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给5星?坦白就一部电影来讲,各方面都不能达到5星的标准,但若不力荐实在是难以表达我看到这部电影时的欢喜.暑假的时候看到这电影的海报,并未打算去看,原以为又只是一部流水线上的喜剧片(我相信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如此以为并因此错过了这部电影)。
倘若不是因为片中有个吴彦祖,我也定是连剧情介绍都不会看。
剧情介绍一看,确实是给惊到……ALIVE组合,并不是个有什么名气的组合,但恰不巧的,如我这样连电视都不看的人,也曾刚刚好在某地方台的娱乐新闻上看到过关于他们的报道,当时是很鄙夷的:大帅哥吴彦祖协同3个我完全没听说过的人组成了一个男孩团体,蹩脚的唱着口水歌,参加各种娱乐活动。
搞组合这种纯商业兼玩票的行为让我对吴彦祖很失望……但《四大天王》一出,又让人备感欣慰。
原来这一切是一场精心的组团忽悠。
一路看他走过来,从一开始被发掘演美少年之恋,带、到后来被王晶找去当花瓶,到旺角黑夜真正开窍,中间经历紫雨,妖夜回廊,三叉口等电影,其成长之路昭示着他对电影的态度,绝不是扮偶像捞钱那么简单一回事。
诚如他自己所说“我很庆幸,如我的第一部电影是王晶拍的,我也许就不会在这一行待那么久了”。
可见他他真是在电影之中找到了自己的梦想。
吴彦祖实在是让人羡慕而嫉妒,同时又欣慰,对他充满期待。
他有着绝对偶像的外型,但却也不缺乏对电影真诚而坚持的理想。
他几乎就代表了一种男人的梦想,他可以坚持自己的个性,而又因偶像的外型而永远不缺乏市场。
说回这部电影,电影本身的表达方式很直白,他们要说什么观众是轻易就能看到了,娱乐圈的东西无甚探讨的意义。
值得提起的,当是他们无法复制的拍摄手法。
其实更早的时候,有一部揭露摇滚节的内幕的电影,便是以类似的仿记录片说法拍摄,“真实度”也很高,片中的演员后来还在90年代初期照着电影里的乐队真的组团举行过巡回演唱会。
但是吴导他们玩得更彻底,真刀真枪的上。
这样的谎言,一生之来得一次,但也足以让ALIVE的名字被香港娱乐界和电影界永远记住了一边照公司安排参加活动,一边在活动背后公开(或秘密)的进行表演,这简直是一种跟社会玩牌的华丽冒险,想想都人兴奋。
还值得一提的,片中为四位男角各自特别准备的展现心理世界矛盾的动画及配乐,或色情诙谐或血腥黑暗……也算是这近来流行的玩法,与《童梦奇缘》和《雷蒙》的片头片尾相似
帅哥原来除了帅还有点想法也有几把刷子,这片子一下就拿了啥啥新晋导演奖呢!
知道这一两年吴同学折腾了个alive组合进军歌坛吧?
原来进军歌坛是假,拍这部电影是真,这一年多两年来,他们看起来似乎在做歌手,其实整个组合的活动都被拍了下来作为素材,又经过一些加工,成为一部半真半假,思想是真、情节难辨真假的伪记录片——“我们就是想拍一部假的记录片”吴同学如是说。
为什么?
为了反映娱乐圈的现状,为了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关于音乐和唱片公司,关于音乐和盗版,关于音乐和会不会唱歌,关于艺人与媒体的关系,等等等等。
我认为这个idea极负想象力和杀伤力——香港媒体被彻底得罪袅~~~~咳咳,感兴趣的同学去看看吧,小吴同学是真当的起帅哥和聪明人的称号,但他小人家正如每个成年人一样不是天使,片中对他的一句评价可以参考:He`s a fucking asshole.另外说一句,我小人家似乎对吴同学总是不太来电,就外貌而言,我比较喜欢尹子维,不过介可真是一糙老爷们儿~~~汗~~~他也是演员,通常演变态杀人狂,说实在的,他的面相还挺配这身份的~~~
有意思!
相当有意思!
推荐的朋友说:不好看,不好笑。
才怪咧,笑翻了!
笑完还能回味很久,我最爱这种电影了。
我相信大家都会充着看帅哥而了解这个组合,这是不用害羞说出口的事。
吴彦祖的超强人气让这帮人是否懂得唱歌已经不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他们会做这样的一件事,他们做了些什么。
记得第一次在MTV中看到他们唱歌的时候,感觉就是吴彦祖在为电影做宣传啊,竟然学人组boy band,而且&一个肥佬,&两个不知名人士唱的不知所谓的口水歌。
但是让我最惊喜的是《四大天王》记录了他们怎样做这件事,也就是how,香港娱乐圈的众生相曾经在不少电影&电视剧中有所耳闻,炒作,假新闻,上位……只不过他们坦诚地把这些东西公诸于众,千嬅说其实你只要当它是一场纯粹的游戏,在娱乐圈会生存得开心点。
对于我们这些局外人来讲,就好像看到一个华丽丽的网页背后的源文件,然后发现其实所有浮夸都是刻意给你做的一场show,这样的事实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会影响娱乐版的销量,也不会影响不断有人唱片大卖绯闻不断桃色沓来,但是它在一个夏天的午后唤起了我某种程度的良知:那些被镁光灯打得眼睛都睁不开得的明星们他们也是人,他们都有压力,未解决他们都有很多委屈,屈服,真&假尤其是看到吴彦祖发脾气出走,要看心理医生,而且不断喝胃药的时候,看到人性的自私&简单生活只是一场更保罗万有复杂无比的戏而已。
最近看的一部有吴彦祖的片子是《夜宴》,不过我觉得不好看——吴彦祖在里面又不帅——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这部片子并没有将宏大的场面与精彩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会不会张艺谋、冯小刚和宁浩合作一下,真正的中国大片就出来了呢?
所以还是写一下倒数第二部的《四大天王》吧。
前面有一篇我已经写过《四大天王》了,这一篇旧“影”重提只是要说其中一个细节。
尹子维在台北演唱会的时候迟到了,上了台又忘记歌词,事先四人说好不跳舞他又突然跳舞,弄得场面混乱。
演出结束后,吴彦祖认为尹子维做错事应该道歉,但是尹子维却认为只要歌迷觉得High用什么方式不重要而死不悔改,两人争执起来,吴彦祖一气之下走了。
连凯让尹子维打个电话给吴彦祖说说,却被尹子维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这是背景。
上海演出前十五分钟,吴彦祖终于出现在休息室里,连凯一看到他就激动的立刻站了起来,陈子聪也站起来说“换衣服吧”,尹子维却依然坐着没动,吴彦祖有点失望的转身向衣架走去。
这时,尹子维突然说:“Daniel!
”,吴彦祖转过身来,尹子维说:“欢迎回来”。
于是四人拥抱一下,过去的事就都过去了。
也许这就是男人之间的友谊,我是女生我不懂,不过我真是羡慕死了。
多少次听到身边女生说:“这次我原谅他,下次他再这样,我绝不原谅”一类的话,语气决绝。
可是这不是原谅吧,这是“这次先放过你,我们秋后算账”吧。
也许这就是女孩子的小心眼,道歉可以接受,但是要有诚意、够正式,绝对不能妄想蒙混过关。
而且接受了你的道歉不代表原谅你,倘若下次再犯,则将死无葬身之地。
而alive,没有用任何有关“对不起”的字眼,就冰释前嫌。
他们的这种美德,让我认为他们是真正的四大天王。
我希望我也可以这样真正的心胸宽广的原谅别人,可以接受别人因为面子而说不出口的歉意,并且可以放下面子真心诚意地向别人说一句对不起。
《四大天王》是吴彦祖拍摄的一部伪纪录片,记录了他在2005年成立的Alive乐队种种。
所谓伪纪录片,就是指用纪录片的形式拍的电影,意在增强真实感,而《四大天王》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是电影却不像电影,不是纪录片又处处透露着真实。
我更愿意称之为一场本质上的行为艺术。
乐队由吴彦祖、连凯、陈子聪、尹子维组成,除了吴彦祖我全都不认识,陈子聪在片子里说他有名字,不叫【何超仪的老公】(赌王何鸿燊的女儿),好的,原来他在我眼里只是组合里有点胖的那一位,现在他是何超仪的老公了🌚🌚。
组合在成立时即不顺利,唱片公司在合同上提出苛刻条款,乐队因此搁置,于是几位大哥自己录了一首歌并上传到网上假装被盗,然后联系记者写头版,召开记者发布会。
一通操作猛如虎硬生生把自己推出道了。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是太标准不过的炒作了,电影只是电影却过于真实,正是因为时至今日“包装炒作”已经太过完善,唱歌不好听没关系,有Autotune修音,长得不好看没关系,可以去整容,甚至于暂时没人气都没关系,线上有水军,线下还可以雇职业歌迷举灯牌,一台赚钱机器就此诞生。
片中连凯就在第一次演出前给自己雇了职业歌迷举灯牌,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一个彩蛋,就是从第一次演出到最后,观众席中都只能见到连凯的灯牌。
形而上的包装之外还有形而下的包装,乐队请了David给他们设计服装,这位哥真的太好笑了,捧条狗拿杯红酒指点江山,三言两语说不清,请务必观看电影欣赏。
好笑程度从他设计的前卫服装可以看出一点:
除此之外,电影还做了一些动画,风格各异,都相当精彩,只是这些2006年的艺术对于当前的人类来说或许还是有点超前了......比如带有拼贴艺术风格的“长枪大炮”追逐战
美漫风格的动画(动画里是陈子聪)
精神污染型
Happy Tree Friends风格型,看完晚上做噩梦
《四大天王》邀请了很多明星做采访,包括情节在内涉及了许多命题,比如炒作、偶像产业、版权、经纪公司对艺人的压榨及组合之间的勾心斗角等,但都有浅尝辄止的嫌疑,如果单纯从电影角度来评判它的话只是一部有点意思又有点无聊,有点无聊又有点意思的电影。
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正如一开始所说,与其说它是电影,我更愿意称之为一次行为艺术,试想一下,在2005年,几个人为了发出自己嘲笑的声音,用几年时间,像模像样地组建了一个乐队,灌录唱片,在各地巡回演出,把一切都拍下来,欺骗了整个娱乐圈,曝光后遭到港媒封杀,最后又拿到了金像奖。
太朋克了。
此外,电影中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也非常模糊,出道是真的,乐队却是假的,新闻是真的,内容却是假的,那么,演出是真的,职业歌迷是真的吗?
练舞是真的,透露出的性格是真的吗?
内讧是真的吗?
非常迷人地不知道。
而如果这个人是吴彦祖的话,那就更朋克了,不是吗?
—END—神秘代码:白日观星可以在这里找到我;)
看了TT之前就推过的《四大天王》,觉得真好。
特别是那个很贱的造型师那段,真的是一次比一次劲爆,完全笑翻了。
TT说这是一部好片,因为它讲了很多道理,很多香港娱乐圈迂回曲折的来龙去脉。
我倒是觉得,这部片的好,其实是好在了那种态度。
从开始到结束,一切不过一场游戏。
大家尽兴参与,学习、熟悉规则,娱乐彼此,最后,HAPPY ENDING。
于是,你笑了,我笑了,漂亮的不得了的吴彦祖在漂亮的不得了的非洲笑了,故事就此结束。
我们也就得以心满意足的离开屏幕,洗洗睡了。
又,吴彦祖真好,真好看,真用心,真聪明,真是让人要命的心动!
一直都很喜欢吴彦祖,不论他演王子或恶人,他有一种奇特的气质,坏人都可以让他演的那么彻底,看着他从一个新演员->男配角->男主角->新晋导演,所以很期待这部四大天王。
开始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他是不是喜欢捧着DV,然后把这几年ALIVE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下来,看上去就像是以前的一部《买凶拍人》,完全的家庭手提式DV,偷拍、自拍、访谈、媒体记录全数加在一起,看的我下巴都快掉下来...比如Daniel为了炒作,欺骗媒体;比如Terence说连凯:连凯是最自私的一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找Daniel是因为他红,你找我是因为我会唱,你找Baba是想找个垫底的。
比如他们找唱片公司,揭露娱乐圈明星与公司的种种黑暗。
直到看到最后,他们四人戏剧性的结局,我糊涂了,然后在网上看到一句话:ALIVE仅仅为了四大天王而存在...所以这部电影出来,ALIVE也将解散,为了这部电影中的种种,他们确实无法继续面对歌迷和媒体了。
我只想说一句:吴彦祖真棒,ALIVE真棒。
天啊!
时代变了!
现在的年轻人比如我,只知道吴彦祖帅,却不知道他的才华!
时间啊!
究竟掩盖了什么!
试想如果今天有一位事业如日中天、长相也万里挑一的流量男演员自编自导了一部这样的电影,岂不是可以直接封神?
颜值、身高、气质、学历、语言、演技都有了,结果竟然连才华都这么出众?
请问这个世界有公平可言吗?
伪纪录片的形式就赢了,这样的纪录片太太少了,以纪录片的形式拍剧情片,需要演员来演,一般独立纪录片导演难以有这个条件,而且他们估计根本不会“导”戏,而有钱的大制作纪录片导演往往没这个创意,更不会触碰这个主题。
伪纪录片就很考验编剧的功力和导演的拍摄手法了,故事能否真实自然,拍摄能否还原现场,而这两点吴彦祖都做的那样好!
以至于我都很难分清这个男子组合到底是因为一点玩音乐的梦想组的、还是因为要拍这部讽刺音乐圈及泛香港娱乐圈的电影组的。
一切都完全是纪录片的风格和感觉。
借由这支乐队的出道、包装、训练、演出、矛盾,把香港娱乐圈中的不公平合约、艺人的自我炒作、音乐版权问题、与媒体的勾结、实力不足修音来凑的现状、造型舞蹈上浮夸的包装、组合人气不均衡、实力不均衡引发的队内矛盾、甚至人气成员患上抑郁症中断活动等等乱相一一以亲身体验展示。
让人在短时间内看完了这段让人啼笑皆非的男子组合发展史,又如此真实的感受到香港娱乐圈的残酷。
无疑是我看过的“纪录片”中最有创意的一部,其实大部分纪录片的真实电影手法也只是easy way,旁观、不介入永远最容易了,而本片中这样完全亲身融入的体验是如此特别,它带来的那种感同身受的力量和讽刺感远非一般冷静克制的纪录片可比。
对吴彦祖能编出这样的剧本表示五体投地,选题好,讽刺准。
而且片中还加入了多段很无厘头的小动画,特别可爱,整部电影就像一个大男孩的恶搞游戏,再配上这张帅脸——我爱的真的不是这张脸,而是他的才华。
《四大天王》:金像奖里期盼的花絮电影 □文/火神纪 寻找;尝试;挣扎;前行。
可是往往到了最后,我们才发现; 自己并不知道我们所要的以及所追寻的, 到底是什么。
——火神纪。
题记。
这是一部比较适合在电视上播放的电影,而不是大屏幕。
或者说,这应该是某个电视台上的八卦节目而不应该是一部电影。
至少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是这么固执地认为。
是不是任何的影像经过了剪辑处理之后,都可以被称之为电影呢。
在看这部《四大天王》的时候,我突然有了这样的一个疑问。
这也许是我所看过的电影里最不像电影的一种电影形式,整部电影都用那种跟踪访谈的形式剪辑而成,有的镜头甚至用了一种针眼镜头的那种偷拍的拍摄方法。
于是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有这样的一种错觉,我并不是在看一部电影,而仅仅只是在看某场show的制作花絮或者某个DV爱好者和朋友间的游戏。
在整体上来说,把这部时长83分钟的电影当成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应该是感觉到惊喜的。
并不是因为我们不曾见过这样的电影方式,而是没有见过一部从头到尾都在不停地用跟踪访谈和动画这两种方式相互切换而剪辑成的电影,跟踪访谈代表了现实里所发生的一切,而几段动画代表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这两种简单的方式是合成了这部电影最基础的两种电影方式。
说起来似乎很简单,可是要在这样的方式里讲述一个有构架的故事,也许就显得有些困难了。
因为有着若隐若现的故事构架,因为有发展着的情节,因为有些地方是作者自己杜撰出来的,所以,加入了代表人物内心的动画进入了后期的剪接制作之后,这部作品被堂而皇之地定义为电影。
也许吧;这就是电影了。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方式,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它本身有着很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最终合成了电影艺术。
所以我不该去质疑这部作品的定义,就算我看的时候很是郁闷。
加上前阵子吴彦祖也因为这部电影而被香港金像奖授予了最佳新晋导演的奖项,为这部作品定性,似乎已经是被公认了的。
看过吴彦祖主演的很多电影,其实我很想知道当吴彦祖转换了角色当了导演之后,将给我们奉献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出来。
可以说,这部电影给我的期待值是很高的。
这部电影在望穿了秋水之后终于在今年的3月底抵达了大陆并且公映。
然而,如此泛滥的跟踪访谈镜头,实在让我犯困并且大打呵欠。
用一种如此直白的叙述方式来告知我们剧情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吴彦祖也许仅仅只是在尝试用一种相对比较特殊的电影方式来给我们描绘出他所想表达的一切,如果仅仅只是如此的话,那么也许应该说,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因为整部电影都像这样采用这种电影形式来表达的并不多见,金像奖在最佳新晋导演上的选择意味着对新的电影形式的鼓励和支持,而无可否认的是,这部电影在形式上的推陈出新让我吃惊,而我所吃惊的并不是这部电影,而是吴彦祖对于尝试的勇气。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这种用跟踪访谈和动画做出来的电影形式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曾经看过了,只是似乎没有一部电影像《四大天王》这样占了如此大的比例,基本上可以用泛滥来形容了。
印象最深刻的以及对这种方式用得最恰到好处的是1994年昆汀·塔伦蒂诺和奥利弗·斯通合作的那部《天生杀人狂》。
跟踪访谈、动画、黑白镜头、舞台剧等等多种电影形式的交错,以及大量快速的而且次数惊人的剪接让我看到了一场最华丽的电影艺术表演。
我在看这部作品的时候,我总会不时地想起《天生杀人狂》,就算在题材上、基调上都相差甚远无甚关联。
可是这种电影手法上的靠近,总会让我无来由地迷乱。
金像奖对这部电影的肯定以及对吴彦祖的期待给了我对这部电影过高的期待。
然而,总体看下来,这部电影在那种高期待值下带给我的,是另一种更可怕的失望。
漫漫长的制作花絮。
这也许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的第一感觉。
可以是一场演唱会或者一部电影的制作花絮,于是看完这部电影,我开始对这花絮背后那场演唱会或者那部电影产生浓厚的期待。
然而看完的时候我被告知这并不是花絮而就是一部电影的时候,我严重失望。
创意有余,可是出来的效果实在是差强人意。
用跟踪访谈和纪实的形式记录了一个叫Alive的乐队从组队到找唱片公司,再到自我炒作以及接拍广告到MV再到接演大型演出到最后解散的全过程。
中间加入了比如张学友、黄贯中、莫文蔚的采访让这部电影看起来亦真亦假难以辨别。
这是电影的功效,或者是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以经录片之名杜撰一个不真不假的娱乐圈。
也许,因为金像奖对最佳新晋导演所寻找的是一个更好的创意以及一部更容易引起共鸣的电影,于是,这部电影的电影手法以及其描绘的圈乐圈也就更容易得到青睐了。
用琐碎的谈话和纪实的跟踪拍摄的方式来支撑起一整个故事,这样的做法实在有些冒险。
金像奖所津津乐道的,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部DV作品或者是一个乐队成长的记录花絮,而不能被称之为电影。
只是因为有很多的明星在片子中露了脸,因为得到了金像奖的肯定以及用一个比较正规的电影途径来传播,也就成就了这部也许谈不上是电影的电影。
我佩服吴彦祖对尝试新概念的勇气,可是也许是因为过高的期待值,等到我终于看到了这部电影并且硬着头皮把这部电影看完了之后,我很失望。
金像奖对吴彦祖的肯定是一种对电影形式尝试的鼓励,这也许也是近年来香港电影总是固守在原有的种种电影形式里,业内人士对于前景的担忧以及一种导向性的期盼。
然而在一般影迷看来,这部电影似乎更像是一部花絮电影,或者说,是电视的一个跟踪访谈节目,扯不上电影。
我一开始从看到的海报上去猜测,我曾以为这会是一部无厘头的搞笑电影,从这点来说,这部电影依旧让我惊喜;电影里的造型也应该值得惊艳。
男色时代里的一部男色电影,好吧,就且宽容些吧。
2007-04-30;丁亥年甲辰月甲午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四大天王》 ■译名:《The Heavenly Kings》 ■导演:吴彦祖(Daniel Wu) ■主演:吴彦祖(Daniel Wu)、陈子聪(Convoy Chan)、连凯(Hoi Lin)、尹子维(Terence Yin) ■类型:喜剧、音乐 ■片长:83分钟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英语 ■发行:Golden Scene ■上映:2007年3月29日
方式挺有趣的,可惜我对娱乐圈,band什么的无爱啊,吴导的表现值得肯定
202007:太好看了,感觉吴彦祖很通透的,是独立自主教育的结果,他帅哥的外表下是玛丽莲梦露一样的心灵。其實是一般嘅劇情,但是唔知點解,覺得幾好睇。偽紀錄片,但是感覺很真實。呵呵,若每個FANS都可以若電影中一樣好運,得以嫁給大歌星,多好!吳彥祖和連凱都幾靚仔。一開始唔中意連凱,後來覺得很真實,很似我嘅心境。一開始鍾意阿祖,後來覺得佢太demanding。总之感觉都变咗。
更喜欢吴彦祖了~~~感觉明星也挺无奈的
冲着吴彦祖来的,失望……
当初看的时候以为是生活纪录片,但据后来的康熙,这是一个局
2009-9-25 13:37:39 8/6.8(128) 敢玩就值得鼓励,但似乎还是没有那种彻底豁出去的劲,毕竟还是要吃这口饭,能玩多大……真打算去非洲唔捞咩
真假难辨,吴彦祖和连凯都是悄悄地亮第二把刷子。人生需要经营和多才多艺。好想跟黄贯中聊天
1颗星给运用伪纪录片风格在各路采访中表达香港音乐市场的萎缩、和音乐在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在各种裹挟中的逐渐不纯粹,其他方面基本没有观赏价值
牛逼的人 刷了一圈人
这四个香港男人不一般。
浪费时间
条桥系几好 不过未发挥完全 @2010-09-01 19:08:37
太搞。歌太烂了。
好玩,但是我不喜欢。觉得不够真诚。隔靴搔痒,鸡肋
组合
电影实在乏善可陈,不过主题曲听起来倒还过得去。
alive
这片很tm真实!这行就是tm这样子的了
很棒很惊喜。觉得Danniel就像是一个大顽童,这种方式实在是很妙,用以假乱真的角度搅乱人们的思维,中间的那段动画真的很有杀死比尔的感觉,片子剪辑的也很活泼,这也算是他表达一些愤怒与意见的契机吧,再配上一部分真实的背景……看见四个人试衣服的那段时直接笑喷,尤其是陈子聪肚子上的肉肉真是好sexy啊。
奇怪的国语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