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打🌟🌟🌟,但写着写着发现,真的几乎每个人都不合理,就🌟🌟吧。
不是女主年纪大,就叫大女主!
不是一个女生帮另一个女生报酬,就是girls help girls!
你这样说 小时代 都是时代先锋剧了!
你想和我探讨内核,拜托自己思考明白什么是内核!
这部戏幸亏分了三季,不然7分都难上!
罗雨侬:我最好的闺蜜被我的新闺蜜杀了,但既然旧闺蜜已经死了,那我就包庇新闺蜜杀人吧。
儿子的亲爹来找他了,既然法律说他必须认爹,我也可以不强求。
苏妈妈:啊,我的好闺蜜不由分说的对我好,让我不开心,我就要在离开之前折磨死他,我不跟她商量,我直接写信给我亲儿子劝他跟我去日本(你但凡活到第三季,你就发现你儿子蛮好抢走的)。
罗雨侬是谁我不在乎,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讨厌他了,但感觉很爽,嘻嘻,我最厉害。
潘警官:为了延续我世界里的正义,我只能选择性的送凶手去蹲监狱。
花子、阿达未来又帮不了我,我也把她们送进去吧。
正义不正义,全靠我一张嘴。
花子:你竟然骂我,555,你骂我是狗,555,我敲里妈,你去死!
(我也很心疼花子,但我觉得以这个为借口杀人,是不是有点??????
不值?
或者不太成立?
)何宇恩:我没出息,吃软饭,但我活到了最后,谈起了恋爱,有了工作。
百合:我的梦想就是当同妻,我不惜把男小三送去坐牢。
阿达:我当警察的目的就是贩du发财、帮女友抛shi。
桧木:我老婆让我来打酱油,我的故事线可以去掉的。
葛检察官:我的高光就是船戏。
——————————————————————————————————————————最近收到了很多私信,无脑骂人的选择忽略,我来总结一下目前最多质疑的两点,几乎都用这两点来反击我,说我没看懂。
1:不诉讼是为了保护子维身世,不然他知道自己非爱情结晶。
离了大谱!
苏是被QJ啊朋友们!
她是受害者!
宁愿让他误以为"妈妈GY继父,或者 继父与继女乱L"比"妈妈是受害者 但为了你仍然忍辱负重"要更更高级?
更容易让人接受?!!!
前者就是 "爱的结晶"????
你们有什么大病么?
2:这部剧讲的是 girls help girls 你不懂GHG?
好高级,我们来捋一下大概出现了几次GHG苏被欺负,罗帮她出头;苏意外怀孕,罗喜当妈;罗与花子狱内、狱外互相帮助,花子杀苏;酒店妹子们群殴事件。
大概这些吧,可能有遗漏,我们来看看结果是啥。
整部戏最应该GHG的是苏、罗对不对,然而苏临走前架空罗、给罗藏毒、背地里勾引罗男人?
这时候你说他们不是真正的GHG。
那花子最后帮罗杀人了,这就是你们推崇的GHG?
姐妹被欺负,我弄死你?!
最后坐牢。
法治社会啊同志们!
所以这些GHG告诉了我们什么?
GHG不得好死是么?
反向宣传了?
别什么剧给了你以前没有听过的名词就觉得好高级哦,没事多去看看百度百科、维基百科?
甚至多看两本书吧。
想吵架的麻烦也仔细看一下别人写的东西,再像第一个评论一样,找到漏洞,精准质疑,这样也算平等交流。
想着和你平等交流,结果一堆无脑喷,是九漏鱼么?
看不懂阅读理解?
别把饭圈那套用来质疑别人,单薄的让人发笑。
打了4星,因为其实前面几集都还不错,比起第二季的拖沓有点改善,儿子被送走的那段,杨佑宁和林心如的那场暧昧的饭局的空气感都处理得不错,也能共情。
有几集差点看哭。
凶手是hana,阿达帮忙掩盖证据不说出彩创新,但也中规中矩可以理解。
只不过真相大白第七集之后的最后一集,感觉无比消化不良。
人物思维逻辑让人理解不能。
林心如始终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圣母病,还没有走出渣男的甜言蜜语。
没有理解苏恨自己和黑化的真正原因,角色没有进步,是最遗憾的。
更可怕的是角色崩塌,杨佑宁半黑化的逻辑也没有解释,可以自己脑补这是为第四季做铺垫,或者谁是他还有什么小算盘。
可是通篇没有半点伏线透露,人设崩得猝不及防。
所以前面23集他和林心如那些灵魂碰撞的火花,都是我们在自作多情?
希望有第四季可以平复下我内心的不满。
最可怕的结局,就是一部本以为创出台剧新纪元的剧,其实仍旧脱离不了90年代琼瑶00年代偶像剧的脑回路,他爱她但是她爱他…编剧想告诉我们的,仅此而已,真是可怕。
这个结局真的胸糞すぎる。
苏的悲剧之处在于,所有最重要的事情上,从小到大,她都没有选择,只能被动接受。
跟着当小三的妈妈,住到那个男人给的住所(或许之前妈妈还有过别的情人,带着她居无定所过)。
而且,“新爸爸”还是个qj犯,自己被q暴了却无能为力。
转学到了新学校,面对新环境战战兢兢,老师安排自己坐到了罗雨侬前面,热情的罗雨侬非要递给自己一瓶汽水。
被同学欺负,罗打抱不平,救了自己。
孤单无助和理应感恩杂糅在一起,她们成了好朋友。
因为成了好朋友,因为是好朋友,所以吃在一起玩在一起,逃课翻墙也要一起,这一切发生得意外又自然,苏被卷入其中,无法拒绝。
也许她并不想喝汽水,也许她想要在教室上课根本不想出去混玩,可是她顺应了,这是她回报好友的方式。
发现自己怀孕,情况更加复杂,不是一个小孩可以应付的局面。
罗雨侬非但不离不弃,还豪气地承担了年少生子的名声和把小孩养大的责任。
小孩一天天长大,明明最多只是干妈的人却变成了亲妈,而真正的亲妈却还是只能将错就错。
这个过程中,罗做妈妈做得那么理所当然毫无犹豫,而苏一定无数次默默纠结过,备受折磨。
罗雨侬入狱期间,自己终于可以理所当然地做子维的妈妈了,所以她才说这是上天给她的机会,她获得了一个机会慢慢填补自己被命运夺走的出场,以子维妈妈的名义。
雨侬出狱了,苏带着孩子去接她,把孩子还给她,让她在光工作不用担心生活。
这次换她来给她提供庇护所了,这是苏对罗的情义与偿还。
江涵与罗雨侬的相遇,再一次伤害了苏的自尊心。
可是这能怪谁呢?
好姐妹雨侬不知情,暗恋的江涵也和自己没有确立关系,理智的苏知道这又是一次命运的捉弄。
她还是没有选择,只能隐忍。
所以她才在和雨侬的争吵中说“你不要了我才捡回来”,说“我没有对不起你”。
事情的真正转折点在于那次自s,生死关头让她明确了自己的心意,她第一次决定做一个主动的选择——她什么都可以失去,除了子维。
“每个人都有想要守护的东西,想要保护的人。
”同样的都是为了保护子维而必须掩盖子维的残酷出生真相,罗雨侬宁愿把监护权拱手相送,苏宁愿把罗送进监狱。
苏这次要主动为自己创造当妈妈的机会,这个机会和上次一样,妈妈不在的时候,干妈就是你的妈妈。
站在苏的角度,这样的局面对子维的伤害是最小的,毕竟已经发生过一次了。
答应中村的请求,最大的缘由就是可以带子维离得远远的,并且给他一个条件丰沃的家。
不以简单的是非黑白去衡量苏,在命运给她的安排里,她尽力做到最好了。
“走过 路过 没遇过 / 回头 转头 还是错”当时看这一段MV(笑)第一感觉是,有点无厘头,有点肉麻又有点搞笑。
毕竟告五人火遍全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很多观众应该都不会预料到,剧里面会突然来这样一段。
结尾场景记得是潘文成在家里点烟,我倾向于认为这一段是他视角的脑中小剧场(而不是Rose的)。
其实成哥这个角色很大的作用在于,提供了一双观察者的眼睛:作为警察,为了破案要尽可能客观地深入调查;作为一个心动的男人,因为他的存在,Rose的形象更加立体、惹人怜爱。
至此Rose和潘的感情线也算有了交代,在倒数第三集画上了句点。
在S3第6集之前,关于二人的关系可以有很多种解读,说是互有情愫也好,单恋也可以,直到这一集二人吃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约会,这部分情节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潘文成定在了高级餐厅,暗示身份地位提升和心态变化,但被告知小包厢被订走了,有点窘迫的情形下Rose已经到了,潘文成硬着头皮匆忙答应去最大的包厢。
只有10s的开局,耐人寻味。
Rose:我就静静看着你饭桌上,偌大的饭桌,两人虽然并肩而座,反而没有了往日自然的亲近。
一个小插曲,潘文成看到Rose把芹菜放到一边,以为是和自己一样不爱吃,便开口套近乎,没想到被Rose巧妙开脱。
Rose:什么同一类人🙅无论是否真的如此,Rose如此表示至少展现出了两人仍有不可忽视的距离。
不仅有故人江瀚在前,往后的路亦未必相同。
然后就到了这一段演绎:二人走出饭店,在门口点烟,一切如同初见时在警局门口。
潘文成提出送Rose回去,不同于之前欣然答应也好,拉扯一番也罢,Rose只是一笑而别。
“去哪?
我送你。
” “不用了,谢谢你的午餐。
”共患难容易,相濡以沫难。
在剧中,江瀚从头到尾都是Rose最纯粹、最深情的爱慕对象,曾经的吴少强、后来的潘文成都不能撼动这一地位,无论是在他生前还是死后,在两人热恋期、互相怨恨还是释怀后,都是如此。
与江瀚相比,潘文成太过普通,因此也太早太容易就被Rose看透。
二人确实有过火花,但对于Rose这样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答案是明确的。
更何况,曾经沧海难为水。
潘文成:你也有牵挂?
谁啊?
那么二人算错过吗?
我想是算的吧,但他们的错过不是遗憾而是必然。
如果没有这一系列案件,甚至说如果没有江瀚,也许Rose和潘文成永远不会有交汇。
“流水很清楚惜花这个责任 / 真的身份不过送运 / 这趟旅行若算开心 / 亦是无负这一生”可能某一天,一声“いらっしゃいませ”,Rose转过头,那人沉步而来,烟雾缭绕。
华灯初上,落花流水,仍可彼此照拂,举盏遥相致意。
電視劇以誰是死者、誰是兇手、真相來龍去脈的綽頭,吸引大眾討論整整半年,每一季的結局都能引起巨大迴響,縱然這些綽頭成功引起大眾注意,但電視劇並不急於放大或揭開謎團,它借助引人入勝的謎團有條不紊地展示八十年代女性被男性操控、利用或背叛的眾生相,向我們娓娓道來一段女性互相幫助、獨立自強的故事。
飽經風霜的女性、利益薰心的警察,每個人為求達到自己的目標不擇手段,所謂的出淤泥而不染只不過是虛偽的包裝,埋藏在內心一隅的陰暗面更為可怕。
電視劇打碎時間線從不同人物角度、不同時間線出發,第一季成功譜寫「光」七位女士間的爾虞我詐,隨著死者公開後,第二季試圖更深入挖掘不同角色的背景故事,但筆者認為剪輯較為散亂,同時整體的劇情發展無力推進兇殺案的劇情線,因此很多觀眾看來第二季劇情拖沓,然而第三季透過精湛的剪輯,大量前後呼應的情節與細節,更細膩地譜寫每一個人藕斷絲連的過去,猶如拼圖把每一塊的碎片拼湊重組,觀眾得以將人物和事件的多重面貌看得通透。
至於觀眾最關心的兇手下落,筆者認為《華燈初上》就如一套劇本殺電視劇,誰是真兇僅是其中一個部分,大部分角色都被編劇著墨濃厚的殺人動機,說實話每個人都可以化身「雨夜屠夫」行兇,但筆者認為電視劇從來沒有剝繭抽絲、出人意表的證據公開或大膽的推理,兇案只是綽頭,大部分劇情側重譜寫女性的群體面貌,與《魷魚遊戲》相似的地方在於,兩套電視劇分別以命案、遊戲作為賣點,提取當代社會回應電視劇主題的態度,如《華燈初上》紀錄八十年代男性對女性的既有態度,如職場不信任、淪為男性肆意利用的愛情玩物等,而真兇的作案動機才是決定能否昇華電視劇的關鍵,某程度上作案動機緊扣並回應到電視劇的主題,在此不多劇透。
✨我會好好過我自己的人生,不論它在你眼裡有多麼的不正常。
✨命運像在為每一個人開玩笑,昔日在我的志願作文上洋洋灑灑撰寫家庭主婦、寄望飛上枝頭變鳳凰、渴求得到真愛「被看見」,但命運安排她們走進監獄、被強暴、被忽視、被玩弄、被搶走自己心愛的人、愛上愛而不得的人,愛子愛何予恩、何予恩愛蘇、蘇愛江瀚、羅雨儂愛江瀚、江瀚無法釐清自己心意;阿季愛中村先生、中村先生愛蘇;百合與亨利、花子與阿達糾纏的複雜關係;他們都在錯誤的時間遇上錯的人,每個人都深陷這場愛情遊戲,無法得到完滿答案。
七人表面關係並不和藹,但在不同時候,她們會為彼此爭一口氣,在潦倒的盡頭,她們會打開酒伴隨歌聲與舞蹈暢飲,酒一被灌進喉嚨,世間所有的難題彷彿一掃而空。
七人的關係複雜,但她們的世界,最少彼此值得信任。
在失魂落魄的時候,還有「光」的大門會永遠為她們打開。
或許我們都需要華燈初上的「光」照耀前路。
林制作人是认真的在做戏的,认真的人闪金光。
最后的一季,很怕会烂尾,还好还好。
克制的拍完了,结局不意外,但精彩。
苏说,人生就是由一连串的错误组成的,还有烟和眼泪,妥协和失望,笑和苦笑。
到最后我也原谅宝宝了,甚至有点喜欢。
大概会成为奇怪的人,一定走过一些奇怪的路。
没有过多的着笔,只能敬一杯希望以后的人生再无后悔,已经多少能知道曾经的他也可以原谅现在的他。
女子群像恰如其分又恰到好处。
我喜欢的一幕是江瀚死后她们喝江瀚的存酒一边唱歌。
经历过那么多,还能举杯笑唱悲哀也忍耐。
不是空洞的Girls help Girls, 说不清道不明又捆绑在一起的嫉妒又亲密,真实又有说服力。
大概每个女生从小到大,都有几个朋友,一边嫉妒着她的美,一边贪图着她的好,一边不知该如何自处。
喜欢上同一个人,一边劝自己一边劝不住自己。
苏看似克制内敛,Rose看似奔放洒脱。
心里放着同一个人,可那个人他谁都不爱。
江瀚给Rose最后的录音,再多的温柔也只能说一句谢谢你。
大概Rose的勇敢多少给江瀚窥到了一些爱情的样子。
只有渴望又害怕的人,才能把自己对爱情的想象,源源不断的写进爱情故事的脚本里,让所有观众一齐看不透爱情。
大家陷在感情里,烦恼都似曾相识。
Aiko喜欢何予恩,何予恩喜欢苏,苏喜欢江瀚。
爱而不得,成就厌恶,厌恶鼓舞,得不到要毁掉。
Aiko让Rose发现了苏跟江瀚交往,却不能破坏苏和Rose的情意,反而让苏和Rose的纠葛成了更加无法分开藤蔓。
何予恩没办法留住苏,哪怕他和中村先生都知道苏心里是另一个人。
苏留下一堆烂摊子,却退不出自己布下的阵。
年老色衰,又用力过猛。
季妈妈就像那种人人路过都可以高高在上的说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的女配角。
她不年轻不优雅还咄咄逼人。
第三季的季妈妈又更加丰富了一些,她爱而不得,愤怒伤心。
可是连伤心也无法纯粹,还是要卖了苏施舍给她中村先生的求婚的戒指,去还赌债。
一条腿快伸到土里,家里还有个天天问她怎么不去死的爹,人生大概走到季妈妈那里也能笃定一切不会更差,却还有出其不意。
上帝给你关上了所有窗之后给你丢了一个盲盒。
年轻的Aiko还能再去找自己幸福的拼图,那中村先生的孩子对季妈妈来说是怎么样的存在呢?
我也不知道。
百合在床下听着爱人跟同性交欢,亲手把自己的爱人送进监狱,也要去替爱人看看他的同性伴侣在监狱里过的怎么样,还要比比看谁能爱他更长久。
以为遇到在感情中因为保护自己而冷漠的同类,可是在谁更爱自己的比试中了无防备。
可以一起环游世界在那之前也可以先陪你下地狱,但最后最重要的,仍然只有你爱我吗?
你爱过我吗?
如果真的有时光机,希望Hana运气不要那么差。
可是运气大概多少也是自己参与写就的。
那就希望Hana不要再被PUA,也不要因为别人给的一点爱就要回报全部,就算要至少先甄别一下对方是不是值得的人。
子维大概是编剧给的一个彩蛋,不会摆烂不会冲动的讲话,温柔的照顾其他人的情绪。
大概只有大人才话把心里话藏了又藏说一些言不由衷的顾左右言它。
只有Rose对我而言有点不真实,她一次又一次的相信,也一次又一次的不被打倒。
被前夫抵外债坐牢还相信人性;被苏坑的几次成嫌犯还要接着帮哪怕不是朋友的Aiko和宝宝出头;被江瀚抛弃之后还相信爱情让江瀚住在她心里随他什么时候走。
到底要怎么样给自己鼓劲儿才能一次一次做到呢。
Rose说自己跟父母早就不是同一家了,季妈妈跟Rose说,我做不到你这么说放就放。
Rose跟百合说还是要爱自己,不要再傻了,百合说我做不到你这么聪明。
其实Rose不聪明也不果断,苏把江瀚的丑事影印成大字报派发,Rose会在话剧结束之后跟江瀚笑着说反正都过去了只在心里过不去。
大概她就是这样的人吧,胸口一个勇。
我不敢做烈女,但觉得这样热烈真好。
仿佛是一个悬疑剧,但第三季其实更是一个女子群像剧,也绕不过爱和友谊,和生活中的狗屁倒灶。
想看狼人杀的大概不会满意,但多多少少经历过,就多多少少能代入。
黑暗中微弱的人性之美最可贵。
我最后还有几个小疑问:1、最后一幕成哥仿佛去参加店庆一样只身去光,到底Hana会被抓吗2、成哥把女警调到高雄还一直说信任最珍贵是因为相信女警不会举报他包庇局长,还是想干票大的,但是不让女警卷入其中3、阿达开始FAN DU是因为已经做了很多警察不该做的事儿破罐子破摔了,还是为了抱上大腿更好的保护Hana4、葛检是真的爱亨利吧,亨利爱谁?
他自己吗?
成哥知道自己升职回到警队,想跟Rose分享,又知道Rose不会对他升职的方式祝福,但还是约了Rose出来。
配上爱人错过,一切都对了。
华灯初上,等待了好几个月,从第一季第二季,到现在的第三季,终于落幕了。
从第一季的猜死者,到第二季的猜凶手,到了第三季,我们终于展开了每一个人,破碎又苍凉的人生。
卑微到连爱都要排队的苏妈妈,因为太过卑微,觉得萝丝妈妈所有的好,都不过是对她的施舍,心理扭曲,把最爱自己的人,当成仇人,肆意报复。
混到人老珠黄还一塌糊涂的阿季,被一身债天天追打,苟且在破败又不堪的原生家庭,努力想抓住中村,想到达理想的远方,却终究还是与家人纠缠。
永远躲在潘文成身后,没有姓名的小弟阿达,终于遇到同样悲惨不被人注意,到处被冷落、被嫌弃的花子,却又不得不沾上杀人案,并一错再错想要弥补。
明知道他有那么多女友甚至男友,还要爱的百合,哪怕他再不堪再不爱,可是爱啊,是一个人的事,只要自己执迷不悟地觉得值得,好像人生就有了寄托。
明明被男友骗去卖都觉得可以忍受的花子,啥人未遂被关,出来后想要重启人生,却再次被人蹂躏,在萝丝妈妈和阿达的支持下终于又站起来了,却失手啥了人……百合遇见亨利,阿达遇见花子,都只不过是在辽阔的世界里,遇见另外一个卑微的自己,惺惺相惜地拥抱取暖,试图抓住最后一束通往幸福的光,这光如同鸭偏,麻醉自己,让自己有种短暂的幸福的幻觉,虽然虚妄,却那么让人着迷。
这一生啊,那么漫长,却又那么荒凉,我们每天行走在明媚的阳光下,却好像跌进冰冷的地窖,那冰冷的风,从每一个毛孔里往身体里钻,真的好冷好绝望。
可是爱,是唯一的光,哪怕那么熹微那么孱弱,却是支持我们继续走下去唯一的念想。
花子抓住了rose妈妈和阿达;阿季用尽全力却没能抓住的中村;百合哪怕抓错了人也要继续自欺欺人地抓下去;还有想要抓住何予恩的爱子;想要抓会子维的苏妈妈……甚至还有同样想要抓住亨利的葛检;想要抓住爱却害怕抓不住所以事先放手的江翰;每个人都如此偏执,偏执地可怜,偏执地让人心疼。
是啊,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病,什么叫正常?
每个人都得了渴求爱的绝症,有的人幸运,找到了对的那个人当做药引,彻底治愈,如同花子和阿达。
有的人没那么幸运,却也坦荡活出阳光的自己,来去坦然,如同萝丝妈妈。
可是大部分人都很不幸,如同百合,爱子,阿季,如同葛检、江翰,怎么都找不到解药,于是错把毒药当解药,饮鸩止渴。
我们每个人都一次次小心翼翼,用尽全身力气,想要把破碎的人生,努力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美丽风景,却一次次总在即将完成的瞬间,彻底崩塌,仿佛老天怎么都不肯放过自己,要一次次践踏你蹂躏你,让你痛苦让你绝望,让你生不如死寸步难行。
从小到大最大的愿望,不过是想要当家庭主妇,可是真的好难啊,电视里的光鲜永远只属于电视里,现实里却只是残破与颓废。
这一生啊,不过是向往一种家庭主妇一样稳定又幸福的普通人生,可是为什么就那么难啊,为什么拼尽所有努力,最后得到的也只是破碎的人生。
致每一个活在烂泥中的她们,致每一个活在烂泥中的我们自己,我们或许有着糟糕的原生家庭,吸你的血,打击你,摧毁你;或许爱上一个人渣,反复折磨你,践踏你,但你就是放不下;或许你总是不顺,不怕辛苦不怕努力,却每一份工作都做不长……我们最初追求的,也不过是每天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普通人生,枯燥却幸福,可是怎么努力都无法如愿,在喧闹的都市里流浪,被陌生了的故乡排斥,找不到方向,看不见未来,尽管城市车水马龙,却像是在荒漠漂泊。
抱抱自己,但愿每一个活在烂泥里的你我,和花子、爱子、百合、阿季、苏妈妈……一样,都能如同萝丝妈妈一样,开出花来,活出自己,哪怕找不到爱,也有足够的勇气独自美丽。
一边玩拼图,一边一口气刷完。
第2季结束的时候就感觉到会烂尾。
本来气愤的想打两颗星。
冷静下来还是给三颗吧,至少花子和苏的角色塑造还是比较成功的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困境和纠结背后的时代背景,台湾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矛盾。
还有江汉这个角色最后的留言处理,把人物圆回来了。
阿达帮花子的动机可以理解,参与贩毒的动机实在处理的不够好。
跟这个角色演员的演技也有关联。
然后这个剧情最迷的一个部分就是为什么苏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蛋糕店?
我们蛋糕店到底做错了什么要承受这么重大的责任???
还有这个对面的伪娘本来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角色,结果深深的被搞成了一个工具人。
宝妈妈的扮演者是吴慷仁好么,,就这样浪费好演员。
虽然检察官的贩毒戏份处理的不好,但是他的同性恋戏份相当不错,还有最后无辜良善的老百姓都要承受他们执念的代价,然而只有局长贩毒的局长和毒贩大老板逍遥法外??
这反映了主创团队什么样的隐喻???
第2季后面几集的时候,就觉得要烂尾。
这个剧本节奏肯定是有问题的。
被吊太久胃口人家就没胃口了,做演员真的也是蛮被动的,碰上不靠谱的剪辑和改编剧本的编剧,一下子就把你的完整性表演搞得像傻逼一样。
还有就是第2季的时候就已经发现的问题,林心如女士对于偶像包袱的执念真的好重,好不容易演了一次夜场女郎,又是夜场白莲花。
这主角光环,这人间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可以,也一把年纪了,也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承受得了这么多美名。
我的初恋在19岁,是一段多年网恋的奔现。
那时候的男朋友曾在争吵的时候跟我说:你就不能温柔一点吗?
我当时震惊了——我从小争强好胜,却也不乏男生喜欢追求,但是从来没有被要求过“温柔”。
说回《华灯初上》,一口气看完三季,这部剧颇有点打着悬疑的幌子讲一群边缘女性的生存状况。
但是最让我陷入思考的,是苏庆仪口中几次直白地描述陪酒工作的本质:她们贩卖的是“暧昧的感觉”、“恋爱的感觉”,是在“谈情说爱”中让男人“放松”,是某种意义上的一种港湾。
这时候“温柔”是一件商品。
难怪事业有成的中山先生会跟苏求婚。
古今中外愿意视青楼女子为知己的也并不在少数。
“情绪价值”这个词是这几年兴起的。
营销号已经说烂了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人究竟有多牛,多无法被人取代。
如果你的好朋友、爱人就是一个职业的情绪价值提供者,基本上你对他的需求感会大到爆棚,因为每个人都无法拒绝被理解、被支持,被温柔以待。
豆瓣评论里普遍对罗雨侬和苏庆仪两个妈妈桑因为一个渣男大打出手感到十分愤怒不解,说你们俩自己每天不就干着专业说“骚话”的工作,怎么还被一个写剧本只会说“骚话”的男人迷得团团转?
我却觉得这样带着讽刺意味的设置非常符合人性。
纵观全剧,这些边缘化女性有一个共同点:匮乏性——内心能量的匮乏、爱的匮乏,即使是爱子这样自带能量优势的大学生,她对陪酒的妥协、对陪睡的妥协,看起来毫不费劲,似乎并不在意世人的眼光,只要能赚钱就好了。
可夜灯下仍有她日复一日的迷茫,苦苦寻找自己的“拼图”,她是局中唯一认识到自己有“缺失”并主动去修补的女性。
而苏也好,花子也好,她们的残缺已经过于破碎了。
心理学来说,已经破碎到潜意识,且无自我知觉,只是防御方式表现得各有不同罢了。
苏看起来非常体面,日语流利、财务精通、知识丰富、性格自律,甚至高尔夫也打得颇为专业,这样的女人还能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是不是完美到炸裂?
而任何看上去的“完美”都是一场诡计。
苏的完美来源于她内心的自卑与不配,她是私生女并被继父强\暴后怀孕产子,一系列的事件没有摧毁她,却给了她更坚硬的防御外壳,去打造这样完美的人设。
她不可能“爱”任何人,光里的任何女人,她都没有感情,甚至她对罗雨侬也充满扭曲的仇恨,因为“爱”“感恩”这些东西,她从小就没有体会过,离她太远,那是她人生的缺失。
有缺失意味着有“缝隙”,意味着能量缺口必定是敞开的——很多时只是时候未到。
而那个能够给自己提供能量的人一旦出现,那种沦陷就是致命的。
江瀚我觉得选角很好,凤小岳这张混血西化的脸,配上艺术家那种或玩味、或童趣的眼神,杀伤力是有的。
更勿论他的职业是剧作家,时时取材于生活的观察感,给了他细致敏感又置身事外的专注和疏离,被这样的男人“看上”甚至被他写进剧本里,对大多数女人来说,轻则是虚荣感的满足,重则是自我价值的认定。
这是别的男人很难给予的。
这是另一种情绪价值。
所以对苏妈妈、rose妈妈来说,这个男人就是照进她们人生缝隙里的“光”,他不同程度地给了她们“盖了章”,尤其是苏——这可是甩了罗雨侬的男人,居然喜欢自己。
有什么理由不上头?
真正无懈可击的不是天天逢场作戏的浪子渣女,而是那些能量丰盈、能够完全自给自足的人,那些没有“缺口”的人,那些“完美”——完整的人。
这样的人太少。
我们每个人从原生带来的每一个伤口,都是一道缝隙。
惟愿我们都可以是爱子,能清晰明白自己的“拼图”,并不懈寻找。
我还蛮喜欢《华灯初上》的结尾,所有事情都只交待到一半。
子维离开了不知道20岁能不能回来,Yuri和葛检都说自己才是被亨利爱的人也都认为自己会爱到最后,Aiko告白何予恩画面结束在风和阳光里,黑色集团拎出来两个下线副局长到底还查不查,凶手去警局自首完生活当下一如既往,最后潘文成像往常一样走进「光」不知道是拷人走还是纯喝酒。
结尾仿佛所有事都确定,又好似处处有转机。
这种模棱两可也如同片子里的角色,每一位都是好人,每一位又都好像坏人。
最后重要补充一下:林心如好美,服化道很用心,打光也高级,好会选角,演技也好,请她一直继续做制作人。
这次她不拿金钟女主奖 说不过去啊。
故事讲的是人的自尊。罗雨侬的圣人姿态与泛滥的同情心,导致使苏庆仪产生嫉恨,她将倾心帮助视为施舍,这种微妙心理非常值得剖解。潘文成与阿达之间是与之成镜像的人物关系。这部剧关键问题有二。其一是结构:大量使用交叉剪辑,群像(回溯)与悬疑(推进)本就是矛盾的。其二,过多的狗血情节进一步稀释了人物厚度与悬疑感。看每一集最大的困惑是:就这?信息量呢?总之,华丽而空洞的“大剧”终于完结。讲完这部剧的信息,8集足够了。
四星给剧里每一个个性鲜明的角色。全篇我还是最喜欢苏妈妈的戏,看一次爱一次,怎么会有这么集优雅得体隐忍腹黑于一身的绝世女人,唯一的悲剧就是爱上爱无能的男人。
每个人都渴望被爱,也迫不及待想要献出自己的爱,卑微且自以为是地伟大着。为潘警官遗憾:潘副局长赢了,潘文成输得一塌糊涂。
能看。节奏比前面16集都要紧凑。结局潦草。明明能力不够却硬搞群像叙事,节奏重点放错,类型大乱炖,你都说不上来角色前后是否有连贯的行为逻辑,他们对自己背负的过往是什么样的记忆(比如何予恩)。分段放出确实吊足胃口,但时间太久了本应该是重点的苏到S3面临存在感不足,而罗则大女主一朵白莲花挺立到最后。最喜欢潘警官在这part的安排(杨祐宁的演技对给他的戏份刚好够用,感谢摄影怼脸特写hhh),修的最后一场(前面船戏有点硬凹尺度了...没必要的...)还有子维的部分(台剧来这种亲情戏还是得心应手)(再给 Tizzy Bac 《我们》上一分)
这一季没有了悬念吊胃口以后,就变得平平无奇,把三季当一整部剧看下来,真的很拖沓
任何人骂花子我都会伤心OK?女性友谊真的大过天,何况是有这种过命交情的好姐妹,这苦命的孩子是真傻,林制作人千万不要回内地,这的市场配不上你
不想看了…有又臭又长,林心如真的演得太白莲花了
台剧好难看啊
结局太离谱了吧???犯法就是犯法
为什么啊!!!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为什么啊!!!!寄烟灰缸给杜政哲!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孤影茕茕,命若浮萍……第三季看似给了一个结局,却又仿佛云烟过眼,那些狗血的情愫与纠葛被丢在声色犬马的回忆里,而在这片乱糟糟的回忆里,一个个角色却轮廓清晰令人印象鲜明,甚至一度模糊了剧与现实的界线,变成脑海中以假乱真的实感与存在。// PS. 犹记得第一季的惊喜,所以哪怕收尾收得如此平铺直叙,在这个倒春寒结束的前一日看罢,也不算失望了。
可能是和前两季隔的时间太久了,看得人兴致缺缺,悬念也兜兜转转回到了体系腐败,情感上也还是没有讲清楚,何为“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直接看了最后一集,也就那样了
任何人没有看到检察官的窗戏我都会伤心的ok???猜到凶手但还是最近的神作!全靠同行衬托!我没有在黑余生和心居哈狗头保命!第二季给了不少线索,解谜弱化了!剧还是可以的。洗白渣男让我????
对完结篇情感复杂,一方面是个很好的收尾,但看大家各自安好,只想说心疼继续只能活在回忆里几近隐身的苏妈妈唉。。
有够莫名其妙的捏
分成三季实在没必要,一季更比一季差,这季直接看第八集行了,多余。
不觉得烂尾,本身就是女性群像戏,又不是本格推理
rose比紫薇只是学会了抽烟而已
不行啊😭我还是觉得好看,虽然有bug,但是凡事都要求个圆满也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