什么港元:美元是1:7,全体香港人民20年内免税,凭香港三星身份证,可以终身免费教育,医疗等等。
真是太爽了!
让人看到了香港美好的明天。
对于金鸡2这部影片,真的很难忘,也有很多感慨想说,不知道此时此刻能不能尽自己最大的力将这些情感都能分享出来。
1.神一样的配乐影片很大的亮点之一在于:神配乐。
每一次音乐响起的时候,都让周围的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渲染。
无论是分分钟需要你,还是爱是永恒等等,这都是我们从小就听到大的经典老歌。
而且剧情的设计与音乐很好地融为一体,给影片大大加了分!
2.搞笑和无厘头吴君如和郑中基绝对是本片搞笑得最大亮点。
郑中基那带有口音的粤语,真的逗得我几次笑喷。
还有把整个身体都包的像个外星人,什么鸡啊毛啊的无下限粤式搞笑话。
3.香港的历史回顾与感情本片大篇幅叙述了非典期间所发生的事情。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嫖妓都要到处消毒啊,包装啊等等;黎明像买个饭也被人拒之门外啊等等,整个香港当时就是如此之乱。
中间还不时穿插一些历史新闻和特首消息,能够让大家对事情的真相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也为整部影片的爱港氛围打下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4.亲情与感情方面影片用了45分钟来叙说吴君如与张学友过往的事。
一开始我觉得这很扯,不仅没有什么搞笑之处,而且跟影片的前半段感觉格格不入。
可是,当我看到最后的时候,这种感觉便完全消除了。
前半段有搞笑,有非典引来的恐慌。
后半段有一段表妹与表哥缠绵悱恻的暧昧关系。
虽然表哥一直都很坏,都很坑!
可他最后的一个举止,又让大家对这人的评价其实没有那么差了。
在这样的铺垫下,引入影片的结尾,从个人感情升华到整个香港的感情,让这部影片的主题很好地凸显了出来。
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港式笑片。
但跟传统的港式笑片不同,这部影片除了搞笑之外,还有很多感人之处,也向大家传递了香港人团结在一起的力量,这才是我觉得其最成功之处!
炒剩饭真的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炒得再卖力,材料在丰富,剩饭终归是剩的。
金鸡这种以时间为线索讲述时间长达十几二十9*********,真是老感动了,再在大街上一跑,一回忆。
我就泪流满面了。
2里又出现了提款机的大特写,我就先是一冷。
不会又是。。。。
吧真是老震怒了。
而且讲述的时间切入点也很奇怪,其实阿金后半生明明有很多可说,不知道为什么还要继续那一段虽然有种种的剩,但是阿金还是那个阿金。
命运是对手,永不低头,谁不是先苦后甜的呢?还是那首《一生何求》
就说所有的2都很二!因为1的成功而刻意的去挠观众的G点。
人活一世,草木一春
没传的那么神吧,感觉不好看。
第二部当年还租过光碟来看的,李心洁正翻...
和1差好多,不好笑
不如第一部,导演想讲的东西太多了,不过感情还是真挚的。
一二一比,立见高下。第二部比较做作比较不给力,但是还是给个还行吧
很一般,只不过是对第一部怀旧路子的粗糙炮制,整体事件的串联太杂乱。但当看到03年非典的那些镜头:戴口罩、测体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警惕性,在2020年新冠肺炎的当下,显得格外意味深长,又如此雷同。
和第一部一样,通过一个妓女的一生,讲述香港数十年的变化,有内涵的性喜剧本就稀缺,更何况还是全明星阵容。刘德华做香港特首我第一个赞同。黄秋生被吴君如活生生艹死也是没谁了。
狗尾续貂,教育片的味道要不要这么浓。。
讨厌吴君如,不解释
冷暖哪可休,回头多少个秋?
很有时代特色的第二部,不失为当下SARS后抚慰人心的一剂良药。
几十年后回想起来,当年再困难的日子,都是甜的。比一差好多。
不知道为什么会看这部电影,片尾“一生何求”起却莫名感动了。
张学友真不止会唱歌这么简单啊,演技也一样出色,虽然有点小浮夸,但是很有说服力。郑中基就over咗少少。。
2046,最后一次逃跑的机会,但同时也将会是迎接新生活的转机。延续第一部的乐观精神,无论生活都差,都是回忆,不管一生何求,还得勇敢去追。先是描绘了当时正发生的香港霉运之年2003,再在之前故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细节。淡化了金如的妓女的身份,更关注她身为女人在爱情中的抉择,吴君如和张学友的对手戏实在很感人,《一生何求》再次成为催泪弹。已经建立在架空的历史之上,却还在对上个世纪做追溯,总会觉得不够大胆和不够过瘾,2003到2046这段等于一片空白。曾经的精神导师刘德华,未来已经成为多届香港特首,港元升值,公民的受教育权得到保护,所有人的生活无忧无虑,香港成为祥和的乌托邦……这些话在当下听来,又成了幻梦一场,敢拥抱生活的人,还剩多少呢?
这部照比前作差太多了。
2011.4.30相较于第一部 少了一些惊喜及条理 但主干故事还是很感人的。。2022.5.1重温,看到SARS一段。回想当年,正读大四。学校开始封闭管理,连夜偷跑出去,搭上最后一班去往济南的火车,在朋友家住了近两个月。二十年过去,新冠肆虐的当下,与当年相比又是何等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