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笑之大学

笑の大学,笑的大学,Warai no daigaku,University of Laughs

主演:役所广司,稻垣吾郎,高桥昌也,小松政夫,木村多江,加藤爱,八岛智人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4

《笑之大学》剧照

笑之大学 剧照 NO.1笑之大学 剧照 NO.2笑之大学 剧照 NO.3笑之大学 剧照 NO.4笑之大学 剧照 NO.5笑之大学 剧照 NO.6笑之大学 剧照 NO.13笑之大学 剧照 NO.14笑之大学 剧照 NO.15笑之大学 剧照 NO.16笑之大学 剧照 NO.17笑之大学 剧照 NO.18笑之大学 剧照 NO.19笑之大学 剧照 NO.20

《笑之大学》剧情介绍

笑之大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940年秋的日本。政府在战时为了加强文化监管,在警察局设立了演剧检查科。刚从中国东北伪满洲国调来的审查官向坂(役所广司 饰)是个不苟言笑、不通情理的铁面判官,他掌握着演剧剧本的生杀大权。笑之大学剧团的喜剧作家椿一(稻垣吾郎 饰)带着他的剧本来到了向坂的调查室,一场喜剧剧本的搞笑升级拉锯战由此拉开了帷幕。故事发生在七天的时间里,每天向坂的恶意刁难都层层升级,一个个无理的要求向编剧椿一逐个抛出,椿一见招拆招努力应对的同时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精彩喜剧剧本。连一向厌恶喜剧、希望喜剧从地球上消失的向坂都迷失了初衷,渐渐陶醉在椿一搞笑故事中。甚至帮助椿一修改剧本,使剧本的搞笑程度达到了又一个高峰。然而俩人的政治立场决定二人最终走向了对立,向坂向椿一使出了杀手锏,椿一是否能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 本片在2005年的日本电影学院奖上获得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燃烧吧!剑决战芝加哥毒枭第一季非快速眼动之窗2025新春摩西密码战争之后隐藏的面孔机甲前线小鬼当道夏老师的日记暗线宇宙战舰大和号行尸走肉:死城第一季太阳花阿马罗神父的罪恶苹果核战记XIII:遗言武动乾坤季春奶奶江湖有道十七岁东尼泷谷658公里,阳子的旅途行动代号:孙中山浪漫之旅北灵少年志之大主宰江山美人永远的0私人战争被操纵的城市十亿

《笑之大学》长篇影评

 1 ) 微笑着抗争

一年之前就列入了想看,那时没有《笑之大学》的资源,意外发现后,体会到久违的好电影之魅力。

按耐不住一睹为快的香汗淋漓,不禁奔走相告“有了,有了,终于有了”,仿佛多年不孕不育的夫妇喜得贵子。

《笑之大学》剧情上名如其戏——教你笑。

第一,文化审查员向坂君不断提出苛刻要求让喜剧作家椿一君修改剧本以通过审查,七天里通过一次次为了迎合奇怪理由的修改让原本剧本也一次次更加出色,让原本总是苦瓜脸的苦逼审查员最后忍俊不禁和放浪形骸。

第二,看这么一部上乘的喜剧电影,让观众捧腹大笑,其中几场冷幽默是电影里难得的效果。

第三,当椿一君被紧急征军,异常冷静,让人感到的反差,暗喻着生活中无笑的后果。

至此,我决定改用“三笑”系列产品,这寓意直接秒杀“吃屎屎香”。

影片更深的意义在于两者政治立场的冲突,政府为什么要限制老百姓的笑声?

这样的题材,这样的探讨,也证明为什么资源之稀缺的理由。

有时我也想,无所不能的他们真的懂电影吗?

审查书的,他们知道什么是好文章吗?

审查歌的,他们知道什么是好音乐吗?

审查综艺的,他们知道什么是好节目吗?

唯有一个例外,审查毛片的,他们真的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时而暂停,时而回放,时而对某一片段反复研究,双手很是繁忙,是在做笔记吧。

好了,不聊政治,不是屌丝玩得起的。

笑之大学令我感触最多的是椿一君之本意,一个剧作家的抗争。

面对各种不合理的修改要求,他先面带微笑跟对方尽力争取,发现徒劳之后沉着接受,只要一晚,第二天带着更好的剧本再次迎接不批准。

多么不可能的完成任务都只要一晚!

作为文人,作为工人,作为艺人,必须拥有一份对自己工作的尊严。

如今节操碎满地的社会,你不去关注都有很多事和闻腐蚀着我们的价值观。

最后毫无概念的他变了,苦于坚持的你变了,缺少定力的我也变了。

熔炉烧得旺,进来了早晚会自我欺骗,从而降低肉体上的痛苦。

斗志,激情,理想,这些东西我们在我们身边看到的越来越少。

有人说,是我不看报不看新闻,经常有报道的。

童鞋,什么叫新闻?

新闻是新的,少数的,一般人不知道的,整天报道好人好事,关注寥寥几个有道德的人,这样的新闻不免让人越看越迷惘。

我更看重,我的朋友们,是否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是否热爱着自己的生活,是否做了有意思的事儿。

如今的奋斗更多等同于赚钱。

现实中必然存在挫折,富含困难,至少要抗争。

就好比打boss,自然经验多,爆的装备好,你不打boss怎么升级?

游戏里你风骚的走位,现实里干嘛是个摊子?

游戏里你精算胜负,现实里干嘛是个脑残?正如《闻香识女人》Frank说“我知道那条路正确,但是我没勇气选择,因为那太他M的难了”。

另一些人的经历是,抗争了,受伤了,放弃了。

是啊,谁不向现实妥协呢?

可是,有必要妥协的这么彻底么?

椿一君是理想主义者,为了一部好的作品任劳任怨。

椿一君是现实主义者,为了戏剧的上演,可以忍辱负重,任由现实摆布,却坚持着自己所要的表达。

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如何在骨干的现实中理想依旧丰满性感。

“少年派”易稿400次李安赢得拍摄资金。

史泰龙为拍《洛奇》,遭遇1849次失败。

同样都是为剧本的抗争,可谓现实中的椿一君,同样他们赢了。

《笑之大学》不单教我们笑,还教我们如何抗争。

有人怪时代,有人怪世道,有没有人怪自己?

 2 ) 五年前看的电影,观后感居然发在喳喳网,今天到这里补个签

འཇར་པན་གྱི་གློག་བརྙན་«དགོད་སྒྲའི་སློབ་ཆེན»ལ་བལྟས་པ། འདི་ནི་གློག་བརྙན་སུན་སྤྱད་ཅིག་ཡིན་སྲིད། འདིའི་ནང་འཁྲིག་ཆ་དོད་པའི་འཁྲབ་ལྗོངས་ཡག་པོ་མེད་ལ། ཉོག་འཛིང་ཆེ་བའི་མི་སྣ་མང་པོ་མི་འདུག ཡིད་འགུལ་ཐེབས་པའི་ཕོ་མོའི་བརྩེ་དུང་ནི་དེ་ལས་ཀྱང་མི་འདུག གློག་བརྙན་ཧྲིལ་བོར་མི་སྣ་གཙོ་བོ་སྐྱེས་པ་གཉིས་མ་གཏོཊ་མེད་ལ། གློག་བརྙན་ཧྲིལ་བོའི་འཁྲབ་ལྗོངས་ཀྱང་ཁང་བ་གྲུ་བཞི་གཅིག་ཡིན།དོན་དག་ཀྱང་གཅིག་མ་གཏོཊ་མེད་དེ། ཟློས་གར་འཁྲབ་གཞུང་གཅིག་ཕར་སྣོག་ཚུར་སྣོག་བྱས་པའི་གནས་ཚུལ་ཁོ་ན་རེད། ཡིན་ཡང་ངས་གློག་བརྙན་འདིར་བལྟས་ཚར་བ་དང་། དཔྱད་ཕྲན་ཞིག་ཀྱང་སྤེལ་འདོད་བྱུང་། འདི་ལས་གློག་བརྙན་འདིར་འགུགས་ཤུགས་ཤིག་ཡོད་པ་ཤ་སྟག་རེད།༼མ་མཐའ་ཡང་ང་དང་ང་ལྟ་བུར༽ འཇར་པན་གྱི་གློག་བརྙན་འདི་ནི་དམག་འཁྲུག་གི་ལོ་ཟླ་རྒྱབ་ལྗོངས་བྱས་པའི་སྤྲོ་གར་གློག་བརྙན་ཞིག་རེད། གློག་བརྙན་དུ་འཁྲབ་གཞུང་ཞིབ་བཤེར་དཔོན་པོ་༼འུ་ཚོའི་广电总局ལྟ་བུ་ཞིག༽ཞང་པན་ནི་ནམ་རྒྱུན་གདོང་ལ་འཛུམ་ཙམ་ཡང་མེད་པའི་མི་གཟབ་ནན་ཞིག་ཡིན་ལ། རྒྱལ་ཁབ་ཀྱི་དོན་དུ་མི་སྒེར་གྱི་བརྩེ་དུང་བློས་བཏང་ཆོག་པར་འདོད་མཁན་ཞིག་ཡིན། ཁྲོན་ཡུས་ནི་སྤྲོ་གར་འཁྲབ་གཞུང་རྩོམ་མཁན་དང་འཁྲབ་ཁྲིད་པ་ཞིག་ཡིན་ལ། སྒྱུ་རྩལ་གསར་རྩོམ་གྱི་ཆེད་དུ་དཀའ་སྡུག་གང་ལ་ཕྲད་ཀྱང་འཁང་ར་དང་སྡུག་ཡུས་ཅི་ཡང་མི་འདོན་པར་ལས་ལ་འབད་མཁན་ཞིག་རེད། ཁོས་སྤྲོ་གར་འཁྲབ་གཞུང་དེ་ཞིབ་བཤེར་དཔོན་པོའི་མདུན་དུ་ཁྱེར་ཡོང་བ་ནས་བཟུང་། དཔོན་པོ་དེས་དམག་འཁྲུག་གི་དུས་སྐབས་སུ་མི་སུ་དང་གང་ཡིན་རུང་རྒྱལ་ཁབ་ཀྱི་ཆགས་འཇིག་ལ་མི་སེམས་པར་བཞད་གད་ཁྲོད་དུས་འདའ་བ་ནི་ཧ་ཅང་མི་འོས་པར་འདོད་དེ། ཆོག་མཆན་མེད་པའི་ཐམ་ཀ་བརྒྱབ་པ་དང་། ཁྲོན་ཡུས་ལ་འཁྲབ་གཞུང་ཁྲོད་དུ་གད་མོ་སློང་བའི་ཚིག་གཅིག་ཀྱང་ཡོད་མི་ཆོག་པར་བཅའ་དགོས་པའི་བཀའ་ཕབ། ཕྱི་ཉིན་ཁྲོན་ཡུས་ཀྱིས་ཁོའི་བཀའ་ལྟར་འཁྲབ་གཞུང་བཅོས་སྟེ་ཁྱེར་ཡོང་དུས་སྔར་ལས་ཀྱང་དགོད་བྲོ་བ་ཞིག་དུ་གྱུར་འདུག་པས། ཡང་བསྐྱར་བཅའ་དགོས་པའི་བཀའ་ཕབ། དེ་ལྟར་ཉིན་རེ་རེ་བཞིན་ཆོག་མཆན་མ་བཀོད་པར་ཉིན་བདུན་སོང་བ་དང་འཁྲབ་གཞུང་སྔར་ལས་ཀྱང་དགོད་ཇེ་བྲོ་ནས་ཇེ་བྲོར་གྱུར། གོ་རིམ་འདིའི་ཁྲོད་དུ་ཞང་པན་སྤྲོ་གར་འཁྲབ་གཞུང་ནང་དུ་ཟུག་ནས་ནམ་ཡང་གནག་འདུག་པའི་གདོང་ལ་རིམ་བཞིན་འཛུམ་རྒྱས་ཤིང་། ཁྲོན་ཡུས་ལ་འཁྲབ་གཞུང་བཅའ་རོགས་བྱས་པ་མ་ཟད་ད་དུང་གཞུང་ལས་ཁང་ནས་ཁོས་དངོས་སུ་འཁྲབ་སྟོན་བྱས་པ་སོཊ་ཤེས་མེད་ཚོར་མེད་ངང་ཁོ་རང་ཉིད་ལ་བློ་ཡུལ་ལས་འདས་པའི་འགྱུར་ལྡོག་བྱུང་ཞིང་། ཁོའི་རོཊ་རམ་འོག་ཏུ་འཁྲབ་གཞུང་དགོད་བྲོའི་ཡང་རྩེར་སོན་པ་ཞིག་འཁྱོངས་སོང་། ཡིན་ཡང་ང་ཚོས་བསམ་པ་ལྟར་མ་ཡིན་པར་འཁྲབ་གཞུང་ལ་སྔར་བཞིན་ཆོག་མཆན་མ་ཐོབ་པར། གློག་བརྙན་ཁྲོད་ཀྱི་འགལ་ཟླའི་ཚད་ཆེས་མཐོ་རུ་བཏང་ཞིང་རྩེ་རུ་སོན་ཏུ་བཅུག གློག་བརྙན་ཕྱོཊ་ནས་ཁ་དཔེ་ཞིག་ཡོད་པ་ནི། Simple is the best ཟེར་ལྟར་གཏམ་རྒྱུད་ཇི་ལྟར་སྟབས་བདེ་ན་དེ་ལྟར་བཟང་བར་བཤད་པ་བཞིན། གློག་བརྙན་འདིའི་བྱུང་རིམ་དང་མི་སྣ། འཁྲབ་ལྗོངས་སོཊ་གང་ཐད་ནས་སྟབས་བདེ་ཞིག་ཏུ་སྣང་མོད། འདིས་གློག་བརྙན་ཕབ་རྒྱུ་སྟབས་བདེ་ཡིན་པ་མི་མཚོན་པར། Simple is difficultཟེར་བ་ལྟར་གློག་བརྙན་འདིའི་སྒྱུ་རྩལ་མཚོན་ཐབས་དེ་འདྲའི་སླ་མོ་ཞིག་མ་ཡིན་པར་གསར་གཏོད་ཀྱི་རང་བཞིན་ལྡན་ལ། བརྙན་ཡིག་1ཚིག་སྦྱོར་ཀྱི་སྡེབས་སྟངས་ཐད་ལ་འགྲན་སློང་ཆེན་པོ་འདུག འཁྲབ་ཚིག་དང་བརྙན་གཟུགས་གཉིས་མཐུན་སྦྱོར་ལེགས་པོ་བྱུང་ཡོད་ལ། གཏམ་རྒྱུད་ཀྱི་བསམ་བློའི་རང་བཞིན་མངོན་མཚོན་བྱ་སྟངས་ཐད་ལ་མུར་རྒྱུ་ཆེན་པོ་ཡོད་པས། མུ་མཐུད་དུ་བལྟས་སོང་ཚེ་ད་གཟོད་རིམ་གྱིས་བློ་ཁ་འདྲེན་ཅིང་སྤྲོ་སྣང་ཆེན་པོ་རྙེད་ཐུབ། གློག་བརྙན་འདིའི་དགོད་སློང་སྟངས་ནི་ཐལ་ཆེ་བའི་རྩེད་མཚར་དགོད་གཏམ་དང་བསྟན་བཤིག་ཚ་བའི་བྱ་སྤྱོད(动作)སོགས་བསམ་གཟས་པ་གང་ཡང་མེད་པར། བབ་ཆགས་པོའི་ངང་བལྟ་མཁན་ལ་དགོད་ཁ་ཤོར་དུ་འཇུག་པའི་བྱེད་ཐབས་དེ་ནི་གློག་བརྙན་འདི་མཐར་ཐུག་སྤྲོ་གར་རླབས་ཆེན་ཞིག་ཏུ་བསྒྱུར་བའི་ཆེས་མཐོ་བའི་སྒྱུ་རྩལ་གྱི་ཚད་ཅིག་ཡིན་པར་ངེས། མཐར་དེད་ན་གློག་བརྙན་འདི་ལས་དམག་འཁྲུག་གི་ནག་ཉེས་ཤིག་ཐེར་འདོན་བྱེད་ཀྱིན་འདུག་སྟེ། དམག་འཁྲུག་གིས་མི་གཤིས་ཁྲོད་གདོད་མ་ནས་ཡོད་པའི་དགའ་སྐྱོ་ཆགས་སྡང་རྨེག་མེད་དུ་བཏང་སྟེ་མི་རྣམས་དགོད་ཀྱང་མི་ཤེས་པའི་འཕྲུལ་འཁོར་ལྟ་བུར་བསྒྱུར་བ་དང་། མི་རྣམས་རྒྱལ་ཁབ་ཀྱི་ཆེད་དུ་འཆི་བ་དང་རྒྱལ་ཁབ་ཀྱི་ཆེད་དུ་གསོན་དགོས་པ་ལས་གཞན་དགོད་སྒྲ་ཙམ་ཡང་ཡོད་མི་ཆོག་པའི་རང་བྱུང་ཆོས་ཉིད་དང་འགལ་བའི་འཇིག་རྟེན་གོ་ལྡོག་ལ་ཐད་ཀར་ཁ་རྡུང་བཏང་འདུག

 3 ) 笑之大学

一看着片名,一直猜不着影片的主题是什么?

难道是培养笑星的大学,世界上有这样的大学吗?

片子拷到移动硬盘有一阵子了,但一直没看。

2019年1月的一晚,在等老婆端菜上桌时,打开它看了几眼,准备吃饭时和她一起看。

结果看了没几分钟,就把我笑翻了。

这不是在拍广大人民热情赞颂的伟大总局吗——办公室内,审查官向坂严肃审查剧本;办公室外,编剧忐忑等待结果。

办公桌后,向坂划去一段段“问题段落”;办公桌前,编剧一次次被割了心头肉。

办公桌后,向坂将审核意见展示给编剧看;办公桌前,编剧无奈接受意见,于是过审,拒绝,于是被禁。

办公桌后,向坂表情严肃镇定威严;办公桌前,编剧表情心痛无奈愤怒狰狞。

这种滑稽、戏谑、黑色幽默的拍摄技巧,一下戳中我的笑点,让我在这一段给笑喷了。

然而当天我只看到这里了,我从人人影视下载的影片,大概是时长信息出现问题,明明是2小时零1分的电影,电视上显示片长2小时59分钟。

我俩每晚能看电影的时间是多久呢?

只有两个小时,超过了就没时间看。

于是挪后到某一个周末看。

一挪挪到了26号,这天,我俩一起将电影看完了。

二这部电影毋庸置疑是一部值得反复观赏的佳作。

如果再贴些标签,应该是:话剧改编、小成本、黑色幽默、喜剧。

本片的看点,其实挺多的,就选几个重要的来说吧。

首先,本片很搞笑,至少前面三分之二多都很搞笑。

笑点来自镜头的对比:审查官向坂的一脸严肃,与各编剧的苦脸、笑脸、无奈、大怒构成鲜明对比形成笑点。

笑点来自审查官奇怪的修改要求:战争期间剧本中不允许出现外国人。

——罗密欧是意大利人,我们的盟友,也不行吗?

——作者莎士比亚是哪国人?

笑点来自奇妙荒诞的比喻:假如丘吉尔做寿司,大概日本国民都不会吃吧?

那是因为丘吉尔做的寿司一定不好吃。

如果是希特勒做的寿司我们也不想吃。

这里导演并不满足于语言笑点的刺激,他甚至让向坂在责令椿一回去修改剧本后,想象了一下丘吉尔叼着雪茄挺着肥肚做寿司的美妙场景,画面太美简直不忍看。

笑点来自役所广司一本正经扮演剧本中的警察在在审查官办公室无休无止跑圈圈的夸张表演......笑点是一个很好的看点,至少在看第一遍时,是这样。

其次,看演技,尤其是看役所广司的演技。

役所广司的表演很有层次感,他把一个思想古板僵化对喜剧充满偏见一心想禁演所有喜剧的审查官演活了,先是古板严肃,然后稍微宽容,之后主动参与修改,甚至主动饰演警察,最后敞开胸怀抛弃成见彻底倒向椿一一边,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如果为演技评级,他在此片中的表演,堪称影帝级演技。

再次,看思想。

本片对审查制度的讥讽,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批判,反战反法西斯主义的内核,在片尾达到了最高潮。

最后,本片的剧本、音乐、光线捕捉和运用、镜头运用等,均在水准之上,值得反复观摩。

本片也有不少缺点,简单说有以下几点:1,强行带偏节奏,把审查官引导变成剧本医生,甚至变成喜剧演员。

这种审查官个例是可以出现的,但这种个例必然只是个例。

从审查官的角度看,到片尾处向坂已经严重渎职,他一旦被上司发现这种严重渎职的情况,必将被清理出审查官系统。

2,话剧斧凿的痕迹太重,尤其群演的表演太夸张,具体见于:电影开头剧场里以及向坂到笑之大学剧场里看剧时观众虚假的大笑、面对向坂的修改意见各编剧夸张的表情、椿一从笑之大学剧场到审查官办公室路上经过的人群斧凿的表演等处。

三这部片子让我思绪飘散,想起了乔治·奥威尔在他的《一九八四》里面,借奥勃良之口对英社的“权力”做出了解释:真正的权力,我们日日夜夜为之奋战的权力,不是控制事物的权力(我们对物质的控制现在已经做到了绝对的程度),而是控制人的权力。

而一个人是怎样对另外一个人发挥权力的?

是通过使另外一个人受苦。

光是服从还不够。

他不受苦,你怎么知道他在服从你的意志,不是他自己的意志?

权力就在于给人带来痛苦和耻辱。

权力就在于把人类思想撕得粉碎,然后按你自己所选择的样子把它再粘合起来。

对椿一而言,审查官向坂无疑是掌握权力的。

向坂从一开始就对笑之大学充满偏见、不想让他们剧团演出的向坂,制造种种借口为难椿一,持续了五天。

在第六天,经过五次修改双方终于对剧本达成一致时,陶醉在剧本中、忘记了双方立场之对立的椿一,激动地将他的心里话说了出来——在他看来,将剧本修改的更好笑更滑稽更有意思,是他面对权力的战斗方式。

这五次修改,他没有妥协过一次,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战斗。

椿一越界了,他切切实实完完全全忘记了他与审查官向坂的立场是直接对立的,他这番话更像是对向坂赤裸裸的羞辱,向坂被激怒了,他决定最后一次简单粗暴的运用权力来对付他(消灭他)。

当然向坂不会直接说禁止剧本上演,禁止很简单,别忘了一个人是怎样对另外一个人发挥权力的,是通过使另外一个人受苦。

向坂已经五次让椿一受苦,这最后一次,向坂决定让椿一沉沦苦海不得超生。

他提出最终修改要求:搞笑的词句,一个都不许有。

而且,这个剧本还必须是喜剧。

非常时期,能让人心里笑的喜剧,也在禁止之列。

所有搞笑台词,都要删除。

有一处看了搞笑,就不能批准上演。

注解可以自由。

这个修改要求如此荒谬又如此熟悉,令思绪又一次飘散了,这次想起了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想起了那条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然嚣张恣肆、普遍存在又被全盘否认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神经错乱的疯子,才能获准停止飞行,但是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如果你在”面临真正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对自身安全表示关注“,就证明你头脑清醒,绝不是个疯子。

因此,如果你疯了,可以允许你停止飞行,只要你提出请求就行。

可是你一旦提出请求,就证明你不再是个疯子,你就得继续执行飞行任务。

这里面只有一个圈套,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向坂要求椿一写喜剧,不能有一处搞笑——这不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向坂版吗?

四在《一九八四》里,权力的被操控对象、书中的主角温斯顿,在权力的面前怎样了呢?

从101号房出来后,他已经被改造成功了。

他心中充满对老大哥最纯洁坚定的信仰,在桌上的尘埃中写下2+2=5已经成为他下意识的举动,在他内心最隐蔽的角落,他曾天真幻想着哪怕是在友爱部、哪怕身躯腐朽依然能在思想最深处珍存的爱情,也因为在101号房时他对爱人的背叛而给掐死了,烧死了,腐蚀掉了。

最后,一个子弹结束了他的生命,他纯纯洁洁、清清白白、神智健全地被杀死。

英社的权力大获全胜。

在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权力的被操控对象、书中的主角尤索林,在权力的压迫下怎么样了呢?

哪怕他从执行完第35次飞行任务后就开始装病,哪怕他每次都距离完成任务很近,哪怕有次他甚至超额完成任务(当然,在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前,飞行大队指挥官卡思卡特上校又把任务数提高了,他于是又没有完成任务),又有何用呢?

他需要完成的任务数,从最初的二十五次增加到四十次,再增加到五十次,再增加到五十五次,再增加到六十次,再增加到七十次,乃至到八十次。

事实上他永远无法完成任务,每当有人快要完成任务的时候,卡思卡特上校就会方便快捷地提升任务数量。

在随时有可能被以拒绝执行军令而逮捕执行枪决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阴影笼罩下,他屡次装病躲进医院,他删改信件并在上面冒签华盛顿·欧文的签名,他光着身子接受上级授勋,他未获得假条而私自跑去罗马。

尤索林最终完成了七十次飞行任务,但仍回家无望,他把枪挎在屁股后面,倒退着走路,以此表示自己拒绝执行更多的飞行任务。

当大队指挥官卡思卡特上校想要消除他的不良影响与他达成一笔丑恶的、抛开道德层面来说仅从政治角度来看是双赢的交易时,他曾软弱了片刻,清醒后是更加彻底的决裂——他要逃到瑞典去,让任务什么的见鬼去吧。

然而此时,权力已经胜利了。

回到椿一和向坂这里来。

看这部电影时,看到向坂提出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般的最终修改要求后,很想知道椿一会怎么做,他已经掉入了向坂随手抛出(权力者就是这么方便,他可以随手制定规则,你还必须服从这个规则)的圈套中,左走右走都是死路,他无路可走。

第七天,是权力的被操控对象椿一与权力拥有者向坂决出胜负的时刻。

椿一一夜未睡竭尽全力绞尽脑汁在修改剧本,他将剧本修改的更好笑更滑稽更有意思,他让向坂在审核剧本时笑了83次。

他最终选择走自己的路,他继续用自己的方式与权力战斗——他选择与向坂彻底决裂。

影片演到此处,其余的都已经不重要了,如无意外,向坂会禁演此剧,事实上向坂也这样做了,他正式通知不批准此剧本。

只是椿一不发一言转身就走让向坂无法获得权力的乐趣,反而引发了他的兴趣,追问下才发现椿一收到了紧急征兵令,令向坂对他的态度及对他剧本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改变。

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了,事实也是如此,椿一七天来为这个剧本所做的一切努力,向坂七天来被椿一所感动和同化的一切改变,在椿一接到紧急征兵令的一刻,意义完全消解掉了。

这种消解在于:无论向坂批准与否,无论椿一最终将剧本改得多精彩,征兵令一下,编剧与演员被征调,剧团将被迫解散,这一精彩的喜剧剧本,注定无缘让观众得见。

在这一刻,重要的只有以下三点:一是椿一徒劳又坚决地用自己的方式与权力战斗,他把自己的剧本修改成最有意思的剧本,请注意他是在意识到自己注定徒劳和失败的基础上这样做的。

二是在警察署检查科,抛开向坂最后叛变自己所属的权力阶层这一特殊例外不谈,椿一遭到了彻底失败,剧本一定会被禁演,面对检查科的权力,椿一一败涂地。

三是哪怕跳出警察署检查科,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从一个普通日本人的角度看,椿一面对权力也毫无抵抗之力。

他接到盛岗联队区司令部的紧急征兵令,他被权力征用了,他对此毫无办法:如果是戏剧审查,他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战斗和反抗;面对征兵令,他除了服从之外,无法可想无事能做。

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椿一面对权力进行了顽强、无奈而又绝望的抗争,然而一切又用了喜剧的方式去表达,于是产生黑色幽默的电影风格。

五《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面对无穷无尽的鲨鱼,毫不屈服,顽强搏斗,他说: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椿一与他何其相似,忘掉椿一面对征兵令时被迫屈服的场景吧,也忘掉最终送审的剧本也被向坂禁演这一事实,尽情欣赏椿一这七天以来面对权力绝望而无奈、巧妙而坚决的反抗过程,这才是本片的主题。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

椿一,你败了,但你的反抗精神,却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从这个角度看,你无疑是胜利者,而且从长远来看,你将永远胜利。

毕竟,你站在正义一边,正义自在人心,正义永远不败。

最后,谨以《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约瑟夫·海勒某次接受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本影评——我要让人先开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带着恐惧回顾他们笑过的一切。

 4 ) 让处女座十分舒服的电影

笑之大学导演把画面、剧情、音乐完美结合,导演在两人对话的场景,根据剧情的需要把,光线明亮进行调节,在配上音乐节奏的恰当的融化,随剧情慢慢推向高潮,细节处理很到位让处女座会觉得很舒服, 开片就介绍了时代背景昭和15秋,然后就细节的刻画,镜头给到手颤抖的翻阅纸张 然后切换到观众的大笑,一静一动,让观众印象深刻,在加上对许可,不许可的刻章单独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机械式的动作加上检察官刻板的脸,以及背景音乐的融入,立刻让观众带入了情景,了解人物。

之后有个细节让我多有感触就是关于提到之前向坂睦男说自己在满洲里做思想工作,椿一说那肯定不容易,而向坂睦男说我觉得反倒这里不容易,为什么战场上还要比没有战争的国内容易呢,无奈的让我想起1940年东北沦陷中国麻木不仁,日本人残暴横行,只要你听我的就杀死,大部分人都已经没有思想说什么听什么,这个小的情节然后我很是心酸,虽然可能导演并未想那么多,但作为中国人不得不多想,椿一在听见他在满洲里回来的时候明显吃了一惊,第一他觉得战场回来的那种人肯定不好搞定这回麻烦了,第二觉得在战场上做思想工作的人,思想本身已经很麻木让人觉得很有些同情,也是因为在战场的洗礼产生了向坂睦男极端的性格。

还有大爷最后哪一敬礼那个产面让人影响深刻,为什么要敬礼呢,有人觉得当兵了,致意一下,一路走好之类的,可并不然因为大爷没在他说自己去当兵之后去敬礼而是在一个特别的时间点,椿一和向坂睦男对话之后深深的敬上一礼,因为他们的对话打破了当军人的固有思想,拿为锅捐躯调侃国家,老大爷很惊讶,当作为一个老兵 他知道活着最重要,但真有人敢说出来,他可能对这份勇气的肯定。

整个电影有两条非常精彩的主线一条是话剧剧本上的,剧本最开始粗制滥造的模仿,然后到生硬的讽刺,后来硬加的情节和台词来搞笑,到后来合乎情理的安排自然而的台词,在到最后加上地方的特色,和语音的修饰,成为没有搞笑台词的喜剧,而另外一条线就是向坂睦男的内心改变,从最开始的刻板严肃思想单一,到后来的思想解放敢于去笑,被禁锢的思想彻底被解放。

很精彩的电影细节处理完美,画面音乐配合十分到位很棒的电影

 5 ) 喜剧的忧伤阅读笔记。

啊对,因为没有合适的条目,这里标记的是改编的话剧剧本《喜剧的忧伤》。

一、剧本梗概喜剧编剧为了通过剧本的审查来到审查官的办公室,审查官不断向他提出无理的修改要求,而在连日来不断的剧本修改之中,审查官的态度逐渐软化,两个合理创作出了一部引人发笑的剧本。

二、幕场分析总体结构大纲第一幕主要讲:审查官对编剧的剧本感到不满,提出将人物和背景改为中国的要求。

第二幕主要讲:编剧完成了修改工作,还加入了审查官的话语。

审查官再次提出要求,让编剧删去接吻的情节,同时加上局长这一正面人物形象。

第三幕主要讲:编剧又一次完成了修改工作,审查官仍想挑刺,但为了剧本的完整又决定保持原状。

审查官在配合编剧演戏的过程中逐渐被感染,甚至说出“戏比天大”,决定将局长这一形象删去。

第四幕主要讲:两人合力完整了剧本,编剧这时告知审查官,自己被征兵入伍了,而这部戏也不会再有机会上演了。

审查官不再执着于家国大义,而是要求编剧活着回来。

总体结构分析第一幕是故事的开端:交代了这出戏的核心设定,即改剧本。

审查官和编剧之间初次建立对立关系,编剧要想办法通过审核,审查官要提出无理的修改要求。

第二幕、第三幕是故事的发展:在剧本的不断修改中,由于这些意见的提出和编剧想方设法的弥缝,剧本真的越来越好笑了。

除了这条故事线的发展,人物状态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审查官的态度逐渐软化,甚至愿意去配合编剧演戏,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也感受到了喜剧的魅力,开始不对剧本做无理的干预,认为“戏比天大!

”第四幕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到了剧本完成的一天,审查官已经在内心里欣赏起编剧和他的工作来。

编剧这时告知审查官,自己被征兵入伍了,而这部戏也不会再有机会上演了,而审查官抛开了自己作为国家机器的立场,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要求编剧好好活着,活到剧本能够上演的时候。

第一幕编 剧 您好,审查官先生,自我介绍一下,鄙人……审查官 不必了,编剧的名字我已经划掉了,为了避免公事私办。

所以,今后,我们就以职务相称吧。

编 剧 明白了,我叫编剧。

审查官 我呢?

编 剧 对不起,审查官先生。

审查官 不对。

编 剧 长官?

审查官 再想想?

编 剧 那……审查官 你是想叫我瞎子还是独眼龙啊?

编 剧 没有,我没这么想过。

审查官 说实话。

编 剧 可您不是瞎子啊。

审查官 那就是独眼龙了?

编 剧 没有,我真没这么想过。

审查官 没关系,我之所以这么问你,就是想看看,你能否对我说实话。

坐下。

开场即建立起两人的形象,审查官此时的态度还是公事公办,甚至有些不客气的,而编剧则有些畏缩,两人之间有一定的对立。

审查官 我可把丑话说在前头,我本来对当这个文化审查官就没很不满意,我凭什么要和你们这些人打交道啊?

文化审查,文化需要审查吗?

在我看来,应该禁止一切的娱乐活动!

现在是什么时候?

啊?

前方的战士,在那儿抛头颅洒热血,你们带着大家在后方笑?

我还可以告诉你,我刚从前线回来,知道我这个眼睛是怎么瞎的吗?

再一次突出审查官的人物形象,对于喜剧本身是厌恶的,也为下文的百般刁难做了铺垫。

审查官 你现在心里是不是在想,碰到一个不通情达理的审查官?

编 剧 没有,我没这么想过。

审查官 这就好。

你刚才说,这个点心是在哪家店买的?

编 剧 广场南边第二家。

审查官 哦,你还挺会买。

编 剧 对不起,我带回去。

审查官 实话跟你说,我是从来不吃豆沙这种东西的。

可也怪,我家老太太吃起来确实没完没了。

编 剧 审查官先生,其实要叫我说,就是点点心,您就给老人家带回去呗?

审查官 嗯?

嗯。

编 剧 明白,明白。

(递上点心)审查官 你现在心里是不是在想,他还是收了?

编 剧 没有,我没这么想过。

审查官 脸上写着呢。

编 剧 您冤枉我了。

审查官 说实话。

编 剧 就想了一点。

我……我还是带回去吧我。

审查官 放下。

编 剧 您看我还不如不买了我。

审查官 放下。

编 剧 我带回……(送回点心)审查官 真倒霉,碰到一个不讲理的了。

编 剧 我真没这么想过。

审查官 你要是这么想就对了,我就是个不讲理的人。

依然是两人之间的矛盾,且局面完全由审查官主导。

审查官 那个时候我还不是审查官。

再说了,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故事被你们写完了吗,你现在弄个洋娘们在这儿谈情说爱,你什么意思?

我问你,文运会的六不五要你们剧团传达了吗?

编 剧 传达了。

审查官 第四条。

编 剧 不表现浪漫情调。

审查官 第五条。

编 剧 要以本民族的立场创作。

审查官 这还不明白吗?

此时的审查官还是恪守纲领规则的形象。

审查官 对不起,编剧先生,这个剧本不符合文运会的精神,这样的剧本,我不能通过。

从你家阳台下来吧。

编 剧 您说哪儿有问题,我改啊。

审查官 问题很简单,就两点。

第一,把外国主人公变成中国人,把外国的故事背景变成中国的,只要你达到这两项要求,这个剧本,还有可能通过。

前面是对这个剧本的大致呈现,可以看出其实没有多么好笑,而其真正的作用在于与后文不断修改完善的剧本形成对比,在逐渐的失控和由此产生的莫名的喜感中变得成熟;而审查官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修改意见,算是确定了之后几幕戏两人对手戏的一个模式,即剧本内容、提出意见、修改要求,而两人关系的变化,尤其是审查官的态度变化,也就在这几幕中这种模式的细微差别下呈现出来。

第二幕审查官 熬夜了吧?

编 剧 凌晨打了个盹。

审查官 辛苦啊。

编 剧 我习惯了。

感同身受,叹息扼腕。

审查官 有!

我就是那个导演哪!

你指桑骂槐,含沙射影,你以为我听不出来啊?

你看,第三页,“德国,吃的着炸酱面吗?

希特勒能做炸酱面吗?

谁敢给希特勒做炸酱面哪?

”你不过是把窝头换成了炸酱面,其他的话还不都是我的原话?!

反正我是从这里开始笑的,也开始进入这个戏剧情境之中。

后面的情节也类似于此,在审查官的意见之下这个剧本逐渐有了生命力和笑点,这也是打动审查官的一个原因所在,即亲自让一出好戏成形。

编 剧 我就是对您那句话我印象太深刻了,对不起审查官先生,我删了它!

审查官 别删。

编 剧 不不一定要删。

审查官 不能删。

编 剧 必须得删。

审查官 不要,不要删,就这样!

你想啊,这个炸酱面,噎得死他吗?

改回窝头,改回窝头!

编 剧 明白,明白。

审查官 这样才能体现导演意图啊。

编 剧 改好了。

审查官 哎呀,你干活怎么这么糙啊,这儿还是炸酱面呢!

编 剧 其实我也觉着呀,这个窝头它一定比炸酱面噎人呀,我要是一个字不改照抄您原话不是怕您不高兴吗。

改好了。

审查官 嗯,不错。

审查官开始注重戏剧本身了。

第三幕审查官 唉,这么短的时间里,让你憋出这么个邪玩意儿,也不容易。

你念念怎么改的?

编 剧 许山伯的词,“我为国而战,为国视死如归,为国战死沙场。

”审查官 这样不很生硬吗?

编 剧 我知道,可我实在想不出别的来了我。

审查官 这个戏如果这么改的话可就没意思了,这么生硬地加为国,我看还不如为锅呢。

编 剧 您喜欢为锅?

审查官 我没说喜欢为锅,我是说两者比较起来,似乎为锅更合情合理。

编 剧 明白,马上改回来!

审查官 哎,我没说我喜欢为锅。

编 剧 我知道我知道,马上改着呢!

(趴回改剧本)您看,都改成为锅了。

审查官 嗯,合情合理嘛!

编 剧 可我们就是没有为国呀。

审查官 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这个……民以食为天吧,这老百姓也做饭哪,要拿锅做,国以民为本哪,这民就是国,国就是民哪,那么为锅就是为国,为国就是为锅啊!

审查官开始为了喜剧本身,甚至忽略掉自己先前提出的,基于“正能量”的修改意见。

审查官 哎?

我倒是有个小想法,不行不行,我是外行。

编 剧 您说出来呀,也许会有帮助的。

审查官 那我说了,你别在意。

如果这个局长他是抓犯人上来的呢?

比如说他抓小偷,然后路过这里,造成他们两个的分开?

编 剧 可以呀!

审查官 我这可是随便说说。

对喜剧的热情逐渐高涨。

审查官 不好不好,这时候局长再自我介绍啦!

删了删了。

编 剧 不能删,删了局长该不高兴了!

审查官 什么他妈局长,戏比天大!!

删!

编 剧 漂亮。

前面的铺陈最终过渡到了这里一句“戏比天大”,审查官在创作热情的驱使之下无视无理的修改要求。

审查官 对!

换个好看点的男演员演,只要你这个剧本按照我的思路来改,我可以睁一眼闭一眼。

编 剧 审查官先生,我必须由衷地说,您是个天生的喜剧作家。

审查官 嗯,是吗?

编 剧 是,我这就回去改,对您的帮助,万分感谢!

审查官 还有呢!

编 剧 还有?

审查官 明天,把你们的服装道具都给我拿来。

万一,你们在里面走手脚呢?

编 剧 明白,明白。

审查官先生,明天见!

心态已然发生转变。

第四幕审查官 等等,等等,等等!

你得回来,你得活着回来,你不是会演戏嘛?

我教你,到了战场上,敌方的枪一响,你趴在地上装死,或者干脆当逃兵,无论如何你得活着回来,这个剧本我给你留着,等你回来上演。

编 剧 您说这话合适吗?

审查官 这是秘密!

但是我必须要谢谢你,这几天,你让我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让我知道了笑还是件有意义的事情,你的剧本我看了很多遍,在家里,办公室,甚至在路上,我笑了笑得我腹肌都发达了,我对于你的热情对于你的才华对于你的顽强我打心里边佩服,我要看着戏上,我要看你写的书,我要看你编的戏,让我更愉快吧!

所以,你必须活着回来。

审查官与编剧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变。

编 剧 明白了,您现在是以审查官的身份在跟我说话吗?

审查官 这还重要吗?

编 剧 告诉我您叫什么吧。

审查官 就叫我独眼龙吧。

再次给出这种转变,与开头形成呼应。

三、主要人物分析我觉得这部剧最打动我最让我感觉牛逼的地方就在于,它明着只是在讲一个剧本的修改过程,但真正的细腻的暗线,就是一个原本身为国家机器的人,如何被一个美的事物,被创作本身所打动,最终回归到一个人。

审查官开场时是不报自己的名字的,只拿“编剧”称呼对方,让对方拿“审查官”称呼自己,姓名的缺失意味着身份的抽象化,个体被更大的事物代表,也即,国家的文艺审查机器审视国民的文艺创作。

到了最后一幕,我们看到,审查官让编剧称自己为“独眼龙”。

值得注意的是,他原先提到独眼的事情时,是有一个悲惨的前史的,也即被日本兵弄成了这副模样,他开场便对“独眼龙”这种绰号有着抵触情绪,甚至主动警告对方不许取这种绰号,而到了最后,他主动又把这个绰号搬了出来。

这里有两点可以挖,一个是,“独眼龙”而非“审查官”,说明审查官不再将自己当作一个身份认同的象征,不再是官僚体系中的一部分,而是一个个体,他和编剧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再是开场时的冰冷隔阂,而是心意相通的朋友,或者说道友;二个是,审查官不再觉得这是什么心魔了,这是可以开玩笑的事情了,这种事情可以被自己当成好笑的事情了。

所以除了回归个体这一主题,还有一个主题,就是戏比天大。

整部剧到最后,就是为了说明一件事,即,什么是真正好笑的事情,审查官走到最后的一个人物弧光,除了从国家机器变成个体,就是,从不好笑变得好笑了。

我们看到那个编剧和审查官合力攒出来的剧本,许多的笑点都来源于审查官的意见,或是为应对无理的要求而生改给改出来的别样的包袱,或是他主动提出的,应该如此的好笑的地方。

在改剧本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审查官的一次能力的训练,剧本写完了,他也有了笑的能力,他对于喜剧的创作,有了自己“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不可撼动的准则。

所以在改到兴头,情绪顶上来,他才会高呼,“什么他妈局长,戏比天大!

”局长,又是一个国家机器的象征。

于是到了这里,我们提出的两个主题就能够串联起来,也即,一个国家机器的象征是如何为了喜剧对抗国家机器,重归个体的。

就像结尾那句,“就算要死的话,也是为了锅,为了妈妈的锅,为了,妈妈锅里的肉!

”为锅,不是为国,其实就是,为小我,不是为大我。

看到这里其实就在想会不会三谷幸喜老师的原作会更好,这里批判那种军国主义的意味会更浓,编剧入伍的那种酸涩感会更深。

现在这样也还可以啦,但是毕竟是削弱了这层意味,显得就有点违和。

我还蛮喜欢这种似乎有些不正确的内核的,就像我虽然不太喜欢赖声川老师的相声剧,但《千禧夜,我们说相声》里有一句我印象很深:大清国没有大我,只有很多很多个小我。

最后还要说一句,三谷幸喜老师真是厉害啊,这应该是我第二部看完会有嫉妒感的剧本,第一个是《枕头人》。

这么说起来,两者之间还是有不少共同之处的,也确实都是我想写出来的那类剧本。

继续努力吧。

 6 ) 《笑之大学》8.5

①上帝用七天时间创世纪,所以椿一与向坂也要用七天时间创作一个绝世好剧本。

用笔也好,用镜头也好,创作者们本就该有身为「上帝」的自矜自觉。

哪怕这群意气风发的上帝们,一转身就要对着高高在上的审查部门百般跪舔。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笑之大学》起初很可能只是三谷幸喜这位日本顶级编剧的怨念集结,毕竟再如何技艺精湛的手艺人,面对甲方爸爸的百般刁难,再反复经历那种从「上帝」到「舔狗」一键换装的刺激体验,光是要够保持假笑,可能就已经用尽全力了。

而三谷幸喜身为一个「大编剧」的专业素养正体现在,他并没有放任这种怨念的宣泄,没有把身为一个创作者的椿一置于一场孤立无援的尖锐对立,更没有投机取巧地使劲渲染那种「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谁又愿意当舔狗」的悲愤,恰恰相反,役所广司塑造的审查官向坂、大魔王、帝国走狗反而成了故事真正的关键人物,椿一的喜剧天赋以及创作热诚逐步融化了他心中的寒冰,他身上残存的人性从眼底一闪而逝的笑意逐渐蔓延到嘴角,并在他全情投入协助椿一创作剧本的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到每一个肢体动作。

起初他谈起在伪满洲国担任审查官的经历,说这么多年不苟言笑难道有什么损失么?

他不停地向椿一提出各自匪夷所思的要求,把一个西方爱情故事改成日本的民间传说,必须在小情小爱的喜剧里加入「一切为了祖国」宣誓,恋人们甚至不能接吻。

可是每一次椿一无可奈何地接受以后,第二天竟总能拿出更好笑的剧本,在如此反复的七天里,椿一与向坂逐渐建立了微妙的友谊,从来厌恶喜剧,被认为没有任何笑的天赋的向坂甚至热情主动地参与到了剧本创作中,提出一个又一个连椿一都惊叹的奇思妙想。

最终,当椿一完成剧本,并坦白自己已经被征召入伍,即将走上战场时,从来无条件拥护政府支持战争的向坂忍不住追出了象征威权专制的审查室,他来到那条阳光充盈的长廊,唇齿翕动的犹豫里,也许曾经他暴怒着认定为大逆不道的那句「为国捐躯还不如为肉捐躯(国与肉在日语是谐音)」的俏皮话又涌上心头,他郑重地向椿一提出了最后的要求:「请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请不要为国捐躯!

」在这句话里,他终于回归了人性。

②所以唯有喜剧是万能的。

美好的、丑恶的它都能描绘,逗你发笑不在话下,它甚至能让你笑中带泪乃至嚎啕大哭,它可以是颂歌,自然也能戏谑、调侃、批判,他甚至可以化作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嬉笑怒骂之间,就让统治者们寝食难安。

③那么希特勒和丘吉尔,到底谁做的寿司更好吃呢?

20181109

 7 ) 为了看话剧而看了电影,结果把话剧比下去了

因为《笑之大学》要改编成了中国版的话剧,叫做《喜剧的忧伤》,在北京人艺首都剧场上演了。

主角是陈道明和何冰。

在漫长等待话剧上演的日子里,把笑之大学看了几遍,最后却本末倒置了。

本来是为了更好地看戏做的提前功课,却把期待了一个多月的戏毁的一塌糊涂。

这是因为电影太牛逼了,牛逼的把同样也很不错的戏,硬生生砸在了地上:凡人怎能和天相比呢?

可是关于电影,我却不能说更多的东西,因为想说的反而太多。

所以贴上剧评,对比之中,看得清楚一些吧:我看不懂你的喜剧,也不明白哪来的忧伤我在剧场,忍住了至少十次,没有咆哮出来。

但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的原因,与戏与他人无关的。

先说好话。

就《喜剧的忧伤》而说,如果它和原著《笑之大学》和改编电影一点关系没有的话。

那么最好能排进我的年度十大。

喂,《哥本哈根》也不过如此。

可惜的是,我看过改编电影了,那个在我心目中排上人生前五的神作。

这有什么办法呢看完《喜剧的忧伤》,我突然明白了它为何叫做笑之大学。

戏是一所大学,一所关于笑的大学,一所关于戏的大学,一所比天大的大学。

到电影结尾,编剧奔向远方,鞠躬,再见。

我这辈子值了!

可是陈道明与何冰,虽然我对他们的表演没有意见,但却把一部环环相扣,曲折中走向高潮的戏,演成了七部半喜剧和半部忧伤。

我从头开始就骂道明叔你麻痹,有那么猥琐和匪气吗?

装什么装,拿什么拿阿!

何冰更惨,一边藏着人物的热血,或者苦逼,或者娘娘腔。

还有观众,起妈逼哄阿,能在结尾一次鼓掌吗。

能不说两句就鼓掌吗,这是演说吗?

电影里的第五天,审查者沉浸在喜剧中,放肆而夸张地奔跑,被道明叔演得猥琐而讽刺。

可这他妈应该热血阿,像海贼一样,两个人物为了至生羁绊拼命奔跑阿!

没有这里,怎么解释忧伤,怎么诠释戏比天大的视死如归。

结尾处道明叔还说收着剧本等你回来演,这里我本该笑着热泪盈框了。

可是…好吧,你毁了神作最神的一笔。

我一直说,戏比天大。

因为它是《笑之大学》的中心。

戏是主角,人物和演员是合适的工具。

这才符合我的世界观。

可是认真我就输了。

《喜剧的忧伤》你赢了,你继续喜剧,然后忧伤去吧。

 8 ) 笑の大学

私はお笑いのバラエティー番組が大好きです。

人生は奥深さと浅薄半々でなっていると思います。

些細な好みと中身のない冗談は私たちの几帳面な生活の調和剤だと思います。

 映画の背景は昭和15年の日本です。

日本は戦争への道を歩み始めていました。

国民の娯楽である演劇は極めて厳しく規制され、警察で台本の検閲を受けなければ上演できないことになっていました。

主人公一人は「生まれて一度も心の底から笑ったことがない」と述べた検閲官・向坂睦男と、劇団『笑の大学』座付作家・椿一です。

 「世の中に一度も笑ったことがない人もいますか」私はとても不思議と思いました。

 向坂は「この頃、低俗な喜劇など不謹慎であり上演する必要はない」と考えているため、椿の台本に対して無理難題を課していきます。

「国のために」というセリフを必ず入れろとか、立派な警察を登場させろといった要求などです。

いっぽう椿一は何としても上演許可を貰うため、必死に考え、台本を書き直していきます。

向坂の検閲、椿の書き直し。

そんな毎日が続くうち、いつしか向坂も検閲の域を超えた『台本直し』に夢中になっていきました。

 映画の一番印象深いシーン。

検閲の事務室。

向坂は演劇に夢中になって、警察の役を演じて、「おい、あっちだぞ」と叫んで、何回も走っていました。

もともと、笑うこともできない、笑うことは許せないと思った向坂は「笑う」と戦いの間に、いつの間にか己の天性を釈放しました。

 戦争時代、人はお国のために戦い、国家器械になります。

器械は感情のないものです。

人はお国ために無感情の器械になり、無条件に国家に従います。

向坂は戦争時代の悲劇とも言えるでしょう。

 映画の最後、椿一に召集令状が届きました。

もう「笑の大学」の幕が開くことはないと悟った椿は、一睡もせず無心で最後の書き直しを行うのでした。

向坂は「君には感謝するんだ、こんな面白い世界があるなんて、私は今まで知らなかった。

家に台本を持ち帰って、何度も台本を読んで、笑うことが止まらない」と涙を含んで、椿一を追いかけました。

「生きて帰って来い。

お国のために死ぬなんて、口にするな、死んでいいのは、お肉のためだけだ」国家を代表する政府機関の廊下で叫びました。

 二人とも分かっている、生きて帰ってくるのは不可能です。

 喜劇の表、実は最大な悲劇です。

 9 ) 一个人的战斗

我终于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了,喜欢到看了一遍又一遍,一句一句的把剧本扒下来。

原来,就是有感于椿一一个人的战斗,一个人。

即使前面面对强大的敌人,后面又对的是我方的不信任与不赏识,椿一还是一个人,坚持着战斗,为了他的喜剧,为了他的理想。

真正让他败下阵来的,不是苛刻的检察官,而是一纸的征兵状,那是他所坚持的喜剧所无法跨越的障碍,那是反人性的战争。

整部片子就是在讲人性,而其他的什么反战,什么影射,都是其次的。

是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反人性的,自然而然的要被调侃,被批判。

就拿审查官来说,最一开始“没有笑也就这么活过来”的他,就是一个典型。

但是到了最后,他追出审查室,打从心底里对椿一喊到“活着回来”的时候,他已经回归了人性。

而椿一的坚持更让人动容,哪种只为了什么而其他都可以不顾的心情,现在真的很少见了。

只为了那个而战斗着,坚持自己的内心尤为可贵。

与之相比我并不是很喜欢《活着》哪种不为了什么只为活着的人生。

哪怕不是为了“お国(くに)”而是为了“お肉(にく)”也要去战斗,视死如归啊!

那不是教条的为了一个机械的国家机器,而是为了“妈妈(对贯一)满满的爱”啊!

 10 ) 不笑大学

从三星到四星到五星。

役所广司和稻垣吾郎的影帝级表现。

与片名不同,电影整体沉闷,全片只有三个场景,两个主要人物,几乎没有任何笑点。

事实证明,不笑就是喜剧最大的笑点。

对公权力的讽刺,个人理念对审查制度的抵抗,艺术追求和政治立场的冲突,人与人和人与国家机器之间的关系矛盾,以及反反复复出现的门的隐喻,这部片子可挖的角度和内涵实在太多。

更不用说还有两人对峙时那场出色的光影控制,临近结尾的戏中戏反转。

另外,从这部片中还可以看到很多经典的影子,意大利费里尼式的滑稽喜剧,还有与《十二怒汉》极其相似的场景设置。

要说瑕疵就是结尾太拖,太刻意,很多次完美的ed都被导演忽略掉,实在有些可惜。

《笑之大学》短评

一间清净的审查室,两个男人日复一日地深化特殊时代背景下的黑色幽默。性格与观念就在智力的隐性较量中悄悄地改变了。。。。坚持自己特有的战斗方式,让人生成为一所“笑的大学”吧!!再在最后的最后,流着泪完美地谢幕。配乐和片尾很赞。

5分钟前
  • jun.
  • 推荐

黑色喜剧。

8分钟前
  • 在木莲树下
  • 较差

点都不觉得搞笑····

12分钟前
  • 人鱼朵朵
  • 很差

大概很多笑点没有get到……

16分钟前
  • Yvonne
  • 较差

很怕日本片中这种舞台剧的表演方式,Get不到点。(资料馆1厅)

18分钟前
  • 夏予川
  • 还行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commentlist/id/999815/time/1

23分钟前
  • 初一
  • 还行

北影节第二十场。单场景设置的喜剧电影还真是大胆…虽然不像魔幻时刻那样全场大爆笑,但前面漫才一样的日式笑料也很轻松有趣。缺点是最后冗长的二十分钟,给一个简洁又意味深长的镜头结束电影不好吗?并不想看这么富有教育意义的大篇幅煽情…

24分钟前
  • 一文
  • 还行

ysl,什么鬼,一点都不好笑。

27分钟前
  • sunny
  • 很差

喜剧的忧伤就是根据这部改编的,又是一部带着眼泪的笑的佳作

28分钟前
  • 在人潮中拥抱你
  • 力荐

完全靠台词撑起来的电影,厉害的编剧。审查官通过不停地为难喜剧编剧,反而让作品更搞笑,甚至自己也得到了创造戏剧的愉悦。他刚开始有多严肃,后边就有多感动,在快乐面前,所谓的多正确的事情都不重要。

33分钟前
  • 没事就躺会
  • 还行

不搞笑的喜剧,只成功了一半。

35分钟前
  • Aeolus
  • 还行

实话实说 过誉了 不是因为年代的原因 纯粹只是因为 作为一个想来观影朝圣的人 却连我的预期都没达到 摊手

38分钟前
  • 电酱水母
  • 还行

让人笑不出来,笑也是苦笑,难道只有审查官笑得出来的喜剧才是好作品?不排除有优秀的审查官,但这样表现似乎对权力过度服从和谄媚了。

43分钟前
  • 钢的琴
  • 还行

真好

45分钟前
  • 顽固的石头ミ
  • 较差

狭小空间里的广阔台词 看完感觉是非常学院派的电影

46分钟前
  • 塘树
  • 较差

跨年嘛照例是继续看三谷——我的纯爱之王🤣。这满分的剧本,演员也很适配,连星护进行电影化所犯的错…认真想想都值得称赞,这不就是在为日后三谷从戏剧导演转型电影大导试错了么👏

51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即使是昭和15年和希特勒墨索里尼站在一起的日本,其审查制度也还是有人味儿的。

52分钟前
  • mikelong
  • 力荐

1.用喜剧方式来控诉军国主义,这一次是高级的;2.笑点基本get不到,我偶尔几次在役所广司的脸上发现笑点,仅此而已。

5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这章盖得真j8爽。写需要两天,改一天就够了。为你着想才没说还要改。光腚出品避暑精品。长得像黎明的还真适合演这木头角色。

60分钟前
  • lying
  • 推荐

这种棍棒才子的故事,电影里看看就行,现实中自己碰到绝不会觉得美好和值得。到后面还是忍受不了日本式告别里面的精神面貌、礼帽

1小时前
  • seamous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