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菠萝油王子》是一个奇怪又极其复杂的电影。
说复杂,作为整个麦兜的系列来看,麦兜电影都有着云里雾里似是而非的气质,这跟谢麦夫妻的风格不无关系。
即观者会有轻重很难区分,或者无厘头的感觉,你很难给它定一个性(就像有些人嚷嚷这是给大人看的童话可《麦兜响当当》的影厅始终有孩子们的笑声传出来)。
麦兜系列的任何一部电影都没有绝对的主题,我们的思维由于受到小学写作文的定势,导致只要是一篇文章一首歌曲一部电影都必须服从中心思想这个万有引力。
思维定势导致内地的80后养成一个很坏又很没有前景的习惯——贴标签(而事实上“80后”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标签)。
这个道理就如色彩的本质,好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中意的颜色,你喜欢绿色或者他喜欢蓝色,可事实是绿色和蓝色从来都不是两个绝对独立的存在,它们之间有着渐变的过渡,那过渡事实上也是色彩的一种。
麦兜系列很大的魅力就来自于它没有中心思想,麦兜对妈妈的爱,麦太对儿子的爱,麦柄的王子背景,麦兜看世界的方式,春田花花幼儿园等都可以自成一体形成一种价值取向,关键看你想看到什么。
比如说麦兜,鱼丸粗面容易让人给他贴上“低能”的“标签”。
可我始终认为麦兜有着他自己独特的慧根,尤其当他放弃练习抢包山的时候,他看到桌子上妈妈写给奥委会主席的英文信时,这么小的小孩子却会有这个耐心一字一字用电子词典将它译懂,并私下里因为妈妈的这份爱而重新练习抢包山。
这么懂事的小孩,你难道就敢说你那个笑他傻的孩子强过他百倍?
麦兜是不能也不会被标签束缚的,他会歪打正着的在黎根面前唱“大包蒸多两笼”,会单纯的为了马尔代夫喝下一大瓶苦药水,会不知为何的在妈妈火化那天想起小时候吃火鸡的感受。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样一只画笔极其粗线条的“小猪”,所有细节上的塑造却使他立体的形象超越大多数电影里“人”所扮演的“角色”。
而麦兜系列里还有一个让人无法忽视与回避的闪光点,一个甚至塑造得比麦兜更成功的形象——麦太。
在始终充满着现实社会阴影的第一集里,唯一可以让观众欣慰的就是麦兜与麦太那种互动的亲情。
大多数电影里表现的母爱宣扬的都是“我生了你所以我爱你”,这种为爱而爱的大爱太泛泛表面,很难让人真正产生共鸣。
而麦太这个母亲的角色,仅仅从带着麦兜去太平山冒充马尔代夫这一段就已经可以让人为她心酸。
所以不自觉的我就会想到,到底是什么催生了这样一个单亲妈,表面上骂他“衰仔”与“不孝”,却从来不打破儿子仅有的幻想。
但第一集里只是很隐约的由两个细节提到了她的过去,一个是麦兜翻出的出生证明,一个是由黎根的脚瓜想起麦兜爸爸。
如果说第一集《麦兜故事》是沉重的话,那第二集《菠萝油王子》简直可以用残忍来形容,但事实似乎是很多人因为剧情混乱而感觉不到其中的残忍。
《菠萝油王子》讲的是麦兜父母的故事,这个电影的结构有那么一点类似于《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即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关于那段往事的开头由麦太给麦兜在墓地讲的故事开始,故事里的人物用的是现时麦兜身边的人物,台词也穿插着麦兜在学校里学到的两文三语,加上一半真实一半比喻,若是第一次看确实很难完全理解。
麦太前半生的主题是关于“失去”的,因为她爱上的麦柄同样有个“失去”的前半生。
这两个一因一果,并且在最后都没有失而复得的“失去”,是影片悲情的主心。
第一集虽说沉重,但至少有母子之间的温情与童趣搞笑始终穿插故事头尾,而有着像幼龄童话海报一般的第二集,除了一开始孩子学习人际关系的桥段还能让人会心一笑外,后面竟几乎找不出能与悲情相平衡的了。
全片尽是揪人心疼的画面:麦太在自己的墓地上装死;麦兜哭到虚脱;菠萝油王子与情迷海龟pizza在屋顶聊天却都不愿谈论自己的过去。
麦柄的生世很值得反复咀嚼,你可以把他当作是被人篡位流落他乡的王子,又或许他只是不停在寻找一朵已经枯萎的玫瑰花,两者意义的指向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表现与麦太这段爱情的悲剧性。
麦柄在逃避失败与过去的低谷中认识了麦太,她为他擦水肤膏,教他练武,给他洗衣做饭,在他耳边喋喋不休讲自己那些无聊的小事。
可是真实的温情逃不出市井女爱上文艺男的命运。
麦柄始终没有办法放开自己的过去,他从门上写着“Time machine,It works!
”的月光宝宫中满怀期待走出来,却发现算命先生早已人去楼空。
柏芝婚纱店里麦柄终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麦太身前穿上王子服,麦太惊讶的叫到“哗,华仔啊!
”。
可王子与公主的照片没有拍完,王子便一头扎进车流永远的离开了,当现实中刘德华念出那封告别信时,这伤感的情绪是麦兜说再多的冷笑话也补不回来的。
麦太一直给麦兜讲的故事:“从前有个王子,有一天,他变作个佬。
”事实上也正是麦太自己的写照,从那个喋喋不休的少女成长为寡言的单亲妈妈,这简直就是一瞬间的事。
麦太没有再婚而一直选择做单亲妈妈,麦太看到麦兜像爸爸一样抖脚会立刻制止,麦太再辛苦也要供麦兜好好念书,这些可能都是源自她一直放不下也忘不了麦柄的心理。
好在,麦兜不像他麦柄那样把什么事都放在心里,也不像麦太那样什么苦都自己咽下。
麦兜完全清楚妈妈对他的爱,也完全不吝于表达自己的爱,即使刚刚被妈妈的装死骗得大哭,麦兜还是会顺着《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的歌声扭着自己没有腰的身体,母子俩一起对着落日在墓地上跳舞,这场景很难让人不为之动容。
《菠萝油王子》从头至尾弥漫着悲情的气味,若不是充满童趣的麦兜,电影很难让人乐观得起来。
因此“看不懂”又或许不是件坏事,就像我在前面讲的,这个电影没有绝对的主题,无论你从镜子里看到的是搞笑悲情无奈还是励志,所有的情绪都是真实的。
那种情绪会让人在电影结束后仍然久久深陷其中,一部动画片能做到这样,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记得电影里麦兜一直要求妈妈“不如讲哈利波特啊”,麦太讲故事也同样由于受到JK罗琳的启发。
似乎在麦兜眼里哈利波特是个遥不可及的明星。
可现实是,比起那个一出生就受到众星捧月,与父母的爱建立在过来人口述上的眼镜男相比,《麦兜》在人性上挖掘的深度却是《哈利波特》望尘莫及的。
憋了好几天,还是今天一次过写完这篇评论吧。
我分了两天将《麦兜的故事》和《麦兜之菠萝油王子》看完,始知自己初中时的智商和认识简直可以说是傻人所为。
记得当时我的女朋友跟我说,麦兜很好看,我一句话:“Hk的电影很多都是很无聊的搞笑,这个麦兜肯定也不好看,不看。
”回绝了她的邀请,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是自己对hk不了解罢了。
这几天看了这电影,才知道为什么当初她会选择分手了。
在两部电影中都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后悔。
麦兜后悔没有把烧鸡吃完,麦炳后悔没有回去抢回自己的王子……这些对往事的后悔,逐步逐步成了影片的主题,而所笑的全然是自己的愚蠢,这种愚蠢,谢先生用音乐和简化的故事让我们笑着来理解。
只是,我们不也是那样蠢着过来吗?
只是我们像谭玉莲那样,只告诉人开始和结局罢了,“从前有个菠萝油王子,他很傻,后来变成了个佬。
”当我们像谭玉莲那样讲故事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其实只有后悔。
以至于让别人怀疑自己一开始就是这样,而不是有一段经历,就像麦兜认为自己的母亲一开始就是一个姑一样。
到了最后,麦兜听了这个菠萝油王子,除了哭,还有什么呢?
这个麦兜,这个麦炳,不像你我,像谁呢?
与其说这是麦兜和麦炳的故事,不如说这个故事也是我们的困境?
我们不也是那样过来的吗?
我们试过当王子,拿着小时候的笔在纸上写上许多许多的属于王子的故事;我们试过像王子那样傻,傻到最后输给了现实……这些故事其实一点都不好笑,只是我们在自嘲罢了。
这两个故事还有一个主题叫怀念。
麦兜是在讲自己的故事,他最后虽然发现并没有去马尔代夫,但是他怀念那段日子,因为那是母亲竭尽全力为他而设计的旅游;他同时也怀念那只烧鸡,那只吃了半年还没吃完的烧鸡,当他出来社会后,他才明白为什么那烧鸡要吃半年,也才明白母亲当时的辛酸,然而影片却没有用任何苦闷的镜头来表现(其实我看了,有点酸鼻子,辛酸的镜头其实就像谭玉莲讲故事那样,一开始,一结束就够了。
);麦炳怀念当王子时的梦想,跑到那骗人的算命佬那里想回去过去;他同时也怀念情迷海龟pizza,一个劲的冲出去;谢先生和麦太太也怀念以前的香港,不断的用非常地道和草根的粤语词汇来放对白,还一直在画面里面播放着旧时hk的楼,hk的服装……这种怀念一步步地进入主题,到了最后,成了一栋没有被拆除的房子,那就是你我记忆中的某个地方。
-很多人说着片子很草根,我却觉得其实是对知识份子生活的莫大讽刺。
片中的音乐没有hk商业片一贯的流行歌曲,甚至在影片推出市场后,也没有在文化商品上制造偶像(此处指唱片偶像之类,不是动画人物)。
在片中不断播放的是古典音乐和香港的独立音乐,如果影片真的足够草根,何必用那样的音乐来讲故事呢?
普罗的大众会喜欢听古典和独立吗?
不断用重复的词语,重复的慢镜头配着古典音乐来渲染一种无助的气氛,这种艺术手法衬托出来的感觉和环境,就像每日必须面对的琐事,就像片尾最后那些重复的午餐晚餐和菜谱那样,也更像我们每天的生活,就像在哭诉着知识份子在社会的生活那样,苦闷,枯燥与无奈。
如果说这种手法是给草根们看的,何必这样去重复呢?
又何必用这种镜头呢?
我不是说草根们就不懂欣赏,只是,谢先生的黑色幽默应该是有侧重点的。
-一直以为hk的动画会没有自己的风格,会和我们大陆一样模仿日本,但看了麦兜后,才发现这画风,这手法是那样的独特而有个性。
麦兜的样子没有日本漫画那种细腻和精致,是一种粗线条;故事内的草地建筑等等,没有日本画风的柔美和美国的sharp,有的是蜡笔画似的童真和朴实的趣味;动画人物的动作设计,也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动作,没有日本那种细致……这种风格,算得上一种绝妙的独创。
如果国内也是如此,那大抵也算一件好事了。
-这动画的音乐很有特色,无论是歌词还是取材。
关于谢先生的歌词,豆瓣上已经有人评论过来,这里就不多说了。
-其实,麦兜一点都不好笑,你会笑你自己吗?
那只是苦笑罢了。
待修改
我也喜欢抖脚,自小就改不掉这毛病,妈妈看我抖一次就说一次,说女孩子这样不好看。
但抖脚似乎伴随我太多年,就在我身上扎根了。
比如坐在寝室,她们说你high什么呢,抖成这样,我才意识到又开始抖了。
我在喜欢的男生面前才会收敛点,可偏偏又让我遇上个爱抖脚的男生。
呵呵,天意。
有时我俩紧密坐在一起,他抖起腿来,我和他一定就像片尾最后麦炳和埋太一样吧,两个身子一起抖起来,我会轻轻按下他的腿示意他不要抖,他停了一会又开始了,可能是下意识吧。
呵呵,我暗笑,我理解这种感觉。
妈妈说抖脚的女孩不好看,我看网上说,抖脚让人显得不稳重,但那只是表象,成人的交际世界就是有这么多繁琐的条条框框。
以前只看过鱼丸和粗面的故事,以为麦兜是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
我没有看过第一部,兴许第二部是太过沉重了,我看的时候很少笑,甚至几度落泪。
在看到少年麦兜西装笔挺的出来,坐在舞台的椅子上,伴着巴赫的音乐抖脚,我笑了,多么美好的结局。
麦兜是最懂得活在当下道理的那个。
爸爸在以前,妈妈在将来,只留我在现在。
每个男孩子小时候都会有王子时代吧,一帆风顺,不觉生活苦涩,拥有梦想,纯真,但当他们来到这个现实的社会,当他们也慢慢变成平庸的男人,有一个整日唠叨的女朋友,生活停止不前,没有任何希望。
月光宝盒是假的,这个世界永远没有时光机。
“算了吧……过去的就算了……没办法了”校长对幼稚园小朋友们的教育声在这时回响到耳边,幼稚园也开始教小孩子成人世界的道理,虽然他们不懂。
我相信多数男人都是怀着远大抱负的,可是面对现实他们也不得不低头,所以那么多男人都活的不快乐。
他们个个都以为自己可以铲除黑暗势力的王子吧,呵呵,可爱又辛苦的男人们。
女人则是简单许多,像麦太太这样,麦炳穿着礼服出来时,她惊呼,哗,华仔啊。
就算他没钱,她也愿意跟着他。
可惜她命不好,就像麦炳离开时说的,你值得更爱你的人,更珍惜你的人。
麦太太是多么辛苦工作啊,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想她一定不快乐,不然她不会一直给麦兜讲悲惨的故事。
看到她和麦兜在墓地旁边的草地上跳舞时,我潸然泪下,当时的插曲是”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你要相信我的情意并不假,只有你才是我梦想,只有你才是我牵挂”母子俩扭着憨憨的身子轻轻摇摆,只有幻想着未来,麦太太才会如此快乐吧。
为着将来虚无的快乐,为着儿子,这是很多女人的想法。
我也曾经想过,若我没有老公,我一定要生一个小孩,小孩子是这个世界的精灵,我们可以互相给予活下去的力量。
我喜欢麦兜的那段话“至于我抖脚这事,我也不知该怎样解释。
当我不太想走动,但又不想愣在那儿时,我就会抖脚。
就像蹲着那样,不想坐在那儿,但又不想呆站着,有的人就会蹲着……尽管在无风的日子,树上的叶子,地下的果子,枯叶、花瓣……蝴蝶翅膀上一粒粒阳光、一粒粒影子,大家都抖着,抖着,抖着…像跳舞一样,看见人家在抖,我也抖……其实,我没有哪儿想去,我只不过好喜欢现在这样子。
” 如果做人,愿意满足于现在,那应该是会很快乐。
不能选择的事,我们就不去在乎,只做当下。
看着电影结局麦炳面对着大海,他会有悔意吗?
离开了心爱的女人和他不知的孩子,他应该明白了道理,过去的是真的回不来了。
如电影结束处海子的诗: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Wed Jan 05, 2005从前,有个小孩子,有一日,佢变作个佬(大叔)昨天晚上,麦兜的第二部《菠萝油王子》下载完了,躺在床上看。
这样的动画片,来自香港,很多无厘头,让人失笑,却又忧伤。
里面的人物,傻傻的,又无比清楚自己的命运如何,努力博命(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劳多得),又听天由命。
心里以为香港的升斗小民们就是这么想的。
我忽然想起《金鸡》,吴君如演的,那是我觉得最有香港特色的电影,那种嬉笑怒骂,悲凉却坚强地快乐着的电影,让我动容。
很多好笑的情节,比如麦兜去模拟面试,应聘“做官”,要会的是“装死”和“撒赖”。
比如春田花花幼稚园里教的三文两语和剪刀脚。
比如麦太的饶舌和刨根问底(和她的拼命和坚强一脉相承)。
我简直认定这是典型的香港女性角色,鸡毛蒜皮都能说上一天,快嘴无比却又热心善良,还在逆境下活得有滋有味——哈哈,我想起肥羊来了。
那天晚上她带我逛旺角,逛西洋菜街,逛数码电器店,一路奔波,兴致勃勃。
里面的男性呢,似乎都沉默寡言,傻傻的。
被麦太搀住胳膊的麦炳(麦兜的爸爸)总是一副茫然无知的样子,虽然他是王子,一个落魄和傻傻的王子。
其实每个人都是王子,来自心目中那个王国,有时候你觉得生活就这样平庸下去了,也很好,但有时候你还是会忍不住跑开,丢掉一切去寻找你梦想的家园。
几乎很少有这样的一部片子能让我忍不住大笑的时候心里充满悲伤,甚至要大哭一场。
麦太讲的故事很不好笑——虽然她也穷,也是单身母亲,和《哈利波特》的作者一样,所以她决心讲故事——“从前,有个懵懵个王子,有一日,佢变作个懵佬。
”一针见血。
我们都是这样懵懵懂懂从一个呆小孩过来,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个呆佬。
难怪麦兜仍然要妈妈讲《哈利波特》。
但她妈妈仍然坚持讲了这个菠萝油王子的故事。
因为,事实就是这样的。
哦,对了,给那个伙计配音的是黄秋生,给菠萝油王子变作的懵佬——麦炳配音的是刘德华,而麦太的配音,自然是吴君如啦——自从《金鸡》以来,我对她敬仰有加。
我一直对《小王子》的故事很着迷,是因为它教我保持着一种长大后极易失去的气质与格调。
而这部电影也讲了小王子——菠萝油王子版的小王子。
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天,一粒种子落在了小行星B543543上,它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
小王子遇到她,嘴巴张得好大,他说:你就叫作玫瑰。
后来,花思念小王子,她不顾一切地来到小王子的身边,可是她已经变得枯萎,小王子认不出她了。
小王子只是忽然想起,曾经见过一朵美艳十倍的花,他叫她玫瑰,于是小王子离开,去找回他记忆里头最美丽的一朵花小王子一路走,走,走…… 有一天,他变成一个大叔。
大叔在厨房做跑堂的,每天和喋喋不休又世俗的玉莲约会。
后来他们结婚。
结婚那天大叔再次穿上王子的衣裳,玉莲说:“哇,华仔啊”谁知,第二天,他却走得无声无息,只留给玉莲一封信。
菠萝油王子麦炳说:我是一个没用的王子,没骑过白马,没斗过恶龙,没救过公主。
上天赐给我一片花园,我把它弄得一片荒芜……麦炳离开了玉莲,他说他不甘心,他不能无声无息地步入黑夜,他去找寻自己前半生失去的东西,后来,这个故事就这样不了了之,没有后来;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后来,他卧轨自杀,不再回头。
小王子的故事,原本是教我们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而这个菠萝油王子版本的,竟残酷得不忍让人道破,因为我们心灵的某个角落,确实很脆弱。
后来,我发现的手机里留着一句话。
是儿童节的那天同学发给我的。
这句话或许能告慰那些至今仍混沌不已的灵魂,抚平那些已经褶皱忧伤。
它是这样说的:处事现实些,做人单纯些;修炼就是在单纯与闲适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不过真的,有很多很多像这样的故事,它们讲来讲去总是这个故事的翻版,下面这则也是其中之一:从前有一个自称为Lindsey落枕的女孩儿,有一天她变成一个大婶……话音未落,这时春田花花幼儿园的同学一齐发出一声“啊切”,平平仄仄抑扬顿挫,回荡了很久很久。
我只是愣在这里,不晓得故事要怎样进行下去。
看完全片,想到的一直是里面不断出现的一句话...虽然每次出现都有所不同,但总结来说就是...“从前有一个小孩,有一天,他变成了一个"佬"...”我刚才在看的时候突然想到,(但是我想应该可能是我过度诠释了...)这句话也许是有寓意的吧?
以前的我们,都是小孩,都是王子,但是突然有一天,我们就发现自己老了,成熟了...恩,重点应该是放在“突然有一天”上...也许成熟,就是不知不觉的在进行着,就像指甲,就像树木,就像天黑...直到我们有一天回头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们已经回不去了,我们已经老了,我们已经...变成一个"佬"了...就像时针...是不是青春期的小孩子都喜欢纠结成长这个话题?
想起五月天新cd《后青春期的诗》...五月天会老,阿信大神同学貌似已经三字头,团里有人结婚了,有人生子了...甚至连MC HOTDOG都作爸爸了...哈利波特会老,于是小说越来越黑暗,越来越紧凑...哈利学会了接吻,最后也结婚生子,还起了个邓布利多的名字...纳威。
侬巴顿会变老,但是我在最后发觉自己对这个人物充满好感,因为我清楚看到了他的成长成熟。
从当年阻止他们出去被变成石像,到勇敢得承担起责任并且无畏得去战斗...一个可爱的小胖子...哈哈...麦当劳叔叔会老,于是我们不再可以见到小飞飞、汉堡神偷、滑嘟嘟的身影出现在开心乐园餐里面...KFC会老,于是现在的我们只见到那个像圣诞老人一样的上校,而不见了奇奇...所以一切的一切都会变老...但是,就像我们没办法确切说出麦当劳是什么时候没有了小飞飞一样,我们也只会在一个特定的时刻,突然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已经老了...王家卫说连罐头都会过期,于是他开始怀疑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说,如果连菠萝油王子都会变老,那么还有什么是可以不老的么?
不过,这是不是一件值得悲哀的事情呢?
想起我当年在《悟空传》里面截出来的一段话,“我们都会长大的,那时我们就更漂亮了。
虽然那漫长的旅途中我们会变的衰老,但为了那生命中最绚丽的年华我们都会不后悔的奔向那一刻的。
是吗?
”所以或者应该这么说吧...每个时候都有每个时候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如果在那个时候没有经历到,那么就将永远没有机会经历了...没有什么年华是最绚丽的,因为每一个年华都是绚丽的。
就像如果你高中的时候没有追过潮流,你就永远不会理解为什么一个猩猩头可以卖这么贵还这么多人趋之若骛;就像如果你小学的时候没有调戏过女生,你就永远也不会再经历那种明明是想靠近却偏偏要激怒对方的可爱行为;就像如果你初中的时候不拍拖,你也就永远也无法再体会到“早恋”的可爱之处,那种什么都想尝试但却都不敢,逐渐接近却充满着小心翼翼,但是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青涩的味道... 因为肯定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你已经变成了一个"佬"。
我不会欣赏电影,电影于我先是一种消遣,然后才是一种感悟。
之所以会去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敏敏。
前段时间和敏敏住在一起,两个人都那么单纯,听着手机里那段短短的“王子啊……”,笑得在床上打滚,乐不可支。
而且还要不停的重复听,在街道上、公车上都旁若无人地听,笑得花枝乱颤。
“你睇下果度粒星星,果粒咧,最细果咧~~我听人讲,天上有一粒好细好细既星星,上边净系住住一个小王子,距每日净系照顾住距最爱既一朵花——王子啊,你识唔识得距架?
” 这个单纯而又充满憧憬的声音深深感染了我和敏敏,周围虫鸣的声音令我回想起了家乡的夜晚,王子呆头呆脑的回答令我想起每个人尴尬的时候——说认识吧,事实又不认识;说不认识吧,又觉得没面子,还是不要讲比萨和王子咯。
“做菠萝油最紧要开心啊嘛!
”不过—— “你头先讲果D王子咧——吓?
——等我返到皇宫,我会试下稳距地个啦——哇,甘就梗啊!
” 情迷海龟比萨真是超级纯真可爱,在送外卖的路上遇到王子,偷偷撕蟹柳给王子吃,比萨乞乞到了钱给王子买塑胶的王冠和斗篷,给钱王子去租船,还买了一包橙给王子在船上吃。
“甘你唔同我走咩?
——傻咩,我仲要送比萨啊嘛——甘你送完会唔会来稳我架?
——如果我无俾人一啖嚼左我都会来既——咩话?
——总之你今日开始,要做个又梗又快乐既王子啊——咩话?
——快乐王子啊——咩话?
——快乐王子啊——” 王子变成了一个懵佬,但他还是在每天每天呆头呆脑的生活中惦记着他梦中的那朵花,为了它,他要回家。
麦兜说,爸爸要去不知道哪里的从前,妈妈要去不知道哪里的以后,只留下我一个,在现在。
我记住的是那个小小的比萨,那么善良,那么细腻,那么单纯。
萍水相逢,它却愿倾情以待。
为它配音的那个嗓子实在是清脆,实在是可爱动人,就和这只12寸的情迷海龟比萨一样。
我们要什么?
天天说以后,天天说从前,不断憧憬,不断怀念,却忘了自己活在现在,只要现在活得好。
刚开始听,轻松幽默有具有香港本土风味,再细听其实听出一丝丝哀伤的对过去的缅怀和无奈;到后面,就是对未来的责任和父亲离开前的嘱咐,深具含义.爸爸带我去食叉饭食卤味 爸爸带我去"席爹席猪头肉"* (潮洲话) 爸爸带我去食次饭 然后带我去食牛治 仲叫了两个蛋挞 爸爸带我过大海食葡萄国鸡 爸爸带我远赴香禺食乳鸽 爸爸与我看着海浪 与我一起对浪小便 爸爸突然对我话 佢话唔系要系咁 不过就 不过就 不过就会总系咁 嗰啲嘢 过去就 经已没有嗰家嘢 经已没法不分开 你以后全部靠自己 一个人小便 爸爸带我去食拉面食咖喱 爸爸带我去食叉濑食炖奶 爸爸带我去小便 仲要教我怎样小便 如何靠自己拉链 佢话唔愿变成咁 不过就 不过就 不过就会总系咁 嗰啲嘢 过去就 经已没有嗰家嘢喇 所以没法不离开 以后全部靠自己 一个人小便 爸爸带我去带我去食叉饭食卤味 爸爸带我去 "席爹席猪头肉" 爸爸带我去小便 仲教我要怎样小便 如何咪滴湿笪地 爸爸带我去小便 仲教我要怎样小便 如何咪滴湿笪地
昨天终于把“菠萝油王子”看了,算是跟几年前看的麦兜故事团聚了,说什么来着,一个老爸的故事,一个儿子的故事,可不是family reunion(家庭团聚)吗?
看麦兜的故事,虽然笑声不断,但时常笑声未落下,心酸就升起了。
哪怕那里说的正是我最感兴趣的吃的东西,什么麦太网络播客版的烹饪课堂上那包不明白的“纸包鸡包鸡包纸”,什么校长茶餐厅那碗说得很累却永远吃不到的“鱼丸粗面”……看得我狂笑,笑得眼泪都要出来了,真的,眼泪要流出来了~这部《菠萝油王子》姑且叫前传吧,唉,这样笑着想流泪的感觉更强了。
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当年理想挥之不去却被生活磨得越来越远——当小男孩一张新鲜得象刚出炉菠萝油面包一般的脸长出了鬓角或者小姑娘标志青春的尖下巴(哪怕麦太那样的猪脸哦!
)换成了一张标准的平凡臃肿的猪头脸,你就知道岁月走了很久的路了,生活里有些东西由不得你,它越来越远了。
踏步社会踌躇满志却见身边都是遵循“规范”教育里涉世通则而活的人——你在船舶码头售票口说来买碗随便什么填肚子,那卖票的也能顺溜地说出“那就肠粉吧!
”(让你想起学校里学这段情景对话时的标准范文,甚至倍感亲切)然后同时他又可以直接给你一张船票结束你们两人的交道。
我们学会了可以说一套做一套。
我们或者我们身边的朋友也许就是那个天天背着沉重的一块“pizza寒”为生活奔波的人。
我们有时利用工作之便贪图些小便宜,从外送的pizza上挖下一块蟹肉卷(尽管还不是真正的蟹肉呢)给朋友或自己吃,但也不敢多拿,因为客人会发现他的东西分量不足会给老板告发你会让你失去工作,天哪,在这个通货膨胀的时候失去工作是什么概念?
我们或可怀揣光芒万丈的理想或幻想(你出生帝王之家啊~),但同时也弱智到(也许应该说因为理想的照耀而激动到)会相信时光机就在上下九那种多年前老街模样的某个门店后面,而那个坐在旁边阴阳怪气的算命先生(他甚至可能长得有点象你信任无比的幼儿园班主任陈小姐)就是这时光机高科技的代言人,你交了一笔巨款给他,然后进那个黑洞洞的门里,出来的时候,发现世界还是一样,时间空间一样没变,唯一的变化是少了那个携款潜逃的算命先生……比如这是不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呢:充斥无谓寒暄、言行不一、见钱眼开、遭遇陷阱、智商低下、情商空白、发白日梦、发胖衰老、看到处拆迁、听无聊故事、有人回顾过去、有人展望将来、剩一个你自己在现在此刻孤单彷徨……呵呵,我有没有说到“抖脚”?
我没有说道抖脚吗?
象那个江湖全科游医(你甚至觉得他好像幼儿园说校训带口音的校长或者陪着菠萝油一般的你去发白日梦的印度阿三叔?
又好眼熟啊,为什么进了社会就这么多眼熟的人呢?
)说的那样?
抖脚,嗯,对,象麦兜那样,有时候既不想站起来又不想坐下去,然后就开始抖……抖脚?
抖脚就不行吗?
抖脚当然行,你坚持抖吧,江湖全科游医治不了你,其实你不用治的,你只需要穿上正式的礼服,要打领结的那种哦,然后站在什么金色大厅的舞台幕布后等一个gentleman叽里咕噜介绍你,你也用不着听懂他说什么,你只要知道他念叨出你自己的名字,比如Mr.McDull,当然前面要加Mr.的嘛,因为你差不多也混到了几乎长鬓角或者一个包子脸的年纪了,然后你就应声出场,没错,在舞台正中的椅子上坐下来,等人家给你现场伴奏巴赫(巴赫哦!
你听不懂没关系,台下坐了一大堆听得懂或貌似听得懂的人),然后你就抖把,对,抖脚,然后,就是掌声了。
别人告诉你说,这就是,一只平凡弱智的猪的:成功。
过着猪一般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吗?
呵呵,问题不是好不好,而是好像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过芸芸众猪一般的生活,追求芸芸众猪追求的成功,对不对?
从前有一只小猪,后来有一天,他变成了一位大叔。
这么闷的一个故事,是不是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写的?
同样讲宿命,《麦兜的故事》知道了在香港生活的艰辛不易,这才是正常人的生活,再正常不过了,就是身边的你和我,色泽明快的动画中,我能感受制作者的感触和哀伤。
《菠萝油王子》,我被深深地吸引进去,不敢说看懂了,但是面对生活的态度和生活细节里的悲哀,还有对一座城市的情怀,竟然全全酿在一部动画片里,让人不能释怀。
麦炳一直想回到他的王国中去,我在梦里也有这种感觉,一个熟悉的意境吸引着你,让你跋涉抑或捕捉,然而怎样做都找不到,就像在片中,船怎样驶都是在游乐场里,不过是在五光十色的幻境中绕圈圈罢了。
其实我们要找的是从前的岁月。
从前的美丽,现在却重演不得。
还想读史读诗,重回花前月下,而真的看到了老电影或旧文字,倒让人顿感伤怀,不知所措,因为青春是拾不得的。
从前任凭如何,经过一次,便不可复制。
就像从前的照片是可以翻的,然而故地重游,却断然不敢,一个人傻傻得站在现在的过去,只剩得如此强烈的比对。
麦兜系列,在传媒给我们灌以麻木和憧憬的现在,保持着它的刻画,不停的痛刺着我们,提醒着我们,生活是如此的,让人失望,却又活生生的,感知自己的存在,以及我们的存在承载着的巨大变化,翻江倒海。
一辈子,就活一个见证与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唤醒了人,却也刺痛了人。
事情就是这样,不禁想,想着想着,自然就哀伤了。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