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很爱看国产片的,因为不用看字幕;但是我也很怕看国产片,尤其是国产青春片,因为百分之九十都是打着青春疼痛的旗号,大行狗血俗套之事,反正怎么疼痛怎么来嘛。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开始的,青春片怎么就和疼痛挂上勾了呢,好像没有堕胎、车祸、出国之类各种生离死别的情节就不配谈青春了……唉,望天!
公道地说,这片子前近一个小时还是挺有意思的,女主这种爱打架的大姐头人设也很不落俗套,服装布景什么的也都很还原九十年代,可惜剧情还没过半,也就是女二出场后,整片朝着狗血路上一路狂奔,什么打架、车祸、出国一个不落,甚至还大胆加入了黑社会、强奸这样骇人的情节,简直将青春疼痛进阶到了一个新的纪元……我都无法形容自己看到女二被人贴大字报时,男主冲去“小香港”迪厅放火时,以及女二终于还是被车撞死了时,等等此类情节时的心情,犹如好端端地吃着一个苹果,却发现除了表皮那一层,内里全是烂的┭┮﹏┭┮ 当然,这片子还是有很多比较惊喜的地方,最惊喜的可能就是几个主演的演技了,女主和女二我都很喜欢,尤其是女主,表演松弛自然,娴熟老练。
所以我觉得挺可惜的,片子里几个青年演员都不错,却是搭配了这么做作的内容。
我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我国的导演们这么热衷于拍青春的疼痛呢?
就不能拍些普通人的正常青春吗?
还是说如果从普通学校生活入手,他们就什么故事都不会讲了?
所以就一个劲地拍一些非典型个例?
毕竟,在我的记忆里,我们的青少年生活也就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除了做题做得眼睛疼,真没什么疼的了……说真的,所以这些所谓的青春疼痛片很难让观众有代入感,太为了戏剧而戏剧了,剧情假的很明显。
我真心期待有一天,能有一部描写普通青少年学生生活的片子,就像很久以前那部《十七岁不哭》那样,很真实,很有代入感,看着剧中人仿佛能找到自己,而不会觉得自己只拥有过一个假的青春期。
导演韩天在拍摄现场拍的工作照。
导演真会拍。
(在豆瓣上发这篇评论之前几分钟,还在和导演韩天聊天,最后导演说,我下午包了一场请人来看,我去招呼一下,再不请人看就没排片了,回头再聊。
——听到这话我觉得很遗憾,尽管《呼啸》的宣传为0,在国庆档票房成为炮灰几乎毫无翻身机会。
但这部电影有如此打动我的情节,有表现出色的卡司,还是会觉得被市场埋没很可惜。
希望你看过之后和我一样,为这些“不良少年”的真情所感染,被那本再也不会翻开的通讯录所打动。
)很遗憾我自己不再是少年了。
少年时我的那些往事,现在需要花点时间才能慢慢回忆起来。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带我走进回忆的时空,那些快要淡忘的青春,看完《呼啸》我全都想起来了。
《呼啸》的人物群像让我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我看着银幕上这些置自己前途未来于不顾,任性打闹欢笑的“不良少年”,我意识到自己似乎也曾幻想过这样的十八岁。
十八岁的我并没这么洒脱,我也曾经热烈喜欢过一个人,当年的心情现在早已平静,但我远远看着她,告诉自己衷心祝福对方,感情上还会心有不甘,见到她不知道该说什么。
也曾经有过热烈追求我的人,我确信我们不会在一起,但又不知该如何拒绝,现在对方早已开始新的生活,本该继续做朋友,也因我的无能和胆怯而失去联系。
《呼啸》女主角杨北冰再次见到曾经追求自己的白宇宙,仍然对他心怀感恩,坦然看着他笑起来仍然一脸少年时的样子,像少年时那样轻松地聊天。
谈起自己曾经喜欢过的于一,她流着眼泪学会放下,心间仍然驻留那个特定人生阶段的激动和温暖,那是青涩少年不懂成年人爱情的人生阶段。
还有比这更不留遗憾的青春吗?
她活得比我明白,我羡慕她。
出道刚满一年的卜冠今给出了令人难忘的表演,她一改《驴得水》里简单稚嫩的形象,为杨北冰这个角色注入了全方位的活力。
杨北冰情绪丰富,嬉笑怒骂端庄洒脱,为卜冠今给足了空间,使出一切所学尽情塑造,就算说《呼啸》是杨北冰的独角戏也不为过。
卜冠今铆足劲儿地表演,在演艺生涯初期为自己留下一部代表作,值得我们为她鼓掌喝彩。
有谁不会被这群样貌鲜活的少年所打动?
于一(刘畅饰)是他们当中最不懂女孩心思的男孩,那会儿的白宇宙(曲哲明饰)看上去比于一成熟了那么多,怎么长大之后,于一的信写得伤时感怀老气横秋,反而是白宇宙还笑得像十八岁那样无忧无虑?
紫薇(李梦饰)用真诚和淡然抚平大家对她的误解,她的态度是发自内心直抒胸臆,还是刻意的掩饰和隐瞒?
她体会到雷管(黄觉饰)暴戾外表下的男性温柔,是阅尽千帆之后的慧眼识人,还是明哲保身情非得已的权宜之计?
他们是在每个人的少年时期,身边都会出现的比我们早熟的人,他们的爱情是少年时的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成年人的爱情。
《呼啸》和《少年巴比伦》同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没落为背景,两部电影也都有李梦出演。
不同于《少巴》大量表现工厂工人生存状态,令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事实上的主角之一,《呼啸》选择淡化背景,故事线紧扣人物。
少年不识愁滋味,他们满眼只看到和他们同样闪着光的年轻生命,哪有时间留意大环境的变化?
还没等他们留下一点印象,曾经管道成荫厂房林立的工业区就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从他们的人生中呼啸而过了。
片中那本通讯录拿出来的瞬间,我差点哭了。
别看他拿出来的时候故作镇定和随意,那是一个少年为爱情所做的付出,为自己喜欢的人所能做的最用心的事。
十八岁的我没有做过这样的努力,十八岁的我不配做一个少年人。
多少次坐在影院里我翘首期盼,银幕上发生的故事能够击中我,让我暂时忘记自己观众的身份,和片中的人物一起感同身受。
《呼啸》做到了,那是我最嫉妒编剧才华的时刻。
新浪电影原文链接: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59994546281972
“我谢谢你陪我一起经历的时光,虽然青春留给我们一些永远都抹不去的伤,但是,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愿意变成那个曾经的少年,远方的你应该也是一样的吧” 。
最后的这几句话说透了多少八零后的心声,对于刚刚告别青春不久的八零后们,可能或多或少对自己逝去的青春留有一些遗憾,至今挥之不去。
有时真的好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陪着她,她望着我,珍惜爱情、友情、师生情,悔恨当初的任性与放纵。
青春应该就是要大胆去爱、去拼、去闯,哪怕最后没有结果也不会留有遗憾。
该片讲述了一段东北重工业背景下的另类“东北女黑帮”残酷青春故事。
90年代末的老东北,技工学校的少女帮派头目杨北冰,在追求自己的发小于一的过程中,偶然认识了来历成谜的情敌紫薇;三人在不打不相识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也逐渐接触到成人社会中,一幕又一幕令人触目惊心的伤痛与无奈。
它的故事背景,设立在中国东北,年代极为特殊。
它的原著小说,被称为青春版《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20年》。
八九十年代的东北。
技校二年级女孩杨北冰意气风发,仗义行事,带着一群小姐妹四处干架。
故事的开头就是杨北冰带着“手下们”风风火火地准备打架。
在一次为姐妹出头的时候,杨北冰气冲冲地跑进男澡堂子,丝毫不顾形象的和人家大打出手,小姑娘一个人当然打不过一群男人,最后是她的发小于一出来替她解除了危机。
连男澡堂都敢闯的她却在于一面前有了害羞的感觉,杨北冰心动了,她悄悄地展开暗示和追求。
杨北冰父母离异,又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她的父亲是理科生,是中国男性常见典型的“爱无能”。
在学校,由于自身的家庭环境(离异,父亲蹲过监狱),她屡遭同学欺凌。
她就像一个野生动物,混社会,打群架,浑噩度日。
于一,让她看到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于一爱上了南方女孩紫薇,杨北冰虽然很是生气,却也被紫薇成熟独特的气质所吸引。
白宇宙因为和杨北冰的两次干仗意外喜欢上了这个会打架、爱喝酒的特别女生,继而对其展开了热烈追求
在迪厅打工时,两人目睹了老板雷管杀人的全过程,之后杨北冰又发现紫薇和雷管的亲密关系。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将杨北冰迅速推向了危险边缘,年轻的诱惑还未面对,成人世界的残酷就赤裸裸的展现在她面前,一连串的事情发生,紫薇意外身亡,遍体鳞伤的杨北冰离开东北。
紫薇被雷管的仇人害死后,在紫薇的葬礼上,雷管送来一摞钱。
紫薇的父母,在尸体面前,接过了钱。
多年以后,杨北冰在香港定居,成为一个优质白领。
然而,面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职场生涯,她仍然敢于选择辞职,敢于对这俗世喊道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一部国产青春片,媒体宣传打的旗号是:国庆档最不该被埋没的电影,国庆档点映口碑最好的电影,等等。
然而,这么完美的电影,片方你别害怕,你别跑啊!
(片方宣布上映仅四天的电影因为票房失利要撤片了)这部电影,还是集合了所有国产青春片一些该有或不该有的特点:誓言、仗义、热血、分离,能引起共鸣的点在;打架、逃课、恋爱、车祸(这部电影没有堕胎,挺好),狗血的标配都在。
当然,电影还是比较完整的说完了一个故事。
女一杨北冰,技校女黑老大,个头不大,气势很足,带着一群小姐妹独霸学校。
她暗恋的男一于一是学霸,情如“兄弟”的两人,一路成长。
于一爱上了转学生女二紫薇,因为紫薇的黑历史被人曝光,她消失,茫然之间爱上了黑老大,却因为黑老大被人报复,意外丧生。
有没有发现,这就是剧本常见套路A:我爱你,你爱她,她爱他……电影有两个场景还是能戳心。
第一个是报复黑老大的人要绑架紫薇,北冰为了救紫薇,将她推出车外,紫薇却意外被驶来的货车撞飞,前一刻还在畅想未来的少女,一瞬间生命就戛然而止。
第二个是小混混白宇宙决定去南方闯荡,离开之前特意找到喜欢的北冰,将他所有的关系网写在记事本,亲手交给心爱的女孩,告诉她即使离开,他也要罩着她。
导演似乎想把九十年代东北工业区的颓势在电影中表现出来,本是作为故事背景的一种呈现。
但是,仅仅在几个演员的对话中寥寥数语,参观工厂也仅是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几位主角聊天,浪费了一个本该浓墨重彩的时代背景。
李梦饰演的女二,似乎发挥了她一贯的表演风格,高冷脸,谜一般背景(《少年巴比伦》里觉得这种表演很贴合剧情,没想到在这部电影里还是这种风格)。
故事发生在90年代的技校,东北老工业地区。
女孩杨北冰与发小于一是好朋友、同学。
杨北冰暗恋于一却不敢表达,于一学习成绩好。
杨北冰正鼓起勇气约好于一,在荒草地李准备表达时,却被于一先告知他喜欢高一年级的从普高新转学来的紫薇。
霎时,发现有人被打伤并丢进了冰窟里,两个技校生把伤者救上来,发现是雷管,雷管让他两谁都不要告诉,自己一个人找地方疗伤了。
其实,杨北冰的爸爸是老国企的老员工,曾经带一班徒弟包括雷管,曾经有过偷卖国企财产的历史,其中一徒弟雷管被关押监狱2年,后来去南方做生意回家乡开了夜总会和秘密赌场。
技校学生包括杨北冰和于一都是不是在夜总会喝酒,以示自己已经长大。
杨北冰的父亲警告杨北冰不要与雷管有往来,要她好好念书后出国。
杨北冰不听从父亲的话,认为父亲混得不如雷管好就嫉妒他。
校园生活中,杨北冰经常吃醋,联合姐妹来欺负紫薇。
却没想到紫薇大大方方、有礼有节,她姐妹都认为紫薇不是坏人,杨北冰没得逞。
三个人在工业厂房玩耍时,遇到意外事故时,紫薇救了杨北冰一命,杨北冰决定把紫薇当朋友,一起喝酒。
后来有传言说紫薇是曾经被强奸过所以才来上普高的。
学校氛围中时常有奚落取消被强奸的紫薇。
紫薇,一个人在冷风中抽烟,杨北冰教训取消她的人,然后去安慰紫薇,紫薇拥抱着她瑟瑟发抖哭起来了。
两个人都友谊更进一步了。
三个人一起去小香港喝酒,可从此紫薇却逃离消失了。
后来发现去投靠了雷管,是雷管的女朋友。
一年后杨北冰于一发现了这个,去小香港去“解救”紫薇,紫薇并不打算走,于一却执意要解救,争执中于一被痛打了。
后来,紫薇来道别杨北冰,她将去大连做生意。
却被雷管的敌人歹徒劫走,杨北冰去救人,挣脱中紫薇被大货车撞死了。
丧礼上雷管被打了几个耳光,雷管付了3万抚恤费。
后来于一去小香港放火烧,杨北冰去解救,被雷管等人自卫中打成重伤。
于一发行自己桌凳底部刻着字,是杨北冰对他的表白。
N年后杨北冰留学回了香港成了高级白领,于一当了船员,经常给杨北冰写信,却没有收到。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 由乐视影业、乐漾影视联合出品的青春爱情片,由韩天执导,卜冠今、黄觉、李正彦琦、刘畅、李梦、曲哲明等主演。
该片改编自吴小雾的同名小说《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讲述了一群混沌未开的年轻人游走在黑道边缘上发生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该片于2017年10月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有多少女孩子的青春像杨北冰一样,有着像于一一般从未说出口却深深爱着的男孩子,有多少女孩子被白宇宙那样痞坏的男孩子傻傻喜欢着,有多少人的青春里有紫薇那样经历像谜,时刻萦绕着青春独有的忧郁的姑娘,有多少人如同于一,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的心意。
或许是你,或许是我,或许是我们所有人。
青春时代,无畏无惧,即使伤痕累累,但还是勇敢地一次又一次去闯。
影片里的冲动、误解、爱恨、生死、离别,都是真实被展现的成长史,那一群无拘无束的孩子,因为生活带来的苦难,考验,最后成就自己,更成全自己,最后得以成长。
似乎这是一场血泪史,看似离我们很远,却离我们很近。
国产青春剧带给我们的印象,常常是堕胎,狗血,异地,三角恋,我们看的越多,越会被麻痹。
这部剧里也有青春时期的群架,也有车祸带来的伤痛离别,可它不肤浅,不狗血不老套。
弹幕中出现的最多的一句话:“这真的是我们那个年代时候的样子。
”是呀,每个人都是青春热血的,每个人都敢闯敢拼,但总会有自己内心的小房间。
杨北冰不怕天不怕地,面对喜欢的人却怕了;于一性格略带胆怯,为了喜欢的人却冲动了很多次;白宇宙打架斗殴看似不着调,面对喜欢的女孩却嘴硬一个人扛,我脑海中浮现了那句话:痞子流泪的时候,却是最动情之时;紫薇和雷管的爱情,更像是两种边缘人碰在一起的相互依靠:你给了我安全感,我想做你的女人,我想做你的大哥。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词叫“青春伤痛”,似乎青春没有受过伤就是不完整的。
这是我对影片最纠结的一点,因为我倾向于这种伤痛,与自己经历有关,与自己内心所期盼的有关。
可是,我并不认为影片后半部分的打斗设置是加分项,反而因为过激的表达,显得有点虚假。
所有事物两面性,仔细想过后,这样的设置却深深打动观众:正是因为一次次不知天高地厚,才会在成长里摸爬滚打,小孩子到成人的世界必定经历伤痛,可大可小,却不可避免。
导演韩天做过一个这样的比喻:“如果别的青春片是果汁饮料,是鸡尾酒。
那么,《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就是二锅头。
这部剧够烈够劲,是因为每个人的形象在生活中都可展现当时时代的缩影。
青春真的是呼啸而过,也许有的是平静坦然地回想,有的是不愿意别人想起的伤痛。
没有人的经历是相同的,但正因为每个人经历不同,每个人产生的感受也不同。
那段时期的爱情懵懂和纯真友情却一定都是让人怀念的。
青春就是这样简单明了,看青春剧,不要想太多,只要触动了自己的心,它就是成功的。
影片最后那封信于一写道:“杨北冰,展信悦。
”让我想到:你心里深处那个人,被人不经意地提起,你还是会突然意识到,时光匆匆,你好像一直都在。
你青春里的那个人,好好放在心底吧。
你青春里的那些伙伴,好好存在心里吧。
——2020.04.07#北京
感觉全片的亮点只能说是在白宇宙的小本本,真的很别出心裁,还有黄觉的演技,给我的感觉就是雷管就是他,符合并超出我的想象。
一开始抱有很大的希望去看这部片子(因为知乎上面影评人有推荐),不过可能是影片不足以承载我的希望,所以还是有点失望的。
整部片子的画面给我一种十年前的感觉,个人比较喜欢精致大气一点,可能会说是在九十年代的东北哪里来的精致感,不过我们现在的大荧幕还值得去看这要粗糙的画面,个人以为是不值得的。
影片节奏感把握的不是很好,高潮部分并没有让我有紧张感,反而有一种不知所云和感觉幼稚。
虽然电影和情书一点点都不搭旮,但是最后这段于一看到“我喜欢你”的那刻还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日本电影情书。
少女少年的爱就是那样像风一样吹过吧~尽管像风一样,没有留下痕迹,但是风吹过留下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
春风不解风情,吹动少年的心~于一和冰都是很纯粹的人,但是发小的感情一开始其实都没有让他们知道自己喜欢彼此,要不是杨北冰见到了裸体的于一,不知道他俩还能不能意识到hhhh其实如果电影去掉紫薇和雷哥狗血的那条线会更好,因为电影里最动人的是杨北冰毫无保留的爱,如果导演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将电影的感觉表达出来,也不彷是描写90年代的最佳纯爱片。
“我谢谢你陪我一起经历的时光,虽然青春留给我们一些永远都抹不去的伤,但是,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愿意变成那个曾经的少年,远方的你应该也是一样的吧” 。
最后的这几句话说透了多少八零后的心声,对于刚刚告别青春不久的八零后们,可能或多或少对自己逝去的青春留有一些遗憾,至今挥之不去。
有时真的好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陪着她,她望着我,珍惜爱情、友情、师生情,悔恨当初的任性与放纵,
又一部多方位无死角黑东北人的网剧 每到可以结束的时候都硬接一段戏拖延时间 配角也被迫领便当 乐视青春片已经自成体系 重新定义无厘头 整场乐视包了1/3座位 来了不到十个员工及家属 花钱买票的傻子只有我一个 继闪光少女又黑了一把普高
好看的不是电影,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那一场青春。
剧情很扯的青春电影 但是比起其他也很扯的青春片 算相对不太招讨厌的一部
和全家人 翠柳生日。
非常平庸,几乎没什么共鸣,勉强三星。
如果是个电视剧应该能挺好看的吧,卜冠今最好的一部。
狂野的女版巴比伦卜冠今要这么突破吗?(小块头这么跳)一想多表达多人物就很难串起来就是来看看 李梦(含梦太低)
东北人的青春都是大哥系列,故事流水线,但这小不点儿是真可爱。
黑社会气息,青春片的三角恋,没太大新意
紫薇也很无奈,我相信让她选择她还是会爱于一,只是她经历了人生最阴暗的一面,还有个不幸的家庭,最后选择了雷管。
摄影很不错,女主角亮眼,东北青春
让我们期待,东北的明天会更好。蛮好看的。
没经历过那段岁月,没法共鸣,这片的定位是是拍给40的大哥怀旧的?
西班牙 安达卢西亚。
其实还不错 主要卜冠今演的很好啊
说不好片中哪个人的选择是对的,杨北冰或者于一或者是紫薇,每个人的选择都与自己的人身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整个片子很聪明,对主流市场的流行趋势很敏感,青春,时代,回忆,这些该有的元素都有,是一个很“土”的青春片。美术和摄像都很不错,虽说是放在90年代的东北,但也没有刻意突出东北的标签,放在哪里都一样。虽说整体都有一个“俗气”,但谁的青春又不是荒唐而激情的呢?所以接受了细节的描述,结尾的狗血就可以接受了。整体演技都可以,特别是女主,算是低配版的赵薇那部忘了名的青春片吧PS:惊喜的是BGM有刺猬和反光镜,乐队的夏天刚过,放在这样一部2年前的青春片里听到,挺加分的3星,6.5,不差,可以看
这个假期唯一强烈推荐的影片!“青春”不分年代,女主角的身上真是聚集了我所有的英雄梦想!青春真正的残酷之处,并不在于创伤,而在于荒芜。每个青春过后的真相,才是每个人所要经历的真正意义上的成人仪式 。正如罗曼罗兰说: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充满斗志的活着。
香港啊~~~香港啊~~香港~有《阳光姐妹淘》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影子。
好演员烂剧本 后面枪战那一段真的别太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