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自韩国同名的台湾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在内地大银幕拿下7亿票房之后,我抱着一颗研究的心态,去影院看了。
电影里男女主角的故事我基本无甚感觉,特别是最后殉情的戏码,个人觉得非常可怕。
在我的价值观里,生命远高于一切。
那些长久以来在文学或传统观念及意识形态的熏陶下被过度美化的一切东西,譬如爱情,譬如风骨,甚至所谓尊严,他们再美再崇高,也不及生命珍贵,我不建议任何以伤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方式去换取那些虚幻的介质。
不过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切换到男二的视角上,倒是看到了一个比《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故事,我想在这里讲述给大家。
电影的男二出场时间大概在电影的三分之一处,他是一名事业有成的牙医,成熟稳重,温柔体贴,长得也很帅,扮演他的演员叫张书豪,在《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之前,代表作是《转山》。
男二有一个相处六年的未婚妻,他很爱她,她渴望成为摄影师,男二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存款资助她开工作室,他们就要结婚了,生活看似一切都很美好,波澜不惊,犹如他的性格。
男二第一次出场是在一次酒吧的化妆舞会,作为被女主看中的好男人,在这个电影的时空里,他被残忍的划入了男女主的世界之中。
女主和男主都很悲惨,一个是全家出车祸丧生,只余下她自己,一个是父亲罹患癌症去世,自己也得了同样的病,母亲不忍,留下房子和一笔钱离开了他。
于是二人相依为命,同居十几年,不是家人甚似家人。
在电影的主线故事里,男主的病进入了病变期,他希望女主可以找个好男人去结婚,度过余生,女主其实也知道男主得病的事情,为了让男主安心,她默默的配合着男主的意愿,于是勾搭上了男二。
男女主心意相通,大家都在内心里为男二戳上了好男人的章,既然认定了目标,就一定要达成。
女主并不在意男二已经订婚的事实,迎难而上,我想她肯定信奉着这样的道理:只要锄头好,没有挖不到的墙角。
男主也在背地里帮忙,他派人调查男二的未婚妻女二,拍到了女二与其他男人苟合的照片,并寄送给男二,同时拿着钱去找女二谈判,希望女二离开男二,女二并不愿意,于是讲了一堆自己与女主这对苦命鸳鸯的悲惨身世,企图用道德绑架,胁迫女二。
女主毕竟是女主,她还是追到了男二,男主也毕竟是男主,他说服了女二。
于是男二女二分手,女主男二成为了一对,男二其实也知道女二与男主的故事,他们同居十多年,他们相依为命,男二对男主说,谢谢你照顾女主这么久,从此以后,就让我来照顾她吧,他决定好好和女主一起走下去,不问前尘,只管未来。
婚礼上,男主牵着女主的手,把他交给男二。
女主男二才结婚没多久,男主随后便病变如山倒,住进了医院。
结了婚的女主还是放心不在男主,于是脱掉结婚戒指以及男二送与的项链,录了一堆自己的心路历程,不负责任的跑去照顾男主,与男主继续同居,最后男主终于病死,女主二话不说,吞药自杀,与男主双双奔赴黄泉。
男二始终没有一句怨言,被一对苦命鸳鸯折磨了大半部电影,一开始是被拆散自己与女二的爱情,后又被他们双双利用感情,被骗婚,陪他们唱另一出又一出的戏,最后还得为他们收尸,这一对苦命鸳鸯的爱情至真至纯,他们可能自比梁山伯祝英台化蝶双飞,罗密欧朱丽叶至死不渝,什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他们死了,他们的爱情升华了,一切都画上了句点,故事里的配角又哪里配有名字。
只是苦了我们的男二,从一开始被盖上了好男人的章,在所有的故事里,从头至尾就那么憋屈地活在了“好男人”这三个字的人设里。
好男人就应该接盘,在他人需要的时候出现,好男人就应该沉默不语,用宽厚的肩膀承担一切不屈,好男人应该成全他人,不哭不闹,好男人最后还要擦干眼泪祝福他人,好男人可真他妈苦,果真令人悲伤呢。
好的,谢谢这部电影。
让我们学会了不要去做一个好男人,好男人一般都很惨,是比《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故事。
题图:《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剧照你还可以:海王暗线:被嫌弃的奥姆的一生灭霸:打下响指那天,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赞赞赏转发到朋友圈,你的鼓励是我的动力,你的沉默会让我也沉默。
访问1895m.com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我。
男a和女b从小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父母,两人因为缘分走到一起,住在一起十几年,是朋友亲人恋人。
后来男a得了白血病,知道自己要死了,担心b知道以后承受不住,就希望b找一个好男人嫁了。
b暗中知道了a生病的消息,然后为了满足他的心愿,找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老实男c。
男c有未婚妻d,但是未婚妻很花心,男a想让他俩分手,好让男c和b在一起。
a经过调查后,拍了些d和男人暧昧的照片发给了男c,男c很生气,但是两人多年感情,并未分手。
后来a找到这个女d的,希望她和男c分手,并且告诉她自己得了绝症马上就要死了。
女的听了以后很感动,然后答应了男人(这点看得我莫名其妙)然后俩人分手。
男c和女b在一起结婚了。
但是结婚以后,女b发现自己忘不了男a,就抛弃了男c,去找男a,并且和他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a死后,b自杀而去。
电影最后有一个镜头,c跪在a和b的墓前,痛哭流涕。
这里特别搞笑。
不明白导演想要表达什么。
老实男人就要遭到你们戏弄吗?
不管你是要死了还是怎么的。
老师男人感情就活该被你玩弄吗?
“有一种悲伤,是你的名字停留在我的过往。
”悲伤的情绪仅仅因为听到了你的名字、勾起那封尘的记忆,“”陪伴我呼吸 决定我微笑模样,无法遗忘。
”曾经历历在目的日子无法因为你的离开而消散、反而越加深刻、因为“爱之深”。
“有一种悲伤,是笑着与你分开,思念却背对背张望,剩下倔强,剩下合照一张。
”笑着说分手、哭着往回走,每一步都踏在思念你的路上、唯独自己默默地忍受着离开的悲伤、化成简单的一张合照回忆着那段时光。
悲伤了吗?
不要因为过去的“他/她”再悲伤了,过去仅仅是过去、当下永远是当下,一步步抬头往前走、那不远处的光明只会越来越近、直到你身处于光明。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会承包很多眼泪,连电影海报上都写着:“唯一观影提示,请带足纸巾”,似乎非常催泪。
电影散场的时候,我的确看到我旁边的女观众哭得无法自拔,似乎还沉浸在电影情节之中。
但是我这个看电影泪点很低的人,完全没有想哭的欲望。
为什么我没有哭,因为这部电影传递出来的某种价值观让我无法苟同。
为了突出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男二女二的剧情设置就成了他们幸福的踏脚石,我实在是爱不起来。
近两年台湾的爱情电影貌似三观都有点不正常,很多时候我都没有被男女主角感动反而因为配角掉眼泪。
电影一开头就告诉了你男女主角的结局是什么,张哲凯最后死了,宋媛媛也没有消息。
其实男主角张哲凯的人物设定是真的惨,高中的时候爸爸得癌症去世,而他自己也被查出来有癌症,妈妈因为受不了这种打击留下了足够他生活到成年的钱就离开了。
所以他变成了孤零零一个人,独自和病魔对抗。
陈意涵饰演的宋媛媛也好不到哪里去,高中的时候父母双双离世,要是说她幸运的话,可能就是她比张哲凯多了一副好身体吧。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被妈妈抛弃的张哲凯。
其实两个孤单的人生活在一起,从16岁到30岁,这样的陪伴和经历,两个人应该早就修成正果早早结婚了吧。
可是就是因为张哲凯的病,他觉得自己给不了宋媛媛幸福,所以希望她能找个好男人结婚。
无意中发现在吃抗癌药物的宋媛媛为了满足他的心愿,找上了男二杨佑贤,明明知道对方已经有了未婚妻还是故意接近他。
有事没事一起出来喝喝酒,吃个宵夜什么的,精心制造各种见面的机会。
为了宋媛媛,张哲凯找人调查了杨佑贤,当他知道杨佑贤有未婚妻的时候,故意找来了他的未婚妻Cindy的黑料, 逼她和杨佑贤提分手,当然最后张哲凯的目的也达到了。
很可笑吧,为了自己喜欢的人选择去伤害另一个无辜的女人。
因为觉得自己不会得到幸福,所以把她拱手让人。
最后准备婚礼之前,宋媛媛还要求张哲凯陪她一起试婚纱,甚至是穿上新郎礼服和她互相交换戒指。
如果只是演练婚礼步骤,完全不需要做到这种地步。
如果电影到这里结束,宋媛媛跟杨佑贤在一起也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但是偏偏宋媛媛在和杨佑贤完成婚礼之后,和他摊牌了。
表示因为张哲凯的病情,所以她不能离开他。
好在杨佑贤是一个大度的男人,虽然他也很难过,但是还是成全了他们两个人。
最后张哲凯生病去世,宋媛媛自杀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很伤心?
如果电影的剧本不是把爱情这件事情建立在伤害两个无辜的人上面,我想一定会非常感人。
但是偏偏不是这样的,有人说爱情是自私的,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折手段。
但是我做不到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也认同不了这样的观点。
这部电影里最让人心疼的其实是男二号,用尽全部心力去爱的人,到最后只是在利用自己。
“而我却还要原谅她,一个一开始心就不在这里的人。
”他才是这部电影里最让人觉得悲剧的点吧,顶级备胎男。
至于宋媛媛陪着张哲凯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两人陪伴对方成长的时光,这些点其实都很戳人,可是再怎么悲伤的片段,建立在这样的三观上我都无法哭出来。
而这部小众电影能这么火,大概就是因为它的营销手段吧。
靠承包微博热门,发热门影评推广,这部翻拍韩国电影的爱情片居然就这样成功了。
成功煽动观众情绪,刻意制造的生硬泪点。
看这种电影能哭的人大概是也这样奋不顾身的爱过一个人,而更多的人和我一样看到的是这部电影的三观不正。
最近看到好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痛骂着,这不就是一班自私的人的故事吗?
哭点在哪?
其实我真的好想对他们说,爱情是自私的,你知道吗?
你爱上一个人是因为那个人会带给你开心或让你心动,但你的爱会不会带给你爱的人开心,这是未知数。
所以,我说,爱情的本质本来就是自私的。
K因为没有办法陪着Cream过下半辈子,他帮她找了个好男人,亲手把爱情交给了另一个人。
这是他自私的爱,他自私的帮Cream安排好她的爱情,不问她是否开心就把她推出自己的世界,只因为他怕也不想Cream承受离别的痛苦。
Cream即使知道了K的情况,她没拆穿K,她随着K最后的心愿,在K面前嫁给K所谓的好男人。
达成K最后的心愿后,她离开了佑贤,找到了K,陪着K走完最后一段路,再一起实现下辈子的诺言。
这是她自私的爱,她用了佑贤的爱,完成了她最爱的人的心愿,因为由始至终,她爱的人,只有K。
佑贤知道Cream是爱着K的,但Cream不说,他就不提。
他看见Cream在游览着和K的照片,他看见Cream和K开心的试着婚纱,但他什么都不说。
这是他对Cream自私的爱,他愿意娶Cream,用婚姻来成全Cream想要的,他也愿意等Cream真正爱上自己的那天。
Cindy不是不爱佑贤,如果不爱她也不会和佑贤在一起这么久,甚至答应和他订婚。
但是比起佑贤,Cindy更爱自己,所以她才会到处留情,她爱佑贤,但她还是不能为了佑贤定下来。
这是她自私的爱,虽然她到处留情、不想结婚,但被佑贤发现后,她还是愿意道歉,佑贤求婚,她还是愿意订婚。
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悲伤,也有着自己的自私。
认同爱情是自私的,你也就可以认同Cream和K的所作所为。
【电影留念】😏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真好。
爱情唱片制作人张哲凯(刘以豪)和王牌作词人宋媛媛(陈意涵)相依为命,两人自幼身世坎坷只有彼此为伴,他们是亲人、是朋友,也彷佛是命中注定的另一半。
父亲罹患遗传重症而被母亲抛弃的哲凯,深怕自己随时会发病不久人世,始终没有跨出友谊的界线对媛媛展露爱意。
眼见哲凯的病情加重,他暗自决定用剩余的生命完成他们之间的终曲,再为媛媛找个可以托付一生的好男人。
这时,事业有 成温柔体贴的医生(张书豪)适时的出现让他成为照顾媛媛的最佳人选,二人按部就班发展着关系。
一切看似都在哲凯的计划下进行。
然而,故事远比这里所写更要悲伤......
昨天看完本来不准备写感受的,今天重新回味剧情,心境有些不同了。
我无法体会到很深的悲伤或许是因为没办法感同身受吧。
因为我家庭幸福,不曾遭遇抛弃;身体健康,不曾直面死亡。
比起男女主,我实在要幸福很多倍。
电影起初是男主视角,前一个小时看得人很生气也很压抑。
我不太能接受男主这样看着很无私实则自私的行为,以为替女主安排好生活和恋情就能让她幸福,太想当然了。
甚至为了她的幸福,不惜拆散别人,这样的爱情我并没有觉得很伟大。
后半个小时的女主视角可能是高潮吧,有一种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感觉。
一起看电影的很多人都哭了,旁边的朋友也扭头一脸泪水。
有那么一瞬间我也觉得难过。
唯一能让我在看这个电影时感到悲伤的不是电影,而是它让我想起了自己生命中的那些错过和遗憾。
电影本身悲情渲染的意味还是有的,从开始就感觉到了。
前面男主就有说到:“孤独,是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所以我也能理解结尾女主陪男主死的情节了。
她说:她的爱情从16岁遇到他就开始了。
可直到他死,她们都没有好好在一起过。
这个电影的悲伤只能说是男女主两个人的悲伤,这样的爱是很难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对于21岁的我来说,只觉得这样的爱情太沉重了。
但我想那些在影院里哭过的人一定都有伤心事吧,很多时候无关于电影,仅仅想发泄一下。
我相信总有一个人他温柔善良如男主一般,但是他身体健康能护你周全。
看完以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庆幸自己所拥有的,懂得珍惜,所以还是打个三星吧。
随便写写,慎看勿喷。
简体版在下方。
我很喜歡這部戲的演員,從劉以豪、陳意涵、張書豪、布魯斯(幹嘛改名啊!
)以及這部戲野性狂放、美到讓人驚豔的陳庭妮。
並且第一次發現布魯斯的聲線真是好聽。
只是這個故事如我預期的一模一樣,完全是我無法忍受的那種為製造遺憾而製造遺憾的故事,暫且不論故事的結構或是邏輯合不合理,光是兩個明明可以在一起的人互相推開,我就無法理解這件事有什麼好悲傷的。
那是各自的選擇,為什麼在完全沒有阻力的狀態下如此無病呻吟?
觀眾還哭到淚崩。
人到底憑什麼因為害怕受傷、害怕傷害別人,而幫其他人做任何決定呢?
尤其是兩個明明相愛的人,不就應該像是結婚時的誓詞一樣:「不管對方貧窮或富有、健康或疾病,都要攜手一起走」的嗎?
如果連這樣的誓言在都還沒步入禮堂前而各自放棄,就沒有任何悲傷可言。
哪來「因為我生病要死了所以把心愛的人推給別人」?
又或者哪來「為了讓你放心所以我去嫁人然後把心愛的、快死的你給推開」?
就是無病呻吟而已,並且證明雙方並不那麼深愛對方。
這部電影從張哲凱被母親拋下開始,就開始成為孤單的個體,而宋媛媛失去父母、妹妹之後,遇見和她一樣孤單的張哲凱一起活下去。
或者我們可以從兩個害怕失去的個體去思考,「關於愛」他們彼此之間的內心掙扎。
若電影就停在宋媛媛嫁給楊佑賢之後、張哲凱死去,而宋媛媛發現一切都是張哲凱的安排,好像又太落入俗套,講了一個俗爛的劇情。
遺憾也就真的遺憾到底了。
但是,電影劇情裡讓宋媛媛依著張哲凱的希望而走,更是一個爛到徹底的故事。
到底「關於愛」我們能夠承接的有多少?
我們真的了解「什麼是愛」嗎?
如果愛情是一種失去對方一刻,都會感到呼吸困難將要死去,為什麼要為這種逃避自我的故事而感傷呢?
我想其一是因為「逃避自我」是多數人的習慣,其二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真正的感受過愛一個人是可以擁有超越害怕傷害、不製造傷害的能量。
這部電影根本不應該稱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應該改成「比遺憾更遺憾的故事」。
不就有一句話說:這世界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要說的便是:這世界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們站在對方面前都知道對方愛自己,卻把對方推進悲傷的黑暗裡。
別為了這種無病呻吟的故事哭了吧。
如果你知道自己要死了,快點好好的跟世界、所愛的人道別,或者你想跟誰和解也要快;如果你知道哪個你在乎的人要死了,快點跟他說你說不出口的那些話,包括那句「我愛你」,就算還是好難開口,就好好的陪伴他走最後那段日子。
如果活著的時候,什麼都不做,面對死亡的時候,就別遺憾和悲傷了,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如果活著的時候,什麼都做了,面對死亡的時候,就讓自己和悲傷共處,你心裡的愛和那些沒有留下遺憾的記憶,都會慢慢帶著你走出悲傷,那時候的你,就不會再為了這種推開心愛的人的悲傷,掉下任何一滴淚了!
至於「人一旦習慣孤獨,才是比悲傷更悲傷的事」這句話也是極度的謬誤。
人不只需要習慣孤獨,更要在孤獨裡長出愛,才有能力去愛另一個孤獨的人,也才能彼此疼愛彼此的孤獨。
比悲傷更悲傷的事其實是:兩個在一起的人,沒有因為對方的存在感受到愛,不得不習慣那份孤獨,那才是最最最最悲傷的事!
回應下面的留言串,我寫了一篇日劇《戀人啊》的文章: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052770/之所以認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太過無病呻吟,實在是那些「內心害怕失去(或死去)」都「太理所當然」,沒有任何情緒舖陳、沒有任何阻力,只看到男女主角將自己用那「我愛你所以我把你推開」來自顧自憐地演完這場戲,這樣也許可以賺到眼淚、票房或者其他,但要說是「愛」太牽強,要說是「唉呀沒經歷過的人不懂」,那也只能說:你,就不斷地退縮、不斷地失去吧!
简体版我很喜欢这部戏的演员,从刘以豪、陈意涵、张书豪、布鲁斯(干嘛改名啊!
)以及这部戏野性狂放、美到让人惊豔的陈庭妮。
并且第一次发现布鲁斯的声线真是好听。
只是这个故事如我预期的一模一样,完全是我无法忍受的那种为制造遗憾而制造遗憾的故事,暂且不论故事的结构或是逻辑合不合理,光是两个明明可以在一起的人互相推开,我就无法理解这件事有什么好悲伤的。
那是各自的选择,为什么在完全没有阻力的状态下如此无病呻吟?
观众还哭到泪崩。
人到底凭什么因为害怕受伤、害怕伤害别人,而帮其他人做任何决定呢?
尤其是两个明明相爱的人,不就应该像是结婚时的誓词一样:「不管对方贫穷或富有、健康或疾病,都要携手一起走」的吗?
如果连这样的誓言在都还没步入礼堂前而各自放弃,就没有任何悲伤可言。
哪来「因为我生病要死了所以把心爱的人推给别人」?
又或者哪来「为了让你放心所以我去嫁人然后把心爱的、快死的你给推开」?
就是无病呻吟而已,并且证明双方并不那么深爱对方。
这部电影从张哲凯被母亲抛下开始,就开始成为孤单的个体,而宋媛媛失去父母、妹妹之后,遇见和她一样孤单的张哲凯一起活下去。
或者我们可以从两个害怕失去的个体去思考,「关于爱」他们彼此之间的内心挣扎。
若电影就停在宋媛媛嫁给杨佑贤之后、张哲凯死去,而宋媛媛发现一切都是张哲凯的安排,好像又太落入俗套,讲了一个俗烂的剧情。
遗憾也就真的遗憾到底了。
但是,电影剧情里让宋媛媛依着张哲凯的希望而走,更是一个烂到彻底的故事。
到底「关于爱」我们能够承接的有多少?
我们真的了解「什么是爱」吗?
如果爱情是一种失去对方一刻,都会感到呼吸困难将要死去,为什么要为这种逃避自我的故事而感伤呢?
我想其一是因为「逃避自我」是多数人的习惯,其二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的感受过爱一个人是可以拥有超越害怕伤害、不制造伤害的能量。
这部电影根本不应该称为「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应该改成「比遗憾更遗憾的故事」。
不就有一句话说:这世界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要说的便是:这世界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站在对方面前都知道对方爱自己,却把对方推进悲伤的黑暗里。
别为了这种无病呻吟的故事哭了吧。
如果你知道自己要死了,快点好好的跟世界、所爱的人道别,或者你想跟谁和解也要快;如果你知道哪个你在乎的人要死了,快点跟他说你说不出口的那些话,包括那句「我爱你」,就算还是好难开口,就好好的陪伴他走最后那段日子。
如果活着的时候,什么都不做,面对死亡的时候,就别遗憾和悲伤了,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如果活着的时候,什么都做了,面对死亡的时候,就让自己和悲伤共处,你心里的爱和那些没有留下遗憾的记忆,都会慢慢带着你走出悲伤,那时候的你,就不会再为了这种推开心爱的人的悲伤,掉下任何一滴泪了!
至于「人一旦习惯孤独,才是比悲伤更悲伤的事」这句话也是极度的谬误。
人不只需要习惯孤独,更要在孤独里长出爱,才有能力去爱另一个孤独的人,也才能彼此疼爱彼此的孤独。
比悲伤更悲伤的事其实是:两个在一起的人,没有因为对方的存在感受到爱,不得不习惯那份孤独,那才是最最最最悲伤的事!
回应下面的留言串,我写了一篇日剧《恋人啊》的文章: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052770/之所以认为《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太过无病呻吟,实在是那些「内心害怕失去(或死去)」都「太理所当然」,没有任何情绪舖陈、没有任何阻力,只看到男女主角将自己用那「我爱你所以我把你推开」来自顾自怜地演完这场戏,这样也许可以赚到眼泪、票房或者其他,但要说是「爱」太牵强,要说是「唉呀没经历过的人不懂」,那也只能说:你,就不断地退缩、不断地失去吧!
韩式悲情三要素:车祸癌症治不好。
3.14上映的台湾爱情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就是翻拍自韩国同名电影。
聪明如你,光看标题就能猜到了吧,三要素一个都不会少。
他,张哲凯,16岁那年,生母因他患有癌症,留下房子和一笔钱,弃他而去。
她,宋媛媛,16岁那年,爸爸妈妈弟弟出车祸死了,她成了孤儿。
(系统检测,此段剧透)她接近他,搬去跟他一起住,两人像是情侣,因为睡在一张床。
两人又像是家人,因为除了有过一次亲吻,没有过别的行为。
两人保持着“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暧昧,一起走过人生的16-30岁。
(系统检测,此段剧透)该来的始终会来,男孩在生命倒数的最后一年,他希望女孩能嫁一个好男人。
女孩其实知道男孩有绝症,但为了满足他的愿望,草率的勾搭上一个牙医结婚了。
(系统检测,此段剧透)这边刚新婚,那边男孩就到了弥留之际,最后关头她回来了,追随男孩一起离开了世界。
跟朋友曾吹嘘过,我是个泪点很高的人,看电影从来没有掉泪过。
结果真香,后面20分钟完全止不住,尤其从男主视角转成女主视角,交织回忆倒叙的时候,整个电影院此起彼伏,交相辉映着啜泣声。
电影之所以感人催泪,不得不说陈意涵起了最关键作用。
其一,她有着人畜无害,水汪清澈的大眼睛,演起少女来也不会有违和感。
其二,作为37岁中年妇女的她,有着较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够酝酿出充沛的情绪,层层递进,爆发超强的感染力。
比如陈意涵在隧道追车,所有的情绪在一瞬间转换完成,喷薄而出,让人哭的不要不要的。
除了陈意涵演技大爆发,全场MVP外,刘以豪、张书豪,陈庭妮等人也算可圈可点,稳定发挥。
尽管被电影收割了一波眼泪,但一码归一码,客观理智来说,电影并不是一部好电影,剧情有非常严重的硬伤。
但让我非常疑惑的是,电影却有着超高的口碑与票房,是2018年台湾华语电影票房榜首,狂收2.4亿台币,比第二第三名加起来还要多,像极了当年《海角七号》的势不可当。
正是在这样的光环下,我怀着朝圣的心走进了影院,结果却被毁三观的剧情雷到了,请问能赔偿精神损失么?
剥开过度包装的煽情,收起不争气的泪水,整个故事可以精简成:一个是自我逃避的心机BOY,和一个是自我伪装的绿茶婊互相伤害的故事。
张哲凯说:“如果爱能解释,就不会有人为此而痛苦和悲伤”。
呵,这个口是心非的大猪蹄子。
口口声声说爱是无法解释的,却要给宋媛媛安排爱情,为此不惜用金钱去收买别人的爱情,要摄影师Cindy离开牙医杨祐贤,Cindy看不上那点钱,张哲凯就用自己的绝症道德绑架,要把一切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宋媛媛的坏更加明目张胆,明知道牙医杨祐贤有未婚妻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劳动人民迎难而上的精神,撬墙角,当小三,逆袭上位。
更可气的是,在骗走了牙医结婚证后,单方面退出了游戏,跟别的男人玩殉情。
爱会让人变得自私,那怕需要伤害其他人来成全自己。
实话实说,生活中是有这样的人,但你电影却不能这么拍呀,怎么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作为青春爱情电影,主要的观影人群是未成年,或者刚出社会不久的年轻人。
这时候正是他们世界观,爱情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能给到的作用,无异于一剂毒药,不知其可也。
还有一大败笔,就是宋媛媛最后的殉情,有为了制造悲情而悲情的嫌疑,看似在讴歌爱情的伟大,实则是在放大女主的脆弱,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殉情,在文学作品中并不少见,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有梁祝化蝶。
但一定要分清区别,他们讴歌的是敢于突破阶级的勇气,赞扬对爱与自由的向往。
那么反观这部电影的殉情,是讴歌要对爱忠贞?
别逗了,生命高于一切。
如果你非要不管,只想好好哭一场,那我给你推荐周冬雨的《山楂树之恋》,龙母的《Me Before You》,斯万克的《P.S. I LOVE YOU》,同样都是男主患绝症,额,咦,我们男人做错了什么?
...
如果还不管,就想到影院同流合哭,那就去吧,需要我陪吗?
限女喔。
你带上我,我带上纸巾。
啧啧。
更多影评:《惊奇队长》影评:以大橘为重 (哈哈哈)《绿皮书》影评:奥斯卡最佳影片,实至名归《驯龙高手3》影评:谢谢你陪我走过十年,再见- END -
今天上午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放映厅里有两对小情侣,一对老情侣(目测近50),还有一个穿着黑裙,脚蹬细高跟的姑娘,她在进放映厅前走在我前面。
很庆幸,今天不是包场。
电影刚开始我觉得很烂,男主的爸爸生病死了,妈妈抛弃他跑了。
现实生活中不会有这样狠心的妈啊,狠心的爸倒是有,女人死了不久就会找新人结婚。
女主也倒霉,父母跟妹妹全部出了车祸,怎么这么倒霉呢!
而且两个倒霉蛋还能凑一起,这剧编得太low了!
可是看着看着我还是留下了眼泪,好几次,因为人少所以也不怕被人看见。
我给他发信息说我在看一部很烂的电影,男主角死了,女主角也死了,两个人都死了。
所以,与电影相比,即使不能在一起,都活着是不是值得庆幸的事呢?
他回信息了,说:在,刚起床。
很烦啊,上次船滞留,公司让写假报告骗保,这是犯法的事情,不能做。
我也顾不上煽情了,跟他说不能写,钱早晚都能赚回来,万一查出来,公司让他一个人背锅怎么办?
他说是啊,很烦。
我骑车回家,想起很多年前,也有过想死的时刻,那时很少人有手机,我只有一个很丑的中文数字机,我打别人的电话,告诉别人我要去找他,我到了,然后等他回信息。
如果他不回复,我就在陌生的城市找不到这个人。
后来他来见我了,在一个有8张单人床的房间里有了人生的第一次,然后早晨他接到另一个女孩的电话,说他不回去她就自杀。
是的,那时很多人没有手机,可是他有。
然后我就跟那女孩在电话里可怜巴巴地说:他要了我的第一次了。
可是电话里的女孩根本就不理我,只是很大声地咆哮:你不回来我就去死。
没办法啊,我才刚毕业,我的父母为我上学花了很多钱,我不能死,他们会伤心。
我就笑着跟他说:你回去吧!
我回家了。
我坐了一天的火车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和喜欢的人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在站台分手。
再次见面的时候是5年之后了。
事后我很多次在想,要是他狠狠心,不来见我,我这一生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要是我很酷,对劈腿的男人不屑一顾,而不是傻乎乎地去问个明白,也不会有后来的我。
现实生活中哪有一个人爱你胜过爱生命呢?
他们先喜欢上了白百合,接着又爱上红玫瑰,得到了红玫瑰后,又会念念不忘白百合,就是这样纠葛。
前天为了钱被挨揍了,告诉他听,他说可惜我没有多余的钱养你。
我说我知道啊,我也没要你养,你不是我男人,怎么能养我呢?
他说是啊,我要养家,养小孩,我要有家庭的责任。
你找个有责任感的男人嫁了吧!
我笑了:我不会再嫁了,这世上哪还有有责任感的男人?
以前他这么说我会难过:我所有给了第一次的男人,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接吻,第一次给予全部的男人,怎么就不是我的男人呢?
反而是那个初中毕业就去广州打工,期间不知道谈了几个男朋友的女孩子,最后还婚内出轨,离婚后很快交男朋友,为了钱和自由离婚时两个孩子都不肯要的女人,却是他要负责任的女人。
这世上有爱情的,说到底都是你情我愿。
电影里说:人为什么要结婚呢?
就是老的时候能够可以理直气壮地照顾你。
我说这辈子就这样了,他说不会啊,也许老了就可以在一起了。
我说为什么?
他说她身体不太好。
那一刻我觉得他很陌生,他的她如果听到了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后来想真是咸操萝卜淡操心,他的她现在住高楼,开豪车,潇洒肆意地生活着,哪是我这个每月生活费都不知道在哪的人可怜的?
昨天去工地,看到那个孤零零的小屋,它还在那里,没有拆。
有个老人居然在放风筝,虽然风筝很大,可惜只是一张薄纸,没有葫芦哨子。
爱情复杂吗?
她觉得自己很好啊,对每一段感情都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全部,只是她得到的回应是什么呢?
他们说和你在一起感觉真好,可是我不是你男人。
这世上,究竟有没有一个人,会因为爱你胜过爱自己的生命?
答案是有的,只是她的爱并没有得到对等的回应,所以她死了。
一个死了的人,怎么活都无所谓了。
写自2019年3月23日凌晨2:11烂片一部,我全程的表情都是这样👇
我平时算是泪点很低超级爱哭那种了,但是看这个我全程都是一脸吃到屎了的表情。
里面所有人的三观我都无法理解,感觉就像是为了突显悲伤这个词而硬塞剧情,简直有吐不完的槽首先陈意涵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浮夸,从头到尾只要有她的片段我都直接出戏还有男主和女主同住一间房十年就算了,还同睡一张床,你当观众都是傻逼吗🙂如果两个人真的相爱怎么可能十年同睡一张床还特么纯友谊还有女主你后来已经有男朋友了好吗,请问你为什么还每天和他睡一张床你男朋友也表示理解这到底是什么傻逼剧情?!!
最最重要的是 男主为爱隐瞒把你亲手送人我能理解,但是既然你早就知道他要死了,要么你就直接和别人结婚完成他的心愿不要回来了好吗,要么你就从一开始就陪在他身边不离不弃好好照顾他一起留点回忆啊!
你tm去结了婚又甩掉男二跑回去找他和他一起死是怎么样,男二欠你的啊要被你这样耍?
哇尤其是女主跟在男主背后看他孤单成那样就是死扛着不走上去那段真的是矫情到了极点,我们在后面笑到抽搐还有女二也是脑子有坑的既然你摄影那么牛拿过那么多奖干嘛还和别人睡?
找灵感?
明显就是渣女一枚好吗瞎扯什么犊子真是要被槽憋死了除此之外,片尾bgm赞,不是不能理解这种下定决心一起死的爱,唯一触到我泪点的就是女主也一起死了,太真实,爱到极致的时候假如在世上再没任何牵挂,我也一定会随你去的,经历过爱你爱到甚至怕你死了都会孤单、世上除了你任何东西都可以不要的感情。
虽说物是人非,但经历过也没什么遗憾的了
一星大发,一星鬼鬼,水到这样的评分我真的尽力了。原作的点在于男女主除了对方一无所有的相依为命,一个懂对方没了自己会活不下去,才想尽办法帮她找新的寄托;一个懂对方不完成这个心愿就连死都不会安宁,所以选择陪他演戏。可惜剧本不仅改得烂,就连导演卡司都全被碾压。以及所有恨不得用旁白讲完整个故事的电影都是耍流氓。
……
还可以吧。反正比前任3好
没有韩版的基调沉淀但最后还是看哭了男主妈抛弃男主的时候 觉得男主好可怜哦女二男二好配刘以豪这个发型看久了也挺顺眼主题曲刘以豪唱的更好听一点
整个电影院我可能是哭的最晚的女生。前一个小时吐槽有多凶,后半个钟头哭的就有多凶。韩版11年看完给了差评,而且现在一点也没印象了,吸引我进电影院的是对陈大发的信任。果然不负所望。前一个小时我的三观碎裂挣扎,甚至我觉得女主男二单纯心大的天生一对,男主和女二发型也很般配,就这么定了别祸害人间了吧。可是总是隐隐感觉哪里不对。结果男主视角切换到女主视角之后,整个电影院的妹子们都从小声啜泣变成涕泪纵横,男生都在忙着递纸巾。我分享完至今以后开始跟上大部队,什么三观都忘记了,任由陈大发同学水汪汪的大眼睛沟通眼泪,真是个为天生为湾湾文艺悲情片而生的姑娘。最后,实力同情一把男二。结局其实还是蛮仁慈的,相爱到活不下去,总比单方面牺牲遗憾终生来的痛快。
真係好悲, 後邊一位影迷後半段不停地有紙巾聲同抽鼻聲, 我就覺好夾硬下, 但發覺嗰嘴咸咸地, 有滴淚流咗入去.....嗰故仔好絕, 新時代編劇識得制造懸念, 後半轉折有新意, 而全部靚仔美女演出就好養眼....頭盔下我無睇韓版所以有驚喜.
前半段说出有绝症的部分感觉真的是俗透了,但结局女主线的反转剧情出乎意料,主题曲和结局合照结合的很完美,导致我没忍住哭了。顺带男主成年后长得也太丑了吧。
我还以为我不会哭
虽然看到差评很多,但我喜欢这故事,当然抛开个人喜好来看这部影片确实够不上四个星评分,顶破天也就三颗星了不起了。有时候在想~爱情需要那么纯那么痛苦么?但是立马又会反问自己~不纯不痛那还叫爱情吗?
已经到了无法被台湾小清新爱情片打动的年纪了,尤其男主去女二那边提要求的那个突兀实在无法接受
原版没看过,但这类故事见多了,都9102年了。跟周冬雨李准基那个《谎言西西里》差不多,这片镜头和情节比那个好点,但故事和结局还不如那片,尤其是矫情,片子里男的都太惨了,尤其是牙医,片名是给他起的吧
都同居了十年了,为什么不早点走出那一步,而到最后又要殉情随之而去呢?
我们走出电影院绝对没人想到我们看的是一个悲情片,我和小陈全程对陈意涵的段位比出了6666,影片结束三个人一直爆笑
故事不好,但最好你爱我,最好我爱你。
催泪但又老套的剧情,也显得有些矫情,但还是赚取了大多数观众的眼泪,很不错的一部电影,让观众掉下眼泪就是成功的!
难得遇上这样看不到一个正常角色的电影,主角配角都妥妥的是一群互相伤害的神经病,男二更是个带完绿帽又喜当备胎的受虐狂。女主与男主最后的相见让他们前面的闷声作大死全然没有了任何一点意义,生活中要是碰到会被这种电影感动的人,就赶紧躲远一点吧!
千万不要去看这个沙雕电影谁说感动了??(黑人问号脸❓近几年看过最烂的电影,和朋友边看边笑边吐槽真的没办法理解的剧情…作男作女明明可以好好在一起,也许男主心情愉悦可能就癌细胞消失了。偏偏就是不让男女主在一起,互相哭的撕心裂肺自我感动看完这个电影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心疼男二,男二做错了什么要那样被对待???男主最应该说对不起的是男二啊,你凭什么擅自安排人家的爱情和婚姻啊…大概看完整个电影只有A-Lin的那首歌是最贵的…害得我充电宝都忘记还了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女孩子,如果有个男人躺在你旁边十年都没有碰你,那他一定有病。#继日本电影之后,韩国电影本土化也是水土不服#
有毒的评分,还真是品味的差异。
虽然知道故事是骗人的,看了开头也猜到了结局,可是看着看着眼泪就止不住的往外流……