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金向怡
主演:陈雅狄,吴天园,高铣莛,田鈊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温州方言年份:2025
简介:摄影师万叶从法国回到阔别多年故乡,昔日恋人阿胜与闺蜜阿北已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万叶的到来,让三个人的生活和情感都逐渐微妙了起来。与此同时,万叶偶遇想要前往法国寻梦小镇姑娘小虎,在一座叫“海豚屿”的小岛上,两人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详细 >
三位女性,事实上是三种不同的命运。非常触动。
自我表达挺强,温州文化印记较重
完全没看懂,想过来看看到底是讲的什么,住在倒闭的游戏厅,女青年打游戏机,蚊帐里面抠脚。
不管是100年前还是现在,对出走的娜拉来说故乡都是回不去的,但是这个电影真是拍得稀碎……另外,小虎和阿北都比女主演得好太多,但是阿北这个角色写得实在是太刻板,太陈旧了。
这部电影在女性主义的表达上很细腻,很真诚而不是喊口号或硬上价值,看到成长看到挫败看到憧憬,一个时代终将逝去而一个时代终将到来,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基于自身的认知,值得我们尊重和祝福。
看过~
就像人老了总喜欢写个自传,不管别人爱不爱看,这是一个需求。电影比较生涩,平庸,一看就是小成本制作,有点电影系学生拍毕业设计的感觉。
败在女主,全程穿紧身牛仔裤挎着相机,在仿佛与她毫不相干的地域里穿行,完全没有代入感,且剧本将女主人设写得也很做作,与她演出来的“潇洒”相当对冲。海滩傍晚双女主的戏份镜头,高低位的正反切格外男凝,被强迫的不适感更加尴尬出戏。温州的空间感拍的还是不错的,但也仅局限于“景”了。新人导演不易,但确实有再进步的空间。
新年到第一天是在电影院度过。和导演的映后交流也很愉快
两星半文艺片,不是很好看。这部电影缺乏观众视角,甚至为了抒情,放弃了很多关键线索,人物动机和行为并不能完全支撑故事发展,很难让观众共情。镜头语言也没有很好地展示电影主旨,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描绘太单薄了,似乎只有感伤这份情绪,没有感伤的源头,很空洞。但也有一些优点,个别镜头是有美感的,能够触动人的,这可能和导演的摄影经历有关。
有点生硬
女主角也太丑了,故事性在哪里?
拿腔拿调不落地以及外来视角反倒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几个人物压根就没有很好地拧在一起,像是一盘散沙成为了大的地域背景板的点缀,整个故事也没有太看到什么深入的剖析。相比影片品质,更疑惑的地方在于,平遥WIP的最佳就只能选出这种水准的作品吗?
让这样的电影存在下去,活下去,有更多的推广。中国电影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前期营销确实有两下,然而整场看下来只能用“别扭”二字概括。虽然女性主义的主题是符合时代趋势的,但温州元素的嵌入并不是很地道,甚至是反温州的,包括万叶的北方口音、阿北的沪语温州话、小虎作为温州乡下女孩的后背纹身以及海滩边的瞬间觉醒、片尾的孩子在楼梯间弹我的祖国等等。当然,如果这是一种postmodernism,就当我没说。影片叙事在时空上的紊乱也不想多提了。以我的偏见看,该片只能说是导演西方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一次文艺自嗨,对于温州本地的风土人情缺乏完整深刻的认识和体悟,外地人看看可以,本地人看了大概率会起一身鸡皮疙瘩。但不可否认,这也是现实中确确实实存在着的一种温州华侨视角。对了,电影中关于无神论的几个片段还是蛮有趣的。
导演糊涂啊,在海边这么感性的一段,演员一开口突然就垮了(想到爱的新世界)
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有很多足够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但导演的表达有余力但太过艰涩,反倒成了杂糅。映后导演的回答很真诚,还是推荐去看的
厦门双栖展
有点单薄
期待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三位女性,事实上是三种不同的命运。非常触动。
自我表达挺强,温州文化印记较重
完全没看懂,想过来看看到底是讲的什么,住在倒闭的游戏厅,女青年打游戏机,蚊帐里面抠脚。
不管是100年前还是现在,对出走的娜拉来说故乡都是回不去的,但是这个电影真是拍得稀碎……另外,小虎和阿北都比女主演得好太多,但是阿北这个角色写得实在是太刻板,太陈旧了。
这部电影在女性主义的表达上很细腻,很真诚而不是喊口号或硬上价值,看到成长看到挫败看到憧憬,一个时代终将逝去而一个时代终将到来,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基于自身的认知,值得我们尊重和祝福。
看过~
就像人老了总喜欢写个自传,不管别人爱不爱看,这是一个需求。电影比较生涩,平庸,一看就是小成本制作,有点电影系学生拍毕业设计的感觉。
败在女主,全程穿紧身牛仔裤挎着相机,在仿佛与她毫不相干的地域里穿行,完全没有代入感,且剧本将女主人设写得也很做作,与她演出来的“潇洒”相当对冲。海滩傍晚双女主的戏份镜头,高低位的正反切格外男凝,被强迫的不适感更加尴尬出戏。温州的空间感拍的还是不错的,但也仅局限于“景”了。新人导演不易,但确实有再进步的空间。
新年到第一天是在电影院度过。和导演的映后交流也很愉快
两星半文艺片,不是很好看。这部电影缺乏观众视角,甚至为了抒情,放弃了很多关键线索,人物动机和行为并不能完全支撑故事发展,很难让观众共情。镜头语言也没有很好地展示电影主旨,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描绘太单薄了,似乎只有感伤这份情绪,没有感伤的源头,很空洞。但也有一些优点,个别镜头是有美感的,能够触动人的,这可能和导演的摄影经历有关。
有点生硬
女主角也太丑了,故事性在哪里?
拿腔拿调不落地以及外来视角反倒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几个人物压根就没有很好地拧在一起,像是一盘散沙成为了大的地域背景板的点缀,整个故事也没有太看到什么深入的剖析。相比影片品质,更疑惑的地方在于,平遥WIP的最佳就只能选出这种水准的作品吗?
让这样的电影存在下去,活下去,有更多的推广。中国电影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前期营销确实有两下,然而整场看下来只能用“别扭”二字概括。虽然女性主义的主题是符合时代趋势的,但温州元素的嵌入并不是很地道,甚至是反温州的,包括万叶的北方口音、阿北的沪语温州话、小虎作为温州乡下女孩的后背纹身以及海滩边的瞬间觉醒、片尾的孩子在楼梯间弹我的祖国等等。当然,如果这是一种postmodernism,就当我没说。影片叙事在时空上的紊乱也不想多提了。以我的偏见看,该片只能说是导演西方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一次文艺自嗨,对于温州本地的风土人情缺乏完整深刻的认识和体悟,外地人看看可以,本地人看了大概率会起一身鸡皮疙瘩。但不可否认,这也是现实中确确实实存在着的一种温州华侨视角。对了,电影中关于无神论的几个片段还是蛮有趣的。
导演糊涂啊,在海边这么感性的一段,演员一开口突然就垮了(想到爱的新世界)
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有很多足够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但导演的表达有余力但太过艰涩,反倒成了杂糅。映后导演的回答很真诚,还是推荐去看的
厦门双栖展
有点单薄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