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导火新闻线

導火新聞線,The Menu

主演:吴孟达,周家怡,杨淇,何珮瑜,姜文杰,唐贝诗,方健仪,庄锶敏,王宗尧,张建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6

《导火新闻线》剧照

导火新闻线 剧照 NO.1导火新闻线 剧照 NO.2导火新闻线 剧照 NO.3导火新闻线 剧照 NO.4导火新闻线 剧照 NO.5导火新闻线 剧照 NO.6导火新闻线 剧照 NO.13导火新闻线 剧照 NO.14导火新闻线 剧照 NO.15导火新闻线 剧照 NO.16导火新闻线 剧照 NO.17导火新闻线 剧照 NO.18导火新闻线 剧照 NO.19导火新闻线 剧照 NO.20

《导火新闻线》剧情介绍

导火新闻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视剧《导火新闻线》原班人马拍摄电影版,更加入吴孟达,前主播方健仪等增加新鲜感。 影片讲述囧报及闪报为了点击率的媒体斗争,却无意陷入了寻仇者闯入电视台用炸弹挟持人质,向政府高层请愿通过恢复二次申诉,作为媒体正邪两方是如何站在各自立场斗智斗勇,事态不断升级揭露出官商勾结等隐情,人质与寻仇者命悬一线......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拳脚之路御魂师之封神令特搜组大吾救国的橘色部队非你不可重生大小姐正在攻略龙帝殿下京城四少圣诞节恐怖故事难为情金沟情仇记剩余的爱承包商爱与慈悲人形净琉璃糖心爹地宝刀未老门当互怼爱上你你疯了吗薛平贵与王宝钏战姬绝唱SymphogearXV结城友奈是勇者啾噜!出卖她的肉体听雪楼我的幸福婚约第二季胡老四守灵一恋之差致命诡计山炮归来之黑丝女神药神皇太子:龙之刺你是我的归宿老米家的婚事

《导火新闻线》长篇影评

 1 ) 关于自己的一点感想

谈一谈看完导火的一点个人感受。

这部电影跟韩国恐怖直播不能说比不过,他们入手的角度根本就不相同。

导火这部电影就是从我们的普通生活入手,就是最真实最接近我们生活的情况摆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去了解,去深思。

前一段时间刚毕业的时候一直想去做媒体工作,当时一心想着关注的都是娱乐圈的那些八卦新闻。

谁谁谁又有新恋情了,谁谁谁又被爆出丑闻了。

这些新闻已经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一些娱乐,所以我们将更多的视线都放在了明星的八卦上面。

当这些新闻被大规模报道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现在的新闻主流都已经聚焦在这些明星的私生活上面。

现在的社会确实是一个媒体主动迎合受众的社会,哪种新闻吸引人就争相报道哪种。

可是那些跟我们一样过着普通生活的老百姓当他们遭遇苦难想要寻求帮助时却无人问津,只能由自己痛苦地挣扎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人帮助甚至没有人关注。

现在媒体报道的基本都是除了明星那些事,剩下的就是哪里又有跳楼的了,哪里又被虐待的了。

可是这些新闻报道完之后呢,那些受害人家属的申诉谁来解决呢,那些人的冤屈谁来为他们诉说呢?

是,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光是这么多人每天发生的惨痛事件那么多哪能顾得过来呢。

可是最起码媒体应该做到的是关注我们国家的生活状态尽自己可能表达大众的心声,而并不是为了赚点击赚收视一味地只说那些观众会喜欢的。

在这个一切信息靠网络穿达的年代,信息传播这么迅速。

媒体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这句话豪不夸张,可是有多少媒体是为劳苦大众发声的呢。

智叔要不是劫持人质他们一家的遭遇,他女儿的惨死根本没有人会关心。

自己捧在手心的女儿十七岁的年纪被人奸杀,父母见到尸体的时候甚至认不出那是他们以往漂亮可爱的女儿,作为父母可想而知内心多么的痛苦。

可是在明明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凶手却堂而皇之地被无罪释放,任凭哪个父母都无法接受。

坚持了七年为女儿讨回公道却每每被人无视,就因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根本没人关心。

在被压抑到极度情况下,只能通过极端手段引发社会关注。

媒体为了博眼球枉顾生命,有钱有势的凶手杀了人只需要一点钱几句话就可以摆脱法律制裁。

只有受害人在那里苦苦挣扎,社会底层人的悲哀,有苦你就使劲往下咽。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新闻报道不只是看收视率,更要看的是媒体人的良心与公义,媒体人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其实要承担的很多,愿更多的媒体人能够保持初心,还原真相。

愿世界和平。

 2 ) 新闻伦理与卖点

看完整部片,用我感性的一面来说,情节和有些镜头真的有打动我,有泪点。

达叔的一家真的太惨了,女儿死于非命,作恶者却利用香港法律“一罪不可二审”和“金钱能使鬼推磨”的默认法则逍遥法外。

之后的几年里,达叔用示威等手段试图促使高层通过“一案两审”的条例。

但民主评议的虚假与媒体的凉薄让达叔沮丧了,最终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影片中有两个主要矛盾,今天讲记者职业道德和新闻卖点之间的矛盾。

以《闪报》和《囧报》两个报纸引发人们对于新闻下线的思考。

闪报是典型的无下限、不见血不见报的庸俗报纸,一直强调的市场性报道和流量至上的原则似乎渐渐泯灭了记者的初心。

《饥饿的苏丹》的拍摄者多年来受到了很多争议,究竟是先拍摄还是救人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

影片里闪报记者手指按在快门上,屏息等待脚手架砸向小女孩的那一刻。

那时我突然觉得,救与不救,都是记者自己的选择,道德感和流量间的针锋而已。

可做真实的记录者就意味着要成为冷血动物吗?

是做一个好记者还是做一个有名的记者呢?

新闻可以救人,亦可以杀人。

希望记者恪守职业本分之前,更能先做个人。

 3 ) 导火新闻线得窥行业百态一斑

电影中新闻界的百态万象其实算是现在这个社会中冰山一角,特别是在一个没有足够约束和监督的地方,更加的雪上加霜。

行业的压力,生存的需要让从业人员开始丧失自觉,残酷抉择。

就像产品的制造,消费者需要体验,需要质量,需要低价,甚至需要面子。

而制造者,需要销售额,利润率,占有率。

为了存着,他们拼命革新技术,提供新特性,当压力越来越大,许多方面遇到瓶颈时候,他们就开始在成本上做文章,宣传上做花样。

当然即使没有这些压力,他们也渴望更高回报率。

所以,为什么现在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差,功能宣传却越来越浮夸,是因为许多东西在失控。

而这种蝴蝶效应不是点不是线而是面,波及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我们都是始作俑者,却都在深受其害。

回到电影本身,现实的网络传媒也许没有那么极端,但在滥和贱上绝不多让,看看各个门户网站那些下三路的标题吧,只是为了吸引你点击。

当年标题党也就是应运而生的。

最后,而我们的媒体则更多是在嗷嗷待命,令到必改。

最最后,又看到达叔真好,而且不是像以前里打个酱油就算。

 4 ) 香港影视作品的细节还不够细腻

还不错,不过题材上感觉有点跟随一些韩国电影的脚步。

细节有点粗糙,比如男记者的回忆中谭锐智曾经觉得自己没有战友,后面无故冒出很多人来支持修宪,再比如闪报的路数真的好low ,现实中哪有那么绝对,再比如囧报其实没有赢,只是因为闪报实习生在网上的一篇文章就让总编引咎辞职了包括最近在看的致命复活,香港电影试图写很多职业的故事,比如新闻,比如咨询,但最后都会变成侦探,警匪,都在搞大新闻,细节有待加强吧,不够真实,就很难引起真正的共鸣最后想拿这部电影跟匹诺曹比一下,匹诺曹其实是新闻背景的爱情剧,可能也是电视剧的篇幅比较长的缘故,把新闻实习生的生活刻画的很细,一步步挖线索的过程,以及用一些手段和智慧查询情报,有苦有乐,同时还有一个奇葩的设定在于女主是匹诺曹患者等等。

相比之下电影就平平了,连题目也是导火线新闻这样有点俗,没有留白之美的题目。

总体无功无过。

 5 ) 引起社会反思的一个电影

纸媒的衰败,现在媒体更多的是无下限的博眼球,看重点击率,完全丧失道德底线,一个个看图编故事,一个个记者和知音毕业的一样,毫无良知。

吴孟达这部电影真的狠狠的讽刺了一把社会,控诉着香港日益堕落的媒体环境。

讽刺了现在的这些垃圾媒体。

电影向我们抛出一个问题:究竟是否为了抢销量、抢点击率、抢收视,就可以放弃客观真实的报道, 忘记对正义与公平的追求?前天网上看的,今天评一下,电影还是挺不错的。

 6 ) 甘草演员上热搜,成为《导火新闻线》,这次他是男主角!

这几天,热搜、朋友圈、公众号都是吴孟达,一个喜欢港产影视作品都熟悉的面孔,一个从TVB艺员训练班出道,不红不黑的甘草演员。

认识他普遍都因为与星爷合作接近40部作品。

曾经因为私生活乱七八糟而低沉消退,但最近几年达叔积极复出,也有一些好的作品。

今天,不讲他跟星爷的合作,也不透露内娱八卦,来讲讲达叔的《导火新闻线》!

这也是一部达叔当男配的电影,但从戏份和演技的表现来说,我觉得本片达叔的番位应该是男一的。

看得出剧本是下过功夫的香港和台湾近年不断有讲媒体,而且完成度非常高的电视作品,比如《我们与恶的距离》,以及本片的同名电视剧,都深得我心。

这种带有批评讽刺意味的题材,也就只有特区能制作了。

本片围绕香港立法会关于《一罪两审》事件展开,以两方对立媒体报道反应社会问题,是一部现实主义为题材的佳作。

在我看来其实两方媒体都没有对与错,作为记者,如果每次跑新闻都要在哲学上著名的二难选择问题——电车难题上做选择,或者在知情权和隐私权上先纠结一番,那言论自由就失去意义了。

记者与自媒体人不一样,记者是新闻记录和新闻报道的人,负责报道事实;而自媒体人是带有个人观点甚至情绪写作的人。

在报道的层面上讲,媒体确实会有“只报道想让你知道的内容,而非事实的全部内容”的情况,为了销量,为了流量,只说受众想知道的内容。

喜欢吴孟达的个人solo

知道达叔死讯之后,朋友第一时间推荐了这部剧给我看,其中一个原因是这部电影,没有周星驰的无厘头,也不在是星爷旁边的甘草。

让吴孟达有足够表演的戏份,在讲述女儿惨痛遭遇和两场情绪失控的表演中,充分带动观众的情绪,也为最后剧情推向高潮埋下伏笔。

同是喜剧演员出身,本剧不像现在李焕英这种刻意渲染拉动观众情绪,最后仅通过群众的鼓掌,情绪就上来了。

毕竟是同名电视剧的衍生剧,因此剧情过于明快,也由于是电影时长的限制,在喜剧处理上一定是不如电视剧效果的,港味浓郁,值得推荐哦

 7 ) 《导火新闻线》导向的伎俩与道德

《导火新闻线》是同名电视剧的延续,主角仍然闪三位有社会良心和职业道德的囧报记者——方凝、辉爷、阿咩。

电影版本加入了闪报这个新崛起的对手,本片向观众展现了一场点击率与职业道德的死磕直播。

电视剧结尾提到总编汪海蓝离开香港之后,一直由方凝作为代总编。

方凝不像前总编凡事讲销量、讲点击率,她更追求社会公义。

在这样的理念下,囧报受到同行的挤压,面临裁员和倒闭的困境。

闪报的新闻伎俩见死不救拍了再说影片开篇几名囧报记者就《饥饿的苏丹》这幅新闻图片展开讨论,应该救了再拍还是拍了再救。

年轻的阿咩表示,既想拍下,也想救下。

一起小巴司机失控突发事件中,一个路人小女孩站在案发现场,旁边高搭的架台即将倒塌。

闪报一名记者举起相机,手指轻放快门之上,等待捕捉那个绝对难得一见的惨状,也许他连新闻标题已经拟好——无辜女童受牵连惨死小巴事故现场。

辉爷见状,毫不犹豫地选择先救人,他飞奔过去救下小女孩,与此同时支架倒塌,闪报记者连续地按下快门。

拍下或者救下,似乎只有一种选择,并且只有一次机会。

没有新闻就造新闻电视台灯光师智叔绑架了正在做直播的嘉宾以及一众幕后工作人员。

他向谈判专家提出诉求,凌晨12时之前要特首亲身现场。

全港的媒体争相报道此事,电视台被堵得水泄不通,没有一家媒体能从中获取任何事态相关消息。

这个时候闪报总编辑驾驶私家车行到队伍的最前方,两步跨上车顶,用相机对准身后的媒体。

她让身旁的实习生造个题目——“媒体枉顾人质安全挤爆电视城”。

不折手段揭人疮疤智叔因多年前女儿被害惨死,被告人因收买证人而无罪释放。

几年前证人因良心受到责备而向智叔坦白,他希望就此事上诉被告人,却发现香港有个一罪不能两审的法例。

智叔去静坐、去绝食希望立法会能够修改“一罪两审”的法例,可惜个人力量实在渺小,他的诉求经过长期的司法程序仍然没有得到实现。

智叔决定出此下策,行动的当天上午通过语音讯息告知自己的妻子,妻子是位小巴司机也因此病发酿成车祸身亡。

闪报记者派人潜入殓房并使用非法手段获得妻子的事故遗照,为了获得点击量闪报第一时间发布了这个消息,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智叔受到更大刺激而失控。

果不其然,智叔因得知妻子死讯情绪失控,一名工作人员趁机逃跑,慌乱中智叔摁动按钮,引爆了其中一个炸弹。

催化效果激化矛盾闪报记者嫌僵持事态还不够严重,不顾真相地在网上散布中伤智叔女儿的言论,直指她本就是个私生活极其不堪的女学生。

爱女惨死,罪人就在眼前,面对这样的诽谤智叔发疯一样暴打着被告人。

为了能在法庭上真正取得最光明正大的公道,智叔最后也没有当场杀掉被告人。

闪报一方面不断地激化矛盾,巴不得事态去到最不可收拾的地步。

另一方面,囧报的三位记者实施着救人的行动。

展示着囧报的职业道德,放弃盲从市场需求;坚持追求事实真相;优先救人敬畏生命;因势利导维护公义。

新闻追求眼球效应,迎合市场需求被从业者当成很理所应当的事情。

如果市场的需求就是要鲜血、低俗、露骨……这样的需要是否还应该去迎合、去引导、去导向。

作者:cherie chik文章编号:CF042日期:2016年12月19日影评公众号:wordshowu转载请与本人联系,未经许可禁止随意抄袭,侵权必究,特此声明,请自重

 8 ) 闲思

在低头族日益增多的互联网时代,依靠这种市场需求确实可以做到很多事,这个故事幸运的以自身的悲惨获得了公众的同情,案件本身昭显得社会问题更多,吴大爷的故事被部分当权定义为冷血暴力事件,他们欲以武制暴,这本身更加冷血!

片尾对一罪两审的修正案,现代化的香港官方明确宣布,政府不会受到任何单一事件的影响?

其实,任何人、组织、甚至是伟大的历史时段,都会有决策失误、或者是当时可以,但随着外界的变化而不合时宜,吸取经验教训,重新迈上征程才是最好的选择,没有必要死要面子不肯接受,做人做事都是一样一样的!

 9 ) 理想不死

上月瑞士回上海的飞机上第一次看到这部片,心潮澎湃,今天忍不住二刷。

影片题材以及电影传达了正确价值观是非常值得赞赏的,在引起共鸣的同时更喊出了大众的心声。

传媒人心中都应该保持这团不灭的理想主义之火。

片末女主的这段独白让人久久不能平静,Mark&自勉:『求知若饥,虚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很多人都觉得这句话是乔布斯的名言,但其实它源自杂志《Whole Earth Catalog》出版人Kevin Kelly 在停刊号封底的一句话,根据他自己对这句话的阐释: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渺小,用初学者的谦虚自觉、饥渴者的渴望求知去拥抱未来。

记者确实是「饥饿的一群」,但我们不能像饥饿的老鹰般,不顾一切去啃食一个快饿死的小孩。

我们必须有谦虚的自觉,求知的渴望去处理新闻,这样才是一个记者,一个传媒应有的态度。

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部片,敬这部理想主义的《导火新闻线》。

 10 ) 假專業.假致敬.《導火新聞線》的假大空

在香港寫媒體的影視作品並不多,千禧年時期的《A-1頭條》、陰陽路系列貌似有套叫《凶週刊》的電影。

《導火新聞線》相對是香港較少有寫記者的題材,電影由港視的同名劇集衍生的,但沒有看過劇集也不會對電影陌生。

這部電影畢竟問題多多,硬傷處處、眼高手低、雖然導演是劇集的導演但在製作上與真實新聞的處理上還是有一大段距離,所探討的紙媒末日、新聞道德、自我審查、矮化通通都是老生常談。

早在二十年前,一九九六年蘋果日報創刊以來,新聞道德的問題浮現,LMF也有一首歌寫記者操守的問題。

猶記得當年的「陳健康事件」,後來《東週刊》刊登字母女星的裸照、某雜誌偷拍女子組合換衫、走光等等,對媒體的專業失德早已見怪不怪,在《導火新聞線》裡探討傳媒搶點擊率早已不是什麼大的事情。

對媒體的批判與探討略嫌過時,甚至到現在免費報紙的競爭力與廝殺中也早已分出高下。

早年走小報路線的《爽報》與中資的《新晚報》也已經停刊,而劇集的重點仍放在免費報紙、動新聞的平台相對沒新意。

而劇集利用一單突發的事件去側寫媒體的定位與操作,明明就是要爭點擊率,但最終又要裝作漫不經心一樣,裝作正義、就難免是虛偽了。

對職人的職責難免要重新審視一下,畢竟由第一天開始就應該知道新聞行業是沒有兩全其美吧。

給港視的警告.請認真一點先不論對新聞媒體的指控與那種燃到可以自焚、沖昏頭腦的理想主義,《導火新聞線》在細節上的追求難掩粗疏,例如在一宗車禍發生後記者檢走了傷者的手機,這應該是警方的證物,這是偷竊。

這種穿崩不容出現的,另外是電視台發生脅持人質事件,但電視台的錄影廠與門口都是沒有保安的、記者只要攀爬就可闖入私人地方,電影裡的《囧報》記者實在是知法犯法,或者更囧的事情是利用媒體作為公器去威迫與恐嚇事情的涉事人。

也許劇組貪圖方便有這樣的安排,但與實際的新聞操作、在資料搜集、在專業上就足以看見距離。

不是不支持香港電影,但在《喜劇之王》中周星馳也有云「臨時演員也是演員」。

這部電影除了演員與某些劇組成員是港視不獲發牌後留下的「遺產」,據聞現在王維基也正在發展電影,但假如仍停留在這個水平,政府更不應該發牌予港視。

當初,港視用銀彈攻勢挖角又參照美劇的模式製作,要知道肯努力與嘗試不一定會成功,照樣搬別人的模式複製也不合乎香港的風格,結果觀眾的回響是港視只是另一個TVB。

因為高調而讓牌照落空,而真正的導火新聞線相信是當日盼望港視開台而準備的新聞部員工,最終成為首批遣散的份子。

那當然《導火新聞線》的電影得以開拍也是後來有一丁點的回響,但始終也是不夠。

且看電影一開場的交代劇集中人的去向,做記者的竟然去介入事件的糾紛,牽涉事情,記者被殺。

在香港的記者根本不會主動惹怒某些人、更加不會送羊入虎口,記者是有界線的。

但電影只求視覺的衝擊而忽略真實。

那當然本身「導火新聞線」以新聞專業為題材就得到青睞,最主要是前《明報》總編劉進圖被斬,記者業界發起「人人都是劉進圖」,再加上近幾年先後有傳統的報章雜誌相繼結業,《星島日報》更凍薪,自然先入為主有真實感,有話題性,特別是影片的結尾來一段We are not afraid的展影,可謂是假致敬記者的行業。

不要為無冕之王加冕戲裡的一個致命的硬傷是兩份報章《囧報》與《閃報》之間的爭奪,在電影裡要刻意去製造二元對立,《囧報》要反擊《閃報》的嘩眾取寵不惜要做好人,但什麼是好人壞人?

無論是那一個職業也沒有完全的好人壞人,《囧報》記者當眾打人竟然不獲起訴與追究?

這也是專業失德的一種,也干預了其它同行的自由。

《閃報》就如十惡的壞人,將內地人刻劃為惡魔、故意的醜化、將其報的記者寫成是助長惡勢力的壞人,然而《囧報》就可華麗轉身披著「良心」的外衣。

戲裡的記者紛紛英雄主義上身,忘記自己的職責、只是一心想去幫脅持電視台的匪徒,就是因為他過往的故事而忘記旁敲側擊與觀察。

新聞媒體從來也沒有中立,理論與實踐往往是一個關卡,但無論怎樣也好也不應該偏頗。

電影太刻意製造英雄,偏偏記者由第一天當新聞系學生就應該知道「無冕之王」是什麼,再者這個世界需要的是每個人的個體而不是英雄。

因著匪徒的故事有多動人,再加上一到下半場就突然的良心發現,《閃報》總編辭職,《囧報》的代總編拿出一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去開脫,這種良心發現作為轉折位無非是沒用心去鋪排。

拍得幼稚,在劇情、人性上已經先天不足,還要去講整體新聞業界的問題,想頭太大。

一部電影亦不足以帶出什麼議題,亦不可能改變世界。

而為了形造正面形象而扭曲記者的專業,是本末倒置。

王宗堯飾的記者叫人去殺人放火的自責更是多餘了一點。

除此之外,電影也展示了無知就是力量的一面。

多線發展的電影裡提到匪徒家裡有悲慘的故事,講法律有多的不公平,提到「一案兩審」要修例,對法理常識與疑點利益歸於被告有誤解。

最近就有一件關於殘疾人士的風化案,因群眾壓力警方再次拘捕被告,而早在法庭法官已就受害人無能力上庭而判被告無罪。

這種案件被告可申請可種的原因而嘗試終止永久聆訊。

關於正義的思辯是要看證據而不是說是就是,對於戲裡的記者們實在無言以對。

即使題材有多罕有,貼地與資料搜集是必要的一環,不過近年的香港電影如《寒戰》這種沒常識、假大空的電影早就比比皆是,然後得到票房與獎勵。

雖則看電影不應該去駁戲,但常識、常識的確很重要。

《導火新聞線》可謂是一部不專業的電影,雖然在結尾造就了一個大團圓結局、讓群眾集結在一起支持匪徒,因為是相信良善,然而他所做的脅持行為就不是良善了。

然而對白中透露大樓內可能有其他炸彈,偏偏群眾可以接近地點,再者那是匪徒,群眾卻患上斯德哥爾摩症,選擇同情,香港人真的很有愛。

而政府也突然宣佈要屈服修例,對政府很有信心,一切都是美麗新世界。

這部電影只有四個字形容「情何以堪」。

《导火新闻线》短评

應該是電視劇衍生的劇場版。

9分钟前
  • 把持
  • 还行

剧情紧凑,情绪点精准,唯一不足就是老头应该炸但敌对势力强大既不让老头炸还污蔑老头最后把老头杀死这个悲剧结尾没拍。

10分钟前
  • liudae
  • 推荐

电视电影一大缺点就是镜头语言和节奏 还有达叔演技我怎么觉得有点退步

12分钟前
  • 啄鸡倍极背鸡啄
  • 较差

剧情 演技都好干好干

15分钟前
  • Edison Tam
  • 较差

實在太過簡化一切內容,使之成為適合給小學生看的媒體道德介紹。整體看起來就像是部貧乏卻想追求高度的作品,很努力的追求,可惜能到的高度有限。為了吳孟達而看,但只看到了臉譜化的表演。

18分钟前
  • wayfarers
  • 较差

要追求新闻媒体的价格还是价值?希望理想婊们能好好想想再写尼玛逼的自媒体

19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吴孟达转型之作

20分钟前
  • 暴殄天物
  • 还行

似乎是一部TVB电视剧的延展电影。一天的时间线之内、一宗小巴交通意外、一宗绑架案、两家报馆的争斗、七年前的奸杀案。特别有传媒和职人气节的一部电影,特别是当囧报的代总编说:「我们的对手从来都不是闪报,而是整个社会。我们不能被外界人的价值观牵着走,而是要告诉他们什么才是正确的。」

21分钟前
  • 曼靑
  • 推荐

2017.2.20看完最后一星给新闻理想这个让我憎恨也热爱的行业

22分钟前
  • 羊小姐
  • 力荐

充满理想主义的社会正义,最后破灭在现实的残酷背影下

24分钟前
  • Payphone
  • 较差

达叔不多的第一主演

28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29分钟前
  • 査鑫
  • 很差

港产片这几年总是希望能挣扎出一条新路,一条中兴之路,可惜无间道之后的港产片已经光辉难寻,虽然点出了现在全球新闻行业的通病,但是对于苍白的高喊新闻道德观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头条新闻会告诉你,男人最爱的还是性,所以永远都是首要的推送。

32分钟前
  • 熊猫眼看电影
  • 较差

网络新闻对传统媒体冲击

34分钟前
  • 大發
  • 还行

以目前香港电视剧制作的功力,似乎最有深度和反思也只能到这一步了,夸张脱离实际,才是作品最大的缺点,不管是新闻还是电影,都应该真诚和真实,才能真正有深度和感人。

38分钟前
  • 某C
  • 还行

港剧的胡编乱造漏洞百出。以为怂恿修改立法就是记者的良知,粗糙雷人。

42分钟前
  • 金属
  • 较差

給三星因為達哥是男一號,毛記抽水成功。感覺沒電視劇好看,有點過於理想。方凝金句依然是亮點。

44分钟前
  • Alexis.W
  • 还行

挺喜欢的,没看过剧版……

47分钟前
  • 光华映像
  • 力荐

比预期的要好很多,惊讶于吴孟达这把岁数演技依然可畏,也黯然想起当年台湾的白冰冰事件,每个人都要有他做人的良知与底线,记者尤是。

48分钟前
  • Bibby
  • 推荐

做新闻的态度我给五星,电影语言我给两星

50分钟前
  • 向来心是看客心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