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看的电视剧,当时还小,感觉钟医生很完美,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男人。
当时和妈妈一起看的,哭了好多次。
九年后,又重温了一下。
钟医生得知妹妹去世时的那个眼神,一下子看哭了。
说实话,很少有演员的一个眼神就能让我看哭。
时隔九年,经典还是经典❤️这部剧是我心中老剧top1,真的,太经典了,有着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昨天终于把《医者仁心》看完了,感触真是颇多。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如果不计较细节,我觉得这部剧很真实的反映了当前的医患关系,甚至反映了很真实的人性。
我想说很多,但是一时却不知从何说起,关于钟立行,关于王东,关于林秀,关于刘敏...本来看到中期我就气愤的不行,想写些什么,但是昨天看到结尾,我也明白了,有些无奈有些压抑,不管是人还是事,都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钟立行,真的是好医生的典范,无论医术还是医德无疑都是上乘的。
我在想因为钟立行这个角色,会有多少医生选择心脏外科。
我开始以为这部剧会很夸张的演钟立行多么的牛13,什么手术只要他一出现,马上就大成功。
但是没有,钟立行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这也是我觉得这部剧真实的原因之一。
在钟立行替武明训出庭王欢医疗案时他曾说过这样的话:“因为我们作为医生,作为一群保卫生命的人,我们却救不了我们自己的病人,那种无力感,真的是令人感到很绝望。
这个世界上失去亲人的不是只有你一个,没有人杀死你的孩子,是疾病!
是病魔!
而医生是站在人类生命的前沿,去拯救生命,是与疾病搏斗的人!
你永远没有办法明白一个医生,失去他自己病人的痛苦,因为我们无能!
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拯救生命!
我请你相信我们:每一个医生和你们所有家属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
一样的!
没区别的!
你知道吗?
一样的!
为什么在明明知道可能会有死亡后果的情况下还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
为什么明明知道病人家属已经付不出高额医药费,还要坚持救治,还要在事后想尽一切办法减免费用,因为我们是医生,治病救人是我们的使命。
” 是啊,在有些疾病面前,我们是那么的无能为力,那种绝望,那种力不从心,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能明白吗?
钟立行作为心脏外科的主任、副院长武明训的同学,在开始时选择沉默、选择接受,因为他是明白武明训做出各种决定的无奈的。
但是直到钱宽医疗费用案的出现,他终于爆发了,他终于说话了。
就如罗雪樱所说:“生活中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过度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
”因为他不想再看到事情进一步恶化,不想再看到医生与病人家属站在对立的角度,不想病人不再相信医生,不想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被玷污。。。
然而在事情解决后他却默默离开了。
我以为故事就会这样结束了,毕竟面对米国良好的医疗环境和待遇反观我们自己,相信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相信大多数人只做到了前半句吧!
但艺术总归是艺术,它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当一切都趋于平淡时,钟立行却意外的出现在了武明训家门口,他说:“我回来了,不走了。
”不管是不是编剧的刻意安排,但是出于这个角色的性格,出于钟立行这个人,我却一点也不惊讶,真实也好理想化也罢,这并不能抹去我们心中好医生的标准,相信他是我们心中一种趋近于完美的存在吧!
关于王东,我不想用过多的话语来评价这个小人,借用钟立行一句话吧,“如果一个人心眼儿坏了,心脏再好也没有用。
”曾经以为在苏教授死后他会有所领悟有所忏悔,但当他偷拿走王欢的化验单,留下字条让王欢家属去告武明训时,我替他感到深深的悲凉。
关于林秀,打开始到最后我也喜欢不起来,她身上基本上集齐了所有我不喜欢的缺点:自私、贪婪、爱慕虚荣、不择手段、自以为是...就像钟立行所说,不是她所做的事情不能够被原谅,而是她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也许就像她自己对江一丹说的,咱们不是一个阶段的人,所以你们永远理解不了她这种人的世界。
不管最后她的结局如何,我觉得她本性是不坏的,只是迫于生活的无奈。
然而现实中我们也有各种各样的无奈,我们也要选择同样的方式吗?
关于刘敏,让我觉得很压抑,能被逼到自杀,我想她是真的绝望了。
她在遗书中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护士这个职业,不那么崇高了,我们在劳碌辛苦中,在人们的呵斥声中,没日没夜的工作,没有人关心你,也没有人在乎你,就是在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煎熬中,一点点变老,一点点变得绝望...”我心忽然就狠狠疼了一下。
她遗书中最后说“千万别让琪琪当护士”(琪琪是她的女儿),我一下子产生了共鸣,如果我有女儿,我也一定不让她当护士。
同样作为一名护士,原谅我这样说。
这个行业有太多的无奈与无助,我只能说剧里反映的只是小部分,当一名护士所需要承担的心酸,又有多少人能了解和体谅呢?
关于姚淑云的案子,王欢的案子,钱国富的案子...关于医闹的煽风点火,舆论的误导,病人家属的无理取闹...我不想说是谁的错,也不想说到底医院有没有责任,因为不管怎样,医院都要赔钱。
我只想说的是在这一出出闹剧之后,我们得到了什么?
除了医院越来越学会保护自己,医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看病,护士不得不提心吊胆的上班,还有什么?
病治不好,又不想人财两失,总要让医院吐点钱出来才够本,我们非要抱着这种心态来看病吗?
前些日子哈尔滨出现的袭医事件让所有的医务工作者感到岌岌可危,在如此险恶的医疗环境下,试问谁还敢当医生?
谁还敢当护士?
如果若干年后,没有了医生和护士,最后吃亏的是谁?
还是病人!
最后说说我喜欢的角色吧,除了钟立行这个角色,个人很喜欢顾磊,坦白单纯有些小冲动,虽然是配角,但是却不能忽略他的存在。
在他跟钟立行说永远站在他这边时,在他给贺志梅的家属买水买饭时,在外院来调查王东他不顾一切冲进钟立行办公室大讲实话时,我越发的喜欢上了他。
没有原因,就是喜欢他的那份率真,那份执着,那颗火热善良的心。
在写这篇文的时候我多次卡壳,涂涂改改的总觉得三言两语不能表达我的心情,但是表达了那又怎样呢?
相信每个看过《医者仁心》的人们都一样,都是能引起共鸣的。
这种感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相信看后你会懂的。
最近有点时间,在网上搜索推荐下看得这部剧,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医疗剧。
虽然是医疗题材电视剧,但是里面反映很多问题,医患问题、新闻媒体的问题、医院本身的问题、贿赂等等问题,当然主要的矛盾点就是医患关系。
我个人觉得,当时这部电视剧应该是医患关系处于非常紧张的时期,应该是想通过这部电视剧让广大人民了解医院、医生的情况,所以我觉得这部电视剧立场还是偏向医院和医生方面的。
其中,让我影像很深的两点就是,一点是医院在处理医院过错方面的一味包庇;另一点就是武院长在会面卫生局局长的时候,讲的一番话,其中一个控诉,医生出现收红包、收医药代表贿赂,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医生工资低,福利差,一个医院院长居然说出这样的观点,让我震惊。
其实,很多机构单位,对于内部出现问题处理方式都是喜欢包庇,私下解决,所谓的减少单位公信力的损失。
其实,很多时候,大众需要的是一个真相,公开事情的真相,公正处理事情,错了就应该承担应用的责任。
而一味的私下解决,不公开事情,大众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一方,即使你私下确实没有包庇任何人,这种私下解决的操作更加降低公信力。
就像电视剧里面的医患关系紧张,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医院的包庇。
当然,有因为患者的不理解和无理取闹的原因,也有医院确实有收受贿赂,管理不当等一些有意或者无意的事情的原因。
这些都是部分人,但是由于医患处于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一旦医院对于自身问题不进行公正的处理,这就是代表整个医院,其他人连锁反应在自己身上会不会也有问题,这样没有对大众交代,对其他无辜的人不公平。
所以,医院内部出现问题,应该公开,公正处理,犯错的人得到应用的惩罚,同时给大众一个交代;面对医院没有错,由于患者的无理原因,就走正常的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利益。
再者就是,医生收受贿赂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工资福利差。
这个完全不是因果关系,医生很辛苦这是对的,也许工资福利是和工作强度不对称,那就去用正常途径去争取,而不是收受贿赂。
所以,我才会觉得剧里面很多地方立场都是有一点偏向医院和医生的。
推荐大家去看看,值得一看的电视剧。
早就想写关于医生、医院、医疗的文章了。
凌晨3点,终于看完了电视剧。
我想说的不是故事的演员演的如何。
我想说的是,这是个强大的剧本。
它写出了医背后那些不为人所知的隐情。
写出了医生的心声,写出了中国医疗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写出了普通病人的抱怨、愤怒和无奈。
人总是不免要生病,总是不免要和医生、医院和医疗打交道。
作为一个病人,我们对于自己的身体一点也不了解,我们对于医生们的专业术语束手无策,我们就像是砧板上的鱼,任其宰割。
我们对于医生是信任的,也是怀疑,我们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面对病魔与生死。
如果结果是好的,我们觉得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我们会给医生送上锦旗。
如果结果是令人失望的,我们便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会想闹,会喊冤诉苦。
这很正常。
医生,是个从古至今都值得尊敬的职业。
这是一群拥有智慧、才干、勇敢、善良的人。
白色,是他们的色彩,是纯洁的象征。
在他们的生活,工作是第一,病人是第一,家庭和家人反而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
他们的使命是救人,他们不管你是谁,你贫穷还是富裕,他们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与病魔作斗争。
因为,他们是医生。
他们看惯了死亡,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老被舆论当作了焦点,他们的生活质量也是如此恶劣。
电视剧中,那些年轻医生说了,他们都被医生的这种神圣的使命感所吸引。
可是,最终的最终,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将教会他们冷漠、无情,像一把手术刀,冰冷的面对社会。
《医事》中说:医学院中充满了理想的年轻学生,最终去成了铁石心肠、麻木不仁的医生。
理想,在面对职业实践的现实时破灭了,这种玩世不恭是在理想破灭后的反应中形成的。
看电视的时候,我们站在外头,我们明白医生的身不由己,我们也理解病人的心情,我们为医生被告而着急,我们为无能为力的手术而揪心。
剧本源于生活。
但是,在现实中,我们每个人,无不在扮演中某些角色。
当悲剧就发生在你的身边时,理智将被情感影响。
回过头来,就像王欢的妈妈一样,你只是不甘心,不甘心为什么悲剧要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武明训说:医生不是牧师,医院不是慈善机构。
医生只管救人,他们有什么精力去管其他事情。
每天面对着五六十个病人,难怪会麻木。
他和周局长的那段对话,酣畅淋漓地诉说了每个医护工作中的心声。
刘护士长的死,不是赎罪,是绝望的护士在呐喊,是生活的一种解脱,是医疗制度的牺牲者。
像江一丹和钟力行这样充满正义感而洒脱的医生,是一种幸运。
他们被美化的像神一样。
他们的职业只是一个医生,一个医生要有医术,有道德,有人性,只负责救人。
但是,像武明训和严如意这样的人,他们不仅仅是医生,他们还是一个医院的管理者。
他们比医生更加难。
在下属和上级中,在患者和医生间,在真相和虚假里,在道德与医疗制度的夹缝中,煎熬。
他们没有错,病人没有错,记者没有错,社会没有错,谁都没有错。
这种生存困境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的每个地方都存在。
它可以被改造,却永远做不到完美。
医生不仅要把病人治好,也需要和病人沟通。
这是必要的。
医生需要告诉全世界他们的想法。
一味的埋葬心底,无法改变现实。
坦荡的正视,才是王道。
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就在沉默中灭亡。
病人不能因为自己是病人,自己付钱医病就甘做弱者,更需要对自己负责。
如果你不想被骗,如果你想获得最好的治疗,就必须做个聪明、合格的病人。
心态要积极,努力接受治疗,自己要掌握一些医学知识,理解医生,和医生结盟,等等。
我很喜欢医生这个职业。
我也有些后悔自己当初怎么没有选择学医。
我很少去医院,但是我偶尔也会和学医的同学做些交流。
他们也告诉我了这个职业的悲哀。
这本电视剧,拍的很真。
医患纠纷,医院乱收费,等等。
但是,故事总是积极向上,它披露现实,但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是赞扬医生的。
医生,绝大多数的医生都是好医生,他们是被现实打磨的如此,我们必须理解。
不管如何:学医的,要做个好医生;生病的,要做个好病人;没事的,要做个好人!
我因为现在看东西都直接到网上看了,所以几乎已经和电视绝缘了。
前阵子,妈妈跟我提起这部电视剧,没提名字,只是说老戏骨演戏就是不一样,这个电视剧真不错。
到播放最后一集的时候,我正好到客厅去取水喝,刚好演到钟立行在法庭上不紧不慢的讲他的故事,我发现这个演员很眼熟,那双眼睛我忘不掉,想起来他是仙剑奇侠传里的酒剑仙。
在这部电视剧里是这么一个深沉稳重的形象,还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对于这种深沉的人,我向来没有一点的抵抗力,一下子对他对这部剧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所以就用接下来的两天,在网上把这部剧看完了。
中间哭了无数次,有的情节更是看了很多很多遍才深刻的体会那短短几句台词中所饱含的深意。
这部剧的编剧是内敛的,就钟立行心理刻画方面非常的高杆,他平时都是一副冷冷的样子,好像对什么事情都很坦然,从不生没有价值的气,全剧他也就是有那么几个场面是发怒的。
印象比较深的有三个场景。
一是他在劝导武明训坚持原则时的绝不松口和绝不让步;二是他和那个乱写的记者大打出手时说的那番话;三是最后他在法庭上艰难的讲述他的经历时的声泪俱下。
中间还有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比如王冬的事情不了了之时严处长用力的拉住了钟立行的双手,好几次紧握他的手腕,虽然这中间并没有说什么话,但是双方的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
严主任有自己的立场,她了解钟立行的为人,为了医院,不得不去牺牲钟立行的信仰;而钟立行也不得不在此刻永远的放弃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对一个始终有原则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委屈;又比如他和江一丹的互表心迹,极力克制自己内心的感觉,也是那么简单的几句话,可是从他出门后马上倚靠在墙上深呼吸这一连串的动作,把他的无力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谁都有那么一刻是特别脆弱的吧,特别是在突然揭示了自己封存了很久的内心之后。
这部剧当医生的人看了会有一番解读,病患看了又会有一番解读。
我看这部剧也有着我自己的解读。
这种主旋律的电视剧,都是缓和矛盾的。
剧中的各种美化不能不客观的去看。
现实没有这么美好那是肯定的。
现实中到底有没有钟立行这种医生很多人都会质疑,相信有的人估计不会占特别大多数,这就是现实。
现实总是冷酷的。
可是我还是愿意去相信钟立行的存在,作为一个医生,对上不谄媚,坚持原则;对下不强权,注重培养和教化,不容易。
这个人不排除异己,不拉帮结派。
好像社会中一切厚黑都和他没有关系,他就一直在做他自己,在现在这个社会中,能坚持原则有多难想必大家都知道。
可是我想这部剧不光光只是塑造出一个钟立行来美化医生,传播主旋律。
更重要的是,他到底为什么可以这么独善其身,不受任何人的控制和影响,他内心中坚定的力量是什么,是什么让他这么勇敢,敢于挑战一切的不公平不正义不遵守道德和原则的事情和强权?
我想最重要的是他精湛的技术,其次是他内心的纯洁。
一个人想要在职场或者社会上立足,站稳脚跟,是需要一些本事的,有的人靠拉关系稳固自己的地位,而有的人靠的只是自己的本事。
钟立行可以这么的独立,绝对是因为他精湛的艺术,剧中陈院长也说“你以为你能那么轻易的打倒钟立行,他是打不倒的。
”说这句话的原因就在于他的技术,他的专业素质。
可一个人光有技术毕竟还是不够的,他可以这么的纯洁,就在于他的内心也是那么纯洁,他选择去坚持那份高尚,正是因为他坚定不移的选择了,所以才成就了他的人格。
这才是这部剧这个人物我认为最精华的地方。
在它主旋律的背后,在它医患关系等各个情节元素之外,这才是最终要传达的精神。
一个人,一个社会成员,想要改变一些现状,想要在大环境中坚持自己的原则,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资本,这项资本不应该是歪门邪道,而是自己精湛的专业素质,有了这个资本,再去维护自己的原则也为时不晚,而且到时候再去反抗体制,更有力。
钟立行在林秀陷害他时所表现出的沉稳和不屑真的太帅了。
秒到我了。
另外就是不得不赞叹这些老戏骨的精彩演技,个个都非常喜欢。
特别是谢君豪和陈瑾,气质,绝对是气质。
钟立行的配音也非常到位。
这部剧,之所以说是第二部让我觉得最佳的电视剧,是因为第一部是三年前看的《士兵突击》。
《士兵》教会的是信念,《医者》教会的则是信仰。
该剧算是综合改编了最近这些年比较轰轰烈烈的医患纠纷了。
不错,作为医生,看到这样题材的电视剧算是暖人心了,希望大众都能客观的看待这个职业,以及这个职业下小心谨慎生存的我们。
谢谢!
首先,《医者仁心》虽然是内地医疗剧的试水之作,但是从剧情架构、角色设定、人物关系、专业知识以及演员水准这五个方面看来,它无疑是一部优秀的医疗剧。
丢在良莠不齐的剧中无疑是白玉映沙。
《医者仁心》以艺术手法表现了当下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解释了从业人员在市场经济下追求商业利益和恪守医德精神之间的平衡与矛盾。
自播出以来,该剧引发的思考和话题不断,微博上在2010年冬季电视剧互联网盛典上,它荣获最佳电视剧提名。
其次,《医者仁心》的视角其实和《实习医生格蕾》有着非常大的相似度——都是以新进入医院的实习医生为主角,展示了从学院到医院,实习医生们由稚嫩青涩的医学院学生到兼具医德和水准的合格医生这样一个并不平坦的成长道路。
有所不同的是,《格蕾》采用的是群像表现的手法,只是在这之中又选取了几个及其富有个性的角色进行重点刻画;虽然《医者仁心》也讲述的是一家医院一群医生的故事,但是别有心裁的部分在于它设置了内心独白,给故事带上主观的色彩,使原来要体现的核心主题得到了加强。
第三,《医者仁心》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世界。
通过《医者仁心》我们可以看到医院主管、实习医生、护士、医药代表、患者、家属、记者、律师、警察等各式各样的人物,每一个都是医疗体系中的一环,更是推动医患关系演变发展的参演者。
这样一群形形色色的人物无疑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
而主人公作为初出茅庐的实习生,对职业的憧憬、对理想的热爱、对原则的坚持则非常具有学院派气质,就像浑浊江水中的一道清流,代表着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极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这部电视剧拥有了在其他电视剧里难得看到的那种医生职业的神圣感和崇高感,钟立行对病人的那种忘我的投入让人油然升腾起一种久违的感动和敬意。
因为我们如今电视剧里插科打诨的太多了,我们已经习惯了告别崇高,稀释神圣。
我们满足于搞笑和胡编乱造,把电视剧当成搭积木和变魔术的技术活儿。
好的艺术作品,不是从情节到情节,而是能从人心走进人心的。
我说《医者仁心》直指人心,就是指它能够指向医者内心的一隅,它能够让医患两者的心走近并走通。
因为它不是要为医患双方出一出都蓄之已久的不平之气,而是让我们看到医者在大浪淘沙中所表现的自尊与尊重,以及对于良知的重新唤回。
它让我们相信希波克拉底誓言存在的力量与意义。
"——引自《新京报》
钟医生说了很多话,大多数慷慨陈词。
有的很激动人心,有的不免有说教生硬之嫌。
钟医生有两段台词直戳我心,让我几乎是瞬间泪流满面。
一段是:“其实你所做的一切,都很光明,磊落,没有半点阴暗和暧昧,这是你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
我会好好珍惜。
”还有一段是:“我很可能就是很享受这种孤独吧,在美国的时候我治疗过一个女病人,有一次她对我说过一句话,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情绪不能用语言说出来,而宁愿让自己渐渐消失在夜晚亮在华丽街灯的街道上,这就是孤独。
那个时候,我有过这样的感觉。
我对她,有过瞬间的感情。
”也许是因为,漂亮话,谁都能说,说的多了不免显得浮夸。
但是感情是真实的时候,是无法虚伪的。
那天看君豪微博,他也写了第二段,称之为他觉得最漂亮的台词之一。
当时真是感到一阵,说不出的感觉,也许是欣慰?。
毕竟我真是喜欢君豪这么多年。。
--------------《刘敏护士长的遗言》-------------- 我做梦也想不到,我自己成了一个堕落的人,我很惭愧,也觉得很屈辱,不想再活下去了,我对不起医院,对不起严老师,对不起武院长,对不起那些教过我的老师,也对不起我自己。
从18岁护校毕业,我在这家医院干了20年,我喜欢自己的工作,觉得自豪光荣,可是没想到却用这样的方式离开。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护士这个职业,不那么崇高了,我们在劳碌辛苦中,在人们的呵斥声中,没日没夜的工作,没有人关心你,也没有人在乎你,就是在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煎熬中,我一点点变老,一点点变的绝望。
这一年,在我身上发生的事情,让我很悲伤,也很愤怒。
可以说,是苏教授的死让我变的灰心了。
确切的说,不是他的死,而是他死的不明不白,医院处置苏教授死亡的事件中,表示出的含糊,让我寒心。
也正是这种寒心,让我做出错误的选择,让我不再坚持内心的是非,不再坚持自己的清高。
才做下那么荒唐的事,连我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
你们可以说我傻,说我痴,为了一个死去的男人,不值得,但是我并不是因为苏教授,而是因为一种——绝望!
我一直认为我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可是这个事件,让我怀疑我承受的一切还有没有价值,如果这个世界是有是非,有正义的,那么我们的奉献是崇高的,否则就是受罪。
我心意已定,并不是因为什么外力,所以请你们不要为我难过。
卫思云,我心里一直是爱你的,我知道一个男人需要什么。
可是,我必须待在医院里照顾病人,虽然他们不领情,可是我还得做。
所以你跟我离婚,我伤心,却不怨你。
多少个晚上,病人都安置完了,我多想跑回家陪你一会,跟你说几句心里话。
或者什么都不说,就贴在你身上,靠在你怀里。
或者打个电话,告诉我对你的牵挂,可是你和孩子在睡觉。
我不愿意打扰你。
我,对不起你,这辈子没有给你一个妻子的温柔,下辈子我补偿你。
好好待我们的女儿,别让她当护士,千万别让。
--------------------------------------- 刘敏是全剧最悲情的人物。
王冬害死了苏教授,还间接害死了刘护士长,而真正让刘护士长走向绝路的是医院处置苏教授死亡事件的含糊,不公正,让她绝望。
王冬不但逍遥法外,还在继续行医,坏人的过度嚣张,好人的过度沉默,让她绝望。
全院最好的护士长如此下场,让人唏嘘不已。
剧中对钟立行的塑造已经近乎理想,可以为信仰为真理不顾一切的医生,他甚至认为婚姻生活会影响其成为一个好医生。
医生可以超然地存在,而护士很难。
谨记两句遗言:“如果这个世界有是有是非,有正义的,那么我们的奉献是崇高的,否则就是受罪。
”,否则就“别让自己的女儿当护士。
”
倒像是医院的宣传片。。。
就国内水平来说挺好的0.0....就是坏人写得还不够坏,考虑到河蟹吧,坏人总是要洗心革面的....
这部反映中国医生生存现状的电视剧,似乎成了2010年的热播剧。在此之后,可能众多的电视剧纷纷亮相,也正是这部电视剧开启了这样的先河。我印象最深的并非剧情,而是其中塑造的钟立行医生这个形象。貌似,演员谢君豪一炮打响,彻底从舞台剧演员走向了电视剧演员的行列。大家都记得,有个大帅哥。
剧情内容好坏参半,真假参半,评分偏高
还行,演的都挺好的
太假真正的黑洞怎敢拍出来
谢君豪大叔~~~MUA!
为谢君豪看的 但这种一本正经的电视剧真是得弃
励志片!还有,想再看一遍钟立行和江一丹对自己内心情感艰难捍卫的那一场。隐忍,有时候比轰轰烈烈来得更肺腑!
看的比较压抑,演的挺现实的,越看越觉得医患关系是无解的,谁都不可能理解谁,老演员演技完爆年轻演员,这部剧年轻演员太拖后腿
前20集5星,后10集3星。钟立行只会说对不起。。。
的确反映了医疗界的一些乱象,也没有回避医院的问题,就冲这一点,还是值得看的。不过,说教意味有点太严重了,尤其是后半部分,大段大段的对白、独白,让我有点受不了
除了节奏很慢(前几集节奏还行)。最感动于江一丹与钟立行之间的情感关系,小王子很合适
除了男主,我都还挺喜欢的
剧本很认真 制作很严谨 好久没有看到大陆有这么诚恳的专业剧了——虽然没能守住完整看,但谢君豪演得很好,应该是值得看的戏,奈何我对医院剧一向不太感冒。
演的不给力 主题不错 但未切中要害
终于,sin函数在经过n次波折后,又一次等于了1这个最大值
还行吧!但是我还是喜欢香港版的!
一回家就和爸妈看正剧 谢君豪还是一如既往地帅阿~人物也没有太脸谱化,编剧徐萌还是下了番功夫。跟撒娇卖萌的心术相比,我还是喜欢这样的剧。
演得很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